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翻译及原文.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72759782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出师表翻译及原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出师表翻译及原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出师表翻译及原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出师表翻译及原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出师表翻译及原文出师表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 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 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 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日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

2、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睡,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 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 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 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 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 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

3、定中原, 庶竭驾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 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 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诚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 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翻译先帝创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如今天下分为三国,我们蜀汉国立困弊, 这真是危急存亡的时刻啊。然而侍卫臣僚在内勤劳不懈,忠心的将士在外舍身忘死, 这是因为他们追念先帝的特殊恩遇。想在您的身上进行报答。您应该广泛听取臣下的(126)躬耕:亲自耕种,实

4、指隐居农村。(127)南阳:东汉郡名。即今河南省南阳市。(128)苟:苟且。(129)全:保全。(130)于:在。(131)求:谋求。(132)闻达:闻名显达。(133)以:认为。(134)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卑,身份低下。鄙,见识短浅。与今义不同。(135)猥(w6i):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136)枉屈:委屈。(137):拜访,探望。(138)咨:询问。(139)由是:因此。(140)感激:感动奋激。(141)许:答应。(142)驱驰:驱车追赶。这里是奔走效劳的意思。(143)后值倾覆:后来遇到兵败。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追击刘备,在 当阳长坂大败刘军;诸葛亮奉命

5、出使东吴,联合孙权打败曹操于赤壁才转危为安。(144)值:遇到。(145)倾覆:指兵败。(146)尔来:那时以来。(147)二十有一年:从刘备访诸葛亮于隆中到此次出师北伐已经二十一年。(148)有:通“又”,跟在数词后面表示约数。(149)故:所以。(150)寄:托付。(151)以:把。(152)临崩寄臣以大事:刘备在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诸葛亮,并且对刘禅 说:“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临:将要。(153)夙夜忧叹:早晚/整天担忧叹息。夙,清晨。忧,忧愁焦虑。夙夜:早晚。(154)泸:水名,即金沙江。(155)不毛:不长草。这里指人烟稀少的地方。毛,庄稼,苗。(156)兵:武器。(1

6、57)甲:装备。(158)奖率:激励率领,奖励统帅。奖,鼓励。(159)庶:希望。(160)竭:竭尽。(161)弩(nU)钝:比喻才能平庸,这是诸葛亮自谦的话。(162)弩,劣马,走不快的马,指才能低劣。(163)钝,刀刃不锋利,指头脑不灵活,做事迟钝。(164)攘(King)除:排除,铲除。(165)奸凶:奸邪凶恶之人,此指曹魏政权。(166)还:回。(167)于:到。(168)旧都:指东汉都城洛阳。(169)所以:用来的。(170)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效忠陛下的职责本 分。(171)斟酌:考虑,权衡。(172)损:除去。(173)益:兴办,增加。(174)损

7、益:增减,兴革。(175)斟酌损益:斟情酌理、有所兴办。比喻做事要掌握分寸。(处理事务)斟酌情理, 有所兴革。(176)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把讨伐曹魏复兴汉室的任务交给我。(177)托,委托,交给。(178)效,效命的任务。(179)不效则治臣之罪:没有成效就治我的罪。(180)效,取得成效。(181)告:告慰,告祭。(182)兴:发扬。(183)德:道德。(184)言:言论。(185)兴德之言:发扬圣德的言论。(186)慢:怠慢,疏忽,指不尽职。(187)彰其咎:揭示他们的过失。(188)彰:表明,显扬。(189)咎:过失,罪。(190)咨取(zOu)善道:询问(治国的)好道理。眼,询问。(

8、191)察纳:认识采纳。察:明察。(192)雅言:正确的言论,正言,合理的意见。(193)深追:深切追念。(194)先帝遗诏:刘备给后主的遗诏,见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注引诸葛亮 集,诏中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195)遗诏:皇帝在临终时所发的诏令。(196)当:在的时候。(197)life:面对(198)涕:眼泪。(199)零:落下。(200)不知所言: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话。这是表示自己可能失言。谦词。意见,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的美德。激发志士的勇气,不应当妄自菲薄。援引不恰 当的譬喻,以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宫禁中的侍卫、各府署的臣僚都是一个整体,赏罚褒贬,不应有所

9、不同。如有作恶 违法的人,或行为忠善的人,都应该交给主管官吏评定对他们的惩奖,以显示陛下处 理国事的公正严明。不应该有所偏爱,使宫内宫外执法不同。侍中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都是善良诚实、心志忠贞纯洁的人,因此先帝选拔 他们留给陛下。我认为宫中之事,无论大小,都去咨询他们,然后施行,必能弥补缺 失,集思广益。将军向宠,心性品德善良平和,又通晓军事。过去经过试用,先帝称赞他很有才能, 因此众人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禁军营中的事都去咨问于他,必能使军队和睡, 不同才能的人各得其所。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所以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之 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时,每次与臣谈

10、论这事,未尝不叹息而痛恨桓帝、灵帝时 期的腐败。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善良、守节不逾的大臣。希望 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复兴,就会指日可待了。我原本一个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田。只想在乱世里苟全性命,不求在诸侯间扬名显 身。先帝不因为我卑微鄙陋,而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中来拜访我。向我询问天下大 事,由此使我感动奋发,而同意为先帝奔走效力。后来遭遇失败,我在军事失利之际 接受任命。形势危急之时奉命出使,从这以来二十一年了。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所以临终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日夜忧虑 叹息。惟恐托付的事不能完成,有损于先帝的英明。因此五月渡泸南征,深入不毛之 地

11、。现在南方己经平定,兵甲已经充足,我应当勉励统率三军,北定中原,以便竭尽 我拙劣的能力。扫除奸邪、兴复汉室、返还旧都。这是我用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 责,至于处置日常之事,决定取舍损益,毫无保留地贡献忠言,那是郭攸之、费祎、 董允的责任。希望陛下把讨伐汉贼、兴复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去完成;若不能完成,就治我的罪,以 告于先帝的英灵。如果不能进献增进圣德的忠言,那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的怠 慢。已表明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当谋求自强,征询臣下的意见,考察并采纳正确的 言论,深思先帝的遗诏。臣蒙受大恩,不甚感激。现在即将远离,一边写表,一边流泪,真不知该说些什么。写作背景公元221年,刘备称帝,诸葛亮

12、为丞相。223年,刘备病死,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 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政治和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为了实 现全国统一,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乱之后,于227年决定北上伐魏,拟夺取魏的长安, 临行之前上书后主,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以此兴复汉室;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出师表是诸葛亮出师临行伐魏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文中以恳切的言辞,劝 说了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表达了诸葛亮对先帝的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以及效忠刘氏父子的忠 心。出师表传世有二,为前出师表,另有后出师

13、表。因建兴六年诸葛亮率 军出散关前,给刘禅又上一表,即为后出师表。出师表赏析出师表以恳切的言辞,针对当时的局势,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先主刘备的遗志, 开张圣听,赏罚严明,亲贤远佞,以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现了诸葛亮“北定 中原”的坚强意志和对蜀汉忠贞不二的品格。上半部分,分析当时不容懈怠的政治形势,阐述开张圣听、内外同法、亲信贤良的 必要性和迫切性,希望后主励精图治,迅速改变龟缩于西南一隅的被动局面;下半部分, 回顾自己的一生经历,缅怀先帝“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表明此次北伐务求成功的 雄心壮志。前半部分由势入理,起笔峥蛛。表文第一节向后主提出“开张圣听”的建议,可是 却从形势叙起,这能起震

14、聋发腕的作用,又能激发继承遗志的感情。表文开笔即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深痛刘备壮志未酬身先死,深诫后人继承父业不可废, 以追念先帝功业的语句领起,至忠至爱之情统领了全文.继而以“今天下三分”,点明 天下大势,逐鹿中原,尚不知鹿死谁手;复直言“益州疲敝”,自身条件很差,地少将 寡,民穷地荒;进而大声疾呼:“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大有危在旦夕之势,如不救 亡存国,将会出现国破身亡的惨局,笔势陡峭,峥蝶峻拔。在凸显形势的情况下,垫 以“侍卫之臣不懈予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他们不忘先帝恩德,不改对后主的忠 心,转危为安,化险为夷还是有依傍的,有力量的,有希望的。在这样的基础上,提 出“开张圣

15、”,“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的建议,规劝不可“妄自菲薄,引 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表文将是否广开言路,从关系国家存亡的角度来谈,从关 系忠于先帝的高度来说,使人闻之谅心,思之动心。如果表文只是一般地申述广开言 路的意义,平平道来,邵对一个昏璃愚钝的君主来说,显然是不会有多大触动的。表文的第二部分,由叙自己生平而至言伐魏的意义,进而表明自己“兴复汉室,还 于旧都”的决心,也写得慷慨深沉,动人心魄。由人到己,文势跌宕。表文从第一部 分的进谏,到第二部分,忽以“臣本布衣”起笔,另入蹊径,别开生面。叙写自己二 十一年来的情况,历数先帝之殊遇,一是三顾茅庐使之出山效命,一是倾覆之际使之 出任丞相

16、,使之由布衣身分一跃而为极位重臣,由躬耕隐土一举而成三军主帅。这一 节叙述,好象是逸枝衍蔓,与上下文联系不紧。其实,它与上下文貌分神合,明疏实 密。这是因为。第一,追溯二十一年的殊遇,披露感恩戴德之情,说明以上进言纯属 忠谏,叫后主听来觉得舒徐入耳。第二,以自身不负先帝殊遇舍命驱驰,作为后主不 忘先人之业的榜样,进一步启发后主奋发图强。第三,二十一年不平凡历程,说明创 业艰难,激励其不可半途而废,更不能前功尽弃。第四,写出先帝的榜样,不以孔明“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茅庐,事不分大小,悉以咨之,于败军之际,危难之间, 仍委以重任,可见他任人唯贤,唯才是举,叫后主效法先帝知人善任。第五,表明自 己

17、二十一年如一日,竭忠尽智,今后仍一如既往,忠心不改,余力不遗,使后主托之 以讨贼兴复之任,且可免因率师北伐,小人进谗而不予信任,坏了大局。诸葛亮的这 段叙述,系进一步打动后主的心,乐于接受前面的进言,又是临别时的表白,实有深 哀曲意。文章由进言转而为自叙生平,宕开了笔墨,使文势波澜起伏,更为可观。由叙而誓,推上高潮。表文继叙二十一年遭际之后,续述白帝托孤后的心情、工作, 进而表明北定中原的决心。前面的论世、进言,抒情,到此结穴,出师表文的特点由 此完全挑明。追言托孤之事,交代这次出师的历史根源,“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 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说明这次出师的思想基础。“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

18、 南方已定”,指出这次出师的物质准备。在充分叙说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当奖率三 军,北定中原,庶竭鸳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警拔爽截,铿铿振响, 熠熠生光。出师表至此才径言出师,切入本题。前面的进言,是为了保证有出师 的条件,中间叙事,是说明自身具有出师条件,至此两线归一,提出宜乎出师,也就 如瓜熟蒂落,孕足而娩。由于此文是奏章,内容是诸葛亮出师伐魏前向刘禅陈述意见,提出修明政治的主张, 因此全文以议论为主。由于诸葛亮要让刘禅知道创业的艰难,激励他立志完成先帝未 竟的大业,因而文中兼叙了自己的身世和追随先帝的原因以及以身许国的经过。乂由 于诸葛亮对刘氏父子无限忠诚,,披肝沥胆相待,因

19、而言词充满着殷切期望之情。全文 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具体地说,前部分重在晓之以理,后部分重在动之以情。 总的是以议论为主,融以叙事和抒情。全篇文字从作者肺腑中流出,析理透辟,真情 充溢,感人至深。此文的语言最显著的特点是率直质朴,表现恳切忠贞的感情。前人特别指出在六百 余字的篇幅里,先后十三次提及“先帝”,七次提到“陛下”。“报先帝”“忠陛下” 思想贯穿全文,处处不忘先帝“遗德”“遗诏”,处处为后主着想,期望他成就先帝 未竟的“兴复汉室”的大业。全文既不借助于华丽的辞藻,又不引用古老的典故,每 句话不失臣子的身份,也切合长辈的口吻。清朝丘维屏说“武侯在国,目睹后主听用 嬖昵小人,或难于进言

20、,或言之不省,借出师时叮咛痛切言之。”屈原是在遭谗毁、 被放逐的处境中写出离骚的,因而采取幽隐诡幻的表现手法。诸葛亮处境跟屈原 正相反,但出师表感情充沛的特点和所表达的忠君爱国之情却是一脉相通的,率 直质朴的语言形式是和文章的思想内容统一的。此文多以四字句行文,还有一些整齐 工稳的排比对偶句式,如“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苟全性命于 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体现了东汉末年 骈体文开始兴起的时代风尚。注释(1)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2)出:出征。师:军队。(4)先帝:这里指刘备。(5)创:开创,创立。(6)业:统一中原的大业。

21、(7)而:表转折。(8)赏:受赏。(9)刑:受罚。(10)中道:中途。(11)崩殂(由):死。崩,古代称帝王、皇后之死。殂,死亡。(12)益州疲弊:指蜀汉国力薄弱,处境艰难。益州,这里指蜀汉。疲弊,人力疲惫, 民生凋敝,困苦穷乏。(13)三分:天下分为三个国家(即魏、蜀、吴三国)。(14)此:这。(15)诚:确实,实在。(16)之:结构助词,的。(17)秋:时候。(18)然:但是(19)侍:侍奉。(20)卫:守卫(21)懈:懈怠,放松。(22)于:在。(23)忠:忠诚。(24)内:朝廷上。(25)外:朝廷外,指战场上。(26)士:将士。(27)忘身:奋不顾身。(28)盖:连词。连接上一句或上一

22、段,表示原因。(29)追:追念。(30)殊遇:特殊的对待,即优待、厚遇。(31)欲:想要。(32)报:报答。(33)之:代词。(34)于:向,对。(35)诚:实在,确实。(36) 应该。(37)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开张:扩 大。圣:圣明(38)以:来。(39)光:发扬光大。(40)遗德:遗留的美德。(41)恢弘:这里是动词,形作动,意思是发扬扩大。也作“恢宏”。恢:大。弘: 大、宽。(42)气:志气。(43)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妄:随便,胡乱,轻率。菲薄:微薄。(44)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引喻:引用、称引、譬喻。义:适宜,恰当。(45)以:因而。(

23、46)塞;阻塞。(47)忠:忠诚。(48)谏:直言规劝,使改正错误。这里指进谏。(49)俱:全,都。(50)宫中:指皇宫中。(51)府中:指朝廷中。(52)体:整体。(53)陟(zhi):提升,提拔。(54)罚:惩罚。(55)臧否(pi):善恶,这里形容词用作动词。意思是“评论人物的好坏”。臧否: 善恶。(56)异同:这里偏重在异。(57)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58)作奸:为非作歹。(59)科:科条,法令。(60)及:和。(61)为:做。(62)付:交给。(63)有司:职有专司,就是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64)论:凭定。(65)刑:罚。(66)以:来。(67)昭:彰显,显扬。(

24、68)平:公平。(69)明:严明。(70)理:治。(71)偏私:偏袒私情,不公正。(72)内外异法:宫内和朝廷刑赏之法不同。(73)内外:指宫内和朝廷。(74)异法:刑赏之法不同。法:法制。(75)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yi)、董允:郭攸之、费祎是侍中,董允是侍郎。侍 中、侍郎,都是官名。(76)此皆良实,志虑忠纯: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77)良实:善良诚实,这里形容词做名词,指善良诚实的人。(78)志:志向。(79)虑:思想,心思。(80)忠纯:忠诚纯正。(81)简拔:选拔。简:挑选。拔:选拔。(82)遗(w6i):给予。(83)悉以咨之:都拿来问问他们。悉:

25、副词,都,全。咨:询问,征求意见。(84)之:指郭攸之等人。(85)必能裨补阙漏: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86)裨(bi):弥补,补救。阙,通“缺”,缺点。(87)有所广益:得到更多的好处。(88)广益:很多的益处。(89)益:好处、益处。(90)性行:性情品德。(91)性行(xing)淑均:性情品德善良平正。(92)淑:善。(93)均:公平,平均。(94)晓畅:谙熟,精通。(95)试用:任用。(96)能:能干,有才能。(97)是以:因为这,因此。(98)众:大家。(99)举:推举。(100)督:武职,向宠曾为中部督。(101)营:军营、军队。(102)行(hdng)阵:指部队。(103

26、)和睦:团结和谐。(104)优劣: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105)亲:亲近。(106)信:信任。(107)得所:得到恰当的位置。(108)先汉:西汉。兴隆:兴盛。(109)后汉:东汉。倾颓:衰败。(110)每:常常。(111)桓、灵:东汉末年的桓帝和灵帝。他们都因信任宦官,加深了政治的腐败。(112)叹息:感叹惋惜。(113)痛恨:感到痛心遗憾。(114)恨:遗憾,不满意。(115)尚书、长(zhdng)史、参军:都是官名。尚书指陈震,长史指张裔,参军指蒋 琬。(116)此悉贞良死节之臣: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117)悉:全、都。(118)贞:坚贞。(119)良:善良可靠。(120)死节:能够以死报国。死:为而死。()隆:兴盛。(122)计日:计算着日子。(123)布衣:平民百姓。(124)躬:亲自,自身。(125)耕:耕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