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项训练.pdf

上传人:1398****507 文档编号:72816849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610.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项训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项训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项训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项训练.pdf(1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专项训练(一)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1、解释文中加线的词。名_ 股_ 走_ 之_ 2、用“”划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3、下面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俄而”是表示时间的词语,具有衔接前后事件的作用。B.这段写声音的顺序是由小到大,从屋内到屋

2、外。C.这段用五个“百千”极力渲染火场和大厅里声音的嘈杂,从而表现口技者技艺高超。D.这段主要内容是写表演者以口技摹拟失火、救火时发出的各种声音。4、有关宾客的描写能否删去?为什么?_(二)扁鹊日:“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剂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及_属_索_遂_ 2下列各文言句式在词序上没有颠倒的一项是 ()A.甚矣,汝之不惠 B.何陋之有 C.桓侯遂死 D.战于长勺 3.下列文言句式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A帝感其诚 B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C桓侯

3、体痛,使人索扁鹊 4把文中两个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_ _(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 论语的“论”读_,它是记录_的书。2下列四组句中的加线词,其含义不同的一组是()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B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C 温

4、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 D 学而时习之 默而识之 3从文中找出两个表示虚心好学的成语:_、_。4翻译“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译文:_ 5将下列语句按要求归类。学而时习之 学而不厌 敏而好学 温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 不耻下问(1)属学习方法的是_(2)属学习态度的是_(四)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乎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

5、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文言实词。无从致书以观 又患无硕师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俟其欣悦 2下列句子中文言虚词“以”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无从致书以观。”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B,计日以还 C,俯身倾耳以请 D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3下列选项中的文言句式与“弗之怠”一句相同的一项是()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又安敢毒邪 C、何陋之有 D、何以为之“文”也 4翻译下列句子。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_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_ 5本文第一段写“我”

6、求学时的精神,第二段写求师时_的态度。6有人认为成功来自勤奋学习,有人认为来自机遇,有人认为来自天生的聪明,谈 谈你的看法。(60 字以内)_ _ 参考答案:(一)解析:第 1 题考查学生对古今异义词的掌握。古今词义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词义范围扩大;二是词义范围缩小;三是词义发生转移;四是感情色彩的变化;五是词的名称说法改变。第 2 题考查文言文的诵读。顺畅地朗读文言文,这是对文言文诵读在初中阶段提出的最高要求,只有在理解关键词义和句义基础上,才能读好句中停顿,才不会读破句。一个句子中,停顿的原则是:(1)抓住“意义单位”停顿,一个词或一个短语就不能拆开读破。如本句中的“变色离席”是

7、一个完整的短语,一般不作停顿。(2)注意关联词语。连词在句中有特殊作用,它们是相互关联的关系,是结构中间的“联络员”,朗读时往往在这里要作停顿。如本句中的“于是”后应该作一个停顿。(3)根据“语法结构”来停顿,也就是说分析句子主、谓、宾等结构,据此停顿。如“其一犬坐于前”,主语为“其一”,所以不能在“犬”后停顿。这个句子可读作“其一犬坐于前”。总之,是个词或一个短语就不能拆开读,不是一个词或个短语就不能连读。第 3 题考查学生对词语及课文内容的理解。第 4 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要正确解答这类题,关键是理解文章的主题。本题参考答案:1 说出 大腿 逃跑 的 2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处必

8、须停顿,处可停可不停)3C 4 不能,因为描写宾客的反应是从侧面烘托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二)1 达到;管;寻找;于是 2C 3C 4(病)在骨髓,那是司命所管的,(医药)已经没有办法了 (桓侯的病)现在已经到了骨髓,我因此不再过问了 (三)1 ln 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2C 3 学而不厌 不耻下问 4 聪明而又努力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 (四)1 得到 大 借 等待 2B 3C 4 因此人们多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读遍许多书 我站在他的身边,提出疑问,询问道理 5 刻苦勤奋,谦恭诚恳 6 成功一方面来自天赋,但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努力。如果只靠天赋而不去勤奋学习,努力拼搏,要成功也是

9、很困难的。当然,机遇使人离成功更近些。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日:“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日:“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候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一、基础知识题 (一)选择题 1

10、画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为()A 蔡桓公(hun)桓侯(h u)B寡人(gu)骨髓(su)C 腠理(c u)遂死(su)D火齐(q)还走(xun)2 下列各组中“益”字的用法与“不治将益深”中的“益”字相同的一项()A精益求精 B延年益寿 C合法权益 D有害无益 3 桓候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翻译正确的一项()A桓侯身体疼痛,派人搜索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了。B桓侯身体疼痛,派人寻找扁鹊,已经逃到秦国去了。C桓侯身体疼痛,派人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去了。4 翻译有误的一项()A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生总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拿来作为炫耀自己的功劳。B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桓侯的病)

11、现在已到了骨髓,我因此不再请他治疗了。C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皮肤的纹理间的(小毛病),用热水悟,用药热敷,是可以治好的。D扁鹊望桓候而还走。扁鹊远远看到桓侯,转身就跑了。5 本文写作意图是()A歌颂扁鹊高超的医术。B批评蔡桓公的讳疾忌医。C说明相信医生才能治好病的道理。D说明讳疾忌医终必丧生的道理。6 从这则故事能够得出的启示是()A有了病,不能讳疾忌医。B要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及时改正缺点和错误。C要信赖医生,听从医生的劝告。D对人不能存有偏见,无端猜疑。7 与原文不同的一项是()A君之疾在腠理,不治将益深。B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C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D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

12、走。(二)填空 1 扁鹊见蔡桓公节选自_,体裁_,作者_,年,_国人,是_时代重要的_家学派代表人物。出自本故事的成语是“_”。意思是_。2 本文按_顺序记叙了扁鹊_见蔡桓公的情况。3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排腠理,_;在肌肤,_,在肠胃_;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三)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1 扁鹊第一次见蔡桓公,提出了什么忠告?答:_ 2 蔡桓公对扁鹊的劝告抱什么态度?答:_ 3 文中哪一句话能够暗示蔡桓公已明白扁鹊的话是正确?答:_(四)1 给画线的字注音。扁鹊()蔡桓公()有间()腠理()肌肤()骨髓()汤熨()遂死()2解释下列句中的画线词。(1)不治将恐深 (2)寡人无疾

13、 (3)不治将益深 (4)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5)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6)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 3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释义。(1)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_同_,意思是_。(2)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_同_,意思是_。(3)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_同_,意思是_。4 翻译下列句子。(1)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2)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5 把课文用“|”分为三个层次,并概括层意。(1)一层:(2)二层:(3)三层:6 桓侯病重致死的真正原因是_(成语),这个故事告诫人们_。7 学了这则故事,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缺点错误?答:口技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

14、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

15、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一)课文里表示时间的词语,既表明事件的时间关系,也具有衔接前后事件的作用,请把这些时间性的词语(少顷、既而、是时、一时、未几、忽、俄而、忽然)按照下边的分类填在横线上。1.表示突然发生:2.表示几件事同时发生:3.表示两事相继发生:4.表示在特定的某个时间之内发生:5.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二)句子翻译:1 会宾客大宴 2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16、满坐寂然,无敢哗者。3 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4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5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6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7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8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9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三)解释文中划线的字或词:(请依次标好序号)(四)用“|”给本文第四小节划分层次,并归纳层意:(五)断句:1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2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3 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4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

17、可屈伸,弗之 怠。录毕,走送了,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 再 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 中

18、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 为 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一)翻译句子:1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2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19、弗之怠。3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4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5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6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二)给第一段划分层次并概括每一层的意思。(三)释划线解的字或词:(请依次标好序号)附课文结构图 (四)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嗜学()硕师()媵人()容臭()廪稍()负箧()(五)解释下列各句中一以”字的用法。以衾拥覆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俯身倾耳以请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_(六)断句 1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3 撰长书以为贽 4 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 5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6 以中有足乐者 7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

20、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8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

21、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缦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10分)(宋濂送东阳马生序)1、写出下面加点字的读音。(1 分)(1)嗜学()(2)叱咄()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1)录毕,走送之()(2)俟其欣悦()(3)寓逆旅主人 ()(4)皆被绮绣()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战于长勺 B当余之从师也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足肤皲裂而不知 气可以养而致 D以衾拥覆 虽乘奔御

22、风不以疾也 4、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论语六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 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 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一)句子翻译:1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

23、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二)解释划线的字或词:(请依次标好序号)由论语六则演变而来的成语有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官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一 解释划线解的字或词:(请依次标好序号)以下无正文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not for commercial use.Nur fr den persnlichen fr Studien,Forschung,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Pour l 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des fins personnelles;pas des fins commerciale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