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茶道和花道.pptx

上传人:莉*** 文档编号:73024556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PPTX 页数:42 大小:912.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本的茶道和花道.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日本的茶道和花道.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日本的茶道和花道.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本的茶道和花道.pptx(4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页/共42页第2页/共42页第3页/共42页第4页/共42页【基本介绍】烹茶饮茶的艺术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通过品茶活动来表现一定的礼节、人品、意境、美学观点和精神思想的一种饮茶艺术。它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第5页/共42页明代,衰于清代。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

2、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同时配以情绪等条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被称为美学宗教,以和、敬、清、寂为基本精神的日本茶道,则是承唐宋遗风。第6页/共42页【茶道法则】茶道要遵循一定的法则。唐代为克服九难,即造、别、器、火、水、炙、末、煮、饮。宋代为三点与三不点品茶,“三点”为新茶、甘泉、洁器为一,天气好为一,风流儒雅、气味相投的佳客为一;反之,是为“三不点”。明代为十三宜与七禁忌。“十三宜”为一无事、二佳客、三独坐、四咏诗、五挥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舍、十一会心、十二鉴赏、十三文僮;“七禁忌”为一不如法、二恶具、三主客不韵、四冠裳苛礼、五荤肴杂味、六忙冗、七壁间案头多恶

3、趣。第7页/共42页【表现形式】中国茶道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两种。煎茶。把茶末投入壶中和水一块煎煮。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艺术品尝形式。斗茶。古代文人雅士各携带茶与水,通过比茶面汤花和品尝鉴赏茶汤以定优劣的一种品茶艺术。斗茶又称为茗战,兴于唐代末,盛于宋代。最先流行于福建建州一带。斗茶是古代品茶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其最终目的是品尝,特别是要吸掉茶面上的汤花,最后斗茶者还要品茶汤,做到色、香、味三者俱佳,才算斗茶的最后胜利。工夫茶。清代至今某些地区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流风余第8页/共42页韵。清代工夫茶流行于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广东的潮州。工夫茶讲究品饮工夫。饮工夫茶,有自煎自品和

4、待客两种,特别是待客,更为讲究。【茶道历史】尽管“茶道”这个词从唐代至今已使用了一千多年,但至今在新华辞典、辞海、词源等工具书中均无此词条。茶道属于东方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在于东方文化往往没有一个科学的、准确的定义,而要靠个人凭借自己的悟性去贴近它、理解它。早在我国唐代就有了“茶道”这个词,例如,第9页/共42页封氏闻见记中:“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唐代刘贞亮在饮茶十德中也明确提出:“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现

5、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在唐朝寺院僧众念经坐禅,皆以茶为饮,清心养神。当时社会上茶宴已很流行,宾主在以茶代酒、文明高雅的社交活动中,品茗赏景,各抒胸襟。唐吕温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对茶宴的优雅气氛和品茶的美妙韵味,作了非常生动的描绘。在唐宋年第10页/共42页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已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称的规矩和仪式,茶宴已有宫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对茶饮在修身养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宋徽宗赵佶是一个茶饮的爱好者,他认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闲和宁静、趣味无穷:“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闲洁

6、,韵高致静.”南宋绍熙二年(公元年)日本僧人荣西首次将茶种从中国带回日本,从此日本才开始遍种茶叶。在南宋末期(公元年)日本南浦昭明禅师来到我国浙江省余杭县的经第11页/共42页山寺求学取经,学习了该寺院的茶宴仪程,首次将中国的茶道引进日本,成为中国茶道在日本的最早传播者。日本类聚名物考对此有明确记载:“茶道之起,在正元中筑前崇福寺开山南浦昭明由宋传入。”日本本朝高僧传也有:“南浦昭明由宋归国,把茶台子、茶道具一式带到崇福寺的记述。直到日本丰臣秀吉时代(公元年,相当于我国明朝中后期)千利休成为日本茶道高僧后,才高高举起了“茶道”这面旗帜,并总结出茶道四规:“和、敬、清、寂”,显然这个基本理论是受

7、到了中国茶道精髓的影响而形成的,其主要的仪程框架规范仍源于中国。第12页/共42页中国的茶道早于日本数百年甚至上千年,但遗憾的是中国虽然最早提出了“茶道”的概念,也在该领域中不断实践探索,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却没有能够旗帜鲜明地以“茶道”的名义来发展这项事业,也没有规范出具有传统意义的茶道礼仪,以至于使不少人误以为茶道来源于他邦。中国的茶道可以说是重精神而轻形式。有学者认为必要的仪式对“茶道”的旗帜来说是较为重要的,没有仪式光自称有“茶道”,虽然也不能说不可以,搞得有茶就可以称道,第13页/共42页那似乎就泛化了,最终也“道可道,非常道”了。泡茶本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简单得来只要两个动作就可以

8、了:放茶叶、倒水。但是在茶道中,那一套仪式又过于复杂或是过于讲究了,一般的老百姓肯定不会把日常的这件小事搞得如此复杂。事实上中国茶道并没有仅仅满足于以茶修身养性的发明和仪式的规范,而是更加大胆地去探索茶饮对人类健康的真谛,创造性地将茶与中药等多种天然原料有机地结合,使茶饮在医疗保健中的作用得以大大地增强,并使之获得了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这就是中国茶道最具第14页/共42页 实际价值的方面,也是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重视和喜爱的魅力所在。【各家说法】1977年,谷川激三先生在茶道的美学一书中,将茶道定义为:以身体动作作为媒介而演出的艺术。它包含了艺术的因素、社交因素、礼仪因素和修行因素等四个因素。

9、久松真一先生则认为:茶道文化是以吃茶为契机的综合文化体系,它具有综合性、统一性、包容性。其中有艺术、道德、哲学、宗教以及文化的各个方面,其内核是禅。熊仓功夫先生从历史学的角度提出:茶道是一种室内艺能。艺能使人本文化独有的一个艺第15页/共42页术群,它通过人体的修炼达到人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目的。人本茶汤文化研究会仓泽行洋先生则主张:茶道十一深远的哲理为思想背景,综合生活文化,是东方文化之精华。他还认为,“道是通向彻悟人生之路,茶道是至心之路,又是心至茶之路。【日本茶道总结】日本茶道和、敬、清、寂 从唐代开始,中国的饮茶习俗就传入日本,到了宋代,日本开始种植茶树,制造茶叶。但要一直到明代,才真正

10、形成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其中集大成者是千利休(1522-1592年)。他明确提出“和、第16页/共42页敬、清、寂”为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要求人们通过茶室中的饮茶进行自我思想反省,彼此思想沟通,于清寂之中去掉自己内心的尘垢和彼此的芥蒂,以达到和敬的目的。“和、敬、清、寂”被称之为日本“茶道四规”。和、敬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通过饮茶做到和睦相处、互相,以调节人际关系;清、寂是指环境气氛,要以幽雅清静的环境和古朴的陈设,造成一种空灵静寂的意境,给人以熏陶。但日本茶道的宗教(特别是禅宗)色彩很浓,并形成严密的组织形式。它是通过非常严格、复杂甚至到了繁琐程度的表演程式来实现“茶道四规”的,较为缺乏一

11、个宽松、自由的氛围。第17页/共42页第18页/共42页第19页/共42页第20页/共42页第21页/共42页花道是日本传统的文化遗产,是随着佛教传入日本。花道也称插花、华道、生花,即把适当剪下的树枝或花草经过艺术加工后,插入花瓶等器皿中的方法和技术。花道是日本的一种室内装饰艺术,讲究艺术造型,最完美的造型为三角形,即造型分为三面,各自代表天、地、人,最高的一枝象征天,最低的一枝象征地,中间的一枝象征人,表示圆满如意。花道的基本要素,即 花道三要素,包括色彩、形态、质感。如色彩由明度、色调、饱和度构成。赤橙黄绿蓝紫六色,分别代表热情、喜欢、愉快、温和、敦厚、忧郁。三个最基本的美感要素通过花材表

12、现出来,即为花道艺术。第22页/共42页 在日本主要有池坊流、草月流、小原和未生流等流派。什么是花道 所谓花道就是适当截取树木花草的枝、叶、花朵艺术地插入花瓶等花器中的方法和技术。花道或华道,也叫生花,花道和茶道同样是日本独特的传统艺术之一。花道的由来 日本地处温带,虽然狭长的国土的南端和北端气温有很大的差别,但总的说来,气候温暖宜人,一年四季的变化十分明显,随着二十四节气的推移,每月都有几种代表的花卉。这种自然环境培育了日本人民对大自然的对话,是他们的人第23页/共42页生观的反映,也有一定的道理。花道的由来可以从观赏及宗教两方面看。据文献,平安时代就有室内摆设樱花的记载。到了十四世纪室町时

13、代的前期还有举行花会的记载。花会是由公卿贵族,僧侣等分成两组将自己的插花摆出,评定优劣,进行比赛的一种娱乐性聚会。在评比花的同时,所使用的珍奇的花器也是众所关心的对象。这种花会到了十五世纪逐渐成为公开的展览会,可说是今天日本花道展览会的雏形。另一方面,随着佛教的传入也传入了 供花 的习惯。镰仓时代作为佛前的装饰物有五件器皿叫 五具足,指香炉及一对蜡台和一对花瓶。第24页/共42页到了室町时代简略为三件,称为三具足,即香炉、蜡台及花瓶。古代这种花瓶中端端正正地插着三枝代表佛法、僧的花就三尊式这种供花后来逐渐脱离宗教,成了室内的摆设,并发展成为立花。花道的种类 具有悠久传统的花道随着时代的推移,产

14、生了种种样式。这种样式一般叫花形。现在为日本人民继承下来的有立花、生花、盛花.投入及自由花等。立花 立花是将花立起来的意思,它要在瓶中表现山岭及平原上多彩的花草树木。如前所述,它来第25页/共42页源于神佛前的供花,所以立花的特点是雄伟、华丽而端庄。它是以一枝直立的枝子为中心,在它下方周围的固定位置上配上各种花枝而组成的一大瓶花。各个枝子根据流派的不同,名称稍有不同。现以池坊流为例,瓶正中直立的一枝叫真也叫心,是一瓶花的主体。(从观赏者的角度看)在它左下方稍向左上方伸展的一枝是副,是帮助真的意思。在右方稍低的一枝叫请,也叫受,起保护平衡的作用。在请的后方的一枝叫见越,是使这瓶花有立体感。在请的

15、下方,左右各有一枝,分别叫流和控枝起与花瓶保持安定的作用。此外沿着中心线,还有几小枝花叫正真、胴、前置,第26页/共42页起增加重量感及立体感的作用。最初,主要的各枝如真 副 请等用什么花材是有一定的;如真用松、梅或柏枝等。但今天已不拘泥于这些传统的花材了。如庆祝新年或婚礼固然仍多用传统的松枝为真,但庆祝女孩子的节日-桃花节则用白桃花为真。纪念母亲节甚至用洋花的麝香石竹为真。立花构造比较复杂。一般多用数种甚至十数种花材构成,但近来也可看到用不同颜色的一种花材构成的立花。如菊花盛开第27页/共42页的文化节(11月3日)用各种颜色的菊花,盂兰盆节(7月15日)用荷叶、荷花、莲蓬等作为花材。此外近

16、来也常见到小瓶的立花。一瓶小品化了的立花更有新颖的感觉。色彩绚丽而豪华的立花最初也曾是茶道的大茶室中的装饰。但是茶道逐渐演变为崇尚简素的形式,立花就显得与朴素简陋的茶室不相称了。十五、六世纪由村田珠光、武野绍鸥千利休等茶道的大师创造出将一两枝花简单得投入花器中的做法。称为茶花。他们认为花插地好坏主要在于插花者的精神而不在于名贵的花材、花器,主张花材、花器力求简单朴素。在中国人民熟悉的日本电影吟公主中,我们看到了千利休拿起用第28页/共42页竹节创作的花器给丰臣秀吉看的场面。在竹筒中插上一枝燕子花,或在细颈瓶中插一枝菊花等具有代表性的茶花这种自由而简单的插法被以后的生花所吸取。生花 江户时代池坊

17、专好的门人,立花的名手之一的大树院以信,由于所创作的立花变幻自在在被当时形式化了的池坊立花视为异端而离开京都去到江户。他不满足于逐渐形式化了的立花,创出了将花简单地投入瓶中的样式,称为生花从此开了花道分为许多流派的端绪。生花的特点有二:一是花器的水面象征着大地或池沼的水面,为了表示植物的生长所以在花器第29页/共42页的水面以上七、八公分的部分基本上只能看到一个枝子。它仿佛是从地上长出一棵植物的样子。其次是主要的三个枝子要构成三角形。此外由于预想阳光从右或左上方射下。所以从观赏者的角度看,似乎可以看到植物的侧面,即能看到花的向阳及背阴的两面。生花的三个主要枝子因流派的不同而异。如池坊流称真、副

18、、体、用、留。也有称天、地、人或天、地或序、破、急的尽管不同,整个花形有形成三种花材。特殊的情况也有用多种花材的。盛花.投入 盛花愿意是花形像是用盘子盛着许多花而第30页/共42页得名。投入是将花枝投入细高的瓶中(花枝靠在瓶口而直立)的意思。明治维新后,大量的色彩绚丽的洋花输入日本。花道界不满足于旧有的生花形式。开始用洋花寻求新的样式。曾是池坊流的小原云心从盆景中受到启发,利用洋花。在盘子形状的花器-水盘中,插出式样新颖的盛花来。最初叫国风式盛花,后叫瓶花,奠定了今天小原流的基础。与他同时的安达式盛花投入展览会,从此盛花投入的花形十分流行而得以和生花相抗衡。盛花和投入除了前者是用盘状的广口花器

19、,而投入用形状细高的花器外,手法上没有什么区别,最初都由三个主要的枝子构成。三个枝子第31页/共42页称 主、副、客位但是随着时代的进展,已经徒有其名,实际上盛花和投入已经不能截然分开,在一个花器中有的花立着,有的花站着,有的花象盛花,所以产生了自由花的名字。自由花 自由花也称前卫花是从上述盛花投入派生出来的现代花形,所以自由花也可说是现代的盛花投入。自由花没有立花和生花在花材等方面的种种制约。各流派只要合乎本派的基本型,可以自由地大胆创新,它的特点除了色彩本位与自然本位外也很注意造型,是这三者结合起来的的有现代化感觉的花形。在形态上它可以是直态,也可以是斜态或垂态。第32页/共42页 吊在檐

20、前或天花板上的吊花或挂在壁上或柱上的挂花都属于自由花。自由花不仅花器多种多样,花材上也引进了人工的物质。如在花中配上金银的纸捻或金属物。有时还人工使某种花材脱色。花道从诞生到今天已经经历了几个世纪。在室町时代的立花完全为池坊流所独占,自从江户时代兴起许多流派后,到今天已有两千到三千个流派了,但是最大的流派仍然是池坊,所属人数也最多。据统计已超过一百万。其次为小原流和草月流各第33页/共42页为五十万到六十万。各流派的创始者和世袭者叫做家元家元下有最高教授者称师范由师范组成各流派的中枢机关。以池坊为例,现在京都的池坊专永是祖传第四十五代的家元。除研究机构外还设立了短期大学,致力于花道的现代化。随

21、着时代的前进,日本人民的生活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对美的意识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通过花道来追求无限的大自然这一花道的本质并没有变。随着科学及园艺技术的发达,花道一边维护着自己的传统一边适应着时代的要求在前进。第34页/共42页第35页/共42页花道又称华道,华乃莲华之简称。古人在佛前供奉人工制莲华,称供华,花道就是从供华演变而成。随着佛教从中国传入日本,与佛教相关的仪式及装饰美术,也同时传入日本。将天然花草放在器皿中做装饰,是日本人与生俱来的爱好。人工制供华缺乏生气,日本人很自然地想到用天然花草做替代。插花技术大约始于奈良时代(公元八世纪)。但真正发展,应该是在平安时代(公元十二世纪)。平安贵

22、族将唐朝流行的斗草技艺和式化,改成花合和草合以插花技艺的高低,睹输赢。并将宋代的斗茶技艺也改成日第36页/共42页式茶合。插花刚开始时并无章法,只是将花草放入瓶中,叫投入花。随着人们不断研究,在南北朝时代(十四世纪),出现了立花,就是把开着花的枝条垂直插入花瓶内。在室町时代,立花技艺在贵族的推崇下,向花道方向迈进了一大步。室町中期(一四四五年),富阿弥氏编出了第一部立花法式书仙传抄。立花己不再是供华,而成了贵族前客厅里的一种摆饰。室町中期出现了一名花道大国手专庆,他在顶法寺六角堂的池坊创立了池坊流立花流派。池坊流一直延续至今。第37页/共42页到了江户时代,天皇更让插花高手出席大立花御会。在僧

23、侣和町人中的插花高手,视出席该御会为无上的荣誉。室町中期,大德寺一休和尚的弟子珠光,在草庵的小屋内设置茶室,并用投入花装设茶室。珠光编写了第一部茶事法式,而茶室内的插花便称作茶花。桃山时代(十六世纪中叶),日本茶道始祖千利休使茶花得到普及。立花过于豪华,属贵族的玩物,而茶花则较平民化。至于现在最为人道的生花,却是在江户时代(十七世纪),受儒家思想影响才产生的。生花讲究三才五行,即以天、地、人,金、木、水、火、土来命名花形。生花还采用了矫枝技术,使花草树枝更增添了曲线美。第38页/共42页形。生花还采用了矫枝技术,使花草树枝更增添了曲线美。生花广受欢迎,连立花始祖的池坊流后人也不得不在生花上下功

24、夫。明治末叶到大正时代,出现了盛花。盛花是在生花的基础上,加进西洋多彩鲜艳的花草。小原流、安达式就是盛花的主要流派。生花流派众多,有远州流、古流、未生流、草月流等上千流派。历经数百年,普通的插花行为形成了一种道,花道象剑道空手道、茶道、书道、香道、陶艺道一样,学习技艺的同时,更注重品行人格的修养。第39页/共42页立花 书院壁龛的装饰花。是池坊专庆在室町时代创造的。采用的是松树、桃花、竹子、柳叶、红叶、扁柏等。之所以称为立花,是从草木升高的姿势而采取竖立的形态。要用铁丝来调整花木素材的姿容,其意图在于再现一种自然的景致。生花 使花保持生命力的表现方法,使用的是鲜花。江户时代中期,作为招待客人的生花已经诞生,它主要被放在壁龛上。和投入法、盛花不同之处在于茶花的器具象征着大地。生花主要表现的并不是花木局部的美,而是其伸展开来的生命力。品格高尚、绚丽、端庄是生花的特征。第40页/共42页投入插花法 在深深的花器里插上花枝,使其保持自然形态,就象是随意投入似的,所以取了这个名称。有吊在壁龛上、挂在柱子上和放在壁龛下面三种形式。盛花 用水盘或篮子,将鲜花装满这些器具,由此而得名。明治末期,由于西洋花的栽培和西洋建筑的增加,才想出这种不限于壁龛装饰的盛花插花法。其流派有小原流、安达式等。盛花可以说是现代插花艺术的主流。第41页/共42页感谢您的观看!第42页/共42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PPT文档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