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青少年运动员核心肌肉力量训练对比分析.doc

上传人:可****阿 文档编号:72365985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08.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内青少年运动员核心肌肉力量训练对比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国内青少年运动员核心肌肉力量训练对比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内青少年运动员核心肌肉力量训练对比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青少年运动员核心肌肉力量训练对比分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国内青少年运动员核心肌肉力量训练对比分析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系部名称专业班级完成时间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务处制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长沙市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影响 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学生姓名:张叶平系部名称:体育系专业名称:体育教育指导教师:孔柏梅老师毕业论文(设计)作者声明1本人提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的地方外,本文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成果。对本文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与集体均已在文中明确标明。2本人完全了解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院保留并向国家

2、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本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本文被查阅、借阅或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同意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可以采用影印、打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文,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本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3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在组织专家对毕业论文(设计)进行复审时,如发现本文抄袭,一切后果均由本人承担,与学院和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无关。作者签名: 日期:二一 年 月 日摘要 核心肌肉力量的训练对于青少年运动员的发展至关重要,近些年来,核心肌肉力量训练的研究在国内学术界引起相当的重视。不过目前国内肌肉力量训练多以大肌肉力量训练为主而忽视了小肌肉群的专门练习,本文以国内外关于核心肌肉力量训练的文

3、献为基础,通过对国内外核心肌肉训练手段的作对比分析得出总结。从而引起国内运动员及教练员对核心肌肉力量训练的重视,针对性的选择训练手段、科学的指导训练提高训练成绩。这对于青少年运动员的健康成长及实现让我国成为体育强国的目标也有着直接的重大意义。关键词:核心肌肉力量;训练;青少年运动员ABSTRACTCore muscle strength training is vit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dolescent athletes, in recent years, the core muscle strength training, the study ca

4、us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in domestic academic circles。But at present domestic more than muscle strength training is given priority to with the larger muscle strength training and ignored the specialized practice of small muscle groups。Based on the literature about core muscle strength training at

5、 home and abroad as the foundation, through to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core muscles training means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to summarize,Thus caused the domestic athletes and coaches to the attention of the core muscle strength training, targeted selection of training method, the guidance of the sci

6、entific training to improve training results.For the healthy growth of young athletes and realization for the goal of a world sports power in our country also has a direct significance.Key words:Core muscle strength;Training;Young athletes目录摘要IABSTRACTII1前言11.1选题依据11。2文献综述12研究方法32.1文献资料法32.2对比分析法33研

7、究的主要内容及分析33。1核心肌肉力量的定义及影响因素33。2核心肌肉力量训练的原理及意义43。2。1核心肌肉力量训练的原理43。2。2核心肌肉训练的意义53。3核心肌肉力量训练应用现状53。3.1我国核心肌肉力量训练应用现状53.3。2国外核心肌肉力量训练现状63.4国内外核心肌肉力量训练对比分析73。4.1核心肌肉力量训练方法的对比分析73.4。2国内外核心肌肉训练的侧重点对比分析84结束语8参考文献10致 谢11III1。前言1。1选题依据 20 世纪核心肌肉力量训练被广泛应用到康复与保健中,取得了相当好的成效,20 世纪 90 年代在国外被逐渐地应用到竞技体育训练中。21 世纪初期核心

8、肌肉力量训练逐渐被我国竞技体育训练界接受、认同和推崇.然而在我国大部分都只是对专项肌肉力量的训练和技、战术的研究与分析,忽视了核心肌肉力量训练的重要性。事实上,核心肌肉力量训练时体现在体能训练的一种方法,即运用各种训练器材和训练方法提高运动员的核心肌肉力量的能力,进而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可以运用在众多的竞技运动项目的训练中,特别是运动员的力量训练中,科学合理的进行各个肌肉群体的训练对于提高运动成绩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将分别通过对国内青少年运动员核心肌肉力量训练方法和国外青少年运动员核心肌肉力量训练方法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对比,得出国内外青少年核心肌肉力量训练的区别。1.2文献综述 通过查

9、阅文献资料发现,在国际上核心肌肉力量训练发展和应用已经10多年,但是核心力量的定义、核心力量区域、核心力量肌肉群、核心力量的作用、核心肌肉力量评定指标等,国内外专家尚未有统一的界定。在众多竞技项目中核心力量训练也并未得到普及和推广,核心肌肉力量训练仍需广大学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并加以推广和应用。 当前,竞技体育的核心力量训练在国外的竞技体育运动中运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时,国内在这方面却还是一个新的领域,它的出现一方面对传统的力量训练造成很大的冲击。另一方面在竞技运动训练领域,人们一直将力量训练的重点放在起重要作用的某个环节上,忽视甚至放弃躯干部位肌肉力量的训练.直到最近几年国内的专家学者才重视躯干

10、部位的肌群的协调用力在竞技运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也就是所谓的核心肌肉或核心肌群。Ian Hasegawa1(2004)将腹直肌、腹横肌、背肌、腹斜肌、下背肌和竖脊肌,并且髋关节周围的肌肉臀肌、旋髋肌、股后肌群叫做人体的核心肌群。Paul JGoodman2(2004)将躯干部位的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胸腰筋膜、腰方肌、髂腰肌、臀大肌、臀中肌和竖脊肌等 29 块肌肉称为核心肌肉;Ian Hasegawa3(2005)又将腹部、臀部、腰骶部、胸部和背部上的肌肉称为核心肌肉;Travis Brown4(2005)则将位于腹部和脊柱附近的大肌肉为核心肌肉,其中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

11、腹横肌和竖脊肌等是最主要的核心肌肉;而我国学者王卫星5(2007) 等人将核心肌群界定在人体膈肌以下至盆底肌之间的区域,将膈肌-盆底肌区域之间的肌群称为核心肌群,位于大腿上股直肌、肌二头肌也被列为核心肌群.这些肌群分别从人体的矢状面、额状面、水平面三个层面包裹腰椎、髋关节和骨盆。因此,对不同项目运动员的核心肌肉或核心肌群训练便成为核心力量训练的关键,训练效果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比赛的发挥和成绩的提高。王卫星教授认为,由于核心力量所处的解剖位置和生理功能决定了其在竞技体育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核心肌肉为上、下肢体的协同工作及整合用力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核心力量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稳定脊柱、

12、骨盆,保持正确的身体姿态;为上下肢传递力量;提高运动时由核心向四肢及其他肌群的能量输出;提高肢体协调工作效率,降低能量消耗;预防运动损伤。Jeff Stephenson 在Core Training: Designing a Program for Anyone研究中提出,通过核心肌肉力量训练,特别是静力姿势的练习,能够有效提高核心肌群的本体感觉,有助于运动期间维持躯干合理的动作姿势,甚至可以使身体在运动变化中不断调整姿势从而达到运动的要求6。弗拉基米尔认为核心力量训练可以发展腹壁肌肉的力量,使肌肉张力增加腹压升高,腹腔脏器产生流体静压强增加,这可以支持并传递一部分机械负荷和缓冲冲击,同时可阻

13、止腰椎过度前屈。发达的核心肌肉犹如“护腰一样,使腰椎的外源稳定性增加,这能避免腰伤运动员因腰椎失稳而引发新的损伤7。刘爱杰、李少丹提出核心稳定性训练是功能训练的一种,在训练重点上与传统训练作了比较。相比之下核心力量训练重点在于训练重量较轻、强调多关节、多维化的练习、用不稳定的外部支撑调动更多控制平衡的肌肉参与,从而促进动作技能和神经肌肉的适应、强化身体动力链、增加神经肌肉系统的本体感觉等特点和作用。同时提出核心训练的训练步骤:核心稳定性;核心力量;核心爆发力.核心力量训练要循序渐进地提高动作难度,动作由易至难,由简单到复杂。2。研究方法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期刊网、中国知网(CNKI)全文

14、数据库、维普资讯网等检索工具搜索出相关论文196篇;在图书馆查阅大量与运动员核心肌肉力量训练相关的文献资料及相关专业书籍.合理利用计算机网络手段进入体育官方网站,搜集相关运动员的数据资料,从而为本文的顺利展开打下坚实的基础。2.2对比分析法 通过阅读大量的有关国内外青少年运动员训练的有关资料,了解国内外目前在这方面训练的一个大体现状。同时,收集大量的信息数据,分析国内外青少年在核心肌肉训练上的做法,进行对比,分析国内训练方法的差异。整理分析后,提出相关青少年核心肌肉力量训练的方案。3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分析 本文主要是通过对文献的整理了解国内外青少年运动员核心肌肉训练的现状,从而对国内训练状况进行

15、对比,从而得出有关建议或方案。3。1核心肌肉力量的定义及影响因素 目前国内外对核心肌肉力量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本文在综合国内外研究的观点前提下,认为核心肌肉力量是指能够稳定机体的脊柱、骨盆,保持正确的身体姿态,提高身体的控制力和平衡能力,提高运动时由核心向四肢及其他肌群的能量输出的整体肌群,即从胸的中部到大腿中部,包括正面、两侧和后面能够调控人体重心达到维持躯干平衡稳定的肌肉的统称。 影响核心肌肉力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肌肉体积、肌纤维类型、肌肉长度都会对核心肌肉力量产生影响。核心肌肉力量与肌肉收缩速度之间也存在一定关系,在高速度下增加肌肉力量,明显要比在低速度下增加肌肉力量更为重要。在训练中

16、,不仅要注意运动的负荷,更主要的是注意运动的速度,要结合运动项目的特点,使运动的速度和负荷适当的结合。生物节律会对肌肉力量产生影响:在长期的生活、工作习惯中,人们的生理功能和注意力随自然界昼夜各个时刻的变化,按一定时间顺序发生有节律的变化.工作能力的提高和下降,自然也就标志着肌肉力量的提高和降低。原苏联学者瓦西里耶夫研究发现睡眠和值夜班后力量比白天降低2030.人在刚睡醒时感觉身体松弛甚至不能握紧拳头。随着醒后时间的增加力量逐渐增加,经过35小时后达到最高水平。中午进餐和休息时又开始下降,下午及15小时后,力量水平出现第二次高峰。训练中要注意培养和检查运动员对生物节律变化的适应能力,要有意改变

17、习惯的时差、生活习惯等生物节律,培养运动员的自我调节和适应能力,提高核心肌肉力量训练的效果。3.2核心肌肉力量训练的原理及意义3。2.1核心肌肉力量训练的原理首先,先来看看核心肌肉训练的生理学原理,核心力量训练的对象是人体核心部位的若干块肌肉,核心部位的界定决定核心肌肉的数目。人体核心部位是以重心界定的。这里的重心指的是人体全部环节(即整个人体)所受重力的合力作用点.生物力学研究发现人体在两臂下垂的对称站立姿势中身体重心位于第1至第5骶椎的某一水平面上,大约在髋关节额状轴上方一点点,接近人体正中央的矢状面稍向右偏的骶骨与耻骨之间,取卧姿时身体总重心向头部偏移.身体重心会随人体的姿势的变化而改变

18、,运动时变化范围更大,有时会移出体外8。重心这种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特性,是确定核心肌肉的主要依据。总体上,核心肌群的范围是从胸的中部到大腿中部,包括正面、两侧和后面能够调控人体重心达到维持躯干平衡稳定的肌肉的统称。人体可分为头、躯干、上臂、前臂、手、大腿、小腿和足等多个环节,各个环节可动地连接起来构成生物运动链,力作用在生物运动链上,各环节发生相对位置改变,于是产生了人体姿势和运动状态的变化。躯干是人体生物运动链上的枢纽环节,在运动中对技术动作的发挥和力量的传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躯干由多块骨骼组成,关节较多且结构复杂,要充分发挥躯干在生物运动链中的作用,躯干的平衡稳定性尤为关键。在运动中

19、,躯干的平衡与稳定影响着各种动作技术发挥和运动环节间力量传递9。人体在运动期间,重心起伏不定姿势不断变化,躯干始终处于一种平衡稳定失衡不稳定平衡稳定的动态变化中,在这个变化过程中人体依靠核心力量来调整姿势和维持躯干的平衡稳定.核心肌肉力量训练中的不稳定支撑练习就是为提高躯干的平衡稳定性而进行的身体练习方法。练习者踩、躺或撑在健身球、泡沫脚踏垫、平衡板、半圆球和滚筒等不稳定的支撑物上,进行各种力量练习和静力姿势练习。这种在不稳定的支撑面上进行的核心力量训练,能够创造独特的动态训练环境,练习者进行训练时必须依靠核心力量保持身体的平衡与稳定,这增加了神经肌肉的训练负荷。其次,核心肌肉力量训练的解剖学

20、原理.核心肌群的解剖结构是创编多维运动练习的客观依据。人体的核心肌群大部分是纵向或横向排列的,而另外一少部分则是斜向排列的,如腹外斜肌和腰方肌。核心肌群的这种排列复杂的结构使躯干能够产生屈伸、侧屈和扭转运动的动力。核心肌群的这种复杂排列结构对核心力量的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设计出进行多维运动练习来全面均衡地发展核心肌群力量.按照人体解剖学方位,人体有三个相互垂直的基本面和基本轴,即矢状面、额状面、水平面、矢状轴、额状轴和垂直轴。10人体是在三维的空间内进行多关节的运动,对躯干而言,运动包括屈伸、侧屈和旋转多维运动。因此,简单地进行躯干一维运动的力量练习是不够的.总之,核心肌肉力量训练是针对

21、核心肌群的解剖结构特点和生物力学功能,引入斜向和旋转运动形式以及屈伸、旋转结合在一起的复合运动形式,精心设计出多种独特的多维运动练习。这种多维运动练习可使每块核心肌肉都能得到锻炼,而且各肌肉间的张力也可保持平衡。3.2。2核心肌肉训练的意义核心肌肉力量存在于所有运动项目中,所有体育动作都是以中心肌群为核心的运动链,强有力的心肌群对运动中的身体姿势、运动技能和专项技术动作起着稳定和支持作用。任何竞技项目的技术动作都不是依靠某单一肌群就能完成的,它必须要动员许多肌肉群协调做功。核心肌群在此过程中担负着稳定重心、环节发力、传导力量等作用,同时也是整体发力的主要环节,对上下肢体的协同工作及整合用力起着

22、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研究证明:核心力量训练有助于提高运动成绩.通过核心肌肉力量的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末端肌肉的发力,提高运动员的平衡性,减少能量的消耗,提高工作效率,预防伤病的发生.3。3核心肌肉力量训练应用现状3。3.1我国核心肌肉力量训练应用现状核心肌肉力量训练在 21 世纪初传入到我国竞技体育训练中,在国家游泳队、网球队、赛艇队、皮划艇队、体操队、跆拳道队、柔道队等训练中相继应用。但总体上来看,大多数人并没有真正了解核心力量训练的实质,导致体能水平与运动成绩收效并不显著.首先是对核心肌肉力量训练的功能理解模糊。核心肌肉力量训练对我国教练、科研等人员来说都是新事物,很难合理地把核心力量训练和

23、先前的训练模式区分,部分教练员也没有把核心力量训练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只是将其安排在调整训练课中,没有进行详细和有目的性的定量化训练,更没有精心地思考如何系统地将它与原有的训练模式衔接,甚至有些教练员是在队员受伤后不能进行正常训练时,才安排他们自行进行核心力量训练,仅是作为一种身体康复的辅助手段。第二是对核心肌肉力量的训练方法认识不清.没有建立一套系统和完善的核心力量训练方法,核心肌肉力量训练还带有浓厚的康复和健身气息,大量康复和健身的方法不加选择和甄别地应用于竞技体育训练中,无法准确地指出核心力量与四肢力量以及不同专项力量之间的关系。不同的运动专项对核心力量训练的方式和方法有着不同的要求,尽管

24、绝大多数技术动作都是在核心力量的参与下完成的,但不同的技术动作在力量的传递、控制和组合上各具特点,如果不能根据运动专项的技术动作特征针对性地设计核心力量的训练方法,所进行的核心力量训练必然会存在大量的问题,其训练收效难免甚微。从2006 年至今,核心肌肉力量训练在我国已经呈现一种方兴未艾之势,虽然它在方法、手段、效果评价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但在整体上而言还是比较成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核心肌肉力量训练进一步细化。我国的部分体能训练专家已经清晰地掌握了核心力量训练的原则、方法、手段,明确了核心力量训练和传统力量训练在训练实践中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把核心力量训练和传统力量训练在

25、训练实践中进行定位,更合理地把核心力量训练融合到以往的训练模式中去,做到把核心力量训练和传统力量训练有机地与运动专项结合起来。两种力量训练起到了相互促进、相互补偿的作用。另外,核心肌肉力量训练更具有程序化,在国家队层面应用越来越广泛。3。3。2国外核心肌肉力量训练现状 核心肌肉力量训练于20世纪90年代在国外被逐渐应用到竞技体育训练中,并且越来越受到重视,主要是人体运动链理论的出现,这个理论认为所有体育动作都是以躯干肌群为核心的运动链,强有力的核心肌群为身体姿势、技术动作提供稳定和支持作用。核心力量的作用主要是:稳定脊柱、骨盆保持正确的运动姿势,为肢体运动创造支点,提高身体的控制能力和平衡能力

26、;加大运动时由核心向肢体的能量输出,提高肢体的协调工作效率;减少能量消耗,提高动作效能及预防运动损伤。 第一,稳定状态之下的徒手练习.国外将此类练习适用于核心肌肉力量练习初始阶段,目的在于使运动员深刻体会核心肌群的用力和有效地控制身体,是最基础的核心力量练习手段.这类练习有仰卧挺髋、仰桥、单臂俯撑控腹、腿臂交叉两头起等.可分为静力性和动力性练习两类,英国朴茨茅斯大学Kelly LPark house对大学生运动员进行了6周静力性和动力性核心力量训练对比研究,发现动力性练习对提高运动员的核心部位关节稳定性效果更显著,但两种练习对提高受试者动态表现效果都不显著,建议采用动力性核心力量训练时要提高动

27、作速度. 第二,非稳定状态下的练习。这种练习需要借助一些器械来制造不稳定的状态,例如瑞士球、平衡板、悬吊绳、海绵垫、气枕等,例如利用瑞士球进行练习的动作:前脚踩在上的前弓步、双腿跪在球上或站在球上、双脚撑球左右旋髋拉球、仰卧双脚拉球挺髋等;利用悬吊绳进行练习的动作:侧卧挺髋、仰桥、双脚固定的俯桥、双臂支撑收腿屈髋等。在借助器械制造不稳定的状态进行核心力量训练要注意动作的安全性,虽然设计的动作是发展某部位的肌肉,但在运动过程中,人体出于保护的本能,可能调用更多的肌群参与动作,此时运动员要顺从这种保护本能,避免运动损伤。核心肌群是许多肌群的集合,在实际训练中很难将某部位肌肉单独分离出来.另外,与专

28、项相结合的核心肌肉力量训练。核心力量训练存在的最大困惑就是如何将核心训练的效果转化为专项运动表现,因此在核心训练达到一定水平后,所设计的核心训练方法一定要与专项技术动作相结合,这样才能把核心力量训练的效果通过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运动成绩表现出来。这个阶段所采用的核心力量训练动作要与专项动作有相似性,注意动作的速率及爆发力训练,例如:田径项目中投掷类项目采用的坐在瑞士球上斜拉、单腿跪地弓步斜拉,短跑项目中采用的单腿固定弹力带摆动练习等。3。4国内外核心肌肉力量训练对比分析3.4。1核心肌肉力量训练方法的对比分析我国一般是加强肌肉力量,通过简单的训练达到直接的训练目标,采用的是最基本的身体训练方法,

29、以期实现从量变到质变.这种方式的优点是使核心力量训练得到基础性的提高。缺点是以大面积的肌肉训练为主,缺乏对于小肌肉及深层肌肉的刺激.而国外一般强调能够很协调的驾驭自己的中段小肌肉群,对小肌肉群的反复刺激来锻炼肌肉的耐力,让整个中段保持持久稳定。中段训练在非稳定条件下完成,并结合有氧运动,多数量多组数,不同部位的肌肉刺激,保持持久训练。这种训练的优点是增强身体的平衡性,基础力量得到较大提升。不足的是需要循序渐进的进行,运动员较难体会,见效较慢,用力不够伸展,负荷运动容易受伤,不利于较弱者采用。3。4.2国内外核心肌肉训练的侧重点对比分析 总体来看,国外在核心肌肉力量训练时比较注重成效的全面性,期

30、望到达全方位的稳定身体核心力;注重训练方法的专项性,也就说不同的训练项目在核心肌肉力量的训练上采取有区别的方式,比如说游泳上采用高负荷,多身体控制练习;注重在耐力上的加强,这主要体现在竞技类项目,比如说田径就比较注重对核心肌肉力量在耐力方面的加强。我国核心肌肉力量训练的侧重点更多的是关注于基础力量方面,然而系统的训练缺乏理论指导,同时可操作性也不强。当然随着核心肌肉力量训练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我国的教练员在对青少年训练时更加重核心视肌肉力量的训练,开始关注核心力量训练对于青少年运动员稳定性的提高,减少耗氧量.提高耐力,而且可易提高运动员预防伤病的能力。不过,总体而言,与欧美体育强国相比,我国青

31、少年运动员在核心肌肉力量训练上还是有许多不足之处。 4结束语 综合国内外核心肌肉力量训练研究的相关成果发现,研究内容十分浩繁,重点集中在如何提高不同项目、不同研究对象、不同性质肌肉力量的方法和手段方面,核心是解决力量训练中微观层面具体“点的问题。此类研究无疑是国内外力量训练研究的主流方向和模式,研究成果对人们深刻地认识力量训练的本质规律,探索科学的力量训练方法和手段,对提高运动成绩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国提出体育强国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必然依赖于青少年运动员水平的提升。 总体上来看,青少年运动训练领域的核心肌肉力量训练方法是和康复领域采用的类似方法,而目前的这种训练方法主要是以增强核心区域

32、的稳定性为主要目的,难以适应运动训练对核心肌肉力量的要求,所以在运动训练领域应加强方法的创新。因此,本文建议,核心肌肉力量可以作为一项专门性练习课安排到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计划中,并且在训练计划中处理好一般力量、核心肌肉力量、专项力量三者之间的比重,建议每周安排适量核心肌肉力量训练课;建议在给青少年运动员安排核心肌肉力量训练内容时,应根据运动员的专项技术设计核心肌肉力量动作,如果条件允许可采取各种辅助器材,比如悬吊、震动仪等。建议在进行核心肌肉力量训练时,严格控制动作的速度,精确发力的肌肉,提高训练对肌肉的负荷。通过科学使用核心肌肉力量训练这一比较前沿的训练方法来提高我国青少年运动员的发展水平,

33、为我国实现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参考文献1.郝勇霞.我国核心力量研究现状的分析J。科学教育。2010.3:1462.卢涛浅.谈核心力量训练在田径项目中的应用J.山西体育科技。2009。29(4):10-123黄继珍,赵嗣庆。核心力量训练的实质及在我国竞技体育的实践J.体育学刊.2010。17(5):74764张英波。现代力量训练方法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46-495陈小平,黎勇明.核心稳定力量的训练J.体育科学,2007,(9):99。6于红妍,李敬勇,张春和。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新思路-核心稳定性训练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2):128-130。7邹虹,博尔特100米跑技术特征分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10,(5):120131。8王志勇,我国100米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与方法探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7):6572.9王卫星,李海肖.竞技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报,2007,30(8):11191121.10王冬月.核心力量训练与人体形态美的塑造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25(6): 81-83致谢时光荏苒,光阴如飞,不经意间就从我手指缝中悄悄溜走了。回首四年的大学生活,让我感慨良多。感谢这几年老师的悉心教导,感谢同学们的帮助。在这里,我特别感谢老师的精心指导,帮助我顺利完成这篇论文。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