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8讲 铁及其化合物作业.doc

上传人:随风 文档编号:724363 上传时间:2019-06-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1.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8讲 铁及其化合物作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8讲 铁及其化合物作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8讲 铁及其化合物作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8讲 铁及其化合物作业.doc(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第第 8 8 讲讲 铁及其化合物铁及其化合物A A 组组 基础题组基础题组1.(2018 北京昌平期末)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FeFeCl2Fe(OH)2B.Cl2Ca(ClO)2HClOC.SSO2H2SO4D.NaNa2ONaOH2.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常温下浓硫酸能使铝发生钝化,可在常温下用铝制贮罐贮运浓硫酸B.铁在纯氧中燃烧或高温下和水蒸气反应均能得到 Fe3O4C.金属铝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元素的前面,铝与强酸反应一定放出氢气D.将铁粉加入 FeCl3、CuCl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剩余的固体中不一定有铁3.向 Cu、Fe 和

2、 Fe2O3的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发生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后溶液可能呈中性B.反应停止后一定有固体剩余C.反应过程中一定有氧化还原反应发生D.若只有 Cu 剩余,向溶液中滴入铁氰化钾溶液不会产生蓝色沉淀4.Fe 和 Mg 与 H2SO4反应的实验如下:实验现象Fe 表面产生大量无色气泡Fe 表面产生气泡后迅速停止Mg 表面迅速产生大量气泡Fe 表面有大量气泡,Mg 表面有少量气泡关于上述实验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A.中产生气体的原因是:Fe+2H+ Fe2+H22B.取出中的铁棒放入 CuSO4溶液立即析出红色固体C.中现象说明 Mg 在浓 H2SO4中没被钝化D.中现象说明

3、 Mg 的金属性比 Fe 强5.实验:0.005 molL-1 FeCl3溶液和 0.015 molL-1 KSCN 溶液各 1 mL 混合得到红色溶液 a,均分溶液 a 置于 b、c 两支试管中;向 b 中滴加 3 滴饱和 FeCl3溶液,溶液颜色加深;再向上述 b 溶液中滴加 3 滴 1 molL-1 NaOH 溶液,溶液颜色变浅且出现浑浊;向 c 中逐渐滴加 1 molL-1 KSCN 溶液 2 mL,溶液颜色先变深后变浅。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实验中增大 Fe3+浓度使平衡 Fe3+ + 3SCN- Fe(SCN)3正向移动B.实验中发生反应:Fe3+3OH- Fe(OH)3C.

4、实验和中溶液颜色变浅的原因相同D.实验、均可说明浓度改变对平衡移动的影响6.(2017 北京东城期末,19)从宏观现象探究微观本质是重要的化学学科素养。以 FeCl3溶液为实验对象,探究其与碱性物质之间反应的多样性。实验如下:(1)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中逸出的无色气体是 。从物质类别的角度分析,Na2CO3与 Na2SO3在化学性质方面的共性是 (写一条);从化合价的角度分析,Na2CO3与 Na2SO3在化学性质方面的差异是(写一条) 。 (3)对于中的实验现象,同学们有诸多猜测,继续进行实验:.甲取中的红棕色溶液少许,滴入少量盐酸酸化的 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甲得出结论

5、:FeCl3与 Na2SO3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是 。 3.乙认为甲的实验不严谨,重新设计并进行实验,证实了甲的结论是正确的,其实验方案是 。 (4)受以上实验的启发,同学们对 pH8 的 1 mol/L NaF 溶液与 FeCl3溶液混合时的现象产生了兴趣并进行实验:向 2 mL 0.2 mol/L FeCl3溶液中滴入 2 mL 1 mol/L NaF溶液,溶液变无色实验操作及现象向 2 mL 0.2 mol/L FeCl3溶液中滴入 2 mL 蒸馏水,溶液颜色变浅.的实验目的是 。 .为探究中溶液变无色的原因,进行如下实验:资料显示:FeF3溶液为无色。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红褐色

6、沉淀产生的原因: 。 (5)根据实验,FeCl3溶液与碱性物质之间的反应的多样性与 有关。 B B 组组 提升题组提升题组7.(2017 北京顺义二模,28)某兴趣小组制备氢氧化亚铁沉淀:实验现象实验 1产生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振荡,试管壁上有红褐色沉淀生成(1)实验 1 中产生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 。 (2)为了探究沉淀变灰绿色的原因,该小组同学展开如下探究:4甲同学推测灰绿色物质为 Fe(OH)2和 Fe(OH)3的混合物。查阅资料后根据调色原理认为白色和红褐色的调和色不可能是灰绿色,并设计实验证实灰绿色物质中不含有 Fe(OH)3,方案是 。 乙同学查阅文献:Fe(OH)2在

7、大量 S存在的情况下形成 Fe6(SO4)2(OH)4O3(一种氧基碱式复盐)。并O2 -4设计对比实验证实该假设:向试管中加入 ,再往试管中加入 ,振荡,现象与实验 1 相同,结论是该假设不成立。 乙同学继续查阅文献:Fe(OH)2沉淀具有较强的吸附性,灰绿色可能是由 Fe(OH)2表面吸附 Fe2+引起的。推测所用的硫酸亚铁溶液的浓度应越小越好;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应越大越好;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试管中为 10 mLNaOH 溶液滴加 FeSO4溶液实验现象实验 26 mol/L NaOH 溶液0.2 mol/L FeSO4溶液产生悬浮于溶液中的白色沉淀(带有少量灰绿色),沉淀下沉后,大部分灰

8、绿色沉淀变为白色实验 36 mol/L NaOH 溶液0.1 mol/L FeSO4溶液产生悬浮于溶液中的白色沉淀(带有极少量灰绿色),沉淀下沉后,底部都为白色沉淀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能说明灰绿色是由 Fe(OH)2表面吸附 Fe2+引起的证据是 。丙同学认为该实验方案不足以证明灰绿色是由 Fe(OH)2表面吸附 Fe2+引起的,还需补充的实验是 ,证明该假设成立。 (3)丙同学探究温度对氢氧化亚铁制备实验的影响:取少量灰绿色沉淀,在水浴中加热,颜色由灰绿变白,且有絮状白色沉淀下沉,原因为 。 (4)根据以上实验探究,若尽可能制得白色 Fe(OH)2沉淀,需要控制的实验条件是 。 8.(20

9、17 北京理综,28)某小组在验证反应“Fe+2Ag+ Fe2+2Ag”的实验中检测到 Fe3+,发现和探究过程如下。向硝酸酸化的 0.05 molL-1硝酸银溶液(pH2)中加入过量铁粉,搅拌后静置,烧杯底部有黑色固体,溶液呈黄色。(1)检验产物5取出少量黑色固体,洗涤后, (填操作和现象),证明黑色固体中含有 Ag。 取上层清液,滴加 K3Fe(CN)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 。 (2)针对“溶液呈黄色”,甲认为溶液中有 Fe3+,乙认为铁粉过量时不可能有 Fe3+,乙依据的原理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针对两种观点继续实验: 取上层清液,滴加 KSCN 溶液,溶液变红,证实了

10、甲的猜测。同时发现有白色沉淀产生,且溶液颜色深浅、沉淀量多少与取样时间有关,对比实验记录如下:序号取样时间/min现象3产生大量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30产生白色沉淀,较 3 min 时量少;溶液红色较 3 min 时加深120产生白色沉淀,较 30 min 时量少;溶液红色较30 min 时变浅(资料:Ag+与 SCN-生成白色沉淀 AgSCN)对 Fe3+产生的原因作出如下假设:假设 a:可能是铁粉表面有氧化层,能产生 Fe3+;假设 b:空气中存在 O2,由于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可产生 Fe3+; 假设 c:酸性溶液中的 N具有氧化性,可产生 Fe3+;O- 3假设 d:根据 现象,判

11、断溶液中存在 Ag+,可产生 Fe3+。 下述实验可证实假设 a、b、c 不是产生 Fe3+的主要原因。实验可证实假设 d 成立。实验:向硝酸酸化的 溶液(pH2)中加入过量铁粉,搅拌后静置,不同时间取上层清液滴加 KSCN 溶液。3 min 时溶液呈浅红色,30 min 后溶液几乎无色。 实验:装置如下图。其中甲溶液是 ,操作及现象是 。 (3)根据实验现象,结合方程式推测实验中 Fe3+浓度变化的原因: 。6答案精解精析答案精解精析A A 组组 基础题组基础题组1.B A 项,铁与氯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只能生成 FeCl3;B 项,Cl2与氢氧化钙反应能生成 Ca(ClO)2和CaCl2,C

12、a(ClO)2与 CO2反应可以生成 HClO;C 项,SO2与水反应生成 H2SO3;D 项,金属钠在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 Na2O2,常温下缓慢氧化生成 Na2O。2.C A 项,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能使铝发生钝化,因此常温下可用铝制贮罐贮运浓硫酸;B 项,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铁和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C 项,金属铝和氧化性酸(硝酸、浓硫酸等)反应得不到氢气;D 项,各物质的用量不确定,所以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中不一定有铁。3.C A 项,反应后生成的盐属于强酸弱碱盐,溶液显酸性;B 项,涉及的反应有:Fe+2H+Fe2+H2,Fe2O3+6H+ 2Fe3+3H2O,

13、Cu+2Fe3+ Cu2+2Fe2+,Fe2O3足量时,不会有固体剩余;C项,Fe 与 H+的反应及 Cu 与 Fe3+的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D 项,若有铜剩余,则溶液中无 Fe3+,有 Fe2+,滴入 K3Fe(CN)6会产生蓝色沉淀。4.B A 项,中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故中产生气体的原因是:Fe+2H+ Fe2+H2;B项,常温下,铁遇浓硫酸发生钝化,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故取出中的铁棒放入 CuSO4溶液中,无明显现象;C 项,中 Mg 表面迅速产生大量气泡,说明 Mg 在浓硫酸中没有发生钝化;D 项,镁、铁和稀硫酸形成原电池,铁表面产生大量气泡,镁表面有少量气泡

14、,则镁为原电池负极,铁为原电池正极,故镁的金属性比铁强。5.C 中,OH-消耗 Fe3+,使 Fe3+浓度减小,导致平衡逆向移动,溶液颜色变浅;中加入 KSCN 溶液,引入了 SCN-和水,开始时 SCN-浓度增大为主要因素,平衡右移,溶液颜色加深,一段时间后,溶液体积变化为主要因素,因此溶液颜色又变浅。6. 答案 (1)3Mg(OH)2+2Fe3+ 2Fe(OH)3(胶体)+3Mg2+(2)CO2 都为强碱弱酸盐,都能与强酸反应 Na2CO3无还原性;Na2SO3具有较强的还原性(3).2Fe3+S+H2O 2Fe2+S+2H+O2 -3O2 -4.取中的红棕色溶液少许,滴加铁氰化钾溶液,出

15、现蓝色沉淀(4).排除加水稀释对溶液颜色变化的影响.无色溶液中存在平衡:Fe3+3F- FeF3,加入 NaOH 后,Fe3+更易与 OH-结合生成难溶的 Fe(OH)3(5)碱性物质的 pH、离子的性质7解析 (2)Na2CO3与 Na2SO3都为强碱弱酸盐,都能与强酸反应;但 Na2CO3中碳元素为最高正价,无还原性;Na2SO3中硫元素为+4 价,处于中间价态,具有较强还原性。(3)S被 Fe3+氧化的离子方程式为 2Fe3+S+H2O 2Fe2+S+2H+,反应中 Na2SO3过量,甲中的O2 -3O2 -3O2 -4沉淀也可能是 BaSO3,故应检验 Fe3+是否被还原为 Fe2+。

16、(5)通过实验可以看到,FeCl3溶液与碱性物质之间的反应的多样性与碱性物质的 pH 及离子的性质有关。B B 组组 提升题组提升题组7. 答案 (1)Fe2+2OH-Fe(OH)2(2)取一定量的灰绿色沉淀,加入盐酸溶解,再加入 KSCN 溶液,若溶液不变红色,则证明灰绿色物质中不含有 Fe(OH)32 mL 0.1 mol/L FeCl2溶液 3 滴 0.1 mol/L NaOH 溶液在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一定的条件下,硫酸亚铁溶液的浓度越小,产生白色沉淀的现象越明显实验 2 中沉淀下沉后,大部分灰绿色沉淀变为白色(或实验 3 中沉淀下沉后,底部都为白色沉淀)向实验 2(或实验 3)的白色沉淀

17、中继续加入过量的硫酸亚铁溶液,白色沉淀变成灰绿色(3)Fe2+在加热时易发生水解,生成 Fe(OH)2,因此颜色变白,同时沉淀的量增加,导致出现絮状白色沉淀(4)隔绝氧气、硫酸亚铁少量(或氢氧化钠过量)、硫酸亚铁浓度小(或氢氧化钠浓度大)、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硫酸亚铁溶液中、微热等解析 (1)实验 1 中氢氧化钠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白色沉淀,离子方程式为 Fe2+2OH-Fe(OH)2。(2)证实灰绿色物质中不含有 Fe(OH)3,可将沉淀溶解,检验其中是否含有铁离子。用等浓度、等体积的氯化亚铁与等浓度、等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与实验 1 对比即可证实假设是否成立。由实验可知:在氢氧

18、化钠溶液浓度一定的条件下,硫酸亚铁溶液的浓度越小,产生白色沉淀的现象越明显;实验 2 中沉淀下沉后,大部分灰绿色沉淀变为白色,实验 3 中沉淀下沉后,底部都为白色沉淀,说明灰绿色是由 Fe(OH)2表面吸附 Fe2+引起的;要证实假设成立,需要向实验 2(或实验 3)的白色沉淀中继续加入过量的硫酸亚铁溶液,白色沉淀变成灰绿色。(3)Fe2+在加热时易发生水解,生成 Fe(OH)2,因此颜色变白,同时沉淀的量增加,导致出现絮状白色沉淀。8. 答案 (1)加硝酸加热溶解固体,再滴加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Fe2+8(2)2Fe3+Fe 3Fe2+4Fe2+O2+4H+ 4Fe3+2H2O加入 KSCN

19、 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0.05 molL-1 NaNO3 FeSO4溶液分别取电池工作前与工作一段时间后左侧烧杯中溶液,同时滴加 KSCN 溶液,后者红色更深(3)溶液中存在反应:2Ag+Fe Fe2+2Ag,Ag+Fe2+ Fe3+Ag,Fe+2Fe3+ 3Fe2+。反应开始时,c(Ag+)大,以反应、为主,c(Fe3+)增大。约 30 min 后,c(Ag+)小,以反应为主,c(Fe3+)减小解析 (1)烧杯底部的黑色固体中含有银和过量的铁,要证明 Ag 的存在,可加硝酸并加热将固体溶解,然后用盐酸来检验 Ag+的存在。(2)要证实假设 a、b、c 不是产生 Fe3+的主要原因,需将原实验中的溶液换成 c(H+)、c(N)分别相O- 3同,但不含 Ag+的溶液,可选用硝酸酸化的 0.05 molL-1 NaNO3溶液(pH2),通过向上层清液中滴加KSCN 溶液后的现象差异进行验证。实验中甲溶液是 FeSO4溶液,电极反应为:负极 Fe2+-e- Fe3+,正极 Ag+e-Ag。一段时间后检验 Fe3+的存在及浓度,即可得出 Ag+能将 Fe2+氧化成 Fe3+的结论。(3)解题时要注意实验过程中过量的铁始终是存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