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领航卷(五)(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72729263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8.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领航卷(五)(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领航卷(五)(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领航卷(五)(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领航卷(五)(含答案解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领航卷(五)学校:姓名: 班级: 考号: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谈起如何欣赏一幅中国山水画,“卧游” 一词最为常用。但有些人对“卧 游” 一词有误解,认为是年龄大了,精在床上回味自己亲身游历过的风景。事实并非如 此,卧游与真实的山水没有太大的关系。欣赏中国山水画时所说的卧游,是一种身居斗 室,通过画家构建的山水世界去体味万物、思考古今和人生,进而提高自身精神境界的 过程。如何能做到卧游呢?有一些外部的条件要满足。鉴赏者首先要“偷得浮生半日闲”, 让自己从外到内安静下来。只有安静下来,才能走进山水画的世界。其次,书房要小,

2、 即所谓“斗室”。如果你去过故宫博物院,见过乾隆皇帝著名的书房“三希堂”,就会 对“斗室”有更直观的感受。在偌大的紫禁城内,位于养心殿西暖阁的三希堂仅有五平 方米大小。可以想象,乾隆从繁忙的政务中偷得半日的清闲,在这个小而雅致的房间中 静坐榻上,展卷鉴赏书画。三希堂内,墙上悬挂的对联“怀抱观古今,深心托豪素”, 仿佛是对“卧游” 一词的注解。再次,展卷也有讲究。宋元以前流传下来的画作,更多 的是一卷卷小而精致的长卷作品,更适合在斗室之内欣赏。鉴赏这样的长卷时,一边展 开一边卷起,让人产生“移步换景”的观感。明代中晚期之后,大幅立轴的作品增多, 被用来悬挂在壁上。鉴赏这些作品,选择适宜的高度和距

3、离,观者便能按照画家的设定 走进其所营造的山水世界。有人要问,即使我满足了以上这些外部的条件,但在欣赏中国山水画时,依然难以 取得卧游的效果,怎么办呢?其实,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体现在画家对笔墨的锤炼上。想 要欣赏画家透过笔墨所传达的意境,需要具备一定的绘画和书法知识。通过欣赏画面中 的运笔和用墨,观者不仅能判断出画家技法水准的高低,也能判断出画家的审美旨趣。 影响深远的画家,不仅能创造出自己独有的图式和笔墨语言,更重要的是能创造出独特 的审美意境。因此,当我们欣赏一幅中国山水画时,最值得玩味的便是画家的笔.墨,以 及笔墨所传达出的审美意境。千百年来,中国的画家,尤其是文人画家一边从自然界学得山石

4、、树木、云水的画 法,一边通过自己的心裁,让画面传达出更加深远的意境。因此,与西方风景画不同, 中国山水画不是对真实世界的写照,而是营造了一个能让观众“卧游”的山水世界,从 而让人完成一次充满诗意的心灵之旅。2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面粉是否“筋道”决定了面包的形态和口感B.面粉是否“筋道”是影响面包形态和口感的决定性因素C.面包的形态和口感主要取决于面粉是否“筋道”D.要想保持面包的形态和口感,就要确保面粉“筋道”.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八、材料作文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5、。谢芳从艺一辈子,获得的奖项多到几乎数不清,许多参演作品都成了中国影史的经 典。一次电视采访中,主持人请谢芳总结自己的表演生涯。谢芳写下五个字无私亦 无畏。她解释道:无私,把所有心思献给也影,戏比天大,艺如登高,即使一个背影、 一句台词、一滴眼泪,也要满怀热情、全心投入,“时刻沉浸在角色里,不能有丝毫杂 念”;无畏,表演需要创造,在表演上不能有任何条条框框,艺术讲究真,自然了、放 松了,戏就好看了。这是谢芳的表演哲学,也是她对所钟爱电影的真情告白。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 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6、信息; 不少于800字。试卷第10页,共10页参考答案:1 . A 2. C 3. A 4.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强调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 “卧游”是身居斗室,通过画作去体味万物、思考人生,提高自身精神境界。口前者是通过交 谈的方式,后者是通过体味画作的方式,但均是在狭小的空间以内求的方式进行精神活动, 去思考人生。5.匚唐岱强调画家不仅要具备高超的绘画技巧,还要有广泛的知识积累(联 系点)。一幅画作的成功与否首先取决于画家自己,只有具备良好文化修养的画家才能创作 出好的作品。匚唐岱强调笔墨对画作的作用(联系点)。画作中的运笔和用墨,是画家技法 水准的直观体现,也是画家审美旨趣的

7、反映。唐岱强调在创作时应融入画家情感(联系点)。 只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作品才能达到天人合一、诗画融合的艺术境界。【解析】I.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这是因为它能提高欣赏者的精神境界”理解有误,根据材料一第一段中的“欣赏中国山水 画时所说的卧游,是一种身居斗室,通过画家构建的山水世界去体味万物、思考古今和人生, 进而提高自身精神境界的过程”可知,“提高欣赏者的精神境界”是“卧游”能够达到的效果, 而非原因。故选A。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同一位画家所作同一题材画作的意境则完全相同”曲解文意,材料二第四段中说的是“就 是同位画家所作的同

8、一题材的作品也会不一样 故选Co.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通过材料一可知,“卧游”是一种身居斗室,通过画家构建的山水世界去体味万物、思考占今 和人生,进而提高自身精神境界的过程。它对外部条件的要求是“鉴赏者首先要,偷得浮生半 日闲让自己从外到内安静下来”“书房要小,即所谓,斗室“展卷也有讲究”。内在条件则 是“想要欣赏画家透过笔墨所传达的意境,需要具备一定的绘画和书法知识A.选项表现的是一种闲情的状态,这和材料一第二段中的“鉴赏者首先要,偷得浮生半日闲, 让自己从外到内安静下来”相一致,故A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卧游”的观点。B.选项是说通过学习形成了 种自己的画作意境

9、,与“卧游”没有直接的关系,不适合作为论 据来支撑材料一“卧游”的观点。C.选项是说收藏的名画可以随时欣赏,令人沉迷其中,与“卧游”没有直接的关系,不适合作答案第1页,共9页 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卧游”的观点。D.选项是写名画真迹可以让自己与朋友尽情欣赏,与“卧游”没有直接的关系,不适合作为论 据来支撑材料一“卧游”的观点。故选A。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的意思是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强调在室内。而 根据材料一笫一段中的“欣赏中国山水画时所说的卧游,是一种身居斗室,通过画家构建的 山水世界去体味万物、思考古今和人生,进而提高自身精神境界

10、的过程”可知,“卧游”是身 居斗室,通过画作去体味万物、思考人生,进而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也强调室内。从中可 知,两者都是在狭小的空间通过向内来进行精神活动,思考人生,但方式不同,一个是通过 交谈,一个是通过画作体味。所以二者既有相通之处,也各有各的特点。4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清代著名画家唐岱所说的“天时、人事、地理、物态无不备焉”“胸中具上下千古之思”强调画 家不仅要具备高超的绘画技巧,还要有广泛的知识积累。由材料二第二段“意境的成功与否 取决于作者自身的艺术修养及人格魅力”“意境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作者自身的艺术修养及人 格魅力”“大凡历史.上能流传下来的画

11、家,除了在绘画价值上具有独特风貌之外,在诗文、书 法、画学上必有一定造诣”可知,一幅画作的成功与否首先取决于画家自己,只有具备良好 文化修养的画家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胸中具上下千古之思,腕下具纵横万里之势”表明唐岱强调笔墨对画作的作用。从材料一第 三段“其实,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体现在画家对笔墨的锤炼上。想要欣赏画家透过笔墨所传达 的意境,需要具备一定的绘画和书法知识。通过欣赏画面中的运笔和用墨,观者不仅能判断 出画家技法水准的高低,也能判断出画家的审美旨趣“,材料二第三段“意境全由笔墨而生。 意境,除了由作者本身的文化修养和人格力量所致之外,更是由具体的笔墨运行去体现“可 知,画作中的运笔和用

12、墨,是画家技法水准的直观体现,也是画家审美旨趣的反映。“立身画外,存心画中“表明唐岱强调在创作时应融入画家情感。从材料二第四段“意境是山 水画的灵魂,而这灵魂除了创作者本身的因素和笔墨生成的原因之外,还在于景与情的结合。 山水作品只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才能达到天人合一、诗画融合的艺术境界”可知,只有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作品才能达到天人合一、诗画融合的艺术境界。根据以上分析,组织 答案规范作答。6 . D 7. D 8. 承接上文。(从结构的角度分析)两次登日光岩的心境不同自然承接上答案第2页,共9负文所写的急切和平和两种不同心境。突出不同境遇时心境大不相同,表达了对人生变化的 慨叹。(从内

13、容的角度分析)9. 标题化用杜牧赤壁中“自将磨洗认前朝”一句,增添 了诗意,丰富了文章的文化意蕴。文章以“自将磨洗”贯穿对人、事、物的慨叹,揭示文章 主旨,抒发了作者劝小岛历史与现实人生变化的深沉感慨。【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 ”表现了作者迷茫、矛盾的复杂心理状态”错误,由原文笫Z1段中的“陌生感催促他不停地 走,不停地看,看到既往的绚丽和此时的素淡,既往的沉实和此时的虚空以及作者对小岛 的感悟来看,“说不清楚”应是表达作者对小岛博大的文化的期待,而不是表现作者迷茫、矛 盾的复杂心理状态。故选D。7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 ”指出现实中

14、缺少这种美好,从而抒发了对现实的厌恶”错误。从原文第段中的“现实并 非如此,没有就没有了,不赶紧看、赶紧听,就成绝景、绝响时日过往,带走了一些声 响,让期待的人怅然若失;继之而起的另一些声响,与之相比又有天壤之别”可以看出,作 者只是强调现实生活中的美好不会永远停留,要懂得及时抓住美好,不要等这些美好随风飘 散之后再怅然若失,并没有说现实中缺少美好,更没有对现实的厌恶。故选Do.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文章写两次登H光岩经历的作用:第一,从结构的角度分析,承接上文。文中第Z1段“那一年高考前我上到岩顶的时候,看到满满荡荡的海水,不觉有点头晕我的内心却浓云密布难以廓清写第一次的

15、情形,”这一次登临则是清晨,一路无 人,这其中无数的情节,都浓缩在两次登高的中间,已无从细数一一个人的追求成功 了,就没有必要回顾,只是觉得和那次最大的差异就是神清气爽”,这是写第二次登临的情 形,两次登日光岩的心境不同,作者两次登日光岩,心境一次迷茫,一次平和,两次心境不 同,自然承接上文第口段所写的急切和平和两种不同心境,如“唯住下来的人在凭栏看夕阳 时显示出了悠闲和慵懒,和匆匆赶往码头出岛的人形成对比口境就是如此,在这个没有车马的岛上,看一个人的步履,就可以知道他的心境是平和还是急切第二,从内容的角度分析,突出不同境遇时心境大不相同,表达了对人生变化的慨叹。答案第3页,共9页 两次登日光

16、岩,第一次面对未知的高考,内心忧虑,如“那一年高考前,我上到岩顶的 时候,看到满满荡荡的海水,不觉有点头晕登高的确可以望远,但是远望也望不到即将 到来的高考命数如何。我的内心却浓云密布难以廓清第二次登临是功成名就的时候, 神清气爽,如“这一次登临则是清晨亳不费劲已到顶点。想着当年忧心忡忡,现在 却早已完成学业成为教授了。一个人的追求成功了,就没有必要回顾,只是觉得和那次 最大的差异就是神清气爽由此看出,突出了不同境遇时的心境,一次忧虑,一次清爽, 大不相同,结合文章整体来看,写两次登日光岩的经历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变化的慨叹。8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以“自将磨洗”为题,具

17、有的表达效果:第一,从标题本身来看,“自将磨洗”化用了杜牧赤壁“自将磨洗认前朝” 句,增添了诗 意,丰富了作品的文化意蕴。第二,文章以“自将磨洗”贯穿对人、事、物的慨叹,揭示文章主旨,抒发了作者对小岛历史 与现实人生变化的深沉感慨。赤壁一诗中“自将磨洗认前朝”,意思是经过自己乂磨乂洗辩认出是前朝的遗物,诗人将 捡到的折戟重新磨洗干净,辨认出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感叹时光消逝得快,物 是人非,引发了杜牧对历史浮想联翩的思绪。从全文内容来看,文章主要写了对人、事、物的慨叹,如两次登临日光岩的不同感受,从求 学时期的忧虑迷茫到功成名就时的平和清爽,都围绕“自将磨洗”展开思绪,由过去到如今的

18、时间跨度,在同一空间的不同思绪,都凝结在“自将磨洗”后的深刻感慨之中,因此可看出标 题揭示文章主旨,时光飞逝,回顾过往,今昔对比,抒发对自己人生发展变化的感慨。10. C 11. B 12. B 13. (1)天下人看到我因为竭尽忠心身死,因此都闭口不言、止步 不前,不肯到秦国来。(2)用谦恭的言辞和丰厚的礼物来对待它。不行,就割让土地贿赂它。还不行,就出兵攻 打它。14. 与盟国关系不和睦,越过盟国国土攻打齐国不合适。匚远攻兵力难以把握, 出兵少难以挫伤敌人,出兵多有损秦国。【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现在我只是个旅居在泰国的宾客,与大王交往不深,但我想陈述的都是匡扶君

19、王的大 事,而且关涉君王的骨肉至亲,我虽然想尽我的愚忠,可不知大王的心意啊。“皆匡君之事”动宾结构,语意完整,应在其后断开,排除AB;答案第4页,共9页“陋忠”的意思是愚忠,“陋”用来修饰“忠”,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D。故选C。1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谢噫思不同”错误。“乃令张良留谢呻的“谢”的意思是道歉,“范雎谢日”中的“谢”也是道 歉的意思、,意思相同。句意:卜是让张良留下来道歉/范睢也表示道歉说。C.正确,均指没有才能、没有出息。句意:我愚笨没有才能/没有出息的子孙 故选Bo.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 “因为他害怕受到他人攻击”错误。第二段

20、原文中的“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 亡不足以为臣忧。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是以杜口裹足,莫 肯即秦耳”,可知范雎担心的是如果秦王不按照自己的计策去做,会使尽忠之臣寒心不再进 言,而不是害怕自己受到他人攻击。故选B。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蹶”,竭尽,耗尽;“杜口”,“杜”意为堵塞、封闭,这里指闭口; “是以”,因此:“即”, 到。(2) “重币”,丰厚的礼物;“事二 侍奉;“赂”,贿赂;“举兵”,出兵。1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原文“大王越韩、魏而攻强齐,非计也。少出师,则不足以伤齐;多之则害于秦。今见与国 之不可

21、亲,越人之国而攻,可乎?王不如远交而近攻。今舍此而远攻,不亦缪乎”的意思是: 大王越过韩国、魏国去攻打强大的齐国,这不是好的计谋。如果出兵不多,那么不能够挫伤 齐国;出兵多了,则对泰国有害。如今明知与盟国不和睦,却越过他们的国土去攻打齐国, 这可以吗?大王不如结交远国而攻打近国。如今舍弃这个方法而远攻,不也是个错误吗?从 中可以知道“与盟国关系不和睡,越过盟国国土攻打齐国不合适”“远攻兵力难以把握“两个答 案要点。参考译文:范雎来到秦宫,秦王(亲自)到大殿迎接,对范雎说:“我很早就应该亲自来领受您的 教导,正碰上义渠的事务急于处理。现在义渠的事务处理完毕,我才能够亲自领受您的教导。” 秦王恭敬

22、地以宾主礼仪接待了范雎,范雎谦逊推让。这天秦王接见范雎,见到范雎的人没有不神色改变的。秦王屏退随从,宫中只剌下秦王答案第5页,共9页 和范雎两人,秦王询问说:“先生希望怎么教导我呢? ”范雎答道:“是。”过了一会儿, 秦王再次询问,范雎答道:“是。”这样一连多次。秦王挺直上身道:“先生不愿意教导我 吗? ”范雎道歉说:“我不敢这样。现在我只是个旅居在秦国的宾客,与大王交往不深,但 我想陈述的都是匡扶君王的大事,而且关涉君王的骨肉至亲,我虽然想尽我的愚忠,可不知 大王的心意,所以大王再三问我,我都没有回答。大王采纳实施我的主张,我即使身死也不 足担心,即使流亡也不足忧虑。我所担心的是,唯独害怕我

23、死了以后,天下人看到我因为竭 尽忠心身死,因此都闭口不言、止步不前,不肯到秦国来。秦王挺直上身说:“先生这是什么话!秦国地处偏远,我愚笨没有才能,先生竟然来到 这里,这是上天恩幸于先王,不抛弃我啊。(今后)事情不分大小,希望先生都一一教导我。” 范雎拜了两次,秦王也拜了两次。范雎说:“大王的国家,有千柄战车,有百万精兵。凭借泰国兵卒的勇猛、车骑的众多, 来抵挡诸侯国,就如驱赶猛犬追逐跛兔一般,霸王的功业可以得到。如今反而紧闭关隘,不 敢向山以东的诸侯炫根武力,这是穰侯魏冉为秦国谋划不竭力,以致大王的计谋有所失误 啊。”秦王说:“希望听您说失策之处。”范雎说:“大王越过韩国、魏国去攻打强大的齐国

24、, 这不是好的计谋。如果出兵不多,那么不能够挫伤齐国:出兵多了,则对秦国有害。如今明 知与盟国不和睦,却越过他们的国土去攻打齐国,这可以吗?大王不如结交远国而攻打近国。 如今舍弃这个方法而远攻,不也是个错误吗? ”秦王说:“我想亲近魏国,但魏国态度变幻莫测,我无法亲近。请问怎么才能亲近魏国 呢? ”范雎说:“用嫌恭的言辞和丰厚的礼物来对待它。不行,就割让土地贿赂它。还不行, 就出兵攻打它。”于是出兵攻打魏国的邢丘,那丘被攻陷后,魏国(果然来)请求归附。 15. A 16. 与朋友离别的伤感。“别意还无已,离忧自不穷”直接表达了诗人与朋友相聚 恨短的离愁。匚对朋友的关切。诗人设想朋友前去道路上的

25、艰辛,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 对仕宦失意的悲慨。诗人化用潘岳的典故,感慨自己在外宦游,但得不到朝廷重用,抒发了 宦途不顺的悲慨。【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A J”离人,指诗人自己,游客,指郑司仓”错误,离人”指郑司仓,“游客”是诗人的自称,这两 句说的是诗人刚从蜀中来此地与郑司仓相见,而郑司仓却要马上离开此地到蜀中去。故选Ao答案第6页,共9页16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诗题直接点明事件与送别对象。一、二句点明送别地点及对象,“离人X游客”已将离别伤感点染出来;三、四句“别意还无 己,离忧自不穷”,“别意、离忧”直接点明离愁,“还无己”“自不穷”抒

26、发了相聚恨短的离情。 接着诗人想象郑司仓艰难奔走蜀道的情景:五、六句写山路高耸云霄,陇云排阵,水路夜景 凄清;七、八句写路途遥远,征马疲病,天气恶劣,大雁都要停下来等待日出霜消再飞,突 出行路的艰难。诗人设想朋友前去道路上的艰辛,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最后四句借送别之机发仕宦失意的悲慨:九、十句借用典故,“潘年三十外”化用潘岳秋兴 赋序中的典故,“蜀道五千中写自己在外宦游,多次奔走于千里之外的蜀道上。这两句写 自己在外宦游多年,但不被朝廷重用。最后两句写诗人为郑司仓饯行,酒酣之际,面对萧瑟 秋风,心中感到一片茫然。两位友人也在这凄凉的气氛之中无奈地分手,抒发了宦途不顺的 悲慨。全诗脉络清晰,虚实

27、相间,情景交融,融进了身世之感和失意之叹,读来格外感人。17 . 沼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获花秋瑟瑟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小楼 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东风恶欢情薄(陆游钗头凤)【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容易写错的字词:“河荻”“皎. 口源源不断昙花一现匚脱颖而出19.如果艺术作品一味地追逐外在形式的创新, 而忽视对深层内容的挖掘、思考、创新,那么这种“创新”的前途是短暂的。20.艺术在当 代中国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之际为了更好地创新应该对中国经验进行主动的发现、总结、提炼。【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28、第一空,语境修饰“动力”,创新为艺术发展提供的动力是不会间断的,可填“源源不断”。源 源不断:形容连续发生,没有间断。第二空,与“生生不息”相对,表示这种美存在的时间短暂,可填“昙花一现昙花一现:比 喻人或事物存在的时间很短,刚一出现就迅速消失了。第三空,语境意思是一定有更多优秀的中国画家在世界艺术之林中突显出来,可填“脱颖而 出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答案第7页,共9页18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语病有:一是关联词位置不当,根据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第一个分句的主语应放到关联词后面的原 则,可将“如果”放到“艺术作品”前面;二是“创新、思考、挖掘”语序不当,可将“

29、创新、思考、挖掘”改为“挖掘、思考、创新,19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短句变长句,需要从众多短句中找到一个句子作主干,然后将其他分句变成修饰成分加进主 干句中,注意表达流畅,顺序合理。首先需要明确“艺术应该对中国经验进行主动的发现、主动的总结、主动的提炼”为句子主干; “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在这个时候“为时间状语,可以改为“在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巨 大变化之际”;“为了更好地创新”为目的状语;然后将句子不同成分按照语序进行整合即可得出答案。拟写答案时要注意保持原意。20 . C 22. 面粉中蛋白质的含量口减少高筋面粉中二硫键的形成半胱氨酸的生产原料 有哪些【解析】21.本

30、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衔接连贯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语段讨论的对象为面包,所以括号内语句的陈述对象也应是面包,旦 括号后说的是I筋道,与否的关键就是”,所以“面粉是否,筋道”要放在句尾与后文衔接, 据此排除ABo对比C、D, C表述更为简洁,故C更恰当。故选Co.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步:回归语段。语段主要说的是面包筋道与否的关犍。第处,后文列举了三种采用不同蛋白质含量的面粉制作食物的情况,由此可分析出此处是 说“筋道”与否与蛋白质含量多少有关,根据后文中的“蛋糕采用蛋白质含量9.5%以下的低筋 面粉制作,“馒头采用蛋白质含量11%左右的中筋面粉制作,“面包通常采用蛋白质含量13.

31、5% 左右的高筋面粉制作“,可知此处应填“面粉中蛋白质的含量”之类的内容。第处,前文说二硫键越多面粉就会越筋道,由此可分析出此处是说要想面包松软,就要减 少二硫键的含量。根据前文中的“二硫键越多面粉越筋道”“若想要面包既松软可口又有型”, 答案第8页,共9负可知此处应填“减少高筋面粉中二硫键的形成”之类的内容。第口处,后文是对食品用半胱氨酸的两种生产原料的介绍,且该空位于段落开头,应填的是 一个总领句,引出后文中的内容。根据横线后的问号和后文中的“食品用半胱氨酸的生产原 料包括两种“,可知此处应填“半胱氨酸的生产原料有哪些”之类的内容。21 .略【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

32、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首先介绍了演员谢芳从艺生涯的获奖情况和参演作品的影史地位;然后引出电视采访中 谢芳对自己表演生涯的总结,即“无私亦无畏“;接着是对“无私亦无畏”的具体解释。材料的 重点即是对“无私”和“无畏”的解释,从谢芳“把所有心思献给电影”“要满怀热情、全心投 入”“不能有丝亳杂念,可以看出“无私,即没有杂念、全心投入,体现其对表演的专一和坚持; 从“表演需要创造”“在表演上不能有任何条条框框”可以看出,“无畏”即敢于打破束缚,敢于 创新。考生写作时可抓住“专注”“创新来立意,从谢芳的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带来的启示入 手,结合自身发展,写出自己的感悟。写作时可以针对其中一个方面表达看法,

33、也可以综合立意。如综合立意,可以写成层进式结 构。首先理解“无私”的含义,即做事要有专注的品格,那些成功者往往具备这样的品质,肖 代社会更需要“专注”才能放下浮躁,坐稳板凳;然后理解“无畏”,就是“创新”,没有“创新” 无论艺术还是社会都无法突破,这是非常可怕的。最后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思考,如专注是 创新的前提,创新是专注的升华。像袁隆平院上,没有专注就不会有深入思考,也许就不敢 挑战权威实现创新突破。最后呼吁青少年要从谢芳的“无私”“无畏”中感悟做事的真谛,锤炼 自己的品格,为成功奠基。立意:1 .做事专注,才能成就辉煌。2 .打破束缚,勇于创新。3 .做事既要专注,乂要创新。答案第9页,共

34、9页(摘编自刘亚刚中国山水画中的诗意与审美境界)材料二:意境,是指中国画中的境界与情调,是绘画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形象与情感 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艺术境界,也是情与景、意与境交融相合所幻变而成的鲜明生动的艺 术形象。鉴赏一幅山水画的意境,必须从三个方面进行。意境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作者自身的艺术修养及人格魅力。画是由人创作的,作品的 成功与否,首先取决于作者本人。一个没有文化修养的人,画一辈子画,也未必会创作 出一幅好的作品。若从整个绘画史去审定,大凡历史上能流传下来的画家,除了在绘画 价值上具有独特风貌之外,在诗文、书法、画学上必有一定造诣。意境全由笔墨而生。意境,除了由作者本身的文化修养和人格力量所致

35、之外,更是 由具体的笔墨运行去体现。中国画的爸墨之道,已不纯粹是一种技法技巧。它不但是每 位画家的必修功力,更是每位画家人格修炼的直接反映。山水画因其笔法和墨法的运用 变化,可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形态、空间、层次和趣味,以达到表现作者某种情韵意蕴的 目的,才使作品呈现出一定的审美价值,展现出意境之美。意境是通过鉴赏活动完成后实现的一种艺术总汇。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而这灵魂 除了创作者本身的因素和笔墨生成的原因之外,还在于景与情的结合。山水作品只有借 景抒情、情景交融,才能达到天人合一、诗画融合的艺术境界。山水画与真实的山水不 一样,一位画家所创作的作品与另一位画家所作的作品也会不一样,就是同位画家

36、所作 的同一题材的作品也会不一样,这里面既有画家本身的问题,也有鉴赏者代赏能力的问 题,也就是鉴赏者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审美眼光的问题。大凡一位大画家,其眼力必高。 一位大鉴赏家,其修养必深厚。知人论画,知画论鉴,这是起码的品鉴道理。一幅成功的山水画除了蕴含着理想和情感的空间镜像外,必须给观赏者以充分的联 想和再创造的余地。如此,判断一幅山水画有无意境,必须通过鉴赏者的鉴赏才能去鉴 别。意境既是画家的终点,也是鉴赏者再创造的起点,是画家与鉴赏者之间互相沟通的 桥梁。(摘编自刘建认识“意境”在山水画鉴定中的审美价值)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卧游”词义与真实山水

37、没有太大关联,但欣赏中国山水画时常通过“卧游”的方式进 行,这是因为它能提高欣赏者的精神境界。B.对于长卷的书画作品和大幅立轴的画作,在鉴赏时要注意展卷的讲究,与画作保持 适当的距离,这样才能更好地鉴赏作品。C.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着重于让画面传达出更加深远的意 境,后者则着重丁表现真实的景色。试卷第2页,共10页D.鉴赏中国山水画的意境,鉴赏者既需对创作者本身的素质和笔墨生成的因素进行考 量,自身也需拥有艺术修养和审美眼光。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斗室欣货长卷画作时,展卷的方式能够更好地让欣赏者产生“移步换景的观感。B.材料一的主体部分主要论

38、证了在鉴赏中国山水画时如何实现“卧游”的鉴赏活动。C.不同画家画作中的意境不同,而同一位画家所作同一题材画作的意境则完全相同。D.不能给观赏者留下充分的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就称不上是一幅成功的山水画。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卧游”观点的一项是()A.赵希鹄曾经说:“明窗净几,焚香其中,佳客玉立相映,取古人妙迹图画,以观鸟篆 蜗书,奇峰远水;摩章钟鼎,亲见商周。”B.吴昌硕以几十年的时间深入临习石鼓文,并把从中学得的笔法运用到画作创作中, 产生了一种被称为“金石气,,的美感。C.邹之麟针对吴问卿收藏元代画家黄公望名作说:“置之枕藉,以卧以起,陈之座右, 以食以饮,倦为之爽,闷

39、为之欢,醉为之醒。”D.周荃说:“室中所悬画,虽太旧,然是李营邱手迹,董文敏三过而三跋之,颇为识者 所赏主人虽老,然不惫,颇能尽FI奉客欢。“4 .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说“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这与中国山水画“卧游” 的鉴赏方法有一定相通之处,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5 .清代著名画家唐岱说:“天时、人事、地理、物态无不备焉胸中具上下千古之思, 腕下具纵横万里之势,立身画外,存心画中J请结合材料相关内容对这观点加以分析。二、文学类阅读一单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自将磨洗【注】朱以撒这座海中的小岛,往日摩肩接踱的人流如同潮水般退走了,进入冷寂。谁也不知 道,下一拨的人潮,什么时候会又一

40、次汹汹而来。我在这个岛上最高处的一个酒店住下。唯住下来的人在凭栏看夕阳时显示出了悠 闲和慵懒,和匆匆赶往码头出岛的人形成对比心境就是如此,在这个没有车马的岛上,看一个人的步履,就可以知道他的心境是平和还是急切。离我上次登日光岩,过去了很长一段时间。那一年高考前,我取道这个滨海城市, 准备回老家复习一个月。我上到岩顶的时候,看到满满荡荡的海水,不觉有点头晕 决定参加高考以来,睡眠如此之少,看人看物都是迷迷蒙蒙。日子就像变动不居的水, 不曾安稳过。登高的确可以望远,但是远望也望不到即将到来的高考命数如何。那是一 个晴朗的午后,可见度非常好,我的内心却浓云密布难以廓清。这一次登临则是清晨, 一路无人

41、,拐了几个弯,拾级而上,毫不费劲已到顶点。四望还是海水,无边无际,和 当年我看到的毫无二致。想着当年忧心忡忡,现在却早已完成学业成为教授了。这其中 无数的情节,都浓缩在两次登高的中间,已无从细数个人的追求成功了,就没有必要回顾,只是觉得和那次最大的差异就是神清气爽。一个岛的韵致,是那么多老建筑给予的。本土的、西洋的、南洋的,当初是用来 居住的。那时的人物都隐于别墅之后了,别量成了他们的化身。海风吹雨,常年浇淋, 目之所及都是沧桑容颜。比较的本领是与生俱来的。有的别墅峥峻突兀,惜地如金,便 密集排列;有的别墅则不吝留白,草坪延伸,花篱巧设,以此见闲逸之趣。如果细加琢 磨,建筑就是各色人等,以独异

42、见出,连同情性、趣好。一些别墅门洞大开,另一些别 壁尘封已久,浓荫匝地,叶满庭除。可以推测多年关门的内部是怎样一种衰飒建筑 的不可移易,注定在此矗立,也在此倾圮。主人的后代星敬,有自己不同以往的生活, 别登的空直表明伦常生活早生变故。甚至再过几代,都记不清祖上有一座崔巍的建筑立 于此地。日子就是这样,以变数让人目瞪口呆。很多年前,我憧憬在这个月光如水的小巷里漫步,微风轻拂,树影婆娑,会有叮 叮咚咚的豕声越过别壁的围墙,如珠玉跃动出来。那么,这样的夜色就太有诗意了。懂 憬多半是虚空的,不必强求这个拥有众多世界级的钢基的小岛,一定要有琴声作为引领。 四周静寂里,稀疏的脚步声,由近而远那些从小岛上走

43、出去的钢琴少年,后来都非 同寻常。这也使琴声和鸟联系起来,对岛上的声响有特别的期待,由琴声想到优雅、天 才想到涵养如果能源源不断地有这样的天才少年出现就好了,很多美好被人寄予很 大的希望,就是抽刀也不能断流那般,一直向前。可是现实并非如此,没有就没有了, 不赶紧看、赶紧听,就成绝景、绝响。人这一生总是想抓住一些大的、重要的,所听所 看谈不上什么大事,却也要及时,若风景凋敝、声响随风飘散,那时捕捉纯属枉然。时 日过往,带走了一些声响,让期待的人怅然若失;继之而起的另一些声响,与之相比又 有天壤之别。岛上无车马,想多看些景物,就得不吝脚力,上台阶,下台阶,上上下下,没完 没了。来岛上行走的自由主义

44、者,常常不屑于结队组团,一个人背着行囊,任己意而行。 行走显示了自由,脚力是不必倚仗他人的,于是去了一些众人未能去之处总是有一试卷第4页,共10页 些原因,一些所在为人不知,或者安全不具,反而成全了这些自由行走者,使视觉抵达 内部,获得欣喜或者惊恐。总是多数人看到了寻常,少数人看到了异常。人的自由体现 在行走中,就是摒弃他人的安排,率性是行走最高的境界。行走还是本乎快乐的在 一个出了家门就要行走的岛上,每一个人都要打消借力的念头由于不求人,行于所当行, 也就无须看人眼色,一身轻松了。觉得人生若常如此,甚好。风是看不到的,我们只能从倒伏的大树、翻飞的瓦片和洪波涌起的海面测量它狂 怒的等级。既然选

45、择一个岛作为栖身之地,就要坦然接受,在狂风纵横之后,走出家门, 收拾一地残破。动荡无休的海水终日冲灌岛屿的边缘,一拨海水流远了,另一拨海水又 临近了,试图从边缘啃噬起,涌入核心。建筑越来越密集,物质材料越来越厚重,抵挡 了海水的不懈进退,使人在俗世日子里不必小心翼翼,担惊受怕。安全产生美感,汪洋 中的陆地就是为了美感的产生而设五的是陆地的凝固,使人可以不用再像迁徙的鸟 了。一个行者的岛上时光一定不会太长久,陌生感催促他不停地走,不停地看,看到 既往的绚丽和此时的素淡,既往的沉实和此时的虚空。对一个曾经具备优雅风范的岛屿, 我还是有所期待的尽管我说不清,究竟在期待什么。(有删改) 【注】出自唐代

46、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从海中的小岛因摩肩接踵的人流潮水股退走之后所呈现的岑寂写起,为下 文营造了一种静寂的氛围。B.岛上的老建筑有着各色风格,里面居住的人也各不相同,但随着时间推移,如今都 变得满目沧桑,令人无限感慨。C.在小岛行走,率性而行是自由的,它无须借力,更无须看人眼色,有与结队组团的 人不一样的体验,体现了生活哲理。D.结尾写作者对曾具备优雅风范的岛屿的期待之感,但这种期待又说不清楚,表现了 作者迷茫、矛盾的复杂心理状态。7 .关于文中第段岛上琴声的内容

4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如珠玉跃动出来”运用通感,用形象的语言将感觉转移,突出了琴声的灵动。 B.于月光如水的小巷漫步,叮咚的琴声与微风、树影相融,会让作者感受到诗意。 C.由琴声联想到弹琴少年的出众、优雅、涵养,寄寓了作者对美好的期待之情。 D.作者将琴声与现实观照,指出现实中缺少这种美好,从而抒发了对现实的厌恶。8 .文中叙述作者两次登日光岩的经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9 .作者以“自将磨洗”为题,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范雎至秦,王庭迎,谓范雎日:“寡人宜以身受令久矣,义渠之事急。今义渠之事 已,寡人乃得以身

48、受命。”敬执宾主之礼,范雎辞让。是日见范雎,见者无不变色易容者。秦王屏左右,宫中虚无人,秦王请日:“先生 何以幸教寡人?”范雎日:“唯唯。”有间,秦王复请,范雎日:“唯唯。”若是者三。 秦王尊日:“先生不幸教寡人乎? ”范雎道日:“非敢然也。今臣羁旅之臣也交疏于王 而所愿陈者皆匡君之事处人骨肉之间愿以陈臣之陋忠而未知王心也所以王三问而不对 者是也。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 之后,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是以杜口裹足,其肯即秦耳。”秦王跟日:“先生是何言也!夫秦国僻远,寡人愚不号,先生乃幸至此,此天所以 幸先王而不弃其孤也。事无大小,愿先生悉以教赛人。”范雎再拜,秦王亦再拜。范雎日:“大王之国,战车千乘,奋击百万。以秦卒之勇,车骑之多,以当诸侯, 譬若驰部庄而逐卷卷也,霸王之业可致。今反闭而不敢宽兵于山东者,是穰侯为国谋不 忠,而大王之计有所失也。”王日:“愿闻所失计。雎日:“大王越韩、魏而攻强齐,非计也。少出师,则不 足以伤齐;多之则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