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学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上传人:随风 文档编号:723940 上传时间:2019-06-0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59.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学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最新学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学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学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1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20192019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级历史试题高一级历史试题 第第卷卷本卷共本卷共 3030 个小题,每小题个小题,每小题 2 2 分,共分,共 60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合题目要求的。1. 唐诗田家中写道:“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 ” 这反映了A. 农村商品经济的发达 B.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C. 家庭手工业规模扩大 D. 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2. 论衡中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 , “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 。这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

2、产中A. “重农”的思想 B. “靠天吃饭”的观念C. “不误农时”的思想 D. “精耕细作”的特点3. 据史书记载, “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 。这一农具指的是A. 翻车 B. 曲辕犁 C. 筒车 D. 耧车4. 有学者认为, “家”字在商周时期具有“氏族宗庙”的含义,春秋末战国初开始具有“个体家庭”的含义。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宗法制的强化 B. 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C. 社会政局动荡 D. “百家争鸣”的出现5. 喻世明言中有一句谚语:“一品官,二品贾。 ” 二刻拍案惊奇中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认为“(中国)宋朝时期发生了一场名副其

3、实的商业革命记载:“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笫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者。 ”这两则材料反映的是( )A. 汉朝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 唐朝商品经济发展C. 徽商活动遍布全国各地 D. 商人地位不断提高26. 下图是某同学的历史课堂笔记。其内容所对应的历史时期应该是A. 秦汉时期 B. 隋唐时期C. 宋元时期 D. 明清时期7. 史书中关于“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的记载直接反映了景德镇制瓷业中。A. 与传统官办手工工场相比发生了质的变化 B. 规模大,分工极细C. 形成了雇用和被雇用的劳资关系 D. 机器生产形成发展8. 康熙四年开海禁,关东豆麦运到上海每年有千余万石,而布匹、茶叶等江南货物

4、也由沙船运至山东直隶、关东等地。沙船由会馆,设有董事。据此,可以推知A. 清政府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B. 清朝时期长途贩运贸易繁荣C. 清朝时期出现地域性商人 D. 政府放松了对外贸易的监管9. “1487 年,探险取得了惊人的进展,因为这一年大风连续将他的船队向南刮去当风变小时,他们早已不知不觉绕过了海角。他在印度洋的莫塞尔贝登陆”材料中的“他”是A. 迪亚士 B. 达伽马 C. 哥伦布 D. 麦哲伦10. 有学者认为:“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 ”这表明A. 亚非拉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 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C. 资本主义

5、世界殖民体系确立 D. 经济贸易取代了殖民战争11. 下表为美国在三个不同时间的城市数和城市人口比重统计表,从中可以看出时间1790 年1820 年1870 年城市数(个)661663城市人口比重335%72%25%3A. 海外移民刺激了城市发展 B. 城市规模和人口比重成正比C. 工业化大大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D. 第二次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12. 据记载,19 世纪末欧美许多国家的大学教育不再像 18、19 世纪那样以培养法官、律师和医生等为主,而转向具有功利与实用价值的工科,并且工科院校的数量急剧增加,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科学实验需要大量工科知识人才 B. 为了适应新兴工业发展的需

6、要C. 社会上人文知识的人才储备过剩 D. 资本家控制了国家的大学教育13. 19 世纪中期,中国经济结构的主要变化是A.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C. 商业活动开始出现 D. 资本主义市场繁荣14. 李鸿章说:“中国积弱,由于患贫。必须先求富,而后才能自强。 ”下列企业体现“求富”这一思想的是A. 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 开办轮船招商局C. 成立天津机器制造局 D. 创办福州船政局15. 1915 年华侨商人在北京创办了双合盛啤酒厂。其初创时期的资料可以用来研究A. 洋务运动的民用工业 B. 戊戌变法时期的民族工业C. 民国初年的民族工业 D. 国民政府时期的官僚资本16.

7、 竹枝词京华咏俗写道:“衣裳时样年来瘦,渐仿洋装显细腰。 ”这种情况表明A. 西方服饰开始传入中国 B. 民间服饰受到西方影响C. 新式服饰体现等级观念 D. 洋装普遍取代传统服饰17. 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在今别离一诗中写道:“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心中忧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 ”诗中反映的是A. 社会剧变导致人口的大量迁徙 B. 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C. 马车及木船是人们出行的工具 D. 近代以来出国留学热潮的兴起18. 下图中工业建设成就的取得是在A.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B. “大跃进”运动时期4C. “文化大革命”期间 D. 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 下图是某一

8、时期经济建设的宣传画。上面有“社社亩产万斤粮,人人共庆丰收年”等标语,它反映了当时A. 农业生产的真实情况 B. 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C. 农业科技的巨大进步 D. 不切实际的浮夸之风20. 1979 年前,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到 1979 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 1978 年增长 49%,卖给国家粮食 4450 万千克。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 完成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B. 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C. 系统调整国民经济结构 D.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1. 20 世纪 90 年代初我国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A.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 建立社

9、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 调整生产关系 D. 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22. 中国 20 世纪 90 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A. 深圳经济特区的创办 B. 天津等 14 个沿海城市的开放C. 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D. 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开放区的开辟23. 中国“一五”计划国家财政预算支出中,工业建设占 582%,交通、邮政和通讯占192%,农业、林业和水利占 76%,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占 72%。以此推知, “一五”计划的核心目标是A. 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B. 发展经济改善民生C. 建立工业化的基础 D. 平衡发展国民经济24. 英国的“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增加的,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城镇,工厂也增多了”

10、 。造成这一变化的直接因素是A. 工厂制度的诞生 B. 改良蒸汽机的普遍运用C. 社会立法的改进 D. 君主立宪制度的最终确立525. 我们国家(苏联)的经济结构相当沉重,机器制造业和国防综合体占整个生产规模的75%,而日用消费品占 25%” 。材料主要反映了苏联经济发展的特点是A. 以工业化为主导 B. 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C. 农业经济基础薄弱 D. 以牺牲环境为代价26. 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给苏联经济造成的困难,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到戈尔巴乔夫,都进行了经济改革。他们改革的共同点是A. 优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 B. 调整所有制结构发展个体经济C. 发展重工业以进行军备竞赛 D

11、. 力图解决计划经济造成的弊端27. 有学者认为,区域性合作组织形式有三种模式,其特点见下表:模式特点模式1关税、货币、市场、司法统一模式2自由贸易、共同关税、共同市场模式3共同兴趣、自觉自愿、道义责任、会员制、没有法律义务下列组织归属于模式 1 的是A. 欧洲联盟 B. 北美自由贸易区 C. 亚太经合组织 D. 上海合作组织28. 20 世纪 90 年代,国务院扶贫办向世界某机构申请长期贷款,成功实施了西南扶贫、山西扶贫、秦巴山扶贫等项目。此机构应该是A.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 世界贸易组织C. 世界银行 D. 亚太经合组织29. 跨国公司的罪状很多:侵犯劳工权利、破坏生态环境、加剧第三世

12、界国家的贫困、影响力超越国家之上等等。接下来受到攻击的是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经济组织,因为它们被认为是全球化进程的主要推动者,跨国公司的“奴仆” 。这说明A. 经济全球化不利于发展中国家 B. 经济区域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具有抵制作用C. 自然资源成为南北争夺的重点 D. 当今世界需要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630. 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联邦税收显示,曾经支付了占联邦税收总数 30的公司,现在只贡献了 12。这种趋势并不局限于美国,在整个工业化世界都可以看到。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A. 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 B. 受到政府干预的影响C. 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D.

13、受新经济发展的影响第第 IIII 卷卷本卷共两大题,共计本卷共两大题,共计 4040 分。第分。第 3131 题题 2424 分,第分,第 3232 题题 1616 分,考生根据要求进行作答。分,考生根据要求进行作答。31. 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孕育并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当时(宋代)都市制度上的种种限制已经除掉,居民的生活已经颇为自由、放纵,过着享乐的日子。(日)加藤繁中国经济史考证材料二机器制造创于泰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效行于中国天津麦面盛行,今秋又有宁人(指朱其昂)购来磨面机器一座,在紫竹林招商局下开张磨坊,名曰“贻来牟机器磨坊” 。日计焦煤若干,及用机

14、器司务两人外,又需小工十余人,开销似乎过费。然事半功倍,出面极多;且面色纯白,与用牛磨者迥然不同。1878 年 12 月 14 日申报材料三光绪年间的黄浦江畔,房屋多为西式,轩敞华丽,有高至六、七层者,钟楼矗立,烟囱如林,入夜则灯火辉煌,明如白昼大厦商铺、中西邮局、洋行、海关、银行、电报局、丝厂、船坞、轮船公司皆在焉这里修建了许多教堂,在众多的外国领事馆的小教堂,都有钟楼和高耸的十字架。还有一些以营利为目的的“蕃菜馆” “面包房” “咖啡店”出现,许多身着西装的中国人在此出入。李维清编上海乡土志(1)指出材料一中“当时(宋代)都市制度上的种种限制已经除掉”的具体史实,这说明城市功能发生了什么变

15、化?(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出现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列举两例上海社会生活方面向近代转型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上海社会生活较早转型的原因。7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 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 1900 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剩余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欧洲通过其资本、工业及军事能力而在 19

16、世纪末统治了世界经济。杰克逊斯皮尔伯格西方文明史材料二 20 世纪世界现代经济大事年表(部分)1933 年罗斯福新政,开创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1936 年斯大林模式的形成1944 年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1947 年关贸总协定签署1949 年以苏联为首的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1956 年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材料三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17、1)据材料一,概括 19 世纪末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2)据材料二,概括 20 世纪中期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其原因。820192019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级高一级 历史答案历史答案 第第卷卷本卷共本卷共 3030 个小题,每小题个小题,每小题 2 2 分,共分,共 60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符合题目要求的。1. 唐诗田家中写道:“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 ” 这反映了A. 农村商品经济的发达 B.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C. 家庭手工业规模扩大 D.

18、 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答案】B2. 论衡中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 , “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 。这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A. “重农”的思想 B. “靠天吃饭”的观念C. “不误农时”的思想 D. “精耕细作”的特点【答案】D3. 据史书记载, “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 。这一农具指的是A. 翻车 B. 曲辕犁 C. 筒车 D. 耧车【答案】B4. 有学者认为, “家”字在商周时期具有“氏族宗庙”的含义,春秋末战国初开始具有“个体家庭”的含义。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宗法制的强化 B. 小农

19、经济逐步形成 C. 社会政局动荡 D. “百家争鸣”的出现【答案】B95. 喻世明言中有一句谚语:“一品官,二品贾。 ” 二刻拍案惊奇中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认为“(中国)宋朝时期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记载:“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笫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者。 ”这两则材料反映的是( )A. 汉朝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 唐朝商品经济发展C. 徽商活动遍布全国各地 D. 商人地位不断提高【答案】D6. 下图是某同学的历史课堂笔记。其内容所对应的历史时期应该是A. 秦汉时期B. 隋唐时期C. 宋元时期D. 明清时期【答案】D7. 史书中关于“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的记载直接反映了景

20、德镇制瓷业中。A. 与传统官办手工工场相比发生了质的变化 B. 规模大,分工极细C. 形成了雇用和被雇用的劳资关系 D. 机器生产形成发展【答案】B8. 康熙四年开海禁,关东豆麦运到上海每年有千余万石,而布匹、茶叶等江南货物也由沙船运至山东直隶、关东等地。沙船由会馆,设有董事。据此,可以推知A. 清政府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B. 清朝时期长途贩运贸易繁荣C. 清朝时期出现地域性商人 D. 政府放松了对外贸易的监管【答案】D9. “1487 年,探险取得了惊人的进展,因为这一年大风连续将他的船队向南刮去当风变小时,他们早已不知不觉绕过了海角。他在印度洋的莫塞尔贝登陆”材料中的“他”是10A. 迪

21、亚士 B. 达伽马 C. 哥伦布 D. 麦哲伦【答案】A10. 有学者认为:“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 ”这表明A. 亚非拉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 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C.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确立 D. 经济贸易取代了殖民战争【答案】B11. 下表为美国在三个不同时间的城市数和城市人口比重统计表,从中可以看出时间1790 年1820 年1870 年城市数(个) 661663城市人口比重335%72%25%A. 海外移民刺激了城市发展B. 城市规模和人口比重成正比C. 工业化大大推动了城市化进程D. 第二次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

22、答案】C12. 据记载,19 世纪末欧美许多国家的大学教育不再像 18、19 世纪那样以培养法官、律师和医生等为主,而转向具有功利与实用价值的工科,并且工科院校的数量急剧增加,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科学实验需要大量工科知识人才B. 为了适应新兴工业发展的需要C. 社会上人文知识的人才储备过剩D. 资本家控制了国家的大学教育【答案】B1113. 19 世纪中期,中国经济结构的主要变化是A.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C. 商业活动开始出现 D. 资本主义市场繁荣【答案】A14. 李鸿章说:“中国积弱,由于患贫。必须先求富,而后才能自强。 ”下列企业体现“求富”这一思想的是A

23、. 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 开办轮船招商局C. 成立天津机器制造局 D. 创办福州船政局【答案】B15. 1915 年华侨商人在北京创办了双合盛啤酒厂。其初创时期的资料可以用来研究A. 洋务运动的民用工业 B. 戊戌变法时期的民族工业C. 民国初年的民族工业 D. 国民政府时期的官僚资本【答案】C16. 竹枝词京华咏俗写道:“衣裳时样年来瘦,渐仿洋装显细腰。 ”这种情况表明A. 西方服饰开始传入中国 B. 民间服饰受到西方影响C. 新式服饰体现等级观念 D. 洋装普遍取代传统服饰【答案】B17. 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在今别离一诗中写道:“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心中忧送者未及返,

24、君在天尽头。 ”诗中反映的是A. 社会剧变导致人口的大量迁徙 B. 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C. 马车及木船是人们出行的工具 D. 近代以来出国留学热潮的兴起【答案】B18. 下图中工业建设成就的取得是在A.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B. “大跃进”运动时期12C. “文化大革命”期间D. 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答案】A19. 下图是某一时期经济建设的宣传画。上面有“社社亩产万斤粮,人人共庆丰收年”等标语,它反映了当时A. 农业生产的真实情况B. 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C. 农业科技的巨大进步D. 不切实际的浮夸之风【答案】D20. 1979 年前,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

25、新娘进凤阳。 ”到 1979 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 1978 年增长 49%,卖给国家粮食 4450 万千克。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 完成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B. 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C. 系统调整国民经济结构 D.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D21. 20 世纪 90 年代初我国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A.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 调整生产关系 D. 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答案】B22. 中国 20 世纪 90 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A. 深圳经济特区的创办 B. 天津等 14 个沿海城市的开放C. 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D. 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26、【答案】C18. 中国“一五”计划国家财政预算支出中,工业建设占 582%,交通、邮政和通讯占13192%,农业、林业和水利占 76%,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占 72%。以此推知, “一五”计划的核心目标是A. 建立计划经济体制B. 发展经济改善民生C. 建立工业化的基础D. 平衡发展国民经济【答案】C24. 英国的“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增加的,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城镇,工厂也增多了” 。造成这一变化的直接因素是A. 工厂制度的诞生 B. 改良蒸汽机的普遍运用C. 社会立法的改进 D. 君主立宪制度的最终确立【答案】B25. 我们国家(苏联)的经济结构相当沉重,机器制造业和国防综合体占整个生产规模的

27、75%,而日用消费品占 25%” 。材料主要反映了苏联经济发展的特点是A. 以工业化为主导 B. 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C. 农业经济基础薄弱 D. 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答案】B26. 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给苏联经济造成的困难,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到戈尔巴乔夫,都进行了经济改革。他们改革的共同点是A. 优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 B. 调整所有制结构发展个体经济C. 发展重工业以进行军备竞赛 D. 力图解决计划经济造成的弊端【答案】D27. 有学者认为,区域性合作组织形式有三种模式,其特点见下表:模式特点模式1关税、货币、市场、司法统一模式2自由贸易、共同关税、共同市场14模式3共同兴趣、自

28、觉自愿、道义责任、会员制、没有法律义务下列组织归属于模式 1 的是A. 欧洲联盟 B. 北美自由贸易区C. 亚太经合组织 D. 上海合作组织【答案】A28. 20 世纪 90 年代,国务院扶贫办向世界某机构申请长期贷款,成功实施了西南扶贫、山西扶贫、秦巴山扶贫等项目。此机构应该是A.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 世界贸易组织C. 世界银行 D. 亚太经合组织【答案】C29. 跨国公司的罪状很多:侵犯劳工权利、破坏生态环境、加剧第三世界国家的贫困、影响力超越国家之上等等。接下来受到攻击的是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经济组织,因为它们被认为是全球化进程的主要推动者,跨国公司的“奴仆

29、” 。这说明A. 经济全球化不利于发展中国家B. 经济区域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具有抵制作用C. 自然资源成为南北争夺的重点D. 当今世界需要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答案】D30. 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联邦税收显示,曾经支付了占联邦税收总数 30的公司,现在只贡献了 12。这种趋势并不局限于美国,在整个工业化世界都可以看到。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A. 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B. 受到政府干预的影响C. 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D. 受新经济发展的影响【答案】C15第第 IIII 卷卷本卷共两大题,共计本卷共两大题,共计 4040 分。第分。第 3131 题题 2424 分,第分,第 3232 题题

30、 1616 分,考生根据要求进行作答。分,考生根据要求进行作答。31. 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孕育并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当时(宋代)都市制度上的种种限制已经除掉,居民的生活已经颇为自由、放纵,过着享乐的日子。(日)加藤繁中国经济史考证材料二机器制造创于泰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效行于中国天津麦面盛行,今秋又有宁人(指朱其昂)购来磨面机器一座,在紫竹林招商局下开张磨坊,名曰“贻来牟机器磨坊” 。日计焦煤若干,及用机器司务两人外,又需小工十余人,开销似乎过费。然事半功倍,出面极多;且面色纯白,与用牛磨者迥然不同。1878 年 12 月 14 日申报材料三光绪年间的黄浦

31、江畔,房屋多为西式,轩敞华丽,有高至六、七层者,钟楼矗立,烟囱如林,入夜则灯火辉煌,明如白昼大厦商铺、中西邮局、洋行、海关、银行、电报局、丝厂、船坞、轮船公司皆在焉这里修建了许多教堂,在众多的外国领事馆的小教堂,都有钟楼和高耸的十字架。还有一些以营利为目的的“蕃菜馆” “面包房” “咖啡店”出现,许多身着西装的中国人在此出入。李维清编上海乡土志(1)指出材料一中“当时(宋代)都市制度上的种种限制已经除掉”的具体史实,这说明城市功能发生了什么变化?(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出现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列举两例上海社会生活方面向近代转型的主要表现。并结合

32、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上海社会生活较早转型的原因。【答案】 (1)史实: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官府对商业和商人的管理松弛。变化:经济功能(或手工业和商业功能)显著加强。(2)变化: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原因: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受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外国资本主义入侵。(3)表现:出现西式建筑;近代邮电事业发展;外来宗教的传播;西餐、西服成为时尚。16原因:上海是鸦片战争后第一批开放的口岸,最早受到西方的冲击;近代的生产方式产生较早(民族工业的兴起) ,带动生活方式的变化;近代科学技术的传入;处于沿海地区,易受西方风尚的影响。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33、 19 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 1900 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剩余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欧洲通过其资本、工业及军事能力而在 19 世纪末统治了世界经济。杰克逊斯皮尔伯格西方文明史材料二 20 世纪世界现代经济大事年表(部分)1933 年罗斯福新政,开创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1936 年斯大林模式的形成1944 年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1947 年关贸总

34、协定签署1949 年以苏联为首的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1956 年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材料三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17(1)据材料一,概括 19 世纪末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2)据材料二,概括 20 世纪中期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其原因。【答案】 (1)特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原因:经济发展;工业革命(交通革命) ;资本输出;殖民扩张。(2)特征: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创立与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与发展;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原因:经济大危机和世界大战的冲击;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对比的变化;两极格局的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