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上册理解性默写(附答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72687005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上册理解性默写(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一语文上册理解性默写(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上册理解性默写(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上册理解性默写(附答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一语文上册理解性默写沁园春长沙理解性默写1 .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竦岁月稠。”两句在沁园春长沙中起过渡 作用,描写词人旧地重游,引发了对往昔生活的回忆。2 .沁园春长沙中“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劈波斩浪 的气魄。3 .沁园春长沙中“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两句表现了青年学子意气奔放, 正当强劲有力之时。4 .沁园春长沙中运用对偶的手法描写动态景物的两句是“鹰击长空,鱼 翔浅底。”.沁园春长沙中,词人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自然之景,发出了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慨叹,表现了自己的雄心壮志。5 .沁园春长沙上片中描写近景并使用动静结合手法的句子是:“漫江碧 透,百舸争流”

2、 o.沁园春长沙一词中表现青年学子撰写文章评论国事的句子是:“指点 江山,激扬文字。”,。梦游天姥吟留别理解性默写1 .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湖月 照我影,送我至溪” o.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安能摧眉折腰事 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 .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 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霓为衣兮风为马”和“虎鼓瑟兮鸾回车”,令人叹 为观止。3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我欲因之梦吴越, 一夜飞度镜湖月”o.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忽魂悸以魄动,

3、恍惊起而长嗟”o4 .梦游天姥吟留别流露出诗人对人生的儿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此时此刻 诗人感到最能抚慰心灵的句子是“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o在诗 人看来,徜徉山水的乐趣,才是最快意的。5 .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以“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两句写登天 姥仙山的所见所闻,只见东方的海中涌出一轮红日,四周是苍翠的群山,耳际 是山顶的天鸡的叫声。6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南朝诗人谢灵运住过的地方溪水清澈、猿啼凄 清的句子是“谢公宿处今尚在,浓水荡漾清猿啼” 0.一些古典诗词都曾流露出某种消极情绪。当感到失落,想发泄内心的愁苦时, 我们可以吟咏“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7 .

4、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两句,描写天姥山 上的天气和环境,渲染了紧张凝重的气氛,为下文仙人出场做了铺垫。短歌行理解性默写.曹操短歌行中借用管子形势解中的句子来表现自己广纳天下贤才 的壮志和胸襟的句子是“山不厌高,海不厌深”。1 .曹操短歌行中“明明如月,何时可掇”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 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慕。2 .歌曲我们的新时代中,歌词“天下归心相拥第一百个春天”,“天下归 心”用的是曹操短歌行里“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典故。3 .曹操短歌行中的“山不厌高,海不厌深”被唐代立学家刘禹锡陋室铭 中化用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北则灵”这一千

5、古名句。4 .曹操在短歌行中借用诗经中的诗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表达 了自己对贤才的渴求。5 .短歌行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感慨人生短暂的诗句是:譬如朝露,去日苦 多。6 .短歌行中劝说那些有才能的人赶快择主而事的诗句是:“月明星稀,乌 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归园田居(其一)理解性默写1 .归园田居(其一)中“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两句表露了诗人清高 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 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2 .归园田居(其一)中透过“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两句,我们可以 看出诗人生活十分闲适,有很多空闲时间。3 .归园田居(其一)

6、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 田园生活的句子是: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4 .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E0园和自由的向往 的两句诗是:“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用远景镜头描绘村庄的平静、朦胧和安详特 点的句子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o5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两句写鸡狗的 叫声,与“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运用了以声衬静的 手法,衬托出一个和谐,安宁的意境。6 .陶渊明归园出居(其一)中用比喻手法写出诗人脱离官场、回归田园后 的喜悦心情的句子是“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7、o.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用“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两句描述了 屋前屋后绿树成荫、桃李芬芳的美好景色。登高理解性默写1 .杜甫的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 排遣的句子是:“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的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 一句描绘秋天落叶飘摇的悲凉之景, “百年多病独登台”一句则直述自己身体不好还孤身登高。2 .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两句,表现了作 者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处境,也蕴含着要与命运进行抗争的精神。3 .夔州一向以猿多著

8、称,峡口以风大闻名,杜甫在登高中体现这一特色的 诗句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落叶”是秋的典型特征,在杜甫的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 江滚滚来”两句描绘了落叶纷纷的壮阔秋景。念奴娇赤壁怀古理解性默写1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两句,收束了对 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2 .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从不同方面对周瑜的形象进行了刻画,“小 乔初嫁了”以婚事衬托其少年得意;“羽扇纶巾”写其装束,表现了他的儒雅 风度。3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谈笑间,橘橹灰飞烟灭”两句分别从神态描 写和侧面描写的角度,把周瑜面对敌军时的从容自信刻画得淋漓

9、尽致。4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以洒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壮 志难酬的感慨的句子是: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5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具体描写赤壁景象的句子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6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感叹自己多愁善感,过早长出花白头发的诗句是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理解性默写1 .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南 朝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封狼居胥”,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赢得仓 皇北顾” 0.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起笔便抒发江山依旧、英雄不再、 后继无人的感慨的句子是:“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2 .

10、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登临京口北固亭,想起英雄人物刘 寄奴,发出对他北伐赫赫战功赞叹的句子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用廉颇的典故,表明自己虽然年 老却是壮志犹存,希望能够为国立功的句子是“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o3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两句描写庙宇下 神鸦社鼓的热闹景象,意在指出人们早已忘却战败的耻辱。4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两句,抒发了对东吴繁华、孙权业绩已随历史而去的感慨。声声慢理解性默写1 .李清照声声慢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十四个叠字 层层铺叙,

11、分三个层次,由外而内,由浅入深,把词人内心深处的悲哀、孤独、 寂寞、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2 .声声慢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捕述雨点打在梧桐叶上 的情形,写出了词人不能自抑的凄苦。3 .声声慢中“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是说身世之痛、家国之恨、孤独 之悲等如何是一个愁字能包括得尽、概括得了的。琵琶行理解性默写1 .琵琶行一诗的开头,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凉气 氛的诗句是:沼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2 .白居易琵琶行中,琵琶女听了诗人的话后,所弹曲调一改前风,使得 “满座重闻皆掩泣”,后文用“座中泣下谁最多”的疑问,将诗人与他人对比, 一句“江州司马青衫湿”尽

12、显其悲伤凄切。3 .琵琶行中表现诗人听到琵琶女演奏的音乐及其身世遭遇之后产生共鸣的 诗句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4 .琵琶行中以鸟啼和泉声来比喻琵琶乐声的诗句是:间关莺语花底滑,幽 咽泉流冰下难。5 .琵琶行中描写诗人与友人分别时惨淡的场景的诗句是: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6 .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突然爆发出激越雄壮的乐音的两句是: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7 .琵琶行并序中,写琵琶女在调弦校音时虽曲调未成但深情己露,表现琵 琶女技艺高超的句子是“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琵琶行并序中,写诗人谪居涛阳时,无论是在江花盛开的春日,还是在 月色美好

13、的秋夜,只能独自一人喝泗的句子是“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 独倾” o8 .琵琶行并序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通过描写 环境的寂静衬托出音乐带给人们强大的感染力。9 .琵琶行并序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两句写诗人由琵 琶声想到珠玉声,这是声音的类比联想。10 .琵琶行并序中,借明月和寒水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凄凉心情的句子是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O.朱自清松堂游记中有这样一段话:“好了,月亮上来了,却又让云遮去 了一半,老远的躲在树缝里,像个乡下姑娘,羞答答的。”如果换用诗句表达 同样的意思,我们可以引用琵琶行并序中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

14、 半遮面” 0劝学理解性默写1 .劝学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两句,点出君子 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2 .劝学中“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两句,表明了整天空想 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3 .劝学中“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两句,表明君子并非天资过人, 只是他们善于利用外部条件来弥补自身的不足。4 .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 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劝学中则说:“(故)不积蹉 宓无以至千里。“.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 反的例证是“蟹六隗而二螯,非蛇鳍之穴无可寄托者,用

15、心躁也” O5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荀子在劝学中提出“学不可以已”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 识。6 .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和荀子劝学中的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思想。7 .劝学中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8 .荀子劝学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是相同的。9 .荀子劝学中“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通过“木”与“金”的 变化

16、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师说理解性默写1 .韩愈在师说中,明确提出择师的标准,不应该看身份的高低贡贱,也不 应该看年龄的长幼,正面表明观点的句子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o.韩愈在师说中,用“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揭示了 “弟子不必不如 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2 .韩愈在师说中推崇从师的优良学风,其中总结全文,并点明写作师说 的直接目的的句子是: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3 .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 所表达的“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是相同的。4 .在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

17、语句是:位 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5 .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6 .师说中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慨叹的两句是: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7 .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好古文”,说明了李蟠的 文章爱好,而“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8 .师说中,韩愈把为子择师和自身耻于从师两种情形进行对比之后,表明 自己态度的句子是“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从师态度不同,结果也不同。古之圣人才智超出一般人很多,”犹且从师而 问焉”;今之众人才智低于圣人很多,”而耻学于师” o这就造成了两种

18、截然 不同的结果一一“圣益圣,愚益愚”。赤壁赋理解性默写1 .赤壁赋中,写江上水气弥漫,水的光色与天相接的句子是: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o.赤壁赋中,描写曹军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盛况的句子是:触胪千 里,旌旗蔽空。2 .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寄蜉赤于天地,渺沧海 之一粟。3 .赤壁赋中,用蛟龙和蔑妇听到箫声的反应来表现箫声凄切、委婉的句子 是: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婺妇。4 .赤壁赋中,“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两句形容小船像一片叶子 任意漂荡在宽阔浩渺的江面上。5 .赤壁赋中,苏轼用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抒发其思慕“美人” 而不得的迷惘惆怅之情。6 .赤壁赋中

19、,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 生短暂的感叹: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7 .苏轼在赤壁赋中表现了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其中表明如果从事物变 化的角度来观察天地万物,则万物时刻都在变动的句子是“盖将自其变者而观 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O.赤壁赋中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是:挟飞仙以遨游,抱8 .在赤壁赋中,苏轼用“触在千里,旌旗蔽空”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 攻破荆州后顺流一而下的军容之盛。12 .赤壁赋中描绘秋江的朗爽与澄净,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语 句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13 .苏轼在赤壁赋中用“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两句来表现泛舟的

20、快乐,任凭一叶扁舟随意漂荡,在“水波不兴”的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登泰山记理解性默写1 .姚鼐登泰山记中写山顶雪景的句子是“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o.姚鼐登泰山记中“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两句生动地展 示了日出前风扬积雪、云雾弥漫的环境。2 .姚鼐登泰山记中写日出用云彩的色彩变化的句子是“极天云一线异色,须 臾成五采”。3 .桐城派作家非常重学问考据,登泰山记中泰山的地理形势、登山路径、 东西南北方位距离等无不言之确凿。例如,作者写泰山南麓山路上:四十五里, 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4 .登泰山记中作者写自己与朱孝纯所走山路危险难行的句子是:道中迷雾 冰滑,磴几不可登。5 .登泰山记中作者写登顶泰山后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用“汶水、徂徐 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两个比喻句写出了泰山安详、明媚,肃穆中有温柔飘 逸之美的特殊风韵。6 .姚鼐在描写完日出后,又回视日观峰以西群峰的句子是:“或得日或否,绛 皓驳色,而皆若偻”。7 .姚鼐登泰山记中“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使我们仿佛看到作者顶 风冒雪风尘仆仆、不远万里赶来登山的迫切心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