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五首(教师中心稿)教学教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72727747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诗词五首(教师中心稿)教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古代诗词五首(教师中心稿)教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诗词五首(教师中心稿)教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词五首(教师中心稿)教学教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代诗词五首(教师中心稿)一教学教案张磊教学目的1 .理解五首诗词的内容,领会其中抒发的感情和表现的生活情趣。2 .体会诗词情景交融的特点和遣词造句的妙处。3 .学习一点诗词的韵律知识。教学要求1 .在理解语句的根底上,适当结合作者写作时的生活背景,领会其抒发的感 情和表现的生活情趣。2 .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意境,发挥想象,进行再创作。教学重点理解(春夜喜雨)(如梦令)(西江月)的内容,领会其中抒发的感情和表现 的生活情趣。教学难点1 . (春夜喜雨)“喜在哪里。(杜甫的五言律诗(春夜喜雨)历来受到人们的观赏,它抒写了一场春雨激 发出来的喜悦,寄予着杜甫期望普济天下的博大胸怀。(春夜喜雨)这一

2、诗题,感情色彩很浓,其中三个字表景物,一个字表感情。 写好春夜雨景是根底,写出“喜是关键。首联“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这一联直接写了 “春、“雨两个字。 春雨好,好在下得及时。春天,是万物萌发生机的季节,需要雨水的滋润。正当 这个时候,雨就来了,这不是“知时节吗?面对着这场及时雨,诗人的心里欣 喜极了。颔联“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一联直接写听觉。这场夜雨是随着风 悄悄地来到人间的,它轻轻地不声不响地滋润着万物,诗人的心里对它充满欣喜 与敬佩的心情。颈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这一联写的是雨夜的环境。这时原野、 路径、云块虽然是一片漆黑,惟有江上的船只却仍旧灯火通明。它象征诗人心头 升起

3、的期望,前途一片光明。这里写的是诗人的视觉,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尾联“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这一联写第二天早上诗人看到仍在带雨 的花朵,想到万紫千红的鲜花开遍锦宫城,诗人的心花随同春花一起放开了。(春夜喜雨),除诗题外,全诗不着一 “喜字,而“喜自见,处处流露出 诗人对春雨产生的喜悦情怀。这首诗主题深刻,言语优美,借景抒情,诗意浓郁, 故千百年来为人们赞誉,传诵不已。2 .(春夜喜雨)是怎样运用拟人的手法的?(作者赞美春雨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春雨这个本来没有知觉的事物,写 得它好似也深通人性,了解人们需要它的时候,它就来了。它夜间悄悄地来到, 培养着禾苗,不愿让人们了解。做了好事,并不

4、居功。这样,不仅写出了春雨的 美好特征,也写出了它的美好品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潜这里 是悄悄的意思。一个“潜字,一个“细字,把春雨的特点形容得惟妙惟肖。 它和夏天的大雷暴雨不同,雷暴雨来时,雷鸣电闪,哗哗一阵,有时甚至雷声大, 雨点小,大呼隆一阵。这里写的是春天的牛毛细雨,夜间在人们不知不觉中随风 飘来,用这两个字来形容,很准确,也很形象。)3 .(春夜喜雨中的“发生是什么意思?(诸家选本,大多把“发生理解为“下雨。然而,1唐诗一百首)的注解 却有其它一种解释:发动植物生长。我们赞成后一种注解。为什么? 一是这样注 解切合诗意。自然界所以生机蓬勃,正与春雨催发紧密相关。把“发生理

5、 解为“催发生机,更切合作者的感情,更切合拟人手法,更切合诗歌所着意描 绘的、也是春雨所带来的想象中的动人景象。二是这样注解切合用典。人们了解, 杜甫擅长用典,杜诗无一字无来历的说法当然缺少为训|,但是,这首诗中的“发 生显然用了(庄子)中的“春气发而百草生的命意。)4 .(如梦令)中的“争渡二字,历来有不同的解释。有人把“争字解释 为“竞争。“抢先,看来不大符合原词的意思。因为天气已晚,又在藕花深 处,同别人赛船是不大可能的:有人解释为“快划,这虽然和上下文可以连贯 起来,但实际上船入藕丛,障碍很多,是快不起来的。因而,把“争解释为“怎 比较适宜。“争作”怎讲,诗词中时常见到。如白居易的(燕

6、子楼中,就 有“见说白杨堪作柱,争教红粉不成灰之句。5 .(如梦令)是怎样情景交融的?(李清照这首词,外表看来,重点是在写自然景色,但实际也是为抒情,而 作者的情主要是由景引出的。这便是景中含情,情由景生的艺术境地。赴溪亭巡 游,至日暮兴尽而归。这里的“兴显然是因为自然景色的吸引而产生的。“沉 醉不知归路的“沉醉本意是指多喝了酒,但也未尝不意味着为自然景物所陶 醉而流连忘返,一味观赏景物而迷失路途;在暮色苍茫中误入藕花丛中,又出现 了一片新的美景,使作者不忍心破坏它,也不愿马上离去,不由发出“怎么渡呀 的呼声;当一滩鸥鹭被惊起,暮霭沉沉的天空突然闪耀着一群白色的水鸟,和水 面的荷花交相辉映,就

7、构成了更新奇、更美好、更迷人的景象。作者写到这里, 戛然而止。可以想象,作者大概又“沉醉 了。“日暮、“沉醉、”归路、“兴尽、“回舟、”误入、争渡、 “惊起等,都是在写事物的进程和开展,给人以具体的跃动感,一景推进一景, 一环紧扣一环,处处都是在写“动。这就使作品形象生动,富于吸引力。但是, 作者并不只是写“动,也注意写“静,且是动中取静。“日暮、“沉醉、 “晚归等,本身就有某种静的含义。这种“静是从”动中引申出来的。而 “误入藕花深处,则制造了一种盘旋、曲折的意境,在词的节奏上和作者感情 的开展上,给人一种起伏的感觉。这也可以说是一种静。有了这种“静,更能 衬托“动,也更能感染读者,产生更强

8、烈的艺术效果。)6 .(西江月)的物与情是如何统一的?(辛弃疾的词以悲壮激昂、豪气奔放为主要风格。但他笔下也能呈现清丽幽 美的景象,流露生动自然的情调。(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写的是一个夏天的夜晚,词人行走在江西上饶黄 沙岭途中看到的乡村景物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思想感情,饶有诗情画意,别具清丽 风格,犹如一首夏日小夜曲,给人以美的享受。“明月别技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这两句运笔细致,足见作者敏锐的洞察 力;富于生活实感,不亲历其境是决然写不出来的。作者以“明月起笔,是别 具匠心的。因为他是夜行黄沙道中,如果把夜写得漆黑一片,就会大煞风景。他 抉取“明月来写,画面就出现了假设干亮色,给人以清景幽色之感

9、。以明月泻 辉,鹊儿惊飞,离枝而去的“动,衬出了月夜的静和气幽美。此外,这句还给 我们留下了艺术上的空白,让我们用想象去填充:不用很多笔墨渲染月之明媚, 但从“明月惊鹊四字,却见月光之白雪;鸟鹊跳枝,不写啼声而啼声自见。作 者为了更显示月夜幽美,又将清风鸣蝉纳入画面。这样惊鹊与鸡蝉相照顾,明月 与清风融一体,交错成画,使人顿觉神清气爽,心旷神怡。“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作者紧扣上文,将文笔一转,使画面 递现,展示出另一番景象。“稻花香里,说明此时正是稻谷扬花的时候,点明 夏季,它承清风而来。因清风吹拂,才送来稻香阵阵。笔墨有序,过渡自然。在 这里,如果说人在稻花香里说丰年,也可以。但这

10、样理解,未免辜负了作者的一 片匠心。他灵光独运,把不知人情却识时节的蛙声,赋以人的思想感情,说它们 也在为丰收而唱歌。蛙犹如此,人乐更甚!作者通过拟人和衬托的手法把农村人 家的热烈气氛和愉快之情传神地表达了出来。 这两句,作者注重自然景物和表 达人物心理的关系,使得意境和情调相和谐。他巧妙地抓住了一个细节一一“稻 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景、声、情一并写出。作者写声写景,其实 都是为了突出其情一一表达出因丰收而产生的喜悦之情。如果说上片是写夏夜之晴,着重在写物,那么下片就是写夏夜之雨,着重写 人的思想感情。“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这幅图画的组织是颇有特色 的。前一句,由星星点点,散布云外,构成了一个面,写出了光线的假设明假设 暗;后一句,由雨点形成线,而且使人似乎听到雨滴的落地声。前后两句,从天 空到山前,构成了一幅浑然奇异的立体图。这是词,又似画,有影像,有韵味, 深遂的诗意从字里行间渗透出来。“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作者 对此先将笔一跃,然后又一扬,使文势起伏,感情摇曳。“忽见二字,流露出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那样的惊喜之情。这首词写的是夏夜之景以及感受。上片写并月风光,吹来阵阵稻香,蛙声一 片,奏起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