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实验比赛.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72814348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9.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实验比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四年级实验比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实验比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实验比赛.docx(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题名称】【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分析】1、溶解【课题名称】第4课水变咸了【实验名称】 溶解(必做实验)【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操作,认识溶解现象。【实验分析】“溶解实验”是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指导 学生认识物体的溶解现象,知道像食盐、高镒酸钾这样,在水中变 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里,不会自行沉降 下来,这种现象叫做溶解;像沙子在水中那样,无论怎样搅拌,仍 然没有变化,这种现象叫做不溶解。控制高锦酸钾和食盐的量是实 验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实验器材】3个烧杯、玻璃棒、药匙、食盐、高镒酸钾、沙子。【实验步骤】1 .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2.先在三个烧杯中倒入约2/

2、3的清水。3 .用药匙分别取适量的食盐、高锯酸钾、沙子,先观察这三种材料 的形状、颜色等,再分别放入三个烧杯中,用玻璃棒分别搅拌。在 搅拌时,要注意按顺时针方向,玻璃棒不要碰触玻璃杯的杯壁。(可 用一根玻璃棒,但要准备一块抹布,搅拌完一个后随手擦干净再搅 拌下一个).搅拌后,静置一会儿,再观察现象,做好记录。(静置一会的目 的是使它们充分溶解,观察有没有物体沉淀下来)4 .得出实验结论。6.整理实验器材。【实验现象】 食盐、高锌酸钾颗粒在水中看不见了,沙子在水中 没有变化。(加入高镒酸钾的水会变成紫色)【实验结论】 像食盐、高锯酸钾那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肉眼 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里,

3、不会自行沉降下来,这种现象 叫做溶解。像沙子在水中那样,无论怎样搅拌,仍然没有变化,这 种现象叫做不溶解。【说明】1 .烧杯可先用中号的,沙子事先一定要在水中淘洗干净,否 则会影响实验效果。(不洗干净,水会混浊,学生可能以为是沙子 溶解了一部分)2 .高锦酸钾等药品,不能直接用手取,应该用药匙量取。要 适量,几粒即可。(用镣子取也可以)【实验答疑】.使用高镒酸钾时,应注意哪些事项?不要直接用手接触,以免烧坏皮肤;更不可入口。(在做食盐溶解 实验时,有学生尝盐水的味道,此时可能会用学生想尝试高镒酸钾 溶液的味道,一定要提醒学生不可入口)1 .烧杯、药匙、高锦酸钾分别可以用生活中哪些材料代替? 烧

4、杯可用玻璃杯代替;药匙可用一次性快餐塑料小勺代替;高锯酸 钾可用漂白粉代替,使用量一定按照每升水1毫克。2、物质溶解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第5课怎样加快溶解物质溶解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必做实验) 探究加快溶解的方法。“物质溶解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是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搅拌、用热水、把物体研碎可 以加快溶解。选择同样大小、同等量的冰糖和水是保证实验成功的 关键。【实验器材】 烧杯、玻璃棒、药匙(或保子)、冰糖、小锤、冷 水、热水。【实验步骤】1 .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2 .探究物体溶解的快慢是否与搅拌有关。(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2)将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同时

5、放入两个烧杯中。(3)用玻璃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中的水,观察比较实验过程所发 生的变化,得出实验结论。3 ,探究物体溶解的快慢是否与温度有关。(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热水和冷水。(2)将颗粒大小 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同时搅拌10秒钟。(若担心 搅拌不一致对实验结果有影响,可以不搅拌,实验时间略长一些)(3)观察比较实验过程发生的变化,得出实验结论。4 .探究物体溶解的快慢是否与研碎有关。(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若用热水,可能溶解得 太快,不利于学生观察现象)(2)取两块大小相同的冰糖,将其中 一块研成粉末,然后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同时搅拌10秒钟。 (3

6、)观察比较实验过程所发生的变化,做好实验记录,得出实验 结论。5 .整理实验器材。【实验现象】,搅拌的烧杯中冰糖溶解得快,不搅拌的烧杯中冰糖溶解得慢。1 .热水中冰糖溶解得快,冷水中冰糖溶解得慢。2 .粉末的冰糖溶解得快,块状的冰糖溶解得慢。【实验结论】1.搅拌可以加快溶解。2.用热水可以加快溶解。3 .把物体研碎可以加快溶解。【说明】1.为确保实验效果,要选择颗粒同样大小的冰糖及同等量的水。2,使用玻璃棒搅拌时,不能碰触玻璃杯的杯壁和杯底。3.可事先将冰糖放于白纸上,用小锤轻轻地敲碎。(也可用滤纸包 裹起来用小锤敲碎)【实验答疑】实验中如何控制变量,才会确保好的实验效果?选择颗粒大小相同的冰

7、糖;选择同等量的水;搅拌时速率保持一致。3、过滤【实验课题】 第7课水里有什么【实验名称】 过滤(必做实验)【实验目的】 通过探究实验,认识过滤是净化水的一种方法。【实验分析】“过滤实验”是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水的净 化方法,知道过滤是净化水的一种方法。【实验器材】 铁架台(带铁圈)、玻璃棒、漏斗、烧杯、滤纸、 待过滤的水、纯净水。【实验步骤】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2.制作过滤器。3 .将过滤器放在铁架台铁圈上,将烧杯放在铁架台底座上,调节 高度和位置,使漏斗颈下口直面贴在烧杯内壁上。4,将玻璃棒斜放在漏斗内(约45度),下端轻轻抵在三层滤纸的 一边。5 .将待过滤的水

8、用烧杯沿着玻璃棒慢慢倒入漏斗内,水面要低于 滤纸的边沿。6 .观察比较过滤前后的水有什么不同?滤纸上留下了什么?7 .得出实验结论。8.整理实验器材。【实验现象】 浑浊的水经过过滤变成了无色透明的水,滤纸上留 下了细小的杂质。【实验结论】用过滤的方法能除去水中不溶解的细小杂质,使水变清。【说明】1 .过滤用的浑浊水必须是经过沉淀后的上层清液。2 .盛接滤液的烧杯耍洁净,否则会使得到的滤液受到污染。3 .滤纸要完好,无破损,否则会影响过滤效果。【实验答疑】.如何制作过滤器?将滤纸对折两次成四层,打开,使其一边三层,一边一层,成漏斗 状;将滤纸放入漏斗内,使滤纸上边略低于漏斗口,用纯净水浸湿, 再

9、用手指按一按,使滤纸紧贴在漏斗壁上。1 .过滤实验中操作要点有哪些?规范操作要点为: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可适当在滤纸外围加点水)。一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漏斗中的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倾倒液体烧杯尖口要紧靠玻璃棒,使液体慢慢流入漏斗;玻 璃棒紧靠三层滤纸一边,玻璃棒稍倾斜,可成45度角;漏斗末端 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的内壁,避免滤液溅起来。4、热传导【课题名称】第18课杯子变热了【实验名称】热传导(必做实验)【实验目的】 探究热传导的特点。【实验分析】“热传导实验是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热可 以沿着物体传递,知道热传导的方向是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到温

10、度 较低的部分。方案一:【实验器材】 铜棒、支架、火柴、凡士林、酒精灯。【实验步骤】.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1 .将铜棒固定在支架上,在火柴头上抹少许凡士林,依次粘在铜棒 的三个凹痕上。3,用酒精灯加热铜棒的一端,观察有什么现象。得出实验结论。4. 整理实验器材。【实验现象】 火柴由被加热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脱落。【实验结论】 热可以沿着铜棒传递,从温度高的一端传向温度低 的一端。方案二:【实验器材】 钢锯条、蜡油、火柴、酒精灯、生烟钳。【实验步骤】.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1 .在钢锯条上面滴一行蜡油。2 .用堵烟钳夹住钢锯条的一端,并用酒精灯加热钢锯条的一个部 位,观察蜡油熔化的方向,得出实验

11、结论。4.整理实验器材。【实验记录】(略)【实验现象】 蜡油由被加热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熔化。【说明】1 .在方案一中为了防止“热辐射”原因使火柴依次掉下来,在第一 根火柴和酒精灯之间,可用一纸板隔开。2 ,火柴上抹的凡士林要尽量一样多,如果凡士林多少不均,蘸的 多的火柴有可能落下的速度慢,实验不准确。5、固体热胀冷缩【课题名称】 第2课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固体热胀冷缩(必做实验)探究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本实验是在学生已经熟悉液体具有热胀冷缩性质的【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分析】【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分析】基础上,重点通过观察铜球等固体的膨胀与收缩,让学生明白固体 也具有热胀冷缩的

12、性质。操作中对铜球加热足够的时间、铜丝是否 绷紧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方案【实验器材】 酒精灯、固体热胀冷缩实验材料盒、水槽、冷水、 干抹布。【实验步骤】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2.在水槽中倒入一半冷水备用。3 .把铜球轻轻地通过铁环,看看铜球是否能够顺利通过带柄铁环。4 .点燃酒精灯,用外焰对铜球加热2分钟左右,使铜球充分受热。 再次尝试将铜球穿过铁环,观察现象。5 .将受热的铜球放入装有冷水的水槽中,静置一分钟左右,使它充 分冷却。再次尝试将铜球通过铁环,观察现象。6 得出实验结论。7 .整理实验器材。熄灭酒精灯,用抹布将铜球和铁环上的水渍擦干 净,整理好放在桌上。【实验现象】铜球在常规

13、条件下能够正常通过铁环;铜球在受热 之后体积膨胀,不能顺利通过铁环;而将铜球放入冷水中后,又可 以很轻松地通过铁环。【实验结论】 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说明】1 .对铜球进行加热时,手持在橡胶柄位置,以免烫伤。(实验 过程中提醒孩子不要碰到铜球)2 .对铜球的加热和受冷时间都要充分,否则效果不明显。【实验答疑】对铜球加热一两分钟后铜球还能通过铁环,这是怎么回事?这可能是因为铁环和铜球的尺寸差别较大,铜球加热之后膨胀不到 铁环的尺寸,为了保证学生看到正确的实验现象,教师最好在上课 之前将实验用到的器材检查一遍,保证铜球能刚好通过铁环。方案二:【实验器材】 木条、小钉两个、细铜丝、酒精灯、火柴

14、、污物桶。【实验步骤】.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1 .在木条上钉两个小钉,钉距为20厘米,将细铜丝缠在两个钉子 上,绷紧。3,点燃酒精灯,用手平托着细铜丝来回加热,观察铜丝的变化。4 .熄灭酒精灯,等待几分钟,观察铜丝的变化。5 .得出实验结论。6 .整理实验器材。【实验记录】(略)【实验现象】铜丝受热会逐渐松动下来,不再紧绷;熄灭酒精灯,会发现铜丝因 遇冷而又逐渐紧绷起来。【实验结论】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说明】.实验时注意不要烧到木条。1 .铜丝一定要绷紧。6、土壤的成分【课题名称】 第7课土壤里有什么【实验名称】 土壤的成分(必做实验)【实验目的】 探究土壤的成份。【实验分析】本实验涉

15、及的项目比较多,且学生操作起来具有一定 危险性。可以考虑教师操作和学生操作共同进行。【实验器材】 烧杯、铁架台、酒精灯、滴管、铁盘、玻璃片、玻 璃棒、镶子、土壤。【实验步骤】.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1 .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2 .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用玻璃棒搅拌后静置一会儿,观察 现象。4,用滴管取上层清液滴在玻璃片上,用镜子夹着带有水滴的玻璃片 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这一步要特别小心,防 止玻璃破碎造成伤害)5.把土壤放在铁盘里灼烧,观察现象。6.得 出实验结论。7.整理实验器材飞【实验记录】 此实验记录,可由学生根据实验情况口头说出。1.把土壤

16、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会发现有(气泡)冒出。2.把土壤 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尽量搅拌,然后静置,会发现烧杯里的土壤 分层,最上面是一些(黏土),下层是(颗粒较粗的砂)。3.把土壤放在铁盘里用火烧,会发现有(烟)冒出,会闻到(难闻) 的气味。【实验现象】1.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会发现有气泡冒出。 2.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经过搅拌和静置过后,会发现上层 是很细的黏土,下层是粗粒的沙。3.用锻子夹着带有水滴的玻璃 片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后,会发现玻璃片上有一些“脏”的痕迹。4. 把土壤放在铁盘里灼烧,会有烟冒出,还闻到了难闻的气味。【实验结论】 土壤中含有空气、沙和黏土、盐类、腐殖质等。【说明

17、】,对玻璃片进行加热时,要先让玻璃片均匀受热,再对准水滴位置 加热,以免玻璃片破碎。1 .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搅拌之后静置,等混合物完全静止 之后再观察。【实验答疑】.烧杯里的土壤充分搅拌静置后,在水面的最上方漂浮着一些枯枝 烂叶等,这属于土壤的成分吗?属于,这些枯枝烂叶充分腐烂分解后就会成为腐殖质。1 .土壤的组成成分有哪些?土壤是由固体、液体、气体三类物质组成的,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 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等,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水分,气体是存在 于土壤孔隙中的空气。这三类物质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互 相联系、互相制约,为作物提供了必需的生活条件,是土壤肥力的 物质基础。7、土壤的性质

18、【课题名称】 第8课土壤的种类【实验名称】 土壤性质(必做实验)【实验目的】 探究不同土壤的渗水性能。【实验分析】通过本实验让学生分别认识三种土壤,并对这三种土壤的渗水性进 行对比,其他所有的条件都一样,只有土壤种类不同,这属于一个 对比实验。本实验中土壤的选取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实验器材】 砂质土、壤土、黏质土、3个去底塑料瓶、纱布、玻璃杯、支架。【实验步骤】.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1 .把三个同样大小的去底塑料瓶用纱布扎好口,倒放在支架上,并 分别加入同样多的砂质土、壤土、黏质土,在每个塑料瓶底下放一 个玻璃杯接水用。2 再拿三个玻璃杯装入同样多的水,同时倒入塑料瓶中,观察实验 现象。4.

19、得出实验结论。5.整理实验器材。【实验现象】砂质土渗水最快,黏质土渗水最慢,壤土渗水适中。停止滴水后, 盛砂质土的容器内剩下的水最少,盛黏质土的容器内剩下的水最 多,盛壤土的容器内剩下的水适中。【实验结论】砂质土:渗水快,保水性能差。 壤 土:渗水中,保水性能中。 黏质土:渗水慢,保水性能好。【说明】.为了保证上课的效率,塑料瓶可提前准备好,并在每个塑料瓶上 贴好标签,标明土壤的种类。1 .三种土壤的量要适当,如果太少,效果不明显。8、茎输导水分【课题名称】第12课植物的茎【实验名称】茎输导水分(必做实验)【实验目的】验证茎可以输导水分。【实验分析】“茎输导水分的实验”是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

20、础上,指导学生认 识茎具有输导水分的作用。实验时间的长短是决定实验能否成功的 关键因素之一。【实验器材】 凤仙花、滴入几滴红墨水的水、矿泉水瓶、刀片、 剪刀。【实验步骤】.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1 .剪取一枝凤仙花枝条。2 .把凤仙花插入装红墨水的矿泉水瓶里。4,将插好凤仙花枝条的矿泉水瓶放在较强的阳光下照射,使叶面迅 速蒸腾水分,从而使红色染液迅速上升到叶脉。5 .当看到叶脉微红时,从瓶里取出枝条,用清水冲洗,再取枝条制 成切片观察。6 .得出实验结论。7 .整理实验器材,将各种器材分类清洗整理好放在桌上。【实验记录】(略)【实验现象】 看到茎内导管被染红,其他部分没有被染红。【实验结论】茎

21、具有输导水分的作用。【说明】做此实验时,时间不宜过长,如果时间过长,就会因为茎的横向运 输,使茎内不只导管染成红色,其他部分也染上了红色,以致达不 到预期的效果。【实验答疑】如果没有凤仙花,可以用什么植物来代替?凤仙花可用芹菜(其叶柄和茎是相通的)替代,效果非常好。【课题名称】【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分析】9、热空气上升的秘密第13课热气球上升的秘密 热空气上升的秘密(必做实验) 探究热空气上升的原因。“热空气上升的秘密”是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 识热空气上升的现象,知道空气受热后体积会膨胀,变轻,热空气 会上升。塑料袋的选择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方案一:【实验器材】 塑

22、料袋、石棉网、瓷盘、酒精、棉球。【实验步骤】.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1 .将瓷盘放在石棉网上,往瓷盘里放入适量的酒精棉。(石棉网起 隔热作用,以免点燃酒精棉后烫坏桌子).将塑料袋展开,罩在瓷盘上方。2 .点燃瓷盘中的酒精棉。5,过一会儿,塑料袋膨胀起来,当感觉有向上的冲力时,轻轻放手。 观察现象。6 .得出实验结论。7 ,整理实验器材。【实验记录】(略)【实验现象】点燃酒精棉后,先看到塑料袋充满气、膨胀变鼓, 松手后塑料袋上升。【实验结论】 空气受热后体积会膨胀、变轻,热空气会上升。【说明】塑料袋和瓷盘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烧坏塑料袋。1 .选用小盘,里面放充足的酒精、棉花,这样产生的热量

23、多,袋子 上升的效果明显。袋子要选择轻的、薄的,长条形的大袋子效果会 明显。【实验答疑】瓷盘还可以用什么其他器材代替?瓷盘可以选择其它耐高温容器等物品代替。方案二:纸蛇旋转【实验器材】 纸片、支架、蜡烛、火柴、剪刀。【实验步骤】.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1 .在纸片上先用铅笔画出螺旋纹,然后用剪刀沿纹路剪出一条纸 蛇。2 .把纸蛇挂在支架上。(可用针线穿起来挂在支架上,等纸蛇静止 下来再进行后面实验).点燃蜡烛,放在纸蛇下面。3 .观察纸蛇的变化,得出实验结论。4 ,整理实验器材。【实验记录】(略)【实验现象】 纸蛇旋转起来。【实验结论】 空气受热会上升,带动纸蛇旋转。【说明】蜡烛和纸蛇之间要保

24、持一定距离,以免烧坏纸蛇。【实验答疑】本实验对纸的选择有无要求?应选择较硬的纸张,易于成型。10、压缩空气【课题名称】 第14课充气玩具里的科学【实验名称】压缩空气(必做实验)【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空气可以被压缩。【实验分析】“压缩空气实验”是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大 气压力。手压活塞时,用力均匀与否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实验器材】 注射器(除去针头)、橡皮。【实验步骤】.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1 .将注射器活塞抽出,吸进空气。2 .将注射器出口朝下,用橡皮堵住出口,放在桌子上。4,用力向下压注射器的活塞,观察现象。5 .等压不动时松手,观察现象,得出实验结论。6

25、 .整理实验器材。【实验记录】(略)【实验现象】 用力压活塞,注射器内空气体积变小;当松开手时, 活塞又被弹回来。【实验结论】 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性。【说明】手压活塞时,用力要均匀,不要用力过猛。【实验答疑】还可以用什么材料代替注射器来做这个实验?可用玩具塑料打气筒、塑料袋、塑料瓶(带盖)、篮球等材料来代 替。如:用塑料袋装半袋空气,扎住口,这时袋内空气几乎没有弹 性。用手从袋口往里橹,压缩空气,袋子会鼓起来,用手掘一下, 明显感觉有弹性。或者用两个一样大小的篮球,一个气足、一个气不足,让学生在拍球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得出压缩的空气有弹 性。11、瓶“吞”鸡蛋【课题名称】第16课

26、瓶“吞”鸡蛋的秘密实验名称】 瓶“吞”鸡蛋(必做实验)【实验目的】 验证大气压力的存在。【实验分析】瓶“吞”鸡蛋是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大气压 力。本实验让学生知道燃烧消耗氧气,瓶内压强降低,大气压力将 鸡蛋推”进瓶子里。选择大小合适的鸡蛋(改,不是广口瓶)是保 证实验成功的关键。【实验器材】广口瓶、熟鸡蛋、火柴、纸条。【实验步骤】.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1 .将鸡蛋壳剥掉(先把鸡蛋放在瓶口让学生观察,此时鸡蛋卡在瓶 口,不能进入)。2 .点燃纸条,放到广口瓶中。3 .用剥了壳的熟鸡蛋小头朝下迅速塞住瓶口,把瓶口堵严不要漏 气。4 .注意观察鸡蛋位置的变化,得出实验结论。5

27、.整理实验器材。【实验记录】(略)【实验现象】 鸡蛋被“吞”进瓶子。【实验结论】燃烧消耗氧气,瓶内压强降低,大气压力将鸡蛋“推”进瓶子里。【说明】1要选择瓶口略小于鸡蛋“腰围”的瓶子。2鸡蛋要事先剥去外壳;鸡蛋的大小要与瓶口的直径大小差不多.3点燃纸条时,最好用镣子夹住纸条,避免烧伤手指。(也可以用 棉花球)4燃烧的纸条放进广口瓶后迅速将鸡蛋放到瓶口上。【实验答疑】.实验中鸡蛋卡在瓶口下不去是怎么回事?可能是选的鸡蛋太大了,实验之前教师要注意选取合适的鸡蛋。1 .怎样再将鸡蛋取出来呢?首先在广口瓶中加入凉水,摇晃广口瓶,使整个瓶内空气冷却下来。 然后将凉水倒出,将瓶口向下放置在支架上,使鸡蛋正

28、好堵在瓶口 处,把瓶口封严不漏气。最后往广口瓶上浇热水,过一会儿,瓶内 空气遇热膨胀,就将鸡蛋“推”出瓶子。【课题名称】【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分析】12、水流有力量第17课水流有力量 水流有力量(必做实验) 通过实验,认识水流有力量。水流能够产生力,这种力量给人类带来了好处,也带来了灾难。本 实验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使学生能够采用简单的实验用品进行 水流是否有力量的观察、实验,从而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实验能力 等科学素养。选择转动灵活的小水轮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实验器材】 小水轮、玻璃杯、水槽、水、抹布。【实验步骤】.检查实验用品是否准备齐全。1 .先在玻璃杯内盛满水。2 .在小水

29、轮上方半米处对着小水轮的叶片均匀地倒水。(小水轮安 置在水槽内).仔细观察小水轮的变化,做好记录,得出实验结论。3 .整理实验器材。【实验记录】(略)【实验现象】当用水冲小水轮时,小水轮转动起来。【实验结论】水流有力量。【说明】.水槽可以用水盆代替。1 .选择转动灵活的小水轮。2 .要对着小水轮的叶片冲水,水流尽量保持均匀。13、探究不同物品是否会生热【课题名称】 第20课它们会生热吗【实验名称】 探究不同物品是否会生热(必做实验)【实验目的】 验证棉被、棉衣等材料是否会生热。【实验分析】本实验是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来 验证棉被、棉衣是否会生热,探究冬天穿棉衣会暖和

30、的原因,从而 了解保温和散热材料的性质和用途。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 事物,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以致用、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器材】 温度计4支、铁架台、棉线、棉花、毛皮、毛巾、 海绵、皮筋等。【实验步骤】.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1 .在四支温度计上端分别用棉线拴好,并记录下初始读数。2 .分别用毛皮、毛巾、海绵、棉花包住四支温度计的液泡,用皮筋 捆好。4,把捆好的温度计挂在铁架台上(便于读数)。5.分别在1分钟、3分钟、6分钟时读数并记录。(温度应该没有任 何变化)6,分析数据,得出结论。7.整理实验器材。【实验结论】 它们不会生热。我们所穿的衣服材料本身不生热, 但能保温。【

31、说明】用毛皮等材料包住温度计的液泡的过程中,不要用手触摸温度计的 液泡。四年级下册14、液体热胀冷缩【课题名称】第1课温度计的秘密【实验名称】液体热胀冷缩(必做实验)【实验目的】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分析】热胀冷缩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实验重点通过探究液体在遇热时 膨胀、遇冷时收缩的现象,从而归纳出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养成良好的实验探究习惯,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步骤。烧瓶中装满 水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方案一:(本实验只涉及到了一种液体:水,说明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器材】烧瓶、细玻璃管、橡皮塞、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有色水(4 以上)、石棉网、画有刻度的白纸板、纸胶带。(水

32、在0到4摄氏度 之间具有反常膨胀的性质)【实验步骤】.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1 .在烧瓶里灌满水,用插有细玻璃管的橡皮塞把瓶口塞紧,液体就 上升到玻璃管内。再将白纸板粘贴在玻璃管上,刻度面向学生。2 .用酒精灯给烧瓶加热,使水温升高,注意观察玻璃管中水面的变 化。停止加热,注意观察玻璃管中水面的变化。3 得出实验结论。4 .整理实验器材。【实验现象】水温升高时,看到玻璃管中的水面会上升;停止加热,水温降低, 水面就会下降。【实验结论】水(改动)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方案二:(本实验涉及到了多种液体,比第一个实验更深入、更全面)【实验器材】平底烧瓶、橡皮塞、细玻璃管、大烧杯、红色水、热 水、冷水、

33、冰块、醋、酱油、牛奶。【实验步骤】.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1 .在烧瓶内装满红色水,用插有细玻璃管的橡皮塞把瓶口塞紧,液 面就升到玻璃管内,在此处做一个记号。2 .把装置好的烧瓶放入装有热水的大烧杯中,过一会儿,观察玻璃 管内的液面的变化。3 .把烧瓶放入装有冷水的大烧杯中(为了效果更明显,可在冷水中 加冰块),过一会儿,观察玻璃管内的液面的变化。4 .用同样的方法,将烧瓶中的红色的水换成醋、酱油、牛奶等液体, (也可提前分别装在不同瓶中,贴好标签)重复以上的实验过程。5 .得出实验结论。7.整理实验器材,将各种器材分类清洗干净、 整理好放在桌上。【实验现象】放入热水中时,玻璃管内的液面上升,

34、超过原来做的记号;放入冷 水中时,玻璃管内的液面下降。【实验结论】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说明】1.烧瓶中的液体一定要装满。2.实验时烧瓶一定要轻轻提起或放入。3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倒出液体并清洗干净实验器材。【实验答疑】L学生看不清玻璃管中液面的位置怎么办?可用一张白色卡纸放在玻璃管的后面衬托。2 .实验中必须要加冰块吗?加入冰块的目的是为了效果更快更明显,只要两个烧杯中的热水和 冷水温差比较大,实验现象就比较明显。3 .所有的液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水在04c的范围内是热缩冷胀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反常 膨胀,因此实验中准备的水温最好不低于4。方案二:【实验器材】 木条、小钉两个、细铜

35、丝、酒精灯、火柴、污物桶。【实验步骤】15、气体热胀冷缩【课题名称】 第2课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实验名称】 气体热胀冷缩(必做实验)【实验目的】 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分析】本实验重点通过观察气球等物体中气体的膨胀与收 缩,让学生明白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操作中气球紧密地扎在 瓶口上,玻璃管、胶塞、烧瓶的连接要紧密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发验器材】 锥形瓶(或平底烧瓶)、大烧杯(或水槽)、小气球、 细线、盛开水的保温瓶。【实验步骤】.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1 .用细线把小气球扎于锥形瓶口。(若气球套得比较紧不漏气,可 以不用细线)。2 .把锥形瓶放入烧杯后,灌进开水加热,注意观察气球

36、的变化。(也 可以提前将开水倒入烧杯中待用)4把锥形瓶取出,放进盛有冷水的大烧杯中,注意观察气球的变化。5 得出实验结论。6 .整理实验器材。【实验现象】瓶内空气受热膨胀,使原来垂下的气球就会逐渐膨胀直立起来;随 着瓶内空气冷却收缩,气球又逐渐缩小。【实验结论】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说 明】1.倒入开水时,手不要触碰,以免烫伤。 2.锥形瓶与气球的连接处不能漏气。【实验答疑】.把套上气球的锥形瓶放进热水中,气球膨胀的不明显怎么办? 为了保证气球膨胀的时候效果明显,可以预先往气球里吹点气,使 它套在瓶口上里面稍微有点气体。1 .如果没有热水,怎么办?如果天气较冷,不用热水,直接用两手握住烧瓶

37、底部,过一会儿, 气球也会膨胀起来。2 .锥形瓶可以用哪些器材代替?开口较小、容量较大的其他薄壁玻璃瓶都可以代替。方案二:【发验器材】 圆底烧瓶、带胶塞的玻璃弯管、红色的水、烧杯(内 有冷水)。【实验步骤】.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1 .用玻璃弯管安胶塞的一端蘸少许红色的水。2 .将胶塞慢慢塞在烧瓶口上,控制塞进深度,使红色的水移至适当 位置。3 .用双手握住烧瓶球形部分,给空气加热,观察现象。5,将烧瓶球形部分放入冷水中,观察现象。6 .得出实验结论。7 .整理实验器材,将各种器材分类清洗整理好放在桌上。【实验现象】空气受热时,我们会看到红色的水向外移动;空气遇冷时,可以看 到红色的水会往回移

38、动。【实验结论】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说明】1 .弯管要用细玻璃管弯制而成。若红色水不能在弯管中保持住, 就应该换用更细的玻璃管。2 .玻璃管要长些,否则瓶内空气热胀冷缩后,可能把红色水滴“顶” 出管外。3 .红色水滴位置用胶塞塞入瓶口深浅来控制,一般在玻璃弯管中部 偏下为宜。4 .玻璃管、胶塞、烧瓶的连接要紧密,不要漏气。小知识:1 .在同等情况下,气体膨胀程度最大,固体膨胀得最小。2 .除了水在0到4摄氏度之间具有反常膨胀的性质之外,橡皮筋 受热的时候也会收缩。16、温度变化对岩石的破坏作用【课题名称】第6课岩石的风化【实验名称】 温度变化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必做实验)【实验目的】 探究

39、温度变化对岩石的影响。【实验分析】本实验是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 探究温度变化对岩石的破坏作用,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归纳总 结的能力。本实验中岩石的选取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实验器材】 酒精灯、火柴、镜子、小块岩石、烧杯、冷水、抹 布。【实验步骤】.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1 .正确点燃酒精灯。2 .用银子夹住一小块岩石在酒精灯上灼烧一两分钟,然后立即把它 放入冷水中,观察实验现象。3 .照上述方法反复做几次,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记录。4 .得出实验结论。6.整理实验器材。【实验现象】 岩石的表面出现裂缝,而且裂缝越来越大,甚至一 块块往下掉碎石屑。【实验结论】 温度变化对岩

40、石有破坏作用。【说明】1.对岩石加热时手要握在镶子的后半部分,不要靠近岩石,以免加 热时烫伤手指。2,加热时间要充分,如果时间过短,没有充分受热,效果不明显。【实验答疑】.实验中加热冷却好几次却没看到效果,怎么办?岩石的选取非常重要,有的岩石非常坚硬,实验中效果不明显,实 验前教师要提前测试一下哪种岩石效果明显(白色的大理石比较好 用),给学生准备这样的岩石。1 .为什么岩石会出现裂缝和碎屑?当岩石受热时,体积膨胀,由于岩石从表面到内部受热程度不一样, 因此整块岩石各部分膨胀程度也就不同;当岩石受冷时,体积收缩, 同样,由于从岩石表面到岩石内部冷却的程度不一样,整块岩石各 部分收缩的程度也不同

41、。时间长了,岩石各部分总是胀缩不均,内 部结构就会受到破坏,产生裂缝,甚至脱落下碎石屑。17、光的传播【课题名称】 第11课认识光【实验名称】光的传播(必做实验)【实验目的】 探究光的传播路线。【实验分析】本实验中用到的实验物品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用、常见的物品, 可以让学生明白利用身边的物品就行进行科学探究。光照的强度及 实验物品的选取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去掉)方案一:【实验器材】 纸、电灯(也可以是蜡烛或某一观察点)。【实验步骤】.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1 .用纸卷一个直径比眼睛稍大的圆筒。2 .闭上一只眼,用另一只眼睛通过这个筒(此时筒是直的)看灯(也 可看蜡烛或某一观察点),仔细观

42、察实验现象。3 .将直的纸筒前端弯折后再观察。4 .得出实验结论。5 .整理实验器材。【实验现象】通过直纸筒可以看到被观察物体,而通过弯纸筒则 看不到。【实验结论】 光沿直线传播。方案二:【实验器材】 激光器、牛奶、烧杯、水、吸管、透明果冻、白纸。【实验步骤】1 .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2,激光器紧贴在果冻边上往里照射,仔细观察实验现象。3 .用激光器照射烧杯里的加了牛奶的水,仔细观察实验现象。4 .把吸管拉直,用激光器贴在吸管的一头,往对面的白纸上照射, 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将吸管弯折,再往对面白纸上照射,观察现象。5 .得出实验结论。6 .整理实验器材。【实验现象】果冻里、水中的光线都是直的

43、。吸管拉直以后可在对面纸上看到光 点,如果弯曲就看不到。(改动)【实验结论】 光沿直线传播。【说明】.准备的果冻最好是里面不含水果的略带颜色的透明果冻。1 .激光器不能对准别人的眼睛照射,会对眼睛造成伤害。【实验答疑】为什么有时加入牛奶之后水中看不到光的传播路线?往水里加牛奶时不要一次加入太多,牛奶太浓时光线穿不过去,每 次滴入一两滴牛奶,并随时用激光器验证一下,当水中能出现一条 红线时既可。18、模拟苹果落地【课题名称】 第20课苹果为什么落地【实验名称】 模拟苹果落地(必做实验)【实验目的】通过模拟苹果落地的实验,让学生认识生活中常见 的一种力重力。【实验分析】本实验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物体受

44、到地球引力而发生的 现象,让学生感受地球引力的存在。【实验器材】 细线、小木块、皮球、健子、橡皮、钩码、剪子、 火柴、铁架台。【实验步骤】.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1 .一根细线拴住一个钩码,吊在铁架台上,用火柴把细线烧断,钩 码会落回地面。2 .用手托住一个小木块,松手,木块会落到地面。4,用手拍皮球,球弹起很高,但总会落回地面。5.用脚踢起健子,毯子会先往上飞,但最后还是会落到地面上或脚 上。6.整理实验器材。【实验现象】 钩码、小木块、皮球、健子等材料无论是向下还是 向上运动,最后还是会落回地面。【实验结论】 这些物体都会落回地面,说明这些物体都受到重力 的作用。【说明】.在木块落地实验中

45、要注意用手拿住木块,轻轻放手观察现象,而 不要往地下砸或扔,否则无法说明木块落地是因为地球引力的作用 还是因为手的作用。1 .在让物体运动时,可以采用向上抛等多种方式尝试,以确保物体 落回地面是因为地球引力的作用而不是因为手的作用。【实验答疑】L用脚踢腿子,腿子开始是往上飞的,这时它受到地球引力吗? 此时也受到地球引力,但是地球引力小于脚踢的力量,所以健子先 往上飞,但最终因为地球引力,它还是会落回地面。2 .拍皮球时皮球为什么不直接落地,反而会弹起来呢?是不是不受 地球引力的作用?拍皮球时手对皮球施加了一个力,因为皮球有弹性,这个力会让皮 球先弹起来,再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落下去,落到地面时又

46、一次受 到弹力的作用,再弹起来,受到地球引力作用后再落下去,这样反 复几次之后,皮球最终会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落回地面。19、使用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课题名称】第21课测量重力【实验名称】 使用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必做实验)【实验目的】 学会使用测力计正确测量物体受到的重力。【实验分析】本实验让学生学会正确地使用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 力的方法;知道测力计有不同的测量范围,并能准确、熟练、规范 地测量物体的重力。学生的规范操作是决定实验能否成功的关键。【实验器材】 测力计、钩码、各种被测物体。【实验步骤】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2预先估计被测物体的重力,选择量程合适的测力计。(刚开始学生可能不会估计,可以让他们分别用手指拉动IN、2.5N、5 N的测力计,感受需要用多大的力,然后再估计待测物体) 3,使用测力计之前要先检查指针是否指在0刻度处。4 .用右手握住测力计的提环,让测力计竖直垂下,然后在挂钩处挂 上重物,把重物提起。注意不能让挂钩的上部卡住测力计的底板, 以免影响测量结果。5 .读数时,重物必须悬空,让视线与指针和平,待示数稳定后再读 数。6.记录数据。7.整理实验器材。【说明】.每个测力计都标有允许测量的最大数值,测力时不能超过这个最 大数值,否则会损坏测力计。1 不用刻度已损坏的弹簧测力计工.测力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