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复习知识清单.pdf

上传人:l**** 文档编号:72571069 上传时间:2023-02-12 格式:PDF 页数:27 大小:1.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复习知识清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复习知识清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复习知识清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复习知识清单.pdf(2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必修一必修一1 1、地图的判读:、地图的判读:(1 1)比例尺)比例尺(单位要统一单位要统一):也叫缩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在同样的图幅上: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精确度越低。比例尺的缩放:比例尺的缩放:A、比例尺放大: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例如将 1/20000 的比例尺放大 1 倍,即比例尺放大到到 2 倍,放大后的比例尺是 1/10000,比例尺变大。B、比例尺缩小:用原比例尺缩小到的倍数。(分数倍)。例如将 1/120000 的比例尺缩小

2、 1/4,即比例尺缩小到 3/4,缩小后的比例尺应为:3/41/120000=1/160000,比例尺缩小。C、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原图面积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如将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2 倍,则放大后图幅面积是原来的4 倍。比例尺缩小后的图幅面积=原图面积缩小到的倍数之平方。如将比例尺缩小到原图的1/3,则图幅面积为原图的1/9。(2 2)方向:)方向: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读: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在有指向标的图上判读:指向标指示北方指向标指示北方。在没有任何标记得图上判读: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3 3)图例)图例(文字、符号文字

3、、符号)和注记和注记(数字数字)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2 2、地球、地球仪、地球、地球仪(1 1)地球常用数据)地球常用数据赤道半径(长半径)6378.1 千米极半径(短半径)6356.8 千米平均半径6371 千米赤道周长40075 千米赤道的自转线速度1670 千米/小时30纬线自转线速度1447 千米/小时60纬线自转线速度837 千米/小时(2 2)地球上方向的判断)地球上方向的判断根据两地经度数判断其东西方向根据两地经度数判断其东西方向A同为东经两个地点比较经度数值大的在东边,经度数值小

4、的在西边;B同为西经两个地点比较经度数值大的在西边,经度数值小的在东边;C两个相比较的地点分别是东经和西经时a若两地经度之和小于若两地经度之和小于 180180,则东经度的地点在东边,西经度的地点在西边,则东经度的地点在东边,西经度的地点在西边;b若两地经度之和大于若两地经度之和大于 180180,则东经度的地点在西边,西经度的地点在东边;,则东经度的地点在西边,西经度的地点在东边;c若两地经度之和等于180,则说哪一点在东,哪一点在西均可(即无法比较)。注意:东西方向为相对方向,定向原则是:根据劣弧段,即两点间经度相差小于注意:东西方向为相对方向,定向原则是:根据劣弧段,即两点间经度相差小于

5、 180180的弧来定向。的弧来定向。所以所以 9090E E 与与 135135W W 的东西向比较只能够通过图中的弧的东西向比较只能够通过图中的弧 abab(劣弧部分)(劣弧部分)来比来比较。较。根据两地纬度数判断其南北方向根据两地纬度数判断其南北方向A两地都是北纬:则数值大的在北方,数值小的在南方;B两地都是南纬:则数值大的在南方,数值小的在北方;C两地一个是北纬,一个是南纬,则北纬的在北方,南纬的在南方;在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在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说出右图从 A 点经过 BDC 回到 A 点的线路方向(3)(3)计算某点关于地心对称点的坐标计算某点关于地心对称点的坐标纬度关于地心对称的

6、两点,其纬度数值相等,但南北纬相反;经度两点所在经线一定构成经线圈,经度之和等于180,东西经相反。(4 4)两地间最近航线方向的判断两地间最近航线方向的判断-这个大圆过地心这个大圆过地心球面上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是通过这两点的大圆大圆的劣弧劣弧部分长度。两点处于晨昏圈晨昏圈上,最短航线在晨昏圈晨昏圈上;两点处于赤道上,最短航线在赤道上-最短航线向正东或正西;两点处于同一经线圈上,最短航线可能经过北极或南极-最短航线向正北或正南;经度差不等于 180 度两点处于同一纬线上,最短航线的劣弧段向较高纬度凸,(5)(5)地球上两点间距离的计算地球上两点间距离的计算同一经线上两点间距离的计算同一经线

7、上两点间距离的计算L=111 千米纬度差(同一条经线上,纬度相差1,其距离相差约 111 或 110 千米)同一纬线上两点间距离的计算同一纬线上两点间距离的计算A A赤道上两点间距离的计算1=111 千米B B其他纬线上两点间距离的计算S=111 千米相隔经度数COS(表示该点的纬度)地理图表及等值线地理图表及等值线1.1.等高线图的判读:等高线图的判读:等高线图的高度注记为“海拔高度”(即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我国的海拔是高出黄海海平面的距离。)(1 1)判读规律:)判读规律:数值大小:数值大小:海拔 200 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为平原地形;海拔 500 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

8、100 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为丘陵地形;海拔 500 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 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 字形为山地地形;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为高原地形。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山顶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盆地或洼地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形似马鞍为鞍部地形等高线弯曲时,如果凸出部分指向低处表示山脊如果凸出部分指向高处表示山谷疏密程度:疏密程度:密集坡度陡;稀疏坡度缓。*有时候图上看不出密集与稀疏,可根据坡度坡度=垂直相对高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水平距离来决定。通视问题: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

9、地形剖面图无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注意凸坡(等高线上疏下密)不可见注意凸坡(等高线上疏下密)不可见,凹坡(等高线上密下疏)凹坡(等高线上密下疏)可见可见;注意题中要求,分析图中景观图是仰视或俯视可见。闭合曲线内闭合曲线内:大于大值大于大值,小于小值小于小值(2 2).等高线图的判读等高线图的判读根据等高线特征判读主要地形,如山顶(A)、鞍部(G)、陡崖(D)等。进行陡崖高度的计算(1)陡崖顶部的高度(海拨高度)H顶顶,其公式为:aH顶a+d(其中 a 为与陡崖相交的等高线的最大值,d 为等高距),如图 1-2 中陡崖 D 处顶部的海拔高度为 500 米H顶600 米。(2)陡崖底部

10、的高度(海拔高度)H底,其公式为:b-dH底b(其中 b 为与陡崖相交的等高线的最小值,d为等高距),如上图中1-2陡崖D处底部的海拔高度为200米H底300 米。(3)陡崖的相对高度为H,其公式为:(n-1)dH(n+1)d(n 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如右图中陡崖D的相对高度为200米H水平比例尺画图步骤:画图步骤:确定剖面线的位置(一般选取能体现图示区域内地势起伏状况和地形区分布情况的剖面线)。确定比例尺,包括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水平比例尺一般和等高线地形图比例尺相同;垂直比例尺则要视地势起伏状况而定)。在剖面图上描绘等高线图上剖面线与各等高线、河谷的交点的位置及其高

11、程(或将剖面线与各等高线、河谷的交点投影到剖面图上,如上图)。在剖面图上把各交点的高程用平滑曲线联接起来,并在剖面线下面图画阴影。最后作一些必要的注记。3 3、等温线:、等温线:#水平分布规律: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我国由南向北递减)原因:太阳高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太阳辐射逐渐递减;由城市中心向郊区递减(“热岛效应”)原因:城市由于人口集中,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释放大量热量。#垂直分布规律:由山麓到山顶递减。原因:海拔高度越高,获取地面的热量越少;在1000M 深度以上,水温随深度递减,1000M 深度以下,水温变化不大。原因:表层海水受太阳辐射的影响明显,深层海水影响小。(1 1)、判读规

12、律:、判读规律:等温线数值:等温线数值:(气温无论一月,还是七月,都是由低纬向两极递减。)数值自南向北递增北半球;数值自北向南递增南半球。等温线疏密:等温线疏密:等温线密集气温差异大;等温线稀疏气温差异小。(2 2)等温线的弯曲分布规律:)等温线的弯曲分布规律:等温线向高纬突出表明气温比同纬高等温线向低纬突出表明气温比同纬低(“凸高值低,凸低值高”规律“凸高值低,凸低值高”规律)等温线平直下垫面性质单一。(如南半球 40-60处的等温线较平直,说明海洋面积大,性质均一。)思考:哪些因素影响等温线的弯曲分布?(冬夏季节、海陆状况、地势高低、寒暖流)见下表: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大陆夏季海洋冬季地势较低

13、暖流经过比同纬度比同纬度地区气温地区气温气温高气温高气温高气温高等温线等温线弯曲状况弯曲状况向高纬凸出向高纬凸出向高纬凸出向高纬凸出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大陆冬季海洋夏季地势较高寒流经过比同纬度比同纬度地区气温地区气温气温低气温低气温低气温低等温线弯曲等温线弯曲状况状况向低纬凸出向低纬凸出向低纬凸出向低纬凸出总结:等温线弯曲分布规律凸高值低,凸低值高凸高值低,凸低值高规律(二)等温线分布图的实际应用1、判断南北半球:等温线数值向北降低为北半球,等温线数值向南降低为南半球。2、判断季节和海陆分布:1 月份(冬季)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凸出;7 月份(夏季)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北凸出。3、分析等温线的走向及影响

14、因素:(1)等温线与纬线方向基本一致,呈东西延伸,说明影响该地气温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2)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说明影响该地气温的主要因素是海陆分布。(3)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或与山脉走向、高原边缘平行,说明该地气温是受地形起伏的影响。(4)海洋上等温线弯曲的方向即为洋流的流向。(5)等温线闭合,数值内大外小,为盆地或小洼地;数值内小外大,则为山地(6)中国冬季等温线密:夏季等温线疏:4 4、等压线图的判读:、等压线图的判读:(同一海拔高度上气压水平分布情况)目标:根据等压线的弯曲及封闭状况,判读气压场的分布特点,进而确定锋面的位置及天气状况等。判读规律:判读规律:等压线的排列和数值:等压

15、线的排列和数值:低压中心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盆地(中心为上升气流)高压中心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顶(中心为下沉气流)高压脊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脊(脊线)低压槽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谷(槽线)等压线的疏密程度: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决定风力大小)等压线的密集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等压线的稀疏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在等压线图上判定风向(任意点)和天气形势:在等压线图上判定风向(任意点)和天气形势:判定风向规律:判定风向规律:先明确高低气压;其次确定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最后根据南、北半球画出风向。天气:是指大气短时间内的物质状态,包括气温高低、湿度大小、风向、气压等指标。A、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寒冷干燥B、由低纬吹向

16、高纬的风-温暖湿润C、低气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高气压过境时,多晴朗天气。5 5、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与上述等温线图的判读方法相似,也主要是看等降水量线的走向、疏密及数值等几个方面,其具体判读方法总结如下:(1 1)判断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大小)判断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大小密集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大;稀疏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别小如下图,B 地区等降水量线比A 地密集,B 地区降水分布差别比A 地大。(图中单位 mm,下同)(2 2)判断海陆影响)判断海陆影响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大致平行降水自沿海向内陆减少。如下图是我国辽宁省年降水量等值线分布状况,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

17、北内陆减少。(3 3)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等降水量线与山脉走向平行多雨迎风坡少雨背风坡6 6、等盐度线图的判读:、等盐度线图的判读:因素影响降水量越大盐度越低;蒸发量越大,盐度越高。降水量蒸发量,盐度较低;蒸发量降水量,盐度较高有大量江河淡水注入的海区,盐度偏低;大洋边缘盐度往往比中心低,如大江大河入海口处海水盐度比周围海区海水盐度低同纬度地带,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低;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高影响盐度分布的因素降水量与蒸发量入海径流洋流(1 1)世界海洋表面盐度的分布规律:)世界海洋表面盐度的分布规律:由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和高纬递减。(2 2)洋流对等盐度线的影响)

18、洋流对等盐度线的影响暖流经过盐度增大等盐度线向高纬凸出。寒流经过盐度减小等盐度线向低纬凸出。以太平洋为例,如下图,根据等盐度线的弯曲规律,以副热带为界,寒暖流等盐度线弯曲的方向不同。7 7、等震线的判读:、等震线的判读:等震线实际上是等烈度线,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等震线上地震烈度处处相等。判读时注意,烈度由震中向外递减。(凸高值低,凸低值高)8 8、等潜水线判读:、等潜水线判读:1)概念:潜水等水位线即潜水面等高线,根据潜水面上各自的水位标高绘制而成,一般绘在等高线地形图上。2)河流流向判断:潜水水位随地形而有起伏(呈正相关),可根据图中等潜水位线的数据递变(递增或递减)顺序判断出地势高低,

19、河流都是由高处向低处流,可知河流流向。3)潜水的流向:垂直于等潜水位线,由高值区流向低值区。4)潜水的埋藏深度:是指潜水面到地表的距离。同一幅图上的地形等高线与潜水等水位线相交之点的数值之差,即二者高程之差,为该点的潜水埋藏深度。5)潜水流速的大小:取决于潜水的坡度(潜水面的坡度(潜水水力坡度):确定潜水流向之后,在流向上任取两点的水位高差,除以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潜水面的坡度)。坡度越大,流速越快,坡度越小,流速越慢。在同一幅地图上,等潜水位线越密集的地方坡度越大,不同地图中要注意比例尺和高差。6)确定引水工程:为了最大限度地使潜不流入水井和排水沟,当等水位线凹凸不平、疏密不均时,取水井应布置

20、在地下水汇流处,并且埋藏较浅处;当等水位线由密变稀时,取水井应布置在由密变稀的交界处,并与等潜水位线平行(注意不是垂直)。7)潜水与河水或湖泊水补给关系:一是作水平线法,比较水位高低,总是由水位高者补给水位低者;二是作出潜水流向,潜水向河流或湖泊流,则潜水补给河流或湖泊,潜水流向由河流或湖泊指向潜水,则河流水或湖泊水补给潜水。水,如图 1 所示,是潜水补给河水,是河水补宇宙中的地球宇宙中的地球一、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一、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1、天体系统的结构:地球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其它恒星系总星系河

21、外星系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是太阳系中八大行星之一。按距太阳由近到远顺序排列,八大行星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2 2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地球的普通性:从运动特征来看:地球与其它行星的运动特征相似,都按自西向东的方向绕太阳公转;公转的轨道都近似圆形;公转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即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的特征。从结构特征来看:地球与其它行星的质量体积相似。地球的特殊性: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天体。地球

22、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如下表所示。月球其它行星系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太阳光照稳定宇宙环境自身条件形成生命条件的原因太阳从诞生至今没有明显的变化地球附近的大、小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安全的宇宙环共面性、近圆性的特征,它们各行其道、互不境干扰。日、地距离适中使得地面有适宜的温度,水以液态存在。地球的体积和形成大气层质量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年变化都较小,适合生自转周期适中,物生长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是地球外部最主要的热量来源2、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就是四个氢原子核转变为一个氦原子核3、太阳辐

23、射被分层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三个部分。可见光中集中能量最多,太阳辐射还被称为短波辐射4、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提供光热资源;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5、影响到大地面太阳辐射的因素:太阳高度、下垫面性质,天气状况,海拔高度等太阳高度:纬度低则正午太阳高度大,太阳经过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的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反之,则少。天气状况:晴天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日照时间长,获得的太阳辐射多。海拔高度:地势高,大气稀薄,透明度高,固体

24、杂质、水汽少。我国太阳辐射的分布:(见图)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从总体上看,是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强。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青藏高原最丰富(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海拔高,空气稀薄),四川盆地最少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的分层:大气层从里到外从里到外可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2、太阳活动:主要类型有黑子、耀斑和太阳风,它们分别发生在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太阳活动的周期约为 11 年,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标志,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影响短波通讯;(2)产生“磁暴”现象;(3)影响气候。有些地方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的活动周

25、期有一定的相关性。(4)产生“极光”。三、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选择:三、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选择:1、自然因素: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 地球自转的初速度:取决于纬度和地势 地形平坦开阔;2、人文因素:地广人稀,交通便利,符合国防安全需要。3、实例:太原:技术力量强;酒泉:大陆性气候,晴天多;西昌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4、海南文昌: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海运便利。地球自转和公转特征的比较地球自转和公转特征的比较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度数增大的为东经,度数减小的为西经;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西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度数增大的为东经,度数减小的为西经;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西经经 2020和东经和东经 160160。一、

26、地球自转1、自转方向、速度、周期方向:自西向东(北极看逆时针,南极看顺时针)。速度:南北极点角速度为零,其他为 15/h,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纬 60纬线为赤道的一半周期: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为恒星日,是23 小时 56 分 4 秒,地球自转 360 度。昼夜更替的周期为太阳日,是 24 小时,地球自转 36059。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一)昼夜更替1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2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4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

27、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 度。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范围:023266太阳高度的分布:昼半球上0,夜半球上 0,晨昏线上 0。太阳高度日变化周期为 24 小时.7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24 小时8.昼弧中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 点。夜弧中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0 点或 24 点。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 点或 24 点。晨昏线与经线,只有在春秋分两天是重合的,其余时间都不重合,二者的夹角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冬、夏至日达最大为2326。作图判断:侧视、俯视、立体图、各种变式图等。判断晨线和昏线。(图略)侧视:俯视图:(二)地方时1地方时计算原理:地方时东早

28、西晚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经度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经偏东时间早)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经度每隔 15地方时相差 1 小时(即 1=4 分钟)2地方时计算方法: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 分钟两地经度差说明: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东加西减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经度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经或同为西经相减;一为东经一为西经相加。计算步骤:确定两地经度差;换算两地时间差;判断两地东西方向;带入计算。3昼夜长短的计算(1)昼弧:任一纬线落在昼半球内的部分。(2)夜弧:任一纬线落在夜半球内的部分。(3)计算:昼长=昼弧对应的经度数1

29、5;夜长=夜弧对应的经度数15(三)区时时区时区国际上划分时区的方法。1.规律:全球共有24 个时区,东西各 12 时区,东西十二时区合为一个时区。每个时区都跨经度 15 度。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度数=时区数15 度。东边的时区比西边的时区时间早,每相差一个时区相差一小时。已知经度求时区:经度数/150(余数大于 7.5 进一,余数小于7.5 去尾)2.区时:同一个时区统一采用是的时间就是该时区的区时,为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3.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东经120 度的地方时不等同于北京所在经线116 度的地方时.4.世界时为零度经线的地方时,零时区的区时5.5.中国跨五个时区中国跨五个时区:(

30、东五东九)(730E1350E)东西跨五个时区6.区时的计算: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两地时区数差说明:时区数的计算:当地经度数15,商四舍五入得时区数。时区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相减;一为东时区一为西时区相加。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同为东时区,时区数越大越偏东;同为西时区,时区数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时区偏东时间早)7.7.日界线日界线:国际标准日界线为 180 度经线,但与 180 度经线不完全重合。向东跨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昨天);向西跨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今天)。东十二区比西十二区早一天,区时相同.新的一天与于旧的一天的接线还有 0 时刻所在经线,它的位置

31、从 180度经线开始逐渐向西推移。该经线向东为今天,向西为昨天(三)、产生地转偏向力方向特征:与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垂直,北半球指向运动方向的右侧,南半球指向左侧。大小:赤道为零,随纬度增高而等大;运动速度大,地转偏向力越大左图表示:南北北南对河岸的影响:北半球右岸侵蚀严重,左岸堆积严重;南半球相反影响大气环流和大气运动(举例说明:气旋与反气旋、大气环流);影响大洋环流影响地球形状:两极稍扁的椭球体地球公转及意义地球公转及意义一、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1.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个回归年 365 天 5 时 48 分 46 秒,恒星年 365 天 6 时 9 分 10 秒2.公转轨道与速度特点:每

32、年 1 月初过近日点,公转速度快,太阳照射南半球。每年 7 月初过远日点,公转速度慢,太阳照射北半球。影响:北半球夏半年的时间长于冬半年的时间。北极点的极昼天数(186天)比南极点的极昼天数(179天)长7 天二、黄赤交角及其影响黄赤交角产生的原因:(1)地球倾斜着围绕太阳公转(2)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方向不因季节而变化。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以一回归年年为周期)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图中 A 春分,B 夏至,C 秋分,D 冬至)要求学生自己在由图中标出两分两至(北半球节气)三、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1太阳直射点向南回归线移动时,北半球昼

33、渐短,夜渐长,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太阳直射点向北回归线移动时,北半球昼长渐,夜渐短,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但昼不一定大于夜。2太阳直射点位于哪个半球(南或北),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出现极昼极夜现象,极昼昼长 24 小时,夜长 0 小时;另一个半球纬度越高昼越短,出现极夜现象,极夜昼长 0 小时,夜长 24 小时。3赤道终年昼夜平分,昼长12 小时;纬度越高,昼夜变化幅度越大;极点大约半年是极昼或极夜,极圈仅一天极昼或极夜。4春、秋分日全球各地均昼夜等长,且距春分(秋分)日越近的日期,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小。5二分二至日(以北半球白昼为例):夏至最长(日出最早日落最晚),冬至最短

34、(日出最晚日落最早),二分日昼夜等长。6同一日期,同度数、不同半球(南北)的两条纬线的昼长与夜长正好相反;7同纬线地区昼夜长短相等,日出日落时间相同;8.计算昼夜长短:根据公式;在图上还可根据昼弧所占比例24 得到昼长;赤道上永远昼夜等长,12 小时;极昼昼长24 小时,夜长0 小时,极夜反之;同纬线地区昼夜长短相等,日出日落时间相同;同一日期,同度数、不同半球(南北)的两条纬线的昼长与夜长正好相反;不同日期,若直射纬线相同,则昼夜长短相等;直射点度数相同,南北半球不同的两个日期,同一纬线的昼长与夜长正好相反;如如:根据公式:根据公式: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24 小时夜长=(12-日出时间)

35、2=(日落时间-12)2日出时间12:00昼长/2(或 0: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出时间是6:00日落时间12:00昼长/2(或 24: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落时间是18:00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1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为 90,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逐渐递减。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夏至日-H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逐级递减。冬至日-H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逐级递减。春秋分日-H 由赤道向南北逐级递减。2纬度相同,正午太阳高度相同;太阳直射点正午太阳高度为900;3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当太阳太阳直射

36、点向该点移动时H 越来越大,远移该点时 H 越来越少。以北半球北半球为例:夏至:北回归线以北 H 达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最小值;夏至到赤道:北回归线以北H 变小,南半球各地变大;赤道到冬至:北半球各地变小,南回归线H 变大;冬至:南回归线以南 H 达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最小值;4计算公式推导略:H=90纬度差(太阳直射点与所求地同一半球为两者纬度差,大减小;处于异半球为两者纬度和)四季更替五带形成四季更替五带形成天文四季:夏季-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三个月(5、6、7 三月)冬季-白昼最短,太阳最低的三个月(11、12、1 三月)气候四季:一年中最热为夏季,678 为夏季

37、,12.1.2 为冬季五带:五带:若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变大,温带变小若黄赤交角变小:热带寒带变小,温带变大太阳的周日运动太阳的周日运动(1)周日视运动规律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各地太阳从正东方向升起,正西方向落下。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各地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西北方向落下(出现极昼和极夜地区除外)。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各地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西南方向落下(出现极昼和极夜地区除外)。影子问题影子问题(1)影子的朝向与光源的方向相反。(2)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反之越长。一天中日影的变化规律是日出最长变短正午最短变长日落最长(理论上晨昏线处影子无限长)。(3)正午日影的朝向和长短变化。北回归

38、线以北:北回归线以北太阳终年南射,正午日影始终朝北;纬度越高,日影越长;6 月 22 日达一年中最短,12 月 22 日达一年中最长。南回归线以南:南回归线以南太阳终年北射,正午日影始终朝南;纬度越高,日影越长;12 月 22 日达一年中最短;6 月 22 日达一年中最长。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时,在南北回归线内,太阳有直射、南射和北射。正午日影有时无、有时向南、有时向北;长短由正午太阳高度决定。(4)极点:任何时候日影始终朝南或朝北,且日影长短无日变化。计算楼距计算楼距0为了使楼房底层获得充足的太阳光照,一般来说,纬度较低的地区楼距较小,纬度较高的地区楼距较大。解题关键是计算当地冬至日的

39、正午太阳高度(即一年中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并计算影长。计算热水器安装角度计算热水器安装角度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资源,应该合理设计太阳能热水器的倾斜角度,使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与太阳光线垂直,提高太阳能热水器的效率。判断山地自然带在南坡和北坡的分布高度判断山地自然带在南坡和北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情况下,由于向阳坡正午太阳高度大,得到的光热多,背阳坡得到的太阳光热少,因此在相同高度,阳坡温度较高,阴坡温度较低,从而影响到自然带在阳坡和阴坡的分布高度。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的内部圈层人类对地球内部结构的了解主要来自于对地震波地震波的研究地震波包括横波和纵波。横波波速较慢,只能在固体物质中传播,让人感觉左右

40、摇摆纵波波速较快,固、液、气三种形态物质中都能传播,让人感觉上下颠簸地球内部结构与地震波的相关图示莫霍面向下:横、纵波波速都突然加快;古登堡面向下,横波消失纵波减慢(1)知道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地球的圈层结构比较表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圈层结构大气圈大气圈外部圈层外部圈层重要特点大气圈是包裹地球的气体层,主要成分是氮和氧,是地球生命生存的基础条件之一。从地面开始,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的密度迅速下降。水圈水圈水圈是连续不规则的圈层,它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还可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其中陆地水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生物圈中的生物广泛分布于地壳、水圈和大气圈中,是生物

41、及生存环境的总称,是地球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在横向上,地壳可分为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其中大洋地壳远比大陆地壳薄。在纵向上,地壳的上层为硅铝层,下层为硅镁层,硅铝层在大洋中很薄甚至缺失。地幔中有一软流层(固态),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软流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层以上的部分(不含软流层不含软流层)或者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被称为岩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被称为岩石圈。石圈。地核由铁和镍组成,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生物圈生物圈地壳地壳内部圈层内部圈层地幔地幔地核地核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一、一、三大类岩石的主要特点。分分类类三大类岩石的比较表形成过程典型岩石岩岩侵入岩侵入岩岩浆在地下压力作用下

42、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冷却凝固而成。花岗岩浆浆玄武岩、流纹岩岩岩喷出岩喷出岩岩浆在地下压力作用下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裸露地表的岩石在外力作用外力作用下被风化成碎屑物质,再经石灰岩、页岩、沉积岩沉积岩风、流水等外力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砂岩、砾岩石。其典型特征是具有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化石。原有岩石在地壳深处承受着高压高压,并受到岩浆活动、地石灰岩变质为变质岩变质岩壳运动产生的高温高温作用,岩石的成分和性质发生变质作变质作大理岩、页岩变用用改变,形成新的岩石。质为板岩二、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地壳物质循环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的衰变。地球内部的岩浆岩浆,经过冷却凝冷却凝固固

43、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岩浆岩受流水、风、冰川、海浪等的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同时,这些已生成的岩石,在一定温度和压力等作用下发生变质,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发生 重熔再生重熔再生(高温熔化)作用,又成为新的岩浆。从岩浆形成各类岩石,再到新岩浆的过程,就是地壳内部的物质循环。请说明图 1-4 中各个数字序号所代表的含义:冷却凝固;外力作用;重熔再生作用;变质作用图 1-4三、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的判断三、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的判断1、沉积岩时代的确定:一般上新下老2、多次侵入现象:被穿过的岩体时代较老,穿越其它岩体者时代较新。四、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四、地表形

44、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1.1.地质作用根据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地质作用根据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分类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地壳运动地球内部的热内力作用能变质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外力作用太阳能沉积、固结成岩2.2.地壳运动与地表形态地壳运动与地表形态地壳运动引起地表形态和海陆变迁等变化,按地壳运动方向和性质可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如下表所示运动类型岩层运动方向水平运动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表,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对地形的影响形成裂谷和褶皱山脉垂直运动地壳运动方向垂直于地表,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常形成高原、断块山及盆地和平原等地貌举例喜马拉雅山;东非大裂

45、谷台湾海峡的形成,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的变迁相互关系他们相伴发生;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两者常有的主次之分;就全球而言,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3.3.板块构造理论板块构造理论(1)六大板块:全球岩石圈共划分为六大板块。它们是:太平洋板块 印度洋板块 亚欧板块 美洲板块 非洲板块 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中只有太平洋板块为海洋板块,其他都为海陆兼备。(2)板块与地壳运动: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之间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火山、地震多。板块相对移动边界类型对地貌的影响举例张裂大陆板块与大陆板碰块碰撞撞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生长边界裂谷和海洋消亡边界巨大褶皱山系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喜马拉

46、雅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阿尔卑斯山(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安第斯山、马里亚纳海沟、亚洲东部岛弧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平坦岩浆活动高低起伏,形成高山和盆地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世界两大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4.4.内力作用内力作用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1.褶皱山和断块山地质构造判断地貌类型岩层弯曲形态岩层新老关系未侵蚀地貌(内)侵蚀后地貌及成因(外)褶皱背斜岩层上拱中 心 老 两翼新山岭背 斜 顶 部受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中心新两翼老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水平位移:形成裂谷;地垒如华山、庐山、泰山、峨眉山,地堑如汾河谷地

47、、渭河平原、吐鲁番盆地、东非大裂谷。断层岩层破裂且发生明显位移2地质构造与找矿、找水背斜:良好的储油构造;向斜:储水构造,常形成自流盆地,比如澳大利亚大自流盆地。3地质构造与工程建设工程建设选址,应避开断层,以免诱发地震、滑坡、渗漏、坍塌等地质灾害。开凿隧道通常选背斜,原因:背斜成拱形,背斜顶部承受压力较小,安全稳定;不易积水;背斜建设隧道通常不破坏岩层结构。4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在温度、水、生物等的影响下使地表的岩石发生崩解和破碎,形成许多碎屑物质。分布普遍(花岗岩的球状风化)能量来源侵蚀作用流水侵蚀沟谷、瀑布、峡谷,喀斯特地貌(例:河流流经的高原、山

48、地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瑶琳仙境)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太阳辐风力侵蚀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干旱、半干旱的沙漠地区(例:射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雅丹地貌)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 形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等高山、高纬地区(例:挪威峡湾、中欧东欧平原)海浪侵蚀海蚀崖、海蚀柱搬运作用堆积作用流水搬运泥石流风力搬运沙尘暴冰川搬运物质迁移海浪搬运物质迁移流水堆积冲积平原(洪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风力堆积黄土高原、沙丘具有一定的分选性,大的先沉积,小的后沉积滨海地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干旱、半干旱地区;海滨地区高山、高纬地区滨海地带山口处,河流中下游,

49、河口干旱的内陆及临近地区(例:塔克拉玛干沙漠、黄土高原的黄土)滨海地带冰川堆积冰碛地貌,沉积物大小不分杂乱堆积高山;高纬度地区海浪堆积海滨沙滩河流的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作用类型河流侵蚀河流堆积地貌类型V 型谷U 型谷冲积平原洪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分布河流上游河流上游山前成因向下和向源头侵蚀向河谷两岸侵蚀水流流出山口,由于地势趋缓,流速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堆积河流凸岸堆积形成河漫滩。河流携带大量泥沙在入海处堆积地貌特点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河谷宽而浅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到细地势平坦地势低平,河网密布中 下 游 地区入海口处第五讲第五讲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与大

50、气环流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与大气环流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2.大气受热过程及温室效应大 气受 热过程太阳辐射能传播的过程中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到达地面,并被地面吸收。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增温,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多云的阴天夜晚气温不会太低是因为云层厚大气逆辐射强十雾九晴:晴天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空气中的水汽易凝结成雾滴青藏高原光照强但热量不足的原因:青藏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少,光照强;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大 气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的温 室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向上效应的部分散失到宇宙空间,向下的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