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和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72791128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6.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和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统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和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和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和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统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和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1. 2022 山东滨州期末考占开掘说明,约7000年前的河姆渡人已开始大规模栽培水 稻。当时的水稻是由野生稻逐步培育而成,其谷粒外形、颗粒大小-接近现代栽培稻,粒重 远远超过野生稻。据此可知()A.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B.铁犁牛耕推动了水稻种植业的开展C.古代中国形成南稻北栗的种植格局D.中国原始农业获得较高程度的开展2. 2022 山东莱州一中开学考试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齐民 要术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唐宋时期大豆的种植推

2、广到江南及岭南地区。这说明()A. 土地利用效率提高B.区域经济开展均衡C.生产工具的变革提高了生产力D.民众饮食结构发生了根本改变3. 2022 德州夏津一中质测从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玉米和马铃薯开始在欧、亚、 非大陆传播;16世纪时,玉米在欧洲已经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粮食作物;17世纪时,玉米已 经传遍西班牙和他萄牙等地。这些现象的M现主要得益于()A.丝绸之路的畅通B.欧洲“价格革命”的爆发C.新航路的开辟D.欧洲人饮食结构的变化4. 2022 山东滨州期末1500年,亚欧大陆从鼠疫的折磨中复苏,世界人口约为4.25 亿;到1600年,人口到达5. 2亿;到1700年,人口到达6.1亿;

3、到1750年,人口到达7. 2 亿。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B.粮食作物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交换C.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D.工业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提高5. 2022 山东济南历城二中开学考试下表是英国各部门就业人员在劳动力总数中所第1页共10页 材料“两者皆富于淀粉,可充主食,以补稻米与麦类之缺乏”可知丰富了食品资源,增加了 粮食供应总量:结合所学明清时期经济的史实可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开展;据材料“明代开 始,有许多新的食粮作物引进中国”可知密切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据材料“因为土地使用 的方式改变,边缘土地的植被改变,也严重地改变了地貌与生态”可知过度的垦荒造田,也 导致水土流

4、失。答案:(1)特点:种类多:粮食类、果蔬类、经济作物类、畜禽类;范围广:涉及 欧亚非美;以食物为主:粮食类、果蔬类、经济类、水果类、畜禽类;双向交流:既有 美洲物种的外传,也有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4分)(2)原因: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中国人地矛盾突出;高产且不拘土 壤与地形。积极影响:扩大了耕地面积,缓解了人地矛再;丰富了食品资源,增加了粮 食供应总量;提高了抗饥荒能力,加速了人口的增长;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开展;密切了 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消极影响:过度的垦荒造田,也导致水土流失。(8分)18.解析:(1)由材料一 “速冻加工、冷冻设备、冷冻食品以及冷冻食品包装等领域的 技术不断

5、进步”得出延长食物保质期;由材料一 “冷链物流产业也开展起来”得出便于食品 的运输;由材料一 “家用冰箱和冰柜普及”得出丰富人民的生活:结合冷冻产品的消极影响 得出出现食物的生物安全问题。(2)由材料二“因特网显示出世界不仅向全球化、也朝美国 化迈进了一大步”得出密切了世界各地的交流与联系,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开展,使世界出现 “美国化”倾向;由材料二”在那些有机会有方法接触计算机新技术的国家和不能接触新技 术的国家之间,划开了一条鸿沟”得出导致世界各国和各国内部的贫富差距扩大。(3)由材 料一 “速冻加工、冷冻设备、冷冻食品以及冷冻食品包装等领域的技术不断进步,家用冰箱 和冰柜普及”、材料二“因

6、特网使用者几乎半数在美国,英语那么成为其统治语言”得出科技 进步不仅影响人类社会生活,也改变世界格局,其影响是全方位的;由材料二”一种数字分 隔出现在各国内和全世界富国和穷国之间”得出科技进步不仅给人类带来更加便利的美好生 活,也会带来消极影响,其影响是多方面的。答案:(1)影响:延长食物保质期:便于食品的运输;丰富人民的生活;但也会出现食 物的生物安全问题。(4分)(2)影响:密切了世界各地的交流与联系,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开展;使世界出现“美国 化”倾向,并导致世界各国和各国内部的贫富差距扩大。(4分)(3)认识:科技进步不仅影响人类社会生活,也改变世界格局,其影响是全方位的;科 技进步不仅给

7、人类带来更加便利的美好生活,也会带来消极影响,其影响是多方面的。(2 分)第10页共10页占的比例。此表可以用来说明英国()年份1841186118711901农业22. 3%18. 8%15. 3%9. 0%工业48. 5%55. 7%54. 6%64. 1%其他29. 2%25. 5%30. 1%26. 9%A.在世界上第一个实现了城市化B.工业化程度遥遥领先他国C.工业革命推动了产业结构变化D.第三产业开展超过工农业6. 2006年9月,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发表的2005年度国际粮食援助监测报告显 示,2005年中国共对外提供了 57. 7万吨粮食援助,占当年全球粮食援助总量的6. 9乐

8、仅次 于美国和欧盟。这主要说明了中国()A.成为最大的粮食生产国B.农业的现代化技术得到较大提高C.综合国力的大幅度提升D.是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重:要力量7. 2022 辽宁省抚顺市期中考试在蔬菜专用的收获机器收获药苣时,会先用射线照 射葛苣头以确定其是否成熟。当机器横向通过作物时,作物发出的辐射能最下降到低于某预 定数值时,仪器就会发出一个信号,用以说明射线所照射的葛苣是可以摘取的,机器上的切 割机就会自动切下所选定的黄苣。这主要表达了现代农业生产工具的()A.智能化B.规模化C.市场化D.社会化8. 2022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期末考试以下图为现代“精确农业系统示意图”。据此 可知,“精确

9、农业”()A,解决了粮食的供需矛盾B.依赖现代高新技术支持第2页共10页C.摆脱了自然环境的限制D.利于粮食种植的多元化9. 2022 山东省聊城市期末考试世界上多数的早期文明区域,不但天文历法、数学等相关学科获得了较早、较快的开展,而且大都创造了灌溉工具,修建、疏浚、维护水利工 程也往往被当作地区开展的大事。上述现象集中反映了()A.天文历法的历史悠久B.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C.水利灌溉的不可或缺D.农耕文明的必然要求10. 2022 山东威海期末下表为先秦时期关于铁的文献记载。据此可知()出处记载诗秦风驷.瞰有“驷膝孔阜”之句。膝(tin言马色黑如铁。左传-昭公 二十九年晋国用铁铸刑鼎,鼎上

10、铸有范宣子的刑书,铸鼎的铁是作为军 赋向民间征收的。吴越春秋使童女童男三百人鼓橐装炭,金铁乃濡,遂以成剑。A.铁的应用范围较广B.政府支持冶铁业开展C.南北经济差距明显D.官营手工业规模扩大11. 2022 大连期末杨悻报孙会宗书记载:”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 产,以给公上。”另有后汉书逸民传记载:“因释耕于陇上,而妻子耘于前。”这说 明了()A.家庭式劳作方式B.精耕细作生产模式C.铁犁牛耕的技术D.男耕女织经营方式12. 2022 山东威海期末北齐文学家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篇云:“生民之本, 要当稼稿而食,桑麻以衣。爰及栋宇、器械、樵苏、脂烛、莫非种植之物也。至能守其业者, 闭门而生

11、之具已足,但家无盐井尔。”这反映了当时( )A.小农经济的兴旺B.生产力显著提升C.庄园经济的特点D.家庭手工业占主导13. 2022 辽宁省营口市期末考试某学者指出,18世纪晚期工厂制度出现了,到19 世纪中叶,英国所有棉布都已经在工厂里生产,工厂制度代替了分包制和原工业的工场,成 为工业经济特有的生产方式。对“特有”的理解中,正确的选项是()第3页共10页A.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B.产生了比蒸汽机更大的影响C.全新的生产组织形式D.促进了工业革命深入开展14. 2022 江苏省启东市期中考试1857年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气革命,推动人类 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1929年的世界

12、经济危机引发了电子革命,推动人 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由此说明()A.科技革命是搜脱经济危机的根本出路B.经济危机的爆发是科技开展的动力C.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一把“双刃剑”0.科技创新能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开展15. 2022 北京市东城区期末考试有学者指出:我们正处于一场新的科技革命之 中(其)深入开展会催生新的经济领域、新的经济运行方式,从而使经济与社会的开展发 生革命性的变革。这场新科技革命“新”在()A.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B.海底探测技术获得突破C.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开展D.生物工程技术突飞猛进16. 2022 河南省二十六校期末联考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到来的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

13、 麦肯锡,它如此定义:“大数据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对其进行抓取、 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为大数据时代提供技术保障的是()A.蒸汽动力的使用B.电力的广泛运用C.相对原理的提出D.信息技术的开展二、非选择题(第17题12分,第18题10分。)17. 2021 辽宁省辽西联合校期末(12分)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材料一 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原产于美洲的粮食作物玉米、马铃薯和甘薯,蔬菜作 物番茄、辣椒、南瓜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I,之后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其他各 洲。美洲作物外传的同时,也有很多欧亚作物传入美洲,主要有:粮食类的小麦、大麦、水 稻;水果类的苹果、葡

14、萄、甜橙、柠檬:蔬菜类的黄瓜、甜瓜、豌豆;经济类的甘蔗等。除 农作物外,欧洲移民还把牛、驴、骡、马、猪、羊、鸡等畜禽传入了美洲,或用作役畜,或 用于食用。一一摘编自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经济与社会生活材料二明代的疆域,大于宋代,至少增加了西南、河北大局部与东北地区。但是,仅 以这些地区生产的食粮,犹缺乏维持明代中叶以后增加的人口。明代开始,有许多新的食粮第4页共10页 作物引进中国,最为重要者为甘薯与玉米。甘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初入中国 时,地方官员当作歉收时的救荒粮,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二两者皆富于淀粉,可充 主食,以补稻米与麦类之缺乏。且不拘土壤与地形,或可在山地种植,或可在沙

15、地栽培,将 过去认为无法使用的土地,一变为农田。因为土地使用的方式改变,边缘土地的植被改 变,也严重地改变了地貌与生态。摘编自许倬云著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并说明16世纪以来物种传播的特点。(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玉米、廿薯在明代传入中国并得以广泛种植的原因, 简析其对明清社会经济的影响。(8分)18. 2022 天津市滨海新区期末考试(10分)阅读卜.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 自20世纪20年代起,速冻加工、冷冻设备、冷冻食品以及冷冻食品包装等领 域的技术不断进步,家用冰箱和冰柜普及,冷冻食品工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开展,冷链物

16、流产 业也开展起来。一一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材料二新世纪开始之际,因特网使用者几乎半数在美国,英语那么成为其统治语言。欧 洲和亚洲都有人担忧,因特网显示出世界不仅向全球化、也朝美国化迈进了一大步与此 同时,在那些有机会有方法接触计算机新技术的国家和不能接触新技术的国家之间,划开了 一条鸿沟。一种数字分隔出现在各国内和全世界富国和穷国之间。第5页共10页美帕尔默著,何兆武等译:现代世界史(1)材料一所述的技术突破,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4分)依据材料二,说明信息技术进步所产生的影响?(4分)综上所述,你可以得出什么认识?(2分)参考答案第6页共10页1 .解析:

17、根据“当时的水稻是由野生稻逐步培育而成,其谷粒外形、颗粒大小已接近 现代栽培稻,粒重远远超过野生稻”可以看出,中国的原始农业开展程度较高,技术也较为 先进,故D项正确;由材料无法得出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排除A项;铁犁牛 耕出现于春秋时期,排除B项;材料没有表达种植格局,排除C项。答案:D2 .解析:据材料可知,大豆具有改良土壤的作用,因此大豆种植区域的扩展说明土地 的利用效率得到了提升,应选A项;材料仅表达了大豆种植的扩展,无法表达区域经济开展 的均衡,排除B项;材料信息不涉及生产工具的变革和民众饮食结构的变化,排除C、D两 项。答案:A3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517世纪,世界

18、物种交流频繁,结合所学知识,新航路开 辟后,世界经济联系加强,物种交流频繁,应选C项:丝绸之路开通于中国西汉时期,与题 中现象无关,排除A项;世界物种交流的加强与“价格革命”无关,故排除B项;D项是这 些现象的结果,不是原因,故排除。答案:C4 .解析:从材料的时间可以看出,此时正值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形成时期,美洲的 高产作物传播到世界各地,为人口的增长提供了基础,故B项正确;殖民扩张并不能直接推 动人口增长,排除A项;当时医疗条件并没有得到太大的改善,排除C项;工业革命18世 纪中期才开始,排除D项。答案:B5 .解析:从材料中的时间可以看出,此时正值两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各部门中从事 农

19、业的人员比重下降,从事工业的比重上升,这与工业革命的开展促进产业结构变化有关, 故C项正确;材料不能表达城市化,排除A项;没有比拟不能得出领先他国,排除B项;材 料中没有表达第三产业,排除【)项。答案:C6 .解析: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 人口的同时,还对外提供了大量的粮食援助,这说明中国是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重要力量, 应选D项;中国并不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排除A项;对外进行粮食援助并不代表现 代化的农业技术得到较大提高,排除B项;中国进行对外粮食援助,说明中国是维护世界粮 食安全的重要力量,与综合国力无关,排除C项。答案:I)7 .解析:

20、据蔬菜收获机器利用射线确定葛苣是否成熟,并对成熟葛苣进行自动收割, 这一新技术表达出现代农业生产工具智能化的特点,应选A项;规模化指事物的规模大小达 到了一定的标准,排除B项;市场化强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竞争的优胜劣汰为手段,实现第7页共10页 资源充分合理配置,排除c项;社会化是个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技能、语言、规范、价值观等社会行为方式和人格特征,适应社会并积极作用于社会、创造 新文化的过程,排除D项。答案:A8 .解析:从图中的信息可以看出“精确农业”因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工程 战备技术而“精确”,这是对数字信息充分利用的基础上开展起来的,说明依赖现代高新

21、技 术支持,应选B项;从上图可知,该农业类型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评估,没有涉及解决粮 食的供需矛盾问题,排除A项;“土壤状况电子图”说明是对自然环境的评估利用,农业发 展无法摆脱自然环境的限制,排除C项;粮食种植的多元化是指种植多种粮食作物,与材料 强调精确农业依赖现代高新技术支持无关,排除D项。答案:B9 .解析:依据材料,天文历法、数学、灌溉工具、水利工程都是为了服务于农业生产, 是农耕文明开展的必然要求,应选D项;材料反映了世界早期文明区域中在天文历法、数学、 灌溉工具、水利工程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并非是天文历法的开展,排除A项;精耕细作指在 有限土地投入更多的生产资料来获得更大的收获,天

22、文历法、数学、灌溉等有利于精耕细作, 但不能反映早期文明区域的农业生产已经是精耕细作了,排除B项;水利灌溉是早期文明区 域取得的成就之一,但材料主旨并非反映水利灌溉,排除C项。答案:D10 .解析:诗经中形容马的颜色黑如铁,晋国用铁铸刑鼎,吴越春秋中记载用铁铸 剑,反映出在不同方面都有用到铁,说明其应用范围较广,应选A项;材料与政府态度无关, 排除B项;材料没有南北比拟,排除C项;材料不能得出是官营还是私营,排除D项。答案:A11 .解析:据材料“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因释耕于陇上,而妻子耘于前”可知 是对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模式的描述,应选A项;精耕细作是在有限的土地上尽可能提高单 位面积

23、产量,材料的核心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与精耕细作无关,排除B项:材料说明 的是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模式,并未说明使用铁犁牛耕的技术,排除C项;材料只有“男耕” 的内容,并未反映“女织”的信息,排除I)项。答案:A12 .解析:据题意可知,除了盐井,所有的生产生活都能够实现自给自足,这是庄园经 济的特点,应选C项;小农经济主要是针对农业经济,与“爰及栋宇、器械、樵苏、脂烛” 等不符,并且材料只是强调自给自足,而不是“兴旺”,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经济上的 自给自足,不能说明生产力显著提升,排除B项;从材料信息得不出“家庭手工业占主导” 的结论,排除D项。答案:C第8页共10页13 .解析:据“19

24、世纪中叶成为工业经济特有的生产方式”可知,工业革命后, 工厂制度成为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应选C项:机器制造业机械化的实现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基 本完成,排除A项;从“工厂制度代替了分包制和原工业的工场”可知生产组织形式的转变, 但未出现类似蒸汽、电气等动力方面的变革,两者的影响无法进行比拟,排除B项;“特有” 强调的是生产组织形式的独特性,促进工业革命开展的因素很多,无法表达“特有”,排除 D项。答案:C14 .解析:据材料“电气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电 子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可知,科技开展推动了人类生产 力的飞跃开展,应选D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是由

25、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决定的, 排除A项;经济危机的爆发是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不可调和的结果,排除B项;材料中无 法表达科技开展对社会开展的消极影响,排除C项。答案:D15 .解析:根据“新的科技革命”、“催生新的经济领域、新的经济运行方式”等信息 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场革命应该是信息革命,信息革命的“新”主要表达在人工智能的发 展,应选C; ABD都是科技革命开展的表现,但不是“新”的表现,排除。答案:C16 .解析:在一定时间内用传统数据库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为其提供技术保障的是信息 技术的开展,如使大数据储存设备的容量增加,CPU处理性能增加,应选D项;蒸汽动力为 第一次工业革命提供技术支

26、持,不能为大数据提供支持,排除A项;电力运用为第二次工业 革命提供技术支持,不能进行大数据的处理工作,排除B项;相对原理揭示了物体宏观高速 运动下的状态,排除C项。答案:D17 .解析:(1)据材料有粮食类、果蔬类、经济类作物、禽畜类物种可知种类多;据材 料”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之后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其他各洲”可知范围广;据 材料“粮食类的小麦、大麦、水稻;水果类的苹果、葡萄、甜橙、柠檬;蔬菜类的黄瓜、甜 瓜、豌豆;经济类的甘蔗等”可知以食物为主;据材料“美洲作物外传的同时,也有很多欧 亚作物传入美洲”可知双向交流。(2)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明代开始,有许多新的食粮 作物引进中国,最为重要者为甘薯与玉米”并结合所学新航路开辟的史实可知新航路的开辟 与早期殖民扩张;据材料“仅以这些地区生产的食粮,犹缺乏维持明代中叶以后增加的人口” 可知中国人地矛盾突出;据材料“且不拘土壤与地形,或可在山地种植,或可在沙地栽培” 可知高产且不拘土壤与地形。第二小问影响,可以从积极与消极两个角度作答,据材料“将 过去认为无法使用的土地,一变为农田”可知扩大了耕地面积,缓解了人地矛盾;据材料“初 入中国时,地方官员当作歉收时的救荒粮”可知提高了抗饥荒能力,加速了人口的增长;据第9页共10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