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pdf

上传人:ylj18****70940 文档编号:72406482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771.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pdf(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数学教学生活化,能使学生知道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形成解决日常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并通过这一应用过程学会数学地看待世界。一、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基本理念(一)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践是数学学习的起点与基础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说过:“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蔽之曰:影响学习的唯一的最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教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只可惜,许多人把“已经知道了什么”仅仅理解为学习者已有的学科知识,而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践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视而不见。在实际教学中,教师

2、往往只顾将现成的知识结论传授给学生,而将数学实践活动所具有的生活意义及包含于其中的人文精神埋没在符号化的概念、命题之中,将数学教学变成为从数学符号到数学符号的过程。这样,学生完全不能理解和体会数学的价值与作用,体验不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学生主体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践是学习的起点与基础。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数学现实”,并依据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进行数学学习活动。因此,要解决当前数学教学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相背离的难题,教师就要把生活的气息融入数学课堂,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二)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世界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就是要实现从真实生活走进符号世界。将非数学事物数学化,根据客观现实

3、形成基本的数学概念、法则、定理的转变,对数学世界和生活世界作出教学意义的对话与沟通。这具体包括以下两方面:其一,数学知识生活化。所谓“生活化”,就是引导学生对现实世界的客观事物数学化,实现数学知识的“再创造”,将数学知识与学生已获得生命意义的经验和生命成长连接起来。在实际教学中,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把数学概念、数学命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将数学知识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中,使生活世界中的经验得以提升成为“数学”。其二,生活世界数学化。即引导学生数学地观察、思考实际问题,并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关键是强调教学的应用,让学生进行科学的探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

4、中的实际问题,进而获取新知识,感受数学的价值和作用。二、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措略(一)创设生活化问题的情境学起源于问,问题是创新的基础。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利于激活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教学“20 以内退位减法”时,我从小朋友参加游园活动碰到的各种计算问题引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进位加法的知识。引导他们去探索、理解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为了让学生客观地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认识人民币后,我组织学生进行“买玩具”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思维特别活跃。这样教学既激发了学生

5、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愉悦的学习体验,又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同时教师的参与又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二)组织生活化教学1.选择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改变原有课程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因而要充分挖掘知识与生活的结合点,把教学内容生活化。这样,学生很容易地学会了从生活实践中抽象出数学知识,真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设计生活化的探索过程。现代教学不仅注重学生所获取的知识,而且更加注重获取知识的过程,这样才能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适应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但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践、模拟、推断等探索

6、性与挑战性活动,为避免学生产生畏难心理,必须做好数学教学科学性和生活性的有机结合,把探索过程生活化。通过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并不是深不可测的,不仅培养了他们对数学的兴趣,而且增强了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3.进行生活化的练习设计。“学以致用”明确地说明了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数学练习必须架设起“学”和“用”之间的桥梁,把练习设计生活化。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并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实践活动中渗透了合作意识、社会交流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由“重知识传授”向“

7、重能力培养”的转变,使数学学习活动向社会拓展、向生活延伸。总之,数学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数学知识,还需要丰富的生活体验。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从而让学生的数学学习生活变得丰富多彩。高县罗场镇陈村小学贺胜强数字是一门比较抽象和枯燥的学科,“1、3、4”这些枯燥无味的数字常常使孩子们昏昏欲睡。怎样使刚入学儿童愿学、乐学、会学数学,关键在于教师教学时能否与学习生活相结合,真正让实际生活融入到数学教学之中。小学一、二年级的数学教材中安排了以下几种常见的量:元、角、分;厘米、分米、米;克、千克;时、分秒。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对这些常见量的理解和掌握有较大困难,特别是农村学生

8、在作业中常出现这样的笑话:小华身高13 米,一只小鸭重0千克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智力还处于发展阶段,他们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加之没有接触生活知识,学生对这些常见量的理解掌握困难较大。2、教材的编写离学生生活较远,书面语言、数学术语较多,这就加大学生理解上的难度。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照本宣科,把这些常见量做为一种纯粹的数学知识教给学生,这样呆板的教学方式也不利于学生对常见量的理解和掌握。怎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这些常见量呢?我作了一些尝试,在教这些常见量的时候,要让学生到实际生活中去寻找相关的教学知识,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让学

9、生的数学知识的学习走进生活,让数学学习成为一种生活实践、操作、体验。在教学中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让生活走进教学课堂。例如我在教学元、角、分这部分内容时,布置了以下几个作业,要求学生在家长帮助下完成:1、每学期开学时,你交了多少钱?一本语文书多少钱?一本数学书多少钱?-、买一只铅笔、一个橡皮擦、一本作业本、一个文具盒分别用多少钱?、买一个书包多少钱?你身上穿的衣服、裤子、鞋子分别用了多少钱?4、到街上商店调查一下生活用品(如豆油,盐,味精、矿泉水等)的单价是多少?5、街上 1个鸡蛋卖多少钱?如果你每天吃两个鸡蛋花多少钱?二、在生活实践中学习数学知识。例如我在教学克、千克的认识时,全班同学称

10、体重,用千克作单位记下自己的体重,回家将自己的体重告诉父母。课堂上,分别叫学生上讲台称书包、书、文具盒、铅笔等的重量,并以斤、公斤、克、千克为单位记在黑板上。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看到了、听到了斤、公斤、克、千克这些单位。最后叫学生举例说明在生活中哪些生活用品大约 1 公斤、千克、00 克、0 克重。比较 5 克铁与 5 克棉花谁重些?三、教学要以人为本,到生活活动中去学习、操作、实践、体验。如:我在教长方形和正方形时,把学生带到操场,让他们测一测,算一算学校的花台沙坑和球场的面积和周长,既让学生动眼观察,又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叙述,多种感官参加活动,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

11、动促思,让学生“在动中学、无负担中学”。整节课课堂气氛空前活跃,教法灵活,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空前的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十分显著。总之,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中有生活,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要创设一切条件,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用于生活实践之中,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通过与生活的联系,充分体现数学价值,从而激励学生更好的学好数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由此看来,数学教学要遵循“数学源于生活、富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

12、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输力。数学问题生活化与生活问题数学化,是标准的呼唤,也是现代数学改革的方向。这对于学生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整体素质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一、捕捉“生活现象”,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首先要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学有无穷的奥妙,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激情,使其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形成良好的心理动力。关键的是教师能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数学实例,使之与实际生活紧密联

13、系,缩短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使静态的问题变为动态的亲身感受。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前我先创设这样一个妈妈会月饼的情境:中秋节的晚上,妈妈拿出三块大小一样的月饼分给三个宝宝吃。妈妈先拿出一块。平均分成两块,分给宝宝甲一块。宝宝乙连忙说:“一块不够,我要块。”妈妈将第二块平均分成 4 块,分给宝宝乙 2 块。宝宝丙见妈妈满足了宝宝乙,也叫着说“我要 3块。”妈妈将第三块平均分成 6 块,分给宝宝丙 3 块。三个宝宝认为妈妈满足了他们。很高兴的吃了起来。接下来。我民同学们,你们认为哪个宝宝分得多呢?同学们个个兴致勃勃的讨论起来,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宝宝丙,有的说宝宝乙。有的说三个宝宝一样多

14、。我又让同学们拿出学具(三张大小一样的圆形纸片代替月饼)分组操作,观察探索后得出结论:三个宝宝一样多。这时我又问:聪明的妈妈是用什么办法来满足宝宝的要求,又分得这么公平呢?你们想知道吗?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就明白了。这就揭示课题,导人了新课。这个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使学生有趣地投入到新课学习中,而且使学生感到数学不再是抽象的枯燥的而是充满魁力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机。二、联系“生活画面”,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来源于生活,而这些生动活泼的内容一旦被列人教材,就成了抽象的概念。如果教师能创造性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还原和再创造,将数学-知识融于生活中,勾勒出

15、“生活画面”,就可帮助学生学好数学。又如教学“求总数应用题”时,根据小学生兴趣特点,教师有意识地把教学内容设计成色彩艳丽;生动活泼的画面;草地上有只白羊正在吃草,又走来了 4 只黑羊;有 6 只花蝴蝶在花丛中(4 朵黄花,朵红花)飞舞,又有 5 只白蝴蝶在红花上教师想象带着学生到这个春光明媚的郊外去春游,并观察身旁的美景,想一想,从数学的角度能说一些什么?四人自由组合,交流你观察到的情境,自由地编出应用题。课堂反映,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对画面.局部内容进行动态闪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编出各种各样的应用题由于画面生动、内容丰富,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见的现实,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

16、智力因素均被激活。他们能在现有的知识起点上进行探索,组合条件和问题编出“求总数”的应用题。通过教师及时的引导和整理,不仅让学生理解掌握“求总数”应用题和“已知总数和部分数,求另一部分数”应用题的结构特征,站在整体的角度把握总数和部分数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孕育了“相差关系”应用题的内容,为后继知识学习做准备。三、贴近“生活经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出发,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就力。

17、例如:在教学“三步计算小数应用题”时,针对传统应用题教学题材内容封闭,人为编造问题情境,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现状,教师创造性地把数学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课堂上设计了“种菜大户张大伯,卖给食堂白菜 40 千克,每千克0.8 元,黄瓜4 千克,每千克 14 元。请你为张大伯代开一张发票。”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又如教学年月日时,学生已经积累了关于年月日的许多经验,教学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观察自己的不同年份的年历卡,然后组上交流自已发现的问题。汇报时,一年有十二个月,分成大月和小月,大月有三十一日,小月有三十日,二月二十八日或二十九日,这

18、些知识学生都已经掌握了,在此基础上我再出示 1990 年到 2000 年二的天数让学生研究四年一闰的规律和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四、再现生活画百: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总体目标”中指出:要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问题,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常常是整合着各类信息而综合显现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再现生活问题情境,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如在教学“用多种方法解答应用

19、题”后,提出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何量出一捆电线的长度。”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解决方案,并付诸实施。学生经过讨论、交流、尝试,提出了如下几种方法:(1)把电线拉直,对折几次后,量一量每段长度,求出总长度;(2)量一量一圈电线的长度,数一数电线的总圈数,求出这捆电线的总长度;(3)剪下一段电线,量出这段电线的长度,分别称出这段电线及整捆电线的重量,再根据“单位长度的重量一定,总长度与,总重量成正比例”求出电线的-总长度;()称出该相电线的重量,把它与标明长度的原封未动的同种电线进行比较,求出总长度。这样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发挥个性潜能,解决生活问题,体会数学的真正价值,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总之,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将服务于生活。数学教学应当以生活实际为基础,从封闭的书本知识积累过程转变为开放的、活生生的与生活实践紧密相联的自我发展过程,把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