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订痤疮指南解读.pptx

上传人:莉*** 文档编号:72448709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PPTX 页数:39 大小:3.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修订痤疮指南解读.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修订痤疮指南解读.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修订痤疮指南解读.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修订痤疮指南解读.pptx(3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痤疮分级及联合治疗患者教育痤疮治疗中国痤疮患者推荐治疗方案中国痤疮治疗指南(2014修订版)目录痤疮疾病概述痤疮维持治疗痤疮局部治疗痤疮系统治疗第1页/共39页痤疮丙酸杆菌等通过天然免疫、获得性免疫及直接诱导炎症发生Toll样受体(TLR)诱导促炎症因子尤其是IL-1等释放获得性免疫反应放大了炎症过程,导致炎症因子释放及中性粒细胞聚集毛囊壁断裂,毛囊中的脂质、毛发等物质进入真皮,进一步加重了炎症反应痤疮发病过程第2页/共39页痤疮发病过程青春期后体内雄激素产生增加或雄、雌激素水平失衡,皮脂分泌增加痤疮丙酸杆菌水解皮脂中的甘油三酯,产生游离脂肪酸可刺激毛囊皮脂腺开口处上皮增生及角化过度,皮脂分泌

2、通道受阻,淤积在毛囊口形成粉刺,游离脂肪酸引起炎症性皮损由痤疮丙酸杆菌产生的一些低分子多肽可趋化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产生的水解酶可使毛囊壁损伤破裂,各种毛囊内容物溢入真皮引起毛囊周围程度不等的深部炎症,出现从炎性丘疹到囊肿性损害的一系列临床表现第3页/共39页轻度(I级):仅有粉刺中度(级):炎性丘疹中度(III级):脓疱重度(级):结节、囊肿1234痤疮分级痤疮分级痤疮分级是痤疮治疗及疗效评价的重要依据依据皮损性质将痤疮分为3度和4级第4页/共39页痤疮严重程度分类痤疮严重程度分类严重程度临床表现特点I度(轻度)散发至多发的黑头粉刺,可伴散在分布的炎性丘疹II度(中等度)I度+炎症性皮损数

3、目增加,出现浅在性脓疱,但局限于颜面III度(重度)II度+深在性脓疱,分布于颜面、颈部和胸背部IV度(重度-集簇性)III度+结节、囊肿,伴瘢痕形成,发生于上半身第5页/共39页痤疮分级及联合治疗患者教育痤疮治疗中国痤疮患者推荐治疗方案中国痤疮治疗指南(2014修订版)目录痤疮疾病概述痤疮维持治疗痤疮局部治疗痤疮系统治疗第6页/共39页痤疮患者教育限制辛辣甜腻等食物,多食蔬菜、水果生活作息规律,避免熬夜、长期接触电脑、曝晒等注意面部皮肤清洁、保湿和减少皮脂分泌选择清水或合适的洁面产品,但不能过分清洗可配合使用功效性护肤品,以维持和修复皮肤屏障功能对于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需配合必要的心理

4、辅导忌用手挤压、搔抓等,以免皮肤细菌感染第7页/共39页痤疮分级及联合治疗患者教育痤疮治疗中国痤疮患者推荐治疗方案中国痤疮治疗指南(2014修订版)目录痤疮疾病概述痤疮维持治疗痤疮局部治疗痤疮系统治疗第8页/共39页痤疮分级及联合治疗患者教育痤疮治疗中国痤疮患者推荐治疗方案中国痤疮治疗指南(2014修订版)目录痤疮疾病概述痤疮维持治疗痤疮局部治疗痤疮系统治疗第9页/共39页第10页/共39页局部治疗-外用药物1 1.外用维A酸类药物2 2.过氧化苯甲酰3 3.外用抗生素4 4.二硫化硒5 5.其他外用药物第11页/共39页1.外用维A酸类药物外用维A酸类药物常会出现轻度皮肤刺激反应,如局部红斑

5、、脱屑,出现紧绷和烧灼感,但随着使用时间延长可逐渐消失。建议低浓度或小范围使用,可在皮损处及痤疮好发部位同时应用。每晚1次,避光。疗程通常需812周或更长作用机制:调节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分化,改善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溶解微粉刺和粉刺抗炎控制炎症后色素沉着,改善瘢痕增加药物的皮肤渗透性:与抗炎抗菌药物联合使用不良反应疗程第12页/共39页外用维A酸类药物第一代:0.0250.1全反式维A酸霜或凝胶异维A酸凝胶第三代:0.1阿达帕林凝胶阿达帕林在耐受性和安全性上优于全反式维A酸和异维A酸。常用药物:1第13页/共39页2.过氧化苯甲酰少数敏感皮肤会出现轻度刺激反应,建议敏感性皮肤从低浓度及小范围开始试

6、用可减少痤疮丙酸杆菌耐药的发生,如患者能耐受,可作为炎性痤疮的首选外用抗菌药物之一可单独使用或联合外用维A酸类药物及外用抗生素作用机制:第14页/共39页3.外用抗生素常用药物:红霉素林可霉素及其衍生物克林霉素氯霉素或氯洁霉素夫西地酸乳膏易诱导痤疮丙酸杆菌耐药,故不推荐单独使用。建议和过氧化苯甲酰或外用维A酸类药物联合应用第15页/共39页4.二硫化硒抑制真菌、寄生虫及细菌,降低皮肤游离脂肪酸含量。用法为洁净皮肤后,将药液略加稀释均匀地涂布于脂溢显著的部位,35 min后用清水清洗第16页/共39页5.其他外用药物510硫磺洗剂5 10水杨酸乳膏或凝胶抑制痤疮丙酸杆菌轻微剥脱及抗菌作用第17页

7、/共39页局部治疗:非药物治疗化学疗法:果酸治疗物理治疗:光动力疗法、激光疗法粉刺清除术:粉刺挤压器囊肿内注射:醋酸曲安奈德混悬剂+1利多卡因第18页/共39页化学疗法治疗方案:浓度20、35、50、70的甘醇酸,每24周治疗1次。4次为1个疗程,视患者耐受程度递增果酸浓度或停留时间。果酸治疗后局部可出现淡红斑、白霜、肿胀、刺痛、烧灼感等,均可在35 d内恢复。如出现炎症后色素沉着则需3-6个月恢复。治疗间期注意防晒。果酸降低角质形成细胞的粘着性加速表皮细胞脱落与更新调节皮脂腺的分泌刺激真皮胶原合成增加及促进组织修复第19页/共39页其他治疗光动力疗法(PDT):级和级痤疮,特别是伴有脂肪肝、

8、肝功能损害或高脂血症的痤疮患者。激光疗法:炎症性皮损:1320nm激光、1450 nm激光和1550nm激光痤疮瘢痕:非剥脱性点阵激光(1440nm、1540nm 和1550nm)和剥脱性点阵激光(2940nm、10600nm)第20页/共39页痤疮分级及联合治疗患者教育痤疮治疗中国痤疮患者推荐治疗方案中国痤疮治疗指南(2014修订版)目录痤疮疾病概述痤疮维持治疗痤疮局部治疗痤疮系统治疗第21页/共39页口服维A酸类药物作用于痤疮发病的4个关键病理生理环节,是目前最有效的抗痤疮药物,有明确适应证的痤疮患者宜尽早服用适应证:结节囊肿型痤疮 其他治疗方法效果不好的中、重度痤疮有瘢痕或有形成倾向的痤

9、疮频繁复发的痤疮痤疮伴严重皮脂溢出过多轻、中度痤疮但患者有快速疗效需求的痤疮患者伴有严重心理压力痤疮变异型如暴发性痤疮和聚合性痤疮,可在使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控制炎症反应后使用作用机制:抑制皮脂腺脂质分泌调节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改善毛囊厌氧环境并减少痤疮丙酸杆菌的繁殖抗炎预防瘢痕形成第22页/共39页口服维A酸类药物剂量从0.250.5 mg(kgd)剂量开始口服累积剂量大小与复发显著相关,推荐累积剂量以60 mgkg为目标疗程视皮损消退的情况及药物服用剂量而定。通常应 16周痤疮基本消退并无新发疹出现后可将药物剂量逐渐减少至停药第23页/共39页口服维A酸类药物不良反应抑郁或自杀:与药物使用关

10、联性尚不明确,但已经存在抑郁症状或有抑郁症的患者不宜使用皮肤黏膜干燥:最常见的,特别是口唇干燥肌肉骨骼疼痛、血脂升高、肝酶异常及眼睛受累:少见,通常发生在治疗最初的2个月,肥胖、血脂异常和肝病患者应慎用。骨骺过早闭合、骨质增生、骨质疏松:可见于长期大剂量应用,12岁儿童尽量不用。致畸作用:女性患者应在治疗前1个月,治疗期间及治疗后3个月内严格避孕,如果在治疗过程中意外怀孕,则必须采取流产处理。第24页/共39页01中、重度痤疮患者首选的系统药物治疗02重度痤疮患者,特别是炎症较重时早期阶段可先使用抗生素,再序贯使用异维A酸,或异维A酸疗效不明显时可以改用抗生素治疗03痤疮变异型如暴发性痤疮和聚

11、合性痤疮060202抗生素类药物适应症使用抗生素治疗痤疮应规范用药的剂量和疗程第25页/共39页抗生素类药物的选择对痤疮丙酸杆菌敏感兼有非特异性抗炎作用药物分布在毛囊皮脂腺中浓度较高不良反应小药 物 选 择u首选四环素类如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等,不能使用时可考虑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u内酰胺类和喹洛酮类抗生素不宜选择u克拉霉素、罗红霉素、左氧氟沙星等避免选择,以减少耐药菌产生的机会 u复发时应选择既往治疗有效的抗生素,避免随意更换第26页/共39页抗生素类药物使用注意事项如何避免或减少耐荮性的产生?避免单独使用,特别是长期局部外用 治疗开始要足量,一旦有效不宜减量维持治疗后23

12、周无疗效及时停用或换用其他抗生素保证足够疗程,避免间断使用治疗以有效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繁殖为目的,因此不可无原则地加大剂量或延长疗程,更不可以作为维持治疗甚至预防复发的措施可监测痤疮丙酸杆菌的耐荮性,指导临床合理应用联合外用过氧化苯甲酰可减少痤疮丙酸杆菌耐药性产生可联合光疗或其他疗法,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抗菌治疗细菌耐药第27页/共39页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对长期饮酒、乙肝、光敏胜皮炎等患者宜慎用或禁用。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不能耐受时应及时停药,并对症治疗大环内酯类和四环素类药物联合其他系统药物治疗时要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四环素类药物不宜用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和16岁的儿童,此时可考虑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常见

13、:胃肠道反应、药疹、肝损害、光敏反应、头昏、眩晕、头痛等抗生素类药物使用注意事项第28页/共39页激素-抗雄激素仅针对女性患者,适应证为:伴有高雄激素表现的痤疮,如皮疹常好发于面部中下三分之一,尤其是下颌部位;重度痤疮伴有或不伴有月经不规律和多毛 女性青春期后痤疮经前期明显加重的痤疮常规治疗如系统用抗生素甚至系统用维A酸治疗反应较差,或停药后迅速复发者常用药物:避孕药:最常用的药物,主要由雌激素和孕激素构成螺内酯:醛固酮类化合物,常用药物第29页/共39页激素-糖皮质激素应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以免发生不良反应推荐使用方法:暴发性痤疮泼尼松2030 mgd,可分23次口服,持续46周后

14、逐渐减量,并开始联合或更换为异维A酸聚合性痤疮泼尼松2030 mgd,持续2-3周,于6周内逐渐减量至停药经前期痤疮生理剂量泼尼松5 mg或地塞米松0.75mg,每晚服用,可抑制肾上腺皮质和卵巢产生雄激素前体。对于经前期痤疮患者,每次月经前710 d开始服用泼尼松至月经来潮为止第30页/共39页痤疮分级及联合治疗患者教育痤疮治疗中国痤疮患者推荐治疗方案中国痤疮治疗指南(2014修订版)目录痤疮疾病概述痤疮维持治疗痤疮局部治疗痤疮系统治疗第31页/共39页痤疮分级及联合治疗必要时:联合过氧化苯甲酰或水杨酸辅助:具有角质剥脱、溶解粉刺、抑制皮脂分泌和抗菌等作用的功效性护肤品;粉刺去除术避免局部不良

15、反应:维A酸联合过氧化苯甲酰治疗时,可隔日使用一种药物或两种药物早、晚交替使用 局部治疗效果不佳者:可增加使用口服抗生素,或加上蓝光照射、果酸疗法等物理治疗方法I级治疗:主要采用局部治疗,首选外用维A酸类药物级治疗:外用维A酸类药物联合过氧化苯甲酰或其他外用抗菌药物第32页/共39页有适应证并有避孕要求的女性:可选择抗雄激素药物治疗其他治疗方法:如红、蓝光及光动力疗法等也可联合应用效果不佳者:可单独口服异维A酸治疗,也可同时外用过氧化苯甲酰对系统应用抗生素超过2个月者,加用过氧化苯甲酰防止和减少耐药性的产生级治疗:常采用联合治疗系统使用抗生素是基础治疗方法之一痤疮分级及联合治疗推荐口服抗生素,

16、外用维A酸类药物、过氧化苯甲酰或其他抗菌药物第33页/共39页痤疮分级及联合治疗炎性丘疹和脓疱较多者,也可先采用系统应用抗生素和外用过氧化苯甲酰联合治疗,待炎症改善后改用口服异维A酸治疗目前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口服异维A酸联合抗生素治疗也可同时使用上述级痤疮治疗方案和本指南中介绍的各种联合治疗的方法级治疗:口服异维A酸是一线治疗方法第34页/共39页痤疮分级及联合治疗患者教育痤疮治疗中国痤疮患者推荐治疗方案中国痤疮治疗指南(2014修订版)目录痤疮疾病概述痤疮维持治疗痤疮局部治疗痤疮系统治疗第35页/共39页痤疮的维持治疗维持治疗:减轻和预防复发,提高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是一种更为积极和主动的治疗选择,也被认为是痤疮系统和完整治疗的一部分痤疮:慢性过程、易复发无论哪一级痤疮,症状改善后的维持治疗都很重要第36页/共39页痤疮的维持治疗方法一线首选药物:外用维A酸 目前还没有任何已知的药物在 维持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面 优于外用维A酸疗程:目前临床试验的疗程多为34个月,停止治疗后症状很快复发,提示更长时间的治疗是有益的。但目前无更长疗程治疗的循证医学资料有轻度炎性皮损需要抗菌药物治疗时:可考虑联合外用过氧化苯甲酰。一些经过临床功效验证的抗粉刺类医学护肤品也可用于辅助维持治疗。第37页/共39页谢谢 谢!谢!第38页/共39页感谢您的观看!第39页/共39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PPT文档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