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ZSA 22.1-2020 疫情防控人口大数据平台 第1部分:技术规范.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72681207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84.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TZSA 22.1-2020 疫情防控人口大数据平台 第1部分:技术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TZSA 22.1-2020 疫情防控人口大数据平台 第1部分:技术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TZSA 22.1-2020 疫情防控人口大数据平台 第1部分:技术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ZSA 22.1-2020 疫情防控人口大数据平台 第1部分:技术规范.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L67团体标准T/ZSA 22.1-2020疫情防控人口大数据平台第1部分:技术规范Population big data platform for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Part 1: Technical specification2020-12-18 发布2020-12-19 实施中关村标准化协会中关村标准化协会发布T/ZSA 22.1-2020 向应用层提供数据结果服务。4.4 功能层功能层主要面向业务需求场景完成数据结果的生成和服务的功能提供,向应用层提供服务调用能 力,以统一和唯一的结果输出减化不同服务形态对功能的多样性要求。防疫大数据平台的面

2、向特定应用 的业 务逻辑功能均在功能层中实现。4.5 应用层应用层面向平台的使用者,提供应用服务能力整的整合,实现同一应用功能在不同形态下的统一服 务。 通过数据服务标准化开放访问,实现应用和数据分离,引入更多的应用开发能力,促进应用的百花 齐放和应 用的专业性。基于标准化接口,实现对标签、客户视图、指标等数据查询API封装,实现与周边系统应用互 动,体现数据价值,减少数据冗余,保证数据安全,保证数据的一致性。4.6 安全保障平台安全保障贯穿多个层级,实现信息保护,传输过程保护、访问权限管控、日志留存与审计、数 据 模糊与脱敏、安全与应急响应等功能。5基础数据采集要求概述在平台架构中,基础数据

3、采集工作在接口层,通过接口层与多种外部系统进行对接,实现各种数据 的加 载。数据数据采剿寸间上分为:按天采集、实时流采集、按需采集三类。基础数据采集提供多个异 构平台之间 实现批量和实时的数据采集、转换、加载及数据交互功能。5.1 多形态数据采集要求应从不同数据源(关系型数据库、CSV文件等)抽取数据。5.1.1 应支持批量数据抽取和实时(流式)数据抽取。5.1.2 应支持全量抽取和增量抽取数据。5.2 数据传换要求应对无意义数据字段的进行过滤,根据字段规则清洗数据,对数据进行加解密、数据脱敏等操作。5.2.1 应支持通过图形化界面实现对转换规则配置。5.2.2 应支持校验点实现对数据转换质量

4、的监控、校验。5.3 数据加载要求应将采集并转换后的数据,通过不同的技术手段加载到不同数据库或者平台。5.3.1 应支持多种加载模式与策略定义,如全量、实时、双加载等。5.3.2 应支持文件落地和不落地两种存储加载。5.3.3 应支持数据的并行装载,即支持多个数据库连接同一装载任务的并发执行。5.3.4 应支持异构数据库之间加载。5.3.5 应支持脚本加载事务处理,加载实现过程中支持提供SQL、HQL、SHELL等不同类别的行为定义 脚本。5.3.6 在疫情防控人口大数据平台中,核心工作是使用各种不同形态的数据不同粒度的数据对防控区域 内的人员情况进行宏观分析和微观防控。应使用到的数据分为如下

5、两类:T/ZSA 22.1-2020a) 一类是人员在无感知的情况下,采集数据与分析数据,数据主要来自运营商信令;另一类是人员主动使用防控应用程序,录入上报的相欠信息,为有感知数据采集与应用。b)无感采集数据主要满足省、市、区、街道、社区、园区、网格的人员构成情况、来源地情况、驻留时 间、性别年龄结构宏观态势分析,掌握辖区内人员流动动态,并对在无意识情况下的密切接触提供追踪分析。有感采集数据主要满足微观上的社区防疫人对人、点对点的工作要求。5.4 基站级位置数据要求数据采集周期应为实时。5.4.1 数据来源应为基站级数据,完全来自MC/MME等信令,数据中不必区分2G/3G/4G。5.4.2

6、数据内容见表1。表1基站级位置数据字段类型描述是否必须IMSIString国际移动台识别码是TELNOString手机号码否IMEIString手机终端识别码否LAC_ID/TACString位置区域,建议16进制是CELL_IDString基站小区,建议16进制是ENTER_TIMETimestamp进入该基站时间是ACTIVE-TIMETimestamp在该基站最后活跃时间是LEAVE_TIMETimesUimp离开该基站的时间否5.5 高精度数据要求数据采集周期应为实时。5.5.1 数据来源应为MR数据采集和运算以及部分地区实现了 OTT中的经纬度采集后上传使用。5.5.2 数据内容见表

7、2。表2高精度数据字段类型描述必须IMS1String国际移动台识别码是TELNOString手机号码否IMEISiring手机串号是LAOTACSiring位置区域,建议16进制是CELLJDString基站小区,建议16进制是LNGDecimal(10,6)经度GCJ02坐标系是LATDecimal(10,6)纬度GCJ02是HeightInteger高度否TIMETimestamp时间点是SOURCEstring信息来源(MR、OTT)是基站工参数据要求5.5.3 数据采集周期应为每天。5.5.4 数据来源应为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管理平台。5.5.5 数据内容见表3。表3基站工参数据字段类型

8、描述必须LACID/TACString16进制是CELLIDString16进制是LNGDccimal(10,6)GCJ02标准是LATDecimal(10,6)GCJ02标准是T/ZSA 22.1-2020HeightInteger天线高度(米)否GenString2G/3G/4G否TypeString宏站/室分否SenseString覆盖场景否NameSiring基站名是5.6 POI区域定义数据要求数据采集周期应按天或按实际需求更新。5.6.1 数据来源应为人口大数据平台前端输入或外部接口导入。5.6.2 数据内容见表4。表4 P0I区域定义数据字段名类型描述IDBIGINT区域IDNA

9、MESiring区域AREA_TYPEString区域类型(省、市、区、县)AREA_CODEString区域编码当区域为标准行政区域时,以国家行政区划代码;当为 自定义区域是,按中心点所在行政区域代码扩展出3位 数字LNGDccimal(10,6)中心点经度LATDecimal。0,6)中心点纬度SUBTYPEString地区子类型(机场、火车站等)COUNTY_NAMEString该区域所属省UPPER_AREAJDBIGINT上级区域IDArcajagSiring地区属性标签(可多选以逗号分割)5.7 圆形P0I边界定义要求数据采集周期应按天或按实际需求更新。5.7.1 数据来源应为人口

10、大数据平台前端输入或外部接口导入。5.7.2 数据内容见表5。表5圆形P0I边界定义字段名类型描述IDBIGINT主建AREAJDINTEGER区域IDCIRCLEJDINTEGER圆编号(同一区域可能由多个画形组成)LNGDecimal(10,6)中心点纬度LATDccimal(10,6)中心点经度RADIUSInteger圆半径5.8 多边形P0I边界定义要求数据采集周期应按天或按实际需求更新。5.8.1 数据来源应为人口大数据平台前端输入或外部接口导入。5.8.2 数据内容见表6。T/ZSA 22.1-2020表6多边形POI边界定义字段名类型描述IDBIGINT主键AREADINTEG

11、ER渠道编码对应channcljnfo.idPOLYGON_IDINTEGER多边型ID,从1开始POINT_ORDERINTEGER多边型顶点顺序LNGDecimal(10,6)顶点纬度LATDccimal(10,6)顶点经度POLYGON_TYPECHAR(l)0:多边形外边界I :多边形内空洞互联网应用账号与手机号码对应关系要求5.8.3 数据采集周期应为实时。5.8.4 数据来源应在用户安装手机APP后,绑定手机号码时确定该APP的张号与手机号码的对应关系。5.8.5 数据内容见表7。表7互联网应用账号与手机号码对应关系字段类型描述必须APPJDSiring手机应用ID是APP_Nam

12、cSiring手机应用名称是APP_USER_IDStiing手机应用账号ID是TelnoString手机号码是TimeTimestamp绑定时间是5.9 互联网数据位置采集要求数据采集周期应为实时。5.9.1 数据来源应通过手机APP采集用户数据并上回传。5.9.2 数据内容见表8。表8互联网数据位置采集字段类型描述必须APPJDString手机应用ID是APP_NameString手机应用名称是APP_USER_IDString手机应用账号ID是TelnoSiring手机号否IMSIString国际移动台识别码否IME1String手机终端串号是TimeTimestampUTC时间是LNG

13、Decimal。0,6)GCJ02标准是LATDccimal(10,6)GCJ02标准是HeightInteger海拔(米)否5.10 个人资料信息登记数据要求T/ZSA 22.1-20205.10.1 数据采集周期应为实时。5.10.2 数据来源应通过手机APP采集用户数据,并上回传。5.10.3 数据内容见表9。表9个人资料信息登记数据9字段数据类型描述必须APPJDString手机应用ID是APP_NameString手机应用名称是APP_USER_IDString手机应用账号ID是nationalityString国籍是NameString姓名是CredjypeString证件类型是C

14、red_idString证件号码是TelnoString联系电话否Record_dateString登记日期是RecordjimeString登记时间是temperatureString登记时体温是StayjypeString人员类型(本地居民/外来到访)是Living_provinccString居住省是Living_cityString居住市是Living_districtString居住区是Living_streetString居住街道是Living, communityString居住社区是Living_addressString居住地址是working_provinceString工

15、作省否working_cityString工作市否working_districtString工作区否working_strcctString工作街道否Working_addressString工作单位否Come_from_provinceString来源省(到访人员填写)否Come_from_cityString来源市否Come_from_districtString来源区否Come_from_strcctString来源街道否Come_from_addressSiring来源地址否RemarkString其它需要申报的信息否Record_soureString登记来源(APP、微信公众号、

16、 二维码扫码、H5等)否Qrcode_infbString二维码扫码附加信息否Heath_reportString是否需要每日健康状态上报是Check_location_agreementString是否同意本平台进行 隔离有效性检查是inquiry_agreementString是否同意平台进行定时 健康询问是T/ZSA 22.1-2020个人健康登记数据要求5.10.4 数据采集周期应为实时。5.10.5 数据来源应通过手机APP采集用户数据,并上回传。5.10.6 数据内容见表10。表10个人健康登记数据6数据加工要求字段类型描述是否必须APPJDString手机应用ID是APP_Nam

17、cString手机应用名称是APP_USER_IDSiring手机应用账号ID是TELNOSiringTELNO否TEMPERATUREDecimal(3,l)体温是COUGHString是否咳嗽是acratiaString是否乏力是Other_abnonnalSiring其它异常情况是Record_dateTime登记日期是record JimeTime登记时间是自然人计算在信令数据中通信终端包括了自然人和物联网设备,物联网设备不应计入人口数据中,应在计算前 剔 除。应参考使用以下标准:a)计费账务系统登记的物联网卡号码列表排除物联网卡数据;b)通过联网专用号段106 144开头的13位号码

18、,排除物联网卡数据;c)通过语音话单数据排除连续3个月都没有语音通话的号码;d)自然人户籍地、,性别、年龄等信息应按照GB 11643-1999计算。6.1 乒乓切换过滤对于信令数据的随机跳动,应视为一个随机信号,高频率跳变应视为随机噪声,应使用数字低通滤 波 器技术进行滤波。滤波结果输出用户真实所在的基站或网格。6.2 失联插补在计算人员轨迹的过程中,应对数据中断现象进行插补处理,位置数据中断原因较多,应分为信 令中断和应用上报中断。6.2.1 信令中断原因包括用户手机关机、偶发性采集故障等。用户手机关机后,信令数据不会再产生, 应对用户的开关机状态,区域计时器进行处理。633同一用户连续2

19、h都没有信令数据,应将用户设置为关机状态,用户的驻留计时器停止计时。当重新 开机后,新信令数据位置与关机位置处于同一个基站下,且间隔时间小于2h的,认定在数据中断期间用 户位置没有发生变化,驻留计时器播补上中断的时间如新数据与关机时间间隔时间超过2h的,用户驻留时长从新数据到达时间重新计时。6.3 驻留时长合并用户数据在经滤波去噪声和失联插补后,得到平滑、连续的驻留信息,根据后续应用的需要,应对 驻 留时点进行时长汇总。驻留时长分为基站/点层驻留时长、地理网格驻留时长、社区网络驻留时长、10T/ZSA 22.1-2020区/县/市/省驻留时长。不同地域范围的驻留时长应用于不同地理层级的结果输出

20、。由于存在同地点重 复进入情况,驻留时长合并数据需输出以下信息。除另有规定外,驻留时长每天切分为两个时间段分别计算。工作时间点为7:00-19:00居住时间段为21:00至次日7:00。驻留数据见表11。表11驻留数据字段类型描述必须IMSISiring国际移动台识别码是TELNOString手机号码是LEVELString驻留时长层级分类(基站层网格层)是DATEDate数据日期是TypeString工作时段/居住时段是LacidStringLAC/TAC是CcllidSiring基站是EnterjimeTimestamp进入区域的时间是Leave.TimeTimestamp离开区域的时间是

21、Stay_secInteger驻留秒数是网格级驻留数据见表12 o表12网格级驻留数据字段类型描述必须IMS1String国际移动台识别码是TELNOString手机号码是LEVELSiring驻留时长层级分类(基站层俩格层)是DATEDate数据日期是TypeString工作时段/居住时段是GridngDecimal(10,6)网格经度是Grid_latDecimal(10,6)网格纬度是EnterjimeTimestamp进入区域的时间是Lcave_TimcTimestamp离开区域的时间是Stay_sccInteger驻留秒数是区域级驻留数据见表13。表13区域级驻留数据字段类型描述必须

22、IMSIString国际移动台识别码是TELNOString手机号码是LEVELString驻留时长层级分类(基站层侧格层)是DATEDate数据日期是TypeString工作时段/居住时段是ArcaJDBigint区域ID是EnterjimeTimestamp进入区域的时间是Leave.TimeTimestamp离开区域的时间是Stay_secInteger驻留秒数是Enterjime表示在当日工作/居住时间段内,首次进入该区域的时间,Lcave_Time为在当日的工作/居住时间段最后离开的时间,如果在统计时间段内用户仍然在区域内,数据填写为该时段的最后时间数值。Stay_sec为在该时间段

23、时用户实际停留的秒数。示例:A用户9:00进入某区域,10:00离开,16:00再次进入,18:00又离开。则Emcjtimc为9:00, Leavejime 为 18:00 stay_sec 为 3x3600s。B用户4:00进入某区域后一直未离开。则工作时段Enterjime为7:00 , Leavejime为19:00,IIT/ZSA 22.1-2020stay_scc 为 12*3600 秒。居住时段 Emcjtime 为 21:00 icavc_timc 为次日 7:00 stay_sec 为 10x3600s。6.5.1 在晶信网络信令数据中,以手机IMSf(国际移动台识别居)为主

24、键,表征一个手机号码用户的唯一 识别号,在一段时间内IMSI号与手机号码存在一对一关系。6.5.2 各种互联网应用分别以自身的规则生成用户唯一 ID,ID的形态、编码无统一规定,但各种互联 网应用均要登记用户手机号码,因此可通过手机号码建立用户ID统一视图,以整合信令用户数据模型 和互联网数据模型。6.5.3 根据防疫应用形态,大部分用户无需录入身份证信息,因此无法使用用户身份证号码作为唯一标 志。统一视图关系见表14。表14用户多ID统一视图6.6用户当前位置视图字段类型描述必须IMSIString国际移动台识别码是TELNOString手机号码是IMSI-TELNO-StarttimeTi

25、mestampIMSI号与手机号对应关系首次出现时 间是IMSI-TELNO-EndtimcTimestampIMSI与手机号码对应关系结束时间是IMEIString手机串号否IMSI-IMEI-StarttimeTimestampIMS1号与手机设备号对应关系首次出 现时间是IMSI-IMEI-EndtimeTimestampIMSI与手机设备号对应关系结束时间是APP_IDString互联网应用1D否APP_USER_IDString用户的互联网应用用户身份ID否USERID-TELNO-StailtimeTimestamp用户互联网身份ID与手机号码对应关 系开始时间否USERID-TE

26、LNO-EndtimeTimestamp用户互联网身份ID与手机号码对应关 系结束时间否idcnlification-numbcrString用户身份证号码否ID-TELNO-StarttimeTimestamp身份证号码与手机号码时应关系出现 的时间否ID-TELNO-EndtimeTimestamp身份证号码与手机号码时应关系结束 的时间否通过信令、互联网数据进行实时整合,形成当前系统中全量用户位置状态视图表,供其它应用调用,生成以 下信息。用户当前位置视图见表15。表15用户当前位置视图6.7辖区基站归集计算字段类型描述必须IMSIString国际移动台识别码是TELNOString手机

27、号码否IMEIString手机串号否LNGDccimal(10,6)用户位置经度是LATDccitnal(10,6)用户位置纬度是HeightInteger网格左下角高度否GRID.LNGDecimal。0,6)网格左下角经度是GRID_LATDccimal(10,6)网格左下角纬度是GRID_HcightInteger网格左下角高度否ENTER.TIMETimestamp进入该网格时间是ACTIVE_T1METimestamp最后活跃时间是案中应采取区域边界青争态数据与每日更新全量基站动态生成统计区域的方式,在实际的行政区域划12T/ZSA 22.1-2020分中计算中要处理多种情况:1.1

28、.1 区域划分示例飞地:如北京朝阳区,共43个街道组成,其中42个集中分布,仅首都机场1个街道内嵌到顺 义区,与其它地区不接壤。1.1.1.1 空洞地区:与北京朝阳区相邻的顺义区中对应的首都机场街道为空洞地区。1.1.1.2 交错地区:大量行政区域边界为右图形态,成犬牙交错状态。1.1.2 计算要求行政区域边界采用多种多边形矢量描述,矢量边界分为外边界多边形和内边界多边形。1.1.2.1 多个外边界描述该区域的轮廓,多个内边界描述区内的空洞地区。6.723通过基站经纬度与朝向位置点与多个多形穿越边界射线算法(ray casting)计算该基站的归属 关系。1.1.2.4 在算法模型中,将整个地

29、图划分为lOOmxlOOm的地理网格作为最小计量单元。在每一个时刻, 每个手梯冬端都会通过多点定位技术,被划分到一个唯一的网格中,不会出现同一时刻一个手机终端出现在1 个以上网格内的可能。在统计区域数据时,首先计算对象区域包含J哪些网格单元,再将多个网格单元的 标签数据分类汇总即可得到统计结果,而不必对全量数据做遍历。使用网格化技术,可以显著提升统计效率。6.8 日工作地计算在进行失联插补后,在7:00-19:00时间段时,驻留时长最长的基站、网格、社区、行政区域作为 该用户的日工作地点。6.8.1 各基站、网格、社区、行政区域之间 要通过同级别的位置累计驻留时长后进行比较,以驻留时 长秒数量

30、多的同级地区作为当日工作地点。6.9 日居住地计算在进行失联插补后,在21:00-次日7:00时间段时,驻留时长最长的基站、网格、社区、行政区 域作为该用户的日居住地点。6.9.1 各基站、网格、社区、行政区域之间,要通过同级别的位置累计驻留时长后进行比较,以驻留时 长秒数最多的同级地区作为当日居住地点。6.10 每日活跃半径计算以每日居住地点为圆心,计算全天用户轨迹链数据中每个有效轨迹环节网格左下角与圆心的直 线距离。如果圆心已在该网格中,半径计为0。有效轨迹环节为驻留时间超过3min的网格。6.10.1 取所有网格与圆心距离的最大值为该用户的当日活动半径。6.11 常驻地计算一个月内累计1

31、5天及以上,每天在各区域内停留10h及以上的用户为该区域的稳定用户。6.11.1 同一用户在各日居住地天数汇总后,某一居住地居住天数超过当月天数的一半的,计为该用户 的月居住地。6.11.2 一个月的有效工作天数内(排除周六、周日、法定节假日),同一用户在各日工作地天数汇总后, 某一工作地天数超过当月有效工作天数的一半的,计为该用户的月工作地。6.11.3 基站、网格、行政区域稳定、居住、工作数据应分别计算。6.12 人员流动计算以每个用户月常驻地为基点,当人员离开常驻地后,在目标区域范围内驻留时间小于2 h计为途经。驻 留时间在2-8 h的为拜访。驻留时间在8-24 h为访客。驻留24 h以

32、上计为暂住,常驻区域与目标区13T/ZSA 22.1-2020 域为对等级别。6.13 大数据标签计算在防疫工作中,应通过大量的数据对用户标签进行挖掘和推断。常用标签包括:a)人员的来源地、户籍地、国籍:b)4天内到访地列表;0人员到高风险地区标签;d)年龄、性别标签;e)进入各区域时间标签;人员标签数据为方便扩展,采用纵表式存储,见表16。表16人员标签数据6.14隔离有效性计算字段类型描述必须IMSIString国际移动台识别码是TELNOString手机号码否IMEIString手机串号否Label_nameString标签名称是Label_ValueString标签值是根据疫情防控要求

33、,对不同人员有不同的隔离等级要求,通过位置数据分析可计算每个人员每天活动半径情况,与登记的社区网格边界进行比对后,可分析人员是否遵守隔离要求。具体数据见表17。表17隔离有效性数据7.数据存储要求字段类型描述必须IMSIString国际移动台识别内是TELNOString手机号码否IMEIString手机串号否DateDate日期是Work_time_radiusInteger工作时段活动半径是Leave_time_radiusInteger居住时间活动半径是一般要求平台对数据的存储功能性要求应符合GB/T 37722-2019的规定,实现对大数据平台存储模块、分 布式文件存储模块、分布式结构

34、化数据存储等功能的支撑。同时结合本平台的需求,按以下数据分类进 行 差异化存储。7.1 资料类数据数据存储周期不低于3年。7.2 轨迹类数据通过通信信令、互联网位置采集等获取的人员位置轨迹类数据, 数据跟踪追朔特点,对网格轨迹数据留存不低于21天。每日工作地 隔离有效性计算结果数据留存不低于3个月。数据量较大占用资源较多,针对疫情 居住地数据留存不低于3个月。14T/ZSA 22.1-2020前言III引言IV1范围1规范性引用文件12 术语和定义1疫情防控人口大数据平台总体架构42.1 平台总体架构42.2 数据源42.3 接口层42.4 数据层42.5 应用层52.6 月艮务层52.7 安

35、全保障55基础数据采集要求55.1 概述55.2 多形态数据采集要求55.3 数据转换要求55.4 数据加载要求55.5 基站级位置数据要求65.6 高精度数据要求65.7 基站工参数据要求65.8 POI区域定义数据要求75.9 圆形POI边界定义要求75.10 多边形POI边界定义要求75.11 互联网应用账号与手机号码对应关系要求85.12 互联网数据位置采集要求85.13 个人资料信息登记数据要求85.14 个人健康登记数据要求106数据加工要求106.1 自然人计算106.2 乒乓切换过滤106.3 失联插补106.4 驻留时长合并106.6 用户当前位置视图126.7 辖区基站归集

36、计算126.8 日工作地计算136.9 日居住地计算136.10 每日活跃半径计算136.11 常驻地计算136.12 人员流动计算136.13 大数据标签计算146.14 隔离有效性计算14T/ZSA 22.1-20207.4 统计分析类数据统计分析类数据占用资源较少,且需要进行月底、年度同比、环比等分析,因此数据保存周期不低 于 3年。7.5 使用日志类数据防疫人员使用、操作本平台的日志、接口调用日志等数据是安全审计的重要数据源,考虑到应用的 时效 性和数据的时效性,平台所有操作类日志留存不低于1年。8.证实方法对基础数据采集要求的验证8.11对多形态数据采集要求的验证定期检查测试对多形态

37、数据采集是否符合5.2的要求,发现不符合要求时及时纠正。8.1.2 对数据转换要求的验证定期检查测试对数据的转换是否符合5.3的要求,发现不符合要求时及时纠正。8.1.3 对数据加载要求的验证定期检查测试对数据的加载是否符合5.4的要求,发现不符合要求时及时纠正。8.1.4 对基站级位置数据要求的验证定期检查测试基站级位置数据是否符合5.5的要求,发现不符合要求时及时纠正。8.1.5 对高精度数据要求的验证定期检查测试高精度数据是否符合5.6的要求,发现不符合要求时及时纠正。8.1.6 对基站工参数据要求的验证定期检查测试基站工参数据是否符合5.7的要求,发现不符合要求时及时纠正。8.1.7

38、对POI区域定义数据要求的验证定期检查测试POI区域定义数据是否符合5.8的要求,发现不符合要求时及时纠正。8.1.8 对圆形POI边界定义要求的验证定期检查测试圆形POI边界定义是否符合5.9的要求,发现不符合要求时及时纠正。8.1.9 对多边形POI边界定义要求的验证定期检查测试多边形POI边界定义是否符合5.10的要求,发现不符合要求时及时纠正。8.1.10 对互联网应用账号与手机号码对应关系要求的验证定期检查测试互联网应用张号与手机号码对应安系是否符合5.11的要求,发现不符合要求时及时 纠正。8.1.11 对互联网数据位置采集要求的验证定期检查测试互联网数据位置采集是否符合5.12的

39、要求,发现不符合要求时及时组正。8.1.12 对个人资料信息登记数据要求的验证15T/ZSA 22.1-2020定期检查测试个人资料信息登记数据是否符合5.13的要求,发现不符合要求时及时纠正。8.1.13 对个人健康登记数据要求的验证定期检查测试个人健康登记数据是否符合5.14的要求,发现不符合要求时及时纠正。8.2 对数据加工要求的验证定期检查测试数据加工是否符合6的要求,发现不符合要求时及时纠正。a)检查已知手机号码轨迹,检查号码运动轨迹在基站级定位精度范围是否与已知位置重合,特别是 在手 机号码位置静止的情况下,不能出现超过定位箱度的位置跳变数据。b)检查已知号码轨迹,在连续开机时间内

40、,数据时间应连续,在关机后2小时内原地点开机,数据 时间应连续。在关机2小时以上原地点开机的,数据时间应有2小时间隔。0检查已知手机号码数据,检验是否准确描述真实的驻留情况,工作居住起始与结束时间误差不能 超过1小时。d)检查已知手机号码位置,与实际位置差异不超过I个定位精度,最后活跃时间差异不超过1小时。e)检查已知号码流动性计算果与实际位置是否相符。时间误差不超过1小时,位置误差不超过4 个定位精度。0所有基站均可归集,不存在遗漏。检查带飞地、空洞的地区,飞地内应该有基站,空洞内应无基站。8.3 对数据存储要求的验证定期检查测试对数据的存储是否符合7的要求,发现不符合要求时及时纠正。16T

41、/ZSA 22.1-2020附录A(规范性附录)平台中面向应用需求应生成的汇总层指标类数据附录A描述在本平台中面向应用需求应生成的汇总层指标类数据。A.1区域当前人员户籍分布当前表存储所有时间点的统计数据,最末列为示例数据,更新粒度为自然月。示 例:参数数据类型标准示例月份Stringyyyymm202003区域IDString23548区域名称StringXX街道稳定人数Integer23546居住人数Integer18854工作人数Integer21245A.2区域昨日居住返程人数当前表存储所有时间点的统计数据,最末列为示例数据,更新粒度为天。 示例:参数数据类型标准示例日期Stringy

42、yyymmdd20200320区域IDString2354区域名称StringXX区上月居住人员昨日居住在区内人数Integer2587554上月居住人员15天内回来居住的人数Integer18524A.3区域昨日工作人数当前表存储所有时间点的统计数据,最末列为示例数据,更新粒度为天。 示例:参数数据类型标准示例日期Stringyyyymmdd20200320区域IDString5248区域名称StringXX区上月工作人员昨日工作在区域内人的人数Integer2435241上月工作人员15天内回来工作在的人数Integer1945267A.4返回人员来源地当前表存储所有时间点的统计数据,存储对象为外省号码+春节期间不在北京的本地号码,最末列 为示例数据,更新粒度为天。示例:17T/ZSA 22.1-2020参数数据类型标准示例日期Stringyyyymmdd20200315区域IDString1584区域名称StringXX区来源省String湖北来源地区String武汉昨日返回人数Integer215天累计返回人数Integer8A.5外地返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