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监测实用.pptx

上传人:莉*** 文档编号:72447134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PPTX 页数:49 大小:2.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温监测实用.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体温监测实用.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体温监测实用.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温监测实用.pptx(4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体温是重要的生命体征之一。体温是重要的生命体征之一。疾病影响体温:感染、甲腺危象疾病影响体温:感染、甲腺危象药物影响体温:颠茄类、麻醉药药物影响体温:颠茄类、麻醉药环境影响体温:室温、敷料覆盖、环境影响体温:室温、敷料覆盖、手术影响体温:输血、恶性高热手术影响体温:输血、恶性高热第1页/共49页第一节第一节 体温监测的方法体温监测的方法第2页/共49页(一)(一)玻璃内汞温度计玻璃内汞温度计:最常用,缺点准确性差,最常用,缺点准确性差,易碎,测量费时,不易读取。易碎,测量费时,不易读取。一、测温方法一、测温方法一、测温方法一、测温方法第3页/共49页n n(二)电子温度计:(二)电子温度计:(

2、二)电子温度计:(二)电子温度计:精确灵敏、直接数字显示,可远距离测温。原精确灵敏、直接数字显示,可远距离测温。原精确灵敏、直接数字显示,可远距离测温。原精确灵敏、直接数字显示,可远距离测温。原理不同分为两者:热敏电阻温度计;温差电偶温度计。探头随测温理不同分为两者:热敏电阻温度计;温差电偶温度计。探头随测温理不同分为两者:热敏电阻温度计;温差电偶温度计。探头随测温理不同分为两者:热敏电阻温度计;温差电偶温度计。探头随测温部位不同而异。部位不同而异。部位不同而异。部位不同而异。第4页/共49页(三)红外线温度计:(三)红外线温度计:(三)红外线温度计:(三)红外线温度计:第5页/共49页(一)

3、(一)(一)(一)口腔温度口腔温度口腔温度口腔温度(oral temp)(oral temp)(oral temp)(oral temp):温度计于舌下。张口呼吸、测前冷热饮食温度计于舌下。张口呼吸、测前冷热饮食温度计于舌下。张口呼吸、测前冷热饮食温度计于舌下。张口呼吸、测前冷热饮食可致误差;麻醉、昏迷、不合作者不适用。可致误差;麻醉、昏迷、不合作者不适用。可致误差;麻醉、昏迷、不合作者不适用。可致误差;麻醉、昏迷、不合作者不适用。二、测温部位二、测温部位二、测温部位二、测温部位第6页/共49页(二)(二)(二)(二)腋窝温度腋窝温度腋窝温度腋窝温度(axillary temp)(axilla

4、ry temp)(axillary temp)(axillary temp):上臂紧贴胸壁,形成人工体腔,并将探:上臂紧贴胸壁,形成人工体腔,并将探:上臂紧贴胸壁,形成人工体腔,并将探:上臂紧贴胸壁,形成人工体腔,并将探头置于腋动脉部位,测得温度接近于中心温度。腋温比口温低头置于腋动脉部位,测得温度接近于中心温度。腋温比口温低头置于腋动脉部位,测得温度接近于中心温度。腋温比口温低头置于腋动脉部位,测得温度接近于中心温度。腋温比口温低0.3-0.3-0.3-0.3-0.50.50.50.5第7页/共49页(三)(三)(三)(三)直肠温度直肠温度直肠温度直肠温度(rectal temp)(rect

5、al temp)(rectal temp)(rectal temp):温度计于肛门深部,一般小儿温度计于肛门深部,一般小儿温度计于肛门深部,一般小儿温度计于肛门深部,一般小儿2-3cm,2-3cm,2-3cm,2-3cm,成成成成人人人人6-10cm6-10cm6-10cm6-10cm。缺点是体温改变迅速时,直肠温度反应较慢,尤其体外。缺点是体温改变迅速时,直肠温度反应较慢,尤其体外。缺点是体温改变迅速时,直肠温度反应较慢,尤其体外。缺点是体温改变迅速时,直肠温度反应较慢,尤其体外循环下循环下循环下循环下.第8页/共49页(四)(四)鼻咽温度鼻咽温度(nasopharyngeal)(nasop

6、haryngeal)和深部鼻腔温度和深部鼻腔温度:探头于鼻咽或鼻腔:探头于鼻咽或鼻腔顶,反映脑温度。温度随血温变化迅速,适用于监测中心温度。缺顶,反映脑温度。温度随血温变化迅速,适用于监测中心温度。缺点受自主呼吸气流影响,易粘膜出血。鼻点受自主呼吸气流影响,易粘膜出血。鼻耳耳第9页/共49页(五)(五)食道温度食道温度(esophageal temp)(esophageal temp):食道:食道温度与心脏接近,对血温改变温度与心脏接近,对血温改变反应迅速,适用于体外循环下降、复温反应迅速,适用于体外循环下降、复温.小儿测温深度小儿测温深度10+(2x10+(2x年龄年龄/3)/3)第10页/

7、共49页(六)(六)鼓膜温度鼓膜温度(tympanic membrane):(tympanic membrane):鼓膜温度与脑温相关良好,是测鼓膜温度与脑温相关良好,是测量中心温度最准确的部位。探头置于鼓膜用棉花塞住外耳道。探头量中心温度最准确的部位。探头置于鼓膜用棉花塞住外耳道。探头要柔韧,注意鼓膜损伤。要柔韧,注意鼓膜损伤。第11页/共49页(七)(七)其他部位测温其他部位测温:n皮肤温度皮肤温度:皮肤各部位温差较大,测其:皮肤各部位温差较大,测其1010点以上,取均值有临床意点以上,取均值有临床意义。也可用义。也可用4 4点法,即平均皮肤温度点法,即平均皮肤温度=0.3(=0.3(胸部

8、胸部T+T+上臂上臂T)+0.2(T)+0.2(大腿大腿T+T+小小腿腿T)T)皮肤温度可间接反映外周灌注状态。血管收缩心排量下降时温度下降;皮肤温度可间接反映外周灌注状态。血管收缩心排量下降时温度下降;反之,灌注良好,温度上升反之,灌注良好,温度上升第12页/共49页n肌肉温度肌肉温度:恶性高热时肌肉温度升高先于其他部位具有诊断价值。:恶性高热时肌肉温度升高先于其他部位具有诊断价值。n中心与外周温度梯度中心与外周温度梯度:是周围循环状态指标。当外周血管收缩及低:是周围循环状态指标。当外周血管收缩及低心排,温度梯度增加;反之,当心排量增加时,外周血流增加,数心排,温度梯度增加;反之,当心排量增

9、加时,外周血流增加,数值减少。值减少。第13页/共49页第二节第二节 体温监测的临床意义体温监测的临床意义第14页/共49页n人体体温保持相对恒定,取决于自主性体温调节,及有意识的行为人体体温保持相对恒定,取决于自主性体温调节,及有意识的行为调节来适应环境调节来适应环境n在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控制下,通过调节产热、散热过程,维持体温在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控制下,通过调节产热、散热过程,维持体温相对恒定。相对恒定。n危重病人体温调节功能紊乱,内环境改变等,可致体温过高或过低。危重病人体温调节功能紊乱,内环境改变等,可致体温过高或过低。第15页/共49页1.1.正常体温正常体温:n口温口温37(36.2-

10、3737(36.2-37),),),),n n肛温肛温肛温肛温37.5(36.5-37.7),37.5(36.5-37.7),37.5(36.5-37.7),37.5(36.5-37.7),n n腋温腋温腋温腋温36.736.736.736.7(36-36.736-36.736-36.736-36.7)一、正常体温及生理波动一、正常体温及生理波动第16页/共49页2.2.生理波动生理波动:昼夜昼夜:清晨:清晨2-62-6时最低,午后时最低,午后2-82-8时最高。时最高。年龄年龄:婴儿高:婴儿高,老人低,新生儿调节不完善。老人低,新生儿调节不完善。性别性别:女比男高:女比男高0.3,0.3,女

11、性基础体温周期变化女性基础体温周期变化肌肉肌肉:剧烈活动、肌肉收缩,产热体温升高。:剧烈活动、肌肉收缩,产热体温升高。药物药物:影响体温中枢或产散热过程,体温变化:影响体温中枢或产散热过程,体温变化n生理性变化,范围很小,一般生理性变化,范围很小,一般0.5-1.00.5-1.0第17页/共49页n发热发热:腋下温度:腋下温度37,37,口腔温度口腔温度37.537.5 ,昼夜波动,昼夜波动11以上。可以上。可称为发热。称为发热。二、体温升高二、体温升高第18页/共49页 (一)体温升高的分级一)体温升高的分级1.1.低热低热 37.5-38 37.5-38 2.2.中度热中度热 38.1-3

12、938.1-393.3.高热高热 39.1-41 39.1-41 4.4.超高热:超高热:4141以上以上第19页/共49页(二)体温升高的热型二)体温升高的热型1.1.稽留热稽留热 体温持续于体温持续于39-4039-40以上,达数天、数周,以上,达数天、数周,24hr24hr波波动在动在1 1以内。见于:大叶肺炎、伤寒等急性传染病。以内。见于:大叶肺炎、伤寒等急性传染病。2.2.弛张热弛张热 体温在体温在24hr24hr内波动达内波动达2 2以上,波动下限仍高于正以上,波动下限仍高于正常体温。在常体温。在3939以上。见于败血症、脓毒血症、重症结核、以上。见于败血症、脓毒血症、重症结核、感

13、染心内膜炎。感染心内膜炎。第20页/共49页3.3.间歇热间歇热 发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体温突然上升至发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体温突然上升至3939以上,以上,常伴寒战、数小时恢复正常。间歇数小时或几天,又再常伴寒战、数小时恢复正常。间歇数小时或几天,又再次复发。见于疟疾、化脓性局灶性感染。次复发。见于疟疾、化脓性局灶性感染。4.4.波状热波状热 体温在数天内升高至高峰,然后逐渐降至正常,不久体温在数天内升高至高峰,然后逐渐降至正常,不久再发,呈波浪式起伏。见于布鲁病。再发,呈波浪式起伏。见于布鲁病。第21页/共49页5.5.双相热双相热 体温突然上升,持续数天,经数天解热期,又发生第体温突

14、然上升,持续数天,经数天解热期,又发生第二次热程,持续数天而完全缓解。见于某病毒感染、脊髓灰二次热程,持续数天而完全缓解。见于某病毒感染、脊髓灰质炎、麻疹、天花质炎、麻疹、天花。6.6.回归热回归热 发热期与无发热期各持续数日,周期地相互交替。如发热期与无发热期各持续数日,周期地相互交替。如回归热、鼠咬热。回归热、鼠咬热。第22页/共49页7.7.双峰热双峰热 体温曲线体温曲线24hr24hr出现两个发热高峰。见于恶性疟、革兰出现两个发热高峰。见于恶性疟、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黑热病氏阴性杆菌败血症、黑热病。8.8.不规则热不规则热 发热无规律性。见于流感、支气管炎、风湿热等。发热无规律性。见

15、于流感、支气管炎、风湿热等。第23页/共49页(三)体温升高的原因三)体温升高的原因1.1.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n原因原因:各种病原体各种病原体;细菌细菌,病毒病毒,螺旋螺旋.真菌真菌n机制机制:病原体及毒素作用单核巨嗜细胞系统病原体及毒素作用单核巨嗜细胞系统,释放致热原释放致热原;免疫免疫低下低下;菌群失调菌群失调;有创监测有创监测;体腔引流继发感染体腔引流继发感染.第24页/共49页2.2.非感染性疾病:非感染性疾病:n无菌坏死吸收无菌坏死吸收:组织组织,肢体肢体,肿瘤肿瘤,白血病白血病n抗原抗体反应抗原抗体反应:风湿风湿,药物热药物热,输血反应输血反应n内分泌代谢失常内分泌代谢失常:

16、甲亢甲亢,脱水脱水,恶性高热恶性高热n体温调节中枢障碍体温调节中枢障碍:中暑中暑,脑外伤脑外伤,脑肿瘤脑肿瘤n环境温度及湿度太高环境温度及湿度太高:覆盖太多覆盖太多,加温气体加温气体第25页/共49页n概念:是指由某些麻醉药物激发的全身肌肉强烈收缩、伴体概念:是指由某些麻醉药物激发的全身肌肉强烈收缩、伴体温急剧上升,及进行性循环衰竭的,代谢亢进危象。温急剧上升,及进行性循环衰竭的,代谢亢进危象。n风险:病情发展迅速、致命性高,死亡率达风险:病情发展迅速、致命性高,死亡率达73%73%(报告(报告1:1.61:1.6万万-1:10-1:10万)。迅速有效的处理可使死亡率下降到万)。迅速有效的处理

17、可使死亡率下降到20%20%。恶性高热(malignant hyperthermia,MH)malignant hyperthermia,MH)第26页/共49页 MH.MH.病因学及发病机制病因学及发病机制 n病因学病因学:MHMH是一种基因性遗传性疾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是一种基因性遗传性疾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患者患者DNADNA中的中的1919号染色体长臂出现突变。号染色体长臂出现突变。第27页/共49页n发病机制:发病机制:是肌质网钙离子的重摄入减少,引起肌肉的持续是肌质网钙离子的重摄入减少,引起肌肉的持续痉挛,产生高代谢症状,如代酸、心动过速、高碳酸血、糖痉挛,产生高代谢症状,

18、如代酸、心动过速、高碳酸血、糖原分解、低氧血症、高热。原分解、低氧血症、高热。n诱发因素诱发因素:肌松剂琥珀胆碱、挥发性麻醉剂氟烷均有诱发:肌松剂琥珀胆碱、挥发性麻醉剂氟烷均有诱发MHMH的风险。争议:异、地、七氟烷、箭毒等的风险。争议:异、地、七氟烷、箭毒等第28页/共49页n易感人群易感人群:MHMH家族史;其他斜视、运动性肌痛、易发热、肌家族史;其他斜视、运动性肌痛、易发热、肌红蛋白尿、肌肉疾病、不耐受咖啡因人群应做诊断性检查。红蛋白尿、肌肉疾病、不耐受咖啡因人群应做诊断性检查。n诊断检查:诊断检查:肌肌酸磷酸激酶酸磷酸激酶(CPK)CPK)在在70%70%病人增加。氟烷病人增加。氟烷-

19、咖啡碱咖啡碱痉挛试验痉挛试验85%85%阳性和阳性和100%100%敏感性。敏感性。第29页/共49页n氟烷氟烷-咖啡碱痉挛试验被认为是咖啡碱痉挛试验被认为是MHMH诊断检查的金标准。诊断检查的金标准。n试验方法试验方法:活检的肌肉:活检的肌肉(通常是股外侧肌肉通常是股外侧肌肉2 2g)g)分别浸泡在分别浸泡在1-1-3%3%的氟烷和咖啡碱溶液中,发生肌肉收缩的速度和张力异常的氟烷和咖啡碱溶液中,发生肌肉收缩的速度和张力异常增高。增高。第30页/共49页 MH.MH.临床特征临床特征 n无法解释的心动过速,自主呼吸下呼吸急促、呼末无法解释的心动过速,自主呼吸下呼吸急促、呼末CO2CO2增高、增

20、高、PaO2PaO2下降。下降。CO2CO2是手术室最特异敏感指标。是手术室最特异敏感指标。n典型表现:体温升高典型表现:体温升高22/h/h,甚至甚至4040,肌张力增高,肌张力增高,肌松剂不缓解。肌松剂不缓解。n未处理,出汗、紫绀、低氧、失常、酸中毒、循环衰竭、未处理,出汗、紫绀、低氧、失常、酸中毒、循环衰竭、高血钾、凝血障碍、低钙、血红蛋白尿、肾衰。高血钾、凝血障碍、低钙、血红蛋白尿、肾衰。第31页/共49页 MH.MH.的治疗的治疗 n立即立即终止终止手术,手术,去除去除麻醉挥发罐,麻醉挥发罐,更换更换呼吸回路,呼吸回路,纯氧纯氧高流量过度通气。高流量过度通气。n阿片类、阿片类、镇静镇

21、静剂、非去极肌松加深麻醉;剂、非去极肌松加深麻醉;n迅速物理迅速物理降温,降温,至至3838;利尿利尿、维持尿量、维持尿量2 2ml/hml/h以上,以上,给给NaHCONaHCO3 3 2-4mmol/kg 2-4mmol/kg纠正酸中毒纠正酸中毒、常规、常规胰岛素胰岛素1010U U于于Gs50mlGs50ml静推环节高血钾,处理心律失常(禁用钙通道静推环节高血钾,处理心律失常(禁用钙通道阻滞剂,加重高血钾)阻滞剂,加重高血钾)第32页/共49页n丹曲林丹曲林是治疗是治疗MHMH的特效药,可有效控制钙离子依赖性的肌肉的特效药,可有效控制钙离子依赖性的肌肉收缩和高代谢状态。收缩和高代谢状态。

22、n用法:用法:1-2 1-2 mg/kg,mg/kg,每每5 5minmin重复一次,直至重复一次,直至PaCO2PaCO2被控制,肌肉被控制,肌肉强烈收缩消失,高温下降为止。平均剂量及最大剂量分别达强烈收缩消失,高温下降为止。平均剂量及最大剂量分别达到到2.5-102.5-10mg/kgmg/kg。术后术后ICUICU监护至少监护至少4848小时。小时。第33页/共49页(四)体温升高的处理四)体温升高的处理 n病因治疗:原发病、清除感染、合理选择抗生素。病因治疗:原发病、清除感染、合理选择抗生素。n对症治疗:处理高热,减少能耗、氧耗对症治疗:处理高热,减少能耗、氧耗n物理降温:额部、枕后、

23、大动脉;冰袋、酒精、冰水灌物理降温:额部、枕后、大动脉;冰袋、酒精、冰水灌肠、冰水浴、电风扇、冷气降室温等肠、冰水浴、电风扇、冷气降室温等n维持水电:体温升高维持水电:体温升高1 1 ,皮肤失液皮肤失液3-53-5ml/kg,ml/kg,中度出汗中度出汗失液失液500-1000500-1000ml/ml/日,大量出汗日,大量出汗1000-15001000-1500ml/ml/日。应及日。应及时补液。时补液。第34页/共49页n中心温度低于中心温度低于3535度称为度称为体温过低体温过低。n高发人群:老年、婴幼儿、危重、手术病人。高发人群:老年、婴幼儿、危重、手术病人。n低温不利:可诱发和加重疾

24、病低温不利:可诱发和加重疾病n低温益处:低温治疗、控制低温、器官保护。低温益处:低温治疗、控制低温、器官保护。三、体温降低三、体温降低第35页/共49页1.1.环境温度过低:环境温度过低:近发现室温近发现室温2121时,麻醉病人常有体温降低,时,麻醉病人常有体温降低,术后容易出现寒战和血管收缩,甚至躁动不安。体重低于术后容易出现寒战和血管收缩,甚至躁动不安。体重低于9kg9kg小儿更易引起体温下降。小儿更易引起体温下降。(一)体温降低的原因一)体温降低的原因 第36页/共49页2.2.手术因素:手术因素:n手术时间过长,或胸腹手术暴露太久,散热增加;手术时间过长,或胸腹手术暴露太久,散热增加;

25、n输液温度低,库血;输液温度低,库血;n大量冷液体冲洗体腔等大量冷液体冲洗体腔等。第37页/共49页3.3.麻醉因素:麻醉因素:n全麻抑制体温调节中枢,全麻抑制体温调节中枢,n椎管麻醉抑制交感使外周血管扩张散热,椎管麻醉抑制交感使外周血管扩张散热,n肌松药抑制肌肉活动产热。肌松药抑制肌肉活动产热。第38页/共49页4.4.病人状况:病人状况:危重病人失去控制散热和产热能力;酒精中毒,危重病人失去控制散热和产热能力;酒精中毒,脑外伤、脑肿瘤、严重感染、内分泌疾病等。小儿体温中枢脑外伤、脑肿瘤、严重感染、内分泌疾病等。小儿体温中枢不健全。老年代谢低,产热减少,御寒能力差等。不健全。老年代谢低,产热

26、减少,御寒能力差等。第39页/共49页n低温应激反应低温应激反应,外周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律失常甚至室,外周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律失常甚至室颤。颤。n低温寒战反应低温寒战反应,组织氧耗增加,组织氧耗增加4-54-5倍,氧解离左移,组织氧利倍,氧解离左移,组织氧利用减少,导致缺氧。用减少,导致缺氧。n低温肝肾功能降低低温肝肾功能降低,药代谢排泄减慢,麻醉苏醒延迟,术后,药代谢排泄减慢,麻醉苏醒延迟,术后并发症增加。并发症增加。n低温血液粘度增加低温血液粘度增加,出凝血时延长,出凝血时延长,低温免疫功能抑制低温免疫功能抑制等。等。(二)体温降低对机体的影响二)体温降低对机体的影响 第40页/共

27、49页1.1.适宜的环境温度:手术室温度适宜的环境温度:手术室温度24-2624-26,相对湿度,相对湿度40-50%40-50%。低温复温方法低温复温方法,电热毯、加温输液电热毯、加温输液3737,机械通气加温加湿。,机械通气加温加湿。2.2.营养支持:危重病人保暖,并加强营养支持,提供热量,增营养支持:危重病人保暖,并加强营养支持,提供热量,增强抗力;不能进食者静脉营养,达到供给热能和营养治疗目强抗力;不能进食者静脉营养,达到供给热能和营养治疗目的。的。(三)体温降低的预防及处理三)体温降低的预防及处理-1-1 第41页/共49页3.3.维持循环功能稳定:体温降低全身血管收缩,可掩盖血容量

28、维持循环功能稳定:体温降低全身血管收缩,可掩盖血容量不足。体温回升血管扩张,注意循环衰竭。除监测温度,还不足。体温回升血管扩张,注意循环衰竭。除监测温度,还要监测动静脉压,适当补充血容量和适用血管活性药,维持要监测动静脉压,适当补充血容量和适用血管活性药,维持循环功能稳定。循环功能稳定。(三)体温降低的预防及处理三)体温降低的预防及处理-2-2 第42页/共49页n低温治疗:低温治疗:是用人工的方法,使体温降,低达正常温度以下是用人工的方法,使体温降,低达正常温度以下的医疗措施,以求达到降低代谢、保持或延缓机体细胞活力的医疗措施,以求达到降低代谢、保持或延缓机体细胞活力的目的。的目的。(四)低

29、温治疗四)低温治疗 第43页/共49页n低温分类低温分类:麻醉学分:麻醉学分3 3类,类,一般低温:一般低温:32-2832-28;中度低温:中度低温:28-2028-20;深度低温:体温深度低温:体温2020。临床上将临床上将35-3235-32称为浅低温称为浅低温第44页/共49页n低温实施:低温实施:低温与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是心、脑保护重要措施。低温与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是心、脑保护重要措施。深低温停循环深低温停循环浅低温常用于神经外麻醉中脑保护、心肺复苏及严重高热治浅低温常用于神经外麻醉中脑保护、心肺复苏及严重高热治疗疗(甲危象、恶高热等)甲危象、恶高热等)重度创伤及休克时,低温治疗可帮助病人度过危机。重度创伤及休克时,低温治疗可帮助病人度过危机。第45页/共49页n常用降温方法:常用降温方法:体表降温和血液降温。体表降温和血液降温。n低温的并发症低温的并发症:御寒反应,心律失常等。御寒反应全身肌肉:御寒反应,心律失常等。御寒反应全身肌肉强烈收缩,耗氧上升。必须防止御寒反应。强烈收缩,耗氧上升。必须防止御寒反应。n治疗措施:治疗措施:冬眠合剂、镇静剂、肌松剂。低温期间监测:体冬眠合剂、镇静剂、肌松剂。低温期间监测:体温、循环、呼吸。温、循环、呼吸。第46页/共49页第47页/共49页第48页/共49页感谢您的观看!第49页/共49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PPT文档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