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优势区域的发展规.pdf

上传人:l**** 文档编号:72498959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27.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牛奶优势区域的发展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牛奶优势区域的发展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牛奶优势区域的发展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牛奶优势区域的发展规.pdf(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牛奶优势区域发展规划一、发展现状(一)生产简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奶业有了较大发展。到 2001 年,全国存栏奶牛 566.2 万头,奶类产量 1122.9 万吨(其中牛奶产量 1025.5 万吨),分别是 1978 年的 11.8 倍和 11.57 倍;人均占有奶类 8.8 公斤,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1,为发达国家的 1/30。1.生产区域。我国奶业生产主要集中在牧区、农区和城市郊区。牧区的内蒙古、新疆奶牛头数占全国总数的 35.8%。农区和农牧结合地区饲养数量超过全国饲养量的一半,其中饲养数量较大的有黑龙江、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等省。大中城市郊区以北京、上海、天津饲养量较大。从奶类产量

2、看,年产量在100 万吨以上的有黑龙江、河北、内蒙古,占全国总量的 37.5%,其中黑龙江是我国奶类生产第一大省,产量占全国的17.1%。2.奶牛品种和生产水平。我国奶牛的主要品种是荷斯坦牛及其杂交改良牛,还有一些乳肉兼用的西门塔尔牛、草原红牛、三河牛和新疆褐牛。其中良种荷斯坦牛约有150 万头,主要分布在大中城市郊区、黑龙江省和部分农区;西门塔尔牛、草原红牛、三河牛和新疆褐牛主要分布在广大牧区。2001 年全国奶牛单产 3200 公斤,而美国、以色列平均单产达8400 公斤,丹麦、法国、日本等国也在6500 公斤以上。3.生产方式。我国奶牛以小规模、分散饲养为主,户均 3-5 头,饲养数量在

3、 20 头以上的规模经营户比重不到 1/4。在组织形式上,以农户生产、龙头企业松散收购为主。近年来,一些乳品加工企业已开始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建立原料奶基地,这种产业化模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加工企业所接受。(二)乳品加工情况我国乳品加工业近几年有了较快的发展,涌现了一批有较强实力的奶业集团,如上海光明、内蒙伊利、河北三鹿、北京三元、黑龙江完达山等。2000 年,我国乳品加工企业达1500余家,其中年销售额 500 万元以上的有 359 家,上亿元的 12 家。与此同时,一批世界知名的外国乳品公司也进入我国,如雀巢、卡夫、达能、帕玛拉特等。2001 年全国液态奶和乳制品产量分别达到

4、 280 万吨和 105.4 万吨,其中液态奶产量是1996 年的 5.4 倍,年递增 40.1%。(三)乳品消费情况我国的乳品消费主要集中在城镇。2000 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乳品消费量11.66 公斤,比 1992年增加近 1 倍;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消费乳制品量近1 公斤。发达国家肉、蛋、奶的消费比例是 0.4:0.06:1,乳制品消费比例最高;我国的比例是6.7:2.8:1,乳制品消费比例最低,造成我国人均畜产品消费中脂肪的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5%,而蛋白质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 20%,动物性食物的摄入营养平衡失调。(四)乳品贸易情况我国一直是乳品净进口国,2001 年净进口各类乳品 1

5、5.3 万吨,贸易逆差 1.76 亿美元,而且在今后几年里,随着关税的降低,乳制品的进口数量还有可能继续增大。乳品的出口对象主要是港澳地区,少量出口到一些东南亚国家,而进口来源地则集中在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五)主要问题1.良种奶牛不足。良种奶牛不足是当前制约我国奶业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目前我国虽然有存栏奶牛 566.2 万头,但良种奶牛只有 150 万头左右。由于牛源紧缺,良种奶牛数量少,导致种牛进口数量大幅度增加以及牛价上涨。2.饲料饲草生产和加工体系建设滞后。青绿饲料和优质牧草是奶牛优质高产的基础,但我国目前还没有专用饲草饲料种植基地。草原退化、沙化面积达到 1.35 亿公顷,

6、并正以每年200 万公顷的速度增加,制约了牧区奶业生产的发展。我国奶业生产用饲料及其加工水平低,饲养奶牛的场户仍以自拌料为主,全价配合饲料的数量和品质不适应生产发展的需求。3.加工企业规模小。目前,我国乳品加工企业中,日处理能力在100 吨以上的企业约占5%左右,日处理能力在 20 万吨以下的企业占一半以上。这与欧美及澳、新等乳品加工企业平均日处理规模均在 2200 吨左右形成鲜明对比。2000 年,我国乳品加工企业中销售额排在前十位的企业总销售额也仅为70.42 亿元,只占世界第一大乳品加工企业雀巢公司同年销售额的 7.2%。4.产业化程度不高。由于饲养分散,产业化组织程度低,小生产与大市场

7、的矛盾依然突出,相当一部分牛奶生产者没有与加工企业建立牢固而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生产与加工脱节,不利于生产的稳定、协调发展。5.质量体系建设滞后。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确保奶业发展和奶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设施方面比较落后。由于手工挤奶比重过大,致使原料奶质量与先进国家相比有一定差距,而且我国制定的原料奶质量规范也相对偏低。在质量监测方面,只是少数大型加工企业在收购原料奶时做简单的质量检测,而第三方检测基本没有建立,难以确保鲜奶的质量。二、市场前景与竞争力分析总的来看,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奶业会呈现快速、健康的发展势头。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国内市场需求旺盛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转

8、变,国内乳品市场日趋扩大。2000 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乳品消费量比 1992 年增加近 1 倍,消费群体仍以收入水平较高的城镇居民为主。按上述消费增长速度,加上“学生饮用奶计划”的实施等因素,预计到 2005 年全国人均消费量将达到 10-12 公斤,奶类总量需增加约 400 万吨。到 2010 年,全国人均消费奶类水平将达到16 公斤,奶类产量须达到2600 万吨。(二)资源存量大,具有进一步发展的潜力我国有 4 亿公顷草地,粮食转化的潜力也很大,精粗饲料资源十分丰富。随着退耕还草、草地改良和农业结构的调整,种植业三元结构的建立,以及舍饲技术的推广普及,为奶牛的发展提供了饲料保障。我国是养牛

9、大国,存栏量大,品种资源十分丰富,也为加快奶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三)具有成本价格相对比较优势奶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与欧美国家相比,生产成本具有较大的优势。2000 年,我国每公斤鲜奶平均生产成本比北美和欧盟国家低45%。(四)产品消费特性有利于巩固国内乳品市场乳品主要是固体奶和液态奶,前者如奶酪、乳粉等,后者以液态保鲜奶为主,我国消费量最大的是液态奶。由于液态奶不易保存和长距离运输,国际间贸易量很小,市场的开放对我国保鲜奶生产的冲击不大。奶粉的消费主要在农村和中小城市,由于进口奶粉价格高,难以大量进入此市场。只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提高质量,将成本和价

10、格优势变成市场竞争优势,就能在巩固国内市场、抵御进口乳制品冲击的同时,打开国际市场之门。三、发展思路和目标(一)发展思路和原则1.发展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良种为基础,以产业化经营为纽带,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提高基地规模经营水平,加快产业科技进步,率先实现生产集约化、产品优质化、产业现代化,带动全国奶业快速、协调、健康发展。2.发展原则相对集中原则。综合考虑优势产区的基础情况、资源状况等因素,围绕龙头企业、消费市场建设集中连片的奶源基地,形成主导产业突出,区域整体推进的格局。龙头带动原则。瞄准市场需求,树立名牌企业,创立名牌产品,健全市场网络,通过产业化带动奶业现代化。效益并重原则。兼顾经济、社会

11、、生态三个效益。通过奶业发展,加快农牧民致富步伐,并统筹考虑资源开发与保护、奶牛增长与环境治理等因素。(二)发展目标到2007年,规划区域内奶牛存栏量达到280万头,年递增12%;鲜奶产量年均递增15-18%;人均鲜奶占有量比目前增加一倍,达到 40 公斤;奶牛平均单产提高20%左右。良种繁育、疫病防治、饲草饲料生产、技术推广、鲜奶收贮等支持与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规模化、规范化生产水平明显提高。培育和壮大一批大型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规划区域内日加工鲜奶能力达到2.5 万吨,并形成以名牌产品为主导,花色多样、品味对路、质量较高,能与国际规范接轨的加工群体。四、优势区域布局(一)选择依据市场

12、优势。区域内经济相对发达,居民消费水平较高;居民素有食用乳及乳制品的习惯,奶类消费呈稳步增长之势。即区域内存量市场稳固,增量市场看好。资源优势。区域内气候条件适宜,饲草饲料资源丰富,具有发展奶业生产得天独厚的条件。基础优势。区域内奶牛存量大,良种化程度较高,良种繁育体系较健全,规模养殖发展迅速,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比较完善,具备发展的良好条件。加工优势。区域内具有在国内领先的乳品加工业和知名品牌,产加销一体化格局已初步形成。(二)优势区域布局1京、津、沪牛奶优势区本区域包括北京、天津、上海三市的13 个重点县(区)及 25 个农场,为城郊奶业发展类型。区域内 2000 年奶牛存栏 11.6 万头

13、、牛奶产量 39.4 万吨,分别占三市总量的 62.3%和54.4%。京、津、沪为我国三大中心城市,经济发达,居民消费水平高,人均年消费奶类在30 公斤以上,而且市场容量扩张快,消费稳定。区域内有三元、光明等国内著名企业。该区域良种化和牛群质量高,如北京、天津有许多奶牛场的奶牛单产水平达到7000 公斤以上,上海市第七牧场奶牛单产达9052 公斤。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环境保护压力大,饲草饲料资源比较缺。北京市重点建设顺义、大兴、密云、房山、延庆 5 个区(县)及分布在区县内的10 个农场。天津市重点建设武清区、北辰区、宁河县和静海县。上海市重点建设南汇、奉贤、金山、崇明三区一县和 15 个农场。2

14、东北牛奶优势区本区域包括黑龙江、内蒙古两个省(区)的37 个县(市、旗),为牧区、农牧结合型奶业发展类型。黑龙江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正处于世界奶牛带,荷斯坦奶牛存栏、鲜奶产量和乳制品产量均居全国首位,人均占有奶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 倍,是全国奶业第一大省。在乳品加工方面,黑龙江省培育了完达山、龙丹等国内知名品牌,还引进了雀巢、光明、伊利等一些国际、国内驰名品牌。内蒙古有广袤的天然牧场,丰富的饲料资源,环境相对良好,牧民有养奶牛和消费乳及乳制品的习惯,有利于奶业的成长。随着伊利、蒙牛两大乳业集团的发展壮大,上海光明、北京三元集团的进驻,带动了奶牛养殖数量和牛奶产量快速增长。2000 年,区域

15、内 37 个县(市、旗)奶牛存栏 69.5 万头、牛奶产量 174.8 万吨,分别占两个省(区)总量的46.9%和 74.7%。但奶牛单产水平不高,分散饲养比重较大,距主销区运距较远。黑龙江省重点建设中部的哈尔滨、绥化、牡丹江等3 个地(市)7 个市(县),西部的绥化、大庆、齐齐哈尔、黑河等4 个地(市)14 个市县区,以及东部的鸡西、双鸭山市等2 个地(市)3 个县(市)。内蒙古重点建设呼市、包头市、呼盟三大奶源基地,包括呼市4 个县(旗)、包头市 1 个旗、呼伦贝尔盟 8 个旗县场,13 个旗县场。3华北牛奶优势区本区域包括山西、河北两省的29 个县(市、区),为农区、农牧结合型奶业发展类

16、型。河北省地处北温带、中纬度,气候条件适宜,全省饲草、饲料资源丰富,适宜饲养奶牛。同时地处京、津两大城市周围,是南北枢纽、东西要道的结合部,具有发展奶业的独特区位优势。山西省气候温和,饲草饲料资源丰富,全省有 300 亩以上连片草地 5600 万亩,有各种农作物秸秆 1500 万吨。2000 年区域内 29 个县(市、区)奶牛存栏 42.6 万头、牛奶产量 78.5 万吨,分别占两省总量的 57.6%和 66.7%。区域内有三鹿、古城、乐百氏等国内著名的乳品加工企业。该区域地理位置优越,加工基础好,但奶牛品种杂,单产水平低,改良与扩群任务比较繁重。河北省重点建设唐山、保定、石家庄、承德等4 个

17、地(市)14 个县市。山西省重点建设太原、大同、朔州、忻州、晋中和临汾市等6 个地(市)15 个县(市、区)。五、主要建设工程(一)良种繁育体系通过引进、扩繁和选育,全面提高高产核心奶牛群和种公牛质量及生产水平;加强区域内配种站点的建设,通过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技术,提高良种覆盖率。重点完善北京、上海和黑龙江 3 个种公牛站;建设和完善饲养高产奶牛500 头以上的奶牛育种基地80 处;完善基地县配种站点 400 处;建设 10 处 DHI 测定系统。(二)奶源基地建设的重点是发展“规模饲养、集中挤奶、统一服务”的生产模式,建立奶农合作组织,加强奶农与加工企业的紧密联系,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建设5

18、00 头以上规模的高产奶牛园区 400 处;发展 10 头以上的奶牛饲养专业户12 万户;建设机械化挤奶站 1200 个;建设配套环保设施 400 处。(三)饲草、饲料生产体系通过改良草场和种植业结构调整,生产优质牧草和青贮饲料,提高奶牛生产效率和牛奶品质。在优势产区增加 10 条奶牛配合饲料生产线;种植青贮玉M 或优质人工草地 290 万亩;建设青贮窖(池)1800 万立方 M;购置青贮揉切碎机 2 万台、青贮收获机 1000 台。(四)疫病防治体系建设重点是加强对奶牛常见病和某些传染病的控制,确保原料奶的质量安全。区域内要按照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的要求,形成完善的疫情报告、疫病控制和扑灭体

19、系;配套完善1000 个基层兽医站,主要配套奶牛疫病诊断、治疗器械等。(五)质量监控体系重点是建立完善的质量规范体系,把好市场准入关口。建立鲜奶及乳品质量监测规范化和质量保证体系,并与 ISO9000 质量认证体系相接轨。主要包括鲜奶质量规范,乳制品生产、加工和质量规范以及质量认证体系的研究与制定。建设和完善7 处乳品质量监测中心。(六)龙头企业改造对优势产区的重点乳品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引进先进的加工设备和加工工艺,扩大生产规模,使区域内日加工鲜奶能力达到2.5 万吨;配套建设 7 处储运系统,主要包括储运罐、冷藏运输车等。六、主要措施(一)做大做强产业龙头,大力推行产业化经营采取积极的政

20、策导向,通过招商引资、社会融资等办法,建设一批大规模、高规范、现代化的新型加工企业,提升加工水平和产品层次。对现有龙头企业进行机制创新、技术改造,建立具有很强竞争能力的民族乳品加工业群体。依托优势企业,通过强强联合、兼并重组等办法,尽快改变乳品加工企业小而分散的不利局面。实施品牌战略,培育、壮大优势区现有的几个民族品牌。大力推行“公司+农户”模式,采取有效组织手段,协调和引导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通过服务机制、契约机制以及股份合作机制等方式,实现利益对接,加快奶业产业化进程。(二)加快科技进步,提高产业发展水平以种公牛站、高产母牛场为核心,充分利用国内外遗传资源,建立种源生产基地,满足奶业大发展的

21、需要。从奶牛良种登记入手,搞好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不断提高奶牛质量。大力推广行业规范和模式化饲养技术,不断提高奶牛的科学经管水平。(三)建立和完善质量检测体系,确保鲜奶及乳品安全加强规范化建设,加快制定国家生鲜牛乳质量经管暂行办法及奶制品的国家规范。建设一批手段先进、功能完善、辐射与服务面积大的质检中心和质检机构,强化对饲料、鲜奶和乳制品的检验和质量监管。以建设无规定动物疫病区作为主导形式,增加投入,完善动物疫情测报和扑灭体系。加强对牛舍、挤奶站的环境控制,防止生产环节可能造成的污染,特别要大力普及机械化挤奶、智能化经管,使鲜奶质量水平得到质的提高。以饲料安全为基础,严格控制原料生产、收购加工、

22、辅剂添加等环节可能造成的药物残留和有害物污染,为生产优质、安全、绿色奶创造条件。(四)大力扶持合作经济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培植和引导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充分发挥其在行业内的协调和纽带作用。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参与服务组织建设。以建立和完善养牛合作社、奶农生产者协会以及成立股份制产加销一体化联合体为主导形式,把分散的奶农组织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通过规范各自的生产与经营行为,开展系列化服务,密切基地农户与龙头企业的利益关系,为产加双方的协调发展提供保障。(五)积极开拓市场,引导城乡居民扩大乳品消费从普及营养知识和培养科学消费习惯、扩大消费群体、提高服务水平等方面着手,尽快扩大城乡居民乳品消费量。支持媒体开展奶类营养健康与民族体质增强方面的宣传教育,并给予政策与资金上的扶持。紧紧抓住全国各地启动“学生饮用奶计划”的有利时机,通过政府与市场两种力量的有机结合,培育增量市场,带动更多的人参与早餐革命。在巩固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东亚、东南亚、东欧等国际市场,扩大乳制品出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