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空城计成功的要点在于司马懿的养寇自保.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72780931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诸葛亮空城计成功的要点在于司马懿的养寇自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诸葛亮空城计成功的要点在于司马懿的养寇自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诸葛亮空城计成功的要点在于司马懿的养寇自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诸葛亮空城计成功的要点在于司马懿的养寇自保.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诸葛亮空城计成功的要点在于司马懿的养寇自保目录1 .原来司马懿早就看穿了空城计,但他不得不撤,否那么死路一条11.1. 诸葛亮的想法21.2. 司马懿的想法41.3. 撤退是最好的选择6.古代将领如何养寇自重?太多的秘密和血雨腥风82 .历史上“养寇自重”的四大名人,堪称最聪明的四大名将! 103. 1.第一位,“冢虎”司马懿! 103.2.第二位,明朝大将左良玉! 113. 3.第三位,李成梁! 113. 4.第四位,“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 114.辽东军为何要“养寇自重”?看看戚家军的下场,才懂李成梁的算计124. 1.戚家军的兴亡124.2.人与人的步调向来不会是一致的134. 3

2、.贪功好近,养寇自重而不觉134. 4.内部腐朽不可改14.原来司马懿早就看穿了空城计,但他不得不撤,否那么死路一条空城计作为三国故事中最为精彩的故事之一,很多人都佩服诸葛亮的勇气和谋略,也改变了很 多人对于诸葛亮谨慎性格的看法。但很少有人会想司马懿作为魏国谋士,在已经击败蜀军的前提下 难道没有看出来诸葛亮的空城计吗?如果看出来了,为什么还要选择撤退呢?第1页共14页 下海口说5000人,半年就能搞定。结果孙传庭到了前线,发现李自成今非昔比,就跟朝廷要兵。崇祯大怒,认为他要养寇自重。下了一道严厉的圣旨责备孙传庭。孙传庭只能硬着头皮出关, 果然全军覆没,明朝最后一支能打的部队,也就彻底完蛋了,所

3、谓“传庭死,而明亡矣”,崇祯不 久之后也就上了煤山挂在了树上。到了清朝,皇权更是比前一代更加强大,在前线作战的将领,稍有不慎就会被“养寇自重”这 个罪名给弄死。比方乾隆朝征准嘎尔,战事不利,时任定西将军的策楞就被指责“拥兵玩寇”,最 后死于非命。有了这样的教训,后来的将领们领兵作战,首要目的是为了保住皇帝的信任。比方说湘军打太 平天国的时候,最后太平军退守天京城,曾国藩曾国荃明知道城墙坚固,还得硬着头皮驱使部下去 攻打,这一切的背后动机之一,就是为了防止有人说他们养寇自重。所以,这养寇自重,自古以来就有人明着暗着玩,而皇帝们也屡屡拿这个由头去整治手底下的 将军们,这事儿说穿了,是因为皇权和将领

4、们的利益不一致,所谓“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 藏”,说的就是这回事儿。既然如此,就不能指望两边能维持基本的信任,那么,一边玩养寇自重的游戏,另一边拿这个 罗织罪名,也就不奇怪了。3.历史上“养寇自重”的四大名人,堪称最聪明的四大名将!历朝历代的名将似乎都逃不过一个怪圈,那就是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灭,谋 臣亡,说简单点就是过河拆桥,在历史上这样的悲剧实在太多,汉高祖刘邦大肆屠杀开国功臣, 明太祖朱元璋比刘邦更狠,宋太祖赵匡胤比较文明,他来了个“温柔一刀”,一顿饭就把功臣兵权解 除了,虽然比较文明,但是也是卸磨杀驴!其实也怨不得皇帝,因为这些开国功臣实在太厉害了, 兵权在握确实让皇帝

5、睡不着觉,而且敌人都被他们斩草除根了,留着他们只会给自己找麻烦,杀了最好,还能睡个安稳觉,而 这四位聪明人吸取历史教训,对敌人采取“春风吹又生”的手段,打打停停,停停打打,反正不斩草 除根,这样一来,外患不断,皇帝就会依靠他们,这也是他们的保命的手段,称为“养寇自重!所 谓“养寇自重也称为挟寇自重,意思就是故意留着敌对势力,以牵制自己的老大,让他们不得不 依赖自己,从而保住自己的性命!历史上“养寇自重”的聪明人最典型的有四位第一位,“冢虎”司马懿!司马懿是三国时期的阴谋家,忍者神龟,他一生和诸葛亮为敌,虽然智谋方面比不上诸葛亮,第10页共14页但是人家心态好啊,活活熬死诸葛亮,还擅长装疯卖傻,

6、晚年一举夺了曹氏家族的基业,司马懿才 是真正的赢家!司马懿是一位阴谋家,他知道“兔死狗烹”的道理,如果他真的将蜀汉这个心腹大患 帮助皇帝除掉,那么他自己和家人都保不住,于是他对诸葛亮总是打一打停一停,有意无意的给他 留一口气,这样一来的话,皇帝还要依靠他打仗,司马懿也平安无事,试想一下,诸葛亮死后司马 懿将蜀汉斩草除根的话,曹魏没有了心腹之患,皇帝还能留着司马懿吗?3. 2.第二位,明朝大将左良玉!他在历史上损誉参半,一方面他骁勇善战,但他军纪不好,士兵经常惹事,他也不管,而且左 良玉拥兵自重,上司根本调不动他,征讨农民起义军张献忠时,左良玉就开始养寇自重”,对张献 忠根本不下死手,和闹着王一

7、样!川陕之战时,上司杨嗣昌命他截住张献忠部,结果左良玉置之不理,导致明朝大军溃败,杨嗣昌气得绝食而 死,崇祯皇帝下诏让左良玉戴罪立功!公元1642年,朝廷发50万军饷,让左良玉迎战李自成,结 果左良玉故伎重施,被李自成击败,他逃往武昌,劫掠当地百姓,夺得粮食军饷之后,开始隔岸观 火,不发一兵一卒,结果导致张献忠趁机攻进武昌,皇帝下令让左良玉保住武昌,左良玉才做做样 子,将张献忠击败,等到张献忠缓过劲来,再次击败左良玉夺回武昌!其实左良玉不是打不过,他 就是拥兵自重,养寇自保,这也是一个乱世之中保命的手段!4. 3.第三位,李成梁!李成梁是明朝大将,寿享高龄,活了 90多岁!他对后金的努尔哈赤一

8、直采取“闹着玩”的手 段,导致其日益壮大,成为明朝的心腹大患!明朝晚期名将屈指可数,李成梁身为大将,却结党营 私,还结交后金的努尔哈赤(一说努尔哈赤是李成梁的义子)!明朝命令他攻打后金,李成梁也是阳奉阴违,只领工资不干活,看着努尔哈赤一家独大,结果 努尔哈赤在辽东迅速崛起,明朝的根基也动摇了,李成梁是汉人的千古罪人,这也是人家能活90 多岁的原因,相比之下袁崇焕就太惨了,不懂得养寇自重”的真谛!5. 4.第四位,”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吴三桂在历史争议很大,他是明朝大将,和清军浴血奋战,因为李自成部的刘宗敏抢了他的爱 妾陈圆圆,这才导致他翻开山海关放清军入关的,还有一说就是吴三桂是一个两面

9、派,一直在明朝 和满清之间摇摆,谁强就跟谁!吴三桂投降清朝后,因为作战有功被封为平西王镇守云南!他曾经给自己的昔日同僚洪承畴(明朝降将)请教保命的方法,洪承畴告诉他:想保命你就不 能闲着,要在云南制造暴乱,这样的话皇帝就很需要你,会让你平定暴乱,切记!(使滇不可一日 无事)!吴三桂大赞,于是在当地挑起少数民族的暴乱,皇帝果然中计,对吴三桂有求必应!时间长了,吴三桂开始飘了,他不仅挑事,还和明朝的剩余势力暗中联系,清朝开始怀疑他,第11页共14页 吴三桂为了消除清朝的疑心,对明朝的剩余势力和农民军开始清剿!洪承畴预言:吴三桂就要完犊子了,没想到一语中的!云南风平浪静了,他也迎来了自己的末 日,没

10、有兔子了,留着猎狗啥用?康熙下令削藩,吴三桂被迫反叛,结果一败涂地,吴三桂在湖南 过了一把皇帝瘾之后死去!4.辽东军为何要“养寇自重” ?看看戚家军的下场,才懂李成梁的算计明朝是个神奇的朝代,朝局混乱不堪,各方势力盘根错节。对外却有最强悍的军队,戚继光组 建的戚家军,李成梁带着的辽东铁骑等。虽搞“厂卫”制度,多方势力相互辗压,朝局残酷难测,皇帝大权旁落宦官,但在明朝还是出 了很多忠臣良将的。文死谏,武死战。可以说是明朝官员的真实写照了。明朝也算是个挺有气节的朝代了,天子守 国门,不靠和亲来搞外交。疆域寸土不让。戚家军抗击敌人,犹如神兵。如何强悍的军队为何落得惨淡的下场?而为何辽东军要“养寇自

11、重”?以致最后清军壮大,攻入中原。导致了明朝的灭亡。明朝对外勇猛无比,关外势力常年来小动作不断,朝廷出动猛将御敌,将敌人死死地拦在了国 界线外。说起明朝最有名的军队,首当其冲的还得是“戚家军”。但最后这些维护家国的人并没有得到 他们应有的回报。所谓,狡兔死,走狗烹,说的就是明朝军队的凄惨下场。4. 1.戚家军的兴亡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锋秋叶丹。明朝刚建立之初,东南地区的沿海城市出现了海盗。这些海盗在当地猖狂至极,他们烧杀抢 掠,无恶不作。当地百姓及下海做生意的商人苦不堪言。于是朝廷派出戚继光到东南沿岸抗击敌 人。戚继光非常有才干,他训练出一支勇猛的军队,后世称

12、为“戚家军”。他率领军队抗击贼寇十 余年,扫平了为祸一方的害虫。戚家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所到之处,敌人闻风丧胆。不仅剿灭贼寇,之后还击退了蒙古骑 兵。哪里有需要他们就去哪里。立下赫赫战功的他们并没有得到朝廷的珍惜。官员中饱私囊,朝廷喂不饱前方浴血奋战的将士,军饷发不出来,导致将士们怨声载道。保家 卫国却没法保证家中老小的温饱。帝师张居正离世之后,戚家军的日子就已处于边缘化了。之后戚继光离世,原本经历了各方战第12页共14页役,所剩不多的戚家军此时已是饥寒交迫。讨薪不成的戚家军反被诬陷为谋乱,被朝廷尽数屠戮。6. 2.人与人的步调向来不会是一致的辽东铁骑的将领李成梁前半生潦倒,后半生辉煌。相比戚

13、继光,李成梁算是荣耀加身,大明朝 最会打仗的两个人,所得的殊荣却大相径庭。戚继光一生也没能封侯晋爵,最后被人排挤,郁郁而 终。万历十五年中写道:帝国的官僚们一意保持传统与稳定,从而丧失了主动性,甚至不惜行 事不公。李成梁就是这种人,他深知自己的成功来之不易,于是对权利的渴望占据了上风。前车之鉴在 前,他深知敌人假设是尽数剿灭,自己便再也无功可立,下场就是被朝廷当做弃子。为一己之私,他向朝廷谎报军情,朝廷拨来的银两也都进了他的私人口袋。后期更是滋生了自 己要占地为王的心思。他镇守辽东30年,除了赏赐不计其数的金银珠宝,李成梁更是蟒纹金冠加身。甚至于他家的 奴仆都过上了有钱人的生活。而整个辽东军资

14、赋税,李家也一手掌控。4. 3.贪功好近,养寇自重而不觉他不动声色的挑动女真各部落的仇杀,甚至慢慢的将朝廷的兵,牢牢握在自己手里。他一生戎 马,拓宽了大明的疆土。数次击退鞋粗人、女真族的进攻。这样的人,对进犯的外族丝毫不留余地。但他对一个人似乎 格外的宽容。努尔哈赤,就是让这个杀伐果断地将军动了恻隐之心的人。此前努尔哈赤的祖先臣服于大明朝 廷,他的祖父与李成梁相识。李成梁再一次战役中俘虏过努尔哈赤,李成梁不仅没有杀他,还收他做了侍卫。期间努尔哈赤 在军营里学会了很多用兵谋略和权谋之术。要么说努尔哈赤最后能成功呢,他的隐忍为之后的崛起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当然也有人认为, 努尔哈赤的成功与李成梁的养

15、虎为患有着直接的关系。之后的一次叛乱中,努尔哈赤的父亲身死,李成梁扶努尔哈赤上位。他对别的部落赶尽杀绝, 但对努尔哈赤,他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知他对努尔哈赤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或许是努尔哈赤父亲死后,他将愧疚转移到了努尔哈 赤身上。从而任由努尔哈赤打着为大明剿灭叛贼的旗号,在草原上东征西伐,统一散乱的部落,壮大自 己的部族。第13页共14页李成梁不仅放纵努尔哈赤,他还做出了放弃军事重镇六堡的决定,撤出10万余人。这可给努 尔哈赤提供了撒欢的场地。努尔哈赤在他的纵容下,不知不觉,长成了一只凶狠的豹子。而这只豹子,最后咬断了明朝的 咽喉。努尔哈赤最终能取得胜利,亦可见手腕多么高明。努尔哈赤前期

16、隐忍不发,韬光养晦。为了不 暴露自己的野心,让李成梁对他放松警惕,他也是下了不少功夫的。长久以来装作臣服于大明的姿 态,谁又能发觉他的野心呢。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明朝内部问题已是积重难返,神仙在世也无力回天。李成梁在辽东如日中天 的时候遭弹劾后被罢官,没几年就因病去世。而辽东军随着李成梁父子的离世,像泄了气的气球。最终土崩瓦解。没了李成梁的震慑,努尔 哈赤迅速崛起,剑指大明4. 4.内部腐朽不可改在礼乐崩坏的年代,为国捐躯的将士得不到应有的待遇,一代名将戚继光也是惨淡收场。他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没有斩草除根,在他眼里的努尔哈赤不成气候,漠视着他种种举动而 无动于衷。有人这般评判李成梁,说他是“不世

17、之功臣,千秋之罪臣”,说他的养虎为患,造成了明朝的 灭亡。辽东地势不断恶化的同时,他也在老去,加之他此前为揽功做的种种不法之事被人翻出,他回 京受审,后被罢官。而他的手,此时已伸不到辽东了。李成梁镇守辽东30年,对待游牧民族,却是采取了错误的方针。让世人诟病的也正是他间接 地培养出了可怕的对手,而这个对手,日后为大明掘好了坟墓。第14页共14页1.1.诸葛亮的想法街亭失守之后,蜀军基本上已经失去了和魏军继续作战的能力,为了保全大局,诸葛亮智能带 着身边二千五百人在西城面对司马懿的十五万大军。为了掩护蜀军大部队撤离,诸葛亮将身边所有 的大将全部抽调走了,没有一名将领留了下来。第2页共14页二千五

18、百人面对来势汹汹的十五万魏军,即使诸葛亮有着通天的本领也不可能战胜司马懿。所 以诸葛亮决定赌一把,他摆下空城计来准备应对司马懿。诸葛亮这个时候做了一个大胆的预测,那就是他赌一把司马懿不会入城,甚至不会围城,在看到自己的空城计之后就立刻撤退。为了以防万 一,诸葛亮甚至连在司马懿的前进的道路上都没有设下埋伏,目的就是为了想让司马懿可以顺利来 到西城。诸葛亮和司马懿交手多年,他知道司马懿并不是一般谋士是可以比较的,自己的这个空城计摆 出来其实用处不大,甚至司马懿来到西城的第一时间就看破了。但是战争打的不仅仅是战场上的比 较,还有着来自背后的政治方面的比较。诸葛亮知道自己对于司马懿其实很重要,即使现在

19、有一个 可以让司马懿名垂千古的机会在面前,司马懿也绝对不可能会下手。第3页共14页果然不出诸葛亮的意料,司马懿来到西城之后看到了诸葛亮的空城就立刻选择撤退。这件事情 在后来还一直被魏国的大臣们讨论,认为司马懿是被诸葛亮给吓破胆了,才会连一座空城都看不出 来。可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第4页共14页要知道在此之前,街亭已经被司马懿给攻破了,蜀军的粮草补给被魏军切断。这个时候的蜀军 已经有了溃败之势,司马懿带着大军一路杀过来几乎没有遭到蜀军组织过有效的抵抗。司马懿作为 一代名士,早就看出来蜀军必败无疑的情况了。但他看到诸葛亮的空城计的时候,他的内心不由想 到第二种可能性。司马懿作为魏国的名士,自从曹操

20、去世之后他一直都在被魏国的各大势力打压。甚至还被罢免 过官职。如果不是因为诸葛亮北伐的话,他或许再也没有机会统帅大军。如果诸葛亮死在自己的手 里的话,那么接下来曹魏集团就会想方法把自己给杀了。如果自己掌握了魏国的核心权力的话,自己杀了诸葛亮的话那么肯定是平安无事的。但现在自 己还没有培养出属于自己的势力,即使军队中有局部将领听令于自己,但也仅仅只是一小局部。现 在的他还只是魏国一个重要的谋土而已。第5页共14页1. 3.骑退是最好的选择兔死狗烹的道理司马懿不是不知道,现在他还是魏军的大都督,但一切都要建立在魏国有着除 了司马懿之外没有人可以战胜的对手出现的前提下。诸葛亮一死,蜀汉的实力就会快速

21、倒退,到时 候即使没有司马懿,魏国也可以轻松消灭掉蜀汉。这对于司马懿来说是危险的警告,诸葛亮必须要 活着。第6页共14页曹操在临终之前就嘱咐过曹丕一定要小心司马懿,多年以来司马懿一直没有在军队和朝堂上建 立自己的势力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诸葛亮死在自己的手上固然会在历史上留下灿烂的一笔,但诸葛 亮死了曹魏还需要他吗?这么危险的一个人,即使不会造反对于曹魏来说也是威胁。司马懿在看到空城计的时候就知道自己如果杀了诸葛亮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后果,所以他决定放 走诸葛亮,同样的也是给自己留一条活路。司马懿也不希望将来的历史上记录自己是一个兔死狗烹 的人,更加不希望自己的家人也受到牵连。第7页共14页总结:不得

22、不佩服诸葛亮对于人心的掌握,诸葛亮知道司马懿在魏国的地位和情况。所以他才 敢冒险摆下空城计来应对司马懿,而司马懿早就已经看穿了一切。但他所担忧的也正是诸葛亮所想 到的,司马懿不能杀了诸葛亮,诸葛亮对于司马懿不仅仅是一个对手,更多的是一个可以保全自己 生命的人。2.古代将领如何养寇自重?太多的秘密和血雨腥风有个成语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一一“养寇自重”。在之前节目里也说到过类似的例子。这个词外表意思,就是故意留着贼寇敌人不打,以此凸显 自己的重要,保全自己的位置。历史上这么干的人很多,围绕着它,有太多的秘密和血雨腥风,那 么这个养寇自重本质上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它的故事。正史记载里,第一个

23、养寇自重的人是西汉初年,燕王卢维。陈辘造反,向匈奴求助。卢维奉诏 征讨。派使臣张胜出使匈奴,以求后路平安。张胜到匈奴,有人劝他,先生您之所以在燕国受到重用,就是因为熟悉匈奴的事务;而燕国之 所以能长期存在,就是因为内地各诸侯屡次反叛,兵事连绵,久而不决。如今您想赶快灭掉陈菊, 但陈菊等人一消灭,接下来也就轮到燕国,你们也就将成为阶下囚了。您何不让燕王与匈奴和好? 如此便可以长期在燕称王;一旦汉廷有急变,也可以借外援保全本国。第8页共14页张胜觉得有道理,私下让匈奴打燕国。卢维怀疑张胜,上报朝廷,请旨杀张胜全家。张胜归来 一解释,卢维觉得有道理,就私下放了张胜全家。还让张胜去匈奴做密使,自己也跟

24、陈新媾和,保 证地位。卢维也因此地位稳固,风光无两(可以出入刘邦的卧室)。后来陈辘败亡,手下人把卢维的事儿抖出来,卢维身败名裂,逃亡匈奴,客死他乡。卢维这么做,属于偷偷摸摸养寇自重,自己也没说过这样的话,但后来,有人把“养寇自重” 说得更加赤裸裸,这人就是晚唐跟黄巢作战的节度使刘巨容。其实黄巢能做大,跟各地节度使都养寇自重有关系,但也都是偷着来,没有明着搞的。唯独这 个刘巨荣是个例外。他是山南东道节度使,已经在襄阳城下汇合其他节度使的军队,把黄巢军队打 得大败。黄巢一看势头不对,准备渡江逃走,这时候,刘巨容按住部下,叫他们不要追击,说“朝家多 负人,有危难,不爱惜官赏,事平即忘之,不如留贼,为

25、富贵作地。”这就明摆着要养寇自重了。于是,黄巢逃出生天,重整旗鼓。后来成为巨寇,攻陷长安,逼得唐僖宗跑到蜀地。这时候迫 不得已给刘巨容很大的官职和权力,又是天下兵马先锋官,又是司空,又是县侯。可以说,此时的 刘巨容,养寇自重玩的非常成功,虽然天下乱了,但至少自己封了官,这就值了。只不过后来他太得意,得罪了宦官田令孜,才被诬告而落了个满门抄斩的下场。但这跟养寇自 重就没啥关系了。除了这两位之外,历史上其他人玩儿养寇自重的把戏也不少,毕竟这是自己维持权位的手段, 这点连文人柳宗元都看出来了,他说过这样一段话,那意思就是:都知道敌人可恨,但不知道敌人 有可以利用的地方。一般来说玩养寇自重,都不明说,

26、以免给人留下把柄,所以一个人到底有没有 养寇自重,往往都靠后人猜。比方说明朝李成梁,一方面,他帮助努尔哈赤统一了建州女真。还在边境开设贸易市场,让女 真人和明朝做生意。等努尔哈赤成气候,李成梁又请旨朝廷说:女真现在太强大了,得打击一下 To以此巩固自己的兵权。关于李成梁是不是养寇自重,后世议论纷纷。虽然他没明说,但也因此 获了利。类似这样的事儿层出不穷。也因为这么玩的人多了,统治者开始防范养寇自重的人,到后来干脆把“养寇自重”当成罪 名,指责那些平叛不力的人。比方说崇祯皇帝。他当时给袁崇焕治罪,列了十二条,其中就有“纵 敌长驱,顿兵不战”这么一条。就算袁崇焕当时在广渠门死战皇太极保住了北京城,但在崇祯看来,后金军队能入关,就是你 袁崇焕养寇自重,要不他们哪有这么大的能耐?所以后来袁崇焕被凌迟,下场非常凄惨。等过了些年,李自成的农民军在陕西河南成了气候,崇祯派去的部队都被打得稀里哗啦,不得 已想到被自己打入大牢的孙传庭。孙传庭原来把李自成打的特别惨,所以以为李自成没势力,就夸第9页共14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