循证医学讲稿-循证证据.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73053616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循证医学讲稿-循证证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循证医学讲稿-循证证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循证医学讲稿-循证证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循证医学讲稿-循证证据.docx(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章循证证据第一节证据分类 一,按照研究方法分类(-)原始研究证据 原始研究证据(primaryresearchevidence )是指直接以人群(包括患者或健康人)为研究对象,对相关问题(包括病因.诊断.预防.治疗和预后等)进行 研究所获得的一手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分析,总结后得出的结论。主要包括随机对照试验,同期非随机对照试验,自身前后对照研究.交叉试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横断面调查及病例分析和病例报告等。(二)二次研究证据二次研究证据(secondaryresearchevidence )是指全面地收集针对某一具体 问题的全部原始研究证据,然后应用科学的标准进行严格评价、整合处理

2、、分析 总结后所得出的综合结论。二次研究证据是对原始研究证据再加工后得到的更高 层次的证据,主要包括临床实践指南、临床证据手册、临床决策分析、系统综述、 卫生技术评估报告及卫生经济学研究等。二次研究证据的质量取决于原始研究证 据的质量水平。二、按照研究问题类型分类按照研究问题类型分为病因研究证据、诊断研究证据、治疗研究证据、预后研究 证据及不良反应研究证据。三,按照用户需求分类按照用户需求可分为临床证据手册,临床实践指南,临床决策分析.系统综述.卫生技术评估及健康教育资料。四,按照获得渠道分类 按照获得渠道可分为公开发表的研究证据.灰色文献(grayliterature 在研的研究证据及网络信

3、息。第二节证据分级与强度 一.概述(一)定义 证据分级(levelofevidence )是指按照论证强度将证据定性分成多个级别,以进一步定量评价证据质量的系列方法。证据强度(strengthofevidence )是指证据的研究质量高低及结果真实性和可靠性程度。(二)发展.第一阶段 1979 年,加拿大预防保健工作组(CanadianTaskForceonthePeriod-icHealthCarefCTFPHC )的 Fletche 等 人首次按临床研究设计将证据强度分为m级4等,推荐强度(strengthofrecommendations )分为 5 级。1986 年,DavidSack

4、ett 针 对1979年标准的不足,对其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开始界定证据质量,规定大样 本随机对照试验优于小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证据级别细化为m级5等,以后的 证据等级体系大多由此演变而来。1 .第二阶段1992年,美国卫生保健政策研究所( AgencyforHealthCarePolicyandResearchfAHCPRf 现 更名为AgencyforHealthcareResearchandQuality,AHRQ)制定的临床实践指南,证据分为4级,推荐强度分为3级,并将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作为最高 级别证据。1996 年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fUSPSTF )评估系统将证据分为DI级

5、5等,推荐强度分为5级。1996年美国卫生与保健政策研究所将证据分为7级,推荐强度分为3级。1996 年英格兰北部循证指南制定项目(NorthofEnglandEvidenceBasedGuidelinesDevelopmentProject,NEEBGDP )发布了他们制定的证据分级标准和推荐强度。将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和系统综述共同作为最高级别证据。1998年又将证据分6级,推荐强度分 为4级,将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的Meta分析或系统综述定为最高级别证据,将专家意见定为最低级别证据。1999年,CTFPHC重新将证据分为5级。2001 年苏 格 兰 院 际指 南(TheScottis

6、hlntercollegiateGuidelinesNetwork,SIGN )将证据分为 4 个 水平,推荐强度分为4级。2001年,英国Cochrane中心联合循证医学和临床 流行病学领域权威专家,将证据分为5级,并对每个级别进行了细化。同年5月,英国牛津循证医学中心(OxfordCentreforEvidenceBasedMedicine )提出了另外一套证据评价体系,可用于预防、诊断,预后.治疗和危害研究等领 域的研究评价,把治疗类型的临床证据分为5个级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一级 证据中除传统的随机对照试验或Meta分析系统综述外,还纳入了全或无证据, 即无对照的研究证据。所谓全即当引入

7、干预措施之前,所有的患者均能够预测会 发生某一结局,而采用该干预措施之后,有部分患者不会发生该结局事件;所谓 无是指在引入干预措施之前,部分患者会发生某一结局,而引入干预措施之后, 所有的患者都不发生该结局事件。这是非RCT类证据第一次进入最高证据级别。2 .第三阶段2001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中心(MedicalCenterofStatellniversityofNewYork )推出证据金字塔(theevidencepyramid ),首次将动物研究和体外研究纳入证据分级系统,拓 展了证据的范畴。2004年,包括世界卫生组织在内的19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制定出国际统一的证据质量(thequa

8、lityofevidence )分级和推荐强度分级GRADE(thegradingofrecommendationsassessment.developmentandevaluationworkinggroupfGRADE)标准。二.常用证据分级与强度(-)英国牛津循证医学中心证据分级2001 年 5 月,BobPhillips. ChrisBalL DavidSackett 等共同制定了证据分 级标准,发表于英国牛津循证医学中心网站。这个标准划分方法比较详细,首次 在证据分级的基础上提出了分类的概念,包括治疗,预防.病因.危害,预后.经济学分析等7个方面,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已成为循证医学

9、教学 和临床实践中公认的经典标准,表2-1英国牛津循证医学中心证据分级(二)GRADE标准.GRADE证据质量等级及其定义GRADE证据质量等级及其定义见表2-2。表2-2GRADE证据质量等级及其定义需要注意的是,在GRADE标准中,并非所有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都一致,有五种情况将降低其证据质量:(1)现有的试验设计和实施质量差,提示偏倚存在的高度可能性;(2 )研究结果的不一致性,即有异质性(heterogeneity);(3)非直接证据;(4)总样本含量小,而且结局事件的数量少;(5 )报告偏倚(reportingbias ),包括发表性偏倚(publicationbias工.GRADE推荐强度GRADE推荐强度见表2-3。表2-3GRADE推荐强度小结本章主要介绍了循证证据的分类和分级。根据研究和应用的不同需要证据有不同 的分类方法,如按照研究方法分类、按照研究问题类型分类、按照用户需求分类 及按照获得渠道分类。介绍了证据分级与强度的概念、发展阶段及常用的证据分 级与强度(英国牛津循证医学中心的证据分级和GRADE标准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