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推进工业节能和清洁生产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72679130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1.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着力推进工业节能和清洁生产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着力推进工业节能和清洁生产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着力推进工业节能和清洁生产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着力推进工业节能和清洁生产实施方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着力推进工业节能和清洁生产实施方案一、着力推进工业节能和清洁生产落实国家能耗双控政策,加强钢铁、有色、电力、化工、建材、 煤炭等重点耗能行业和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完成国家下达的工业节能 目标任务。全面推动重点领域节能减排,严格控制两高行业准入和产 能扩张。推动工业节水降耗,落实国家节水行动,实施节水管理和工 业节水改造升级,加大再生水回用。强化工业节能监察、节能诊断, 实施能效领跑者行动,积极引导和促进能效对标,通过树立标杆、政 策激励、提高标准,形成推动高载能行业能效水平不断提升的长效机 制。加大推进清洁生产力度,加快清洁生产技术推广应用,严格限制 重点行业有毒有害物质使用,加大污染防治力度,

2、降低污染排放强度。 加快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式改造,提高煤炭、电力、冶金、 化工、有色、建材等行业绿色化和清洁生产水平。二、大力培育市场主体,提升企业品牌价值(一)培育引进龙头企业实施龙头企业培育计划,加快壮大占据产业链中高端的行业领军 企业,着力打造一批千亿级、百亿级、十亿级的龙头骨干企业,培育 引进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区域竞争力、产业带动力的领航企业。积 极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支持优势企业通过壮大主业、并购重组、5、全国重要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基地以贵阳贵安-黔南为核心,以铜仁、黔西南、六盘水为支撑,以贵 安新区、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黔西 南高新技术产业

3、开发区、盘北经济开发区等为主要载体,布局发展新 能源电池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非金属矿物材料、电子功能材料等 产业,打造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基地。6、全国重要绿色食品工业基地以贵州昌明经济开发区、贵州炉碧经济开发区、贵州碧江高新技 术产业开发区为主要载体,布局发展辣椒、酸汤、茶、刺梨、蓝莓和 天然饮用水等产业,打造绿色食品工业基地。7、全国重要中药(民族药)生产加工基地以贵州龙里经济开发区、黔东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贵州乌当 经济开发区为主要载体,大力推动中药材精深加工,布局发展中药民 族药产业,打造中药民族药生产加工基地。8、全国重要高端装备制造及应用基地以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

4、、安顺经济技术开 发区、观山湖区现代制造产业园为主要载体,布局发展航空航天装备、 新能源汽车、工程机械、电力装备及器材、智能装备等产业,打造高 端装备制造及应用基地。(二)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深入开展开发区首位产业培育提升行动,按照一园一主导一园一 特色的要求,突出地方特色,准确定位产业发展重点和方向,科学选 准首位产业和潜力产业。围绕首位产业集聚发展、成链发展、关联发 展,引导产业向开发区集聚,优质资源向优势产业集聚,着力打造首 位产业突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环境优良的产业聚集区。引进一 批具有产业引领效应的龙头型、基地型项目,带动上下游企业集聚, 构建共生互补的产业生态,形成集聚发展格局。依

5、托各具特色的开发 区,推动产业功能区建设与人口集聚、城市发展有机结合,形成以工 兴城、产城互动的新格局,促进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融合发展。(三)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完善开发区体制机制,统筹全省各类开发区产业发展和考核,制 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分类指导各地开发区发展,提 升全省开发区综合竞争力、辐射带动力、区域协同力。牢固树立亩产 论英雄意识,强化考评引导,实行分档激励和重要资源要素差别化配 置,优胜劣汰、动态管理。深入开展闲置厂房和僵尸企业清理,有效 盘活闲置厂房,推进低产低效企业稳步退出,为优质项目、优质企业 腾挪或预留空间,实现腾笼换鸟,提高开发区综合利用率。探索建立 省市县三

6、级联动的开发区要素投入保障机制,支持各地开发区申报创 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鼓励推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模式, 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创新开发区绩效激励机制, 探索实行聘任制、绩效考核制、年薪制、协议工资制等多种用人和分 配方式,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积极性,促进开发区良性发展。1、千亿级开发区培育贵阳经济开发区、贵州仁怀经济开发区、贵阳国家高新技术 产业开发区、贵州苟江(和平)经济开发区、贵州龙里经济开发区等5 个综合产值千亿级开发区。2、五百亿级开发区黔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龙洞堡工业 园区)、贵州西秀经济开发区、贵州清镇经济开发区、兴义市清水河- 威

7、舍产业园区(贵州清水河经济开发区、贵州威舍经济开发区)、贵 州修文经济开发区、黔西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遵义经济技术开发 区、贵安综合保税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区)、六盘水水月产业园区等 10个综合产值五百亿级开发区。3、百亿级开发区培育毕节、遵义、黔东南、碧江、六盘水、安顺、铜仁、娄山关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安顺、乌当、惠水、习水、白云、盘北、红果、 昌明、瓮安、七星关、开阳、金沙、大龙、纳雍、水城、息烽、独山、 湄潭、兴仁、威宁、织金、思南、新蒲、松桃、黔西、赤水、万山、 德江、印江、大方、普定、正安、绥阳、台江经济开发区,长顺威远、 盘南、都匀绿茵湖、独山麻尾、贞丰、安龙、水城发耳工业园区和

8、贵 阳综合保税区等50个综合产值百亿级园区。五、发展原则坚持创新驱动,坚持创新在工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创新引 领转型升级,完善创新体系,加强创新协作,集聚创新要素,探索创 新模式,推动成果转化,培育创新动能,推动产业结构迈上中高端。坚持统筹协调,坚持系统观念,牢固树立产业链思维,加强前瞻 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强化省市县三级规 划有效衔接,突出能源资源、生态特色优势,统筹全省工业协调发展, 努力实现工业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坚持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始终坚持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把生态文明理念贯 穿

9、新型工业化全过程,加快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型集 约增长,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促进工业和生态环境协调可 持续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推进改革、扩大开放,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主动融入国内国际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深化贵州+合作模式,提高产业开放合作水平。六、发展背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守发展和生态两 条底线,坚决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实施工业强省 战略,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大扶贫、大数据、大生 态三大战略行动,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防风险,全省工业 经济总体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呈现出稳

10、中有进、结构趋优、质效齐升、 活力增强的良好态势,有力支撑了全省经济社会黄金十年快速发展, 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工业经济取得新成就截至2020年,全省工业总产值达1. 4万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 4602亿元,从2015年的全国第25位上升到第21位,规模以上工业增 加值年均增长8.6%,增速连续五年位居全国前列;500万元口径工业 投资累计完成近L 8万亿元,年均增长14. 6%o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 产总额达到1. 6万亿元、营业收入达到1万亿元、利润总额突破1000 亿元;工业税收占全省税收比重约35%;数字经济增速连续5年保持全 国第一,为全面开启新型工业化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11、。2、结构调整实现新突破截至2020年,全省已拥有39个工业大类;轻重工业比重由2015 年38. 7:61. 3调整为49. 8:50. 2;制造业占全省工业的比重由 66. 4%提高到73. 1%;能源原材料产业占比由53%下降到43%;高技术 产业工业产值年均增长11%;十大工业产业全部迈入千亿级行列;茅台 集团营业收入突破千亿级大关,在全国酒类行业率先迈上千亿级台阶, 为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3、集聚发展取得新成效十三五以来,全省开发区综合承载能力逐步增强,产业集中度明 显提升,贵阳经济开发区、贵州仁怀经济开发区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大 关,建成总产值200亿元级以上开发区19个

12、、100亿元级以上开发区 38个;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14个,国家级中小企业创新 创业特色载体4个。全省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总产值占全 省比重分别达到79%和81%,较2015年分别提高10个和16个百分点, 开发区吸纳就业超过130万人,为产业集聚集约集群发展提供了有力 支撑。4、技术创新取得新进展十三五期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年均增长16%以 上,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由0.46%上升到0.9%,航天江南高比能量 锂离子电池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重大科学基 础设施FAST运行维护作业机器人系统列入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全省累计新增15个国

13、家级和9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和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开展省级制造 业创新中心试点6个,为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注入了 强大动力。5、迈出新步伐十三五期间,贵州工业云公共服务平台率先成为国家制造业与互 联网融合发展的试点示范;振华电子、磷化集团等7个项目入选工信 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获得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7个, 航天电器智能制造样板车间达到全国一流水平。全省数字化研发设计 工具普及率从48. 2%提高到55. 6%,关键工序数控化率从34. 6%提高 到38. 8%,全省工业企业发展水平由31. 9提高到47. 7,在全国排 名提高3位

14、,为数字经济发展按下了加速键。6、绿色发展达到新水平十三五期间,全省规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5%以上。 截至2020年底,全省共有25家绿色工厂、6个绿色园区、8个绿色设 计产品、1个绿色供应链纳入国家绿色制造名单,2家企业入选国家工 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创建一批省级绿色制造示范单位。率先在 全国推行磷化工企业以渣定产,2020年实现当年磷石膏产消平衡,大 宗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率较2015年提高7个百分点;水泥窑协同处 置城市生活垃圾项目获批全国唯一试点省份,绿色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为工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7、产业扶贫开创新局面十三五期间,全省工业战线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

15、等大事和第一 民生工程,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主线,大力培育企业、发展 产业、拉动就业,累计投入各类资金26. 8亿元,支持49个贫困县 (市、区、特区)61个园区1170个项目;直接吸纳贫困人口就业超过 50万人,带动贫困人口创业就业100万人以上,为全省脱贫攻坚作出 了重大贡献,为乡村振兴夯实了基础。8、民营经济焕发新活力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扎实开展六大专项行动,协调推进清理拖欠 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民营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撑起全省 经济半壁江山。截至2020年,全省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达到300多万户, 老干妈公司综合营业收入突破50亿元,民营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达53. 5%

16、,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70%;获批国家专精特新小 巨人企业14家,为加快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营造了有利条件。五年来的实践表明,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持续做强做优 工业,是遵循经济规律、壮大综合经济实力的根本之策,是补齐发展 短板、实现后发赶超的必由之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加快工业 化进程的必然选择,坚持实施双千工程是深入推进主基调主战略的关 键抓手,坚持绿色发展是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坚持产业扶贫 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有效利器;省领导领衔,立足当前、 着眼长远,举全省之力高位推动十大工业产业振兴,规模以上工业增 加值增速连续位居全国前列,开创了十大工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17、新局面, 工业经济实力、结构层次、质量效益跃上新台阶,为贵州彻底撕掉千 百年来绝对贫困的标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为全省经济社会后发赶 超、跨越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创造了有利条 件。资料整理来源:贵州省十四五工业发展规划资本运作等方式,提升资源整合能力,增强综合竞争力。大力发展总 部经济,做大做强本土企业总部。(二)大力扶持中小企业积极培育和引进一批隐形冠军、单项冠军、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 业,着力支持一批创新型、成长型企业加快发展。引导中小微企业发 挥自身优势,专注发展核心业务,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新颖 化发展道路,打造一批具有潜力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形成中小企 业铺

18、天盖地的发展局面。健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对中小企 业金融、对外合作、管理提升等支持服务。加大企业上规入统扶持力 度,强化中小企业上规入统政策引导,加快推动一批工业企业上规入 统。积极推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头雁作用,带 动中小企业聚焦特定细分市场,加快形成创新协同、产能共享、供应 链互通的融通发展产业生态。引导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制度建设,不断 提升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三)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深入开展产品价值提升行动,以增品种、创品牌、提品质为抓手, 推动原料产品向终端消费品转变,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转变,初加工 粗加工产品向深加工精加工产品转变,推动产品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加

19、强对工业质量和品牌宣传的总体策划和系统推进,引导企业建立品 牌培育管理体系标准,培育打造形成一批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贵 州制造品牌,鼓励各地区积极培育2-3个具有区域特色的行业品牌, 1-2个出口自主品牌。支持有条件的行业龙头企业采取收购、兼并、控 股、联合以及委托加工等方式,创建国内国际知名品牌。引导中小企 业专注细分市场,培育出一批小而精、小而优、小而特的产品品牌。 鼓励新型工业主体创新品牌营销方式,拓宽品牌流通渠道,加大贵州 工业品牌宣传推广力度,组织和支持企业参加国内外会展,提升企业 品牌形象和知名度。加强对工业品牌的科技创新投入及对品牌产品的 知识产权保护。扎实开展工业产品评价标准

20、及认证体系建设,完善品 牌质量检测体系。实施优质企业梯次培育计划,建立分类分级梯次企业库,着力培 育壮大工业市场主体。重点推动龙头骨干企业发展,制定龙头企业培 育年度工作计划,建立后备企业库,个性化量身定制培育方案,对营 业收入首次突破千亿级、五百亿级、百亿级、十亿级的工业企业,给 予一次性资金奖励。积极推动中小企业发展,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星光行动,引导企业 坚持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专注于核心业务,聚焦细分产品市场,加 大产品研发投入,提高产品市场地位和市场份额,提升企业专业化生 产、服务和协作配套能力。加强对工业企业上规入统指导帮扶,建立企业上规入统激励机制,着力推动企业做大做强、上规入统。十

21、四五 期间,年均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户以上,年均新增规模以 上工业企业700户以上。三、保障措施(一)加大投融资力度坚持以质量效益为导向,优化投资结构、拓展投资空间,扩大有 效投资,催生工业发展乘数效应。加强工业投资监测分析,编制发布 年度投资导向计划,引导社会资金等要素投向。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 造投入,提高工业技改投资比重。加强行业准入管理和产能预警研究, 严格控制产能过剩行业固定资产投入。统筹用好产业基金、工业融资 担保、中小企业信贷通等融资政策手段,最大限度引导更多资本支持 贵州新型工业化发展。积极营造产业与金融良性互动、互利共赢的良 好环境,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22、建立精细化信贷服务 体系,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着力提升制造业信贷规模。充分利用资本 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探索供应链金融+担保线上票据池+供应链 等金融创新服务模式,提升企业融资效率。(二)强化重大项目支撑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抓工业的生命线,发挥重大项目建设对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关键作用,强化招商引资扩大增量,加强技改 升级优化存量,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建立完善省级工业招商重大项目 库,聚焦主导产业全产业链,精准开展招商引资,着力引进落地一批 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标志性项目。完善项目推进 机制,实施项目签约、落地、投产、达效四率行动,确保项目落地生 根、开花结果。(三)优化要素

23、资源配置积极争取国家财政资金支持,最大限度用活用好国家各类财政资 金。充分发挥各级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重点聚焦千亿级、五百亿级 产业集群,加大重点项目建设的扶持力度,集中优势资源补短板。优 先安排重大产业项目用地指标,探索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制度,提升 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支持有能力的工业企业参与煤、磷、铝、 镒、黄金等零星资源整合和资源分配,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深化电力 市场化改革,完善峰谷电价政策,强化电网、燃气管网等建设,降低 企业用能成本。优化物流枢纽和集散中心功能布局,完善物流基础设 施。科学规划工业用水量,保障工业企业合理用水需求。(四)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围绕产业发展用人需要,加强

24、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 和技能人才三类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从研发、转化、生产到管理的人 才培养体系。实施重点人才倍增计划,力争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 团队、做大一个产业。推动技能人才队伍梯次发展,培育高技能人才。 深化产教融合,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机制,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 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加快培养大批知识技能型、技术技能型和复合 技能型人才。健全完善更加科学有效的人才创新服务保障机制、人才 分配激励机制、技能人才待遇保障机制,调动人才创造成果、转化成 果的积极性,激发人才活力。(五)加强安全生产保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加大统筹发展和安全力度,按照管行 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

25、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 从行业规划、产业政策、法规标准、行政许可等方面加强工业行业安 全生产管理,为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加强民爆生产销售 企业安全监管,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持续加大安全投入, 加快推进技术创新,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工业互联 网+安全生产行动,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着力 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不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推动全省民爆行业 安全发展、高质量发展。加强工业领域反恐维稳工作,全力维护社会 安全稳定。(六)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提高行政服务效能,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 全省通办、一次办成改革,探索建立基于

26、大数据的一站式企业服务平 台,加快打造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扎实落实省领导联 系服务重点企业制度和干部职工联系服务企业制度。研究制定新型工 业化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推动出台全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工 业大突破的综合性政策文件。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措施,切实减轻企业 综合负担。倡导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努力营造创新创业、共同推 进工业发展的良好氛围,积极运用新媒体宣传推介全省工业高质量发 展成果,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情。(七)推进规划有效落实不断完善工业规划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监督 检查,及时查找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确保规划有效实施。 进一步健全规划评估体系,

27、推动开展独立的第三方评估,客观分析评 估规划实施情况,加强产业发展趋势研究,掌握产业发展动态,适时 对目标任务进行调整。探索面向社会公众的互联网评估方式,提高评 估的客观性和认可度。四、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提高产业集聚发展水平(一)着力优化产业布局以国家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双城经 济圈等区域发展战略和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为契机,因 地制宜科学施策,结合资源禀赋、交通区位、产业上下游梯次化布局, 强化产业布局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有效衔接,按照集聚集约、优势互 补和分工协同的原则,突出地方特色,推动区域错位发展,构建以核 心引领、轴带支撑发展的两核一轴两带产业空间布局

28、,着力打造两区 六基地产业集群。以贵阳-贵安-安顺都市圈为核心,立足大数据先发 优势,打造黔中产业核心区,重点发展大数据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 先进装备制造、健康医药等产业,建设全国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集聚 区和全国重要高端装备制造及应用基地。以遵义都市圈为核心,打造 黔北产业核心区,重点发展优质酱香白酒、先进装备制造、基础材料、 生态特色食品等产业,建设世界酱香白酒产业集聚区。以成渝双城经 济圈经遵义、贵阳、黔南的高铁和高速交通为纽带,贯穿两个产业核 心区,构成贯通南北的产业发展轴,重点发展现代化工、健康医药、 生态特色食品、新型建材等产业,建设全国重要磷煤化工产业基地和 中药(民族药)生产加

29、工基地。依托毕节、六盘水、黔西南能矿资源 富集优势,以毕水兴交通为纽带,打造西部产业发展带,重点发展现 代能源、现代化工、基础材料、新型建材等产业,建设国家新型综合 能源战略基地。依托铜仁和黔东南生态环境和区位优势,打造东部产业发展带,重点发展生态特色食品、基础材料、新型建材等产业,建 设全国重要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基地和绿色食品工业基地。1、世界酱香白酒产业集聚区以赤水河流域为中心,以贵州仁怀经济开发区、贵州习水经济开 发区、贵州金沙经济开发区为主要载体,布局发展优质酱香白酒产业, 打造酱香型白酒产业集群。2、全国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以贵阳贵安核心,以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贵安综合保 税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区)为主要载体,布局发展智能终端、电子元 器件、锂离子电池、高性能计算机、云服务等产业,打造大数据电子 信息产业集群。3、国家新型综合能源战略基地以贵州织金经济开发区、六盘水盘南工业园区、兴义市清水河-威 舍经济开发区为主要载体,布局发展煤炭、电力、氢能等产业,打造 新型综合能源基地。4、全国重要磷煤化工产业基地以福泉-瓮安-开阳-黔西-织金磷煤资源连片区域为核心,以贵州 开阳经济开发区、贵州瓮安经济开发区、贵州黔西经济开发区为主要 载体,布局发展磷化工、煤化工产业,打造磷煤化工产业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