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黄浦区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终调研测试(一模)语文含答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72245292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5.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黄浦区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终调研测试(一模)语文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上海市黄浦区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终调研测试(一模)语文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黄浦区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终调研测试(一模)语文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黄浦区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终调研测试(一模)语文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黄浦区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终调研测试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积累应用10分1 .按要求填空。(5分)人生如梦,o (苏轼念奴娇)(1) 西当太白有鸟道,o (李白蜀道难),愿乞终养。(李密陈情表)(2) “兰亭雅集”是在“农历三月三日”为了 “”而举行的一次文 人聚会。(王羲之兰亭集序).按要求选择。(5分)(1)下列是某校高一新生在9月开学典礼上的发言片段,请选出画线句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o (2 分)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阳和启蛰,欣欣向荣。(甲)我是高一新生代表,很荣幸今天能在这里发言。本来呢, 我打算写点老生常谈。(乙)然而当我

2、踏入学校的大门,优美的校园环境,先进的教学设施,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使我感到自己无比幸运。(丙)同学们,奋斗的号角已经吹响,明天将 从这里起步,向上的道路必然充满荆棘,但我相信风华正茂的你们定能乘风破浪,直济沧海。(丁)A.甲B.乙C.丙D. T(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o (3分)山石竹木和水波烟云没有常形,也就是说,O O O O 每一种事物都有一个“理 这是事物应有之道。因此当画家文同被认为掌握了竹石枯木的 “理”时,这意味着他能够在所有方面令人信服地呈现这些事物。最终,文同所得之“理” 将他与竹子融贯为一,就创造出了优秀之作。(卜寿珊心画)参考答案

3、1. (5分)(1) 一尊还酹江月 赤壁怀古(2)可以横绝峨眉巅(3)乌鸟私情(4)修禊事也(1) (2 分)C(2) (3 分)D(2 分)D2. (3 分)A(5分)作者先假设记忆功能只是“解决实际问题”,指出其合理性。然后再假设“控制 意识”本身也很重要,又点出教育改革家的弊端。(2分)接着,作者又以“多位最具创意 的科学家”的例子来证明“创造力与记诵式学习不兼容”的错误,由此阐明“稳定的内涵能 使心灵更丰富”。(2分)从语言上来看,“只有”“或许”和“绝不”等修饰语,显示出作者 严谨的态度、鲜明的立场。(1分)3. (4分)选择句子参考:记住过去不仅是创造与保存自我认知的唯一工具,也能

4、成为 乐趣的源泉。只要你决定自己想记住某个资讯,它就会接受你的控制,记忆学习的过程就 成为一项愉快的工作,不再是外来的要求。由外界控制的知识也不能带来乐趣。尽管 别人都需要外来刺激一一电视、阅读、谈话或药物一一才能保持心灵不陷于混沌,但记忆中 储存足够资讯的人却是独立自足的。推荐理由示例:如我之所以选择“由外界控制的知识也不能带来乐趣”,是因为当下的 人们,尤其是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是受迫于外来的知识,而没有从内心深处找到知识的 乐趣,所以很多人觉得不幸福;引用这句话,将会有能力地证明幸福不能仅仅从外部来寻觅, 而要向成长过程中自我内心深处去探求。4. (3分)答案示例:作者用洁净淡雅又具有

5、画面感的语言描绘出江南春日的独特风景。这 两段句式上以整句为主,夹杂散句,读来流畅自然,朗朗上口; “草长莺飞”的化用以及“恍 如一幅杏花烟雨江南的水墨画”的比喻,凸显了江南的灵秀;选取了富有江南地域特征的意 象“斜风细雨”“远山” “烟岚”“箸笠蓑衣”,将读者带入到杏花烟雨朦胧清丽的场景中,作 者极力铺叙平和优美的景致,强调这是一个“寻常”日子,与后文张和儿子因鲫鱼而丧命形 成反差,增添悲剧感。赶路而误伤路人埋下伏笔;第段通过张和评论鲍鱼,凸显出鲍鱼不同于一般鱼类的珍贵; 第段具体描写烹饪鲍鱼复杂过程,渲染鲍鱼豆腐汤诱人的色味,正因如此才让皇帝喜爱, 于是鳏鱼就变成贡品,从而导致南方各地争相

6、捕捞,变得异常稀有与昂贵。作者通过一次次 描写鲸鱼来推进情节发展,这样随鲍鱼沉浮的人物命运才能令人信服。9. (4分)答案示例:(1)小说结尾,读者发现官差送鲍鱼时在江宁城外踩踏的小孩就是张 和的儿子,并且这个孩子已经死了;而此时张和正兴冲冲赶回家,带着对家人的思念和即将 团圆的喜悦,对降临在自己家人身上的“不幸”一无所知。(2)作者设计张和与报信的堂弟 擦肩而过,延迟张和的“发现”,从而加强了小人物无从掌控自己命运的悲剧意味;引发读 者的怜悯,也促使读者进一步思考造成这悲剧的原因。10. (6分)答案示例1:紫可归为社会悲剧。这部小说表面看有很多“偶然”因素,但 归根到底是社会制度造成的悲剧

7、,故事发生的时代是康熙皇帝在位时期,虽为盛世,但皇帝 一个嗜好,官员们就会层层压迫,最终承担这重压的只能是底层百姓。答案示例2:紫可归为命运悲剧。对于张和与张和死去的儿子来说,他们本身没有 做错任何事情,张和作为厨师,一心一意专研技艺,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悲剧的发生与人 无关,故事里也没有人是存心要害死张和的儿子,所以只能归结为无法回避的“命运”。答案示例3:红可归为性格悲剧。小说中女子都是个性鲜明,品性非凡的“异样女 子”,同时她们身上的缺点与弱点也同样明显,这最终成为她们遭遇不幸的主要原因。例如 林黛玉唯情至上的性格让她成为宝玉“唯一的知己”,但她除了情之外,不顾贾府其他人的 感受,在长辈

8、心中是个“使性子”的小孩,在下人眼中是“尖酸刻薄”的小姐,最终让自己 在贾府陷入孤立无援的处境,导致悲剧结局。答案示例4:红可归为社会悲剧。对小说中具有才华和个性的女子来说,生活在代 表着封建宗法思想的贾府,就注定她们个人的情感、才华都得不到施展,只会遭到扼杀。答案示例5:红可归为命运悲剧。小说第五回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在薄命司看十二 金钗正册已经预示这些女子的命运,小说情节发展、人物结局都是以这一回为依据,作者有 意强化人间的盛衰祸福、聚散离合都是冥冥之中早已注定的观念。评分说明:紫禁城的鲍鱼汤和红楼梦归类及理由各3分。可以有不同的组合, 言之成理即可。紫禁城的鲍鱼汤归为性格悲剧不妥,不得分。

9、11. (1分)农历每月十五日(3 分)C12. (4分)答案示例:手法上,两首词都用了典故;但叶词是正用,辛词是反用。(或者: 两词都抒发了情感;辛词是间接抒情,叶词是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结合。)意蕴上,二人 都抒发了虽然年老但仍渴望为国效劳的情感;但辛词侧重在对主和派的愤懑,叶词侧重在看 到手下将领武艺非凡弓马娴熟而生出的豪情。13. (4分)(1)向认错(2)希冀 (3)顾虑 (4)说坏话(3分)答案示例:及辅政/不敢自顾重/事有可否/必言之14. (5分)答案示例:现今担忧的是爵位轻贱,想办法使它贵重仍然担心不够贵重,如果 乂自己随意弃置,那拿什么来勉励人们呢?评分说明:“今所病者”“

10、爵轻也”“设法贵之”“犹恐不重” “若又自弃”“将何劝焉” 6 个点,错一个扣1分,扣完为止。其中“若又自弃”“将何劝焉”可按照宾语前置翻译。15. (3 分)D(5分)答案示例:新、旧唐书都认为陆贽被逐与朋党同事如裴延龄有关。旧唐书注重 了陆贽的行为方式即“激切”的因素;唐书则注意到了国家形势的影响:危难时无可替代, 受到重用;太平时则被遗弃,遭到报复;新唐书还认为君子、小人本就无法同时进用,这是 从普遍的规律来解释陆贽被逐的原因。参考译文:陆贽任翰林学士时,年纪还很轻,凭借自己的才能得到皇帝的宠幸。跟随皇帝在奉天避 乱的时候,白天晚上进朝面见,皇帝亲信倚重,官位相当的人都不敢奢求这样的待遇

11、。陆贽 曾经对皇帝说:“如今叛贼遍布天下,陛下您应该深切地责备自己,反省悔过,来感化人心。 陛下果真不惜改正过失,用辞章向天下认错,让我无所顾忌地执笔直抒,也许可以让叛变者 改变心意。”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所以,在奉天所下的制书,即使是武人悍卒读了也没有 不感动流泪的。等到陆贽匡辅政事时,不敢顾及自身,碰到需要决策的事情一定会表达自己 的看法。路上有向皇帝进献瓜果的人,皇帝赞许他的心意,想要授予他试官(未经正式任命的官 职)的职位。陆贽说:“爵位是天下共有的器物,不可以轻易地授予。”皇帝说:“试官只是 一个虚名,而且这件事我已经了宰相商量过了,你就不必疑虑了。”陆贽上奏说:“没有功劳 却能获取

12、爵位,那么爵位就被人看轻,没有犯罪却滥用刑罚那么法律就为人所轻慢。现今所 担忧的是爵位轻贱,想办法使它贵重仍然担心不够贵重,如果又自己随意弃置,那拿什么来 勉励人们呢? ”有人规劝他(这样做)有点过头了,他回答说:“我上不负天子,下不负所 学,哪里还会顾虑其他呢? ”皇帝自己任用了裴延龄。陆贽说:“裴延龄邪僻乖张暴躁行为不正,不可任用J皇帝没 有听取他的意见。不久裴延龄因为奸滑谄媚得到了皇帝的宠幸,天下人都憎恨他,但没有人 敢说。陆贽上书苦苦进谏,皇帝不高兴,终于罢免了陆贽的宰相之位让他担任太子宾客。裴 延龄揣摩皇帝对陆贽的恩情已由浓转薄,用各种方法诋毁诽谤,指摘陆贽的过失,于是皇帝 发怒,想

13、要诛杀陆贽,依靠阳城等人交互向皇帝上书奏事论说辩护,才被贬作忠州别驾。韦 皋多次上表请求让陆贽替代他担任岭南节度使,皇帝依然忌恨陆贽,不肯给他这个职位。16. (1 分)A(3 分)D17. (4分)答案示例:作为向皇帝进言的文书,首先要明晰准确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如第 段苏轼论述陆贽进谏的内容为治世之良药,将“驭兵”改作“治边”,不与“驭将”重复, 清晰指向边境问题,切中宋代日寺弊,容易引起重视,将陆贽的价值突显出来;将“远小人” 改为“去小人”,“远”字是疏远,而“去”有除去的意思,显出小人对朝政影响之大,语意 更加激切。其次,向皇帝进谏,语言上要符合君臣身份,注意分寸。如将“所事暗君”改作

14、 “仕不遇时”,没有直接点明国君的昏乱愚昧,而是比较委婉地将陆贽的不幸表达出来,这 样也有助于皇帝接纳自己的进言。18. (4分)答案示例:苏轼进呈陆贽的奏章有两个理由,一是可以用来治理国家,二是意 思显豁,易于接受。以传记中阻止因献瓜果而授官一事为例,陆贽认为赏罚可以用来树立朝 廷的权威,来激励人们效节戮力,而唐朝当时已经存在轻贱爵位的现象,如果朝廷对于授官 授爵不予以慎重必将影响国家的凝聚力。陆贽一针见血地指出滥赏对于国家安定的危害,这 对宋代的统治具借鉴价值。语言上以“轻”“亵”准确地揭示赏罚不当的后果,表意明晰, “若又自弃,将何劝焉? ”以问句形式引发执政者的反思,确实有“开卷了然”

15、的效果。参考译文:臣等认为作为臣子向皇帝进献忠诚,就像医生对症下药一样,药虽然经医生之手交予病 家,但药方多是从古人那里传下来的。如果药方在世间已经被证明确实有效,那么就不必都 要由医生自己拟定。唐德宗时的宰相陆贽,才能本来就是帝王的辅佐,学问足可成为帝王的老师。论说深刻 地切中事情的要害,言语不离开道德的范围。智慧可比张良而文才胜过他,辩才可比贾谊而 道术更切于实用。上可以纠正皇帝想法上的错误,下能够贯通天下人的心志。但不幸的是他 为官没能赶上良好的时机。唐德宗以严厉刻薄为能事,而陆贽以忠诚敦厚去规谏;唐德宗以 猜疑的方式对人,而陆贽以诚心相待去劝导;唐德宗喜好用兵打仗,陆贽则认为消弭战事是

16、 当时首先要做到的;唐德宗喜好敛聚财物,陆贽则认为散财于民最为迫切。至于任用人才、 接受意见的方法,整治边防、驾驭将帅的策略,归罪于自身以收拢人心,改正过错以顺应天 道,排斥小人以消除百姓的祸患,珍惜爵位以授予有功的人,这些合理的建议,很难列举完。 陆贽真可以说是进献了苦口的良药,去诊治危害身体的重病。假使唐德宗能完全按陆贽的进 言去实行,那么贞观之治的盛况便会再一次出现。臣等每次从皇帝听讲的西阁退出,都私下相互议论,认为像您这样圣明的天子,一定喜 欢陆贽的议论。只要圣明天子和贤能大臣两相契合,那就如同君王和臣子处于同一时代了。 当初冯唐论及战国时廉颇、李牧的贤能,汉文帝为之叹息;魏相陈述了西

17、汉晁错、董仲舒等 应对当时皇帝的言语,汉宣帝就按这些言语施政而成就了汉室中兴的业绩。如果陛下自己寻 求老师,就不如从近一点的唐朝选取陆贽。要说那六经如诗书礼易乐春 秋,三史如史记汉书后汉书,和诸子百家的著作,并不是不可观览,其实都是足 以凭借来治理好国家。然而圣贤言论幽深高远,史书、子书分散杂多,犹如山高海深,很难 从中少量选择并直接推广运用。而陆贽的议论,一打开书本就非常明了清楚,汇聚了古往今 来的学说精华,确实是国家治乱的一面镜子。臣等想把他的奏章稍微加以整理校对,重新抄 好进呈给陛下。希望陛下把它放在自己的座位旁边,就像亲眼见到陆贽之面一样;反复熟读 它,就像和陆贽当面谈话一样。这样,一

18、定能启发陛下天子之性的神明天资,在不长的时间 内就能成就强盛国家的功业。臣等说不尽愚陋的心意,请陛下决定是否采用。在绘画形式中,“理”是一种让人信服的正确观念艺术家必须要感知它们的存在方式,知道是什么构成了山石竹木和水波烟云掌握这个理,艺术家的创作就能得心应手,并符合人们的期望它们的形态不是一种定势,会在不同时期产生变化。A.B.C.D.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6题。(14分)记忆的价值人类自有历史以来,记忆力一直被视为最珍贵的心灵天赋。过去的人们,把记忆视为 知识的挛生子,直到近100年,文字记录变得廉价而容易取得之后,记忆的重要性才快速衰 退。希腊神话把记忆拟人化,取名为摩涅莫

19、辛涅,她是缪斯女神的母亲,所有的艺术与科 学都由她孕育而生。把记忆视为最古老的心灵技巧以及所有心灵技巧的基础,理由十分充足, 因为倘若没有记忆,其他心灵运作的规则就会随之消失得无影无踪,逻辑与诗歌也不可能存 在,人类历史上的每一代人都必须重新发现科学的基本原则。记忆的重要性不仅适用于人类历史,个人的历史也是一样。一个人倘若没什么值得记 忆的事,人生就会变得贫乏。20世纪初的教育改革家就完全忽略了这回事。他们研究证明, “机械性的背诵”不是储存与搜集资讯的有效方法。在他们的努力争取下,背诵式学习被排 除在学校之外。如果记忆只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这一派教育改革家的论证或许很正确。但 如果我们把控制

20、意识看得跟完成工作同样重要,那么把复杂的资讯模式牢记在心中,绝不能 说是一种浪费。稳定的内涵能使心灵更丰富,所谓创造力与记诵式学习不兼容,其实是一项 错误的假设。多位最具创意的科学家,都以能记忆大量音乐、诗歌及历史资讯而著称。一个能记住故事、诗词歌赋、球赛统计数字、化学方程式、数学运算、历史日期、圣 经章节、名人格言的人,比不懂得培养这种能力的人占了更大的便宜。前者的意识不受环 境产生的秩序限制,他总有办法自娱,从自己的心灵内涵中寻求意义。尽管别人都需要外来 刺激电视、阅读、谈话或药物才能保持心灵不陷于混沌,但记忆中储存足够资讯的 人却是独立自足的。除此之外,一般人也喜欢跟这种人做伴,因为他们

21、会与人分享心灵的资 讯,帮助互动的对象,建立意识的秩序。在某种意义上,每个人都是他个人生命的历史学家。童年记忆的情绪力量,对于我们 长大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心灵如何运作,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 人生周期在最后阶段追求“整合”,也就是把一生中完成的与未完成的事,整理成一则有意 义而专属于自己的故事。卡莱尔写道:“历史就是不计其数的个人传记的精髓。”记住过去不仅是创造与保存自我认知的唯一工具,也能成为乐趣的源泉。一般人写日 记、照相留念、拍摄幻灯片与家庭录像带,或收集大大小小的纪念品堆在家里,与建立一座 家庭生活博物馆无异,尽管外人到访时,不一定能看得出其中的历史含义。他或许不

22、知道, 客厅墙上那幅画是主人赴墨西哥度蜜月时买的,所以意义非常重大;走廊里铺的地毯是一位 深受敬爱的长辈所赠,也成了全家的宝贝;书房里的破沙发舍不得丢,因为孩子小的时候, 妈妈就坐在这儿喂他们奶。拥有过去的记录对提升生活品质极有帮助,它把我们从“现在”这个暴君的魔爪下解 救出来,使意识能再度造访过去。它让我们挑选、保存特别愉快而有意义的回忆,从而创造 一个能帮助我们面对未来的过去。这样的过去或许不完全符合事实,但记忆中的过去本来就 不可能百分之百地与事实相符:它不断被改编。问题在于,我们对编辑过程是否握有创造性 的控制权。我们有些人不喜欢记忆,觉得它很无聊。其实,人类的许多知识都和记忆有关。比

23、如 历史,所谓历史就是观察、记录、保存生活中大小事件的记忆。我们往往只把它视为一连串 非背不可的日期,或古代历史学家兴之所至搞出来的一套编年记录。我们容忍它,但并不喜 欢它;为了拿文凭,不得不学它,但是学得心不甘情不愿。若是如此,历史将无法改善生活 品质,由外界控制的知识也不能带来乐趣。但如果一个人认定过去的某些特点有吸引力,决 心去追求,把注意力集中在对他别具意义的资料与细节上,并用个人的风格记录下来。读历 史,就变成如假包换的心流体验了。如何使记忆更有价值?最自然的做法就是从选择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题材入手诗 歌、烹饪、棒球等,然后开始注意与这个题材相关的重要素材。只要充分掌握题材,一项资 讯

24、值不值得记忆就显而易见了。在此应该认清一件事,你不需要吸收一连串事实,也不会有 什么必须记忆的事项的清单。只要你决定自己想记住某个资讯,它就会接受你的控制,记忆 学习的过程就成为一项愉快的工作,不再是外来的要求。(选自心流一书,有删改)3.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A.作者举希腊神话将记忆拟人化,强调了记忆的多重价值,并增添了文采。B.记忆力好的人总能依靠自身建立心灵的秩序,也更容易交到更多的朋友。C. 一个人会成长为怎样的人,往往和他的童年经历和记忆有很大的关系。D.记忆是对现实的一种逃避,喜欢回忆过去的人往往是因为不敢正视现实。4 .依据文意不能作出推断的一项是()o (3

25、分)A.祥林嫂反复向人们讲述儿子阿毛被狼吃的故事,是为了让自己更好面对未来。B.小明从垃圾袋里捡回那只断胳膊的小熊布偶,那上面承载着一段珍贵的友情。C.小洁随身携带抄有诗句或名言的小纸条,每当厌倦或情绪欠佳就取出来欣赏。D.某个球迷谈起自己喜欢的球队的历史、球星、成绩等,兴高采烈,如数家珍。5 .分析第段作者是如何反驳“20世纪初的教育改革家”的主张和做法的。(5分).小明要参加学校举办的主题为“如何寻觅人生的幸福”演讲比赛,如果你从这篇文章中选 择一句话推荐给他,会选择哪一句,并简述理由。(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0题。(16分)紫禁城的射鱼汤蒙福森康熙三十一年春日,树木蕨蕤,草长莺

26、飞,春意盎然。一大早,江宁渔民刘老六和儿 子在大江上捕鱼。这是一个寻常的日子,依旧是斜风细雨,江水苍茫,远山如黛。大江两岸的屋舍、田 野、丘陵、树木都笼罩在雨霭之中,烟岚缥缈,若隐若现,恍如一幅杏花烟雨江南的水墨画。 刘老六父子箸笠蓑衣,在白浪滔天的大江中撑一叶渔舟,撒网捕鱼。第一网,一无所获。第二网,捞到一些小鱼小虾、几根水草。接着,第三网、第四网第十五网,渔网刚拖离水面,突然间,刘老六心跳加速, 手脚颤抖。渔网中,一条罕见珍稀的胡鱼在挣扎着。“蜘鱼!朔鱼!财鱼!”刘老六连声惊叫,手脚无措,几乎跌坐在船舷上。这确实是一条朗鱼,一条价值不菲的引鱼!算起来,江宁的渔民已经有两年多没有捕 捞到鲫鱼

27、了。渔船随即撑回岸边。“酬鱼胡鱼刘老六向长年守候在江边等候朝鱼的几名 官差大声喊叫,“捕到了一条大胡鱼!”不一会儿,官府的大批人马携带着冰块策马奔驰而来。岸边,围了许多看热闹的人。刘老六父子小心翼翼地捞起这条有两斤多重的纳鱼,交到官差的手中。多时鱼娇贵,离水很快就会死掉。官差们把酬鱼放入一个放满冰块的盒中,盒子外再淋 上一层猪油,以防止冰块过快融化。随后,数匹快马立刻如离弦之箭,沿官道快马加鞭,一 路驰奔京城。刘老六随后到官府,领到了一笔丰厚的奖赏十五两银子。这笔银子,相当于刘 老六打鱼一年的收入。几个官差,背插令旗,一个马背上绑着放鳍鱼的盒子,两个护卫,一前一后,最前 面还有一个官差手举令旗

28、,一路不断大呼:“八百里加急,闲杂人等立刻避让!”他们出了江宁城,一路狂奔,不想,路边有几个孩子在玩耍,突然见到几匹快马飞 奔而来,吓呆了,不知避让。几匹快马迎头踩踏过去,其中一个六七岁的男孩被一匹快马撞 倒,另一匹马踩中他的头部,顿时,头破血流,不省人事。官差们仅犹豫一下,随即,快马加鞭,飞驰而过。从江宁到京城,有三千多里路,沿途官府接到快报,早已准备了大批快马,等候从 江宁送鱼上京的官差。每一处驿站,都煮好蛋汤,等官差们一到,端上来,匆忙喝上几口。 每一处驿站,换一次马,换马不换人。每两处驿站,换一次人。如此日夜不停,向京城疾驰。 晚上,沿路官府点起火把,为他们夜奔照明,一路火光映照,不耽

29、误片刻。马蹄声急,尘土 飞扬,泥水飞溅。相相相,相相喟,马蹄声在寂静的深夜里显得特别清晰。三日后,胡鱼送到了京城。御膳房总管吩咐:“立刻交给御厨张和烹制。”张和打开 盒子,一看,一闻,点点头:“好。”稣鱼虽死,有冰块保鲜,依然像刚从江里捕捞到一样。 张和跟御厨们说过,引鱼之味,世间罕有,贵在鲜美、滑嫩,无腥,无泥味,肉如凝珠,其 色如玉,非寻常鱼可比,极其珍贵。古诗有云:“青杏黄梅朱阁上,鱼时鱼苦笋玉盘中 ” 总之,财鱼之味,人间至味也。张和刮鱼鳞,除内脏,洗净,冷水泡浸,去杂味;剔去鱼骨和鱼刺,切鱼片,此时 需万分小心,一丝不苟,容不得有一根鱼刺存在,否则,有杀身之祸;放入陈皮、花椒、香 蕈

30、、姜片、蒜瓣、八角、香油等多种作料腌制;加上鸿兴楼送来的鲜豆腐,切块,再放入白 果、红枣、草果、笋丝等一起下砂锅,文火炖熬,豆腐和鲍鱼水乳交融,融为一体,不分彼 此;出锅后,撒上少许葱花,一道色、香、味、鲜俱佳的酗鱼豆腐汤做好了。正好,到了皇 上用膳的时候,侍膳太监轻轻地揭开锅盖,一股浓香立刻飘散开来,泅入鼻翼,沁人心脾。这次,张和烹制的是酬鱼豆腐汤。如果红烧期鱼,又是另一种做法。据说,张和有 十多种烹制期鱼之法。不同的做法有不同的味道,各有特色,皇上百吃不厌,喜欢着呢。可 惜,0时鱼只产于南方浙江、福建等地,珍稀昂贵,少之又少,很难捕到。朝廷定多时鱼为皇宫 贡品,南方各地捕捞到的胡鱼,不论大

31、小,一律送入京城。张和烹制胡鱼水平之高,他人望尘莫及。京城里久负盛名的八大楼、八大居、八大 春等大酒楼的名厨,烹制鲍鱼的水平远远比不上张和;甚至,皇宫中所有的御厨,跟张和比, 都差了一大截儿。张和自小在江宁乡下长大,祖上出过御厨,家学渊源,传到张和时,他聪明勤学, 饱读诗书,悟性甚高,厨艺比祖上更胜一筹。张和的父母妻儿留在江宁,耕田种地。他有一子一女,儿子今年七岁了,聪明伶俐。 做财鱼汤的那晚,张和做了一个梦,梦见儿子哭着向他跑来。张和跟御膳房总管请假两个月, 他已经有一年多没回家了。从京城回江宁,到枣庄古禾时,有两条路,一条大路,一条小路。张和在岔路口,和 从江宁老家日夜兼程赶去京城报信的堂

32、弟擦肩而过,差一点儿就碰到了。堂弟去京城,有一个悲痛欲绝的消息要告诉张和:十几天前,张和的儿子被送财鱼上 京的官差的快马踏破头颅,不治身亡。6 .赏析小说第段和第段在语言运用上的表达效果。(3分).文中多次对鲍鱼进行描写,使得小说情节发展“合乎情理”,结合具体内容分析。(3分) 9.“发现”是文艺理论的说法,指读者或作品中人物“从不知到知的过程”,这篇小说使用 的是“当事人”不知道,“读者”知道的方式。请推测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4分)10 .学校文学社计划出一份悲剧作品阅读清单,红楼梦与此文都入选,为了引导大家进 一步思考悲剧产生的原因,社员们商量将目录细化为社会悲剧、性格悲剧和命运悲剧三类

33、。 但对这两部小说分别归为哪一类,大家意见不一。如果是你,怎么归类?请陈述理由。(6 分)(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113题。(8分)水调歌头(宋)叶梦得九月望日,与客飞射西园,余偶病不能射。客较胜相先。臀领岳德,弓强二石五斗,连 发三中的,观者尽惊,因作此词示坐客。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千里, 一醉与君同。叠鼓闹清晓,飞骑引雕弓。岁将晚,客争笑,问衰翁:平生豪气安在?走马为 谁雄?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空。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注本词大约作于绍兴八年(1138),作者再次知建康府时期。当时,北方大片国土为 金兵所据,建康成

34、为扼江守险,支援北伐军需的重镇。云中,指云中郡,为汉代边防重镇, 李广曾在此抗击匈奴,建功立业。11 .小序中的“望日”指的是 o (1分).对诗歌炼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o (3分)A. “秋事促西风”的“促”字运用比拟手法,生动写出了西风相催、寒冬将至的情景。B. “中夜入梧桐”的“入”字点出西风的劲疾,直入梧桐枝叶深处,勾起诗人的忧愁。C. “起瞰高城回望”的“瞰”字写出诗人登上城楼遥望关河千里视野开阔豪情满怀。D. “叠鼓闹清晓”的“闹”字写出场面的紧张热烈,叠鼓声起,诗人感情昂扬奋发。12 .词中画线句手法巧妙并且意蕴丰富,请从这两方面与辛弃疾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 能饭否? ”

35、进行比较赏析。(4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4一18题。(20分)陆贽列传陆贽入翰林,年尚少,以材幸。在奉天,朝夕进见,帝亲倚之,同类莫敢望。尝为 帝言:“今盗遍天下,宜痛自咎悔,以感人心。陛下诚不吝改过,以言谢天下,使臣持笔亡 所忌,庶叛者革心。”帝从之。故奉天所下制书,虽武人悍卒无不感动流涕。及辅政不敢自 顾重事有可否必言之。道有献瓜果者,帝嘉其意,欲授以试官。贽曰:“爵位,天下公器,不可轻也。帝曰: “试官虚名,且已与宰相议矣,卿其无嫌。”贽奏:“非功而获爵则轻,非罪而肆刑则亵。今 所病者爵轻也,设法贵之犹恐不重,若又自弃,将何劝焉? ”或规其太过者,对曰:“吾上 不负天子,下不负所学

36、,皇它恤乎? ”帝自用裴延龄。贽言:“延龄僻戾躁妄,不可用。”不听。俄而延龄奸佞得君,天下仇 恶,无敢言。贽上书苦谏,帝不蜂,竟以太子宾客罢。延龄揣帝意薄,谗短百绪,帝遂发怒, 欲诛贽,赖阳城等交章论辨,乃贬忠州别驾。韦阜数上表请贽代领剑南,帝犹衔之,不肯与。(新唐书列传第八十二)注建中四年,泾原兵变,朱讹谋逆,唐德宗避乱于奉天。13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1)以言谢天下()(2)庶叛者革心() (3)皇它恤乎()(4)谗短百绪() 15.用为第段画线部分断句。(3分)及辅政不敢自顾重事有可否必言之。16,把第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今所病者爵轻也,设法贵之犹恐不重,若

37、又自弃,将何劝焉?17.阅读选文中陆贽与唐德宗的对话,判断陆贽的进谏方式与下列文本最为接近的一项是() (3 分)A.李斯谏逐客书B.贾谊过秦论C.李密陈情表D.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旧唐书分析陆贽的仕途经历:“贽为朋党所挤,同职害其能,加以言事激切,动失上 之欢心”。本文节选自新唐书,请结合节选内容及下面的新唐书陆贽列传“赞曰”的 内容,概括新、旧唐书对陆贽不得志原因分析的异同。(5分)赞曰:“(德宗)在危难时听贽谋,及已平,追仇尽言,怫然以谗幸逐,犹弃梗。至延龄 辈,则宠任磐桓,不移如山,昏佞之相济也。夫君子小人不两进,邪谄得君则正士危,何可 誉耶?”(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922题。(12分

38、)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宋)苏轼窃谓人臣之纳忠,譬如医者之用药,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若已经效于世间, 不必皆从于己出。伏见唐宰相陆贽,才本王佐,学为帝师。论深切于事情,言不离于道德。智如子房而 文则过,辩如贾谊而术不疏,上以格君心之非,下以通天下之志。但其不幸,仕不遇时。德 宗以苛刻为能,而贽谏之以忠厚;德宗以猜疑为术,而贽劝之以推诚;德宗好用兵,而贽以 消兵为先;德宗好聚财,而贽以散财为急。至于用人听言之法,治边驭将之方,罪己以收人 心,改过以应天道,去小人以除民患,惜名器以待有功,如此之流,未易悉数。可谓进苦口 之乐石,针害身之膏肓。使德宗尽用其言,口贞观可得而复。臣等每退自西阁

39、,即私相告言,以陛下圣明,必喜贽议论。但使圣贤之相契,即如臣 主之同时。昔冯唐论颇、牧之贤,则汉文为之太息;魏相条晁、董之对,则孝宣以致中兴。 若陛下能自得师,莫若近取诸贽。夫六经三史,诸子百家,非无可观,皆足为治。但圣言幽 远,末学支离,譬如山海之崇深,难以一二而推择。如贽之论,开卷了然。聚古今之精英, 实治乱之龟鉴。臣等欲取其奏议,稍加校正,缮写进呈。愿陛下置之坐隅,如见贽面,反覆 熟读,如与贽言。必能发圣性之高明,成治功于岁月。臣等不胜区区之意,取进止。注颇:廉颇;牧:李牧。晁:晁错;董:董仲舒。18 .填入第段方框处正确的一项是()。(1分)A.则B.故C.且D.然.对第段的写作手法分

40、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整散结合B.对比鲜明C.譬喻生动D.欲扬先抑.南宋费衮的笔记梁溪漫志中记录了苏轼对这一札子的多处修改,如:将“但其不幸, 所事暗君,改为“但其不幸,仕不遇时;将驭兵驭将之方”改为“治边驭将之方”;将“远 小人以除民害”改为“去小人以除民害”。札子是古代向皇帝或官长进言议事的文书,请结 合文体特征分析苏轼这样修改的原因。(4分)19 .概括苏轼校正进呈陆贽奏章的理由,选择语段(四)陆贽列传中所记载的一件事情为 例,对这些理由加以阐述。(4分)三写作70分20 .我们每天都从外界摄入知识,但是有人说:“真正的知识来自内心,而不是得自别人的传授。”对这一说法,你怎么看,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