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细胞.pptx

上传人:莉*** 文档编号:72984749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PPTX 页数:45 大小:1.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胞生物学细胞.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细胞生物学细胞.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细胞生物学细胞.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胞生物学细胞.pptx(4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第一节 线粒体与氧化磷酸化线粒体的形态结构线粒体的化学组成及酶的定位氧化磷酸化第1页/共45页2一、线粒体的形态结构 线粒体的形态、大小、数量与分布 线粒体一般呈粒状或杆状,但因生物种类和生理状态而异,可呈环形,哑铃形、线状、分杈状或其它形状。数目一般数百到数千个,线粒体通常分布在细胞功能旺盛的区域。线粒体的超微结构 外膜(outer membrane):含孔蛋白(porin),通透性较高。内膜(inner membrane):高度不通透性,向内折叠形成嵴(cristae),嵴能显著扩大内膜表面积(达510倍)。含有与能量转换相关的蛋白(执行氧化反应的电子传递链酶系、ATP合成酶、线粒体内膜

2、转运蛋白)。膜间隙(intermembrane space):含许多可溶性酶、底物及辅助因子。基质(matrix):含三羧酸循环、脂肪酸和丙酮酸氧化等酶系、线粒体基因表达酶系等以及线粒体DNA,RNA,核糖体。第2页/共45页3第3页/共45页4第4页/共45页5二、线粒体的化学组成及酶的定位线粒体的化学组成蛋白质(线粒体干重的6570)脂类(线粒体干重的2530):磷脂占3/4以上,外膜主要是卵磷脂,内膜主要是心磷脂。线粒体脂类和蛋白质的比值:0.3:1(内膜);1:1(外膜)线粒体酶的定位第5页/共45页6ATP合成酶(磷酸化的分子基础)分子结构基粒(elementary particle

3、),基粒由头部(F1偶联因子)和基部(F偶联因子)构成,F0嵌入线粒体内膜。F1由5种多肽组成33复合体,具有三个ATP合成的催化位点(每个亚基具有一个)。和单位交替排列,状如桔瓣。贯穿复合体(相当于发电机的转子),并与F0接触,帮助与F0结合。与F0的两个b亚基形成固定复合体的结构(相当于发电机的定子)。F0由三种多肽组成ab2c12复合体,嵌入内膜,12个c亚基组成一个环形结构,具有质子通道,可使质子由膜间隙流回基质。工作特点:可逆性复合酶,即既能利用质子电化学梯度储存的能量合成 ATP,又能水解ATP将质子从基质泵到膜间隙。ATP合成机制构象耦联假说(Boyer 1979)亚单位相对于亚

4、单位旋转的直接实验证据第6页/共45页7第7页/共45页8第8页/共45页9第9页/共45页10日本的吉田(Massasuke Yoshida)等人将33固定在玻片上,在亚基的顶端连接荧光标记的肌动蛋白纤维,在含有ATP的溶液中温育时,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亚基带动肌动蛋白纤维旋转。亚基旋转的观察(引自Lodish等1999)第10页/共45页11第二节 叶绿体与光合作用叶绿体(Chloroplast)的形态结构叶绿体的功能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第11页/共45页12一、叶绿体(Chloroplast)的形态结构形态、数目:在高等植物中叶绿体象双凸或平凸透镜,叶肉细胞一般含502

5、00个叶绿体,可占细胞质的40%,叶绿体的数目因物种细胞类型,生态环境,生理状态而有所不同。叶绿体与线粒体形态结构比较叶绿体超微结构第12页/共45页13第13页/共45页14第14页/共45页15叶绿体超微结构外被(chloroplast envelope)叶绿体外被由双层膜组成,膜间为1020nm的膜间隙。外膜的渗透性大,如核苷、无机磷、蔗糖等许多细胞质中的营养分子可自由进入膜间隙。内膜对通过物质的选择性很强,CO2、O2、Pi、H2O、磷酸甘油酸、丙糖磷酸,双羧酸和双羧酸氨基酸可以透过内膜,ADP、ATP已糖磷酸,葡萄糖及果糖等透过内膜较慢。蔗糖,NADP+及焦磷酸等不能透过内膜,需要特

6、殊的转运体translator)才能通过内膜。类囊体(thylakoid)是单层膜围成的扁平小囊,沿叶绿体的长轴平行排列。膜上含有光合色素和电子传递链组分,又称光合膜。许多类囊体象圆盘一样叠在一起,称为基粒,组成基粒的类囊体,叫做基粒类囊体,构成内膜系统的基粒片层(grana lamella)。基粒由10100个类囊体组成。贯穿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基粒之间的没有发生垛叠的类囊体称为基质类囊体,它们形成了内膜系统的基质片层(stroma lamella)。类囊体膜的内在蛋白主要有细胞色素b6/f复合体、质体醌(PQ)、质体蓝素(PC)、铁氧化还原蛋白、黄素蛋白、光系统、光系统复合物等。基质(stro

7、ma)主要成分包括:碳同化相关的酶类(如RuBP羧化酶占基质可溶性蛋白总量的60%)、叶绿体DNA、蛋白质合成体系:如,ctDNA、各类RNA、核糖体等。一些颗粒成分:如淀粉粒、质体小球和植物铁蛋白等。第15页/共45页16 二、叶绿体的功能光合作用 (photosynthesis)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利用体内的叶绿素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1)光合电子传递反应光反应(Light Reaction)(2)碳固定反应暗反应(Dark Reaction)光合色素和电子传递链组分光反应暗反应(碳固定)第16页/共45页17第1

8、7页/共45页18第三节 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半自主性细胞器的概念:自身含有遗传表达系统(自主性);但编码的遗传信息十分有限,其RNA转录、蛋白质翻译、自身构建和功能发挥等必须依赖核基因组编码的遗传信息(自主性有限)。线粒体和叶绿体的DNA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蛋白质合成线粒体和叶绿体合成蛋白质的种类十分有限参加叶绿体组成的蛋白质来源有种情况:由ctDNA编码,在叶绿体核糖体上合成;由核DNA编码,在细胞质核糖体上合成;由核DNA编码,在叶绿体核糖体上合成。线粒体和叶绿体蛋白质的运送与组装线粒体蛋白质的运送与组装定位于线粒体基质的蛋白质的运送定位于线粒体内膜或膜间隙的蛋白质运送叶绿体蛋白质

9、的运送及组装第18页/共45页19一、线粒体和叶绿体的DNAmtDNA/ctDNA形状、数量、大小 双链环状(除绿藻mtDNA,草履虫mtDNA)mtDNA大小在动物中变化不大,但在植物中变化较大,高等植物,120kbp200kbp;人mtDNA:16,569bp,37个基因(编码12S,16SrRNA;22种tRNA;13种多肽:NADH脱氢酶7个亚基,cyt b-c1复合物中1个cytb,细胞色素C氧化酶3个亚基,ATP合成酶2个Fo亚基)mtDNA复制的时间主要在细胞周期的S期及G2期,DNA先复制,随后线粒体分裂。ctDNA复制的时间在G1期。复制仍受核控制。第19页/共45页20二、

10、线粒体与叶绿体蛋白质的合成线粒体与叶绿体基因编码合成的核基因编码合成的蛋白质由两种基因分别编码合成的肽链装配而成的蛋白质组成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蛋白质主要是后两种第20页/共45页21 三、线粒体与叶绿体蛋白质的 运送与装配第21页/共45页22第22页/共45页23第23页/共45页24第24页/共45页25第四节 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增殖与起源一、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增殖线粒体的增殖:由原来的线粒体分裂或出芽而来。叶绿体的发育和增殖个体发育:由前质体(proplastid)分化而来。增殖:分裂增殖第25页/共45页26二、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起源内共生起源学说(endosymbiosis hypothes

11、is)endosymbiosis hypothesis)叶绿体起源于细胞内共生的蓝藻:ereschkowsky,1905年Margulis,1970年:线粒体的祖先-原线粒体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叶绿体的祖先是原核生物的蓝细菌(Cyanobacteria),即蓝藻。非共生起源学说主要内容:真核细胞的前身是一个进化上比较高等的好氧细菌。成功之处:解释了真核细胞核被膜的形成与演化的渐进过程。第26页/共45页27第27页/共45页28铁硫蛋白的结构(引自Lodish等1999)第28页/共45页29第29页/共45页30第30页/共45页31第31页/共45页32日本的吉田(Massasuke Y

12、oshida)等人将33固定在玻片上,在亚基的顶端连接荧光标记的肌动蛋白纤维,在含有ATP的溶液中温育时,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亚基带动肌动蛋白纤维旋转。亚基旋转的观察(引自Lodish等1999)第32页/共45页33第33页/共45页34Mitchell P.1961 提出“化学渗透假说(Chemiosmotic Hypothesis)”,70年代关于化学渗透假说取得大量实验结果的支持,成为一种较为流行的假说,Mitchell本人也因此获得1978年诺贝尔化学奖。第34页/共45页35第35页/共45页36叶绿体分子结构第36页/共45页37第37页/共45页38第38页/共45页39第39页/共45页40第40页/共45页41第41页/共45页42第42页/共45页43第43页/共45页44酵母线粒体主要酶复合物的生物合成第44页/共45页45感谢您的观看!第45页/共45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PPT文档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