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理解性默写练习题与答案汇编.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72240002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理解性默写练习题与答案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理解性默写练习题与答案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理解性默写练习题与答案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理解性默写练习题与答案汇编.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理解性默写练习题与答案汇编氓1 .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的句子是: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2 .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另一说,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情感旺盛之 时的句子是:桑之未落,其叶沃若。3 .桑箕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比喻爱情是美好的,但迷恋则易上当受骗的句子是: 于嗟鸠兮,无食桑其;于嗟女兮,无马士耽。4 .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桑之落矣,其黄而陨。5 .写男的粗暴性格初露,同时也写出女上温柔体贴的性格的句子是:将了无怒,秋以 为期。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再加上当时的社会环境特点,这就预示了两人今

2、后的 悲剧性的婚姻生活。6 .诗经王风有一首诗叫采葛,其中有一句大家十分熟悉:“彼采葛兮,一日不 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在氓中,也有一句,表现女子未见心上人伤心难过的语句是:不见复关,泣涕涟涟。7 .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了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语句是:反是不 思,亦己焉哉!8 .女主人公自嫁氓为妻,多年来所有的家庭劳作一身担负无余,早起晚睡,没有一天不 是这样。体现这点的语句是:二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9 .女主人公在婚前对爱情和婚姻充满幻想,深深地沉溺在爱情之中,纯真.热情,能够体 现这一点的语句是:不见

3、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10 .女子年老色衰,男子露出了他凶恶的嘴脸,竟然残暴的对待女子,女主人公蒙受耻辱, 思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她已不再相信爱情,并直接劝告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句子是: 于嗟女兮,无与上耽。11 .自豪地表明对爱情的忠贞,而以无比怨愤的心情,痛斥那个男子的负义行为的句子是: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12 .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文中,集中体现的语 句是:句也不爽,士贰其行。13 .以“淇”和“隰”的有界来喻示爱情的终结和痛苦的无边的句子是:淇则有岸,隰则有泮。14 .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

4、于嗟鸠兮,无食桑甚。15 .卫风氓中描写女主人公热恋时见到氓时高兴的诗句是:既见复关,载笑载言。16 .卫风氓以桑树起兴,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桑之落 矣,其黄而陨”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第1页共23页35 .蜀相中,他高度赞誉诸葛先生”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的丰功伟绩。36 .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三顾频烦天下计,两 朝开济老臣心。”.杜甫创作境相之时正处于人生的落魄的阶段,他想到诸葛亮就吟咏出了“三顾频 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的诗句o37 .蜀相中,颈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两句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 行事。“天

5、下计”见匡时雄略,“两朝开济写出了诸葛亮的宏伟业绩,“老臣心显报国忠 诚。38 .蜀相中,“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两句诗生动地表达出诸葛武侯的雄 才大略.报国苦衷和生平业绩。39 .蜀相中,“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两句诗生动地表现出诸葛亮忠贞 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40 .蜀相中,“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两句诗郑重地道出诗人所以景仰 诸葛武侯的缘由。41 .杜甫蜀相中的“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以高度凝练.精辟的语言概括了 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和才德。42 .蜀相中,写诸葛亮才智和抱负的句子是: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43 .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

6、.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 名句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是歌咏诸葛亮,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表现出杜甫 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44 .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两句,表达对诸葛亮无限的哀思, 对于他未能实现复兴汉室.统一中原的天下大计,深表痛惜。45 .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两句最能表现出诗人的感情。46 .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一句中的“出师”指诸葛亮出兵伐魏。“长使英雄泪满 襟,,一句中的“英雄,,指诸葛亮和千古以来为国为民的仁人志士,也包括诗人自己。47 .杜甫

7、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两句,写对诸葛武侯的悼念。诸 葛亮正当盛年之时,即病逝军中,苦心经营的兴复大业也付之东流,确实让人痛惜不已。48 .杜甫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两句,写对诸葛武侯的悼念。49 .以诸葛之伟才,得先主托孤之重,后主言听计从,本可以一统河山,建千秋伟业。无 奈天不从人愿,诸葛亮正当盛年之时,即在五丈原病逝军中,苦心经营的兴复大业也付 之东流。杜甫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两句蕴含诸葛亮离世确实让第10页共23页 人痛惜不已。50 .杜甫蜀相中联想到诸葛亮鞠躬尽瘁,发出了“出师相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的感慨。51 .诸葛亮虽

8、然雄才大略,功业昭著,最终却没有完成自己的事业,这就不能不使人为之 叹惋了。至此杜甫在蜀相中水到渠成的写下了千古名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 英雄泪满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两句诗描述了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精 神。52 .杜甫在蜀相中写诸葛亮一生中最为感人之处,正是因为“出师未捷身先死”,才令 人扼腕叹息,才“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诗,寄托了杜甫“致君尧舜上” 的理想难得实现的悲哀。53 .蜀相中,“长使英雄泪满襟”一句在这首诗中作者表达对他和像他一样的英雄壮志 未酬.功业未就的惋惜,深深遗憾和共鸣之情。54 .姜夔扬州慢词序中

9、“寒水自碧”一句与杜甫蜀相中的“映阶碧草自春色”一句有 异曲同工之妙。望海潮1 .望海潮中,“东南形胜”一句是从地理条件.自然条件着笔写的。2 .望海潮中,“三吴都会”一句是从社会条件着笔写的。3 .望海潮中的“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这三句首先点出杭州位置的重 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4 .望海潮开篇就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的诗句是“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 敦。5 .望海潮中的“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白古繁华”这三句对杭州城作了总体介绍。6 .望海潮中“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尽显雅致之气,最能体现柳永的婉约词风。7 .望海潮词中的“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风帘翠幕

10、”写居民住宅的雅致。8 .望海潮中“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几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居民住宅 的雅致,都市户口的繁庶,表现杭州繁华热闹的景象。9 .望海潮中“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三句运用比喻手法描写杭州城 内美丽风光。10 .望海潮中描写杭州居民众多房屋错落的一句是:参差十万人家。11 .望海潮中,“参差十万人家。“参差为大约.差不多之义。这一句表明人家很多,第11页共23页 数以万计,从而表明城市人气很旺,十分繁庶。12 .钱塘风景优美,柳永在望海潮中运用比喻描写杭州城内美丽风光,描写了茂密如 云的树木,浪涛汹涌的海潮的句子是“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望海潮

11、词中的写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与写钱塘江水 的澎湃与浩荡的句子是:”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13 .望海潮中“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在 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钱塘江就像广阔无边的天然壕沟。14 .望海潮中“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三句写高耸入云的树木围绕江堤 呈现蜿蜒迤邈之态,声势浩大的钱塘江潮波涛汹涌展示排山倒海之势。15 .望海潮中“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三句写面对此情此景时涌动布作 者内心的积极向上的澎湃激情。16 .望海潮中“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三句是对钱塘江

12、的特写。17 .望海潮词中写杭州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的句子 是:“市列珠矶,户盈罗绮,竟豪奢。”.望海潮中“市列珠矶,户盈罗绮,豪奢”三句反映了杭州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 的一面。18 .望海潮中“市列珠矶,户盈罗绮,竞豪奢”三句,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 出来了。19 .望海潮中“市列珠矶,户盈罗绮,竞豪奢”三句所写之物皆妇女服用之物,并暗示 杭城声色之盛。20 .望海潮中“竞豪奢”一句明写肆间商品琳琅满目,暗写商人比夸争耀。21 .望海潮中“竞豪奢”一句,转弱调为强音,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22 .望海潮中“直彝”一句总括杭州的种种繁华景象。23 .望海潮

13、中描写湖中有湖.山外有山的一句是:重湖叠清嘉。24 .望海潮词中的“重湖叠峨清嘉。有三秋桂子,卜里荷花。”这几句词人选取了代表 杭州湖山之美的两种典型景物,写出了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25 .望海潮词中的“重湖叠同济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既是进一步描写“东南形 胜”,同时又是杭州人游乐的背景。26 .西湖是美的,苏轼说:“水光激趣晴方好,山色空濠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 浓抹总相宜。”而柳永在望海潮中说:“重湖叠城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28.望海潮中“重湖叠喊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几句,描写了杭州的典型景物: 圆若宝镜的湖面.重叠的山岭.山上的桂子.湖中的荷花。第1

14、2页共23页29 .柳永在望海潮中写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的诗句:重湖叠蝙清嘉,有三秋桂子,十 里荷花。30 .望海潮中,词人以工整的对联,高度凝炼的语句,把西湖乃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 征概括出来了,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的句子是“重湖叠崛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 荷花.望海潮运用数量词写景的千古名句:重湖叠峨清嘉,有三秋桂子,卜里荷花。31 .在望海潮中,描写山清水秀,繁花茂盛,桂花飘香,荷花满湖的句子是:“重湖 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望海潮上阙中描写四时风光的两句是: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32 .桂在秋季开花,莲在夏季开花,在望海潮中“有”秋桂子,十里荷花”写出了西湖 不同季节的美景。

15、33 .望海潮中有两句描写杭州美丽风景的句子,让金主完颜亮垂涎已久的是:有三秋 桂子,十里荷花。34 .望海潮生动描绘的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的名句是:“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 嬉钓叟莲娃。”.望海潮中“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几句,写不论白天还是夜晚,湖 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35 .望海潮中“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几句写好一派歌舞升平,百姓安 居乐业的盛世景象。36 .望海潮中,“差萱赤酸”写的是白天人们悠扬的笛声,“菱歌泛夜写的是人们晚上 快乐欢快的歌声,“嬉嬉钓叟莲娃时对前面两句的总括,所以这一句写的是杭州人民的 游乐。37 .望海潮下阙中运用互文修辞

16、手法的句子: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38 .望海潮写达官贵人游乐场景的句子是:“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望海潮中,“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写的是杭州官员的游乐。39 .望海潮中“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几句,写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 的牙旗,缓缓而来,一派喧赫声势。笔致洒落,音调雄浑,仿佛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 风流的地方长官,饮酒赏乐,啸傲于山水之间。40 .望海潮中“乘醉听萧鼓W杭州官员宴酣之乐。41 .望海潮中“吟赏烟霞”叮杭州官员山水之乐。42 .望海潮中,“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对官员去祝愿。43 .望海潮中“异R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几句,写达

17、官贵人不思离去,还要将好景第13页共23页 画成图本,献与朝廷,夸示于同僚,谓世间真存如此仙境。这也从侧面烘托出西湖之美。44 .望海潮下阙中运用借代修辞手法的句子:异日图将好景,归去风池夸。45 .柳永在望海潮中表达以孙何仕途前景的美好祝愿的句子是:异日图将好景,归去 凤池夸。46 .在望海潮中,“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三句是对“东南形胜的铺展 描写。47 .在望海潮中,“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三句是对繁华的铺展描写。48 .在望海潮中,“市列珠矶,户盈罗绮,竞豪奢”是对“三句钱塘自古繁华的展开描 写。扬州慢1 .杜牧诗云”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写出了扬州

18、歌舞升平的景色;姜夔的扬 州慢中说“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写出了一派冷清沉寂的景象。2 .姜夔扬州慢中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在物是人非中表达对世事 无常的感慨。3 .扬州慢中虚写扬州十里长街繁华景况的诗句是,实写现在扬州的凄凉情形的诗句 是“过春风十里,尽养麦青青.扬州慢中用拟人手法形容战乱残酷和破坏之深重并从侧面反映了人们对战乱的痛 心疾首的诗句是“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吉兵工4 .扬州慢中渲染凄凉气氛并暗示敌的威胁尚未消的诗句是“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 空城”。5 .扬州慢中既写杜郎才智乂写扬州荒凉的诗句是“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6 .扬州慢中含

19、蓄地点出扬州昔盛今衰景象的诗句是:过春风十里,尽弗麦青青。7 .扬州慢中描写眼前波荡月冷的夜景的诗句是“二I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扬州慢中描写红药自生自灭无人欣赏情形的诗句是“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8 .好的诗文往往表现在情景交融上。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用“过春风I里,尽养 麦青青”,写战后萧条之景。9 .“月”在古代诗文中是经常被描写到的形象,如姜夔扬州慢中的“二十四桥仍在, 波心荡,冷月无声.扬州慢中虚写扬州十里长街繁华景况的诗句是“过春风十寸是实写现在扬州的凄 凉情形的诗句是“尽弄麦青青10 .扬州慢中写杜郎再有才智也会吃惊今日扬州之荒凉的诗句是:杜郎俊赏,算而今. 重到须

20、惊。第14页共23页11 .扬州慢中描写杜牧无法用优美诗句抒发对扬州深情的诗句是:纵豆蔻词工,青楼 梦好,难赋深情。12 .扬州慢的“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三句,作者从听觉和触觉两个角度把角 声的凄凉和天气的寒冷联系在一起,突出人为的感情色彩。13 .扬州慢描写诗人向往历史名城,于是下马驻足望扬州的诗句是:淮左名都,竹西 佳处,解鞍少驻初程。14 .扬州慢中的“过春风十里,尽养麦青青”与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 木深用笔相似,都以草木繁忙反荒凉衰败。15 .姜夔扬州慢中,诗人借景抒情,用“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来渲染扬州城 经过战争的破坏后,变得凄凉.衰败.空寂。16 .扬州慢

21、中,点明历史上的扬州是人们向往的佳地的诗句是:淮左名都,竹西佳处。17 .扬州慢中,“过春风十里,尽养麦青育”两句写昔日扬州的繁华街道,用以反衬眼 前荒凉的景象。18 .扬州慢中,“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诗句写人们说起那场战争, 至今还觉得心有余悸和刻骨痛恨。19 .扬州慢中,“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诗句写日落黄昏,凄厉的号角声又四 处响起,回荡在扬州城孤寂的上空,也回荡在词人惨淡的心灵间。20 .扬州慢中,“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诗句既写出杜牧的才华又写出扬州衰 败的现状。21 .扬州慢中,“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诗句指出杜牧是个俊才情种,但 当他面对眼前的

22、凋残破败景象,他必不能写出昔日的款款深情来。22 .扬州慢中,以昔时“二十四桥明月夜”(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的乐章,反衬 今H “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哀景。23 .在姜夔的扬州慢中,“过春风十里,尽莽麦青青”两句用对比的手法写出当年那春 风十里繁华街道,如今却长满萍菜和野麦,失落之情溢于言表。24 .在姜夔的扬州慢中,“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两句用假设的手法写到,曾 经在扬州留下很多不朽诗篇的杜牧若再重游故地,也必定会为今日的扬州城感到吃惊和 痛心。25 .在姜夔的扬州慢中,“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两句描写了扬州城二十 四桥附近的景色,动静结合,表达了物是人非的唏嘘之情。26 .

23、在姜夔的扬州慢中,“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两句描写二十四桥边的红药, 以乐景衬哀情,通过写红药的繁华反衬整个扬州城的凋残破败,再用一个诘问收尾,催第15页共23页 人泪下。27 .在姜夔的扬州慢中,“竹西佳处”是从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谁知竹西路,歌吹 是扬州“化出。28 .在姜夔的扬州慢中,词人“解鞍少驻初程”的扬州,位于淮水之南,是历史上令人 神往的“名都”。29 .在姜夔的扬州慢中,“养麦壹宜”使人联想到古代诗人反复咏叹的“彼黍离离”的诗 句,并从“青青所特有的一种凄艳色彩,增加青山故国之情。30 .在姜夔的扬州慢中,“废池乔木”一句中,“废池”极见蹂蹒之深,“乔木”寄托故园 之恋。

24、31 .在姜夔的扬州慢中,“犹厌言兵”四字,包括无限伤乱语,他人累千百言,赤无此 韵味。32 .在姜夔的扬州慢中,“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两句,作者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赋 予了无生命的事物以人所特有的思想感情,连“废池乔木”都在痛恨金人发动的这场不义 战争,物犹如此,何况于人!这在美学上也是一种移情作用。33 .在姜夔的扬州慢中,“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却又转换了一个画面,由 所见转写所闻,气氛的渲染也更加浓烈。34 .在姜夔的扬州慢中,“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三句写当日落黄昏之时,悠 然而起的消角之声,打破J黄昏的沉寂,这是用音响来衬托寂静更增萧条的意绪。35 .在姜夔的扬州慢I,

25、 清角吹寒”四字,“寒”字下得很妙,寒意本来是天气给人的 触觉感受,但作者不言天寒,而说“吹寒”,把角声的凄清与天气的寒冷联系在一起,把 产生寒的自然方面的原因抽去,突出人为的感情色彩,似乎是角声把寒意吹散在这座空 城里。36 .在姜夔的扬州慢中,“都在空城”一句着一“空”字,化景物为情思,把景中情与情 中景融为一体,写出了为金兵破坏后留下这一座空城所引起的愤慨。37 .在姜夔的扬州慢中,“都在空城”一句写出了对宋王朝不思恢复,竟然把这一个名 城轻轻断送的痛心。38 .在姜夔的扬州慢中,“都在空城”一句写出了宋王朝就凭这样一座“空城”防边,如 何不引起人们的忧心忡忡,哀深恨彻。39 .在扬州慢

26、中,姜夔借助“通感”手法,让触觉感受“冷”与听觉感受“无声”互相挪移 沟通,强化了读者对冷寂凋敝景象的感受的句子是“波心荡.冷月无声.在扬州慢中,“波心荡.冷月无声”是词人主观感受的联想.迁移,是移人情于物象 的结果,增强了词的艺术感染力。第16页共23页陈情表1 .陈情表中写李密命运中好小时不幸的两句是“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陈情表用“零丁孤苦,至于成立。”两句表现他孤独的长大成人。2 .陈情表用“门衰祚薄,晚有儿息。两句表现他的家门不兴旺缺少幸福。3 .陈情表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两句缺少亲届帮助并且事必 躬亲的孤弱。4 .陈情表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两句写出了白

27、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5 .陈情表6李密写他的祖母常年有病不能自理的两句是“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薜。“.陈情表中作者用“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口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四句写 出他的进退两难。6 .陈情表用“至微至陋,过蒙拔擢。两句写出李密身份虽低但却得到重用。7 .陈情表中李密写他的祖母在世间的时间很少,已在弥留之际的两句是:“但以刘日 薄西山,气息奄奄。”.陈情表中李密用“人命危浅,朝不虑夕”两句写出了他的祖母已活不长随时可能死 亡的状况。8 .陈情表中李密用“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写明母孙二人命运一体实难相 离的请辞原因。9 .陈情表中李密从年龄的角度说明可以暂时不应命的原

28、因的两句是“是臣尽节于陛 下之口长,报养刘之口短也”.陈情表中晋成公绥乌赋序中的典故写明人因尽孝心的两句是:“乌鸟私情, 愿乞终养。”10 .陈情表中李密用“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两句要求晋武帝的怜悯他的现状并准 许他的要求。11 .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表达他将不惜为国出力利报答皇帝大恩德俩句是“臣生当陨首, 死当结草。”.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说明了在前朝任职的目的而打消晋武帝疑虑的两句是“全图宦 达,不矜名节。”项脊轩志1 .项脊轩志结尾,作者把极深的悲痛寄寓庭中的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今已亭亭如盖矣。睹物思人而物是人非,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2 .在项脊轩志中,作

29、者的感情基调由“喜”转“悲”的过渡句是:多可喜,亦多可悲.在项脊轩志中,通过描写老妪口中转述的作者母亲在门外对子女的嘘寒问暖的话第17页共23页语从而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的句子是:儿寒乎,欲食乎?3 .在项脊轩志中,描写项脊轩的大小和面积的句子是:室仅方丈,可容人居。4 .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百年老屋项脊轩在修葺之前的旧、破的句子是:尘泥渗 漉,雨泽下注。5 .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北向的项脊轩修葺之前的采光不好的情况的句子是:不能 得F, F过午已昏。6 .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项脊轩庭阶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的句子是:鸟时来 啄食人至不去。7 .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在明月之夜,项脊轩附

30、近桂树的影子落在半墙上随着夜风 的吹拂而不断移动景象的句子是:桂影斑驳,风移影动。8 .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项脊轩里面有书香之味的句子是:借书满架,偃仰啸歌。9 .在项脊轩志中,作者归有光写到自己对旧项脊轩的改造时,作者“前辟四窗,垣 墙周庭”,使得房间的亮度大增,采光极好。10 .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作者这个大家庭的叔父辈分家自立门户后门墙增多的句 子是: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11 .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作者这个大家庭的叔父辈分家自立门户后鸡狗横行、人员 杂乱的一片萧条的句子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12 .在项脊轩志中,点明家中老妪身份的句子是:妪,先大母婢也。13 .在项脊

31、轩志中,点明老妪对作者家中的巨大贡献以及作者母亲对其十分关照的句 子是: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14 .在项脊轩志中,通过描写作者妻子归宁后转述其小妹的话语从而表达作者对亡妻 的思念之情的句子是: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15 .在项脊轩志中,通过描写大母说作者他F1可用太常公曾用之象笏上朝的话,表达 了作者考取功名、振兴家室的期待之情的句子是: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 日汝当用之。16 .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作者“扃牖而居”.时间长了可以根据足音来辨别是何人 的句子是:久句,能以足音辨人。兰亭集序1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表现兰亭环境优美的句子是: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乂有清流激

32、湍,映带左右。表现兰亭气候宜人的句子是:天朗气清,惠风和畅。2 .兰亭集会时文人雅士们把盛酒的杯浮在水面从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谁面前, 谁就取来饮酒赋诗,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的句子是: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第18页共23页 丝竹管弦之盛,觞咏,亦足以畅叙幽情。3 .王莪之在兰亭聚会时看到天空的无边和事物的繁多之后,眼力舒展,胸怀开畅,极 尽视听的乐趣,确实感到非常快乐的句子是: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 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4 .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兰亭集序中有一句 相似的感叹: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5 .王羲之将世人大体分为

33、两类“静者”和“躁者”,并形象地概括了两类人的生活内容: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6 .生活中当我们专注于自己所喜欢的事物时,会达到忘我的状态而忽视时光的流逝, 不觉中老年将要到来。这很容易让我们想起王羲之兰亭集序里的句子:当其欣于所 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7 .我们喜欢的事物由生到灭,时间极其短暂,自然也会令人生发感慨,正如王羲之兰 亭集序中所写: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8 .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话来批评: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炀为妄作。9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一开始就点明聚会的季节、地

34、点和事由的句子是:暮春之初,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10 .兰亭集序中交代在兰亭聚会的人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各路英才,老少皆 有。11 .生活中当我们对所喜欢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时,感情会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 慨也随之产生。这很容易让我们想起王羲之兰亭集序里的句子:及其所之既倦,情 随事迁,感慨系之矣。12 .庄子中说死生是人的一件大事,每个人寿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 亡。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写: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13 .每当我们看到古人对死生发生感慨的文章,就为此悲伤感叹,也说不出是什么原因。 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写: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

35、,不 能喻之于,怀。14 .纵使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但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正如王羲之在兰亭集 序中所说: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也。归去来兮辞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起笔二句“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表达出对田园生活的向 往。第19页共23页17 .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的语句是:反是不思,亦已焉哉。18 .诗经卫风氓中借新鲜的桑叶来比喻女子的青春年华的诗句是:桑之未落,其叶 沃若.诗经卫风氓中写女子登上倒塌的墙遥望男子的诗句是:乘彼埃垣,以望复关。19 .诗经卫风氓中写女子没有看到男子到来伤心不已的诗句是:不见复关,泣涕涟 涟。20 .诗经卫风氓中写女子乘车回娘家的情景的诗句

36、是:淇水汤汤,渐乍帷裳。21 .诗经卫风氓中写女子婚后日夜辛苦劳作的诗句是:夙兴夜寐,靡有朝臭。22 .诗经卫风氓中写女子回娘家遭到弟兄们的嘲笑的诗句是:兄弟不知,阵其笑矣。23 .诗经卫风氓中写男女主人公少年时一起愉快玩耍的诗句是:总角之宴,言笑晏 晏。24 .诗经卫风氓中写男子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的诗句是:士也罔极,二三其德。25 .诗经卫风氓中写女子和男子两人很顺利地结婚的诗句是:以尔车来,以我贿迁。26 .诗经卫风氓中女子静下心思考过后痛斥男子任何事物都应该有个限制的诗句是: 淇则有岸,隰则行泮。27 .诗经卫风氓中写男子忠厚老实老实的诗句是:氓之蚩蚩,抱布贸丝。28 .诗经卫风氓中劝

37、诫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诗句是: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离骚1 .离骚一文中描写诗人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长 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中表现诗人坚持真理.献身理想的诗句是:“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 悔2 .离骚中表现诗人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的诗句是:“宁滥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 态也。“.离骚中表现诗人刚正不阿.一身正气的诗句是:“伏清臼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3 .离骚中表现诗人洁身自好.自我完善的诗句是:“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 赏。”.离骚中用大鸟和小鸟不合群来比喻说明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两句是:“鹫鸟之不群 兮,自前世而固然。“4 .离骚中

38、用方圆不相合说明自己和世俗小人不相容的两句是:“何方圜之能周兮,夫 孰异道而相安。,.离骚中表明作者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也是以古贤为榜样的两句(表明自己追慕古第2页共23页2 .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两句来表达过 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3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问征夫以前,恨晨光之熹微”两句写诗人问道于行人,恨 晨光微弱,不见前路,见出还家之归心似箭。4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两句写诗人拄杖或游或息, 时时昂首远望,畅享自然风景。5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两句省察牛.命之有限, 生年无多,何不顺从

39、心愿而行?6 .归去来兮辞6诗歌正文照应小序中“皆口腹自役”的一句是“既自以心为形役”。7 .归去来兮辞诗中对过去进行否定,对未来抱有希望的两句诗“悟已往之不谏,知来 者之可追”。8 .归去来兮辞诗中陶渊明用“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是对历史和现状的对比 否定了过去肯定了现在。9 .归去来兮辞用“舟遥遥以轻随,风飘飘而吹衣”表现归程的轻松愉快,心灵得到了 极大的释放。10 .归去来兮辞写陶渊明回家后看到的白然环境的两句是“三径就荒,松菊犹存”。11 .归去来兮辞中写陶渊明回到家中精神得到了自然的寄托。身心得到了得到很大的 安慰的两句是“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云无

40、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两句自然形象地概括了自 己的入世和出世,对仕宦道路做了适当的终结。12 .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回到田园中谈及劳动的内容是“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 西畴”.归去来兮辞诗中用“木欣欣以向荣,泉泪泪而始流两句赞美了大自然万物恰逢繁 荣滋长而得到精神满足。13 .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两句表达了顺应自然乐 天安命的决心。14 .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两句表明人生短暂要 随顺自然的人生态度。种树郭橐驼传1 .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鸵种树移栽易活的特点揭示了一个极其平凡而实际却很难 做到的道理:“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种树

41、郭桌驼传中,“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概括了树木第20页共23页 的本性,也揭示了种树的要领。2 .种树郭橐驼传中,违背树木的本性,种树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 不及”,因此必然遭致“木之性日以离”的恶果。3 .种树郭橐驼传中,“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符也若子,其置也若弃”是郭橐驼植 树的管理经验。4 .种树郭橐驼传中,一般种树的人不是撒手不管而是关心太过,什么都放不下,结 果适得其反,“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压抑了甚至扼杀了树木的 生机。5 .种树郭橐驼传中,对“养人”之不善,文章先简要地用几句加以概括:“见长人者好 烦其令,若甚怜焉,而

42、卒以祸这与上文“他植者养树管理之不善相呼应。6 .种树郭橐驼传中,与“养民”治国构成类比关系的种树原理是:顺木之天以致其性。7 .文章最后一句“传其事以为官戒”直接点出写作本文的真正意图。8 .郭橐驼种树最关键的道理是“其荷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提到自己的种树经验时谦虚地说,自己的树之所以种 得好,原因在于: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9 .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提到自己种树的四点秘诀时说到,除了要让树根得到 充分的舒展以外,还要做到:“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在介绍种树经验时说到,为了保持树木的天性,种树 人要做到“其前也若子,其置也若

43、弃”,这个比喻十分恰当,对育人也颇有启发意义。10 .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在介绍自己种树经验的同时,也一针见血地指出有些 人在种树的“易土”与“培土”方面存在不足,其具体表现在:“根拳而上易,其培之也,若 不过焉则不及“石钟山记1 .石钟山记中,苏轼认为石钟山的得名由来在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的原因,除郦道元 记录不详细和渔工水师不能用文字记载以外,还在于“上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 :E”,从而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2 .从苏轼的石钟山记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启示:治学做事要有严谨的态度,”事不目见 耳闻,而臆断其有无”的态度是不可取的。3 .在石钟山记中,作者用一个宾语前置句来表达自己知道石钟山得

44、名的原因后轻松 愉快的心情的是:古之人不余欺也。4 .石钟山记中,苏轼认为石钟山的得名由来在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的原因有三个:邮 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第21页共23页 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5 .对于石钟山的得名缘由,有郦道元和李渤的两种说法。郦道元认为石钟山下面靠近深 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而发出的声音好像大钟一般。而李渤则从深潭边找到两块山 石,敲击后聆听他们的声音,南声函胡,北音清越,袍止响腾,余韵徐歇。6 .作者怀疑郦道元的说法原因在于: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7 .作者怀疑李渤的说法原因在于:石之铿然有声者,

45、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8 .作者到了绝壁下所见所闻之景有: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 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9 .作者发现发出噌眩声的原因是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 涵澹澎湃而为此也。10 .作者发现发出藏坎馍鞋之声的原因是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 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莪坎馍络之声。11 .苏轼在石钟山记末尾自述他写作此文的原因是: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拟行路难(其四).拟行路难(其四)中运用反问语气表现鲍照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精神的两句诗是: 心非木

46、石岂无感?吞声瞬躅不敢言。1 .拟行路难(其四)用比兴的手法对当时门第决定人生这一古代的血统论发出愤怒 的控诉的两句诗是: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2 .拟行路难中“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是作者的自我安慰,认命,不再忧 愁。3 .在拟行路难中,作者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 难。客至1 .客至中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和作者孤独心境的句子是“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FF来.客至中描写春水和鸥群,点出环境清幽僻静的句子是“舍南舍北皆春水,偏见群 鸥口口来”。2 .客至中写迎接客人到来的喜悦的句子是“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客至写招待寒酸简单但却满蕴真情的句:是盘维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酷”。3 .客至中表现田园生活中淳朴的邻里关系的句子是“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 余杯.客至中与陶渊明的“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宜与邻第22页共23页翁相对饮,隔篱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