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市.doc

上传人:可****阿 文档编号:72352168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10.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全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市.doc(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全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市长沙市长沙市夜景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一、城市概况长沙市为湖南省省会,是湖南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科技、金融、信息中心。它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 , 湘江下游和长浏盆地西缘。地域范围为北纬27 53至 28 41,东经 111 53至 114 15。东邻江西省宜春地区和萍乡市,南接株洲、湘潭两市,西连娄底、益阳两市,北抵岳阳、益阳两市。东西长约230 千米,南北宽约88 千米。长沙地层出露齐全,花岗岩体广布,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丰富。各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地层在长沙市均有出露,最古老的地层大约是10 亿年以前形成的。尤以非金属矿独具特色,已查明的有锰、钒、铜、钨、金、银、磷、

2、海泡石、重晶石、菊花石、石膏、煤等 50 余种,有全国独一无二的菊花石。其中大型矿床 10 处,小型矿床 16 处,矿点300 余处。长沙地势起伏较大,地貌类型多样,地表水系发达。长沙的东北是幕阜罗霄山系的北段,西北是雪峰山余脉的东缘,中部是长衡丘陵盆地向洞庭湖平原过渡地带。东北、西北两端山地环绕,地势相对高峻,中部递降趋于平缓,略似马鞍形,南部丘岗起伏,北部平坦开阔,地势由南向北倾斜,形如一个向北开口的漏斗。长沙城区为多级阶地组成的坡度较缓的平岗地带,地势南高北低,湘江由南向北流经中部,穿贯市区,江中的橘子洲长 5 千米,在全国城市中绝无仅有。长沙地处中国东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位居盆

3、地内部,且距海较远,受冬夏季风转换、地势向北倾斜等因素的影响,春温变化大,夏初雨水多,伏秋高温久,冬季严寒少。长沙是一个多民族散居城市,2016年有土家族、苗族、回族、侗族、瑶族、满族、壮族、蒙古族、白族等55 个民族,常居少数民族人口8.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1。长沙地区使用的方言有长沙话、浏阳话和宁乡话.二、历史沿革秦为长沙郡治临湘县.西汉为长沙国都城。东汉复为长沙郡治,上隶荆州。吴、晋、南朝,临湘析出湘西,临湘为长沙郡首邑,南朝宋开始,湘西为衡阳郡(长沙郡析出)首邑,上隶荆州或湘州(西晋怀帝永嘉元年即公元307年分荆、江二州置)。公元589年隋统一中国,废州郡,行州、县二级制,临湘(省湘西

4、)改称长沙县,为潭州州治(大业三年(607)隋一度改潭州为长沙郡).元世祖至元十三年正月初一(1276年1月18日),长沙入元版图,设安抚司。十四年设潭州行省,十八年二月初九(1281年2月28日)迁潭州行省于鄂州,称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徙湖南道宣慰司治潭州路。天历二年三月初九(1329年4月8日),文宗以“潜邸所幸”,改潭州路为天临路,辖五县七州。清顺治四年四月初八(1647年5月12日)高士俊领兵入长沙,长沙纳入清版图,沿明制设长沙府,上隶湖广,仍辖十二州县。康熙三年(1664)湖广省设右布政使司、湖南按察使司于长沙,偏沅巡抚移驻长沙。清雍正元年(1723)改湖广右布政使司为湖南布政使司。清

5、雍正二年(1724)改偏沅巡抚为湖南巡抚(仍隶湖广).长沙(府)城自此为湖南省会。长沙府上有盐法长宝道。乾隆时长沙府城不仅为巡抚治,亦为布政、提学、提法三司,巡警、劝业、盐法、长宝四道治所。1912年,军政府执行特别议会颁行湖南府厅州县暂行条例“凡与府同城之一县或两县,均并于府”。1949年8月,长沙和平解放,共辖8区82保1838甲。1950年3月设郊区办事处领导外4区。1953年1月设水上区。1955年内4区建306居委会2909居民组。1956年5月撤销市郊外4区,辖乡并为7乡1镇。同年撤水上区。1957年内4区辖26街道275居委会2766居民组;郊区辖7个乡、镇。1958年9月,农村实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郊区建立万年红、东风、岳麓公社.城区辖4区25街道233居委会2731居民组.1958年12月,湖南省调整县市行政区划,原属湘潭专区的长沙、望城二县划归长沙市管辖.1959年3月(至1977年12月又分设)长沙、望城二县合并称长沙县.1961年9月,撤销城市人民公社恢复5区。2016年,长沙市辖6个区:芙蓉区、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雨花区、望城区,3个县(市):长沙县、宁乡县、浏阳市。各区、县(市)共辖68个镇.全市有6个乡,94个街道。各镇、乡和街道共辖村765个,社区724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