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离散数学证明题_离散数学证明题答案_1.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7231753 上传时间:2022-02-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3.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离散数学证明题_离散数学证明题答案_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2离散数学证明题_离散数学证明题答案_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离散数学证明题_离散数学证明题答案_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离散数学证明题_离散数学证明题答案_1.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离散数学证明题_离散数学证明题答案 离散数学证明题由我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便利,猜你可能喜爱“离散数学证明题答案”。 证明题 1.用等值演算法证明下列等值式: (1)(PQ)(PQ)(PQ) (2)(PQ)(PQ)(PQ)(PQ) 证明:(1) (PQ) (PQ)(QP) (PQ)(QP) (PQ)(QP) (PQ)(PP)(QQ)(PQ) (PQ)(PQ) (2) (PQ)(PQ) (PP)(PQ)(QP)(QQ) (PQ)(PQ) 2构造下列推理的证明: (1)前提:(PQ)(RS),(QP)R,R 前提:PQ。 (2)前提:Q P, Q S , S M , MR前提

2、:结论:PQ (3)前提:P (Q R) , S P , Q 结论:S R(4)前提:(PQ) ( RS), (SM) U结论:P U(5)前提:P Q,RQ ,RS 结论:P(6)前提:PQ , P R, Q S结论:RS 证明:(1) R前提引入 (QP)R前提引入 QP析取三段论 RS附加规则 (PQ)(RS)前提引入 PQ拒取式 (PQ)(QP)合取规则 PQ置换规则 (2) MR前提引入 M化简规则 S M前提引入 (S M) (M S)置换 M S化简规则 S 假言推理 Q S前提引入 (S Q) (Q S) 置换 S Q化简规则 Q 假言推理 (11) Q P前提引入 (12)

3、P (13) PQ (3) S P S P P (Q R) Q R Q R (4) P PQ (PQ) ( RS) RS S SM (SM) U U (5) P P Q Q RQ R RS R RR (6) (11)假言推理 (12) 合取前提引入附加前提引入 假言推理 前提引入 假言推理前提引入假言推理附加前提引入附加规则前提引入 假言推理化简规则附加规则前提引入 假言推理结论否定引入前提引入 假言推理前提引入析取三段论前提引入化简规则合取 (RS)结论否定引入 RS置换规则 R化简规则 P R前提引入 P拒取 S化简规则 Q S前提引入 Q 拒取 PQ合取 (PQ )置换规则 (11) P

4、Q前提引入 (12) (PQ )(PQ )11 合取 3在命题逻辑中构造下列推理的证明: (1)假如今日是星期六,我们就要到颐和园或圆明园去玩。假如颐和园游人太多,我们就不到颐和园去玩。今日是星期六。颐和园游人太多。所以我们到圆明园玩。 (2)明天是晴天,或是雨天;若明天是晴天,我就去看电影;若我看电影,我就不看书。所以,假如我看书,则明天是雨天。 (3)假如小王是理科学生,他必学好数学;假如小王不是文科生,他必是理科生;小王没学好数学。所以,小王是文科生。 解:(1)首先将命题符号化: 设P: 今日是星期六;Q: 我们到颐和园去玩;R:我们到圆明园去玩;S:颐和园游人多。 前提:P (QR)

5、 , S Q , P , S 结论:R证明: 假言推理 P前提引入 P (Q R )前提引入 Q R假言推理 R析取三段论 (2)首先将命题符号化:令P:明天是晴天, Q:明天是雨天, R:我看电影, S:我看书。 S Q前提引入S前提引入 Q 前提:PQ, PR, RS 结论: SQ 证明: S RS R PR P PQ 附加前提引入 前提引入 拒取式 前提引入 拒取式 前提引入 Q析取三段论 (3)首先将命题符号化: 令P:小王是理科生, Q:小王是文科生, R:小王学好数学。 前提:PR, QP, R 结论:Q 证明: PR R P QP Q 6.证明: 前提引入 前提引入 拒取式 前提

6、引入 拒取式 A-B=A AB= 。 (A-B)-C = (A-C)-(B-C) 证明: 必要性。假设AB,必有x属于AB,则x属于A同时属于B,即x属于A但是x不属于A-B。与A-B=A冲突。 充分性。明显A-BA。任取xA,则假如x属于B,则x属于AB,与AB=冲突。因此x必不属于B,即x属于A-B。从而证明白AA-B。命题得证。 (A-B)-C = (AB)C = ABC; (A-C)-(B-C) = (AC)(BC) = (AC)(BC) = (ACB)(ACC) = (ACB) = ABC. (A-B)-C = (A-C)-(B-C) 7设R是A上的二元关系,试证:R是传递的当且仅当

7、R2R,其中R2表示RR。 (1)设R传递,(x,y)R2,$tA使 ,R(因为R2R R) R传递 R R2 R (2)设R2R,若,R 则R2, R2 R,R。 即R传递。 8设A是集合,R1,R2是A上的二元关系,证明: 若R1,R2是自反的和对称的,则R1UR2也是自反的和对称的。 证明: (1) R1,R2是A上的自反关系 IAR1IAR2 IAR1UR2 R1UR2是A上的自反关系 又 R1,R2是A上的对称关系 R1=R1-1R2=R2-1 (R1UR2)-1-1-1=R1UR2=R1UR2 R1UR2 是A上的对称关系 离散数学证明题 离散数学证明题离散数学证明题:链为安排格证

8、明设a,b均是链A的元素,因为链中随意两个元素均可比较,即有ab或ab,假如ab,则a,b的最大下界是a,最小上界是b,假如ba,则a,b的最大. 电大离散数学证明题参考题 五、证明题1设G是一个n阶无向简洁图,n是大于等于3的奇数证明图G与它的补图G中的奇数度顶点个数相等 证明:设G=,=则E是由n阶无向完全图Kn的边删去E所得到的所以对于随意结点. 离散数学历年考试证明题 1、试证明集合等式A (BC)=(AB) (AC)证明:设S=A(BC),T=(AB)(AC),若xS,则xA且xBC,即 xA且xB 或 xA且xC,也即xAB 或 xAC ,即 xT,所以ST反之,若x. 离散数学证

9、明题解题方法 离散数学是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计算机科学中基础理论的核心课程。离散数学以探讨离散量的结构和相互间的关系为主要目标,其探讨对象一般地是有限个或可数个元素,因此他充. 离散数学 离散数学试题(A卷答案)一、(10分)(1)证明(PQ)(QR)(PR) (2)求(PQ)R的主析取范式与主合取范式,并写出其相应的成真赋值和成假赋值。 解:(1)因为(PQ)(QR)(PR) (PQ)(QR)(P.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2页 共12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党政司法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