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第01章总论.ppt

上传人:wuy****n92 文档编号:72523677 上传时间:2023-02-12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2.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会计》第01章总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基础会计》第01章总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础会计》第01章总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会计》第01章总论.ppt(7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基基 础础 会会 计计(第二版第二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主主 讲讲:彭彭 帆帆 电电 话话:(651881)QQ QQ:870698992普通高等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十一五十一五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国家级规划教材国家级规划教材国家级规划教材前前 言言 一、基础会计课程介绍一、基础会计课程介绍:基础会计,经常被人们称为基础会计,经常被人们称为“会计学基会计学基础础”,其基本涵义是一致的。,其基本涵义是一致的。该课程是学生掌握会计专业知识的入门和关该课程是学生掌握会计专业知识的入门和关键课程,是学好其他专业会计的基础。键课程,是学好其他专业会计的基

2、础。本课程主要阐述本课程主要阐述会计的会计的原理性知识原理性知识原理性知识原理性知识和和会计的会计的基本程序及方法基本程序及方法基本程序及方法基本程序及方法。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基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的记账、算账的程序及方法、会本原理和基本的记账、算账的程序及方法、会计报表的编制,达到会计技术资格的初级水平,计报表的编制,达到会计技术资格的初级水平,是会计专业与经济专业的一门基础课。是会计专业与经济专业的一门基础课。2 二、学生能力培养要求二、学生能力培养要求:1 1、基础知识要求:、基础知识要求:、基础知识要求:、基础知识要求:通过学习,学生应掌

3、握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设置科目设置科目设置科目设置科目、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成本计算成本计算成本计算成本计算等最基本的会计理论知识;掌握等最基本的会计理论知识;掌握编制凭证编制凭证编制凭证编制凭证、登记账簿登记账簿登记账簿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编制报表编制报表编制报表的一般程序和基本方法。的一般程序和基本方法。2 2、素质要求:、素质要求:、素质要求:、素质要求:学生在扎实掌握会计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在扎实掌握会计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能够理论能够理论能够理论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联系实际联系实际联系实际,将所学知识转化成会计实务的操作能力,将所学知识转化成会计实务的操作能力,即:即:同

4、时具备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同时具备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同时具备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同时具备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3 3、实训操作要求:、实训操作要求:、实训操作要求:、实训操作要求:通过模拟实训,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对会通过模拟实训,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对会计计实务中实务中实务中实务中各种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填写和编制各种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填写和编制各种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填写和编制各种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填写和编制、不同格式账簿的登记不同格式账簿的登记不同格式账簿的登记不同格式账簿的登记和和结账结账结账结账等一系列会计基础工作,等一系列会计基础工作,将所学的会计基础知识转化为会计实务的基本

5、操作将所学的会计基础知识转化为会计实务的基本操作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财会知识打下扎实基础。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财会知识打下扎实基础。3前前 言言 三、教材内容体系三、教材内容体系:会计基会计基会计基会计基本方法本方法本方法本方法第四章第四章 账户与复式记账账户与复式记账第七章第七章 成本计算成本计算第九章第九章 会计账簿会计账簿第八章第八章 会计凭证会计凭证第十章第十章 财产清查财产清查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财务报告财务报告会计理会计理会计理会计理论与方论与方论与方论与方法综合法综合法综合法综合应应应应 用用用用第五章第五章 制造业企业主制造业企业主 要经济业务的核算要经济业务的核算第十二章第

6、十二章 会计核算会计核算 组织程序组织程序第一章第一章 总总 论论第二章第二章 会计要素与等式会计要素与等式第三章第三章 会计基础会计基础会计基会计基会计基会计基本理论本理论本理论本理论会计实务会计实务会计实务会计实务其他内容其他内容其他内容其他内容第六、十三、第六、十三、十四十四、十五章、十五章4第一节第一节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会计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第二节 会计的含义会计的含义第三节第三节 会计的职能与目标会计的职能与目标第四节第四节 会计的任务与作用会计的任务与作用第五节第五节 会计的方法会计的方法第一章第一章 总总 论论财务会计基本理论财务会计基本理论财务会计基本理论财务会计基本理论会计会

7、计什么是会计什么是会计?会计会计会计的会计的会计的会计的目标?目标?目标?目标?5第一节第一节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一、会计产生于经济管理的需要:一、会计产生于经济管理的需要:(一)会计与生产活动的密切关系:(一)会计与生产活动的密切关系:6生产活动生产活动人类生存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发展的基础 对劳动耗费对劳动耗费和成果的确认、和成果的确认、计量和记录等计量和记录等会会 计计劳动劳动耗费耗费劳动劳动成果成果 人们在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因为经济资源经济资源经济资源经济资源的有限性的有限性的有限性的有限性,所以必然关心生产过程中的经济效益,关心生产活动中所发生的一切劳动耗费和

8、取得的劳动成果。即:必须以尽可能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可能大必须以尽可能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可能大必须以尽可能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可能大必须以尽可能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可能大的劳动成果的劳动成果的劳动成果的劳动成果,以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对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进行记录、计算比较与分析,以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用来记录、计算劳动耗费和劳动成果的行为用来记录、计算劳动耗费和劳动成果的行为用来记录、计算劳动耗费和劳动成果的行为用来记录、计算劳动耗费和劳动成果的行为,就是会计活动会计活动会计活动会计活动。自从人类社会有了生产,就产生了会计活动。它是管理生产经营

9、过程,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生产力水平不同,会计活动的范围和方法也不相同。生产力水平不同,会计活动的范围和方法也不相同。生产力水平不同,会计活动的范围和方法也不相同。生产力水平不同,会计活动的范围和方法也不相同。7(二)生产活动的发展推动了会计发展:(二)生产活动的发展推动了会计发展:“生产职能的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附带部分。”-马克思马克思简单生简单生产活动产活动生产活动生产活动会会 计计复杂生复杂生产活动产活动 会计逐渐与生会计逐渐与生产职能分离产职能分离,成为成为一种独立职能。一种独立职能。生产活动生产活动会会 计计人类生产活动人类生产活动8二、会计是生产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二、会

10、计是生产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剩余产品的出现剩余产品的出现劳动劳动成果成果简单生简单生产活动产活动复杂生复杂生产活动产活动劳动劳动耗费耗费生产活动生产活动会会 计计剩余剩余对劳动耗费和成对劳动耗费和成果的比较及剩余果的比较及剩余产品的分配等产品的分配等人类生产活动人类生产活动9三、会计从产生到现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三、会计从产生到现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展历程:(一)会计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一)会计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10u 所处年代:所处年代:奴隶社会以前的会计。奴隶社会以前的会计。u 标志:标志:有了简单的记录、计量行为,但还有了简单的记录、计量行为,但还没有专门的会计职业与机构

11、,是生产职能的没有专门的会计职业与机构,是生产职能的附附带职能带职能。【如】【如】刻石记事刻石记事、垒石计数垒石计数和和结绳记事结绳记事等。等。会计萌芽时期会计萌芽时期会计萌芽时期会计萌芽时期会计萌会计萌芽时期芽时期公元前公元前11世纪前世纪前原始计量与记录时期原始计量与记录时期11u 所处年代:所处年代: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会计。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会计。u 标志:标志:会计人员和机构的产生、会计名词会计人员和机构的产生、会计名词的出现等。的出现等。【如】【如】在我国的周王朝中就设立了会计机构和专门人在我国的周王朝中就设立了会计机构和专门人员;员;“会计会计”名词也产生于西周时期;同时,也产

12、生了名词也产生于西周时期;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会计思想。一定的会计思想。早期会计被称簿记早期会计被称簿记Bookkeeping。古代会计古代会计公元前公元前11世世纪至纪至15世纪世纪1.古代会计古代会计12会计萌会计萌芽时期芽时期公元前公元前11世纪世纪前前【例例】我国周王朝严密的财计组织:我国周王朝严密的财计组织:(周朝:公元前(周朝:公元前11世纪世纪公元前公元前841年)年)单式记账法:单式记账法:单式记账法:单式记账法:采用文字叙采用文字叙述的形式,述的形式,以实物计量以实物计量单位记录所单位记录所发生事项的发生事项的一种方法。一种方法。稽查稽查会会 计计总出纳总出纳周周 王王天官大

13、宰地 官春官、夏官等六卿小 宰司 会宰 夫年报年报 月报月报旬报旬报九府出纳司 书职内职币内府外府玉府职金天府大府泉府国库国库13【例例】唐宋时期:唐宋时期:出现出现“四柱清册四柱清册四柱清册四柱清册”中式簿籍中式簿籍 会计机构:会计机构:会计机构:会计机构:唐:唐:唐:唐:户(会计)、比(审计)户(会计)、比(审计)户(会计)、比(审计)户(会计)、比(审计)宋:宋:宋:宋:会计司、审计司会计司、审计司会计司、审计司会计司、审计司 账簿产生账簿产生账簿产生账簿产生(三账)(三账):草流账:原始凭证草流账:原始凭证草流账:原始凭证草流账:原始凭证(赶急暂记)(赶急暂记)(赶急暂记)(赶急暂记)

14、细流账:明细分类账细流账:明细分类账细流账:明细分类账细流账:明细分类账 总清账:总账总清账:总账总清账:总账总清账:总账 四柱清册:四柱清册:四柱清册:四柱清册:旧管旧管旧管旧管 新收新收新收新收 开除开除开除开除 实在实在实在实在期初结存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期末结存期初结存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期末结存期初结存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期末结存期初结存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期末结存【例例】明清时期明清时期明清时期明清时期:中国最早复式记账中国最早复式记账中国最早复式记账中国最早复式记账“龙门账龙门账龙门账龙门账 ”进(收入)缴(支出)进(收入)缴(支出)进(收入)缴(支出)进(收入)缴(支出)存(资产)该(负债及业

15、主投资)存(资产)该(负债及业主投资)存(资产)该(负债及业主投资)存(资产)该(负债及业主投资)利润表利润表利润表利润表 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14 【例例】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韩非韩非的的会计思想会计思想:把官吏的贪欲与会计之间的关系看成是把官吏的贪欲与会计之间的关系看成是互为因果关系;互为因果关系;会计应廉洁理财、记录计算准确,不给会计应廉洁理财、记录计算准确,不给贪利人以机会。贪利人以机会。韩非子韩非子 解老中有:解老中有:“人有欲则会人有欲则会计乱,会计乱则有欲甚计乱,会计乱则有欲甚。”“”“所谓会计乃计量所谓会计乃计量财物多少,出入不误,含廉洁理财之意财物多少

16、,出入不误,含廉洁理财之意。”15 所处年代:所处年代:15世纪世纪20世纪世纪30年代。年代。标志:标志:复式记账法复式记账法(簿记)的诞生、计量(簿记)的诞生、计量单位的演变等。单位的演变等。复式记账法(簿记)的诞生复式记账法(簿记)的诞生是对单式是对单式记账法(簿记)的重大变革,被称之为记账法(簿记)的重大变革,被称之为“会计会计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古代会计古代会计古代会计古代会计会计萌芽会计萌芽时期时期近代会计近代会计近代会计近代会计15世纪至世纪至20世纪世纪30年代年代2.近代会计近代会计公元前公元前11世纪至世纪至公元公元15世纪世纪公元前公元前11世

17、世纪前纪前16“近代会计之父近代会计之父”卢卡卢卡巴其阿勒巴其阿勒(Luca Pacioli)意大利的一位修道士、教授、学者。意大利的一位修道士、教授、学者。1494年,他在专著算术、几何、比与比年,他在专著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的第二部分例概要的第二部分“簿记簿记”中系统的总结中系统的总结了当时流行于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萨了当时流行于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地的等地的复式记账法复式记账法。使其迅速传遍欧洲各。使其迅速传遍欧洲各国,并陆续传播到世界各地,引起了会计国,并陆续传播到世界各地,引起了会计记账方法的变革,也标志着会计理论的初记账方法的变革,也标志着会计理论的初步建立!步建立!1

18、7 簿记论所强调的会计中心论观点簿记论所强调的会计中心论观点:巴氏认为,凡是希望获得经营成功的商人巴氏认为,凡是希望获得经营成功的商人应具备三个条件:应具备三个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是现款,或某些与此等值其中最主要的是现款,或某些与此等值的经济实力的经济实力”;“商人必须是精明的会计人员和敏捷的数商人必须是精明的会计人员和敏捷的数学家学家”;“所有商业事务必须采取有条不紊的方式所有商业事务必须采取有条不紊的方式加以记录,应该使用借贷记账法,因为借贷记加以记录,应该使用借贷记账法,因为借贷记账法是记录经商活动的最有效的方法账法是记录经商活动的最有效的方法”。18 奠定了现代会计基本理论的基石奠定了

19、现代会计基本理论的基石 簿记论所体现的簿记论所体现的会计目的会计目的、会计假会计假设设和和会计要素会计要素等基本思想仍然是现代会计等基本思想仍然是现代会计学者致力于探讨的核心问题。学者致力于探讨的核心问题。复式记账(簿记)方法诞生复式记账(簿记)方法诞生500余年来余年来一直沿用至今,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奇一直沿用至今,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迹!19 所处年代所处年代:20世纪世纪30年代年代至今。至今。标志:标志:教材教材P P 3页页(1)会计学基础理论的创立:)会计学基础理论的创立:会计学基础理论是一套以会计目标为会计学基础理论是一套以会计目标为中心,相互连贯、协调一致的概念体系。中

20、心,相互连贯、协调一致的概念体系。古代会计古代会计近代会计近代会计15世纪至世纪至20世纪世纪30年代年代会计萌会计萌芽时期芽时期现代会计现代会计20世纪世纪30年年代至今代至今3.现代会计现代会计公元前公元前11世纪前世纪前公元前公元前11世世纪至纪至15世纪世纪20 会计学基础理论的内容:会计学基础理论的内容:会计会计含义含义会计会计职能职能会计会计对象对象会计会计要素要素会计会计确认确认会计会计计量计量会计会计假设假设 基础会计基础会计前三章的主要内容。前三章的主要内容。会计目标会计目标概念体系概念体系:由与会:由与会计学基础理论相关计学基础理论相关的概念组合而成的的概念组合而成的系统。

21、系统。一套以会计一套以会计目标为中心,相互目标为中心,相互连贯、协调一致的连贯、协调一致的概念体系。概念体系。21(2)企业财务会计目标的重大变化。)企业财务会计目标的重大变化。20世纪世纪30年代起,股份公司新型企业年代起,股份公司新型企业组织出现,会计的服务重心转向企业外部。组织出现,会计的服务重心转向企业外部。资本市场资本市场管理者管理者发行股票发行股票筹集资金筹集资金股东股东股东股东股东股东购买股票购买股票投资企业投资企业委托方委托方受托方受托方雇佣合同雇佣合同会计信息会计信息股份股份公司公司独独资资合合伙伙会计目标会计目标:主:主要服务于企业要服务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内部经营管理会计目

22、标会计目标:股份企业利用投资者(股东)投资进行:股份企业利用投资者(股东)投资进行经营活动,从而产生了应向投资者报告财务状况、经营活动,从而产生了应向投资者报告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信息的义务。经营成果等信息的义务。履行受托责任履行受托责任22会会 计计 (3)会计理论和方法逐渐分化为两个领域。)会计理论和方法逐渐分化为两个领域。20世纪世纪50年代,年代,管理会计管理会计与与财务会计财务会计分分离离,丰富了会计学科的内容,增强了会计的,丰富了会计学科的内容,增强了会计的功能。功能。审计审计成本成本会计会计财务财务会计会计外部会计外部会计:记账、算账、记账、算账、报账等报账等管理管理会计会计内部

23、会计内部会计:提出预测和提出预测和决策方案等决策方案等23(4)会计记账手段的变革。)会计记账手段的变革。20世纪世纪50年代起,年代起,电子计算机、互联网电子计算机、互联网等科学技术成果在会计上的应用,引起了等科学技术成果在会计上的应用,引起了记账手段的伟大变革。记账手段的伟大变革。会会 计计电子计算电子计算机机 处处 理理手工处理手工处理账本账本算盘算盘计算器计算器20世纪世纪50年代年代24(5)会计规范的国际趋同。)会计规范的国际趋同。进入进入21世纪以来,知识经济蓬勃兴起、世纪以来,知识经济蓬勃兴起、世界经济融为一体,引起了世界经济融为一体,引起了会计准则的全球会计准则的全球趋同趋同

24、。【例例】我国于我国于2006年年2月修订、颁布了月修订、颁布了39项项企业会计准则,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企业会计准则,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性趋同。准则的实质性趋同。企业会企业会计制度计制度我国在建国后规我国在建国后规范企业会计工作范企业会计工作的主要做法的主要做法19491992企业会企业会计准则计准则1992年起学习年起学习其他国家先进其他国家先进经验制定会计经验制定会计准则;准则;2006年年形成准则体系形成准则体系1992 现在现在25四、结论:四、结论:会计是适应生产活动发展的需要而产会计是适应生产活动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并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发展与完善。经生的,并随着生产的发

25、展而发展与完善。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随着全球市场经济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随着全球市场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作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作为“世界商业语言世界商业语言”的会计必将会得到更快的发展!的会计必将会得到更快的发展!生产生产“过程越是按照社会的规模进行,过程越是按照社会的规模进行,越是失去纯粹个人的性质,作为对过程的控越是失去纯粹个人的性质,作为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的簿记就越是必要。制和观念总结的簿记就越是必要。”马克思:资本论马克思:资本论26第二节第二节 会计的含义会计的含义 会计的含义,即会计的定义,或者说会计的含义,即会计的定义,或者说“什什么叫会计么叫会计”。对对“什么是会计

26、什么是会计”的探讨,会计理论界和的探讨,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经历了一个长期实务界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存在的探索过程,存在诸多诸多观点观点。早期有早期有“工具论工具论”和和“技术论技术论”等观点。等观点。注意注意:不能仅仅从字不能仅仅从字面上理解会计,而应面上理解会计,而应从本质上认识会计!从本质上认识会计!会会 计计什么是什么是会计?会计?27 目前,在我国关于会计的定义主要有两种比较目前,在我国关于会计的定义主要有两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代表性的观点。一、会计信息系统论:一、会计信息系统论:从本质上讲,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从本质上讲,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AAA(美国会计学会):会计基本

27、理论说明书,(美国会计学会):会计基本理论说明书,1966会计是为提高企业和各单位的经济效益,会计是为提高企业和各单位的经济效益,加强经济管理而建立的一个以提供财务加强经济管理而建立的一个以提供财务管理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管理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葛家澍等:关于会计定义的探讨,会计研究,葛家澍等:关于会计定义的探讨,会计研究,1983(4)28 对会计信息系统的理解:对会计信息系统的理解: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的经济信息系统;目标:向使用者提供他们目标:向使用者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信息所需要的信息;以企业外部信以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为目息使用者为目标提供信息标提供

28、信息财务会计财务会计信息系统信息系统管理会计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信息系统以企业内部信以企业内部信息使用者为目息使用者为目标提供信息标提供信息会计信会计信息系统息系统计划信计划信息系统息系统供应信供应信息系统息系统其他信其他信息系统息系统生产信生产信息系统息系统企业经济企业经济管理系统管理系统会计信会计信息系统息系统29二、管理活动论:二、管理活动论:1、定义:、定义:会计这一社会现象属于管理范畴,是人会计这一社会现象属于管理范畴,是人的一种管理活动。会计的功能总是通过会计的一种管理活动。会计的功能总是通过会计工作者从事的多种形式管理活动实现的。工作者从事的多种形式管理活动实现的。杨纪琬、阎达五:论

29、会计管理,杨纪琬、阎达五:论会计管理,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82年第年第8期期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提供经济信息、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的一以提供经济信息、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的一种管理活动。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种管理活动。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一系列专门的程序和方法,对社会再生产用一系列专门的程序和方法,对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进行反映和监督。过程中的资金运动进行反映和监督。(本教材本教材)30 2、对管理活动论观点的理解:、对管理活动论观点的理解:(1)管理目的)管理目的:提供经济信息,提高经济提供经济信息,提高经

30、济效益。效益。提供经济信息:现代会计的主要目标;提供经济信息:现代会计的主要目标;提高经济效益:企业经营的主要目的;提高经济效益:企业经营的主要目的;对企业的资产既要进对企业的资产既要进行行实物管理实物管理实物管理实物管理,也要进,也要进行行价值管理价值管理价值管理价值管理,会计管,会计管理是以后者为主。理是以后者为主。(2)管理形式)管理形式:主要进行价值形式管理。主要进行价值形式管理。【例例】某企业购入某企业购入W设备两台设备两台,价值价值100 000元。元。两台两台 实物实物计量单位计量单位WW100 000元元 货货币计量单位币计量单位31 (3)管理内容)管理内容:社会再生产过程(

31、生产社会再生产过程(生产分配分配交换交换消费)中的资金运动。也称消费)中的资金运动。也称会计对象会计对象。企业经营资金运动企业经营资金运动社会再生产过社会再生产过程的资金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程的资金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产品生产企业的经营资金运动产品生产企业的经营资金运动企业资企业资金运动金运动资金筹集业务资金筹集业务销售过程业务销售过程业务生产过程业务生产过程业务供应过程业务供应过程业务资金退出业务资金退出业务32 (4)管理方法)管理方法:具有专门程序与方法。具有专门程序与方法。会计会计确认确认经济业务经济业务(交易或(交易或事项)事项)会计会计计量计量会计会计记录记录会计会计报告报告设置账

32、户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复式记账填制审核凭证填制审核凭证登记账簿登记账簿成本计算成本计算财产清查财产清查编制财务报告编制财务报告会会计计核核算算方方法法财务会财务会计的处计的处理系统理系统专门程序专门程序专门方法专门方法33 (5)管理职能:)管理职能:反映与监督。反映与监督。即:会计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具有的功能。即:会计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具有的功能。此外,还有此外,还有“核算核算”与与“监督监督”、“核算核算”与与“控制控制”、“反映反映”与与“控制控制”等观点。等观点。生产生产“过程越是按照社会的规模进行,越过程越是按照社会的规模进行,越是失去纯粹个人的性质,作为对是失去纯粹个人的性质,作为对过

33、程的控制过程的控制和和观念总结观念总结的簿记就越是必要。的簿记就越是必要。”马克思马克思 基本职能的理论依据:基本职能的理论依据:监督监督反映反映记录、报告发记录、报告发生的会计事项生的会计事项监督会计事项监督会计事项的合理合法性的合理合法性34连续性连续性:应:应按业务发生按业务发生的时间顺序连续记录的时间顺序连续记录 (6)管理要求:)管理要求:对经济业务(也称交易或对经济业务(也称交易或事项,或会计事项)的反映和监督应具有事项,或会计事项)的反映和监督应具有连连续性、系统性续性、系统性和和全面性全面性。经济业务经济业务(交易或(交易或事项)事项)事项事项事项事项事项事项事项事项事项事项事

34、项事项事项事项事项事项事项事项事项事项事项事项事项事项事项事项事项事项系统性系统性:应:应分门别类的分门别类的加以记录加以记录全面性全面性:应:应毫无遗漏的毫无遗漏的进行记录进行记录35三、会计的属性:三、会计的属性:(管理活动性质)(管理活动性质)1、会计管理的双重属性:、会计管理的双重属性:与生产力相联系:与生产力相联系:与生产力相联系:与生产力相联系:在会在会计上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反计上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反映经济组织所发生的各种映经济组织所发生的各种经济业务,而经济业务是经济业务,而经济业务是与生产力的发展相联系的。与生产力的发展相联系的。(技术性技术性)与生产关系相联系:与生产关系相联系:

35、与生产关系相联系:与生产关系相联系:会会计所反映的各种经济业务计所反映的各种经济业务中体现着企业与投资者、中体现着企业与投资者、债权人、其他企业和政府债权人、其他企业和政府部门等之间的社会联系。部门等之间的社会联系。(社会性社会性)经济业务经济业务(交易或(交易或事项)事项)会会 计计自然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社会属性36 2、研究会计属性的意义:、研究会计属性的意义:(1)明确会计的)明确会计的技术性技术性,有利于克服偏,有利于克服偏见,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的会计理论和方法。见,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的会计理论和方法。【如】【如】我国引进国外的会计研究成果、科学我国引进国外的会计研究成果、科学会计方法,

36、吸收其他国家制定会计准则的先会计方法,吸收其他国家制定会计准则的先进经验等。进经验等。(2)明确会计的)明确会计的社会性社会性,有利于保护各,有利于保护各经济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经济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如】【如】公允地公允地处理企业与投资者、债权人之处理企业与投资者、债权人之间的关系;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企业与间的关系;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企业与其职工之间的关系,企业发展与整个国民经其职工之间的关系,企业发展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济发展的关系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37四、会计学及其分支:四、会计学及其分支:1、基本概念:、基本概念:会计学是人们对会计实践进行科学总

37、结会计学是人们对会计实践进行科学总结而形成的知识体系。而形成的知识体系。2、组成内容:、组成内容:会会计计学学科科体体系系理论会计学理论会计学应用会计学应用会计学会计理论会计理论会会 计计 史史基础会计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管理会计审审 计计非营利组织会计非营利组织会计企业会计企业会计国际会计国际会计本课程主本课程主要研究对象要研究对象38第三节第三节 会计的职能与目标会计的职能与目标一、会计的职能:一、会计的职能:(一)基本含义及其内容:(一)基本含义及其内容:1、基本含义:、基本含义: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2、基本内容:、基本内容:(1)基本

38、职能:)基本职能:可归纳为可归纳为反映职能反映职能与与监督职能监督职能(本教材本教材)。39 (2)外延职能:)外延职能:除以上基本职能外,会计还具有除以上基本职能外,会计还具有控制控制经经济过程、济过程、分析分析经济效果、经济效果、预测预测经济前景、参经济前景、参与经济与经济决策决策等职能。等职能。会计职能会计职能核核 算算监监 督督 我国会计法关于会计基本职能的规定:我国会计法关于会计基本职能的规定:第一章第一章 第五条第五条 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照本法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照本法规定进行定进行会计核算会计核算会计核算会计核算、实行、实行会计监督会计监督会计监督会计监督。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

39、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1999年年10月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十二次会议修订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十二次会议修订会计基本职能的外延会计基本职能的外延40(二)会计的反映(核算)职能:(二)会计的反映(核算)职能:1、基本含义:、基本含义:会计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运用一定的会计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运用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全面、系统、及时、准确地核程序和方法,全面、系统、及时、准确地核算会计主体发生的经济业务算会计主体发生的经济业务(交易或事项交易或事项),为经营管理为经营管理(使用者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提供会计信息。2、显著特征:、显著特征:(1)会计是以会计是以货币作为货币作

40、为主要主要计量单位计量单位,实物量、劳动量等为辅助计量单位实物量、劳动量等为辅助计量单位体现体现了会计的基本特征了会计的基本特征。41 (2)会计主要是)会计主要是反映过去已经发生反映过去已经发生的经济的经济业务(交易或事项)。业务(交易或事项)。经济业务经济业务(交易或(交易或事项)事项)反反 映映发生在先发生在先反映在后反映在后 (3)会计反映具有会计反映具有连续性、系统性连续性、系统性和和全面全面性性体现了会计的管理要求。体现了会计的管理要求。连续性连续性系统性系统性全面性全面性42 会计反映的会计反映的连续性、系统性、全面性连续性、系统性、全面性:连续性连续性:应:应按发生的按发生的时

41、间顺序连续记录时间顺序连续记录经济业务经济业务(交易或(交易或事项)事项)事项事项事项事项事项事项事项事项事项事项事项事项事项事项系统性系统性:应:应分门别类的分门别类的加以记录加以记录全面性全面性:应:应毫无遗漏的毫无遗漏的进行记录进行记录43 3、会计反映职能的基本内容:、会计反映职能的基本内容:记账记账经济经济业务业务算账算账报账报账会计会计确认确认经济业务经济业务(交易或(交易或事项)事项)会计会计计量计量会计会计记录记录会计会计报告报告 对会计反映职能的新理解对会计反映职能的新理解利用账簿等记录利用账簿等记录发生的业务内容发生的业务内容计算资产、负债、计算资产、负债、成本费用及损益等

42、成本费用及损益等报告财务状况报告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和经营成果等会计报会计报表表44 4、会计反映职能的重要作用:、会计反映职能的重要作用:形成会计信息系统,为会计信息的使用形成会计信息系统,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提供服务。者进行经济决策提供服务。会计会计确认确认经济业务经济业务(交易或(交易或事项)事项)会计会计计量计量会计会计记录记录会计会计报告报告向信息使向信息使用者报告用者报告会计信息会计信息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信息采信息采集系统集系统信息存信息存储系统储系统信息加信息加工系统工系统财务会财务会计的处计的处理系统理系统45(三)会计的监督(控制)职能:(三)会计的监督(控制

43、)职能:1、基本含义:、基本含义:指会计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以及有指会计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以及有关的法规和计划等,对企业经济业务进行控制,关的法规和计划等,对企业经济业务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定的目标。使之达到预定的目标。会计控制系统会计控制系统(以法律、会计准则、企业规章和计划等为标准以法律、会计准则、企业规章和计划等为标准)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经济业务经济业务(交易或(交易或事项)事项)信息采信息采集系统集系统信息存信息存储系统储系统信息加信息加工系统工系统信信息息报报告告46 2、会计监督职能的显著特征:、会计监督职能的显著特征:(1)会计监督具有)会计监督具有强制性强制性和和严

44、肃性严肃性。(2)会计监督具有)会计监督具有连续性连续性。(3)会计监督具有)会计监督具有完整性完整性:事前事前监督、监督、事中事中监督、监督、事后事后监督监督。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经济业务经济业务(交易或(交易或事项)事项)信息采信息采集系统集系统信息存信息存储系统储系统信息加信息加工系统工系统会计控制系统(以法律和会计准则等为标准)会计控制系统(以法律和会计准则等为标准)信信息息报报告告 事前、事中、事后事前、事中、事后47 3、会计监督职能的重要作用:、会计监督职能的重要作用:构成了会计的控制系统,与会计信息构成了会计的控制系统,与会计信息系统有机结合,确保经济活动的合理合法。系统有

45、机结合,确保经济活动的合理合法。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经济业务经济业务(交易或(交易或事项)事项)信息采信息采集系统集系统信息存信息存储系统储系统信息加信息加工系统工系统会计控制系统(以法律和会计准则等为标准)会计控制系统(以法律和会计准则等为标准)事前、事中、事后事前、事中、事后反反 映映(四)会计两大基本职能之间的关系:(四)会计两大基本职能之间的关系:1、反映职能是监督职能的、反映职能是监督职能的基础基础。2、监督职能是反映职能的、监督职能是反映职能的保证保证。监监 督督信信息息报报告告48二、会计的目标:二、会计的目标:(一)基本含义:(一)基本含义:会计目标,也称财务会计报告目标,

46、是指会计目标,也称财务会计报告目标,是指在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们通过会计所意欲实,人们通过会计所意欲实现的目的或达到的最终成果。现的目的或达到的最终成果。会计准则研究组:最新会计准则重点、难点解析,会计准则研究组:最新会计准则重点、难点解析,大连出版社,大连出版社,2006年年3月,月,P.12目的目的?目的目的?目的目的?王朝、贵族王朝、贵族的财产管理的财产管理商人、企业商人、企业的经营管理的经营管理财务报告使用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者的经济决策49企业的财务状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况和经营成果等(二)现代企业财务会计目标的主要观点:(二)现代企业财务会计目标的主要观

47、点:1、决策有用观:、决策有用观:会计的目标,就是向信息使用者(包会计的目标,就是向信息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及政府部门等)提供对其进括投资者、债权人及政府部门等)提供对其进行经济决策有用的信息:包括企业的财务状况、行经济决策有用的信息:包括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信息。经营成果等信息。企业现实的信息,即强企业现实的信息,即强调信息的有用性调信息的有用性(相关性)(相关性)。是否向企业投资是否向企业投资或贷款等经济决策或贷款等经济决策向投资者等提供对其决策有用的信息向投资者等提供对其决策有用的信息投资投资者等者等资金提供者资金提供者经济决策经济决策企企 业业资金需求者资金需求者提供信息提

48、供信息资本市场决策有用观决策有用观50 2、受托责任观:、受托责任观:会计的目标,就是资源的受托方(企业会计的目标,就是资源的受托方(企业管理层)如实向资源的委托方(投资者等)管理层)如实向资源的委托方(投资者等)反映对受托资源管理和使用的情况反映对受托资源管理和使用的情况企业历企业历史的、客观的信息,即强调信息的可靠性。史的、客观的信息,即强调信息的可靠性。责任责任:管理委托方所交付的资源:管理委托方所交付的资源义务义务:如实报告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如实报告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接受投资接受投资投出资本投出资本将资源交付受委托方管理将资源交付受委托方管理资本市场企企 业业资金需求者资金需求者受托方受

49、托方投资投资者等者等委托方委托方资金提供者资金提供者受托责任观受托责任观51 两种观点的趋同趋势:两种观点的趋同趋势:随着市场经济的全球兴起,会计目标随着市场经济的全球兴起,会计目标也必将走向趋同。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也必将走向趋同。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将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会计目标。将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会计目标。【例例】我国企业的会计目标。我国企业的会计目标。2006年年2月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首月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首次做出规定!次做出规定!52 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

50、会计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者作出经济决策。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公众等。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基本准则(2006)对象:对象:向谁提向谁提供会计信息?供会计信息?(信息使用者信息使用者)内容:内容:提供哪提供哪些会计信息?些会计信息?体现了两种会计目标的观点体现了两种会计目标的观点目的:目的:为何提为何提供会计信息?供会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