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20190315).pdf

上传人:恋****泡 文档编号:7262848 上传时间:2022-02-22 格式:PDF 页数:48 大小:3.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港澳大湾区(20190315).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粤港澳大湾区(20190315).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粤港澳大湾区(20190315).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港澳大湾区(20190315).pdf(4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粤港澳大湾区专题研究 2019年3月 目录 粤港澳大湾区政策研究 国际大湾区对标研究 粤港澳大湾区基础条件研究 互联互通交通建设红利突出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研究 大湾区规划所涉及的房地产内容 粤港澳大湾区的政策脉络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 关于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指导意见 辐射带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发展 “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 支撑“一带一路”对外开放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 深化内地和港澳合作发展 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 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2017年7月,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大

2、会上,习近平主席表示:支持香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支持香港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人民币国际化等重大发展战略中发挥优势和作用。 经济科技持续发展需要打造高水平、引领发展的平台 转型迫切需要加快产业升级、发展动能转换 社会稳定需要注入新动能,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 新开发平台需要构筑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一带一路”战略重要支撑区 肇庆肇庆 佛山佛山 广州广州 中山中山 江门江门 珠海珠海 澳门澳门 香港香港 惠州惠州 东莞东莞 深圳深圳 规划依据 政策定位与意义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定位与目标 世界经济增长重要引擎 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 世界著名优质生活圈 全球最具活力经济区 世界文明

3、交流互鉴高地 2020年 国际一流湾区基本形成 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基本确立 2030年 大湾区城市群经济实力显著跃升 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贸易中心 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世界知名城市群 发展 定位 发展 目标 空间规划: 强化“一环两扇” 按照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可以总结如下:“一环两扇、两屏六轴” 5+2环珠江口经济圈。指依托沿珠江口的主要城市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中山5市和香港、澳门,形成区域交通快速连接、产业发展分工协作、科技创新协同推进、社会交往密切便捷的环珠江口经济圈。 珠江口两岸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核心,形成东西“两扇”。第一是珠江口东岸城镇扇面:以广

4、州东部地区、东莞水乡经济区、松山湖高新区、惠州潼湖生态智慧区、环大亚湾新区等功能板块为支点,加快推动东岸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第二是珠江口西岸城镇扇面:在保留自然生态空间的前提下,统筹重大项目、平台和基础设施布局,打造机场、港口、轨道等多种交通方式协同联运的综合枢纽,引导人口、产业进一步向西岸集聚,打造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带。 一环 两扇 两屏 北部连绵山体森林生态屏障+南部沿海绿色生态防护屏障。 六轴 加强湾区与外围地区的空间衔接,构建六大城镇产业拓展轴:1、香港-珠海-高栏港-大广海港-阳江-粤西地区;2、深圳-中山-江门-阳江-粤西地;3、广州-佛山-肇庆-云浮-西南地区;4、广州-清远-韶关

5、-华中地区;5、东莞-惠州-河源-粤东北地区;6、深圳-环大亚湾-汕尾-粤东地区。 城市定位打造世界级四极中心城市 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城市为“四极”,不断强化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引领城市群整体深度参与国际竞争。 图表: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战略及产业定位 城市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战略定位 主要产业 香港 中心城市 支持香港巩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三大中心地位,强化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和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功能,打造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国际都会 金融服务业、旅游业、贸易物流 澳门 支持澳门围绕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和中国与葡语系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两大功能定位,建设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世界知名

6、城市 博彩业、旅游业、建筑业、地产业 深圳 打造国际航运、航空枢纽、建设综合性门户城市、区域文化教育中心、国际商务旅游名城、国际会展旅游名城 通信设备制造、电子信息 广州 建设全国中心城市,全球性科技和产业创新中心、国际教育示范区、国际时尚之都 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海洋产业 珠海 重要节点城市 特色鲜明、功能互补、具有竞争力;强化与中心城市的互动合作,带动周边特色城镇发展,共同提升城市群发展质量 航空产业、机械制造 江门 交通及海洋装备制造、电力设备制造 佛山 纺织家具、建筑材料 中山 生物医药、装备制造 东莞 通用和专用设备制造、金属制品 惠州 石油化工 肇庆 现代农业产业 推进基础设施互联

7、互通 三网 一中心 1 2 3 连通内陆的“多向通道网” 联系海外的“航空航线网” 大湾区“快速公交网” 共建世界级国际航运物流中心 进一步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 人员往来 便利化 生产要素 便捷流动 资金有序 充分流动 对大湾区内地居民赴港澳采用“落地签” 允许港澳车辆无障碍通行(内地双证)、预约方式、经济手段 制定服务业跨境经营相关资金、人员、物品过境等便利措施 独立第三方检测和认证服务的结果互认 探索形成符合粤港澳大湾区实际和产权流转特点的交易市场 开展RQFII、QDII等跨境投资业务,鼓励粤港澳金融机构开展跨境互设 缩短对港澳金融领域负面清单 湾区内支付体系、社会信用体系、金融后台服务设

8、施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构建协同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1 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各地产业优势,推进产业错位发展、合作发展 2 构筑产业空间协同发展格局 引领带动区域: 广州、深圳、香港 支持澳门经济多元发展 两岸错位协调发展: 珠江东岸文化创意产业带 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 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环 “广州东莞/惠州深圳香港澳门/珠海中山江门佛山” 共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蓝色生态湾区 世界级旅游区 智慧城市群 国际教育和人才高地 文化和体育繁荣发展 拓展就业创业空间 促进健康与社会保障资源对接 推进社会协同治理 目录 粤港澳大湾区政策研究 国际大湾区对标研究 粤港澳大湾区基

9、础条件研究 互联互通交通建设红利突出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研究 大湾区规划所涉及的房地产内容 湾区经济的概念界定 国际上目前对于湾区或者湾区经济并没有一个统一规范的内涵和外延的界定,学界没有一个成型的解释。(国际上对湾区经济的研究上溯到90年代,美国纽约新泽西公司发表的一篇文章为代表 “港口产业对纽约新泽西都市地区的经济影响”)。中国最初提出湾区概念,源于粤港合作。 国家发改委宏观院科研管理部主任高国力指出,深圳市政府率先提出湾区经济,研究湾区经济,促成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概念的提出,进而上升到国家政府工作报告层面。 1)小尺度湾区,一般小于5平方公里,最大不超过10平方公里。 2)中等尺度湾区空间

10、,通常是城市的一个部分或者隶属某个行政区域,国内比方胶州湾、大连湾等。 3)大尺度湾区,通常周围有多个城市,构成城市群或经济圈,像渤海湾、东京湾等。 4)超大尺度湾区,如孟加拉湾、墨西哥湾等。 湾区空间分类 湾区经济的特点 全球60%的经济总量集中在入海口,世界75%的大城市、70%的工业资本和人口集中在距海岸100公里的地区。 湾区地理特点“拥海、抱湾、合群”,空间距离的压缩,使其发展更具优势,推动城市和产业的紧密融合,形成高度现代化城市群。 从国际金融中心的历史沿革与一般规律显示基于国际贸易延伸的国际金融,促进经济圈内的制造业产业链与现代服务业高度发展。 湾区经济是基于自然载体而形成的一种

11、经济社会活动集合,其核心的功能主要是发挥国际性经济物流中枢作用, 进而发展为区域经济合作、城市群形态。 湾区经济不仅仅是一个区域概念,也是产业概念,需要有临港的产业群或者叫滨海的产业圈。 湾区经济强调城市发展与经济形态的有机结合,包括城市的规模、功能、国际化水平、现代化水平。 湾区经济涉及到港口、城市、产业等不同形态的叠加效应,形成高度开放、区域融合、创新驱动、产业高端的特点。 开放性、创新性、宜居性、国际化是湾区经济的重要特点,发达的湾区经济往往具有开放的经济结构、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强大的积聚或者辐射功能,以及便捷高效的国际交往的网络。 在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中发挥着引领创新、聚集辐射的功

12、能,成为引领全球技术变革、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湾区经济特点 “湾区”指标对标人均差距仍明显 目前世界三大湾区和特点分别是:1)纽约湾区,是全球金融中心;2)旧金山湾区,全球科技创新基地,硅谷发源地;3)东京湾区,东京六大港口首尾相连,重要的产业转移示范区。 从战略层面来看,粤港澳湾区战略定位向东京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看齐,目前粤港澳人口总量6765万,GDP总量1.82万亿美元,占地面积5.65万平方公里,均超越三大湾区,但在人均、地均产出相比三大湾区低。 从产业结构来看,目前三大湾区第三产业比重占比均在80%以上,而粤港澳大湾区占比不足60%。粤港澳大湾区在经济总量、结构方面存

13、在提升空间。 图表:世界主要大湾区对比 世界大湾区 GDP (亿美元) 人口 (万人) 占地面积 (万平方公里) 人均GDP (美元) 主要特征 粤港澳 14027 6800 5.6 20627.9 “一国两制”大湾区 纽约湾区 13584 1983 3.4 68502.3 世界金融中心 旧金山湾区 7855 760 1.8 103355.3 硅谷发源地 东京湾区 19876 3800 1.4 52305.3 港口群 纽约湾金融湾区 纽约湾区是全球数一数二的金融中心,湾区内拥有美国第一大城市和第一大港口城市。纽约湾区由纽约州、康涅狄格州、新泽西州等31个州市组成,总面积大约3.35万平方公里,

14、总人口约1983万人。2015年纽约湾区GDP规模大约1.4万亿美元。 湾区从19世纪中期,借助港口优势、技术创新、政策等内外因素推动下快速发展,时至今日,经过近170年发展成为世界湾区之首。 纽约大湾区是世界的金融中心,商业中心和制造业中心。全球500强企业中,有接近60家总部设于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等名校也坐落于此。纽约是国际排名第二的金融中心,仅次于英国伦敦。 2016年全球金融中心指数前四名分别是伦敦、纽约、新加坡和香港。国际大投行如摩根斯坦利、高盛、花旗银行、摩根大通等,总部均在纽约。 旧金山湾区科技湾区 旧金山湾区地处加州北部,环绕美国西海岸。旧金山海湾共有9个县,100多

15、个城镇,面积共1.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760万。 旧金山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的大都会区。主要有三个大城市:旧金山半岛上的旧金山、东部的奥克兰、以及南部的圣荷西。 旧金山的发展,始于十九世纪中期兴起的淘金热。淘金热带来了东部人口流入。1849年加利福利亚成为美国第31个州之后,旧金山成为美国第一大港口。当然旧金山湾区并不仅仅是旧金山的功劳。奥克兰港口作为美国主要的商业港口,其造船、电动设备、化学、数控、生物制药等制造业发展历史悠久。圣荷西一带长期是湾区和加州北部的农业发展区域。湾区的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结合非常完美。 旧金山硅谷中心之所以能够发展起来,主要得益于硅谷的人才储备。旧金山湾区高校众

16、多,集聚了大量的专业人才。世界知名大型高科技公司以及著名大学如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云集于此。苹果、惠普、升阳、英特尔和IBM等都位于硅谷。 东京湾区制造业湾区 东京湾陆地面积1.36万平方公里。东京湾以3800万人口高居世界第一,2015年GDP19876亿美元,占日本GDP的40%。东京湾的重要城市有东京、横滨、川崎,西有横须贺市,东边有千叶市,南部由三浦(西)和博索(东)两半岛环绕。著名的港口横滨港、东京港、千叶港、川崎港、横须贺港和木更津港均处于东京湾之内。 在港口群的带动下,东京湾逐步形成京滨、京叶两大以制造业、重化工业为主的工业带。1986年起湾内建成第一条高速公路,由西

17、端川崎市横越该湾至东端木更津市。湾区内钢铁、石油化工、现代物流、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等产业十分发达。三菱、丰田、索尼等一大批世界五百强企业总部都位于此地。 东京湾是日本最大的工业城市群和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交通中心、商贸中心和消费中心;也是日本重要的能源基地、国际贸易和物流中心。 湾区经济:创新与金融产业的增长潜力大于制造业 从国际对比来看,目前粤港澳大湾区与三大湾区人均GDP相比,仍处于低水平,不到纽约及旧金山湾区的三分之一。 随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未来仍有上升空间。进一步分析来看,三大湾区在人均GDP上有所分化,以科技创新为代表的旧金山湾区人均GDP遥遥领先,以金融服务与生物医药为特色的纽约

18、湾区位列第二,主攻工业制造的东京湾区排在第三,三者差距有走扩的趋势。可见创新与金融在增长潜力上远大于工业制造。 图表:粤港澳大湾区与三大湾区人均GDP 对比 资料来源: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目录 粤港澳大湾区政策研究 国际大湾区对标研究 粤港澳大湾区基础条件研究 互联互通交通建设红利突出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研究 大湾区规划所涉及的房地产内容 基础条件国内比较优势突出 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GDP93140亿元,珠三角城市群GDP73118亿元,分别占全国GDP的12.5%、9.8%。 粤港澳得益于其绝佳的地理位置与世界级港口群,粤港澳出口额占全国比重超过40%;其中仅珠三角出口额占全国比重已

19、高于26%,远超其GDP权重。 香港和澳门GDP产值占整个粤港澳湾区的27%,粤港澳大湾区剔除香港和澳门之后的GDP是香港和澳门两地GDP的2.69倍。 图表: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数据 广州 深圳 珠海 佛山 东莞 中山 江门 肇庆 惠州 香港 澳门 GDP(亿元) 19610.9 19492.6 2226.4 8630 6827.7 3202.8 2418.8 2084 3412.2 22157 3078.4 人口(万人) 1404.4 1190.8 167.5 746.3 826.1 323 454.4 408.5 477.5 737.5 64.4 人均GDP(万元) 14 16.4 1

20、3.3 11.6 8.3 9.9 5.3 5.1 7.2 30 47.7 面积(平方公里) 7473 1996.9 1711.2 3875 2465 1783.7 9503.9 15000 11346 1104.4 32.8 基础条件区域不均衡突出 从国内对比来看,2017年大湾区人均GDP为14.7万元,高于其它四大城市圈;剔除香港、澳门后粤九城人均GDP为12.3万元,低于长三角,处于国内较高水平。 九城中广深珠人均GDP远远领先,相对偏远的江门、肇庆人均GDP仍处于较低水平。未来随着区域内产业协同发展,及承接传统珠三角产业转移,低级别城市有望较快提升。 相比于其他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多

21、极点城市、经济发展不平衡、政治经济制度复杂等问题。 图表:城市群与大湾区人均GDP 对比(2017) 133427 61957 102696 76315 123095 310720 520747 146820 0 100000 200000 300000 400000 500000 600000 人均GDP 图表:粤九城人均GDP(2018) 注:2018年人均GDP用“2018年GDP/2017年总人口”粗略估算 157668 193338 99234 129767 85892 63582 53482 111433 165104 0 50000 100000 150000 200000 25

22、0000 广州 深圳 东莞 佛山 惠州 江门 肇庆 中山 珠海 人均GDP 人口净流入持续并增强 粤港澳大湾区人数在2005年就超过5000万,2017年总常住人口已达6957万,其中粤九城占比达88.5%、香港占比10.7%、中国澳门占比0.9%。 分城市看,2017 年广州、深圳、东莞、佛山与香港人口数均超过500万,其中广深人数步入千万大关。 图表: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2017年常住人口数量 1450 1253 834 766 741 478 456 412 326 177 65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广州 深圳 东莞 佛山 香港 惠州

23、 江门 肇庆 中山 珠海 澳门 2017年常住人口 图表:2017 年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人口占比 20.80% 18% 12% 11% 10.70% 6.90% 6.60% 5.90% 4.70% 2.50% 0.90% 广州 深圳 东莞 佛山 香港 惠州 江门 肇庆 中山 珠海 澳门 图表: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面积占比 26.40% 20.60% 16.80% 13.20% 6.90% 4.40% 3.50% 3.20% 3.00% 2.00% 0.10% 肇庆 惠州 江门 广州 佛山 东莞 深圳 中山 珠海 香港 澳门 人口流入由数量汇聚向质量提升迈进 从人口净流入角度看,2008年前粤港澳

24、大湾区净流入人口逐年递增,2008年达到268万最高位;2009-2010年净流入人口仍维持在高位附近。在金融危机对出口导向型产业的持续冲击背景下,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后统计口径的优化集中凸显了该冲击对人口流入的影响,2011年粤港澳大湾区净流入人口迅速回落至38.8万的低位;直到2015 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效果逐步体现,区域净流入人口重回100万以上,2017年增至157万。 分城市看,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净流入人口绝大多数流向广洲与深圳,两地净流入人口占整个大湾区比重分别为29%与40%;若按2008年金融危机后人口净流入总规模统计,广州、深圳、佛山三城处于领先。 从广深佛2020

25、年人口规划来看,仍保持每年 新 增 30-70万人口净流入,未来人口密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图表:2017 年各城市人口净流入 29% 40% 12% 5% 2% 2% 2% 1% 6% 1% 广州 深圳 佛山 东莞 惠州 香港 中山 肇庆 江门 珠海 澳门 图表:广深佛2020 年常住人口规划(万人) 1450 1253 766 1550 1480 910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广州 深圳 佛山 2017 2020E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优势与问题 初步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具备成为国际一流湾区的基础条件 国际一流湾区 粤港澳大

26、湾区 经济高度发达 创新资源集聚 生活环境优质 交通基础设施完善 区域发展格局功能明确 在世界经济版图中的地位更加重要 创新资源集聚 优质生活圈初具规模 交通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发展优势 1、优势互补携手发展 香港可以发挥“超级联系人”作用,内地可以支持港澳产业落地,提供广阔内需市场 2.、制度创新共同发展 两地可以在构建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政府行政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事业共建共享、推动产业协同发展等方面进行合作,共同进行制度创新 3、集聚高端资源 大湾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集中特区、自贸试验区、国家级新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试点试验区等众多平台,政策优势叠加 4、文化认同 三地语言相通,文化相近

27、,内部具有天然的认同感,该区域在近代以来就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具有开放包容的文化内涵 5、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辐射国际、国内的对外通道正在形成,多种运输方式组成的跨界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得以完善 6、区域格局初步形成 门户枢纽功能、科技创新功能、先进制造功能等核心功能得以强化,区域空间格局初步建立 发展问题 1、制度融合 三个相互独立的关税区制约了要素自由流动 2、区域协调 东西两岸区域发展不协调;整合程度较低,缺乏整体协同 3、产业升级压力 创新发展面临障碍 4、生态环境 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压力严峻 5、交通枢纽 交通枢纽功能不强 目录 粤港澳大湾区政策研究 国际大湾区对标研究 粤港澳大湾区

28、基础条件研究 互联互通交通建设红利突出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研究 大湾区规划所涉及的房地产内容 十三五建成“12312”交通圈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第一步在于有关综合交运体系建设。参考十三五规划,广东省着力打造“覆盖全省、辐射泛珠、服务全国、连通世界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前布局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体系的战略规划也可以窥见端倪。广东省计划在十三五建成“12312”交通圈,即广州与珠三角各市交1小时通达,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各市陆路2小时左右通达、与周边省会城市陆路3小时左右通达,广东与全球主要城市12小时通达。 图:粤港澳大湾区示意图 1)构筑大湾区快速交通网络,构建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高等级公路为主体的

29、城际快速交通网络,力争实现大湾区主要城市间1 小时通达; 2)加快构建以广州、深圳为枢纽,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快速铁路等广东出省通道为骨干,连接泛珠三角区域和东盟国家的陆路国际大通道;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畅通对外联系通道,提升内部联通水平,推动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衔接顺畅、运作高效的基础设施网络。 大湾区规划纲要明确提出 广东与湾区九市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 在2019年广东以及粤港澳大湾区九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提出了大湾区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纲要正式颁布后,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基础设施建设进程将显著加快。 图表:大湾区九市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建设任务 地

30、区 具体措施 广东 建成开通莲塘/香园围口岸,加快粤澳新通道、新横琴口岸建设;抓好深中通道、虎门二桥、广州白云机场第二高速等项目建设;加快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宝安机场扩建、珠海机场扩建、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等前期工作 广州 推动广深高铁引入中心城区;加快建设深中通道、南中特大桥、莲花山过江通道等重大项目;推动广州地铁线网向佛山等周边城市延伸 深圳 开通穗莞深城际轨道交通;加快深中通道等对外通道建设;加快盐田港东作业区和西部出海航道二期工程 珠海 管好用好港珠澳大桥;谋划建设广江珠澳高铁、广中珠澳高铁和伶仃洋公铁通道 佛山 推进南海新交通与广州南站衔接;力争开通佛山西站至中国香港的高铁线路 惠

31、州 建设半小时通达广深港特大城市的快速通道;抓紧对接莲塘口岸等骨干工程;全面推进赣深高铁、广汕高铁建设;推进千万级新干线机场建设;加强与周边城市高速公路互联互通 东莞 加快深茂铁路、莲花山过江通道等跨珠江口通道建设;虎门二桥5 月1 日前建成通车; 加快广深第二高铁及始发主站的规划和赣深客专东莞段、佛莞城际的建设;开通穗莞深城轨;抓紧完善“五纵四横六连”的高速路网;大力推进与广州、深圳7 条城市轨道的连通;尽快打通与周边城市的断头路;全面开工建设地铁1 号线一期,争取开工建设2号线三期、完成3号线一期工程前期工作。 江门 积极融入大湾区轨道交通网络;全面加快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站房和配套工程

32、建设;加快南沙港铁路建设;积极争取深茂铁路深圳至江门段动工;推进珠江肇高铁、南深高铁、广佛江珠城际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城市轨道交通示范线建设规划编制;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建设 肇庆 力争机场西部高速(肇明高速)立项建设;谋划推动深江肇高铁、珠江肇高铁、广湛客专、柳广铁路、广茂铁路改线等项目;协调推动肇庆站至佛山西站城轨公交化;深入推进广佛肇一体化建设,抓好对接佛山路网工程项目建设;参与粤港澳港口国际合作,积极发展“多式联运” 中山 扭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这个“纲”,打造大湾区西部重要综合交通枢纽。推进深茂铁路深江段,南沙港铁路、中南虎城际、广中珠澳高铁、深南高铁、广州地铁18号线延伸至中山

33、;公路方面,推进深中通道、广中江高速、中开高速、西环高速、东部外环高速、香海高速等;桥梁方面,南中特大桥、西部沿海高速申堂互通等工程 “一小时城市圈”跨江通道建设 由于珠三角九市受珠江分隔,深珠、深港等多条跨江通道的建设将对一小时交通圈的形成至关重要。目前在建的仍有深中通道、虎门二桥,在纲要指引下或将加快建设节奏,中长期或将规划建设深珠通道、莲花山过江通道、南沙-东莞过江通道等。 多条跨海交通线路的建设,将实质性地促进珠江东西两岸的交流,为西岸城市承接高端产业资源打开通道 广州 东莞 深圳 香港 中山 佛山 澳门 珠海 虎门二桥 虎门大桥 深中通道 港珠澳大桥 图表:广东省跨江通道投资及建设时

34、间 项目 状态 投资额/预计投资额 规划完成时间 虎门大桥 通车 30.2亿元 1997年通车 黄埔大桥 通车 42亿元 2008年12月16日 港珠澳大桥 通车 1200亿元 2018年10月24日通车 虎门二桥 在建 概算111.8亿元 预计2019年中完工 深中通道 在建 约460亿元 计划2023年底完工,2024年建成通车 深珠通道 规划 按照200亿元计算 - 莲花山过江通道 可研 预估102亿元 计划2020年开工,2025年完工 南沙至东莞过江通道 可研 按照100亿元计算 - 资料来源:广东省发改委网站 “一小时城市圈”城际 粤港澳大湾区广深港三足鼎立的格局对城际交通的便捷性

35、要求更高。面对快速增长的城际客流,打造涵盖城际铁路与地铁的多层次一体化公共交通网络,对于“一小时城轨交通圈”显得尤为重要。 高铁枢纽、动车、城轨/轻轨、市域快线、地铁等所构成的轨道网络串联整个大湾区,各个地方政府共享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机场、深水海港。 图表:粤港澳大湾区当前城际轨道交通线路规划情况 图表:广州市一小时经济生活圈 图表:深圳市一小时经济生活圈 图表:香港一小时经济生活圈 “一小时城市圈”地铁 粤港澳就业人口的分布与轨道交通网络存在着高度的相关性。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近年来珠三角地区城市边界逐渐模糊,边界地区也成为经济增长最快的区域。因此,伴随大湾区内城市合作的不断深入,

36、实现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提高城市边界交通便利性将是释放城市发展潜力的重要举措。 2016年以来,广东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长度快速增长,截止2017年达742km,2015-2017年间复合增速28.3%,其中广深两地合计占比接近90%。地铁客运量不断攀升,2017年达到45亿人次,广深两地地铁客运强度也达到国际大型城市水平。 图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地铁将实现互联互通 图表:广东省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情况 资料来源:城市轨道交通协会 大湾区对外通道建设 港口的建设主要通过增强广州、深圳国际航运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港口、航道等基础设施服务能力,与香港形成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港口、航运、物流

37、和配套服务体系,增强港口群整体国际竞争力。 机场方面,“支持香港机场第三跑道建设和澳门机场改扩建,实施广州、深圳等机场改扩建,开展广州新机场前期研究工作,研究建设一批支线机场和通用机场”,表明机场建设仍然存在空间。 对湾区外通道方面,“完善大湾区经粤东西北至周边省区的综合运输通道”,主要包括赣州至深圳等4条铁路的建设、广州经茂名、湛江至海安等铁路的前期工作以及加快广州至清远的可行性论证。 图表:粤港澳大湾区对外通道建设项目梳理 对外铁路 对外高速 建设推进 赣州至深圳 沈海高速(G15) 广州至汕尾 京港澳高速(G4)等繁忙路段 深圳至茂名 岑溪至罗定 前期工作 广州经茂名、湛江至海安铁路 柳

38、州至肇庆铁路 可研阶段 广州至清远 湾区机场与港口建设共舞,轨道与高速建设并行: 大湾区对外通道航空枢纽 大湾区作为全球性生产组织、国际贸易中心,拥有全球网络的国际枢纽机场和国际航运中心,同时拥有与内陆腹地便捷、快速的运输方式。 机场新改扩建项目加速:规划纲要提出支持香港机场第三跑道建设和澳门机场改扩建,实施广州、深圳等机场改扩建,开展广州新机场前期研究工作,研究建设一批支线机场和通用机场。从已经公布的建设项目来看,大湾区主要机场均有改扩建计划。特别是广州机场和深圳机场,机场资源已经面临饱和,与香港机场相比,广州和深圳两场的商业开发仍有较大潜力,能够支持两场在吞吐量增长受限情况下的利润增长。

39、大湾区已经有三个国际枢纽,因此未来广州新机场很可能是先建成为一个3000 万至4000 万级、以点对点国内航班为主的机场,并根据市场情况逐步调整。 建设项目 预计完工时间 总投资 重要指标 香港国际机场 三跑道、新航站楼 2022 年 1415 亿港元 新增设计容量3000 万人次/年,新增停机位57 个 广州白云机场 三期扩建工程(第四、第五跑道和T3 航站楼)2022 年 500 亿人民币 机场设计容量超过1 亿人次/年 深圳宝安机场 卫星厅 2021 年 69 亿人民币 新增设计容量2200 万人次/年,新增廊桥机位56 个 三跑道 未开工 未公布 珠海金湾机场 升级改造项目(现有航站楼

40、改造) 2019 年10月 未公布 改扩建工程(T2 航站楼、滑行道等) 2023年 未公布 机场设计容量2500 万人次,飞机起降184013 架次 澳门国际机场 三阶段扩建工程 未公布 未公布 机场设计容量1500 万人次,飞机起降107,000 架次 惠州平潭机场 扩建工程(新建航站楼、旧航站楼改造等) 2019年 4亿 佛山沙坪坝机场 无 无 说明:预计珠三角枢纽(广州)机场建成后停航 珠三角枢纽(广州)机场 新建机场 未开工 说明:项目选址阶段 图表:大湾区主要运输机场建设情况 大湾区对外通道港口 珠海与香港、深圳、广州形成粤港澳大湾区的“金三角”港口格局,差异化发展,珠海为珠西制造

41、业基地提供商贸的对外窗口。 广州内港港区 黄埔港 新沙港 南沙港 大铲湾码头 妈湾港 赤湾港 蛇口港 维多利亚港 盐田港 高栏港 斗门港区 前山港 九洲港 湾仔码头 洪湾湾区 广州港 深圳港 珠海港 香港港:航运中心、贸易自由港、全球供应链上的主要枢纽港,以外贸干线集装箱业务为主。 深圳港:以外贸干线集装箱业务为主,少量内贸集装箱业务。 广州港:华南最大综合性枢纽港,以内贸集装箱为主,外贸集装箱业务主要集中南沙。 珠海港:粤西区域核心枢纽港,综合性港口。 香港港 目录 粤港澳大湾区政策研究 国际大湾区对标研究 粤港澳大湾区基础条件研究 互联互通交通建设红利突出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研究 大湾区规划

42、所涉及的房地产内容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带规划 粤港澳大湾区将呈现三条产业发展带,珠江口西岸的土地面积大于东岸,而西岸(江门、中山、珠海)2016年GDP不到8000亿元,只相当于东岸(深圳、东莞、惠州)的26%,人口只相当于东侧的38%。从产业布局或者空间布局的角度看,将来通过多种方式使得相关产业布局向珠江口西岸发展,承接空间更大。 现代服务业: 金融、专业服务、物流、信息服务、会展、文化创意 战略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 新能源、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 东岸知识密集型产业带广东东部和中部-东莞-深圳等东岸地区 西岸技术密集型产业带广东北部和南部-佛山-中山-珠海等西岸地区 现代服务业: 物流

43、、外包服务、教育服务 装备制造: 汽车、核电、风电、航空 优势传统专业: 家电、金属制品、纺织建材 沿海生态重化型产业带惠州-深圳-珠江-江门等沿海地区 先进制造业: 石油化工、油气开采、医药生物 湾区三大自贸区发挥带动作用 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内三大自贸区将发挥示范作用,带动和辐射其他周边地区进行更加积极的改革。自贸区以建设成为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 肇庆肇庆 佛山佛山 广州广州 中山中山 江门江门 珠海珠海 澳门澳门 香港香港 惠州惠州 东莞东莞 深圳深圳 南沙自贸区 广州南沙自贸区挂牌以来,大批知名企业选择落户南沙,其中世界500强企业已有87家落户南沙。南沙处

44、于广州、香港、澳门的三角形中间,是大湾区核心中的核心,香港园属于南沙的核心。 前海自贸区 位于蛇口区域,8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定位现代服务业体制机制创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集聚区、香港与内地紧密合作的先导区以及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的引领区。 横琴自贸区 横琴自贸区挂牌至今,已经落地的创新举措超过230项。横琴新区片区将依托粤澳深度合作,重点发展旅游休闲健康、文化科教和高新技术等产业,建设成为文化教育开放先导区和国际商务服务休闲旅游基。 此外,粤港澳大湾区还将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对贸易、金融与制造业带动作用增强。 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趋势明确 2008年受金融危机冲击,广东省先后推出“

45、腾笼换鸟”和“凤凰涅槃”战略,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经历近十年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后,2012年后制造业占比逐渐回落,服务业占比显著上行。 目前除拥有平安、广药、白云山等知名集团外,还汇聚了华为、腾讯、大疆、中兴、佳都等大型科技公司,已成为中国的创新产业中心。创新也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发展的重要驱动之一。 图表:2008年后广东省服务业占比显著提升 图表:近年粤港澳大湾区服务业占比明显回升 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经济将是粤港澳大湾区蕴含的产业机遇: 1.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广泛的产业结构,除了拥有大量高新技术产业之外,还存在许多不同的传统制造业,这为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机器人、新材料、

46、云计算、工业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与传统工业结合奠定了基础。 2.湾区制造业发达、产业体系健全,这为研发、物流、金融、信息技术、商务、节能环保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3.优质生活圈的建立也意味着休闲旅游、养老、教育、文化娱乐生活性服务业也将迎来又好又快的发展阶段。 电子信息和智能制造为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关键 湾区产业升级仍然迫切,纲要明确提出要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电子信息和智能制造是重中之重,这与粤港澳地区当前的产业结构特征相符合。 1)在对“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的论述中,明确提出“以深圳、东莞为核心在珠江东岸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电子信息等世界级先进制造

47、业产业集群”; 2)提出“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发展,以机器人及其关键零部件、高速高精加工装备和智能成套装备为重点,大力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培育一批具有系统集成能力、智能装备开发能力和关键部件研发生产能力的智能制造骨干企业”; 3)重点发展的“新型显示、新一代通信技术、5G和移动互联网”等。 图表:纲要对于制造业的重点论述 要点 内容 增强竞争力 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力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优化发展,加强产业分工协作,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深度合作,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优化布局 提升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发展水平,以珠海、佛山为龙头建设珠江西岸先进装备

48、制造产业带,以深圳、东莞为核心在珠江东岸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电子信息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发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创新研发能力强、运营总部密集以及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地产业链齐全的优势,加强大湾区产业对接,提高协作发展水平。支持东莞等市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支持佛山深入开展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支持香港在优势领域探索“再工业化”。 加快结构调整 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发展,以机器人及其关键零部件、高速高精加工装备和智能成套装备为重点,大力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培育一批具有系统集成能力、智能装备开发能力和关键部件研发生产能力的智能制造骨干企业。 支持装备

49、制造、汽车、石化、家用电器、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做强做精,推动制造业从加工生产环节向研发、设计、品牌、营销、再制造等环节延伸。 培育战略新兴产业 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发展壮大为新支柱产业,在新型显示、新一代通信技术、5G和移动互联网、蛋白类等生物医药、高端医学诊疗设备、基因检测、现代中药、智能机器人、3D打印、北斗卫星应用等重点领域培育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围绕信息消费、新型健康技术、海洋工程装备、高技术服务业、高性能集成电路等重点领域及其关键环节,实施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 智能制造与人工智能带来变局与契机 在国内人力成本持续上升、政策大力支持、产业转型升级的

50、大背景下,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发展将为制造领域带来变局与契机。 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自动化装备的价格逐年降低,尽管自动化装备存在首次购置资金壁垒高,但对人工的替代化趋势明显。该趋势,一方面会导致区域人才结构向高质量演变,同时湾区的信息制造业优势也将获得更多的区域外需求。 图表:机器人与人工成本对比及全球机器人价格变化 基准年份 2017年 人员工资(万元/年) 12.32 单台机器人价格(万元/台) 28.46 折旧年限 5 每台机器人替代人工数量 3 机器人成本(万元/年) 6.0 人工成本(万元/年) 36.96 相比其他制造行业来看,电子信息制造业劳动力密度更高,智能化改造更具必要性,统计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