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地球的圈层结构和地貌形态 第二课 地貌形态导学案 鲁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随风 文档编号:723968 上传时间:2019-06-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地球的圈层结构和地貌形态 第二课 地貌形态导学案 鲁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地球的圈层结构和地貌形态 第二课 地貌形态导学案 鲁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地球的圈层结构和地貌形态 第二课 地貌形态导学案 鲁教版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地球的圈层结构和地貌形态 第二课 地貌形态导学案 鲁教版必修1.doc(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第二课第二课 地貌形态地貌形态课标要求课标要求(2017(2017 版版)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 34 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江苏课程江苏课程调整方案调整方案(2018(2018 版版) )本内容为“识别常见地貌并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常见地貌是指流水地貌、风成地貌、海岸地貌、冰川地貌;教学中可以拓展到地貌成因,但不是重点。教材分析教材分析鲁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在本课的编写上侧重于作用的成因,已经与新课标要求不符,故而教师应该重新整理,切不可照搬老教材内容。知识学情:地貌形态学生的感知较多,但对于其特点没有很好的归纳。学情分析学情分析班级情况:高一(1)至高一(4)班学

2、生家境富裕,普遍旅游较多,很好的为本课的教学补充了经验背景。1.人地协调观2.综合思维学生能够简单分析指定地貌景观和其周围环境的关系,能简单概括该地貌的主要特点。3.区域认知学生能够在中国地图上大致归纳出各区域的典型地貌及其特点。学习目标学习目标4.地理实践力学生可以与他人合作利用遥感图像、示意图等工具,对地貌景观深入观察,并设计实验验证其形成过程。教学课时教学课时23 课时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示意图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学习重点学习重点1.流水作用下的地貌景观及其特点 2.风力作用下的地貌景观及其特点 学习难点学习难点能准确识根据示意图识别各地貌的成因,并归纳出其特点诵读预热诵读预热根据教

3、学内容,结合学情,教师可自主的印制一定的诵读内容,帮助学生掌握本课知识。展示导入展示导入教师自行选取合适的文字、图形、动画等材料,自然导入本课。预习与填空预习与填空备注与笔记备注与笔记(1)地质作用:地质作用:由于自然界原因,引起地壳的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2分分 类类能量来源能量来源表现形式表现形式相互关系相互关系内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地壳运动、岩浆活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动、变质作用、地震、火山爆发等外力作用能量主要来源于地球外部太阳辐射能和地球重力能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高低

4、起伏,外力作用使地表趋于平坦。使地表趋于平坦。(二)外力作用下塑造的地表形态(注意:看图说话,课本(二)外力作用下塑造的地表形态(注意:看图说话,课本 P32-34+P69-70P32-34+P69-70,注意阅读,注意阅读我的自编材料上的各地貌形态的特点)我的自编材料上的各地貌形态的特点)具体具体作用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对地貌的影响分布地区分布地区风风化化作作用用在温度、水、生物等的影响下使地表的岩石发生崩解和破碎,形成许多碎屑物质。如石蛋地形、棒槌山。风化壳的基本特征有结构疏松、表层颗粒细、组成物质以黏土和碎屑为主等。风化壳的基本特征有结构疏松、表层颗粒细、组成物质以黏土和碎屑为主等。风力风力

5、沉积沉积形成沙丘、沙垄和黄土堆积;黄土高原的形成干燥的内陆及邻近地区风力作用风力风力侵蚀侵蚀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沟谷、风蚀柱、风蚀蘑菇、戈壁、裸岩荒漠等。 风蚀蘑菇的特点:顶部大、基部小、形似蘑菇。风蚀蘑菇的特点:顶部大、基部小、形似蘑菇。干旱、半干旱地区流水流水沉积沉积出山口:冲积扇、洪积扇 特点: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特点: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顶端到边缘地势由高到低,沉积物由厚变薄,颗粒由粗顶端到边缘地势由高到低,沉积物由厚变薄,颗粒由粗变细。变细。河流中下游:河漫滩平原。如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淮海平原。 特点:地势平坦、宽广。特点:地势平坦、宽广。入海口:河口三角洲 特点:形态多样且多为三角形

6、,特点:形态多样且多为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叉顶点向海洋呈放射状。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叉顶点向海洋呈放射状。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流水作用流水流水侵蚀侵蚀侵蚀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 V 形谷,使坡面破碎,沟壑纵横;黄土高原的河流流经的高原、山地3“千沟万壑”溶蚀(喀斯特地貌)形成石林、溶洞及地下河、漏斗等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的特点可归纳为地表高低起喀斯特地貌的特点可归纳为地表高低起伏、崎岖不平,地下多溶洞、地下河等伏、崎岖不平,地下多溶洞、地下河等景观。景观。河流流经的中低纬度的可溶性岩石地区冰川冰川沉积沉积沉积物颗粒大小不分,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有冰川分布的高山地区

7、和高纬度地区冰川作用冰川冰川侵蚀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 形谷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海浪海浪沉积沉积形成沙滩等海岸地貌滨海地带海浪作用海浪海浪侵蚀侵蚀形成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柱、海蚀平台等海蚀地貌滨海地带合作探究合作探究1.黄土高原在中国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交界处,它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面积 40 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黄土分布 70%,为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颗粒细,土质松软,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养分,利于耕作,盆地和河谷农垦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但由于缺乏植被保护,加上夏雨集中,且多暴雨,在长期流水侵蚀下地面被分割得非常破碎,形成沟壑交错其间的塬、墚、峁

8、 请问:黄土高原和黄土高原地区千沟万壑现象的形成有何不同?请问:黄土高原和黄土高原地区千沟万壑现象的形成有何不同?2.请仔细阅读下列补充知识。4检测与训练检测与训练1 1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是: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是:( ( ) )A风力侵蚀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C风化作用 D风力沉积作用读所示的两种地貌,回答。2 2 图图 1 1 所示地貌名称为所示地貌名称为( ( ) )A三角洲 B沙丘 C冲积扇 D沙丘3 3图图 2 2 所示地貌,其形成原所示地貌,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因主要是( ( ) )A风力侵蚀 B风力堆积 C流水侵蚀 D流水堆积读地貌景观图(如下图),回

9、答。4 4主要受内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是主要受内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是( (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甲和丙5 5地貌景观乙和丁的成因差异是地貌景观乙和丁的成因差异是( ( ) )A前者为流水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 B前者为风力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风力侵蚀作用而成C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化学作用为主,后者以机械作用为主5D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机械作用为主,后者以化学作用为主读黄土高原和埃及狮身人面像图片,完成读黄土高原和埃及狮身人面像图片,完成 1 12 2 题。题。6 6“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是黄土高原现今地表形态的典型

10、写照,其成因主要是是黄土高原现今地表形态的典型写照,其成因主要是( ( ) )A风力侵蚀 B风化作用C流水侵蚀 D冰川侵蚀7 7矗立在尼罗河畔的埃及狮身人面像缺损严重,其主要原因是矗立在尼罗河畔的埃及狮身人面像缺损严重,其主要原因是( ( ) )A雨水侵蚀和溶蚀作用 B风化和风蚀作用C喀斯特作用 D海蚀作用8 8甲、乙两图分别为庐山三叠泉和台北野柳海边的甲、乙两图分别为庐山三叠泉和台北野柳海边的“女王头女王头”景观图,下列有关甲、乙景观图,下列有关甲、乙两处景观的说法,正确的是两处景观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景观流水侵蚀作用显著B乙景观主要由风力堆积作用而成C甲景观主要由向斜构造发育

11、而成D乙景观主要由石灰岩溶蚀而成某地理兴趣小组模拟某种地貌的形成过程,做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步骤一:某地理兴趣小组模拟某种地貌的形成过程,做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步骤一:将书本打开并倾斜放于桌面上;步骤二:将黄豆、绿豆和小米的混合颗粒物自书本的中将书本打开并倾斜放于桌面上;步骤二:将黄豆、绿豆和小米的混合颗粒物自书本的中缝从高处向下缓缓倾倒;步骤三:观察桌面上形成的堆积体的外形特点读图完成下题。缝从高处向下缓缓倾倒;步骤三:观察桌面上形成的堆积体的外形特点读图完成下题。69 9该实验模拟的地貌是(该实验模拟的地貌是( )A 冲积扇 B 陡崖 C 沙丘 D 峡谷1010该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

12、是(该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是( )A 流水侵蚀作用 B 流水沉积作用 C 风力侵蚀作用 D 风力沉积作用下图为我国北方地区主要外力作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下图为我国北方地区主要外力作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11.11. 图中图中、各区域的主要外力作用依次是(各区域的主要外力作用依次是( )A 风力沉积、风力侵蚀、流水沉积、流水侵蚀 B 风力沉积、风力侵蚀、流水侵蚀、流水沉积C 风力侵蚀、风力沉积、流水沉积、流水侵蚀 D 风力侵蚀、风力沉积、流水侵蚀、流水沉积1212形成图中各地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依次是(形成图中各地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依次是( )7A流水侵蚀、风力沉积、冰川侵蚀、海水侵蚀 B风力

13、侵蚀、流水侵蚀、冰川侵蚀、海水堆积C风力侵蚀、风力沉积、冰川侵蚀、海水堆积 D流水侵蚀、流水侵蚀、冰川侵蚀、海水侵蚀1313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 从地貌上看甲图是_,该地貌的形成过程是_。(2)从地貌上看乙图是_,该地貌的主要特点是_。(3) 若甲、乙两地貌在丙图中有分布,则其对应为甲在_处分布,乙在_处分布。课课后后小小结结由学生自主小结,建议同学们在此处画出本课知识框架图。参考答案参考答案检测与训练:检测与训练:1-12: BCBDCCBAABCB 13.(1)河口三角洲 河口处地形平坦,水流速度降低,河流携带的泥沙大量沉 积,形成河口三角洲。 (2)冲积扇 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其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 由粗变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