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索 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72848755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溜索 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溜索 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溜索 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溜索 教学设计.docx(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7溜索教学目标1 .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文章内容。2 .分析人物性格,概括人物形象。3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云南怒江大峡谷,被称为“东方大峡谷”,世界三大峡谷之一。峡谷的东面是被称为“万 瀑千湖之山”的碧罗雪山,西面是中缅边境千里边防的高黎贡山,谷底是奔腾咆哮的怒江。 怒江没有船,惊涛怒浪上小船无法横渡,两岸居民过江,从前主要靠“溜索”桥。那么,什 么是溜索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跟随作者的描述去感受这种让人惊心动魄的过江方式。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梳理故事情节,把握主要内容1 .小说的情节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开端、发展、 高潮和结局。明确

2、:开端:马帮抵达怒江边,等待溜索过江。发展:马帮的汉子们决定溜索,将牛们以及驮子熟练沉着地运到对岸。高潮:在首领的指导下胆战心惊地溜索。结局:全队顺利到达对岸,再次上路。2 .用一句话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明确:一个首领带领马帮一起溜索过怒江。目标导学二:分析人物描写的表达效果,概括人物形象1 .这篇文章人物众多,有马帮的首领、首先溜索的精瘦短小的汉子以及马帮中的其他 人。这些人中,谁才是文章的主人公?明确:马帮的首领。2 .首领是一个怎样的人?默读课文,从文章找出描写首领的语句,分析首领的性格特征。3 1)首领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明确:“稳稳” “笑一笑”,与“我”和牛的恐惧形成对比,衬托出

3、首领从容不迫、胸 有成竹的性格。4 2)首领缓缓移下马,拐着腿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明确:溜索前首领下马用手“敲一敲那索”,体现了他细心、认真、负责的性格特征。(3)(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首领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 ”明确:带“我”溜索时提醒“我”不要看下面,体现了首领对他人的关爱。5 4)猛听得空中一声呼哨,尖得直入脑髓,腰背颤一下。回身却见首领早已飞到索头, 抽身跃下,拐着腿弹一弹,走到汉子们跟前。明确:首领打着尖细的呼哨,“飞到索头”“抽身跃下”,最后一个溜索,这些行为都 表现出首领非凡的身手、粗犷的为人、领袖的气质。总结:首领是一个认真负责、关爱他人、身手非凡、从容不迫

4、、具有领袖气质的人。目标导学三:跳读课文,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跳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语句,分析这些语句的表达作用。1 .万丈绝壁飞快垂下去,马帮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凫而来,深远 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着一派森气。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惨叫一声。明确:视觉描写和听觉描写相结合,写出了怒江峡谷壁顶孤悬、高峻、险恶的特点,“一 派森气” “蓦地心中一颤”等心理方面的细节描写充分抒发了 “我”初次直面峡谷时的震 颤、惊恐之情,让读者如临其境。2 .牛们早卧在地下,两眼哀哀地慢慢眨。两个汉子拽起一条牛,骂着赶到索头。那牛 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起来。汉子们缚了

5、它的四蹄,挂在角框上, 又将绳扣住框,发一声喊,猛力一推。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 撒池过了索子一多半,那边的汉子们用力飞快地收绳,牛倒垂着,升到对岸。明确:牛溜索前“早卧在地下” “两眼哀哀地慢慢眨” “大眼失了神” “皮肉开始抖起 来”,溜索中“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逼真地描写出牛 溜索前后惊恐失态之状,它们和等待溜索的“哀哀地叫着”的牛们一起烘托出峡谷的险恶; 而这些牛们又反衬出这些赶牛溜索的汉子们的沉着、果断。3 .牛们终于又上了驮,铃铛朗朗响着,急急地要离开这里。上得马上,才觉出一身黏汗,风吹得身子抖起来顺风扩一扩腮,出一口长气,又

6、觉出闷雷原来一直响着。明确:牛们溜索后急急地要离开峡谷边显示出它们仍然惊魂未定,这里从侧面烘托出怒 江峡谷非同寻常的险恶。总结:本文的环境描写,既有多感官多角度描写,又有对比烘托,既突出了怒江峡谷环 境的险恶,又表现出了马帮汉子们的从容不迫、沉着稳重。三、板书设计溜索环境:险恶牛:哀叫、恐惧首领、汉子们:沉着、果断对比 烘托可取之处将小说的三要素分为三个目标一一分析讲解,让学生 在把握文章内容、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对环境描写的作用 和表现手法也有一定的了解。不足之处本文意蕴深刻,如鹰、马、牛三种动物形象的隐喻和 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没有展开深入研究,还有作者的情感取 向:对乐观向上人生态度的赞美以及对平庸、畏难的厌弃 等都没有探讨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