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72741848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9.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浙江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浙江省东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2分)1.以下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如果这个斑点是一支钉子留下的痕迹,那一定不是为挂一幅油画,而是为挂一幅小肖像画一幅髯(qudn)发上扑着白粉、脸上抹(mo)着脂粉、嘴唇像红石竹花的贵妇人肖像。 B.每当阳光明媚的早上,顺着村子按辔(pE)徐行的时候,你止不住要想,人生的乐趣莫 过于割麦、脱粒,在打麦场的麦垛上睡觉,逢到节日,穿上干净的麻布衬衫、干净的麻布裤子和打着铁掌的结实(shi)的皮靴。 C.在整个旅途中,她一直是直挺挺地背靠着椅子,两手按着膝(XI)盖上的一个

2、漆皮剥 (bo)落的皮包。她脸上露出那种安之假设素的人惯有的镇定安详的神情。D.我用一面放大镜检查磨损的书脊和封面,排除了伪造的可能性。我发现每个两千页有一帧(zhen)小插画。我用一本有字母索引的记事簿把它们临摩下来。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甲我不晓得,在财运亨通的幸福家庭里,是否有谁注意了这位哑巴女孩?但是,那 位哑巴姑娘一旦干完了活儿,获得几许空闲,马上就走到河岸边坐着。大自然似乎弥补了她不会说话的缺陷。小溪的絮语、村人的喧哗、船夫的哼唱、鸟儿的鸣叫、树叶的簌簌声,都汇合在一起,与四周的颤抖融合在一起,犹如大海波涛,拍打着那 位姑娘永恒孤寂的心灵的此岸。乙大自然的各种声响、不同语言和

3、多彩运动,就是这位哑巴姑娘的语言,就是长着大黑眼睛和长长眼睫毛的素芭的语言。这种语言琳琅满目,从蟋 蟀鸣叫的草地到星空无言的世界,只有手势、表情、音乐、哭泣和叹息,充盈在那广阔的语言世界。晌午,渔夫和船夫都匆匆赶回家吃饭,村人正在午睡,鸟儿停止啼鸣,渡船停泊在岸埠。人类忙忙碌碌的世界,仿佛停止了自己的一切活动,蓦然间它变幻成一座可怖且孤寂的塑像。 【丙】那时辰,在炎热炙人的辽阔无垠的天空下,唯有一个无言的大自然和一位无言的女孩子,面对面静坐着个置身于炎热的阳光之下,一个静坐在一棵大树的绿阴底下。2 .文段中加点词,使用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亨通 B.融合 C.琳琅满目D.蓦然3

4、.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东阳中学2020年上学期期中考试答案(高二语文)l.Co A. “支”应为“只”,髯(qudn)”应为“髯(qudn)”; B. “实(shi )” 应为“实(shi )”; D.“帧(z/n)”应为“帧(zhen)“临摩”应为“临摹” Co改为“包罗万象”,琳琅满目,形容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或工艺品)2. Ao问号改句号。3. Co A.缺少主语,开头去掉“在中”。B.搭配不当,“重要性”改为“重要因素”。D. 语序不当,“不仅而且”所连起的分句应互相调换。4. Ao望:怨恨,抱怨Do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其他三项都是名词作

5、动词。5. 例如1:碎片化和功利性,使得学生阅读范围十分狭窄,缺乏深度思考,不利于文化知识 的积累,也无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影响整体学习能力的提升。例如2:当下高三学生的课外阅读存在着明显的碎片化、应试化倾向,主要原因是学习 时间紧和考试压力大。要解决这个问题,单靠语文老师很难奏效,需要一系列配套的改革措 施。(4分。评论合理3分,语言表达1分)A 9. B10.世情思想的演变;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借助文学艺术表达。(答出三点给4分, 答出两点给2分)【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A项,曲解文意。原文第一段第二行“其 优点是自尊、自我觉醒,其缺点那么是消极避世”,不是

6、“积 极入世”。B项,原文是“鲁迅 论“魏晋文学自觉”,指出其关键乃世情的变化促使思想的新变,遂引起个体生命意识的觉 醒认为世情思想的演变、人之觉醒,乃文学自觉的动因J正确。C项,原文第一段是 “鲁迅肯定的是魏晋时代一批文人疏离或摆脱了重教化的实用主义文学观念获得自身 文的独立思想品格和审美价值,这种意识的出现,就是鲁迅所说的自觉正确。D 项,第三段论及世 说新语等志人书有曰:假设为赏心而作然要为远实用而近 娱乐矣。彰显的仍是个体生命体验与情性、审美”,正确。8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项,原文第二段,人们 认为唯有立言才可凭借自身努力超越限制而自致不朽是“

7、借助于文学艺术来表达觉醒的个 体生命意识”的原因,因果颠倒。C项,第三段,原文说“魏晋张扬文学的个人情性表现、 审美追求,打破寓训勉于文学的樊篱,也并不意味着否认文学应该承载的社会责任”,曲解 文意。D项,不是说明魏晋文学内容的扩大与丰富,而是文学性日趋明确、丰富。点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 文意、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 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9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的时候,首先 应认真审题,明确题干要求

8、后,就要求考生带着问题到文中筛选相关的内容,然后再进行归 纳整合即可。10 .是一位消瘦清癖、(1分)阿谀奉承、(1分)胆小谨慎(或唯唯诺诺)(1分)的底层文官(九 等文官、小人物)。(1分)【解析】 此题考查欣赏作品形象的能力。针对克拉捷罗夫的描写集中在小说的前半局部。 通过开头的肖像描写可知他消瘦清癖;第二段到第五段的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可以看出他阿 谀奉承、唯唯诺诺。11 .运用心理描写的描写手法,(1分)表现了下属的阿谀吹捧(1分)令他忘乎所以(自我感动) 的情态,(1分)揭露了官员等级制度的虚伪本质。(1分)【解析】 此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心中感到一种从没体验过的欢乐

9、” 是心理描写。“他”出现这种心理的原因是下属的致辞及礼物,但由上下文可知,下属的称 赞并非真心,只是阿谀逢迎,“他”也并不在乎“照相簿”,在乎的只是被人吹捧的感觉,如 “使他觉得他真像是给祖国做过很多有益的贡献.比照的手法。日梅霍夫屡次的流泪与最后将照相簿随意交给儿女当成玩具形成鲜明比照。 (2分)细节描写。通过对人物对话和动作进行细节刻画表现人物性格。(2分)挖苦或隐喻。 日梅霍夫对“照相簿”的态度的变化流露出挖苦性照相簿”本身隐喻每个人都是虚伪的。 (2分)【解析】 此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小说采用了大量的语言、神态、动作 等描写,这些描写向读者揭示了小说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心

10、理变化;另外小说中比照手法也无 处不在,日梅霍夫对“照相簿”前后态度的比照,克拉捷罗夫与扎库辛的比照等,在比照中 使小说具有极大的挖苦性。12 .小说围绕“照相簿”展开,“照相簿”是小说的线索。(2分)前面对“照相簿”的珍视和 后面对“照相簿”的不屑一顾,使小说具有极大的挖苦性。(2分)小说中的每个人都活在不 真实的环境之中,就像生活在照片中一般,到处都是虚伪和谀佞。(答“照相簿象征了 官场的虚伪”亦可)(2分)【解析】此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开掘作品的意蕴的能力。解答此题主要从标题的风格、 特点、作用三个方面考虑。“照相簿”在小说开篇即出现,直到文末,贯串了全文,是小说 情节开展的线索;且“

11、照相簿”从前到后的境遇的变化,揭示了小说的主题;而人们前后对 “照相簿”不同的态度,突出了其实每个人都生活在虚伪中,照出了活生生的虚伪现实。13 . C【解析】横:横行,词性错误。14 .C.连词,表并列关系。【解析】A.前一个解释为“来”,后解释为“因为”;B.前解释“代自己,我”,后解释“大 概”;D.前解释“因为”,后解释为“被二. C. 认为孟子的功绩不会比夏禹小”,这只是韩愈的观点。15 .【解析】(1)假如佛教能带给(决定、干预)人们灾祸,这也不是坚守儒道的君子们所惧 怕的,何况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事理。 (“与”,“非”否认句式,“万万”各1分, 句意通顺1分)(2)每当我看到前人

12、兴怀感慨的原由,(与我所感叹的)好像符契一样相合,没有不对着 文章嗟叹悲伤的。(“临,嗟悼”,“喻。各1分,句意通顺1分)【文言文参考译文】大凡君子立身行事有自己的规矩准那么,圣贤们的事业,都明载典册,可以学习,可以效 法;我韩愈上不愧对苍天,下不愧对庶民,对自己无愧于心,是积累善行,还是积累罪恶, 祸福各以其行事而至,怎能背离先王的儒道、舍弃圣人们的法规,而追随外教以求来世之福 报呢?诗经大雅旱麓不是说过:“和乐平易的君子,求福而不违犯先祖之德。”左传哀 公十六年又说:“君子之人,不惧怕威暴,也不为私利而痛苦。”假如佛教能带给人们灾祸, 这也不是坚守儒道的君子们所惧怕的,何况根本不可能有这样

13、的事理。况且那些成佛的到底 是些什么人呢?他们做事是类似君子呢,还是类似小人呢?如果类似君子,他们必定不会随便 把灾祸加到守道君子头上;如果是类似小人,那么他们自身已死,他们的鬼魂也没有灵验。 天地神灵,他们的等级地位排列森严,不是可以随意欺骗的;他们又怎肯让鬼们在天地间自 行其是、作威作福呢?佛的举止行动均无所依凭,而人们却去信奉它,也真是够糊涂的了。况且,我韩愈不但不帮助佛教,而且严加排斥它,我也是有根据的。孟子说:“如今天 下之人,不接近杨朱,就接近墨子。杨、墨两家同时来扰乱,儒家的圣人之道就不昭著了, 于是就三纲沦亡,治理国家的各种大法败坏,礼崩乐坏而夷狄横行,还能有多久不沦落为不 知

14、礼仪的禽兽呢?所以说:能谈论排斥杨子、墨子的人,都是儒门圣人之徒。”汉代的扬雄说: “古时候杨子、墨子堵塞了儒家思想畅行之路,孟子对之辩白并加以驳斥,澄清了混乱。” 杨子、墨子的思想畅行,儒家的正统思想被抛弃废止,将近数百年之久,而到了秦朝,最终 消灭了儒家先王的礼法,焚书坑儒,于是天下大乱。后世的学者没有可以寻求追随的标准, 直至今天,已近于灭绝了.这样的灾祸正是由于杨、墨之学泛滥而未能加以禁绝的缘故。孟 子虽是圣贤之人,但未得官位,空有言论而无机会具体去实施,即使其言论接近孔子,于社 会又有什么补益呢?然而,正是仰赖了孟子的言论,今天的后学之人尚且知道以孔子为宗师, 崇尚仁义,重视王道而鄙

15、视霸道罢了.儒家的大经大法都已亡灭而未能拯救,败坏而未能收 拾,即人们所说的于千百之中仅存十分之一,怎么能够对它加以澄清呢?然而,如果从前没 有孟子的话,那么人们早就沦为夷狄了。所以我韩愈曾经推崇孟子,认为他的功绩不在夏禹 之下,原因也就在这里。汉代以来,不少儒者对儒家经典小修小补,儒学已经千疮百孔,人们一边整治,一边亡 失,其危险的局面确如千钧一发,绵延至今,渐渐趋于衰微灭绝。就在这时,却有人倡扬佛、 老思想于世,鼓动天下之人追随他们。唉呀!他们也实在是不仁不义了!佛、老对社会的危害 远超过杨子和墨子。我韩愈远不如孟子贤达,孟子不能在儒家道统未沦亡之前拯救它,而我 却想在儒家道统败坏之后去保

16、全它,唉呀!我也太不自量力,并且也看不到自身处境的危险, 没人救援就会死去了!即使如此,如果能让儒家的道统经我韩愈而能大体流传于后世,即使 我为此而献身也毫无遗憾!天地鬼神在上,天地鬼神可以作证对质,我怎能因为一次谏迎佛 骨而被贬官,就自己毁弃儒道而追随佛教这种异端邪说呢! 19.借景抒情直抒胸臆20,表达了诗人独夜难眠、抱负未施展而老之将至的愁苦、悲伤和无奈之情。诗人独夜难眠, 望月徘徊兴叹,诗人志比天高,放之四海都觉得缺乏为用,可叹人生苦短,青春易逝,“岁 暮”而功业未成,心愿难了。这种壮志未酬就走向暮年的失落悲凉,怎不叫人焦虑忧伤呢? 21.合群团结但不结党营私。22 .不矛盾。“矜而不

17、争”是指君子庄重自持而不争强好胜,不因私小之利与他人争逐;“当 仁”而“不让”是指面临仁义之事就应当积极主动地去做而不推让。“不争”还是“不 让”,关键取决于面对的事情是否符合“仁义”。【解析】【试题分析】此题包括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谈谈你对群而不党的理解”, 其中“群而不党”可从“党”字释义入手,据上句及语境,“党”为贬义,结党营私,而句 中说“不党”,那意思就是不要结党营私。至于第二小题的分析,应抓住句中“矜”与“仁” 的理解:矜,此指庄重;仁,仁义。这里是从两个不同角度来讲的,不矛盾。【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技巧点拨】对经典文化的分析评价,理

18、解文本的内容是关键。要尽可能地读懂文化经典的 字面义,即使语段中有些字难以扫除,也应把握语段整体意思,并能抓语段中的一些关键词 语或句子,结合经典的一些思想进行理解和分析。首先,看题目,明确显性要求。“对“群 而不党的理解”,“孔子的矜而不争与当仁而不让,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 其次,审材料,理解关键信息,“群而不党”中的“群”和“党”,“矜而不争” “当 仁” “不让”中的“矜” “让”等。23 . (1)通古今之变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2)新浴者必振衣(3)那么芥为之舟(4)觉宇宙之无穷(5)发愤忘食(6)博我以文(2)新浴者必振衣(3)那么芥为之舟(4)觉宇宙之无穷(5)发愤忘食(6)博我

19、以文受物之汶汶者乎置杯焉那么胶识盈虚之有数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欲罢不能.作文切题立意:1 .雪崩时,没有一朵雪花可以幸免。2 .命运与共,生死相依。3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4 .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恰恰是为自己铺路。5 .倾巢之下,焉有完卵?例文树立危机意识,养成悲悯情怀“没有谁是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连接成整个陆地”。当某一个体或局部面临灾难时,都会危及我们自己,“因为我包含在人类这个概念里”。所 以,我们要树立危机意识,养成悲悯情怀。理解自我与人类整体的关系,是“树立危机意识,养成悲悯情怀”的基本前提。“个人之于社会等于身体的细胞,要一个人身体健全,不用说必须每

20、个细胞都健全。” 闻一多先生一语点出了个人与社会、与世界之间的关系。世界是一个有机整体,人类之间相 互关联,即使你与他人之间相隔甚远,却无形中会有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一旦其他个体或局 部出现危险或危机,必然会殃及他人、我们乃至整个人类。认识到他人或他国面临的危险或危机与我密切相关,是“树立危机意识,养成悲悯情怀” 的核心要义。外表上看,他国的领土被冲刷,是他国的事;他人死亡,也是他人的事,与我无关。但 事实并非如此,比方2019年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没有哪个国家幸免于难,没有那个国家 可以高枕无忧。正如总书记在同德国总理默克尔通 时表示,“病毒不分国界,是全人类 面临的共同挑战。任何国家都不能置

21、身其外,独善其身。在这次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中德、 中欧展现出团结合作的力量,发挥了正能量。”只有深刻理解他人或他国面临的危险或危机 与我密切相关,才会树立危机意识,养成悲悯情怀。与人共患难,是“树立危机意识,养成悲悯情怀”的最终归宿。危机也好,灾难也罢,任何人、任何国家都不希望它们发生。灾难无法预知,更无法干 预,唯有积极面对,正确处置。“我”之外发生的任何不利局面,“我”都应由人及己,与 人共患难。此次疫情下,我们忘不了韩国总统文在寅的话语一一中国的困难就是我们韩国的 困难,韩国将会不遗余力地坚定支持中国渡过难关,对中国给予强力支援和配合协作;我们 也铭记日本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我们也

22、谨记巴基斯坦的“哥,全都在这了 O当这 些邻邦遇到困难时,我国同样“报之以李”。丧钟为谁而鸣中说:“无论是你的还是你朋友的。无论谁死了,都是我的一局部在 死去,因为我包含在人类这个概念里。因此,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丧钟为你而鸣! ”这时 刻提醒我们,要树立危机意识,养成悲悯情怀。A.甲 B.乙 C.丙4.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在新近发布的合同示范文本中,取消了购物、另行付费工程以及自由活动等行程安排。旅 行社、导游或司机如果有此方面的安排,那么要对游客进行相应的赔偿。B.原生家庭,就是一个人出生和成长的家庭。它对一个人有两重意义:既是塑造性格、人格 的重要性,又是进入真实

23、世界的演练场。一方面,它的影响伴随人一生;另一方面,人终究 要离开它,进入真实世界。C. “人们需要有非正式的公开场所,把工作和家庭的忧虑暂时放在一边,放松下来聊聊天。” 这就是著名的第三空间理论。让星巴克从普通咖啡店,变成一个文化现象的重要转折点,正 是董事长舒尔茨意识到“星巴克卖的不是咖啡,而是服务和体验”。D.张骞通西域不仅促进了中国和西方物质文化交流,而且丰富了中国人的地理知识,扩大了 中国人的地理视野,中国的手工艺品传到西方,而西域的土产也传入中国。5 .以下各句中,加点词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假设望仆不相师A.假设望仆不相师望:期望B.爽籁发而清风生爽:参差不齐

24、C.莫之天阕阈:遏制,阻止次:地方次:地方D.列坐其次.以下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衣赭衣,关三木B.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C.鼓枇而去D.齐彭殛为妄作 7.阅读下面几位高三学生的对话,按要求完成题目。(4分)甲:我特别想读些经典著作,但现实是时间太紧,只能利用学习间隙翻翻杂志,一次还 只能看几篇,一点都不过瘾。乙:看看杂志也挺好的,不占用大块的时间,读一篇可以,读两篇也可以,想停就停, 多方便啊!还可以积累作文素材呢!丙:我呢,更想读一些作文指导类的书籍,尤其是优秀作文选那种。花费时间不多,效 果比看杂志要好。针对材料所反映的现象,写一段评论性文字

25、。不超过80字。(4分)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10分)鲁迅论“魏晋文学自觉”,指出其关键乃世情的变化促使思想的新变,遂引起个体生命 意识的觉醒,其优点是自尊、自我觉醒,其缺点那么是消极避世。他认为世情思想的演变、人 之觉醒,乃文学自觉的动因。正因为关切世事,文学所承载的乃是世情、思想和个人情性及 其生命体验。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肯定的是魏晋时代一批文人疏 离或摆脱了重教化的实用主义文学观念,他们坚持“师心”“使气”并在这个意义上获得自 身“文”的独立思想品格和审美价值,这种意识的出现,就是鲁迅所说的“自觉”。事实上,思想之活跃、人之价

26、值之重视、精神之摆脱束缚而趋于自由,乃文学自觉之前 提。追求精神与心灵的自由与自足,乃使士人认识到个体生命的可贵、处于动乱时世的艰危 与无奈。服食求长生乃虚妄,纵情享乐为荒诞,如何超越限制而自致不朽?立德、立功,皆 须依凭机遇和位势,非由自我所能掌控,唯有立言那么可凭借自身的努力而获致,遂为人所青 睐。因而,觉醒的个体生命意识,必然借助于文学艺术来表达。文学自觉乃一个渐进的进程。以文字记述事件,表达思想与情性,进而描摹物象,传神 写照,娱情悦性,经历了漫长的演进,日益积累了创作的经验与体会。从此,文学的表现内 容扩大,文学性日趋明确、丰富。内容的扩大与丰富,不仅关注“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 云

27、暑雨,冬月祁寒”的自然景物之感发,而且关涉广泛的人生悲欢离合。动乱社会中的民生 百态,开始进入了建安、曹魏时代作家的视野,尽情展示时代乱离与悲苦人生,抒写个体命 运的焦灼忧虑。就文学性而论,曹丕“文以气为主”,旨在强调作家才情、生命体验的独特 性,陆机“诗缘情而绮靡”,明确主张诗歌应基于个人情感,而有“绮靡”之美;刘勰“立 文之道”有形文、声文、情文,特别彰显语言之美。文学自觉,指的是一种自觉之创作意识与状态。为艺术而艺术,仅仅指作家看重艺术, 借艺术(文学)表达自己独特的生命意识和人生体验。魏晋张扬文学的个人情性表现、审美 追求,打破寓训勉于文学的樊篱,也并不意味着否认文学应该承载的社会责任

28、。鲁迅论及世 说新语等志人书有曰:“虽不免追随俗尚,或供揣摩,然要为远实用而近娱乐矣。”彰显的 仍是个体生命体验与情性、审美。曹丕说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既突出文章 之价值,也强调文章可以使作者“不假良史之辞,不托奔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以自 我的努力,到达超越权势、生命局限的不朽。而这正可以视为文学自觉的宣言。文学自觉,乃是魏晋时期的特殊文学现象,开启于建安时期,兴盛于曹魏、两晋,影响 于南朝,并且最终开启了唐代文学之雍容大雅和丰富多样。(节选自雷恩海“自觉”是魏晋文学的特征).以下关于鲁迅对“魏晋文学自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鲁迅认为,魏晋时代是一个“

29、文学自觉”的时代,思想先进、活跃,重视人之价值,自 尊、自我觉醒,积极入世。8 .鲁迅认为世情的变化促使思想的演变,遂引起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这是魏晋文学自觉 的动因。C.鲁迅所说的文学自觉,疏离或摆脱了重教化的实用主义文学观念,是一种追求“文”的 独立思想品格和审美价值的意识。D.鲁迅论及世说新语等志人书,认为其“远实用而近娱乐”,彰显的仍是个体生命体验 与情性、审美。9 以下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服食求长生乃虚妄,纵情享乐为荒诞,觉醒的个体生命意识,必然借助于文学艺术来表 达。因而,人们认为唯有立言才可凭借自身的努力超越限制而自致不朽。B.自然景物之感发,动乱社会之

30、民生百态,时代离乱之悲苦人生,个体命运之焦灼忧虑, 开始进入建安、魏晋时代作家视野,成为文学的表现内容。C.魏晋张扬文学的个人情性表现、审美追求,意味着这种文学自觉打破了寓训勉于文学的 樊篱,完全摆脱了文学的教化功能和文学应该承载的社会责任。D.曹丕“文以气为主”、陆机“诗缘情而绮靡”、刘勰“立文之道”都说明魏晋文学的内容 的扩大与丰富。10 .结合文本所给信息,简要概括魏晋时期“文学自觉”出现的条件。(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20分)照相簿契诃夫九等文官克拉捷罗夫生得消瘦清癖,就像海军部大厦的尖顶,这时候往前跨出几步,对 日梅霍夫说:“大人!承蒙您多年来做我的上司,像父

31、亲般照拂我们”“已经不止十年了。”扎库辛给他提示说。“已经不止十年了,因此,我们,您的部下,满心激动而感铭,特意在今天这个对您来 说那个意义重大的日子,把贴满我们照片的簿子呈献阁下,聊表我们的敬意和感恩 戴德之情。我们希望在您意义重大的一生中,在此后很长很长的岁月中,一直到您去世为止, 您一直不会离开我们。”“而且在真理和进步的道路上,您会像父亲般赐予教诲”扎库辛补充说,擦掉额头 上猛然冒出来的汗。显然,他很想说话,大概已经准备好一篇演说了。“祝您的旗帜还要在 很长很长的岁月中飘扬在天才、劳动、社会自觉的领域里!”日梅霍夫满是皱纹的左脸上淌下眼泪。“诸位先生! ”他用发抖的声音说,“我没料到,

32、无论如何也没料到你们会庆祝我这个微 缺乏道的纪念日。我感动甚至非常感动。我至死也不会忘记这个时刻。请 你们相信,朋友们,谁也不会像我这样希望你们万事如意。即使我过去有过什么惹你们 不高兴的举动,也都是为你们好。”四等文官日梅霍夫同九等文官克拉捷罗夫拥抱接吻。克拉捷罗夫没料到会有这样的光 荣,高兴得脸色发白。然后他的上司做了个手势,表示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接着就哭了,倒 好像不是人家送给他珍贵的照相簿,而是相反,从他手里夺走了照相簿似的。后来他略 微定一下神,又说出些感情洋溢的话,同他们每人握过手,这才在一片喷亮的欢呼声中走下 楼去,坐上轿式马车,由祝福声伴送着,走掉了。他坐在马车上,心中感到一种

33、从没体验过 的欢乐,就又哭了。他家里有新的欢乐在等他。那儿,他的家属、朋友和熟人给他安排下盛大的欢庆场面, 这就使他觉得他真像是给祖国做过很多有益的贡献,人世间少了他,祖国的局面也许就会很 糟。纪念日宴会上不断祝酒,演说,拥抱,流泪。一句话,日梅霍夫无论如何也没料到他的 劳绩会受到这样热烈的重视。“诸位先生!”他在甜食端上来以前说,“一个人做官,如果不是敷衍了事,不是官样文 章,而是所谓的忠于职守,就必然要遭到各种痛苦,可是两个钟头以前,我的各种痛苦一概 得到补偿了。我在职期间始终坚持一个原那么:不是公众为我们存在,而是我们为公众存在。 今天我得到了崇高的奖赏!我那些部下送给我一本照相簿。就是

34、这本!我感动得很。” 那些喜气洋洋的脸低下来凑着照相簿,细细看它。“这个照相簿可真漂亮! ”日梅霍夫的女儿奥丽雅说,“我看,它要值五十卢布呢。啊, 多么可爱!你,爸爸,把这本照相簿给我吧。听见了吗?我把它收藏起来。多么漂亮啊。” 饭后,奥丽雅把照相簿带到她房间里去,把它锁在书桌的抽屉里。第二天,她把照相簿 上文官的照片统统摘下来,丢在地上,然后把她在贵族女子中学里的女朋友插到他们的位子 上。文官制服让位给白色短披肩了。大人的小儿子柯里亚,拾起那些文官,给他们的衣服涂 上红颜色。但凡没留唇髭的,他一概画上绿色唇髭。但凡没有大胡子的,他统统画上棕色大 胡子。后来,再也没有什么可画的,他就把照片上的

35、文官们剪下来,用别针刺穿他们的眼睛, 开始拿他们做小兵的游戏。他把九等文官克拉捷罗夫剪下来,钉在一个空火柴盒上,然后举着他,走到书房里去找他的父亲。“爸爸,一座纪念像!你瞧!”日梅霍夫扬声大笑,连身子都摇晃了,然后带着满腔温情吻一下柯里亚的小脸蛋,发出“叭”的一响。“好,去吧,小淘气,拿给你妈妈去看。让你妈妈也瞧瞧吧。”.请简要分析小说中克拉捷罗夫的人物形象。(4分)11 .请简要赏析小说中画波浪线的句子。(4分).请简要分析小说的艺术手法。(6分)12 .小说以“照相簿”为标题有什么妙处?请简要阐述。(6分)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T8题。(17分)与孟尚

36、书书(唐)韩愈愈白:凡君子行己立身,自有法度,圣贤事业,具在方册,可效可师。仰不愧天,俯不 愧人,内不愧心,积善积恶,殃庆自各以其类至,何有去圣人之道,舍先王之法,而从夷狄 之教,以求福利也!诗不云乎:“恺悌君子,求福不回。”传又日:“不为威惕, 不为利疚。”假如释氏能与人为祸祟,非守道君子之所惧也,况万万无此理。且彼佛者,果 何人哉?其行事类君子邪?小人邪?假设君子也,必不妄加祸于守道之人,如小人也,其身已 死,其鬼不灵,天地神祇,昭布森列,非可诬也,又肯令其鬼行胸臆,作威福于其间哉;进 退无所据,而信奉之,亦且惑矣!且愈不助释氏而排之者,其亦有说。孟子云:“今天下不之杨,那么之墨。杨墨交舌

37、L,*而圣贤之道不明,那么三纲沦而九法教,礼乐崩而夷狄横,几何其不为禽兽也!故日:“能言 *拒杨墨者,皆圣人之徒也。”扬子云云:“古者杨墨塞路,孟子辞而辟之,廓如也。”夫 杨墨行,正道废,且将数百年,以至于秦,卒灭先王之法,烧除其经,坑杀学士,天下遂大 乱后之学者,无所寻逐,以至于今泯泯也,其祸出于杨墨肆行而莫之禁故也C孟子虽贤 圣,不得位,空言无施,虽切何补;然赖其言,而今学者尚知宗孔氏,崇仁义,贵王贱霸而 已;其大经大法,皆亡灭而不救,坏烂而不收,所谓存十一于千百,安在其能廓如也!然向 无孟氏,那么皆服左衽而言侏离矣,故愈尝推尊孟氏,以为功不在禹下者为此也。汉氏以来,群儒区区修补,百孔千疮

38、,随乱随失,其危如一发引千钧,绵绵延延,浸以 微灭。于是时也,而唱释老于其间,鼓天下之众而从之。呜呼,其亦不仁甚矣!释老之害过于杨墨,韩愈之贤不及孟子,孟子不能救之于未亡之前,而韩愈乃欲全之于已坏之后。呜呼!其亦不量其力,且见其身之危,莫之救以死也。虽然,使其道由愈而粗传,虽灭死,万万无 恨,天地鬼神,临之在上,质之在傍,又安得因一摧折,自毁其道以从于邪也!(选自与孟尚书书,有删节)【注】杨:杨朱派墨:墨翟派15.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具在方册 B.不为威惕*C.礼乐崩而夷狄横D.以至于今泯泯也 方册:书籍 惕:恐惧横:横暴 *泯泯:灭绝,消失 16,

39、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以求福利也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B.其亦有说其皆出于此乎 C.孟子辞而辟之水浅而舟大也 D.以为功不在禹下者为此也重为乡党所笑 17.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韩愈在答复孟尚书的信中,阐述了自己行事立身不愧天地,不愧苍生,无所惧怕,不会因 为担忧释氏降祸或想求得好处而改变自己对圣贤之道的坚守。B.文章中对信奉者认为佛家会带给人祸患的说法,表示了怀疑,并从佛者的行事上分析,无论佛家是君子还是小人,这个说法都立不住脚。C.杨墨学说曾阻止了儒家圣贤之道,韩愈与杨雄都有这样的认识,他们认同孟子对正道的

40、作 用,认为孟子的功绩不会比夏禹小。D.杨墨盛行,开展到后来,以致秦焚书坑儒,后虽汉代重兴儒道,但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而韩愈排斥佛家,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看到了儒道危在旦夕、衰微灭绝的可怕境地。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和教材中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1)假如释氏能与人为祸祟,非守道君子之所惧也,况万万无此理。(4分)(2)每览昔人兴感之由,假设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4分)(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9-20题。(7分)杂诗(左思)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柔条旦夕劲, 绿叶日夜黄。明月出云崖,嗷嗷流素光。披轩临前庭,嗷嗷晨雁翔。高志局四海,块然守空堂。壮齿不恒居

41、,岁暮常慨慷。【注】披轩:开窗;嗷嗷:哀号声;局:局促;块:孤独;壮齿:少年。19 .这首诗在表情达意上,先后采用了 和 的表现手法。(2分).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2122题。(6分)子日:“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卫灵公)子日:“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谈谈你对“群而不党”的理解。(2分)20 .孔子的“矜而不争”与“当仁”而“不让”,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试作分析。(4分)(四)古诗文默写。(8分).补写出以下名篇名句的空缺局部。(只选4小题)(8分)(1)亦欲以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

42、,o (司马迁报任安书)(2)新沐者必弹冠,;安能以身之察察,?(渔父)(3)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水浅而舟大也。(庄子逍遥游)(4)天高地迥,;兴尽悲来,o (王勃滕王阁序)(5)其为人也,,乐以忘忧,o (论语)(6)夫子循循然善诱人,,约我以礼,o (论语)四.作文2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没有谁是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连接成整个陆地。如果有一块泥土被海水冲刷,欧洲就会失去一角,这如同一座山岬,也如同一座庄园,无论是你的还是你朋友的。无论谁死了,都是我的一局部在死去,因为我包含在人类这个概念里。因此,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丧钟为你而鸣!约翰多恩John Donne (1572-1631)(英)丧钟为谁而鸣这首诗歌触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与感悟。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 少于8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