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化学第二轮复习 专题 氯、硫、氮、碳、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学案.doc

上传人:随风 文档编号:723035 上传时间:2019-06-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化学第二轮复习 专题 氯、硫、氮、碳、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高考化学第二轮复习 专题 氯、硫、氮、碳、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高考化学第二轮复习 专题 氯、硫、氮、碳、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化学第二轮复习 专题 氯、硫、氮、碳、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学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氯、硫、氮、碳、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氯、硫、氮、碳、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本讲教育信息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高考第二轮复习专题 7二. 教学目的:1. 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物理性质。2. 了解氯气的氧化性(与氢气、钠、铁、某些盐等的反应)及与水、碱的反应,知道氯 水的消毒和漂白原理。了解硫的可燃性和氮气的稳定性。知道硅元素在自然界以2SiO及硅酸盐的形式存在,知道晶体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能说出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单质 的主要用途。3. 了解二氧化硫与氧气、与水的反应,认识亚硫酸的不稳定性,认识二氧化硫的漂白作 用与次氯酸漂

2、白作用的区别,了解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了解二氧化硅与氢氟酸、与碱性 氧化物、与强碱的反应。4. 了解氨气与水、与酸的反应,了解氨水的成分以及氨水的不稳定性。了解铵盐易溶于 水、受热易分解、与碱反应等性质。5. 了解次氯酸、浓硫酸、硝酸的强氧化性,了解浓硫酸、硝酸分别与Cu、C 的反应。 了解常温下铁、铝在浓硫酸、浓硝酸中的钝化现象。认识工业上生产硫酸、硝酸的反应原 理。6. 了解陶瓷、玻璃、水泥等硅酸盐产品的用途。7. 认识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了解氮循环对生态 平衡的重要作用。了解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来源、性质和危害,体会化学对环 境保护的重要意义,逐

3、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三. 重点和难点:1. 氯、硫、氮、碳、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 氯气的氧化性(与氢气、钠、铁、某些盐等的反应)及与水、碱的反应,氯水的消毒 和漂白原理。 硫的可燃性和氮气的稳定性。硅元素在自然界以2SiO及硅酸盐的形式存在,晶体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单质的主要用途。3. 二氧化硫与氧气、与水的反应,亚硫酸的不稳定性,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与次氯酸漂 白作用的区别,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二氧化硅与氢氟酸、与碱性氧化物、与强碱的反应。4. 氨气与水、与酸的反应,氨水的成分以及氨水的不稳定性。铵盐易溶于水、受热易分 解、与碱反应

4、等性质。5. 次氯酸、浓硫酸、硝酸的强氧化性,浓硫酸、硝酸分别与Cu、C的反应。常温下铁、 铝在浓硫酸、浓硝酸中的钝化现象。工业上生产硫酸、硝酸的反应原理。6. 陶瓷、玻璃、水泥等硅酸盐产品的用途。 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氮循环对生态平衡的重 要作用。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来源、性质和危害,化学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四. 考点分析2本专题内容在高考中的主要考查点是:1. 氯、硫、氮、碳、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 氯气的氧化性(与氢气、钠、铁、某些盐等的反应)及与水、碱的反应,氯水的消毒 和漂白原理。 硫的可燃性和氮气的稳定性。

5、硅元素在自然界以2SiO及硅酸盐的形式存在,晶体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单质的主要用途。3. 二氧化硫与氧气、与水的反应,亚硫酸的不稳定性,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与次氯酸漂 白作用的区别,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二氧化硅与氢氟酸、与碱性氧化物、与强碱的反应。4. 氨气与水、与酸的反应,氨水的成分以及氨水的不稳定性。铵盐易溶于水、受热易分 解、与碱反应等性质。5. 次氯酸、深硫酸、硝酸的强氧化性,浓硫酸、硝酸分别与 Cu、C 的反应。常温下铁、 铝在浓硫酸、浓硝酸中的钝化现象。工业上生产硫酸、硝酸的反应原理。五. 知识网络1. 氯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2. 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33.

6、 氮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4. 碳和硅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4【典型例题典型例题】例 1. 将2SO通入2BaCl溶液至饱和未见沉淀,继续通入另一种气体仍无沉淀,通入的气体可能是 A. 2NOB. 3NHC. 2COD. 3SO解析:解析:A 项2NO溶于水产生的3HNO的氧化性能氧化2SO而生成42SOH得到4BaSO沉淀;B 项3NH溶于水使溶液呈碱性得到3BaSO沉淀;D 项显然得到4BaSO沉淀。C 项2CO不与2BaCl溶液反应,故无沉淀。答案:答案:C例 2. 目前人类已发现的非金属元素除稀有气体外,共有 16 种,下列对这 16 种非金属 元素的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都是主族元素,最外层

7、电子数都大于 4 单质在反应中都只能作氧化剂 氢化物常温下都是气态,所以又都叫气态氢化物 氧化物常温下都可以与水反应生成酸 A. 只有正确 B. 只有正确 C. 只有正确 D. 均不正确 解析:解析:都是主族元素,但最外层电子数不都大于 4,如 H 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1。单质不一定在反应中都只能作氧化剂,如氢气可以做还原剂。氢化物常温下不一定 都是气态,如氧元素氢化物水常温下为液态。氧化物常温下不一定都可以与水反应生成 酸,如2SiO和水不反应。所以选 D 项。答案:答案:D例 3. 氧化还原反应中实际上包含氧化和还原两个过程。下面是一个还原过程的反应式: OH2NOe3H4NO234KM

8、nO、32CONa、OCu2、342SOFe四种物质中的一种物质(甲)能使上述还原过程发生。 (1)写出并配平该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_。5(2)反应中硝酸体现了_、_性质。(3)反应中若产生mol2 . 0气体,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_mol。 (4)若mol1甲与某浓度硝酸反应时,被还原硝酸的物质的量增加,原因是 _。 解析:解析:4KMnO、32CONa、OCu2、342SOFe四种物质中只有OCu2有还原性,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和元素原子个数守恒可配平如下: NO2NOCu6OCu3HNO22323 ,OH7NO2NOCu6OCu3HNO1422323。被还原为 NO 的3HNO表现氧化

9、性,生成23NOCu的3HNO表现酸性。由半反应:OH2NOe3H4NO23,若产生mol2 . 0气体,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mol6 . 0。被还原硝酸的物质的量增加,说明硝酸 还原产物的价态较高。可能产物中有部分二氧化氮生成,使用了较浓的硝酸。 答案:答案:(1)OH7NO2NOCu6OCu3HNO1422323(2)酸性氧化性 (3)0.6 (4)使用了较浓的硝酸,产物中有部分二氧化氮生成。例 4. “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原因是存在压强差。(1)做氨的喷泉实验时,若要在图(a)装置中收集一瓶氨气,氨气应由 _口进入,原因是_,为了证明烧瓶充满氨气,可 用_检验,观察到的现

10、象是_,或用_检验,观察到 的现象是_。 (2)某学生做喷泉实验时,用向下排空气法在体积为VmL的烧瓶中收集氨气,最后 所得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5 .10,将此充满气体的烧瓶倒置于水中,瓶内水面升到一定 高度停止,则在同温同压下瓶内剩余气体的体积为_mL。 (3)图(b)为中学化学中所用的喷泉实验装置,在烧瓶中充满干燥的气体,胶头滴 管及烧杯中分别盛有液体,下列组合中不可能形成喷泉的是_(填序号) 。 HCl和OH22O和OH23NH和OH22CO和NaOH溶液(4)某学生积极思考产生喷泉的其他方法,并设计了图(c)所示的装置,在图(c) 所示的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可能产

11、生喷泉的是_(填 序号) 。 Cu和稀42SOH3NaHCO和NaOH溶液63CaCO和稀42SOH34HCONH和稀盐酸(5)在图(c)锥形瓶外放一水槽,瓶内加入酒精,水槽中加入冷水后,再加入足量 的下列物质,结果也产生了喷泉,水槽中可以加入的物质可以是_(填序号) 。浓42SOH食盐硝酸钾硫酸铜 (6)比较图(b)和图(c)两套装置,以产生喷泉的原理来分析,图(b)是 _上部烧瓶内压强;图(c)_下部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填“增大” 或“减小” ) 。城市中常见的人造喷泉及火山喷发的原理与上述_(填“图(b) ” 或“图(c) ” )装置的原理相似。 解析:解析:气体的收集方法取决于气体的物理

12、性质,3NH极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1729) ,因此,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采用图(a)的装置收集时,要分清楚空气是 从哪个导管中排出的。 (2)根据所得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 10.5 可知,烧瓶内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1,说明氨气没有收集满,我们把烧瓶内气体看作是空气和氨气两部分,根据空气的平均 相对分子质量 29 和氨气的相对分子质量 17,采用“十字交叉”法可求出烧瓶中3NH与空气的体积比。 (3)图(b)装置形成“喷泉”是因为烧瓶内气体极易溶解于烧杯和滴管中的液体, 使烧瓶内的压强突然减少而产生压强差形成“喷泉” 。 (4)图(c)装置恰恰相反,下部锥形瓶中的物质相互反应产

13、生气体,使锥形瓶内气 体压强增大而产生压强差,将液体从锥形瓶中压入到上瓶形成“喷泉” 。3CaCO与42SOH反应生成4CaSO微溶解于水,会使反应生成的2CO气体量较少。(5)酒精是易挥发物质,升高温度时酒精的挥发将加快,浓42SOH溶解于水中可放出大量的热。 答案:答案:(1)A因为3NH密度比空气小,只能用向下排气法收集气体浓HCl有白烟产生湿润的酚酞试纸变蓝(2)V31(3)(4)(5)(6)减小增大图(c)例 5. 下图是一种试验某气体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图中 B 为开关,如先打开 B,在 A 处 通入干燥的氯气,C 中红色布条颜色无变化;当关闭 B 时,C 处红色布条颜色褪去,则

14、D 瓶 中盛有的溶液是A. 浓硫酸B. 饱和氯化钠溶液 C. 浓氢氧化钠溶液D. 氢氧化钙悬浊液 解析:解析:红色布条颜色褪去,即布条被漂白,氯气起漂白作用的原理是氯气与水反应生 成次氯酸,次氯酸将有色物质氧化为无色物质,氯气通过 D 瓶中的液体后 C 处的红色布条7仍能褪色,这说明 D 瓶中的液体既不能干燥氯气,又不能吸收氯气,反而是使干燥的氯气 变得湿润了,在题中提供的四项溶液中,浓硫酸能干燥氯气,浓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 悬浊液都能跟氯气发生化学反应,氯气在饱和氯化钠溶液中溶解度很小,但能从中获得水 分,故答案为 B。 答案:答案:B。例 6. 三位学生设计了下述三个方案,并都认为,如果

15、观察到的现象和自己设计的方案一致,即可确证试液中有2 4SO。方案甲:试液溶液2BaCl白色沉淀HCl足量沉淀不溶解方案乙:试液HCl足量稀无沉淀溶液2BaCl白色沉淀方案丙:试液3HNO稀足量无沉淀23NOBa白色沉淀试评价上述各种方案是否严密,并分别说明理由。解析:解析:检验2 4SO要防止Ag的干扰,当加入2BaCl、稀硝酸发现有白色沉淀时并不能证明一定有2 4SO,因为AgCl也是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还要防止2 3SO的干扰,23NOBa和稀硝酸的试剂组合可排除2 3CO的干扰,但不能排除2 3SO的干扰,因为3HNO可以将2 3SO氧化成2 4SO,最好是先用盐酸看有无沉淀,有则滤去,无则证明没有Ag,加入盐酸时,如有2 3SO,则被转化成2SO放出,再加入2BaCl即证明2 4SO是否存在。答案:答案:方案甲:不严密,因为含有Ag而不含2 4SO的无色透明溶液也会出现此现象。方案乙:严密,因为只有含2 4SO的无色透明溶液才会出现此现象。方案丙:不严密,因为含有2 3SO而不含2 4SO的溶液也会出现此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