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牧童》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33****8 文档编号:72269215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文《牧童》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课文《牧童》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文《牧童》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文《牧童》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课文牧童教学设计 课文牧童教学设计 牧童是唐代诗人吕岩的作品。这首诗形象、鲜明的表现了郊野辽阔的景色和牧童自在快活的生活。文字浅近,用意却深。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 古诗语言凝练,意境悠远,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怎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进入古诗那优美的意境呢?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思路:“淡化诗意,品析诗句,反复诵读,领悟诗情。”着力体现三个方面。 1、会认“笛”这个字。 2、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和解释了解诗句大意,感受牧童自在快活的生活,体会牧童悠然自得的心情。 通过反复诵读古诗,达到熟练成诵,让学生感受牧童自在

2、快活的生活,体会牧童悠然自得的心情。 一、淡化诗意,品析诵读,领悟诗情 教学中,诗意的理解只要学生借助解释、工具书理解即可,教师不应当把教参或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应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但是诗人寥寥数语要表达的情怀却在字里行间,要让他们通过体会这些词语,并且有感情地诵读才会和产生共鸣。达到诗与情、情与境的交融,才能使学生领略古诗词独特的魅力。 二、渲染意境,入情入境 诗中有画,画中有情: 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结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意境美。要让学生体会这妙不可言的意境是个难点。教师深情并茂的范读、生动的课件、诵读时的古乐,都是为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进入古诗意境所作的努力。 三、拓展学习,培养诗趣

3、古诗教学,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诗学素养,通过古诗拓展,为他们的课外阅读打开新的视窗。让学生了解我们今天所学的诗仅是古诗沧海中的一粟,作为炎黄子孙应当更广泛地从民族文化中汲取养料,从而开阔视野,体会我们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1课时。 一、声画结合,引入诗境 1、出示课件: 牧牛晚归图。背景音乐:丝竹曲。 2、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什么?感受到什么? 学生自由说。 3、唐代诗人吕岩和大家一样被牧童那自在的生活所吸引,用短短的28个字生动地表达出来了。 4、教师诵读牧童。 (课件出示古诗及配乐。) 二、初读古诗,感受韵律 1、学生自读古诗: 读准字音,把诗读流利,认一认双横线中的.生字。 2、大

4、家都读得特别认真,把这首诗读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读得好,大家表扬他;读得不够好的,大家帮助他。 3、反馈: 出示生字卡“笛”,指名读,读准字音。 指名读诗,提示学生读准字音;并请同学评读,纠正读音。 齐读古诗。 三、品读古诗,再现意境 1、指导第1、2行,进入情境: 同学们读得真好!让我们再次走近牧童,去看看他那悠然自得的村居生活吧! 出示课件: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的图、文。 请同学们说说看到什么。 你从诗中哪个词可以体会到绿草繁茂,感受到牧童的快活? (学生回答后,相机引导理解“铺”、“弄”的意思及“六七”、“三四”在诗中的妙用。) 师述诗意: 的确,广阔的原野上,铺满了青青的

5、野草。牧童悠闲地放着牛,吹响了短笛,几声悠扬的笛声和着徐徐的晚风传来。多美的风光,多自在的牧童啊! 请学生读,师生点评,引导学生读出古诗的节奏与情感。 教师范读,请学生评议。 学生练读,再指名读、齐读。 2、指导第3、4行,与诗情对话: 师述诗意:牧童回到家里已到了黄昏,晚饭吃得饱饱的。连蓑衣都没脱,就躺下来,有滋有味地观赏那渐渐升起的明月(课件显示图) 。这正是“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课件显示文)。 请同学们自由读这句诗,注意读读书中的解释: 读了这句诗,你知道了什么? 设题引猜: 从文中的插图和解释,我们知道蓑衣是 (学生答:),那决不是一件漂亮舒适的衣服,牧童为什么不脱蓑衣而

6、躺在院子里看明月的升起?你是怎样想的? 可能会答: 牧童辛苦了一天,困了,来不及脱下蓑衣。 他是很自在潇洒的,没有想那么多。 他可能想用蓑衣当被盖吧! 师述: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饿了就吃,困了就睡,无牵无挂,自由自地,是多么可爱的牧童啊!请你们用自己的喜爱之情,再读这句诗。 指名读。 男女生赛读。 3、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齐读整首诗。全班齐读。 四、诵读古诗,升华感情 1、看来,这位天真烂漫,纯朴自然的牧童已给同学们留下深刻印象。你能把这首诗背下来吗? (学生试背) 2、师生合作背。 3、指名配乐背。 4、配乐齐背。 五、拓展延伸,积累语言 1、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山村迷人的暮色,认识一位悠然自得的牧童,其实古代有不少诗人把小朋友生活中的趣事写入诗里。你知道这样的诗吗? 指名读。 (课件出示相应的诗和情境图。如所见、小儿垂钓、清明、村晚) 2、同学们课后,再收集这样的诗,我们开一个“诗歌展示会”,读一读,背一背,画一画,唱一唱都行。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