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提升课堂:析结构细比对明推断.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7243647 上传时间:2022-02-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提升课堂:析结构细比对明推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提升课堂:析结构细比对明推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提升课堂:析结构细比对明推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提升课堂:析结构细比对明推断.docx(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提升课堂:析结构 细比对 明推断论述类文本是以理性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等特点的一种文体。它往往涉及哲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化学、文艺学、美学、伦理学、教育学等广泛的社会科学领域。近年来,高考论述类文本选取“中外论述类文本”,采用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类型,或说明道理,或分析事实,或辩驳旧说,或介绍新见,题材多元化、学术科普化、层次清晰化,综合性地考查考生阅读、理解、分析、筛选、整合、推断等多种能力。面对此类文本,备考时可注重以下三方面:析结构,细比对,明推断。一、析结构:速抓中心论点,理顺论证思路任何一种文本阅

2、读,须先了解其文体特征,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亦然。不管论述类文本选取何种类型,涉及什么领域,其文体特征中的论点论据、论证角度、论证结构、论证方法等都是准确答题需要关注的。二、细比对:选项比对原文,关注常见设误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选项,一般不会照抄原文语句,命题者大多会通过“删、添、调、改、漏、凑”等方式进行“改造”,改变原文的表述,融入命题人的理解和思考。即便如此,在做题时我们依然可以通过熟悉命题者混淆时态、以偏概全、张冠李戴、混淆是非、偷换概念、关系混乱、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常见的设误点,学会依托文本,检索信息,仔细比对,得出答案。1. 比对关联词。出现条件关系关联词,要注意必要条件一般

3、用关联词“只有才”表示,充分条件一般用关联词“只要就”表示。出现因果关系关联词“因为”“所以”等,要注意因果是否对应,是否强加。出现假设关系关联词“假设”“如果”“若”等,要注意假设的前提和结果。出现递进关系关联词“不但”“不仅”“而且”“并且”“甚至”等,要注意分句的正确对应位置和内容。例:2019年全国卷【真题呈现】1A:作家树立了与时代积极互动的理念,在创作实践中就能做到以人民为中心。【解题分析】“就能”理解有误,原文第二段说的是“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2. 比对限制词。注意词语前边的限制词,如“都”“全部”“所有”及各类修饰语等,看看选项与原文的表述内容

4、是否存在范围,程度和频率上的差异,还要注意原文表述是涵盖全部还是有所针对,是特称还是全称。例:2017年全国卷【真题呈现】1C:明代社会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但青花瓷的风格表明当时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解题分析】原文是“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于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选项的“明代社会”将原文“明初”扩大范围了。3. 比對对象词。注意选项在陈述对象的过程中,是否与原文句子对象一致,注意是否存在对象与信息错误对接的现象。例:2019年全国卷【真题呈现】1C:传统表演艺术进行“二度创作”时,应当避免西式改编,以防失去原有风格。【解题分析】“应当避免西式改编”

5、错误。原文否定的是机械套用西方音乐编排方式的做法,并不是否定“西式改编”。4. 比对推测词。文中或选项出现的“可能”“也许”“或许”“大概”“一定”“必定”“必然”等表推测或判断的词语,要注意或然必然的错误。例:2019年全国卷【真题呈现】1C:人民是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因为普通劳动者才是文艺最理想的读者。【解题分析】从原文第四段中“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来看,选项将原文的“或许并不是”错误表述为“才是”。5. 比对观点词。阅读文本和选项时,要注意区别作者对每一种事物的观点态度,特别注意含有作者观点态度的语句和表示肯定和否定的关键词,避免武断绝对。例:2019年全国

6、卷【真题呈现】1D:真正扎根时代、富有责任感的艺术家,无须考虑人民群众的娱乐和消费需求。【解题分析】从原文最后一段中“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来看,“有责任感的艺术家”对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有全面认识,“无须考虑”的观点不符合文意。6. 比对指代词。留心表述中出现的指代词,联系上下文弄清楚具体指代的内容。例:2013年全国卷【真题呈现】1B:钱穆说过:如果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不明,那么先秦诸子学术思想的联系和发展就无法弄清,老子和道家的源流、派别也无从谈起。【解题分析】原文第一段中“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中的“其”代指“先秦诸子学术思想”,说的是先秦诸子学术思想的源流、派别无从

7、谈起。选项指代错误。7. 比对时态词。文中或选项出现“目前”“打算”“预计”“已经”“将来”“了”之类表时态的词语,要注意未然已然的混淆。例:2018年天津卷【真题呈现】6A:信息化实现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共识,所以人们开始沉醉于数字化信息带来的快感。【解题分析】原文“信息化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说明“信息化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并未说“已经实现了”。而选项“信息化实现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则将未然当成了已然。8. 比对原文意。比对时若无明显的设误关键词时,则要注重结合文本,充分理解文意,避免过度抠字眼,侧重文意的转述和理解,不要曲解文意,甚至无中生

8、有。例:2019年全国卷【真题呈现】1B:从杜甫论诗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古今长短各种诗歌的体式风格都有正面评价。【解题分析】“可以看出他对古今长短各种诗歌的体式风格都有正面评价”曲解文意。由原文第二段“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可知,文中只是说杜甫吸取了古今长短各种诗歌的长处,并没有提到他对古今长短各种诗歌的体式风格的评价。9. 比对论证点。注意论述文文体特征术语,如论点论据、论证角度、论证结构、论证方法等,注意答题时选项与原文的比对、分析、判断。例:2019年全国卷【真题呈现】2D:文章末段论证了正面人物的塑造是新时代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体现。【解

9、题分析】“正面人物的塑造”有误。原文中说的是“我们有责任通过形象的塑造,凝聚精神上的认同”,并没有明确说是“正面人物”;另外“根本体现”于文无据。10. 比对各选项。除了选项比对原文外,也要注意同一题各选项之间的比较,尤其是遇到纠结的选项时,更要在审清题干的基础上,在选项间进行比较,选择最符合要求的一项。例:2019年全国卷【真题呈现】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杜甫之前的诗人,或者以感性见长,或者以理性见长,至杜甫方能二者兼备。B. 杜甫勇于尝试各种诗体,在七言律诗上谨守传统,在五言古诗上则作出革新。C. 对逃避、被击败与正面担荷这三种回应危机方式,作者在情感态度上一视同仁

10、。D. 杜甫诗歌震撼人心的力量,部分来自严肃与幽默之间、担荷与欣赏之间的平衡。【解题分析】A项,“杜甫之前的诗人,或者以感性见长,或者以理性见长”无中生有,原文第一段说,“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并没有评价杜甫之前的诗人不能二者兼备。B项,“在七言律诗上谨守传统”曲解文意,第二段“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可知,杜甫在七言律诗上并不是“谨守传统”。C项,“作者在情感态度上一视同仁”理解错误,从第三段的论述看,作者列举“逃避”和“被击败”这两种回应危急的方式,目的是通过对比突出对杜甫“正面担荷”这种应对方式的欣赏和肯定,对这三种

11、回应危机方式态度是不同的,故选D。三、明推断:评价观点态度,据文合理推断近年来,论述类文本的选择题选项不再局限于文本本身,有时甚至是跳出选文,采用“文外设题”的方法,考查考生对文本观点态度的评价和根据原文进行逻辑推断的能力。答题时,据文综合分析,合理推断是关键。例:2020年全国卷【真题呈现】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古代的“礼”,既有伦理性的一面,也有制度性的一面,是二者的结合。B. 儒家从“天道”与“人道”的关系看待“孝”,这体现了哲理与伦理的统一。C. 以“亲亲”作为“孝”的基点,能使得“孝”在历史实践中一直是自觉自愿的。D. 鲁迅从“现在怎样做父亲”的角度批评

12、“父为子纲”说,体现了对旧说的反思。【解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C项,据原文分析推断“一直是自觉自愿的”错。原文说:以“亲亲”(爱自己的亲人)为基点,扩大到“仁民”,以及于“爱物”,基于孔子的“仁学”,把“孝”看成是“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它体现了孔子“爱人”(泛爱众)的精义;另一方面,在孔子儒家思想中,“孝”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因此,“孝”不是凝固教条,而是基于“仁学”的“爱”不断释放的过程,只有在家庭實践和社会实践中,以“仁学”为基础的“孝”的意义才能真正显现出来。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孝”要在不断的家庭实践和社会实践中才可以慢慢形成。2021年,广东将加入新高考行列,从已经结束的2020年新高考卷的题型看,论述类文本阅读与实用类文本阅读有整合在现代文阅读板块综合考核的变化。万变不离其宗,整合后,在阅读中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等能力,把握作者观点和态度评价的能力的考点依旧突出。基于论述类文本的特点,建议考生们在备考时,树立“回归文本”的意识,运用“析结构、细比对、明推断”的技巧,冷静思考,圈画标注,专题训练,掌握方法,保持题感,同时进行多题型训练,扎实备考,力争高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