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杜甫诗三首》知识讲解 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随风 文档编号:722671 上传时间:2019-06-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7.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杜甫诗三首》知识讲解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杜甫诗三首》知识讲解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杜甫诗三首》知识讲解 新人教版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杜甫诗三首》知识讲解 新人教版必修3.doc(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杜甫诗三首杜甫诗三首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了解杜甫及其作品; 2.熟悉律诗的格律知识; 3.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品味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4.背诵这三首诗歌。 知识积累知识积累 文学常识文学常识 作者作品介绍作者作品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 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 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 部”。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 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这一时期曾先后游

2、历吴、越(今江浙一带)和齐、赵(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其 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 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 机会再见面了。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 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 小官。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 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 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3、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f)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 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 哀江头悲陈陶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 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 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 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 阆州。后返成都。严武死,他再度

4、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 死在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秋兴三绝句岁晏行等大量名作。】杜甫一生写了许多诗,现存一千四百多首,收集在杜工部集里。 在内容上,杜甫的诗大胆揭露当时的社会矛盾,对统治者的罪恶作了较深的批判,对 穷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在 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许多优秀作品,显示出唐代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分裂衰 微的历史过程,故被称为“诗史”。2写作背景写作背景 秋兴八首秋兴八首(其一)(其一) 公元 759 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妻儿由陕西入

5、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节 度使严武等亲友的接济维持生活。765 年四月,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凭,于是离开成都, 经重庆等地到了夔州(今四川奉节),住了两年左右的时间。秋兴八首就是在这国家 仍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的社会背景下写成的。八首诗各自独立而又互相勾连, 一脉相通,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创新方面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 寓居四川的近十年,杜甫历经流离,备尝艰辛,身心憔悴。他日夜想回归故乡,却始 终无法实现愿望。写秋兴时,他已 55 岁,处在人生之秋,眼看来日无多,叶落归根之 想更为迫切。正是在此种悲人生之秋和国运之秋的心境下,他写下了秋兴这首诗。 咏怀古迹咏怀古迹(其三)(其三) 唐玄

6、宗天宝五年,杜甫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史之 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后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 被贬为华州司功。 登高登高 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至广德元年(763)结束,但边患未消,战乱四起,唐王朝再 也无法挽回颓势,杜甫原倚靠好友严武居于蜀中,孰料严武于永泰元年(765)去世。四川 军阀混战,杜甫难以存身,于是离开成都沿江东下,于大历元年(766)到达夔州,滞留于 此,时年 55 岁,诗人长期漂泊,备尝艰辛,晚年多病,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 继辞世,且壮志难酬,登高有感,遂作此诗。三年之后,59 岁的杜甫即病死在长沙到岳阳

7、的一条破船上。 古体诗古体诗 古体诗一般又叫古风,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 七言是七个字一句。汉魏以来,配音乐的乐府诗(歌、行、曲、辞等),也属于古体诗。 近体诗近体诗 近体诗是与之相对的概念,也叫今体诗。唐代诗人在梁陈诗人对诗律研究和创作实践 的基础上,创造了律诗和绝句这两种新诗体。律诗分五言和七言,每首四联,依次称首联、 颔联、颈联、尾联(或末联);每联两句,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每句的平仄都有严 格规定,特别是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不得随意变更;凡偶句都要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8、,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中间两联须对仗。近体诗的绝句,也称律绝,每首两联,平 仄和押韵同律诗一样,只是不一定对仗。 字词汇总字词汇总 字音字音 凋(dio)伤 急暮砧(zhn) 朔(shu)漠 青冢(zhng) 省(xng)识 渚(zh) 鬓(bn) 潦(lio)倒 课文精要课文精要 理解主旨理解主旨 秋兴八首秋兴八首(其一)(其一) 通过对巫山巫峡的秋色秋声的形象描绘,烘托出萧瑟阴森、动荡不安的气氛,令人感 到秋色秋声扑面惊心,同时也抒发了诗人的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 登高登高 这首诗是作者大历二年(公元 767 年)秋在夔州(今四川奉节一带)时所写。全诗通 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

9、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3明代胡应麟推重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咏怀古迹咏怀古迹(其三)(其三) 这是一首借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理想的咏怀诗。诗人叙述了王昭君出塞,身死异国 的悲剧,同时把自己去国离乡的愁恨寓于其中。他的遭遇与昭君的很相似:昭君入宫见妒, 他入朝见妒;昭君“一去紫台连朔漠”,他“漂泊西南天地间”;昭君思念故土,魂魄月 夜归来,他思念长安,但又不敢怨君。所以,杜甫借昭君之事抒写自己的悲愤。 把握重点把握重点 秋兴八首秋兴八首(其一)(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诗歌一开始就触笔不同,不但写得哀伤

10、,而且写得阔达。“凋伤”表现了秋原来是那 么的冷,使人身心产生很大变化。自然气候的变化形成的“萧森”,显得既空茫又凄冷, 充斥在天地之间,无处不在。 这两句,表现了杜甫诗歌的老到持重,他笔底的雄浑和力度都表现出来。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表面是在写景,实际上写出了杜甫心中的天下形势。既是眼前小景,又是天下大景, 写出社会的凶险、苍茫。杜甫诗歌的苍劲广远,心胸和笔力的钩连在诗中很好的体现出来。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菊花已经开过两次,但回家无望,生活辗转,几度飘零,现在只有孤舟了。但纵然只 有孤舟,在心头萦绕的

11、、难以摆脱的、百般萦回的还是“故园心”。写出了杜甫在秋天时 的哀伤以及思念。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催”写出了凄寒无助,身上衣服的单薄,心中的凄冷都表现出来。秋天的到来,人 的寒冷使萧寒之气灌注到诗里。 这是一篇随物兴感、即景寄怀之作。诗人由深秋的衰残景象和阴沉气氛感发情怀,书 写了因战乱而常年流落他乡、不能东归中原的悲哀和对干戈不息、国家前途未卜的担忧。 杜甫此诗,不但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国运衰落之秋,充溢着苍凉的身世之感和 家国之悲,含意较一般的悲秋之作远为深厚。 秋兴被誉为是他七律中的“裘领”,是“一生心神结聚之作”。(唐宋诗醇)登高

12、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用了一系列短促的句子,写出了环境对他莫大的影响。风速迅疾,“天高”让人 孤小,猿猴让人哀伤;“清”“白”都是冷色调,鸟在天空飞来飞去无枝可依。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他由眼前之景想起天下之景,一下子把天下的秋天想起来了。这是天下的秋意,无处 不在。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寥寥数语,杜甫写出了重重悲哀。古人说,这两句话写出了八层悲意,不能做寻常看。 “万里”写出地之远;“秋”写出时之惨;“作客” 写出羁旅;“常作客” 写出久旅; “百

13、年”写出暮齿;“多病”写出衰疾;“台”写出高迥处;“独登台”写出无亲朋。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的重重悲哀变成现实的景象就是“繁霜鬓”,用四个字概括就是“艰难苦恨”。 他的身体已经不行了,连“浊酒”都喝不了啦。4咏怀古迹咏怀古迹(其三其三) )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赴”写出了山水既有气势,又很雄放。这个环境,造就了昭君那样的人。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独”实写青冢,虚写昭君远离故土的境遇,更写出了昭君远离故土后心灵的孤独之 情。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

14、夜月魂。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杜甫为昭君鸣不平,因此他认为,既然葬于塞外,不能归汉,她的魂灵归来也是徒然 的。 深入一想,昭君虽骨留青冢,但魂灵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养她的故乡,可见其怀 念故土之心是多么强烈啊!一个“空”字,将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意传达得淋漓尽致。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千载之下,昭君的幽怨依旧在,久久地回荡在人们心中。 所以说,作者在咏叹王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王昭君千载之怨 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 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悲昭君以自悲也”。 写作特色写作特色 秋兴八首秋兴八首(其一其一)

15、) 1循环往复的抒情方式。这首诗从眼前“丛菊”的开放联系到“故园”,追忆“故园” 的沉思又被白帝城黄昏的四处砧声打断。这中间从夔州到长安,又从长安回到夔州。 2情景的和谐统一。“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波浪汹涌,仿佛天也翻 动;巫山风云,下及于地,似与地下阴气相接。前一句由下及上,后一句由上接下。两句 诗把峡谷的深秋、诗人个人身世以及国家丧乱都包括在里面。这样既掌握景物的特点,又 把自己人生经验中最深刻的感情融合进去,用最有概括力的语言表现出来,景物就有了生 命。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深。语简而意繁,心情苦闷而意境开阔。 咏怀古迹咏怀古迹(其三其三) ) 1寓爱憎怨恨于形象之中。这首诗

16、借王昭君的故事,从形象入笔,全写王昭君,没有 一句议论,但诗人的爱憎全在其中。王昭君的怨恨,暗寓了诗人才能受屈、流落飘零之愤。 诗风含蓄委婉而又慷慨悲歌,极有韵致;感情深厚,转折跌宕,峥嵘多姿,是杜诗七律中 的优秀诗作。 2创造出了“有我之境”。诗人在咏怀古迹时,用的是“古人即我,我即古人”的手 法,把自己完全融入诗中,诗人悲明妃出塞与自悲“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同样, 诗人叹明妃绝色遭弃与自叹“古来材大难为用”。真是水乳交融,浑然无迹。可以说,诗 中的明妃就是诗人自己,诗人自己就像当年的明妃。 登高登高 沉郁顿挫沉郁顿挫 “沉郁”是指诗歌内容特点,主要指情感浑厚、浓郁、忧愤、蕴藉;“顿挫

17、”是指形 式特点,主要包括语言的刚健,音调的铿锵有力,章法的曲折变化等。 知识迁移知识迁移 阅读诗歌,完成问题 月 圆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5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绮逾依:这里 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未缺:指月圆。列宿:众星。 1. 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哪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2. 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咏怀古迹(其五) 杜 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

18、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注释】宗:敬仰;肃清高:清高品格令人肃然起敬。纡,苦心谋划。伊吕: 辅佐商汤的伊尹和辅佐周文王、武王的吕尚(姜子牙)。萧曹:刘邦的得力谋臣萧何、 曹参。 3颔颈两联各是怎样赞颂诸葛亮的?请简要分析。4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 孤月当空,清辉满楼;月映寒江,影动柴扉;月洒江波,浮光跃金;月照绮席,光 彩交融;月挂空山,万籁俱静;月明中天,疏星寥落。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和意境的营造。第一、二句,描写一轮明月独悬高空, 正对屋舍,月光照射在秋夜滚滚的江面之上,又反射到屋门之上

19、闪动。从天上月、江上波 到门上闪动的月光,视角不断转换,写出了一个活脱脱的生动传神的月亮。第三、四句, 诗人从江楼上俯视长江上的月色,绵延曲折起伏的水波在不停地跳动着金光,又从写江上 的月光转到写屋内的月光,华丽的绮席被月光照射显得更加陈旧。第五、六句,诗人的视 线从室内转到了室外,秋天的深夜里高悬着的一轮明月,照耀着幽深人少的山林。接着诗 人又仰望夜空,看到月光皎洁,群星寥落。 2. 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的清辉,是实写。故园桂花正该开放,虚中有实; 万里清辉,实中有虚。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渴盼万家团 圆的美好愿望。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和

20、对诗歌所抒发的感情的把握,题目中已经 指出使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相对来说就降低了难度,写明实写的是什么,虚写的是 什么。诗人由眼前的月亮想象到千里之外的家乡和亲人,联想到与他们远隔万里共沐月光; 想到遥远的家乡的松树正茂,桂花正香,在这明净的夜晚,唯愿同远隔万里天涯的亲人们6共同沐浴在这美好的月光之中。这是诗人的美好的愿望和真情的祝愿,也是自己长期滞留 异乡、久久难归的无可奈何的告慰。 3.颔联议论传情,赞诸葛亮苦心谋划辅佐刘备建立蜀国;运用比喻,以像振翅碧空的 鸾凤一样为喻,赞千百年来一直受人尊敬的诸葛亮。颈联运用类比,以他与伊尹、吕尚不 相上下,从容镇定使萧何、曹参都黯然失色类比,赞诸

21、葛亮的人品、才能。 解析:“诸葛大名垂宇宙”,上下四方为宇,古往今来曰宙,“垂于宙”,将时间空 间共说,给人以“名满寰宇,万世不朽”的具体形象之感。首句如异峰突起,笔力雄放。 次句“宗臣遗像肃清高”,进入祠堂,瞻望诸葛遗像,不由肃然起敬,遥想一代宗臣,高 风亮节,更添敬慕之情。“宗臣”二字,总领全诗。接下去进一步具体写诸葛亮的才能、 功绩。从艺术构思讲,它紧承首联的进庙、瞻像,到看了各种文物后,自然地对其丰功伟 绩作出高度的评价:“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纡,屈也。纡策而成三国鼎 立之势,此好比鸾凤高翔,独步青云,奇功伟业,历代敬仰。然而诗人用词精微,一“纡” 字,突出诸葛亮屈处偏隅

22、,经世怀抱百施其一而已,三分功业,亦只雄凤一羽罢了。“万 古云霄”句形象有力,议论达情,情托于形,自是议论中高于人之处。 4.诗人感慨汉朝气数已尽,尽管有诸葛亮这样杰出的人物,下决心恢复汉室,但终未 成功,终因军务繁忙,积劳成疾死于征途。这是对诸葛亮鞠躬尽瘁高尚品节的赞颂,也是 对其功业未遂的深切叹惋,同时抒发作者壮志难酬的惆怅。 解析:进谒武侯祠而追怀诸葛亮。全诗以议论为主,称颂诸葛亮的英才挺出,惋惜其 志不成。诗议而不空,句句含情,层层深入,荡人胸襟、动尔情怀。但其中把汉室不能恢 复归咎于气运,却是宿命观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诗人抱恨汉朝 “气数”已终,长叹尽管有武侯这样

23、稀世杰出的人物,下决心恢复汉朝大业,但竟未成功, 反而因军务繁忙,积劳成疾而死于征途。这既是对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高尚品 节的赞歌,也是对英雄未遂平生志的深切叹惋。 拓展阅读拓展阅读 杜甫川杜甫川“诗史诗史”的最好诠释的最好诠释 延安城南七里铺,有个拐沟沟,叫杜甫川。传说当年杜甫北上勤王曾经此地。 安禄山发动叛乱以后,杜甫领着家眷从关中逃往陕北的鹿州。有一天他在茶坊赶集, 听人说唐肃宗在甘肃省灵武即位,诗人出于爱国忧民的心意,便辞别家小,登程北上,到 甘肃灵武投奔肃宗。 时值八月十五中秋节,杜甫徒步沿着洛河向上走,一路踩石攀崖,翻沟溜抓,渴饮山 泉水,饥食山上果,经石门,过徐寨,到达延

24、安的万花山。忽听鸡叫狗咬,杜甫手遮眉前, 抬头一望,原来是个小村落。这时日头快要落山,他准备进村里去歇宿,待明日再走。刚 人村几步,迎面碰上一个烂衣破衫的老人。老人是卖豆腐的张伯。 张伯一听他是京城长安来的,又文质彬彬,心想一定是大唐的什么官人,便问:“你 叫什么名字?” “杜甫”。 “豆腐!”老人兴奋的说:“那咱是同行当嘛! 豆腐,咱走,回咱那个穷窝里睡一 晚上暖和觉,喝一碗热豆浆,吃一块热豆腐,讲一晚上大唐失守京城的事。走,快走!”张 老伯热情地说个不停。 这夜他们乘着明月秋光,拉呱了半夜。杜甫添柴烧火,拐磨豆腐,张伯忙着点豆腐分 浆,赶天明,两担豆腐都做好了,每人挑了一担,便顺着“豆腐川

25、”飞步而下,向延安奔 去。万花山头距延安城三四十里,晌午时分,他们就赶到了。出川口,走到七里铺石岩下, 在这歇了一下,卖了豆腐。 这时天已黄昏,月挂柳枝。张老伯特把两担豆腐卖的二百麻钱送给杜甫,说:“拿上,7路上好做盘费!” 杜甫迟疑地站着,正想推辞不要,张伯又说:“别推辞了,快走吧!你从北关出去,沿 延河向上走,出安塞芦子关,就是甘肃省地,离灵武就不远了。” 杜甫从延安起程,后来据说已到了安塞芦子关,不料却被反贼虏回长安,关进监牢。 在狱中,他回忆这次陕北之行,便写了月夜塞芦子春望三川观水涨玉 华宫羌村等名诗,以此怀念陕北延安等地的父老兄弟姐妹们。 延安人也没忘记这位爱国诗人,他们把他走过的这条川叫“杜甫川”。宋时范仲淹还 在当年杜甫歇息的石岩上亲笔题了“杜甫川”三字,刻于石崖,今仍完整可辨。明清延安 知事特在此处建了“杜公祠”“望杜亭”并题名“少陵川”三字。那祠两旁还写了一副对 联,左边是“清辉近接鹿州月”,右边是“壮策长雄芦子关”,上眉是:唐左拾遗北断。 这些都成了延安的又一名胜古迹。 【阅读感悟阅读感悟】 这个故事让我们见证了杜甫和普通老百姓零距离的亲密关系,也让人理解他为什么能够写 出“三吏”“三别”这样的传世名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