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调节免疫调节知识点总结详细.pdf

上传人:l*** 文档编号:72494955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04.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免疫调节免疫调节知识点总结详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免疫调节免疫调节知识点总结详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免疫调节免疫调节知识点总结详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疫调节免疫调节知识点总结详细.pdf(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免疫调节核心知识点列表梳理免疫调节核心知识点列表梳理1.1.与免疫有关的细胞与免疫有关的细胞细胞类型吞噬细胞B 细胞T 细胞来源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B 细胞或记忆 B 细胞T 细胞或记忆 T 细胞T 细胞、B 细胞功能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体识别抗原,分成成为效应 B 细胞、记忆 B 细胞识别、呈递抗原,分成成为效应 T 细胞、记忆 T 细胞特异性识别非特异性识别特异性识别特异性识别效应 B 细胞效应 T 细胞记忆细胞分泌抗体分泌淋巴因子,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识别抗原,分化成为相应的效应细胞不识别特异性识别特异性识别2.2.两种免疫类型比较两种免疫类型比较概念区对象对

2、象别结构结构基础基础特点特点对所有的病原体起作用出现快,作用范围大,无特异性,作用弱,时间短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出现早,作用快,强度弱,相对稳定,不因接触某一抗原次数的多少而有所改变。出现较慢,作用强度大,同一抗原再次作用时可产生明显的免疫反应形成形成遗传而来,人人都有的先天性免疫出生后与病原体斗争过程中形成的后天性免疫,并非人人都有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出现慢,作用范围小,有特异性,作用强,时间长第三道防线(发挥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细胞免疫、体液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机体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天然防御功能特异性免疫是机体

3、在生活过程中接触病原微生物及抗原异物后产生的免疫力作用联系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两者共同负担着机体的防御功能。5.5.特异性免疫的类型及其应用特异性免疫的类型及其应用自动免疫自然自动免疫人工自动免疫被动免疫自然被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应用计划免疫(预防接种)患传染病或隐性感染后获得的免疫力菌苗、疫苗、类毒素的预防接种通过胎盘、哺乳传给婴儿注射抗毒素、抗菌血清等3.3.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之间的区别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之间的区别1/5免疫类型比较项目概念作用对象作用方式作用方式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抗原被体液中的相应抗体消灭的过程抗原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4、抗原被相应的免疫细胞消灭的过程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效应 T 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效应 T 细胞释放淋巴因子,促进细胞免疫作用过程感应阶段是抗原处理、呈递的识别阶段。有吞噬细胞、T 细胞、B 细胞的参与有吞噬细胞、T 细胞的参与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 T 细胞;记忆 T 细胞可直接识别再次入侵的抗原效应 T 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从而发挥其免疫效应效应阶段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记忆 B 细胞可直接识别再次入侵的抗原浆细胞分泌抗体而发挥其免疫效应反应阶段关系作用独特,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如进入人体内的是细菌类毒素,需要有特异的抗毒素与它结合,才能使其丧

5、失毒性,因此主要是体液免疫发挥作用;结核杆菌等胞内寄生菌,需要通过细胞免疫的作用才能将病菌消灭;而在病毒感染中,则往往是先通过体液免疫的作用来阻止病毒通过血液循环而散播,再通过细胞免疫的作用来予以彻底消灭。4.4.过敏反应产生的抗体与正常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比较过敏反应产生的抗体与正常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比较比较项目性质分布过敏反应产生的抗体球蛋白吸附在皮肤、消化道或呼吸道黏膜及某些血细胞的表面机体再次接触过敏源时发生的免疫反应使细胞释放组织胺,从而引发过敏反应正常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球蛋白血清、组织胺、外分泌物反应时机机体第一次接触抗原时发生的免疫反应反应结果使抗原沉淀或形成细胞集团6.6.免疫失

6、调与人体健康免疫失调与人体健康功能防卫功能正常抗感染或防御其他抗原异物入侵清除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消灭异常细胞功能过高功能过低变态反应,如药物过敏反应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自身免疫病清除监控肿瘤形成2/5免疫调节知识点免疫调节知识点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等(痰,烧伤)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免疫)第二道防线:体液中杀菌物质(溶菌酶)、吞噬细胞(伤口化脓)1 1、免疫、免疫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最主要的免疫方式)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T 淋巴细胞和 B 淋巴细胞)2 2、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癌症问题)。来源

7、: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主要是外来物质(如:细菌、病毒、),其次也有自身的物质(人体中坏死、变异的细胞、组织癌细胞,),还有(移殖器官)。抗原(抗原决定簇)本质:蛋白质或糖蛋白特性:异物性(外来物质),大分子性(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特异性(只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 T 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本质:球蛋白,专门抗击抗原的蛋白质,存在:主要存在于血清中,其它体液中也含有。(特异性)抗体:分类:抗毒素,凝集素,沉淀素,溶解素。功能:抗体与抗原结合产生细胞集团或沉淀,从而抑制抗原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并不能直接杀死抗原)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淋巴细胞的产生过程:淋巴细胞的产生过程:B

8、细胞浆细胞抗体骨髓造血干细胞淋巴器官胸腺T 细胞效应 T 细胞与靶细胞结合淋巴因子(干扰素 白细胞介素)功能 1)增强淋巴因子的杀伤力2)能够诱导产生更多的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2)3 3、体液免疫过程:体液免疫过程:(抗原没有进入细胞抗原没有进入细胞)记忆 B 细胞的作用:可以在抗原消失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和分化,产生浆细胞从而产生抗体。(有的记忆细胞可以保留一辈子,如天花病毒,有的则很短,如流感病毒)4 4、体液免疫、体液免疫识 别记忆B细胞吞噬细胞抗(处理)吞 噬(呈递)T(识别)B(二次免疫)原细胞细胞细 胞抗体与抗原结合效应B细胞形成沉淀

9、感应阶段3/5反应阶段效应阶段识别5.5.细胞免疫细胞免疫记忆T细胞抗(处理)吞 噬(呈递)T(二次免疫)原抗体与抗原结细胞细 胞合(体液免疫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的效应阶段)感应阶段效应阶段反应阶段病毒,麻风杆菌,结合杆菌均主要通过细胞免疫被清除效应 T 细胞作用:使靶细胞裂解,抗原暴露,暴露的抗原会被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吞噬消化。细胞免疫的作用机理:效应 T 细胞与靶细胞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通透性改变,渗透压变化,最终导致细胞裂解死亡。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如果体液免疫消失,细胞免疫也将会消失,同时进行,相辅相成。(实例:如果有较低强的病毒入侵,则首先经过体液免疫,然后再

10、经过细胞免疫,最后再由体液免疫中的抗体把它粘住,最后吞噬细胞消灭。)6 6,如果免疫系统过于强大也会生病:如过敏和自身免疫病。,如果免疫系统过于强大也会生病:如过敏和自身免疫病。过敏原理:刺激吸咐过敏原 抗体细胞再次过敏原释放组织胺血管通透增强,毛细血管扩张,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强全身过敏反呼吸道过敏反消化道过敏皮肤过敏反应(过敏性鼻反应(食物应(荨麻疹,应(过敏性休克)炎,支气管哮过敏性胃畅湿疹、血管性喘)炎)水肿)过敏反应的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过敏反应产生的抗体与体液免疫反应中的抗体区别:分布场所不同

11、,作用结果不同过敏原与抗原的区别:抗原针对所有人,过敏原只针对部分人抗原包括过敏原。过敏反应与免疫反应中的抗体的异同过敏反应与免疫反应中的抗体的异同来来源源:都来源于效应 B 细胞成成分分:都是球蛋白4/5分分布布:免疫反应中的抗体分布于血清和组织液中和外分泌物中;过敏反应中的抗体分布于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细胞的表面作用机理作用机理:免疫作用的中的抗原与特异性抗原结合,消灭抗原;过敏反应中的抗体再次入侵的抗原相结合,表现出过敏特征。过敏反应:再次接受过敏原7、免疫失调疾病自身免疫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心脏病免疫缺陷病:艾滋病(AIDS)-HIV先天性免疫缺陷病8 8,免疫学

12、的应,免疫学的应免疫预防:注射疫苗,种痘,注入抗原激发产生抗体(人工免疫)免疫治疗:注入抗体,淋巴因子,胸腺素等,移植器官:器官被认为是抗原,起排斥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手术成败关键取决于供者与受体的(糖蛋白,组织相容性抗原)是否相同一半以上相同就可,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使免疫系统变得迟钝有关艾滋病的知识点(有关艾滋病的知识点(AIDSAIDS)HIV 病毒,攻击人类的淋巴细胞,最终导致人类的免疫系统全部丧失,而最后直接死于病毒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病毒存在于:精液,血液,尿液,乳汁,泪液等体液中传播途径;性滥交,毒品注射,输血,未消毒的品具母婴传染潜伏期:年后得病年内死亡HIV 病毒:RNA 病毒。突变率高,不易找到药物病毒的增殖过程病毒的增殖过程:一,抗原抗体淋巴因子1,抗原异物性(亲缘关系越远,免疫反应越强)大分子性(主要是蛋白质,少数是多糖)特异性(特定的空间结构)2,抗体效应 B 分泌,本质球蛋白分布 血清(主要)组织液,外分泌液功能 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分类 能中和外毒素、毒素,形成沉淀的抗体抗毒素 能使细菌、病毒、动物细胞凝集成团的抗体凝集素3,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分化,增强效应细胞的杀伤力干扰素结合病毒,使其丧失侵染性5/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