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工作人员放射防护培训.pptx

上传人:莉*** 文档编号:73029928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PPTX 页数:103 大小:2.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放射工作人员放射防护培训.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放射工作人员放射防护培训.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放射工作人员放射防护培训.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放射工作人员放射防护培训.pptx(10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放射性发现与应用的的回顾v 1895年 伦琴发现X射线v1896年贝克勒尔发现物质的放射性v1898年 居里夫妇发现发现镭和钋1896年拍摄的手部照片第1页/共103页放射性放射性 概念概念概念概念应用常见放射源数量所占比例常见放射源数量所占比例(*2000年数据年数据)第2页/共103页 秦山一期核电站300MW于1991年12月15日并网发电放射性放射性 概念概念概念概念应用第3页/共103页放射性放射性 概念概念概念概念应用第4页/共103页放射性放射性 概念概念概念概念应用工业用同位素第5页/共103页放射性放射性 概念概念概念概念应用工业探伤源,30-100居里的Ir192或Co60

2、源第6页/共103页放射性放射性 概念概念概念概念应用第7页/共103页放射性放射性 概念概念概念概念应用镭针,用于植入治疗,50mCi的Ra226第8页/共103页放射性放射性 概念概念概念概念应用放射免疫分析药盒第9页/共103页放射性放射性 概念概念概念概念应用碘-131胶囊第10页/共103页放射性放射性 概念概念概念概念应用烟雾探测器第11页/共103页放射性放射性 概念概念概念概念应用射线测厚仪第12页/共103页放射性放射性 概念概念概念概念应用SY-5500核子秤第13页/共103页放射性放射性 概念概念概念概念射线种类直接电离粒子:具有足够大的动能,通过碰撞能引起物质电离的带

3、电粒子,如电子、射线、质子和粒子以和射线常见间接电离粒子:能够释放出直接电离粒子或引起核变化的非带电粒子,如中子、射线、X射线以X、射线常见第14页/共103页放射性放射性 概念概念概念概念射线种类射线:高速运动的氦原子核组成,电离作用大,贯穿本领小射线:高速运动的电子流,电离作用较小,贯穿本领较大射线:波长很短电磁波,电离作用小,贯穿本领较大X射线:高速电子轰击靶物质,产生电磁波第15页/共103页放射性放射性 概念概念概念概念射线种类铝第16页/共103页放射性放射性 概念概念概念概念量及其单位活度专用单位居里(Ci)、代表每秒发生3.71010衰变,此外,还有毫居里(mCi)、微居里(C

4、i)以毫居里(mCi)最为常见活度国际单位制单位贝可(Bq),代表每秒种发生1次衰变第17页/共103页电离辐射所致生物效应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类型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机理影响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因素放射病第18页/共103页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类型根据效应出现的个体 躯体效应、遗传效应根据效应出现的时间 早期效应、远期效应(迟发效应、晚期效应)根据效应的性质 确定性效应、随机性效应第19页/共103页确定性效应(1)指发生严重程度和机率都随剂量变化而变化的效应存在剂量阈值表现为眼晶体的白内障、皮肤的良性损伤、造血功能障碍、生殖系统的暂时不育和永久不育等第20页/共103页确定性效应(2)(阈剂量)剂

5、量阈值:只有当机体受到阈值以上的照射 剂量时,效应才有可能发生;否则,效应就不会出现。确定性效应的发生在于有相当数量的细胞被杀死,而这些细胞又不能由活细胞的增殖来补偿,由此引起临床上可检查出的相应组织或器官的功能损伤。第21页/共103页确定性效应(3)(不同组织阈剂量)一次照射 长期照射 (Sv)(Sv/年)男性暂时不育 0.15 0.4男性绝育 3.5 6.0 2.0 女性绝育 2.5 6.0 0.2眼晶体混浊 0.5 2.0 0.1白内障 5.0 0.15骨髓抑制 0.5 0.4第22页/共103页随机性效应(1)发生机率(而非严重程度)与剂量大小有关的效应不存在剂量阈值表现为遗传效应和

6、致癌效应第23页/共103页随机性效应(2)(不存在阈剂量)效应发生概率随受照剂量增加而增加,而严重程度与受照剂量无关的效应。只要机体受到电离辐射的照射,即使剂量很小,也有可能发生效应,只是发生率很低很低。当一个群体受到相同的照射剂时,某个个体可能发生随机性效应,而别的个体不发生,这种效应出现在谁的身上是随机的,对受照个体不能预选确定,但对群体出现的概率是可以预测的。第24页/共103页随机性效应(3)如果受照的躯体细胞没有被杀死,而是产生了变异,变异的细胞繁殖就可能导致癌症,称为致癌效应。如果生殖细胞受到损伤产生了变异,则可能向后代传递错误的遗传信息,引起某些后代出现遗传病疾患,称为遗传效应

7、。第25页/共103页随机性效应(4)辐射致癌机制1。细胞突变和染色体畸变2。病毒活化3。免疫抑制4。细胞动力学变化与激素调节的改变第26页/共103页随机性效应(5)辐射致癌机制1。细胞突变和染色体畸变2。病毒活化3。免疫抑制4。细胞动力学变化与激素调节的改变第27页/共103页随机性效应(6)辐射致遗传效应日本原子弹爆炸幸存者的流行病学调查1。先天性缺陷、死产和新生儿死亡2。活产儿童平均寿命调查3。20岁以前发生恶性肿瘤的调查4。染色体异常5。蛋白质突变频率6。性比例7。儿童生长发育第28页/共103页随机性效应(7)天然辐射高本底地区的辐射遗传效应我国广东天然辐射高本底地区1980年调查

8、1)发病率2)自然流产率3)多胎率4)性比例5)新生儿死亡率第29页/共103页随机性效应(8)职业照射生育率、不孕率、活产婴儿性比例自然流产率、多胎率、新生儿死亡率、20种先天畸形和遗传疾病调查总发生率第30页/共103页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机理原发作用:机体受到射线照射后,吸收了射线能量,其分子或原子发生电离和激发。直接作用 间接作用继发作用:原发损伤的发展,引起一系列继发改变。第31页/共103页影响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因素影响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因素照射剂量辐射类型剂量率照射方式照射部位和面积放射敏感性第32页/共103页影响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因素影响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因素-照射剂量照射剂量

9、人体受不同剂量照射后损伤效应的估计 剂量(Gy)损伤程度 0.25 不明显或不易觉察的病变0.250.5 可恢复的功能变化,可能有血液变化0.51.0 功能及血液变化,不伴有临床征象1.02.0 轻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2.04.0 中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4.06.0 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6.010.0 极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10.050.0 胃肠型急性放射病 50.0 脑型急性放射病第33页/共103页影响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因素影响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因素-辐射类型辐射类型几种射线在空气中的射程及电离密度和所致损伤能量为2Mev 空气中的 每mm行程 所致 的射线 射程(m)上离子对 损伤 0.01

10、 6000 内损伤 1 60 内外损伤 100 0.6 外损伤第34页/共103页影响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因素影响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因素-照射方式照射方式同一剂量的照射,在分次给予的情况下,其损伤效应低于一次给予的效应,分次越多,每次间隔时间越长,则损伤效应就越小。大鼠一次全身照射10Gy,则死亡率100%,若10Gy分10次给予(每次1Gy),则死亡率降至90%,若分20次给予(每次0.5Gy),则死亡率降至30%。第35页/共103页影响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因素影响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因素-照射部位与面积照射部位与面积由于机体的不同部位对辐射的敏感性不同,即使在照射剂量和剂量率都相同的条件下,损

11、伤效应也是不同的。全身损伤程度以照射腹部最严重,其次是盆腔、头部、胸部和四肢。当照射的其它条件相同时,受照面积越大,损伤效应越显著。第36页/共103页影响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因素影响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因素-人体组织的放射敏感性高度敏感组织-淋巴组织、胸腺组织、骨髓组织、胃肠上皮、性腺、胚胎组织中度敏感组织-感觉器官(角膜、眼晶体)、内皮细胞、皮肤上皮、唾液腺、肾肝肺组织的上皮细胞轻度敏感组织-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除性腺)、不敏感组织-肌肉组织、软骨和骨组织第37页/共103页放射性疾病的分类放射性疾病的分类放射性疾病的种类很多,分类比较复杂,常见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第38页/共103页放射性

12、疾病的分类放射性疾病的分类按射线作用于机体的途径分为外照射放射病内照射病和内.外混合性辐射所致的放射病.按射线作用持续时间的长短和病情的缓急可分为急性放射病和慢性放射病.按射线作用于机体的范围,分为全身性放射损伤和局部放射损伤.按损伤因子可分为单纯放射损伤和复合型放射损伤(同时或相继受到包括放射因素在内的两种或两种以上致伤因素的作用所引起的机体损伤).第39页/共103页法定法定1515种放射病诊断标准种放射病诊断标准 国家最新颁布的放射性疾病诊断准,2002年卫生部为配合国家职业病防治法的实施,出台了下列15个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第40页/共103页法定法定1515种放射病诊断标准种放射病诊断

13、标准外照射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GBZ 104-2002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GBZ 99-2002外照射慢性放射病诊断标准GBZ 105-2002内照射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GBZ 96-2002放射性肿瘤诊断标准GBZ 97-2002放射性白内障诊断标准GBZ 95-2002放射性皮肤疾病诊断标准GBZ 106-2002第41页/共103页法定法定1515种放射病诊断标准种放射病诊断标准放射性甲状腺疾病诊断标准GBZ 101-2002放射性性腺疾病诊断标准GBZ 107-2002放射性直肠炎诊断标准GBZ 111-2002急性放射性肺炎诊断标准GBZ 110-2002放射性膀胱炎诊断标准GBZ

14、 109-2002外照射放射性骨损伤诊断标准GBZ 100-2002放冲复合伤诊断标准GBZ 102-2002放烧复合伤诊断标准GBZ 103-2002第42页/共103页国内常见的放射性疾病的诊断根据国家放射性职业病诊断组统计,1991至1999年间,由省级放射病诊断组鉴定的放射性职业病病例545例,病种主要为慢性放射病.放射性白内障.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及放射性肿瘤等四种疾病.另外,由放射事故所致的急性放射病病例也时有报道.第43页/共103页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诊断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诊断定义:外照射急性放射病是指人体一次或短时间(数日)内受到大剂量外照射引起的全身性疾病.诊断原则:外照射急性

15、放射病的诊断必须依据受照史、现场受照个人剂量调查及生物剂量估算结果、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所见,结合健康档案加以综合分析,对受照个体是否造成放射损伤及伤情的严重程度作出正确的判断.第44页/共103页外照射急性放射病机体短时间内受到1Gy以上外照射作用分型 骨髓型 1-10Gy(1-2Gy轻度、2-4Gy中度、4-6Gy重度、6-10Gy极重度)胃肠型 10-50Gy:患者一般在2周内死亡 脑型 50Gy:照后几小时或1-3天内死亡骨髓型主要临床表现:造血障碍、出血、感染、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第45页/共103页外照射慢性放射病的诊断外照射慢性放射病的诊断定义:外照射慢性放射病是指放射工作人员在较长

16、时间内连续或间断受到超剂量当量限值的外照射,达到一定累积剂量后引起造血组织损伤为主并伴有其它系统改变的全身性疾病。诊断原则:外照射慢性放射病目前尚无特异性诊断指标,必须根据受照史、个人剂量档案、受照累积剂量当量、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合健康档案进行综合分析,排除其他因素和疾病方能作出诊断.病因:从事外照射的职业人员中,由于防护条件差或不遵守防护规定,造成长期受到超限量照射。第46页/共103页放射性皮肤疾病的诊断放射性皮肤疾病的诊断定义: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是指身体局部受到一次或短时间(数日)内多次大剂量(X,射线)外照射引起的急性放射性皮炎及放射性皮肤溃疡.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指由急性放射

17、性皮肤损伤迁延而来或由小剂量射线长期照射后引起的慢性放射性皮炎及慢性皮肤溃疡.第47页/共103页放射性白内障的诊断放射性白内障的诊断定义:放射性白内障是指由X射线、射线、中子及高能射线等电离辐射所致的晶状体混浊.诊断原则:晶状体有明确的一次或短时间(数日)内受到大剂量外照射,或长期超过晶状体年剂量限值的外照射历史(有剂量档案),个人剂量监测档案记录显示累积剂量在2Gy以上,经过一定时间的潜伏期,晶状体开始混浊;具有放射性白内障的形态特点;排除其它因素所致的白内障;并结合健康档案进行综合分析,方可诊断为放射性白内障.第48页/共103页+1d+1d+2d+2d放射性 危害后果(1Gy)2001

18、2001年年9 9月月2 2日凌晨,某施工队在探伤检测后,将放射源(日凌晨,某施工队在探伤检测后,将放射源(192192IrIr)从仪器中)从仪器中掉出,遗留在工地上。一工作人员在第二天上班时,发现放射源并拾起掉出,遗留在工地上。一工作人员在第二天上班时,发现放射源并拾起,双双手来回玩耍、观看约手来回玩耍、观看约20min20min,然后放入左裤兜;,然后放入左裤兜;2 2小时后放入工具箱内,并小时后放入工具箱内,并在工具箱边吃饭、休息,下午下班洗澡时,发现右大腿有在工具箱边吃饭、休息,下午下班洗澡时,发现右大腿有2x2cm2x2cm的充血性红的充血性红斑。当晚入院治疗。斑。当晚入院治疗。1

19、1第49页/共103页+4d+4d+5d+5d放射性 危害后果(1Gy)+9d+9d第50页/共103页+20d+20d+39d+39d放射性 危害后果(1Gy)第51页/共103页+4+4+9d+9d放射性 危害后果(局部5-20Gy)2000年9月,两名人员工作失误,加速器开机状态下进入辐照室,线束下总操作时间约2min,加速器附近工作时间4min第52页/共103页+38d+38d+28d+28d放射性 危害后果(局部5-20Gy)第53页/共103页+50d+53d+53d放射性 危害后果(局部5-20Gy)第54页/共103页+53d+53d+53d+53d放射性 危害后果(局部5-

20、20Gy)第55页/共103页+9d+9d+11d+11d放射性 危害后果(局部5-20Gy)第56页/共103页+30d+30d+16d+16d放射性 危害后果(局部5-20Gy)第57页/共103页+28d+28d放射性 危害后果(局部5-20Gy)+30d+30d第58页/共103页+53d+53d放射性 危害后果(局部5-20Gy)第59页/共103页放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和标准放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和标准我国放射防护的发展简史放射防护的基本原则放射防护标准和各种限值放射防护标准研究中的新动向第60页/共103页医医 用用 辐辐 射射 防防 护护 标标 准准 体体 系系放射防护与安全基本标准医

21、用辐射防护标准基础通用放射学核医学放射肿瘤学子体系子体系其他屏蔽培训术语质量保证质量控制电离辐射剂量学受检者与患者的防护设备生产、安装与使用第61页/共103页序号序号与医用放射线有关的防护标准名称与医用放射线有关的防护标准名称编号编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放射性白内障诊断标准放射性白内障诊断标准内照射放射病诊断标准内照射放射病诊断标准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放射性甲状腺疾病诊断标准放射性甲状腺疾病诊断标准外照射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外照射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外照射慢性放射病诊断标准外照射

22、慢性放射病诊断标准放射性皮肤病诊断标准放射性皮肤病诊断标准临床核医学卫生防护标准临床核医学卫生防护标准医用电子加速器卫生防护标准医用电子加速器卫生防护标准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职业性内照射个人监测规范职业性内照射个人监测规范医用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医用医用X射线治疗卫生防护标准射线治疗卫生防护标准放射性核素敷贴治疗卫生防护标准放射性核素敷贴治疗卫生防护标准医用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监测规范射线诊断卫生防护监测规范射线和电子束辐照装置防护检测规范射线和电子束辐照装置防护检测规范个人胶片剂量计个人胶片剂量计医用放射工作人员的卫生防护培训规范医用放

23、射工作人员的卫生防护培训规范放射事故个人外照射剂量估算原则放射事故个人外照射剂量估算原则远距离治疗室设计防护要求远距离治疗室设计防护要求GBZ95-2002GBZ96-2002GBZ98-2002GBZ99-2002GBZ101-2002GBZ104-2002GBZ105-2002GBZ106-2002GBZ120-2002GBZ126-2002GBZ128-2002GBZ129-2002GBZ130-2002GBZ131-2002GBZ134-2002GBZ138-2002GBZ141-2002GBZ/T145-2002GBZ/T149-2002GBZ/T151-2002GBZ/T152-2

24、002 与与医医用用放放射射线线有有关关的的防防护护标标准准第62页/共103页我国放射防护的发展简史我国放射防护的发展简史1、初创阶段(19491957年)国家把原子能科学技术的发展列为重点项目,1957年2月卫生部首次把接触电离辐射工作者所患疾病列为职业病,各使用放射源的单位自已进行防护管理,这一阶段基本上处于自发管理阶段。2、发展阶段(19581965年)我国已建成第一座研究性核反应堆,能生产33种放射性同位素,已建立了核工业体系,1958年7月卫生部成立了射线防护处,1960年国务院第93次会议,批准发布了放射性工作卫生防护暂行规定,同年在各省成立卫生防护机构,1963年卫生部、劳动部

25、、二机部向国务院报告,对二机部所属厂矿院所建立“营养保健制度”,1964年卫生部、国家科委发布了放射性同位素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5年国务院批准在全国建立45个承担核试验监测任务和放射卫生防护的监测站。第63页/共103页放射性放射性 危害危害危害危害分类分类放射性危害可分为内照射和外照射两大类放射性危害可分为内照射和外照射两大类 外照射:来自体外的辐射对人体的照射外照射:来自体外的辐射对人体的照射内照射:放射性同位素进入人体产生的照射内照射:放射性同位素进入人体产生的照射在通常情况下,我们面临的是来自外照射的威胁在通常情况下,我们面临的是

26、来自外照射的威胁第64页/共103页放射性放射性 防护防护防护防护内照射内照射空气空气第65页/共103页放射性放射性 防护防护防护防护内照射内照射工作服(包括工作帽)、工作鞋、手套、口罩及特殊工作服(包括工作帽)、工作鞋、手套、口罩及特殊防护用品防护用品工作服一般采用白色棉织品制成工作服一般采用白色棉织品制成拖鞋、解放鞋或胶鞋均可作为工作专用鞋拖鞋、解放鞋或胶鞋均可作为工作专用鞋医用乳胶手套和塑料手套都能满足操作放射性物质要医用乳胶手套和塑料手套都能满足操作放射性物质要求求上述用品尺寸、型号要选择合适,使用、清洗后作污上述用品尺寸、型号要选择合适,使用、清洗后作污染监测,如超过控制水平,不可

27、再用染监测,如超过控制水平,不可再用第66页/共103页放射性放射性 防护防护防护防护内照射内照射正确使用防护口罩,是减少工作人员放射性物质摄入正确使用防护口罩,是减少工作人员放射性物质摄入量的重要手段量的重要手段普通口罩对放射性气溶胶过滤作用不明显普通口罩对放射性气溶胶过滤作用不明显需使用以超细合成纤维为原料制成的口罩,保持脸面需使用以超细合成纤维为原料制成的口罩,保持脸面与口罩的严密接触,注意防止侧漏与口罩的严密接触,注意防止侧漏第67页/共103页放射性放射性 防护防护防护防护内照射内照射所有使用过的防护用品应放在指定地点,严禁将个人所有使用过的防护用品应放在指定地点,严禁将个人防护用品

28、穿戴出放射工作场所或移至非放射性区使用防护用品穿戴出放射工作场所或移至非放射性区使用离开工作场所时,应仔细洗手,并作污染监测离开工作场所时,应仔细洗手,并作污染监测在高放工作场所操作人员,工作完毕应进行沐浴在高放工作场所操作人员,工作完毕应进行沐浴放射工作场所内严禁进食、饮水、吸烟和存放食物放射工作场所内严禁进食、饮水、吸烟和存放食物第68页/共103页放射性放射性 防护防护防护防护外照射外照射铝第69页/共103页放射性放射性 防护防护防护防护基本措施基本措施1、缩短受照时间、缩短受照时间时间防护时间防护第70页/共103页放射性放射性 防护防护防护防护基本措施基本措施2、增大与源的距离、增

29、大与源的距离距离防护距离防护第71页/共103页放射性放射性 防护防护防护防护基本措施基本措施3、设置防护屏障、设置防护屏障屏蔽防护屏蔽防护第72页/共103页放射性放射性 防护防护防护防护基本措施基本措施第73页/共103页放射性放射性 防护防护防护防护一、外照射一、外照射0.5mm铅当量的橡胶制成的防护衣、防护帽、防护铅当量的橡胶制成的防护衣、防护帽、防护颈套、防护巾、防护围裙等颈套、防护巾、防护围裙等 0.25mm铅当量的橡胶制成的铅橡胶手套等铅当量的橡胶制成的铅橡胶手套等第74页/共103页 放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和标准一、放射防护的基本原则(一)放射实践正当化(二)放射防护最优化(三)个

30、人剂量限值二、放射防护标准和各种限值(一)基本限值(二)导出限值第75页/共103页(三)管理限值(四)参考水平三、放射防护标准及其研究内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一、外照射(一)屏蔽防护(二)距离防护(三)时间防护第76页/共103页二、内照射二、内照射(一)分级分区隔离(二)封闭式操作(三)个人防护措施(四)储存衰变(五)净化处理(六)稀释排放第77页/共103页运用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1.2对受检者的防护X射线的合理应用原则对育龄妇女、孕妇、儿童使用X射线的控制措施合理应用必要的防护用品2、放射治疗工作的放射防护2.1对治疗诊断X射线机防护性能的要求对放射工作场所的要求对放射工作者的要求2.

31、2医用伽玛射线远距离放射治疗工作的防护对设备的技术要求治疗设备本身的放射防护要求治疗室设施的防护要求第78页/共103页 对人员的要求 对操作规程的要求2.3 医用电子加速器治疗工作的放射防护 技术要求 设施的放射防护标准 治疗计划系统 操作规程 放疗人员的责任心和技术水平2.4 伽玛辐照加工装置的放射防护 选址与布局 放射源的倒装 辐射应急计划 安全联锁报警装置 必需的放射防护监测仪器 个人剂量计和个人报警仪2.5 工业用射线装置及小型密封源应用中的防护 工业X线无损检测的放射防护 伽玛射线工业探伤工作中的放射防护 工业用加速器检查工作中的放射防护第79页/共103页 钴-60、铯-137等

32、伽玛料位计应用中的放射防护 铯-137核子秤应用工作中的放射防护 镅-241/铯-137土基密度、水份检测仪器应用工作中的放射防护 烟机用锶-90/钇-90放射源应用中的放射防护 镅-241/铍中子源和铯-137源放射测井工作中的放射防护 各种测厚仪表应用工作中的放射防护 非密封源应用中的放射防护 临床核医学的放射防护 工作场所的分区 分级 工作场所的选址与布局 放射源贮存场所的要求 放射药物治疗的适应性 分装放射性药物和注射药物的要求 对放射治疗医生的要求 对患者的放射防护第80页/共103页 对陪护人员的放射防护 对环境安全的保护 对放射性废物的贮存与管理2.8 对锶-90/钇-90粒子敷

33、贴治疗的放射防护 使用与保管 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 患者的个人防护 陪护人员的防护九、放射防护监测1、对各种射线装置和带源射线装置本身质量的 检测2、对各种射线装置和带源射线装置及装放射源 容器防护性能的检测3、对放射工作场所的检测4、对放射工作场所周围防护情况的检测第81页/共103页X射线工作者的防护1.剂量限制剂量限制1放射工作人员的剂量限值放射工作人员的剂量限值一年工作中所受外照一年工作中所受外照射当量剂量与摄入放射性核素所产生的待积当量剂量射当量剂量与摄入放射性核素所产生的待积当量剂量二者总和二者总和(不包括天然本底和医疗照射不包括天然本底和医疗照射).对放射工作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剂量

34、限值要考虑随机性效应和确定性效应人员进行剂量限值要考虑随机性效应和确定性效应,同时满足以下两种限值同时满足以下两种限值.为了防止有害的确定性效应为了防止有害的确定性效应,任一器官或组织所受任一器官或组织所受年当量剂量不得超过年当量剂量不得超过500mSv,眼晶状体不得超过眼晶状体不得超过150mSv.为了限制随机性效应为了限制随机性效应,放射工作人员受到全身均匀放射工作人员受到全身均匀照射时的年当量剂量不得超过照射时的年当量剂量不得超过50mSv.当受到不均匀照当受到不均匀照射时射时,年有效剂量年有效剂量E=wTHTR 50mSv.第82页/共103页X射线工作者的防护1.剂量限制剂量限制1放

35、射工作人员的剂量限值放射工作人员的剂量限值ICRP新建议确定新建议确定以有效剂量表示的职业照射的剂量限值是以有效剂量表示的职业照射的剂量限值是:在限定在限定的五年期间内平均每年的五年期间内平均每年20mSv;任何单独一年不得任何单独一年不得超过超过50mSv.有害效应有害效应防护目的防护目的限制内容限制内容职业照射职业照射公众成员公众成员非随机效应非随机效应随机性效应随机性效应防止发生防止发生限制发生率限制发生率,使其达到可接使其达到可接受水平受水平眼晶状体眼晶状体其他器官组织其他器官组织全身均匀照射全身均匀照射不均匀照射不均匀照射1505005050155055表表6我国规定的个人年剂量限值

36、我国规定的个人年剂量限值(mSv/a)(毫希)(毫希)第83页/共103页X射线工作者的防护2 2 对受照剂量的控制原则对受照剂量的控制原则(一)工作人员的剂量控制(一)工作人员的剂量控制(1)一般情况下,连续一般情况下,连续3个月内一次或多次接受的总个月内一次或多次接受的总剂量当量不得超过年剂量限值的一半。剂量当量不得超过年剂量限值的一半。(2)对从事放射工作的育龄妇女所受照射应严格按对从事放射工作的育龄妇女所受照射应严格按均匀月剂量率加以控制。均匀月剂量率加以控制。(3)从事放射工作的孕妇、授乳妇及从事放射工作的孕妇、授乳妇及1618岁的实习岁的实习人员,不应在年有效剂量当量可能超过人员,

37、不应在年有效剂量当量可能超过15mSv的甲的甲种工作条件下工作,不得接受事先计划的特殊照射。种工作条件下工作,不得接受事先计划的特殊照射。第84页/共103页X射线工作者的防护(4)对事先计划的特殊照射,其有效剂量当量一次对事先计划的特殊照射,其有效剂量当量一次不得大于不得大于100mSv,一生中不得大于一生中不得大于250mSv,并要并要满足个人剂量限值要求。满足个人剂量限值要求。(5)对应急照射,一般控制在一次全身照射不超过对应急照射,一般控制在一次全身照射不超过100mSv,一生中不得大于一生中不得大于250mSv,并要满足个人并要满足个人剂量限值要求。剂量限值要求。(6)未满未满16岁

38、者,不得参与放射工作。岁者,不得参与放射工作。第85页/共103页X射线工作者的防护3.3.剂量监测剂量监测放射工作条件的剂量特征放射工作条件的剂量特征甲种工作条件甲种工作条件:年照射有效剂量有可能超过年照射有效剂量有可能超过15mSv;乙种工作条件乙种工作条件:年照射有效剂量有可能达到年照射有效剂量有可能达到515mSv;丙种工作条件丙种工作条件:年照射有效剂量很少超过年照射有效剂量很少超过5mSv.第86页/共103页X射线工作者的防护4.个人防护措施个人防护措施 1.1.X X射线透视的卫生防护射线透视的卫生防护 尽量采用隔室检查,尽量缩短曝光时尽量采用隔室检查,尽量缩短曝光时间、尽量少

39、的曝光量。间、尽量少的曝光量。2 2、X X线摄影的卫生防护线摄影的卫生防护 应在屏蔽室内操作,应在屏蔽室内操作,尽量少的曝尽量少的曝光量。光量。第87页/共103页X射线工作者的防护5.5.对职业性照射的安全性评价对职业性照射的安全性评价(一)(一)X线工作者的剂量水平线工作者的剂量水平(二)医用诊断(二)医用诊断X线工作的职业安全水平线工作的职业安全水平第88页/共103页辐射危害评价辐射危害评价辐射危害评价是放射医学研究中的一个新领域。放辐射危害评价是放射医学研究中的一个新领域。放射医学研究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医学放射生物学、射医学研究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医学放射生物学、原子医学、辐

40、射源和核能广泛应用后出现的对低剂量原子医学、辐射源和核能广泛应用后出现的对低剂量照射的研究(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照射的研究(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科学之间的更紧密的结合)。放射医学发展的上述三科学之间的更紧密的结合)。放射医学发展的上述三个阶段并不是相继取代而是相互补充。医学放射生物个阶段并不是相继取代而是相互补充。医学放射生物学、必然性效应和急性放射病至今仍然是放射医学研学、必然性效应和急性放射病至今仍然是放射医学研究的重点。究的重点。人们对辐射健康危害的研究从高剂量照射人们对辐射健康危害的研究从高剂量照射向低剂量照射扩展,从近期效应向远期效应扩展,从向低剂量照射扩

41、展,从近期效应向远期效应扩展,从必然性效应向随机性效应扩展,从个体分析向群体分必然性效应向随机性效应扩展,从个体分析向群体分析扩展,从定性评价向定量评价扩展。析扩展,从定性评价向定量评价扩展。辐射健康危害辐射健康危害的定量评价为制定辐射防护剂量限值提供医学证据。的定量评价为制定辐射防护剂量限值提供医学证据。第89页/共103页 几十年来剂量限值的概念、表达方式几十年来剂量限值的概念、表达方式有很大变化,很难对不同时期的限值有很大变化,很难对不同时期的限值进行直接比较。不过从整体来看,职进行直接比较。不过从整体来看,职业性全身照射的年限值在不断降低。业性全身照射的年限值在不断降低。从从19581

42、958年开始定为每年年开始定为每年50 mSv50 mSv,持,持续到续到19771977年(年(ICRP-26ICRP-26)。)。19911991年年 ICRP-60ICRP-60发表,发表,它在剂量限值上的主要它在剂量限值上的主要改变表现为每年不超过改变表现为每年不超过50 mSv50 mSv,连续,连续五年之和不超过五年之和不超过100 mSv100 mSv。第90页/共103页受检者的防护1、受检者在受检者在X线诊断中所受的医线诊断中所受的医疗照射,必须遵循实践的正当化疗照射,必须遵循实践的正当化和放射防护最优化原则,以使受和放射防护最优化原则,以使受检者确有正当理由需要接受的照检者

43、确有正当理由需要接受的照射,保持在可以合理达到的最低射,保持在可以合理达到的最低水平。水平。第91页/共103页 受检者的防护2、必须积极开展并认真搞好、必须积极开展并认真搞好X线线诊断的质量保证工作,不断提高诊断的质量保证工作,不断提高X线诊断水平,减少受检者所受照线诊断水平,减少受检者所受照射剂量。射剂量。3、开展、开展X线诊断服务的医疗单位线诊断服务的医疗单位和有关临床医师、和有关临床医师、X线工作者等都线工作者等都直接对受检者防护负有重要责任。直接对受检者防护负有重要责任。第92页/共103页受检者的防护受检者防护的主要技术因素受检者防护的主要技术因素1、各种医用诊断、各种医用诊断X线

44、机的防护性能、工作场所防护设线机的防护性能、工作场所防护设施及安全操作,均必须符合施及安全操作,均必须符合GB8279的要求。的要求。2、决定施行、决定施行X线检查时,应通过最优化分析选择合适线检查时,应通过最优化分析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制定最佳的检查程序。力求在能够获得满的检查方法,制定最佳的检查程序。力求在能够获得满意的诊断信息的同时,又使受检者所受照射减少至最低意的诊断信息的同时,又使受检者所受照射减少至最低限度。限度。3、确定需要进行的、确定需要进行的X线检查,除了专科需要以外,宜线检查,除了专科需要以外,宜尽量采用尽量采用X线摄影检查。线摄影检查。4、必须根据检查对象和目的选择最佳工

45、作条件。在不、必须根据检查对象和目的选择最佳工作条件。在不影响获得诊断信息的前提下,一般应采用影响获得诊断信息的前提下,一般应采用“高电压、低高电压、低电流、厚过滤电流、厚过滤”原则进行工作。原则进行工作。第93页/共103页受检者的防护受检者防护的主要技术因素受检者防护的主要技术因素5、X线摄影应使用能够调节有用线束矩形照射野的准线摄影应使用能够调节有用线束矩形照射野的准直系统并恰当调节,同时注意准确对位,控制使用最小直系统并恰当调节,同时注意准确对位,控制使用最小照射野。照射野面积一般不应超过胶片面积照射野。照射野面积一般不应超过胶片面积10%。6、必须根据投照方向恰当选择受检者体位,尽量

46、避免必须根据投照方向恰当选择受检者体位,尽量避免非检查部位受到有用线束的照射。非检查部位受到有用线束的照射。7、必须注意对受检者的非投照部位进行屏蔽防护,特必须注意对受检者的非投照部位进行屏蔽防护,特别应注意保护性腺、活性骨髓、女性乳腺、胎儿及儿童别应注意保护性腺、活性骨髓、女性乳腺、胎儿及儿童骨骺等辐射敏感器官。骨骺等辐射敏感器官。8、必须根据具体诊断要求尽可能选用灵敏度较高的胶必须根据具体诊断要求尽可能选用灵敏度较高的胶片与增感屏组合,并配合使用合适的滤线栅及移动缝隙片与增感屏组合,并配合使用合适的滤线栅及移动缝隙技术。技术。第94页/共103页受检者的防护受检者防护的主要技术因素受检者防

47、护的主要技术因素9、施行、施行X线透视检查,必须十分注意缩短曝光时间。线透视检查,必须十分注意缩短曝光时间。没有条件使用带影像增强器并遥控操作的设备进行透视没有条件使用带影像增强器并遥控操作的设备进行透视时,操作者事先要经过充分的暗适应。必须注意及时更时,操作者事先要经过充分的暗适应。必须注意及时更换性能不合要求的荧光屏。换性能不合要求的荧光屏。10、需要借助、需要借助X线透视进行骨科整复和取异物时,不得线透视进行骨科整复和取异物时,不得连续曝光,并要尽可能缩短累积曝光时间。连续曝光,并要尽可能缩短累积曝光时间。11、施行、施行X线检查前,线检查前,X线工作者必须认真检查各种设线工作者必须认真

48、检查各种设备和用品性能,仔细复核检查方案和工作条件,注意受备和用品性能,仔细复核检查方案和工作条件,注意受检者的正确定位和固定等,避免发生错误的照射。同时检者的正确定位和固定等,避免发生错误的照射。同时必须十分注意胶片处理技术,避免重复摄片。必须十分注意胶片处理技术,避免重复摄片。第95页/共103页射线检查类型检查部位投照方式或方向指导水平射线照相检查入射面每次检查的吸收剂量(mGy)腰椎AP10LAT30LSJ40腹部静脉和胆囊造影AP10骨盆AP10髋关节AP10胸AP0.4LAT1.5胸椎AP7.0LAT20牙科牙周7头颅AP5PA5LAT3射线透视检查操作方式入射面吸收剂量率(mGy

49、/min)正常25高水平100计算机断层检查多扫描平均吸收剂量(mGy)头部50腰椎35腹部25乳房射线照相头尾扫射每次头尾扫射的乳腺平均剂量无滤线栅有滤线栅表表1 1对对典典型型成成人人患患者者放放射射学学诊诊断断操操作作指指导导水水平平第96页/共103页部 位每104人Sv致癌的危险度部 位每104人Sv致癌的危险度致死性癌症癌症增加数致死性癌症癌症增加数骨 髓(白血病)10-5020-60骨2-35-10甲状腺1020-150食 道2-35-10乳 腺(妇 女)5050-200小 肠2-35-10肺20-5025-100膀 胱2-35-10脑10-1515-25胰 腺2-35-10胃1

50、0-1515-25淋巴组织2-35-10肝10-1515-25皮 肤115-20结 肠10-1515-25唾 腺10-1515-25总 计(两 性)100-250300-400第97页/共103页检查投检查投照方式照方式加拿大加拿大意大利意大利波兰波兰英国英国美国美国中国中国胸片胸片PA腰片腰片AP颈锥颈锥AP胸椎胸椎AP腰椎腰椎APLAT0.176.201.803.205.20_0.69_12.3_2.027.016.8_27.7_0.228.4_6.2_64.20.216.22.26.87.5_1.0714.73.410.26.5115.9表5部分国家的X射线诊断检查病人皮肤剂量水平(m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PPT文档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