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专版)2019届中考语文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1讲 文言文阅读复习习题.doc

上传人:随风 文档编号:724118 上传时间:2019-06-07 格式:DOC 页数:68 大小:337.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专版)2019届中考语文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1讲 文言文阅读复习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云南专版)2019届中考语文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1讲 文言文阅读复习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专版)2019届中考语文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1讲 文言文阅读复习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专版)2019届中考语文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1讲 文言文阅读复习习题.doc(6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第第 1 1 讲讲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一)孔子语录论语3 3 精题演练精题演练1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学而时习之 时习(按时温习。时,按时)(2)人不知而不愠 愠(生气,恼怒;YW:怨恨)(3)不亦君子乎 君子(指有才德的人;YW:指道德修养高的人;SJ:道德高尚的人)(4)吾日三省吾身 省(自我检查、反省;YW:对自己的言行反省与检查;SJ:反省,检查自己)(5)为人谋而不忠乎 谋(谋划) 忠(竭尽自己的心力;YW:忠诚,尽心竭力)(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诚信;YW:诚实不欺,守信用)(2013普洱、2010曲靖)(7)三十而立 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YW:有所成就

2、)(8)四十而不惑 惑(迷惑,疑惑)(9)不逾矩 逾矩(超过法度;SJ:超越规矩)(10)学而不思则罔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YW:通“惘” ,迷惑;SJ:同“惘”,迷惑而无所得)(11)思而不学则殆 殆(疑惑;SJ:同“怠” ,疲倦而无所得)(12)人不堪其忧 堪(能忍受)(1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喜爱,爱好;YW、SJ:喜爱)(14)饭疏食饮水 疏食(粗粮;SJ:疏,粗粮)(15)择其善者而从之 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从(学习)(16)子在川上曰 川(河流)(17)逝者如斯夫 逝(往,离去) 斯(代词,这,指河水)(18)匹夫不可夺志也 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

3、民百姓)(19)博学而笃志 笃(坚定;YW:专一,心意不改变)(20)切问而近思 切(恳切)(21)仁在其中矣 仁(仁德;SJ:仁德,高尚的道德)2 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B)A人不知而不愠 择其善者而从之2B可以为师矣 何以战C必有我师焉 不可亵玩焉D有朋自远方来 自三峡七百里中【解析】A 项表转折,但是,却/表顺承,就,接着;C 项于此,在其中/助词,无实义;D 项从/在;只有 B 项中“以”均是介词, “凭借”的意思。3 3下列加点的“之”与“曲肱而枕之”中的“之” ,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A公将鼓之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解析】 “曲肱而枕之”中的“之”在句中为助词,补充音节,可不译。A 项“之”与例句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B 项“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C 项“之”为代词,代指学问和事业;D 项“之”为动词,译为“往,到去” ,后面一般跟地点名词。4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013普洱)译文: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

5、就会有疑惑。(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译文: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译文:军队可以改变主帅,平民百姓的志气却不可以改变。5 5(2019云大实验中学名师预测)颜回身处“陋巷”时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颜回虽然身处“陋巷” ,但却不曾改变他的兴趣,体现了他安于清贫、坚守志向的高尚品质。6 6学习与思考是什么关系?请结合自身实际加以分析。学习和思考是辩证关系。如果我们只学习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如果只思考而不学习则会疑惑不解,只注重其中一点,都会学无所获。因此二者一定要结合起来。7 7(2013普洱)做到孔子教导的“人不知而不愠” ,对我们处

6、理好人际关系有何益处?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做到“人不知而不愠”的益处有:不怨天尤人,能严格要求自己,约束和3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道德规范。宽容对待他人,能让人际关系更和谐融洽。8 8(2013普洱)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论语仍然获益匪浅。请结合文中有关学习态度方面的语句,谈谈你获得的启示。【示例】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提醒人们学习要有虚心好学的态度。我们周围一定存在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也一定存在有缺点、有错误的人。我们要学习前者的长处,避免后者的短处。要培养学习别人的优点,并以别人的缺点作鉴戒的虚心好学精神。4 4 比较阅读比较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

7、答问题。【甲】(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三)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四)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乙】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 ,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8、。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注释】 善:善于,擅长。还(xun):通“旋” ,转身。故:特意,故意。盍:何不。坐:通“座” 。9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温故而知新 新:新的理解和体会(2)学而不思则罔 而:连词,表转折,可译为“但是”(3)王生不说 说:同“悦” ,愉快(4)王生惊觉,谢曰 谢:认错,道歉10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译文: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

9、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取别人的优点来学习,希望听到真理啊!1111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围绕“选择他人的优点并向其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回答即可。1212 【甲】 【乙】两文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学习方法。那么孔子和李生都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善学者”?这对我们又有怎样的启发?他们都认为善于思考并能择善而从的人才是“善学者” 。启发:在我们求学的过程中,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如果方法不正确,可能事倍功半。像【乙】文中那位好学而不得法的王生那样,即使背了再多的知识,学习方法不正确,也只能是一个两脚书柜而已。附【乙】文参考译文:王生喜爱学习,

10、但没有方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对此感到)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学习重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却不去思考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凭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恼火,对李生的话不做任何应答,转身就走了。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取别人的优点来学习,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开,几乎要拒人于千里之外,难道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吗?学习最忌

11、讳的事,莫过于满足于自己所学的知识,你何不改正呢?如果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这才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现在才知道你说得对。请允许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作醒目的警戒。 ”(二)鱼我所欲也3 3 精题演练精题演练1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二者不可得兼 得兼(同时得到)(2)故不为苟得也 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YW、SJ:苟且取得,意思是为了生而不择手段)(3)死亦我所恶 恶(讨厌,憎恨)(4)故患有所不辟也 故(所以,因此) 患(祸患,灾难)(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如使(假如,假使)5(6)由是则生而有不用

12、也 由是(因此)(7)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是故(因此)(8)贤者能勿丧耳 丧(丧失)(9)蹴尔而与之 蹴(踩踏;SJ:践踏)(10)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万钟(优厚的俸禄)(11)乞人不屑也 不屑(认为不值得,表示轻视而不肯接受;SJ:认为不值得。这里是不愿意接受的意思)(12)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加(有什么益处)(13)妻妾之奉 奉(侍奉)(14)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指人固有的羞恶之心;SJ:本来的思想,即“义”)(2015云南)2 2(2018昆明第三中学名师预测)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A舍生而取义者也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皆以美于徐公C行道之人弗受 蹴

13、尔而与之D为宫室之美 不足为外人道也【解析】A 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可译为“却” ;C 项结构助词,的/代词,他;D 项为了/向;B 项“于”都是介词,比。3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译文:(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2)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译文:生命也是我所追求的,(但我)所追求的还有胜过生命的,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2015云南,2012曲靖)译文:不仅仅是贤德的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4)呼尔而

14、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译文: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踩踏着给别人吃,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5)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2015云南)译文:优厚的俸禄却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这些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6)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6译文: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我吗?(7)此之谓失其本心。译文:这就叫作丧失了人固有的羞恶之心。4 4(2015云南)本文开头从“鱼”和“熊掌”说起,有什么好处?作者用“鱼”比喻“生” ,用“熊掌”比喻“义” ,通过类比,形象生动地引出了本文的中心论

15、点舍生取义。5 5(2015云南)文中作者肯定的是哪种人?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示例】作者肯定的是舍生取义的人。现实生活中,舍生取义、见义勇为的人会得到人们的肯定和赞扬,而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的人则会遭到人们的唾弃。6 6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有误的一项是(A)A 鱼我所欲也出自儒家经典孟子 , 孟子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 鱼我所欲也从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角度,阐述了孟子的主张:人性是恶的。B本文开篇运用比喻论证方法,以鱼和熊掌为喻,论述了人生的选择应以“义”为重,必要时要“舍生而取义” ,同时批判了那些见利忘义的人。C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的“是心”指恻隐之心

16、、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D面对生死抉择的时候,那些“舍生取义”者的表现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 。【解析】A 项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7 7从全文看,本文先后运用了道理和举例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并加以简要阐述。(要求:举例典型,叙议结合)【示例】南宋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敌入侵,失败被俘后,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他这种高尚的气节和为正义献身的精神是永远值得后

17、人学习的。(或举朱自清宁愿饿死也不吃美国救济粮的例子)4 4 比较阅读比较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7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乙】师觉授孝子传曰:老莱子者,楚人也,行年七十,父母俱存。至孝蒸蒸,常著斑斓之衣,为亲取饮。上堂脚跌,恐伤父母之心,因僵仆为婴儿啼。孔子曰:父母老,常言不称老

18、,为其伤老也。若老莱子,可谓不失孺子之心矣。(选自太平御览老莱子彩衣娱亲)【注释】 师觉授:南朝人,著有孝子传 。行年:经历的年岁,指当时的年龄。蒸蒸:这里指孝顺。这一句是同义反复。跌:失足摔倒。因:于是。8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同“德” ,感恩、感激(2)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停止(3)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益处(4)恐伤父母之心 恐:恐怕9 9下面选项中与“因僵仆为婴儿啼”中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A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B山峦为晴雪所洗(满井游记)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D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解析】 “因僵仆为婴儿啼

19、”中的“为”和 C 项的“为”都是“动词,做” ;A 项的“为”是“为了,表目的” ;B 项的“为”是“被” ;D 项的“为”是“向” 。10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译文: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这叫作丧失了人固有的羞恶之心。(2)至孝蒸蒸,常著斑斓之衣,为亲取饮。译文:(老莱子)非常孝顺,经常穿着色彩斑斓的衣服,为父母取送饮食。1111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甲】文阐述的观点。见利忘义是由于丧失了人的本心。1212概括【乙】文内容,谈谈你对文末“孺子之心”的理解。【乙】文讲述了老莱子彩衣娱亲孝顺父母的故事。 “孺子之心”指的是子女孝敬父母、体贴

20、父母、关注父母的感恩之心。8附【乙】文参考译文:师觉授所著的孝子传中说:老莱子,是楚国人,年纪到了七十岁,父母都还健在。(老莱子)非常孝顺,经常穿着色彩斑斓的衣服,为父母取送饮食。进入大厅的时候,(他)失足跌倒,恐怕让父母见到伤心,于是便不动地躺在那里学婴儿啼哭。孔子说:父母老了以后,平常说话就不要提到“老”字,因为这会伤到父母的心。像老莱子这样,可以算是没有失去孺子之心啊。(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SJ: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3 3 精题演练精题演练1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选拔、任用)(2)百里奚举于市 市(集市)(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任(责任,使命)

21、 是(这)(4)必先苦其心志 心志(思想,志气)(5)空乏其身 空乏(财资缺乏)(6)行拂乱其所为 拂(违背) 乱(扰乱)(7)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常常)(8)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困(困惑,忧愁)作(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9)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征(征验、表现)色(脸色,表情)(10)入则无法家拂士 入(在国内)则(连词,如果)(2011曲靖) 法家(守法度的大臣)(11)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出(在国外) 敌(匹敌、相当)2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B)A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于声B人恒过 国恒亡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公问其故D行拂乱其所为 入则无法家拂士【解析】A 项介词

22、,从/介词,在;C 项因此/缘故;D 项违背/通“弼” ,辅佐;B 项都是“经常,常常”的意思。3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1)舜发于畎亩之中。(2013大理)译文:舜在历山耕田,后被尧起用,成为尧的继承人。(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译文: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责任降临给这个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心志苦恼,使他的筋骨劳累。(3)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011曲靖)译文:用这些方法来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所没有的才能。(4)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2017昆明)译文:(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

23、才能改正;内心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心事)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5)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011曲靖)译文:这样以后,才知道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于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4 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选用文中的句子回答)5 5文章列举六位名人的事例有何作用?列举六位名人的事例是为了举实例说明这些人虽出身贫贱,但他们在经受了艰苦磨炼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也从正面论证经受磨炼的好处。(运用举例论证,意在说明人要成大器,担负重任,必须先经受磨炼。)这就为下文进一步论理奠定了坚实基础。6 6选文中孟子主要讲

24、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造就人才,二是治理国家(意思对即可);得出的结论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忧患可以使人和国家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和国家衰亡(意思对即可)。7 7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你从下面的句子中得到的启发。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示例】我们在学习中,一定要有顽强的毅力、坚韧的性格,通过刻苦学习,奋发图强,努力磨砺自己,增长自己的才干。8 8依据本文阐述的观点,结合下面两则材料,谈谈你对“忧患意识”的理解。材料一: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在患难中矢志不渝,终于打败了吴国,重振越国。材料二:美国阿拉斯加的一个自然保护

25、区内原是鹿与狼共存的,为保护鹿不被狼吃掉,人们赶走了狼。不料,在“和平安宁”环境中的鹿,悠闲自在,不再狂奔快跑了,体质明显下降,不久便有许多鹿病死了。人们只得再把狼“请”回来。不久,鹿群又生机焕发、充满活力了。【示例】国家、个人,乃至动物,如果缺少了忧患意识和在忧患中坚持与奋起的决心,都将走10向衰败。4 4 比较阅读比较阅读【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6、。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上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 ”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注释】 上:指唐太宗。守成:保持成就。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忽:不注意,不重视。9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行拂乱其所为 乱:扰乱(2)发于声

27、发:显露、流露(3)创业与守成孰难 孰:哪一个(4)征与吾共安天下 安:使安定,管理10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译文:用这些来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原来所没有的才干。(2)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译文:但是创业的艰难(时期),已经过去了。1111 【甲】文第二段用对比的方式论证了文段的论点。试对此做简要说明。先从个人角度正面论证“生于忧患” ,再从国家角度反面论证“死于安乐” 。1212 【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孟子有相似之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他们都认为治理国家要有“忧患意识” 。国君只有居安思危,常念“守成之难” ,才能使国

28、家基业稳定。11附【乙】文参考译文:唐太宗问左右大臣说:“创业与保持现有的成就哪一个更难?”房玄龄说:“开创新朝代的初期,与群雄一起用武力争斗,然后使他们臣服,是创业难。 ”魏征回答说:“历代帝王,没有哪一个不是在艰难时得到权力,而在安逸时失去权力的,(所以)保持成就难。 ”太宗说:“房玄龄和我共同夺取天下,出生入死,所以知道创业的艰难。魏征和我共同使天下安定,常常害怕骄奢从富贵中生成,祸乱从疏忽中生成,所以知道守成的艰难。但是创业的艰难(时期),已经过去了,眼下守成的困难,才是各位大臣必须谨慎对待的。 ”(四)曹刿论战3 3 精题演练精题演练1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齐师伐我 师

29、(军队) 伐(进攻)(2)肉食者谋之 肉食者(吃肉的人,这里指当权者)谋(谋划)(3)乃入见 乃(于是,就)(4)衣食所安 安(指安身)(5)弗敢专也 弗(不) 专(独自享有)(6)对曰 对(回答。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7)虽不能察 察(明察)(8)必以情 情(诚,诚实。这里指诚心)(9)忠之属也 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属(类)(2013曲靖)(10)战则请从 从(跟随)(11)齐师败绩 败绩(大败)(12)公将驰之 驰(驱车追赶)(13)下视其辙 辙(车轮碾出的痕迹)(14)遂逐齐师 遂(于是,就) 逐(追赶,追击)(15)既克 既(已经)(16)一鼓作气 作(鼓起)(17)彼竭我盈 竭(

30、士气)枯竭 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18)难测也 测(推测,估计)(19)惧有伏焉 伏(埋伏)12(20)望其旗靡 靡(倒下)2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C)A忠之属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B衣食所安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C小惠未遍 大王加惠D齐师伐我 伐竹取道【解析】A 项类/嘱托;B 项安身/怎么;D 项讨伐,攻打/砍,砍伐;C 项都是“恩惠”的意思。3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A何以战 以伤先帝之明B再而衰,三而竭 学而时习之C公将鼓之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公问其故 其真无马邪【解析】A 项介词,凭、靠/连词,表结果,以致;C 项音节助词,无实义/位于主

31、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D 项代词,代作战取胜这件事/表示加强诘问语气。B 项中的两个“而”均为连词,表顺承。4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010昭通)译文:当权者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译文: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3)何以战?译文:凭借什么作战?(4)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2010玉溪)译文:(这)是尽了职分之类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您去。(5)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译文:(他)向下察看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国军队。(6)夫战,勇气也

3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2010楚雄、红河)译文: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13鼓时士气就已经枯竭了。(7)彼竭我盈,故克之。(2010昭通)译文:敌方的士气已经枯竭而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8)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译文:我看到他们的战车车轮碾出的痕迹混乱,望见他们的战旗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5 5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1)曹刿认为可以迎战的条件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惧有伏焉。(限四个字)(3)从鲁庄公的“公将鼓之”和“公将驰之”可以看出他的急躁冒进,从而也再

33、次印证了曹刿“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观点。6 6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1)政治方面: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2)军事方面: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或:适时出击,适时追击)。7 7(2018梧州)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文章剪裁别具匠心,围绕“论战” ,详写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略写战争的过程,突出曹刿的“远谋” 。B文章巧妙运用了对比,如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护家卫国的热情。C文章语言十分精炼,如写齐军,仅用“齐人三鼓”四字就表现出他们依仗数量上的优势急切取胜的心理。D文章内容前后照应,

34、如“肉食者鄙”与“公将鼓之” “公将驰之” “公问其故”等相照应,表明鲁庄公是一个昏君。【解析】D 项“表明鲁庄公是一个昏君”分析不正确。8 8有人认为曹刿论战中的鲁庄公“鄙” ,也有人认为鲁庄公“不鄙” 。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示例一】鲁庄公“不鄙” ,尽管鲁庄公缺乏军事指挥才能,但他能礼贤下士,虚心求教,听取正确的意见,取信于民,最终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因此,鲁庄公不鄙。 【示例二】鲁庄公“鄙” 。战前不知道如何备战,战时不知道如何指挥,战后不知道取胜原因。因此,鲁庄公“鄙” 。9 9(2018衢州)俗话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而曹刿并非“肉食者” ,却要参与,对此,14你有何

35、评价?【示例】我赞赏曹刿的做法。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虽然他为一介布衣,但他高度的爱国精神和主人翁的责任感,促使他积极参政参战,最后协助庄公战胜强敌。这种以天下为己任、参政议政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4 4 比较阅读比较阅读(2018怀化改编)【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

36、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 ”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

37、余 B11,不鼓不成列。 ”(选自子鱼论战)【注释】 宋公:宋襄公。泓:泓水,河流。既:尽,全部。济:这里指渡过泓水。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陈:同“阵” ,此处意为摆好阵势。门官:护卫官。重(chng)伤:这里指不对受伤的敌人再次攻击。禽:同“擒” 。二毛:头发花白的人。阻隘:这里指险要的地势。B11 亡国之余:亡国者的后代。10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肉食者鄙 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2)公伤股 股:大腿11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010玉溪)译文:大大小小的诉讼事件,即使不能件件都明察,也一定诚心公断。151212 【乙】文

38、中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及其未既济或既济而未成列” 。1313你觉得造成两场战争不同结局的原因分别是什么?长勺之战鲁庄公取信于民且善于听取曹刿的建议,战争中善于抓住战机,因此取胜;泓水之战宋公不能听取子鱼的意见,以“君子道德”之义作战,妇人之仁,固执己见,不能抓住战机,因此失败。附【乙】文参考译文:宋襄公与楚军在泓水作战。宋军已摆好了阵势,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担任司马的子鱼对宋襄公说:“对方人多而我们人少,趁着他们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您下令进攻他们。 ”宋襄公说:“不行。 ”楚国的军队已经全部渡过泓水还没有摆好阵势,子鱼又建议宋襄公下令进攻。宋襄公还是回答说:“不行。 ”等楚军摆

39、好阵势以后,宋军才去进攻楚军,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了伤,他的护卫官也被杀死了。宋国人都责备宋襄公。宋襄公说:“有道德的人在战斗中,不再攻击受伤的敌人,也不俘虏头发花白的敌人。古时候指挥战斗,是不凭借险要的地势的。我虽然是已经亡了国的商朝的后代,却不去进攻没有摆好阵势的敌人。 ”(五)邹忌讽齐王纳谏3 3 精题演练精题演练1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邹忌讽齐王纳谏 纳(采纳) 谏(规劝国君、尊长或朋友改正错误;YW:臣对君、下级对上级直言规劝,使之改正错误;SJ:接受规劝)(2)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长,这里指身高)(3)而形貌昳丽 昳丽(光艳美丽)(4)窥镜 窥镜(照镜子)(20

40、11德宏)(5)徐公何能及君也 及(比得上)(6)旦日 旦日(第二天)(7)于是入朝见威王 见(拜见)(8)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诚(确实,的确)(9)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莫(没有谁)(10)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11)王之蔽甚矣 甚(厉害,严重)(12)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刺(当面指责)16(13)能谤讥于市朝 谤讥(议论) 市朝(指集市、市场等公共场合)(14)时时而间进 时时(常常,不时;YW:有时候;SJ:不时,有时候) 间(间或、偶然;YW:偶尔;SJ:间或、偶尔)(2011德宏)(15)期年之后 期年(满一年)2 2下列各项中的“之”与例句中加点的“之”用法相同的

41、一项是(B)例: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A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B暮寝而思之C臣之妾畏臣D何陋之有【解析】例句的“之”和 B 项的“之”都是代词,代指“这件事” ;A 项的“之”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 项的“之”是结构助词,的;D 项的“之”是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3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译文: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俊美?(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译文:我的妻子认为我俊美,是偏爱我。(3)皆以美于徐公。译文: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4)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译文:宫中的妃子和身边的侍臣,没有谁不偏

42、爱大王,朝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大王,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大王。(5)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译文:从这件事看来,大王所受的蒙蔽太厉害了。(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2011德宏)译文: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7)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译文:政令刚下达的时候,所有的大臣都来进言规劝,宫门口和庭院内像集市一样喧闹。4 4妻、妾、客三人虽都认为邹忌美于徐公,但程度却有所不同,试分析三人不同的微妙动机。17妻极尽赞美是出于偏爱;妾不若妻热情,显示出畏怯的心理;客人语气更怯,是有求于人不得不敷衍的逢迎。5 5邹忌“孰视之”后又“窥镜而自视”

43、 ,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头脑清醒,有自知之明。6 6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使用排比句,营造了一种步步紧逼的语势,一环扣一环,给人以无可辩驳的感觉,有力地论证了“王之蔽甚矣” 。7 7(2019预测)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A文章第段主要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以及邹忌的冷静思考,说明邹忌头脑清醒,不为奉承所迷惑。B这篇文章在写法上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以小见大,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C文章结尾写燕、赵、韩、魏皆朝于齐,作者以夸张之语收束全文,意在从正面突出邹忌的治国之才。D选文在语言上运用了众多排比句,增加了语言的

44、节奏感,使之朗朗上口,造成了一种步步进逼的语势,给人无可辩驳之感。【解析】C 项是从侧面突出邹忌的治国之才,而非“正面” 。8 8文中齐威王的故事蕴含着什么道理?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认识。为政者只有广纳谏言,才能使政治清明,国家昌盛。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虚心听取别人的好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步。9 9邹忌劝谏齐王取得成功,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语言交际有什么启示?【示例一】尊重被劝说者,委婉劝说,这样才能使对方愉快地接受意见。 【示例二】用身边小事设喻说服别人,由己及人,以小见大,既能让人感到亲切,又能将道理说得浅显易懂,具有很强的说服力。4 4 比较阅读比较阅读阅读

45、【甲】 【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甲】见【原文呈现】第二、三段。【乙】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 ”封之万家。召阿大夫,语之曰:18“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悚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选自资治通鉴)【注释】 即墨:古地名,在今山东平度东南。毁:诽谤,与后文“誉”意思相对。厚币:丰厚的礼品。饰非:作假骗人。1010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意思。(1)

46、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私:偏爱(2)时时而间进 间:间或,偶然(3)自子之居即墨也 居:主管,主政(4)封之万家 封:封赏,赏赐1111用“/”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标出停顿。(标两处)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12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2016云南)译文:能在公众场所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2)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译文:这是你用丰厚的礼品买通我身边的侍臣来赞赏你啊!1313回答下面的问题。(1)根据【甲】文的内容填空。邹忌的劝谏很有艺术性。他由生活琐事想到治国理政之事,由自己的受蒙蔽想到齐威王的被蒙蔽,

47、以小见大,极具说服力。(2)从【甲】 【乙】两段选文来看, “齐国大治”与齐威王的哪些措施用关?请概括作答。虚心纳谏,广开言路;求真务实,奖罚分明。附【乙】文参考译文:齐威王召见即墨的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即墨任官,每天都有指责你的话传来。然而我派人去即墨察看,却是田土开辟整治,百姓丰足,官府无事,东方因而十分安定。(于是我知道)这是你不巴结我身边的侍臣谋求内援的缘故。 ”便封赐即墨大夫享用一万户的俸禄。齐威王又召见阿地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阿地镇守,每天都有称赞你的好话传来。但我派人前去察看阿地,只见田地荒芜,百姓贫困饥饿。当初赵国攻打鄄地,你不救;卫国夺取薛陵,你不知道。(于是我知道)

48、19这是你用丰厚的礼品买通我身边的侍臣来赞赏你啊!”当天,齐威王下令烹死阿地大夫及替他说好话的侍臣。于是臣僚们害怕极了,不敢再弄虚假,都尽力做实事,齐国因此大治,成为天下最强盛的国家。(六)出师表3 3 精题演练精题演练1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崩(死亡;YW:古代称帝王、皇后之死;SJ:古代皇帝死称“崩”或“殂”) 殂(死亡;YW:死;SJ:古代皇帝死称“崩”或“殂”)(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诚(确实,的确)(3)盖追先帝之殊遇 追(追念) 殊遇(厚遇;YW:特别的知遇;SJ:特殊待遇)(4)恢弘志士之气 恢弘(发扬,扩展;YW:发扬扩大;SJ:扩大,发扬)(5)不宜妄自菲薄 妄自菲薄(随意地看轻自己)(6)引喻失义 引喻(称引、譬喻) 失义(不合道理)(7)陟罚臧否 陟(提拔、晋升) 臧否(赞扬和批评;YW:赞扬或贬低;SJ:评伦人物好坏)(8)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刑(罚;SJ:受罚)(9)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昭(昭示;YW:彰明,显扬)平明之理(公平清明的治理;YW:平正明察的治理)(10)志虑忠纯 志虑忠纯(志向和思虑忠诚无二;YW:精神和思想忠诚纯正;SJ:志向和思虑忠诚纯正)(1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简拔(选拔;YW:选拔,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