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原理.pptx

上传人:莉*** 文档编号:72448952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PPTX 页数:23 大小:146.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利用原理.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土地利用原理.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地利用原理.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利用原理.pptx(2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1 2.1 地域分异原理地域分异原理土地利用规划学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全球范围的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但是它的各个部分又存在着地域上的分异。换言之,自然地理环境除了具有整体性外,还具有与之相对应的地域性特征,即地域分异规律。所谓地域分异,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或自然综合体沿地表按确定的方向有规律地发生分化所引起的差异。受地域分异规律支配的这种分化,造成各地土地利用的模式和水平差别很大。土地利用要抓住地域特色,就需要根据地域分异原理,做到因地制宜、因土制宜。第1页/共23页2.1 2.1 地域分异原理地域分异原理土地利用规划学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形成地域分异的基

2、本因素有两种:一是太阳辐射,二是地球的内能。地带性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非地带性的能量来自地球内能,因此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互不从属,相互对立,具有矛盾性;但它们又共同作用于自然地理环境中,二者存在着互相制约的联系,具有统一性。正是这两种基本的地域分异规律的矛盾统一在不同规模的地域上发生作用,才使得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了复杂的空间分化。2.1.1 地域分异规律概述第2页/共23页2.1 2.1 地域分异原理地域分异原理土地利用规划学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热量分带和构造分区是基本地域分异规律的典型表现,并构成了不同形式的地域分异的基础。在地球表面,基本地域分异规律具体表现为纬向地带性和经

3、向地带性。纬向地带性和经向地带性相结合,称为水平地带性,它有两种表现形式,即带段性和省性。带段性是指非地带性单位内的地带性分异。省性是指地带性单位内的非地带性分异。垂直地带性是由于海拔高度的差异引起的自然景观的垂直递变规律。2.1.2 地带性规律第3页/共23页2.1 2.1 地域分异原理地域分异原理土地利用规划学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非地带性规律是自然景观的一种隐域性分布规律,受隐域性因子(如地下水、岩性、特殊的地表组成物质等)的控制,在地理分布上具有地方性特点,可以呈带状或斑状分布。分布区间不一定有严格的顺序。非地带性因素包括地质构造、岩性、地貌单元、坡度、坡向、山脉走向和地下水

4、等,它们也可以影响气候、生物和土壤的类型和分布。2.1.3 非地带性规律第4页/共23页2.2 2.2 地租地价理论地租地价理论土地利用规划学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在市场经济中,地租是使用土地的代价。对于土地所有者来说,地租是出售一定时期的土地使用权所收取的价格,其经济实质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对于土地使用者而言,地租是购买一定时期的土地使用权所付出的价格。土地使用权是以土地所有权为基础的,土地使用权的出让是以拥有土地所有权为前提的。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实现的间接形式。2.2.1 地租地价理论概述第5页/共23页2.2 2.2 地租地价理论地租地价理论土地利用规划学 21世

5、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地价是土地所有权的价格,是土地资产保有者所拥有的资产金额,是出售土地所有权可取得的金额,也是购买土地所有权应付出的金额。可以说,地价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实现的直接形式,但它的性质与一般商品不一样。从实质上说,地租与地价具有同一性,都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从数量上说,地租与地价互为反函数,其数学公式是:土地价格=地租/还原利息率,即地价是地租的还原。第6页/共23页2.2 2.2 地租地价理论地租地价理论土地利用规划学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地租理论曾受到经济学家的广泛关注,形成了各种学说。从发展的顺序看,地租理论可以分为四个阶段。2.2.2 地租理论马克思

6、的地租理论古典地租理论现代西方地租理论当代西方地租理论当代西方地租理论第7页/共23页2.2 2.2 地租地价理论地租地价理论土地利用规划学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土地与资本、劳动力共同构成社会经济的三大生产要素,因此是各经济学流派必然论及的对象,而土地价格是这一理论的核心问题。关于地价本源问题的理论根源有两种经济思想体系: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二是西方经济学的思想体系。1.马克思地价理论 2.西方经济学地价理论2.2.3 地价理论第8页/共23页2.3 2.3 土地区位理论土地区位理论土地利用规划学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德国学者杜能于1826年完成的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

7、济的关系(简称孤立国)提出了农业区位论,标志着区位理论的诞生。杜能农业区位理论是当时德国社会经济背景下的产物,目的在于探索农业生产方式的地域配置原则。杜能考察问题的方法是“孤立化的方法”,将影响农业区位的纷纭复杂的种种条件加以简化,只考察一个要素(即市场距离)的作用。2.3.1 区位理论发展简史2.3.2 农业区位理论第9页/共23页2.3 2.3 土地区位理论土地区位理论土地利用规划学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工业区位论是西方研究工业生产布局的理论,研究工业企业根据什么原则被吸引到特定场所,从而获得最大利益。工业区位论的奠基人是德国经济学家韦伯,其理论核心是,通过运输、劳动力及集聚因素

8、相互关系的分析与计算,找出工业产品生产成本最低的点作为工业企业的理想区位。后续的研究者在韦伯区位因子决定生产场所的工业区位论基础上发展了工业区位论,包括胡佛的运输费用学派、廖什的市场学派、伊萨德的区域科学派、普雷特的行为学派等。2.3.3 工业区位论第10页/共23页2.3 2.3 土地区位理论土地区位理论土地利用规划学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中心地理论也称为中心地方论,是由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提出的。在他的重要著作德国南部的中心地关于具有城市职能聚落的分布与发展规律的经济地理学研究(中文译作德国南部中心地原理)中,深刻揭示了城市、中心居民点发展的区域基础及等级规模的空间关系,为城市

9、规划和区域规划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依据。2.3.4 中心地理论第11页/共23页2.3 2.3 土地区位理论土地区位理论土地利用规划学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中心地理论的要点是:(1)城镇是区域的“中心地”;(2)不同等级的中心地的地位与作用不同;(3)不同等级的中心地在外形上相互衔接,而且在数量上和面积上具有密切关系,上一级中心地与下一级中心地的数量比例具有固定的系数K。克里斯塔勒认为,有三个条件或原则支配中心地体系的形成,它们是市场原则、交通原则和行政原则。第12页/共23页2.3 2.3 土地区位理论土地区位理论土地利用规划学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土地区位理论为土地最佳利

10、用提供了基础,同时根据区域发展的需要,为合理地确定土地利用方向和结构,将一定数量的土地资源科学地分配到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的用途上,即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了帮助。土地利用规划实践必须全面系统地应用区位理论作为指导。2.3.5 土地区位理论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第13页/共23页2.4 2.4 可持续利用理论可持续利用理论土地利用规划学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向联合国提出了一份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对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作了界定和详尽的理论阐发。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

11、益。它有两个基本点:一是必须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否则他们就无法生存;二是今天的发展不能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2.4.1 可持续利用的内涵第14页/共23页2.4 2.4 可持续利用理论可持续利用理论土地利用规划学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及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它是一种立足于环境和自然资源角度提出的关于人类长期发展的战略和模式,同时,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遵从一些基本原则:公平性(fairness)原则持续性(sustainability)原则共同性(common)原则第15页/共23页2.4 2.4 可持续利用理论可持续利用理论土地利用规划学

12、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土地可持续利用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1.生产性(保持和加强土地的生产和服务功能)2.稳定性(降低生产风险程度)3.保护性(保护土地资源的潜力和防止土壤与水质的退化)4.经济可行性(具有经济活力)5.社会可接受性(具有社会承受力)2.4.2 土地可持续利用含义第16页/共23页2.4 2.4 可持续利用理论可持续利用理论土地利用规划学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在资源数量配置上与资源的总量稀缺性高度一致。在资源质量组合上与资源禀赋相适应。在资源的时间安排上与资源的时序性完全相当。土地资源配置应当考虑各地区差异,反映各地区特点,激发各地区发展活力 2.4.3 土地可

13、持续利用的具体目标第17页/共23页2.5 2.5 系统理论系统理论土地利用规划学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2.5.1 土地利用系统整体性原则关联性原则结构性原则结构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开放性原则 从系统论角度出发,土地利用应遵循系统方法的基本原则,同时具有自身的特点:第18页/共23页2.5 2.5 系统理论系统理论土地利用规划学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2.5.2 土地利用系统工程 把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土地利用领域,就形成了土地利用系统工程。土地利用系统工程以土地利用系统为对象,以系统科学的观点为指导,以土地利用的生态经济规律为依据,以土地利用系统的整体优化为目标,对土地利用系

14、统进行最优设计、最优建立、最优控制和最优管理,实现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的良性循环,获得最优的系统效益,即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第19页/共23页2.5 2.5 系统理论系统理论土地利用规划学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土地利用系统工程的实施过程由两个并行的过程所构成,即工程技术过程和组织管理过程。组织管理过程指导工程技术过程的进行,给工程技术提出任务和要求;工程技术过程实现组织管理过程所提出的目标,两者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并行运作、不可替代,共同作用于土地利用全过程,从而成为土地利用系统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两个基本组织部分。对土地利用系统实施系

15、统工程,还必须建立一组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相互配套的模型体系。第20页/共23页2.6 2.6 生态经济学原理生态经济学原理土地利用规划学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传统经济学忽略了人类经济活动赖以进行的基础生态环境,认为人类的经济活动仅是一个经济系统,而将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作为经济发展的外生变量来对待。生态经济学则将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作为决定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来对待。传统经济学的范式没有将生态、经济和社会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生态经济学则试图把生物圈和宏观经济的管理整合起来,研究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复合系统。2.6.1 生态经济学与传统经济学的比较第21页/共23页2.6 2.6 生态经济学原理生态经济学原理土地利用规划学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从生态经济学角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将是影响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及子孙后代生存的核心问题。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应是生态过程和经济过程的综合统一,而不应是纯经济利用。土地利用的生态经济观就是:一方面是指利用土地,创造物质财富,以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是指改善生态环境,以满足人类生存的需要。因此,土地资源的生态经济利用包含了土地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的深刻内涵。2.6.2 土地利用的生态经济观第22页/共23页感谢您的观看。第23页/共23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PPT文档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