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杜甫课件.ppt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72965372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323.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登高--杜甫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登高--杜甫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登高--杜甫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高--杜甫课件.ppt(1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千古哀情 悲秋绝唱 杜甫杜甫登高登高 阳城一中阳城一中 516516班班 1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名名 杜甫,字,子美。自称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少陵野老”。时时 公元公元712770,经历了安史之乱。经历了安史之乱。作作存诗一千四百多首,有存诗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少陵集杜少陵集 “三吏三吏”新安吏新安吏、石壕吏石壕吏、潼潼关吏关吏“三别三别”新婚别新婚别、垂老别垂老别、无家别无家别评评我国伟大的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显示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诗史”。艺术上形成艺术上形成沉郁顿挫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被的艺术风格。被誉为誉为“

2、诗圣诗圣”。杜甫身逢战乱,从杜甫身逢战乱,从4848岁开始,一直到岁开始,一直到5858岁去世为止,岁去世为止,1111年中,年中,一直在外飘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一直在外飘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3 3年后病死在出蜀年后病死在出蜀途中。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途中。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767年)作者寄寓夔州(重庆奉节)年)作者寄寓夔州(重庆奉节)时写的。时写的。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仍是一片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仍是一片混乱。继续混乱。继续“漂泊西南天地间漂泊西南天地间”,在,在“何日是归年何日是归年”的叹息声中的叹息声中苦苦挣扎。

3、苦苦挣扎。时代的艰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时代的艰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再加上好好友李白、高适等相继辞世友李白、高适等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似的时时压在他所有这些,像浓云似的时时压在他的心头。的心头。为了排遣心头的郁闷,杜甫抱病登台,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为了排遣心头的郁闷,杜甫抱病登台,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为了排遣心头的郁闷,杜甫抱病登台,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为了排遣心头的郁闷,杜甫抱病登台,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那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

4、感交那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为“古今七言律第一古今七言律第一”的旷世之作。的旷世之作。千古哀情,悲秋绝唱千古哀情,悲秋绝唱 杜甫杜甫登高登高风急天高风急天高猿猿啸啸哀哀,渚渚清沙白清沙白鸟飞回鸟飞回。无边无边落木落木萧萧萧萧下,下,不尽不尽长江长江滚滚来。滚滚来。万里悲秋万里悲秋常作客常作客,百年百年多病独登台。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艰难苦恨繁

5、繁霜霜鬓鬓,潦潦倒新停倒新停浊酒杯。浊酒杯。天高风急秋气肃煞,猿啼十分悲凉;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飞回。落叶飘然无边无际,层层纷纷撒下;无尽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身在万里作客悲秋,我常到处漂泊;有生以来疾病缠身,今日独登高台。时世艰难生活困苦,常恨鬓如霜白;困顿潦倒精神衰颓,我且戒酒停杯。沉郁顿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有鸟儿在盘旋。首联首联:便从细微之处着眼,描绘了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感觉到的具体景物。在这两句诗中诗人排列了“风风”、“天天”、“猿猿”、“渚渚”、“沙沙

6、”、“鸟鸟”六种自然事物,每种事物后边都用一个字或词巧妙恰当地加以形容,“风疾风疾”、“天高天高”、“猿啸哀猿啸哀”,“渚清渚清”、“沙白沙白”、“鸟飞鸟飞回回”,这两句诗虽然没有一句写登高,也没有一个字点名秋天这一季节,但句句不离登高,字字饱蕴秋意。没有秋,便不会有“风疾风疾”、“天高天高”和“猿啸哀猿啸哀”的所感;不登高,便不会有“渚清渚清”、“沙白沙白”和“鸟飞回鸟飞回”的所见。诗人将这多种物象组合起来,构成一幅立体的空间画面,一幅萦绕着悲凉萧瑟气氲的画面,流露了诗人心中无限凄凉。1:首联利用工笔细描的手法共写了几种景物?这六种景物分别用什么词描写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无边

7、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滚滚奔腾而来。颔联颔联:两种景物:落木、长江。杜甫看到落叶飘零,想自己像树一样,已是晚年,已老了。人已经到了生命晚秋。杜甫生于712年,卒于770年,活了58岁,写这首诗时是55岁,也就是去世前三年写的。“落木萧萧”是有生命短暂之意,传达出年华易逝的感慨。“不尽长江”传递的信息是时间的无穷,给人一种历史长河永不停息的感觉。历史和时间越悠久,人的生命就越显得短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面对滚滚不尽的历史长河,杜甫感到有些无可奈何。但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诗人,一个有阔大胸襟的知识分子来说

8、,他不仅仅是无可奈何,也不是对生命短暂的想不通,更不是想违背自然规律而祈求长生不老,他知道人无论活到何时,都难免一死。这是一种必然规律。所以,他又感到豁达、坦荡、胸襟开阔,有一种很宏大的气势2:颔联,写了几种景物?由落木和长江,我们能想到什么?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高台。颈联颈联:由前面的明写景物暗含抒情,转为直接抒情,暗中写景。上句写诗人思乡、悲秋和飘零他乡的客旅身世。“万里万里”,极言思乡情切。“悲秋悲秋”,秋季“落木萧萧落木萧萧”的景象出发了诗人身世飘零的悲叹。“作

9、客作客”,是说身为他乡游子,举目无亲,不得与家人团聚的思亲之愁。又用一“常常”字加以修饰,极言“作客作客”他乡时间之长久,更见思乡思亲之情切。诗人满腹愁苦都紧扣眼前的秋景,可见抒情中暗合秋景的描绘。“百年百年”,极言年老。“多病多病”,体弱多病,而更有忧国忧民之痛。“登台登台”,这是诗中点题之处,登高则能望远,然而登上高处的所见所闻又都是凄凉的景象,非但没能令诗人心旷神怡,反而更勾起心灵深处的哀痛,更何况还是“独”自一人去“登台”呢?这一个“独”字更显其孤独的处境。这两句诗,细致传神地描画出了诗人此时的自我形象,难怪后人千古传送。3:南宋学者罗大经鹤林玉露评析此联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即八可悲,

10、如何理解?艰难苦困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酒杯。尾联尾联:进一步抒发诗人内心无尽的“苦恨苦恨”,暗中再次点明久久重阳登高之事。“艰难艰难”,一是身世的艰难,坎坷,另一是国事和民生的艰难,诗人此时的感情,并不局限于个人的愁苦上。“霜鬓霜鬓”,即白发,是由“苦恨苦恨”所致,在着一“繁繁”字,则更显“苦恨苦恨”之情日深。“潦倒潦倒”,指体衰多病,愁肠百结,极言心中的愁闷。诗人本已年老体衰多病,却又加上长久在“万里万里”他乡“作客作客”,心中无限愁闷。适逢重阳,本想登高消愁,看见的确实满目

11、秋色,结果是愁上加愁,悲苦之情又平添了许多。此景此情,诗人怎能不想起以酒消愁呢?然而却“新停浊酒杯”,因病刚刚戒酒。“艰难艰难,潦倒潦倒”二词即表示自己对自己因疾病缠身而连借酒消愁的机会都没有的一种伤感,同时也蕴含了自己对故国无比的思念之情.“苦恨苦恨”则体现出是人对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和无力拯救国家的慨叹。4:尾联中“艰难”、“潦倒”二词形容的是国家还是个人?“苦恨”二字如何理解?这一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自主研读自主研读1:首联利用工笔细描的手法共写了几种景物?这六种景物分别用什么词描写的?2:颔联,写了几种景物?由落木和长江,我们能想到什么?3:南宋学者罗大经鹤林玉露评析此联十四字之

12、间含有八意,即八可悲,如何理解?4:尾联中“艰难”、“潦倒”二词形容的是国家还是个人?“苦恨”二字如何理解?这一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写作特色:沉郁顿挫沉郁:思想内容。沉郁:思想内容。“沉沉”即即“深深”深刻、深广、深厚深刻、深广、深厚 “郁郁”即即“积积”真实、凝重、含蓄真实、凝重、含蓄顿挫:艺术形式。顿挫:艺术形式。字面上指遣词用句的停顿转折。字面上指遣词用句的停顿转折。情感的千回百折、情感的千回百折、节奏的徐疾相间、节奏的徐疾相间、音调的抑扬顿挫、音调的抑扬顿挫、旋律的跌宕起落旋律的跌宕起落登登 高高写写 景景抒抒 情情首联首联仰观云天秋风仰观云天秋风俯察江水洲渚俯察江水洲渚颔联颔

13、联仰观无边的落木仰观无边的落木俯察不尽的江水俯察不尽的江水颈联颈联尾联尾联悲秋作客悲秋作客多病登台多病登台苦恨霜鬓苦恨霜鬓新停酒杯新停酒杯漂泊孤苦忧愤苦闷孤独哀伤韶光易逝下列对登高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精选意象,多角度写景,既写出了深秋时节的典型特征,又借景抒发了凄凉、孤寂之情。B颔联气象雄浑,境界开阔,为颈联、尾联抒发情感创设了宏大的自然背景,使得个人的痛苦在这个背景下显得分外渺小,倍添悲凉。C颈联中“悲”是全诗的诗眼,它集中表达了诗人在全诗中蕴蓄的复杂情感,诗歌所抒之情缠绵悱恻,动人心弦。D诗歌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情与景浑然一体,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C下列对登高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其中风、渚,天、沙,猿啸、鸟飞,对仗工整。B.颔联“萧萧”“滚滚滚滚”使“无边落木”“不尽长江”更加形象,景象萧瑟、阔远。C.“常”极言诗人客居他乡之久,抒写思乡情切;“独”突出孤独无依,处境艰难。D.“悲秋”二字是诗眼,前四句抒发登台所感的悲情,后四句描写登台所见的秋景。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