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成像规律说课稿.pdf

上传人:学****享 文档编号:72516222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28.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凸透镜成像规律说课稿.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凸透镜成像规律说课稿.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凸透镜成像规律说课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凸透镜成像规律说课稿.pdf(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凸透镜成像规律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1)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的教学设计思路的主线是凸透镜的基本知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凸透镜的应用,可见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既是第一节透镜和第二节生活中透镜知识的延伸与升华又是第四节眼睛和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理论基础,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它在本章起至关重要的作用。(2)教材中对实验过程的安排:1 测出凸透镜的焦距 F。2 教材中直接给出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 F 和放大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 2F 后进行实验的,这样做会给学生带来“为什么要选焦点和 2 倍的焦点为分界点做实验?”等疑问。二、学情分析 1学生知识储备:学生通过本章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的学习已经

2、建立了成像的概念,知道凸透镜会成实像和虚像,知道凸透镜会成倒立放大和倒立缩小的实像,也建立了物距和像距的概念,这些为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做好了知识的储备。2技能储备:通过小孔成像实验和平面镜成像实验的学习,学生能区分实像和虚像,同时具备了读取物距和像距大小数据的能力。3学习心理:通过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的学习,学生已经感知到透镜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即物理来源于生活又用到生活中去。这使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而实验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最好方法。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学情和教材的分析,确定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 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在实验探究中能自主操作实验并分

3、析数据得出结论。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学生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学习从物理现象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过程中,养成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难点:难点放在科学探究中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概括上(对于实验探学生处于起步阶段,记录数据后,分析数据归纳得出结论是学生学生感到困难而又陌生的,所以此处确定为难点)。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应突出以学为本,因学论教。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引导启发,指导实验,学法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在探究过程中交流讨论,分析归纳结论。六、教学环节 本节课将从以下几个

4、环节展开教学:引导猜想实验探究讨论分析反思与评价 第一环节:引导猜想 活动 1 固定凸透镜的位置,教师移动蜡烛和光屏让学生观察。活动 2 把不同焦距的两个凸透镜并排放在同一物体前,让学生观察这个物体关于这两个凸透镜成的像。活动 3 让学生拿凸透镜看课本上的字。通过以上体验活动,教师提出“3 次活动中为什么成的像的性质不同?教师带领学生对导致不同凸透镜成像性质不同的原因进行猜想,并通过引导使学生排除凸透镜的大小、焦距等是原因的错误猜想。第二环节:设计实验(1)实验原理:光的折射(2)实验器材:凸透镜光屏光聚座数码显像管。考虑到学生没有接触过光具座,教师先展示光具座,并示范调节透镜与光屏的高度,使

5、它们的中心与透镜的光心在同一高度上。由于学生处于实验探究的初级阶段,对表格设计有一定困难,为了给实验过程省时,教师把准备好实验记录表格发放到各小组。第三环节:实验探究 在这个环节带领学生进行小组实验,学生实验并记录数据,教师巡视并辅导实验。在这个环节上课本中的实验过程是 1 测出凸透镜的焦距 F。2 教材中直接给出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 F 和放大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 2F 后进行实验的。而我在教学中先不给学生给出 f 和 2F,让学生动手并观察一组不同性质的像,同时记录物距和像距,再把数据用 EXCEL 排序处理得出凸透镜的两个分界点 F 和 2F,这样可以解决学生在上课时产生的疑问“为什

6、么选择 F 和 2F 为分界点?”,同时探究 U=2F 和 U=F 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使学生感到实验探究更加完善。第四环节:讨论分析 我把各组汇报的数据排序后投影,学生已小组为单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 像距 成像的性质 正立或倒立 放大或缩小 虚像或实像 u2f u=2f 2fuf u=f uf 第五环节:评价与反思:对于少数没有得出实验结论的学生,教师要求其反思问题出现在哪个环节,实验效果好的小组给予表扬。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实验中是否有可以改进的地方,带领学生对本课所学内容做一个总结。结束语 以上是我对凸透镜成像规律这节教材的认识和对这堂课的整体设计,由于本人水平有限,难免有一些疏漏,恳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模拟试题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