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儿童生长发育特点.pptx

上传人:莉*** 文档编号:72536708 上传时间:2023-02-12 格式:PPTX 页数:114 大小:754.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岁儿童生长发育特点.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岁儿童生长发育特点.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岁儿童生长发育特点.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岁儿童生长发育特点.pptx(11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几点说明 不同年龄阶段划分:婴儿期(0-1岁)、幼儿期(2-3岁)、学龄前期(4-5岁)、学龄期(6-11岁)、青春期(12-17岁)、青年期(18-24岁)另一种划分方式:婴儿期(0-2岁)infant、幼儿期(3-6岁)、学龄期(7-11岁)生长发育:指体格生长与神经心理行为发育第1页/共114页体格生长部分婴幼儿体格生长基本规律(一)连续性与阶段性:出现两个生长速期(二)各器官系统生长速度不同(发育的不平衡性)(三)个体差异(四)体格发育受多种因素影响(环境、遗传、营养与疾病等)(五)生长的长期趋势(六)追赶性生长第2页/共114页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1、身长(length)2、体重(we

2、ight)3、头围(head circumference)4、胸围(chest circumference)5、上臂围(arm circumference)6、坐高(sitting height)7、前囟(anterior fontanel)8、牙齿(月龄-4至6)第3页/共114页1、身长(length)身长为头部、脊柱与下肢骨骼长度的总和。(上部量:头顶至耻骨联合上缘;下部量:耻骨联合上缘至足底。)新生儿出生时仅50厘米。1岁时达出生时1.5倍左右。出生后第2年身长共增长10厘米左右,接近青春期儿童身高每年增长达8厘米左右,女童较男童略早开始2年。210岁儿童身高(厘米)=年龄 X 7+7

3、0第4页/共114页2、体重(weight)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3公斤,到1岁时体重接近出生时3倍。以后儿童体重每年增长约2公斤。接近青春期,儿童体重每年增长可达6公斤左右。小于6月婴儿体重=出生体重(公斤)+月龄 x 0.7712月婴儿体重=6(公斤)+月龄 x 0.25110岁儿童体重(公斤)=年龄 X 2+7(或8)第5页/共114页3、头围(head circumference)新生儿出生时头围约34厘米,1岁时平均达46厘米。1岁后增长速度减慢,2岁时约48厘米,到成人时约为5658厘米。若有头小畸形,(出生时32,或3岁38)则要怀疑脑积水。第6页/共114页4、胸围(chest c

4、ircumference)胸廓与肺的发育可以用胸围测量。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12厘米,胸围在第一年发育最快,到4月末时,胸围与头围基本相同。11岁半超过头围,第二年增长速度明显减慢,平均增长3厘米,以后每年平均增加约1厘米。第7页/共114页5、上臂围(arm circumference)测量上臂围可以筛选营养不良儿童。15岁儿童上臂围多在12.513.5厘米间,13.5厘米示营养良好,12.5厘米为营养不良。第8页/共114页6、坐高(sitting height)坐高指由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坐高可显示躯干的生长。儿童1岁后身高增加主要是下肢增长,坐高占身高的比例随年龄而降低。一般出生时为6

5、6%,4岁时60%,10岁时54%。当儿童患克汀病、软骨发育不良时,坐高占身高百分比明显增大。第9页/共114页7、前囟(anterior fontanel)新生儿出生时头顶部有两个骨性间隙,前囟与后囟。前囟出生时约1.52厘米,6个月后逐渐骨化缩小,一般在1218个月闭合。后囟出生时很小,12个月即闭合。囟门闭合情况反映颅骨骨化过程。若囟门闭合早,则要警惕头小畸形;囟门闭合晚,多见于佝偻病、脑积水、克汀病等。同时囟门也是观察婴儿颅内疾病的一个窗口,当小儿患脑炎、脑膜炎而颅压升高时,前囟会变得饱满,而婴儿因腹泻致脱水时,会出现前囟凹陷。第10页/共114页8、牙齿(月龄-4至6)包括乳牙(te

6、rminent teeth)和恒牙(permanent teeth)。乳牙共20颗。一般在46个月左右开始萌出,全副乳牙2岁半左右出齐。自6岁左右,儿童开始换牙。在全副乳牙之后长出第一颗恒牙(第一磨牙),即出现24颗牙齿。然后基本按从前至后的顺序逐个替换同位乳牙。12岁长出第二磨牙,18岁以后出现第三磨牙(智齿),但也有人终生不长此牙。第11页/共114页06周岁儿童生长发育的正常水平周岁儿童生长发育的正常水平 出生至出生至1个月个月体格生长:体格生长:出生体重平均3.0左右,身长50左右,平均头围35左右躯干:肩和臀狭小,胸围比头围小。四肢:通常屈曲、两手握拳,指(耻)甲薄。感觉、运动发育:

7、感觉、运动发育:所有的活动都是全身的,对特殊的刺激不产生特殊的反应。对亮光和黑暗有反应,对视觉和听觉刺激有反应,眼球的运动不协调,在视线范围内能注视物体。对苦味和酸味表示拒绝。俯卧时能抬头,做出爬行的样子。第12页/共114页语言和适应性行为:语言和适应性行为:剧哭,但无眼泪。哭吵的特征随环境而变。喉部发出声音。个人个人-社会发育:社会发育:看见人的面部或对他(她)讲话或抱着时表示安静。一日睡20小时左右,大约3小时深睡不醒。按需喂养 第13页/共114页二个月 体格生长:(略)感觉运动发育:眼睛能够跟着物体在水平方向移动;能转头寻找声源;俯卧时能抬头片刻.语言和适应性行为:手指能自己展开合拢

8、,能在胸前玩,会吸吮拇指.个人-社会发育:逗引时候会微笑.每隔3-4小时喂一次;喂5-6次/天.第14页/共114页三个月三个月感觉、运动发育:感觉、运动发育:有目的地抓物来取代握持反射。头位于中线,颈紧张反射减弱。俯卧位时,双肘支撑体重,下颌及两肩可离开桌面,抬头更稳。取支撑坐位时,背屈、两膝弯曲。语言和适应性行为:语言和适应性行为:玩弄手和手指,发出轻笑声,视物协调,可达180个人个人-社会发育:社会发育:开始出现社会性微笑,看到母亲有微笑。开始出现社会性微笑,看到母亲有微笑。第15页/共114页四个月体格生长:(略)感觉运动发育:俯卧时宝宝上身完全抬起,与床垂直;视线灵活,能从一个物体转

9、移到另一个物体.腿能抬高踢去衣被及踢吊起的玩具。语言和适应性行为:开始咦呀学语,会发长元音。个人-社会发育:用声音回答大人的逗引.喜欢吃副食.晚上断奶,喂离奶初食的米粉粥两勺左右.3-4月,开始出现愤怒、悲伤等情绪表现。第16页/共114页五个月体格生长:(略)感觉运动发育:大部分能够从仰卧翻身变成俯卧;可靠着坐一会儿,坐时能直腰.大人扶着能站立;能拿东西往嘴里放。语言和适应性行为:会发出辅音一二个。个人-社会发育:(略)可将野菜或谷类食物弄成流质食物喂予婴儿.第17页/共114页六个月六个月体格生长:开始体格生长:开始长出下切牙。感觉、运动发育:感觉、运动发育:能坐一会儿。俯卧位时,手臂伸直

10、,用手支持身体重量,胸及上腹部能离开床面或桌面。坐下之前已能将头抬起。除能仰卧翻身外,还能俯卧翻身,扶立时能负身体大部分重量。能从坐位拉起。仰卧时将脚放入嘴里。用手指抓物体。在坐位时能朝后退。第18页/共114页语言和适应性行为:语言和适应性行为:自己捧奶瓶。如果手里有玩具,当给另一个玩具时,会扔掉手中的,取另一个玩具;也可以拾起扔下的玩具。开始选择喜欢的食物。挑逗时会哭。乱打乱弄。用手抓的方式拾起小木块。用匙羹猛敲桌子。独自高兴地玩摇摆物体。咿呀学语。能清楚某些音节,发出两三个辅音。将物体从一只手传到另一只手。个人个人-社会发育:社会发育:当人们进入房间时,能注视。知道陌生人。伸出两手举起。

11、开始怕羞。大笑。对1个人单独在一处或别人拿走他的小玩具表示反对。第19页/共114页七个月感觉运动发育:会坐,在大人的帮助下会爬。手能拿玩具放到口中。语言和适应性行为:会用声音和动作表示要大小便.个人-社会发育:懂得大人的用语言和表情表示的表扬和批评.离奶中期,一天喂两次离奶食;再减少一次喂牛奶的次数.第20页/共114页八个月体格生长:小儿乳牙的萌出期,大部分在6-8月龄,乳牙计算公式:月龄减去46.感觉运动发育:能扶着栏杆站起来;可以坐得很好.会两手对敲玩具;会捏响玩具;会用手指抓东西。语言和适应性行为:会用1-2种动作表示语言个人-社会发育:会把玩具给指定的人;展开双手要大人抱可以消化动

12、物性蛋白质.6-8月出现依恋(分离焦虑)及陌生人焦虑第21页/共114页九个月感觉运动发育:扶物站立,双脚横向跨步.拇指和食指能捏起细小的东西.语言和适应性行为:能听懂自己的名字;能简单的语言回答问题;会随着音乐节奏摇晃;认识五官;会做3-4种表示语言的动作;个人-社会发育:知道大人谈论自己,懂得害羞;会配合穿衣.离奶后期.一天喂3次离奶食物.在减少一次喂牛奶的次数.第22页/共114页十个月 感觉运动发育:能独立站立片刻;能迅速爬行语言和适应性行为:会叫妈妈,爸爸;认识常见的人和物;大人牵着会走.个人-社会发育:喜欢被表扬;主动地用动作表示语言;主动亲近小朋友.喂带有颗粒的软食物.第23页/

13、共114页十一个月感觉运动发育:能爬上楼梯,但是不能爬下楼梯.能拿住奶瓶子,玩游戏.语言和适应性发育:会竖起手指表示自己一岁;能准确的理解简单单词的意思;个人-社会发育:有初步的自我意识.与大人一起一天吃三顿.第24页/共114页十二个月感觉运动发育:不必扶,能自己站稳独自走几步;语言和适应性发育:会随着歌儿做表演动作;能完成大人提出的简单要求.个人-社会发育:开始对小朋友感兴趣,愿意与小朋友接近,游戏.奶粉换成生牛奶,一天的量不超过350-450ML.第25页/共114页1-1.5岁 感觉运动发育:能平稳地走路,摔倒时候能自己爬起来.语言和适应性发育:能指认成人说的物品,能按照做一些简单的动

14、作.能用动作和发出音节回答成人的问话;个人-社会发育: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几种动植物.除辣,咸的食物以外的大人能吃的东西均可以.第26页/共114页1.5-2岁体格生长:乳牙20颗基本出齐感觉运动发育:平稳地走路,初步学会双脚原地向上纵跳的动作.可以使用勺等.语言和适应性发育:能说简单的话语,可以玩累计的玩具,能区分物品的多与少,大与小;能摸索空间方位,认识前后;个人-社会发育:在成人指导下看懂简单的画面,喜欢图画;认识生活上的自然现象.自觉的吃饭,教吃饭的礼教第27页/共114页2-3岁 感觉运动发育:能自己上下台阶,较自然地跑步.语言和适应性发育:自己能吃饭,控制大小便.能表达个种情绪;完成自

15、我介绍,个人-社会发育:初步懂得与同伴交往;在成人的引导下礼貌待人.间食会影响婴儿的吃饭,所以不要给婴儿间食;婴儿不愿意吃饭时立即收拾饭桌.第28页/共114页3-6岁生活空间扩展。是自我评价、自我情绪体验、自我控制等自我意识发展的转折期。最值得重视的是孩子自我情绪体验中的自尊感。自尊需要得到满足,将会使人感到自信,体验到自我价值,从而产生积极的自我肯定。还可能与父母三者之间产生特殊的情感与联盟关系,呈现亲子三角情结。这是家庭里常见的心理行为,需要处理好这其间微妙的心理关系。第29页/共114页关注点提示体格生长情况监测关注情绪-社会性发展:婴儿依恋、早期同伴交往、动作发展婴儿依恋:是在婴儿与

16、母亲的相互交往和感情交流中逐步形成。分为安全型、回避型和反抗型。母亲对婴儿发出的信号的敏感性和对婴儿是否关心是最重要方面。正确理解,并作出及时、恰当、抚爱的反应,利于婴儿发展并形成安全型依恋。早期同伴交往:婴儿出生后半年起即开始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同伴交往行为。一般分为以客体为中心阶段(6-12月):交往集中于玩具或物品:简单交往阶段(1岁-15岁):能对同伴作出反应,有了社交指向行为;互补性交往阶段(15岁-2岁)社交性游戏增多,懂配合,互相模仿,可控制自己行为。婴儿交往能力发展转折点在16-18月。动作发展:使婴儿在与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自我和客体的概念,并产生自我意识和最初的客主体分化。第

17、30页/共114页动作发展包括粗大运动发展及精细动作发展第31页/共114页粗大运动发育规律 粗大运动发育粗大运动发育是指抬头、坐、翻身、爬、站、走、跳等运动发育,是人类最基本的姿势和移动能力的发育。是指抬头、坐、翻身、爬、站、走、跳等运动发育,是人类最基本的姿势和移动能力的发育。粗大运动发育粗大运动发育主要包括主要包括反射发育及姿势运动发育两方面(尤其是行走动作的发展和手运用技能的发展)。反射发育及姿势运动发育两方面(尤其是行走动作的发展和手运用技能的发展)。第32页/共114页一、反射发育主要包括原始反射、立直反射,平衡反应主要包括原始反射、立直反射,平衡反应(一)原始反射(一)原始反射原

18、始反射中枢原始反射中枢位于脊髓、延髓和桥脑位于脊髓、延髓和桥脑。原始反射缺如、减弱、亢进或残存,都是异常的表现。原始反射缺如、减弱、亢进或残存,都是异常的表现。第33页/共114页1.1.觅食反射觅食反射 (1 1)检查方法:用手指触摸婴儿的)检查方法:用手指触摸婴儿的口角或上下唇。口角或上下唇。(2 2)反应:婴儿将头转向刺激侧,)反应:婴儿将头转向刺激侧,出现张口寻找乳头动作。出现张口寻找乳头动作。(3 3)存在时期:)存在时期:0-40-4个月。个月。该反射缺失预示较严重的病理现该反射缺失预示较严重的病理现象象智力低下、脑瘫可持续存在。智力低下、脑瘫可持续存在。返回目录第34页/共114

19、页2.抓握反射此反射出生后即出现,逐渐被有意识的握物所替代。此反射出生后即出现,逐渐被有意识的握物所替代。肌张力低下不易引出肌张力低下不易引出,脑瘫患儿可持续存在,偏瘫患儿双,脑瘫患儿可持续存在,偏瘫患儿双侧不对称,也可一侧持续存在。侧不对称,也可一侧持续存在。(1 1)检查方法:将手指或其它物品从婴儿手掌的尺侧放入并按压。)检查方法:将手指或其它物品从婴儿手掌的尺侧放入并按压。(2 2)反应:小儿手指屈曲握物。)反应:小儿手指屈曲握物。(3 3)存在时期:)存在时期:0-40-4个月。个月。第35页/共114页3 3.拥抱反射拥抱反射 由于头部和背部位置关系的突然由于头部和背部位置关系的突然

20、变化,刺激颈深部的本体感受器,变化,刺激颈深部的本体感受器,引起上肢变化的反射。亢进时下肢引起上肢变化的反射。亢进时下肢也出现反应。也出现反应。肌张力低下及严重智肌张力低下及严重智力障碍患儿难以引出,早产、低钙、力障碍患儿难以引出,早产、低钙、核黄疸、脑瘫等患儿此反射可亢进核黄疸、脑瘫等患儿此反射可亢进或延长或延长,偏瘫患儿左右不对称。,偏瘫患儿左右不对称。返回目录第36页/共114页拥抱反射拥抱反射(1 1)检查方法:小儿呈仰卧位,有)检查方法:小儿呈仰卧位,有3 3种引出的方法种引出的方法。落法:抬高小儿头部落法:抬高小儿头部15cm15cm后下落;后下落;托法:平托起小儿,令头部向后托法

21、:平托起小儿,令头部向后倾斜倾斜10-1510-15;拉手法:拉小儿双手慢慢抬起,拉手法:拉小儿双手慢慢抬起,当肩部略微离开检查台(头并未离当肩部略微离开检查台(头并未离开检查台)时,突然将手抽出。开检查台)时,突然将手抽出。返回目录第37页/共114页拥抱反射拥抱反射 (2 2)反应:)反应:拥抱型拥抱型:小儿两上肢对称性:小儿两上肢对称性伸直外展,下肢伸直、躯干伸直,伸直外展,下肢伸直、躯干伸直,拇指及示指末节屈曲,呈扇形张拇指及示指末节屈曲,呈扇形张开,然后上肢屈曲内收呈拥抱状开,然后上肢屈曲内收呈拥抱状态。态。(3 3)存在时期:)存在时期:拥抱型拥抱型0-30-3个月;个月;返回目录

22、第38页/共114页 返回目录拥抱反射第39页/共114页4 4.放置反射放置反射 又称又称安置反射安置反射,偏瘫患儿双侧不对称偏瘫患儿双侧不对称。(1 1)检查方法:扶小儿呈立位,将一)检查方法:扶小儿呈立位,将一侧足背抵于桌面边缘。侧足背抵于桌面边缘。(2 2)反应:可见小儿将足背抵于桌面)反应:可见小儿将足背抵于桌面边缘侧下肢抬到桌面上。边缘侧下肢抬到桌面上。(3 3)存在时期:)存在时期:0-20-2个月。个月。返回目录第40页/共114页5 5.踏步反射踏步反射 臀位分娩的新生儿、肌张低下或屈肌臀位分娩的新生儿、肌张低下或屈肌张力较高时该反射减弱;张力较高时该反射减弱;痉挛型脑瘫痉挛

23、型脑瘫患儿此反射可亢进并延迟消失患儿此反射可亢进并延迟消失。返回目录第41页/共114页 踏步反射踏步反射 (1 1)检查方法:扶持小儿腋下呈直立)检查方法:扶持小儿腋下呈直立位,使其一侧足踩在检查台上,并将位,使其一侧足踩在检查台上,并将重心移到此下肢。重心移到此下肢。(2 2)反应:可见负重侧下肢屈曲后伸)反应:可见负重侧下肢屈曲后伸直、抬起,类似迈步动作。直、抬起,类似迈步动作。(3 3)存在时期)存在时期:0-3:0-3个月。个月。返回目录第42页/共114页 6.张口反射张口反射 (1 1)检查方法:小儿仰卧位,检查)检查方法:小儿仰卧位,检查者用双手中指与无名指固定小儿腕部然者用双

24、手中指与无名指固定小儿腕部然后以拇指按压小儿两侧手掌。后以拇指按压小儿两侧手掌。(2 2)反应:小儿立即出现张口反应,)反应:小儿立即出现张口反应,亢进时一碰小儿双手即出现。亢进时一碰小儿双手即出现。(3 3)存在时期:)存在时期:0-20-2个月。个月。延迟消失提示脑损伤,脑瘫或智力低延迟消失提示脑损伤,脑瘫或智力低下。下。返回目录第43页/共114页 张口反射张口反射返回目录第44页/共114页 7 7.上肢移位反射上肢移位反射 (1 1)检查方法:小儿俯卧位,颜面着)检查方法:小儿俯卧位,颜面着床,两上肢放于脊柱两侧,稍候观察变床,两上肢放于脊柱两侧,稍候观察变化。化。(2 2)反应:小

25、儿首先颜面转向一侧,)反应:小儿首先颜面转向一侧,同侧的上肢从后方移向前方,手移到嘴同侧的上肢从后方移向前方,手移到嘴边。边。(3 3)存在时期:)存在时期:0-60-6周。周。脑损伤或臂丛神经损伤时难以引出,脑损伤或臂丛神经损伤时难以引出,偏瘫时一侧缺失偏瘫时一侧缺失。返回目录第45页/共114页 8 8.侧弯反射侧弯反射 又称躯干内弯反射又称躯干内弯反射。肌张力低下难以引。肌张力低下难以引出,出,脑瘫患儿或肌张力增高可持续存在,双脑瘫患儿或肌张力增高可持续存在,双侧不对称具有临床意义。侧不对称具有临床意义。(1 1)检查方法:婴儿处于俯卧位或俯悬卧)检查方法:婴儿处于俯卧位或俯悬卧位,用手

26、指刺激一侧脊柱旁或腰部。位,用手指刺激一侧脊柱旁或腰部。(2 2)反应:婴儿出现躯干向刺激侧弯曲。)反应:婴儿出现躯干向刺激侧弯曲。(3 3)存在时期:)存在时期:0-60-6个月。个月。返回目录第46页/共114页 侧弯反射侧弯反射返回目录第47页/共114页 9 9.紧张性迷路反射紧张性迷路反射 也称前庭脊髓反射也称前庭脊髓反射,头部在空间位置及重力方向发,头部在空间位置及重力方向发生变化时,产生躯干四肢肌张力的变化。该反射生变化时,产生躯干四肢肌张力的变化。该反射持续存在将持续存在将影响婴儿自主抬头的发育。影响婴儿自主抬头的发育。返回目录第48页/共114页 紧张性迷路反射紧张性迷路反射

27、 (1 1)检查方法:将婴儿置于仰卧位及俯卧位,观察其运动和姿势变)检查方法:将婴儿置于仰卧位及俯卧位,观察其运动和姿势变化。化。(2 2)反应:仰卧位时身体呈过度伸展,头后仰;俯卧位时身体以屈)反应:仰卧位时身体呈过度伸展,头后仰;俯卧位时身体以屈曲姿势为主,头部前屈,臀部凸起。曲姿势为主,头部前屈,臀部凸起。(3 3)存在时期:)存在时期:0-40-4个月。个月。返回目录第49页/共114页 紧张性迷路反射紧张性迷路反射返回目录第50页/共114页1010.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当头部位置变化,颈部肌肉及当头部位置变化,颈部肌肉及关节的本体感受器受到刺激时,引起关节的本

28、体感受器受到刺激时,引起四肢肌紧张的变化。四肢肌紧张的变化。6 6个月后残存,个月后残存,是重症脑瘫的常见表现之一是重症脑瘫的常见表现之一。该反射。该反射持续存在将影响小儿头于正中位、对持续存在将影响小儿头于正中位、对称性运动、手口眼协调等运动发育。称性运动、手口眼协调等运动发育。返回目录第51页/共114页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1 1)检查方法:小儿仰卧位,检查)检查方法:小儿仰卧位,检查者将小儿的头转向一侧。者将小儿的头转向一侧。(2 2)反应:小儿颜面侧上下肢因伸)反应:小儿颜面侧上下肢因伸肌张力增高而伸展,后头侧上下肢因肌张力增高而伸展,后头侧上下肢因屈肌张力增高

29、而屈曲。屈肌张力增高而屈曲。(3 3)存在时期:)存在时期:0-40-4个月。个月。返回目录第52页/共114页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返回目录第53页/共114页1 11 1.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1 1)检查方法:小儿呈俯悬卧位,使)检查方法:小儿呈俯悬卧位,使头前屈或后伸。头前屈或后伸。(2 2)反应:头前屈时,上肢屈曲,)反应:头前屈时,上肢屈曲,下肢伸展;头后伸时,上肢伸展,下下肢伸展;头后伸时,上肢伸展,下肢屈曲。肢屈曲。(3 3)存在时期:)存在时期:0-40-4个月。个月。返回目录第54页/共114页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返回目

30、录第55页/共114页1 12 2.交叉伸展反射交叉伸展反射 此反射胎儿期已经很活跃此反射胎儿期已经很活跃 (1 1)检查方法:小儿仰卧位,检查者握)检查方法:小儿仰卧位,检查者握住小儿一侧膝部使下肢伸直,按压或敲打住小儿一侧膝部使下肢伸直,按压或敲打此侧足底。此侧足底。(2 2)反应:可见另一侧下肢先屈曲,然)反应:可见另一侧下肢先屈曲,然后内收、伸直,似要蹬掉这个刺激。后内收、伸直,似要蹬掉这个刺激。(3 3)持续时间:)持续时间:0-20-2个月。个月。返回目录第56页/共114页交叉伸展反射交叉伸展反射 返回目录第57页/共114页1 13 3.阳性支持反射阳性支持反射 8 8个月以后

31、仍呈阳性者,提示神经反个月以后仍呈阳性者,提示神经反射发育迟滞射发育迟滞。(1 1)检查方法:使患儿保持立位,足底)检查方法:使患儿保持立位,足底着检查台数次。着检查台数次。(2 2)反应:下肢伸肌肌张力增高,踝关)反应:下肢伸肌肌张力增高,踝关节跖屈,也可引起膝反张。节跖屈,也可引起膝反张。(3 3)持续时间:)持续时间:0-80-8个月。个月。返回目录第58页/共114页(二)立直反射(二)立直反射 又称矫正反射或调整反应又称矫正反射或调整反应,是身体在空间发生位置变化时,是身体在空间发生位置变化时,主动将身体恢复立直状态的反射,主动将身体恢复立直状态的反射,立直反射的中枢在中脑和间立直反

32、射的中枢在中脑和间脑脑。其主要功能是维持头在空间的正常姿势、头颈和躯干间、。其主要功能是维持头在空间的正常姿势、头颈和躯干间、躯干与四肢间的协调关系,躯干与四肢间的协调关系,是平衡反应功能发展的基础。是平衡反应功能发展的基础。返回目录第59页/共114页1.1.颈立直反射颈立直反射 新生儿期唯一能见到的立直新生儿期唯一能见到的立直反射反射,是小儿躯干对头部保持正常关,是小儿躯干对头部保持正常关系的反射,以后逐渐被躯干立直反射系的反射,以后逐渐被躯干立直反射所取代。此反射出生后出现,持续所取代。此反射出生后出现,持续6-6-8 8个月。个月。返回目录第60页/共114页颈立直反射颈立直反射 检查

33、方法:小儿仰卧位,检查者将小检查方法:小儿仰卧位,检查者将小儿头部向一侧转动。儿头部向一侧转动。反应:小儿的肩部、躯干、骨盆都随头反应:小儿的肩部、躯干、骨盆都随头转动的方向而转动。转动的方向而转动。返回目录第61页/共114页颈立直反射颈立直反射返回目录第62页/共114页2.2.躯干立直反射躯干立直反射 (1 1)检查方法:小儿呈仰卧位,检)检查方法:小儿呈仰卧位,检查者握住小儿两下肢向一侧回旋成查者握住小儿两下肢向一侧回旋成侧卧位。侧卧位。(2 2)反应:此时小儿头部也随着躯)反应:此时小儿头部也随着躯干转动,并有头部上抬的动作。干转动,并有头部上抬的动作。返回目录第63页/共114页躯

34、干立直反射躯干立直反射返回目录第64页/共114页3.3.躯干躯干立直反射躯干躯干立直反射 (1 1)检查方法:如上述方法,使)检查方法:如上述方法,使小儿转成侧卧位。小儿转成侧卧位。(2 2)反应:小儿主动回到仰卧位)反应:小儿主动回到仰卧位的姿势。的姿势。返回目录第65页/共114页4.4.迷路性立直反射迷路性立直反射 当头部位置发生变化时,从中耳当头部位置发生变化时,从中耳发出的信号经过前庭脊髓束,刺激支发出的信号经过前庭脊髓束,刺激支配颈肌的运动神经元,产生头部位置配颈肌的运动神经元,产生头部位置的调节反应。此反射的调节反应。此反射3-43-4个月出现,个月出现,5-65-6个月明显,

35、终身存在。个月明显,终身存在。返回目录第66页/共114页迷路性立直反射迷路性立直反射 (1 1)检查方法:用布蒙住小儿双眼,)检查方法:用布蒙住小儿双眼,检查者双手扶住小儿腰部,使小儿身检查者双手扶住小儿腰部,使小儿身体向前、后、左、右各方向倾斜。检体向前、后、左、右各方向倾斜。检查时注意不要过分倾斜。查时注意不要过分倾斜。(2 2)反应:无论身体如何倾斜,小儿)反应:无论身体如何倾斜,小儿头部仍能保持直立位置。头部仍能保持直立位置。返回目录第67页/共114页迷路性立直反射迷路性立直反射 返回目录第68页/共114页5.5.视性立直反射视性立直反射 是头部位置随着视野的变化保持立直是头部位

36、置随着视野的变化保持立直的反射,该反射在人类相当发达,是维持的反射,该反射在人类相当发达,是维持姿势的重要反射。此反射出生后姿势的重要反射。此反射出生后4 4个月左个月左右出现,右出现,5-65-6个月明显,终身存在。个月明显,终身存在。该反该反射缺如多为视力障碍,延迟出现提示有脑射缺如多为视力障碍,延迟出现提示有脑损伤损伤。返回目录第69页/共114页 视性立直反射视性立直反射 (1 1)检查方法:双手抱起清醒、睁眼的小)检查方法:双手抱起清醒、睁眼的小儿,放于检查者的膝上,然后将小儿身体向儿,放于检查者的膝上,然后将小儿身体向前、后、左、右倾斜。前、后、左、右倾斜。(2 2)反应:无论身体

37、如何倾斜,小儿头部)反应:无论身体如何倾斜,小儿头部仍能保持立直位置。仍能保持立直位置。返回目录第70页/共114页6.6.降落伞反射降落伞反射 又称保护性伸展反射又称保护性伸展反射。由于其。由于其中枢在中枢在中脑中脑,因此该反射的,因此该反射的意义等同意义等同于立直反射。于立直反射。检查时注意观察两侧上肢是检查时注意观察两侧上肢是否对称,如果一侧上肢没有出现支撑否对称,如果一侧上肢没有出现支撑动作,提示动作,提示臂丛神经损伤或偏瘫臂丛神经损伤或偏瘫;如;如果此反射延迟出现或缺如,提示果此反射延迟出现或缺如,提示脑瘫脑瘫或脑损伤。或脑损伤。返回目录第71页/共114页降落伞反射降落伞反射 (1

38、 1)检查方法:检查者双手托住小儿胸)检查方法:检查者双手托住小儿胸腹部,呈俯悬卧位状态,然后将小儿头部腹部,呈俯悬卧位状态,然后将小儿头部向前下方俯冲一下。向前下方俯冲一下。(2 2)反应:此时小儿迅速伸出双手,稍)反应:此时小儿迅速伸出双手,稍外展,手指张开,似防止下跌的保护性支外展,手指张开,似防止下跌的保护性支撑动作。脑瘫患儿此反射也可出现双上肢撑动作。脑瘫患儿此反射也可出现双上肢后伸呈飞机样的特殊姿势,或上肢呈紧张后伸呈飞机样的特殊姿势,或上肢呈紧张性屈曲状态。性屈曲状态。返回目录第72页/共114页降落伞反射降落伞反射 返回目录第73页/共114页(三)平衡反应(三)平衡反应 神经

39、系统发育的高级阶段,出现皮神经系统发育的高级阶段,出现皮层水平的平衡反应层水平的平衡反应。当身体重心移动或支持面倾斜时,当身体重心移动或支持面倾斜时,机体为了适应重心的变化,通过调节机体为了适应重心的变化,通过调节肌张力以及躯干与四肢的代偿性动作,肌张力以及躯干与四肢的代偿性动作,保持正常姿势。保持正常姿势。返回目录第74页/共114页平衡反应平衡反应 平衡反应是人站立和行走的重要条平衡反应是人站立和行走的重要条件件,多在立直反射出现不久即开始逐步,多在立直反射出现不久即开始逐步出现和完善,出现和完善,终生存在终生存在。完成平衡反应不仅需要大脑皮层的完成平衡反应不仅需要大脑皮层的调节,而且需要

40、感觉系统、运动系统等调节,而且需要感觉系统、运动系统等综合作用才能完成。综合作用才能完成。返回目录第75页/共114页1.1.仰卧位平衡反应仰卧位平衡反应 6 6个月出现阳性反应,终生存在。个月出现阳性反应,终生存在。6 6个月后仍呈阴性者,提示神经发育落个月后仍呈阴性者,提示神经发育落后。后。(1 1)检查方法:患儿于倾斜板上取)检查方法:患儿于倾斜板上取仰卧位,上下肢伸展,倾斜板向一侧仰卧位,上下肢伸展,倾斜板向一侧倾斜。倾斜。(2 2)反应:头部挺直的同时,倾斜)反应:头部挺直的同时,倾斜板抬高一侧的上、下肢外展,伸展,板抬高一侧的上、下肢外展,伸展,倾斜板下降一侧的上、下肢可见保护倾斜

41、板下降一侧的上、下肢可见保护性支撑样伸展动作。性支撑样伸展动作。返回目录第76页/共114页2.2.俯卧位平衡反应俯卧位平衡反应 6 6个月出现阳性反应,终生存在。个月出现阳性反应,终生存在。6 6个月后仍呈阴性者,提示神经发育落后。个月后仍呈阴性者,提示神经发育落后。(1 1)检查方法:患儿于倾斜板上取俯卧)检查方法:患儿于倾斜板上取俯卧位,上下肢伸展,倾斜板向一侧倾斜。位,上下肢伸展,倾斜板向一侧倾斜。(2 2)反应:头部挺直的同时,倾斜板抬)反应:头部挺直的同时,倾斜板抬高一侧的上、下肢外展,伸展,倾斜板下高一侧的上、下肢外展,伸展,倾斜板下降一侧的上、下肢可见保护性伸展和支撑降一侧的上

42、、下肢可见保护性伸展和支撑动作。动作。返回目录第77页/共114页3.3.膝手位膝手位/四爬位平衡反应四爬位平衡反应 8 8个月出现,终生存在个月出现,终生存在 (1 1)检查方法:小儿成四爬位,检查者)检查方法:小儿成四爬位,检查者推动小儿躯干,破坏其稳定性,或小儿成推动小儿躯干,破坏其稳定性,或小儿成四爬位于检测台上,检查者将检测台一侧四爬位于检测台上,检查者将检测台一侧抬高而倾斜。抬高而倾斜。(2 2)反应:头部和胸廓出现调整,受力)反应:头部和胸廓出现调整,受力侧上、下肢或检测台抬高侧上、下肢外展、侧上、下肢或检测台抬高侧上、下肢外展、伸展,另一侧出现保护性伸展和支撑动作。伸展,另一侧

43、出现保护性伸展和支撑动作。返回目录第78页/共114页4.4.坐位平衡反应坐位平衡反应 前方前方6 6个月左右出现,侧方个月左右出现,侧方7 7个月左右出现,后方个月左右出现,后方1010个月左右个月左右出现,终生存在出现,终生存在 (1 1)检查方法:小儿于坐位,检查者用手分别向前方、左右方向、)检查方法:小儿于坐位,检查者用手分别向前方、左右方向、后方推动小儿,使其身体倾斜。后方推动小儿,使其身体倾斜。(2 2)反应:小儿为了维持平衡,出现头部和胸部立直反应的同时,)反应:小儿为了维持平衡,出现头部和胸部立直反应的同时,分别出现两上肢迅速向前方伸出;倾斜侧上肢立刻向侧方支撑、分别出现两上肢

44、迅速向前方伸出;倾斜侧上肢立刻向侧方支撑、另一侧上肢有时伸展;两手迅速伸向后方做支撑动作。通过上述另一侧上肢有时伸展;两手迅速伸向后方做支撑动作。通过上述反应,保持身体的平衡。反应,保持身体的平衡。返回目录第79页/共114页坐位平衡反应坐位平衡反应返回目录第80页/共114页5.5.跪位平衡反应跪位平衡反应 出生后约出生后约1515个月左右出现,维持一个月左右出现,维持一生。生。1515个月以后仍为阴性者,提示神经反个月以后仍为阴性者,提示神经反射发育迟滞射发育迟滞 (1 1)检查方法:小儿取跪立位,检查者)检查方法:小儿取跪立位,检查者牵拉小儿的一侧上肢,使之倾斜。牵拉小儿的一侧上肢,使之

45、倾斜。(2 2)反应:头部和胸部出现调整,被牵)反应:头部和胸部出现调整,被牵拉的一侧出现保护反应。对侧上、下肢外拉的一侧出现保护反应。对侧上、下肢外展,伸展。展,伸展。返回目录第81页/共114页6.6.立位平衡反应立位平衡反应 前方前方1212个月左右出现,侧方个月左右出现,侧方1818个月左右出个月左右出 现,后方现,后方2424个月左右出现,终生存在个月左右出现,终生存在 (1 1)检查方法:小儿于站立位,检查者用手分别向前方、左右方)检查方法:小儿于站立位,检查者用手分别向前方、左右方向、后方推动小儿,使其身体倾斜。向、后方推动小儿,使其身体倾斜。(2 2)反应:小儿为了维持平衡,出

46、现头部和胸部立直反应以及上)反应:小儿为了维持平衡,出现头部和胸部立直反应以及上肢伸展的同时,分别出现腰部向前方、左右方向、后方弯曲以及肢伸展的同时,分别出现腰部向前方、左右方向、后方弯曲以及脚向前方、左右方向、后方迈出一步。脚向前方、左右方向、后方迈出一步。返回目录第82页/共114页立位平衡反应立位平衡反应返回目录第83页/共114页二、姿势运动发育二、姿势运动发育返回目录第84页/共114页 (一)姿势运动的控制(一)姿势运动的控制1 1身体形态身体形态2 2肌力的作用肌力的作用 3 3肌张力的作用肌张力的作用 4 4平衡功能平衡功能(1 1)躯体感觉系统的作用)躯体感觉系统的作用(2

47、2)视觉系统的作用)视觉系统的作用(3 3)前庭系统的作用)前庭系统的作用5 5运动系统的作用运动系统的作用 6 6运动的协调性运动的协调性返回目录第85页/共114页1.1.仰卧位姿势运动发育仰卧位姿势运动发育 1.1.头向一侧头向一侧2.2.头正中位头正中位3.3.四肢对称屈曲四肢对称屈曲4.4.手口眼协调手口眼协调5.5.四肢自由伸展四肢自由伸展返回目录第86页/共114页仰卧位姿势运动发育仰卧位姿势运动发育 婴幼儿仰卧位姿势运动发育的特点是:婴幼儿仰卧位姿势运动发育的特点是:由屈曲向伸展发育。由屈曲向伸展发育。从反射活动到随意运动发育。从反射活动到随意运动发育。手、口、眼的协调发育。手

48、、口、眼的协调发育。返回目录第87页/共114页返回目录第88页/共114页2.2.俯卧位姿势运动发育俯卧位姿势运动发育1.TLR1.TLR姿势,瞬间抬头(新生儿期)姿势,瞬间抬头(新生儿期)2.2.臀头同高,臀头同高,TLRTLR姿势,瞬间抬头姿势,瞬间抬头3.3.抬头抬头4545度,两肘支撑度,两肘支撑4.4.抬头抬头45459090度,胸离床度,胸离床5.5.抬头抬头9090度两手支撑(度两手支撑(6 6个月)个月)6.6.腹爬(腹爬(8 8个月)个月)7.7.四爬(四爬(1010个月)个月)8.8.高爬(高爬(11 11个月)个月)返回目录第89页/共114页2.2.俯卧位姿势运动发育

49、俯卧位姿势运动发育 主要特点是:主要特点是:由屈曲向伸展发育。由屈曲向伸展发育。抗重抗重力伸展发育。力伸展发育。由低爬向高爬的发由低爬向高爬的发育。育。返回目录第90页/共114页3.3.坐位姿势运动发育坐位姿势运动发育1.1.全前倾全前倾2.2.半前倾(半前倾(2-32-3个月)个月)3.3.扶腰坐(扶腰坐(4-54-5个月)个月)4.4.拱背坐(拱背坐(6 6个月)个月)5.5.直腰坐(直腰坐(7 7个月)个月)6.6.扭身坐(扭身坐(8 8个月)个月)7.7.坐位自由玩(坐位自由玩(9 9个月)个月)返回目录第91页/共114页坐位姿势运动发育坐位姿势运动发育 主要特点是:主要特点是:发

50、育顺序是全前倾发育顺序是全前倾半前倾半前倾扶腰坐扶腰坐拱背坐拱背坐直腰坐直腰坐扭身扭身坐。坐。与平衡反应密切相关。与平衡反应密切相关。是是抗重力伸展以及相关肌群发育的过抗重力伸展以及相关肌群发育的过程。程。返回目录第92页/共114页4.4.立位姿势运动发育立位姿势运动发育 分为如下十个阶段:分为如下十个阶段:阳性支持反射阳性支持反射不能支持体重不能支持体重短暂支持体重短暂支持体重足尖支持体重足尖支持体重立位跳跃立位跳跃扶站扶站抓站抓站独站独站牵牵手走手走独走。独走。返回目录第93页/共114页立位姿势运动发育立位姿势运动发育1.1.阳性支持反射阳性支持反射2.2.不支持不支持3.3.短暂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PPT文档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