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县域经济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72232799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0.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代县域经济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新时代县域经济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时代县域经济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代县域经济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时代县域经济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 年)为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扩权强县改革促进县 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 力,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动力,按照2022年市委、市政府重 大决策部署,实施新一轮县域经济提升行动,确保县域综合 实力和整体竞争力有较大提高,在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考核中位次大幅前移,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 步提升。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 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 总书记视察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要求,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2、,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 质量发展战略,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疫情防控 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党的建设“一个引 领“,聚焦人民至上“一个理念”,强化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 兴“两大支撑”,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双招双引、营商环境、 园项目,加大冬枣全额贴息“大棚贷”发放力度,为产业发 展提供强力支撑。深入实施畜牧产业“提档延链”工程,做 大做响白山羊品牌,推进傲农生猪屠宰加工等项目,争创全 国生猪调出大区,争取全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 目。深入实施水产业“南苗北育”工程,新增工厂化养殖面 积15万平方米,繁育一代对虾苗种680亿尾,占领选

3、种制 种前沿;抓好珍味嘉、昶昇水产等深加工项目,提高产品附 加值。2 .激发激活农村潜能。坚决扛牢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政 治责任,建设高标准农田7.7万亩,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 稳定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新流转土地1万亩,新增市级以 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9家。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大力推 进“鲁担惠农贷”,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促进农民收 入持续增加。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加快实施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建设,提升扶贫产业项目 收益,加强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坚决防止返贫和新致贫。3 .建好建美宜居乡村。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 行动,实行环境连片整治、风貌连片提升、样板连

4、片打造, 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十百千创建工程,下洼镇东平村争创省 级美丽村居试点,创建市级以上美丽乡村15个、示范片区2 个,打造“五美”庭院10690个。实施农村供水提升改造工 程,农村管网改造实现全覆盖。加强农村道路管养,新建村 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30公里,完成危桥改造15座,争创“四 好农村路”国家级示范县。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 规范引导作用,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塑造乡村文明新风。深 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改造提升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438 个。(四)统筹协调融合发展,拓宽新型城镇化空间按照打造美丽的总体推进思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发 挥城镇化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作用,强化中心

5、城 区带动作用,推动各镇街特色发展。1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本着“持续拥河发展, 繁荣两岸经济,梯次向南迈进,建设南部新城”的发展思路, 以徒骇河为中轴线,打造宜居生活带、沿河经济带、生态景 观带。充分利用城水相依的天然优势,进一步发掘水系资源, 以河为魂,规划建设美丽富饶、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滨水名城。 深入发掘徒骇河历史文化,结合传统风俗民情,体现生态廊 道、文化载体、百姓舞台三大功能,逐步实现河畅、水清、 岸绿、景美的水生态目标。2 .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品质。全力配合G228丹东线沿海高 等级公路、沾临高速建设,G340东子线绕城段竣工通车, 提升路网通达能力。贯通银河三路、金海七路

6、等8条道路, 完成中心路、商场路北延等道路建设,新增城市道路3.2公 里,畅通城市“微循环”。运营好智慧停车系统,有效解决 停车难问题。加快市政管网建设,铺设燃气管网15.2公里, 升级改造东城供热首站、供暖管网,新增供热面积14.6万平 方米。建设城市公园3处、口袋公园5处、绿道17公里, 新增绿化面积15万平方米。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 加强城区水系管护,让一城清水造福人民。3、提升城区品质特色。持续巩固创卫成果,常态化开 展城市“十乱”整治行动,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智 慧物业综合管理平台,培育物业服务标杆企业。生活垃圾分 类投放设施覆盖率达50%,无害化处理达100%。加快智

7、慧 城市建设,整合大数据资源,完善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 慧社区等应用场景,建成投用综合执法调度平台,促进城市 形象品质和内涵功能双提升。4、推动小城镇高质量发展。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 色、挖掘内涵、提升品位”的思路,加快航空、足球、康养、 渔业、生态文旅等特色小城镇建设步伐,以惠民利民为导向 高水平完善综合服务功能,推进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建成 独具特色、功能完善、发展强劲的小城镇。推动小城镇积极 探索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加快建设一批人口集聚中心、产 业集聚中心,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提高综 合服务能力。(五)完善基础设施体系,夯实高质量发展支撑抢抓基础设施建设机遇,坚持系统化

8、、整体化、集约化 思维,以整体优化、协同融合为导向,统筹存量与增量、传 统与新型基础设施发展,加快传统基础设施升级改造,补齐 信息基础设施短板,促进新型基础设施与经济社会深度融 合。L完善交通运输体系。以提升支撑区域发展战略能力为 导向,积极衔接国家重大交通设施部署,以区概念性城市 设计暨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基础,改造提升老城区富康 路、富民路、富港路、富强路、江河西路、富源西路;规划 建设新城区渤海电子产业园路网、银河一路、金海二路西延、 银河二路南延、中心路北延;根据规划建设完善跨河工程设 施,建设南外环路(滨海路一辛滨线连接线),提升改造海 天大道、创业大道、下利路等全域骨架县道路网和干

9、支路网 及等级结构,继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努力提升城乡 居民的出行质量。依托港徒骇河港区总体规划,加快内 河码头群建设,构建海河联运大通道,完善多式联运大交通 体系,打造港产城融合发展新高地。2 .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把解决民生水利问题放在更加突 出的位置,坚持外部开源、内部挖潜、厉行节约、循环利用 的思路,协调推进给水、污水雨水、防洪排涝各项工作。实 施大中型灌区骨干工程和现代化灌区建设,积极推行节水灌 溉新技术,因地制宜实施田间配套工程建设,推进农田水利 设施提质升级,持续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实现现代农业 区域化发展,用水效率和效益显著提升。3 .提升能源保障能力。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

10、战略,坚持 能源供应的基础作用,推进城乡供电、供热、供气、充电桩 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居民生活提供基础保障。规划新建和扩 建一批变电站,满足新增负荷供电需求;实施清洁能源供热 项目,新建改造供热管网,提高集中供热率;积极推动燃气 分输站建设,新建一批分输站,确保气源充足供应,加强加 气站建设,推进镇驻地燃气管网逐步向农村社区延伸;加强 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以用户居住地停车位、单位 停车场及公交、出租车场站等配建的自用或专用充电基础设 施为主体,以公共建筑物停车场、社会公共停车场、临时停 车位等配建的公用充电基础设施为辅助,以独立占地的城市 快充站、换电站为补充的充电服务网络。4 .全力建

11、设智慧城市。立足“智慧”建设实际,坚持“量 力而行、实用为主、适当超前、迭代升级”的原则,打造独 具特色的新型智慧城市,不断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现代化水平。基于城市数字大脑,不断优化拓展智慧运管中 心,全面展示我区发展状况,对城市特征进行多维度分析展 示,为城市治理提供科学、合理、有效的决策支撑。加快智 慧管网、智慧环保、智慧校园、智慧照明、全科大网格及时 空地理数据平台建设,持续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化水平。 完善提升智慧警务、智慧应急、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 社区、智慧医疗等应用场景,建立全区重大疫情及公共安全 应急管理保障体系,不断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和安全保障 能力。推进公共数

12、据资源开发利用,围绕交通、医疗、教育、 文体等领域打造一批惠民利企的应用场景。推动数据中心规 模化发展和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建设,构建大数据产业发展生 态圈。推进“5G”网络部署和规模组网,在工业制造、城市 治理、民生服务、文化娱乐等领域培育“5G+”智慧产业, 形成一批“5G”应用典型案例和创新成果。(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彰显生态文明新形象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筑生态文明之基、 走绿色发展之路,全面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提升生态环境治 理能力,有力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建设生态宜居美 丽。1 .扩展绿色生态空间。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确保重 要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和生物多

13、样性得到系 统性保护。构筑绿色生态屏障,实施国土绿化提升攻坚行动, 全面落实林长制,着力推进区建成道路绿化廊道带、饮用水 源涵养区、城郊生态休闲区、旅游观光景观带等重点区域绿 化,整体推进乡村绿化、加快推进城镇绿化。大力开展村庄 绿化和农田林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绿化一 体化进程,护好“水林田湖草”生态颜值。2 .全面加强污染防治。聚焦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 治污,坚持标本兼治、重点突破,扎实推进环境污染治理, 全面提升污染防治能力,坚决防止环境污染问题反弹回潮, 让群众真切感受到环境质量一年比一年好。打好蓝天保卫 战,坚持“管车、治企、降尘、限煤、联防”并举,加强联 防联控,做

14、好重污染天气应对,二氧化碳排放量、主要污染 物排放量始终控制在上级下达指标内。打好碧水保卫战,统 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深入开展污染减排和人工湿地 建设,扎实做好清河护岸净水保水工作,严格落实河湖湾长 制。不断加强河流断面控制,确保各断面和近岸海域水质达 标。开展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整治,扎实推进治污减排, 确保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基本完成。打好净土保卫战,加 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进污染地 块修复,继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完善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建 设,提高固废危废集中处置能力。完善城市建筑垃圾处置, 安全处置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达到100%。

15、3 .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坚持穿“新鞋”、走“绿道”, 推行绿色生产和消费,推动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升“含金 量”和“含绿量”,把“绿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 严格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 控”,坚决淘汰高污染高排放企业,严控高耗能、高排放新 上项目,重点行业积极推进清洁化改造,推广绿色节能环保 技术和循环发展模式,提高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推动资源 利用方式加快转变。加快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推进生活 垃圾、建筑垃圾、餐厨废弃物等废旧物品资源化利用,引导 居民践行绿色消费方式,推广节能环保产品,倡导绿色低碳 出行,创建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让绿色生活走 入寻常

16、百姓家。(七)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畅通内外双循环活力坚持改革闯关、开放探路,推动关键领域改革落地,更 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双招双引”精准度,提升资源 集聚和产业集聚能力,进一步激活蛰伏的发展潜能,增创高 质量发展新优势。1 .深化营商环境改革。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以“一 次办好”为导向,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服 务流程再造,建立政务服务标准化体系,努力实现审批事项 最少、政务服务最好、审批和服务速度最快。建设诚信,促 进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 惩戒机制,政府带头强化全社会契约精神,禁止“新官不理 旧账”。深度激活民间投资,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建立

17、领 导干部联系民企制度,构建亲清政商关系。2 .提高开放合作水平。适应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形势, 深度融入国家和省区域战略,更加注重双招双引成效,加快“走出去”步伐,推进外贸外资稳中提质,不断提升开放型 经济发展水平。紧盯世界500强、行业领军企业和新兴领域 隐形冠军、单项冠军企业、独角兽企业,用好招商顾问团和 招商地图,积极开展对外招商。秉持“专而精、优而强”理 念,注重承接产业组团式、链条式、集群式转移,积极引进 强链补链延链项目,大力引进竞争力强、成长性好、辐射带 动效应大的大企业、大项目。实施大经贸战略,优化对外贸 易经营主体结构,实施有重点的分类指导,加大对重点外商 投资企业、生产企

18、业和民营企业的政策、人才和信息支持力 度,推动企业走向国际市场。鼓励优势企业通过结盟、“抱 团出海”等形式,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为主,加 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推动更多企业“走出去”。深入推进 园区体系机制改革,优化园区规划布局,高质量建设园中园。 完善园区土地利用和管理制度,健全入园企业亩产效益综合 评价制度,实施园区升级行动,打造高能级产业园区。3 .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打通各类要素循环堵点,畅通 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有效衔接,自觉融入到国内 统一大市场,形成供需互促、产销并进的良性循环。推进物 流标准化及城乡互联互通的高效配送体系建设,不断完善 “以城区为龙头,乡镇为节点,

19、村居为延伸”的现代商贸流 通网络体系。推进质量强区建设,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扩 大中高端供给。加快建立储备充足、反应迅速、抗冲击能力 强的应急物流体系。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和跨界融合, 加强标准化建设和绿色发展,支持关系居民日常生活的商贸 流通设施改造升级。对接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等地区,推动 构建通用航空、高端化工、新材料等产品的产业转移及重要 供应基地。(八)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 神文明建设,加快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 展,凝聚区新时代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L传承弘扬优秀文化。深入挖掘优秀文化资源,构建以 优秀传统

20、文化为根基、革命文化为标识、先进文化为引领的 传承创新体系。大力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举办非物质文 化遗产展览展示活动,推进渔鼓戏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 提升渔鼓戏、枣木雕刻等非遗项目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 对历史沿革、区域文化、风俗民情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系统梳 理挖掘,编制文化通览简本。积极开展文物法制宣传教 育,加强对民间流散文物的管理和征集,巩固基层一线文物 保护队伍建设,常抓不懈做好文物安全保卫工作。持续推进 文化艺术创作,围绕国家级非遗项目渔鼓戏组织编排反应时 代风貌的艺术作品,争创省级精神文明建设“文艺精品工程” 剧目。将民间庄户剧团作为培育、扶持重点,发掘壮大基层 文艺骨干队伍。

21、采取签约艺人方式,面向全国招引人才,满 特色农业、城市品质、民生改善“六大提升工程“,奋力开创 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二)总体目标到2024年,全区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财政保障能 力稳步提升,产业对县域经济的支撑带动能力显著提高,公 共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综合实力全面提升。产业发展“四量并举”和主导 产业“三三倍增”计划取得实效,经济发展质量和核心竞争 力显著提高。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20:32:48;地区生产总值 年均增长7%; 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固 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以上;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 增长8%以上;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左右。创新能力显

22、著提高。新动能主导格局基本形成,创 新体系、创新平台、创新能力建设持续加强,基本形成创新 驱动经济发展的内生模式。建成省级以上产业创新平台10 个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达到30%,研发经费支出占 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基本形成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内 生模式。改革开放全面深入。市场主体充满活力,要素市场 化配置更加高效,政府服务水平持续提升,营商环境更加优 良。对内对外双向开放不断扩大,深入融入“一带一路”、黄 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等战略取得重大进展,全区进 足演出需求。在公益演出的基础上,依托大剧院等场地,加 大商业演出场次,培育演艺市场,实现文化惠民目标。2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3、。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体建设,形成覆盖全区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立足场馆职 能,在持续深化免费对外开放水平的基础上,组织开展公益 培训、传统文化体验等各类文化活动,鼓励和吸引群众参与, 为群众提供展示自身文艺风采的平台。建设覆盖全区、功能 完善、服务高效的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 文化服务网络。策划开展艺术辅导、文化展览等公益文化活 动,利用自媒体、短视频平台,推出云端文化服务项目。加 强对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督促和指导,切实发挥农村 文化管理员作用,提升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服务效能。组织 文化工作者深入乡村,将文化送到群众身边。城乡建设中突 出冬枣文化、渔盐文化、老渤海红

24、色文化和现代文化元素等 主题,突出通河连海城市定位,规划主题广场、公园、雕塑 和城市小品,强化文化内涵,增加城市魅力和吸引力。继续 组织实施免费送戏下乡和公益电影放映活动,抓好“省市县 三级联合购买文化惠民演出试点”。创新策划群众文化艺术 节、消夏晚会、中秋诗会等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开展线上线 下诗词大会、阅读大赛,提升全区人民对群众文化服务的满 意度。3 .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按照“宜融则融、能融尽 融”的原则,大力推进实施“文化+” “旅游+” “文旅+”, 全面整合冬枣、通用航空、河海湿地、民俗文化、休闲农业、 生态渔业等特色旅游资源,做活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文章,进 一步叫响“冬枣之乡、

25、魅力”文化旅游品牌。结合文化馆、 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做好传统公共文化场馆功能、模式创 新,增加旅游咨询服务、旅游商品展示、游客休闲娱乐等功 能,盘活文化场馆的综合价值。对旅游景区、特色小镇、乡 村旅游点等旅游载体植入文化元素,增设非遗展示、文创产 品展示、图书阅览等功能,增加文化内涵。打造“智慧旅游” 平台,将文化开放场馆、旅游景区、优质采摘园、特色餐饮、 住宿酒店、旅游商品等纳入平台,实现文化旅游一站式导航。 推动各公共文化场馆和基层文化站、文化服务中心联合各旅 游景区、乡村旅游点,创新策划文化旅游节、非遗展览等文 化旅游活动,以文化来丰富旅游产品,提升旅游层次,增强 旅游魅力,更好地满足

26、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游客的体验 感和获得感。(九)推进共建共治共享,拓展民生福祉新水平以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增 进社会活力、提升民政公共服务水平为重要着力点,注重社 会事业全面发展,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营造共建共治共 享社会治理格局,努力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 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1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兴办为创业 者提供创业场所和创业服务的各类创业载体,支持高校毕业 生、失业下岗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创业就业。 加大对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力度,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1人就 业。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面向农村转移劳动力、城乡未

27、 继续升学初高中毕业生、登记失业人员、退役军人、残疾人、 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广泛开展就业创业培训。大力开展农 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提升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和 困境儿童福利水平。持续优化养老服务供给结构,推动敬老 院由实际的社会救济机构向养老机构转变,进一步完善农村 幸福院功能,健全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落实城市住 宅小区配建养老服务设施责任。加强社会救助能力建设,强 化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积极开展特殊受助人员集中安置,完 善以基本生活救助为基础,专项救助为支撑,急难救助为辅 助,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健全残疾人 关爱服务体系和设施,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推广“互联网 +

28、助残”服务,依托乡镇(街道)、城乡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 设残疾人服务平台。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和兜底性医疗保障 制度建设。进一步提高普通门诊保障水平,稳步推进职工个 人账户改革;合理提高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深入实 施DIP支付方式改革,探索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巩固脱贫攻坚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坚决防范因病规模性 返贫。扩大职工长期护理保险受益面,积极探索建立城乡居 民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模式,让更多失能群体享受到长期护理 保险待遇。2 .提升教育发展质量。围绕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 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到2024 年,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29、扩大学 前教育资源,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学前三年幼儿教育毛 入园率达到90%,普惠性幼儿园达85%,力争达到100%, 公办幼儿园占比达60%,小区配套公办学位不低于85%。进 一步补齐义务教育短板,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全面完成中心 城区学校提质改造,推进办学条件标准化。到2024年,小 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10。,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以上,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 教育比例达100%。实施普通高中提升计划,加强高中学校 标准化建设,配套完善设备设施,办学条件逐年改善。力争 到2024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合格率达90%,高考一 本、本科上线率位居全市前列。

30、提升职业中专办学条件标准 化建设,大力发展具有特色的职业教育。紧紧依托冬枣、康 养、化工等支柱产业,坚持以升学和就业为导向,深化校企 合作、产教融合,将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相结合,搭 建更高水平职业教育平台。3 .推进健康建设。坚持以提高群众健康水平为核心,更 加注重预防为主和健康促进,更加注重提高基本医疗服务质 量和水平,强化公共卫生和疾控体系建设。高标准推动区妇 幼保健院暨市二院妇女儿童医院、市二院西院区建设,依托 区医共体,打造大高、下洼、冯家3处医疗服务次中心,提 升改造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力争 建国家级卫生乡镇1个、省级卫生乡镇2个。完善公共卫生 应急管理预

31、案体系、指挥体系建设,推进疾病防控检测能力 提升、精神卫生提质增量、紧急医学救援体系提能、重大传 染病救治能力提升,重点做好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 新冠肺炎、鼠疫、霍乱、结核病、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 病、人禽流感等传染病及地方病控制。加大公共体育设施建 设力度,在乡镇驻地建设一批符合标准的健身场所,在城区 主次干道两侧空闲场地建设一批健身场地,打造城区15分 钟健身圈。在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村村有”全覆盖基础上, 加强健身设施管理与维护,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群 众身体素质。4 .提高社会治理水平。以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现代化为导向,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 理

32、。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沉,完善居民自治章程、居 民公约,提升社区服务中心功能,创新城乡网格化社会治理 新机制,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小区业 委会和物业服务企业议事协调机制,发挥群团组织、社会组 织自律作用。持续强化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防治,抓好危险 化学品、建筑施工、公共消防、交通运输、仓储物流、人员 密集场所等重点领域常态化排查整治,加强突发事件联防联 控,强化镇(街)应急管理基础建设,建设消防救援站,提 高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完善全覆盖智能化的社会 治安防控体系,加强“雪亮工程”建设,深化扫黑除恶专项 斗争,严厉打击各种渗透破坏、暴力恐怖等违法犯罪活动。 深入开展

33、平安创建活动,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 解综合机制,推进信访业务智能辅助系统建设,做好信访、 调解等工作,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 系建设。推进法治镇街建设,打造省级法治指数评估试点的 样板。实施农民工法律援助应援尽援工程,开通农民工法律 援助绿色通道。严格执行食品药品安全国家标准,守住食品 药品生产经营的安全准入底线。加强基层监管队伍建设,切 实提升农村区域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三、保障措施(一)加强工作落实。树立全区一盘棋思想,重点抓好 统筹组织协调,确保各项工作职能得到切实提升。各级各单 位落实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健全工作推进机制,细化工作 措施,确保上下协同、齐抓

34、共管、形成合力,以钉钉子精神 狠抓落实,确保方案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二)强化评估考核。加强对方案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 围绕方案提出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等,在实施中期阶段开 展全面评估,重点考核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完成情 况。建立指标任务责任考核制度,加大对各级各单位的考核, 将考核评价意见和结果作为单位绩效考核、领导班子调整和 干部任用、奖惩的重要依据。(三)动员社会参与。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 式,面向社会、面向大众,积极广泛地组织开展宣传,进一 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实施与监督, 激发全区人民的创业热情,使推进县域经济提升成为全社会 的自觉行动。出口总额、实

35、际利用外资规模稳定增长。政策执行更加透明 公开,政务服务高效运行,营商环境主要指标进入全省第一 方阵,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得到充分激发。民生福祉持续增进。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更加完善,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明显增强。教育现代化水 平稳步提升,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均衡化普遍提高,社会保障 体系更加健全,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就 业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 10%左右,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生态环境优美宜居。城市布局全面优化,一批产城 融合、城市更新工程建成投用,新型智慧城市迭代演进,城 镇化率达到60%以上。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美丽乡村示 范村覆盖率达30%

36、。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始终控制在上级下达指标内。森林覆盖率 稳步提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并保持在45%以上,空气 质量优良率达到70%o二、重点任务(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营造多层次创新局面树立科技创新支撑引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理念,深入实 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形成 创业活动蓬勃发展、创造活力充分释放、创新成果大量涌现 的良好局面,打造经济增长新高地。1 .重点培育创新型企业。围绕区的优势产业,通过开展 培训、政策激励、龙头带动、强化服务等措施,加快培育壮 大高新技术企业和具备承担国家、省重大科技研发项目能力 的企业集群。积极培育智慧

37、园区、人工智能、软件开发等领 域的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培育科技型企业,鼓励企业先行投 入和组织研发,积极协助企业争取专项资金补助和奖励,形 成以龙头骨干企业为重点、成长型科技企业为主体、初创型 科技企业为后备力量的高技术企业集群。2 .扎实推进企业技术改造。深入开展“一企一技术”创 新活动,引导企业在产品质量、技术工艺、产业链条上寻求 新突破,创造更多适合自身发展的技术绝活和专有技术。以 节能环保、技术突破、产业链延长、装备和产品升级为主攻 方向,实施以技术创新促进转型升级战略,鼓励企业对落后 技术进行改造,确定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围绕关键技术、共 性技术、约束性技术进行技术攻关。3 .实施重点产

38、业和领域科技攻关。加快转型升级进程, 增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培育,利用市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等 科研院所及大学、理工大学等高校资源开展产学研合作,探 索“揭榜制”新模式。不断构建和完善科技情报资源共建共 享的基础信息平台、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测试平台、科技成果 和技术产权交易信息平台等服务平台,最大限度的发挥和利 用技术能力。4 .打造提升创新技术平台。按照“平台思维、生态思维” 理念,通过搭建科技合作平台,完善“众创空间一孵化器一 加速器”的创新创业生态链,打造全生命周期创新创业生态, 加快“四新”经济率先发展。充分发挥创新创业基地等科技 创新平台的作用,通过为入驻企业及周边企业提供公共技术 研发、

39、创新创业服务,探索科技金融融合发展模式,构建“政 产学研金服用”相融合的创新生态。5 .积极搭建人才平台载体。加大高层次人才和从事科研 工作的高学历人才引进,建立招才引智台账,对重点人选和 项目实行专人负责,努力招引一批高层次人才到区开展创新 创业。同时,优化生活环境和工作升职空间,留住优秀人才, 为科技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二)加速新旧动能转换,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把产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四量并 举”“三三倍增”计划落实,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提质增效, 做优做强现代工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提升发展现代服务 业,优质发展现代农业,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 水平,加快构建现代产

40、业体系,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 进。1 .做优做强现代工业。坚持“产业跟进、项目支撑”, 推行“链长制”,构筑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化工新材 料产业,依托盐化工优势及近海临港产业优势,推进盐卤化 工、浪素和钾素提取、海水淡化、海洋生物化工一体化发展, 重点应用新兴膜材料及技术开发海水卤水精制浓缩淡化项 目,实现传统化工流程再造。依托经济开发区等园区,推进 基础化工向高端石化新材料产业发展,积极发展石化中下游 烯烧和C4综合利用产业链,生产环氧乙烷、乙丙橡胶、EVA 树脂、环氧丙烷、苯乙烯等多个系列的有机原料、合成树脂 和合成纤维产品,发展丙烯、新戊二醇、ACM等优势产品。 精细氧化铝产业,

41、突出龙头引领,积极扶持汇宏新材料等龙 头企业发展壮大,重点围绕铝材深加工抓好中顺恒辉和齐耐 新材料项等目建设,加快推进汇宏新材料三期400万吨氧化 铝迁建升级项目早日落地,依托800万吨氧化铝产能,打造 氧化铝深加工示范区。新能源产业,落实“双碳”战略,以 资源聚产业,先产业后资源,突出规划、统筹、组织、建设、 交易、政策一体化,把资源优势转化为资本经济,推进福建 巨电电池、阳光电源组件、海泰新能源电池异质件等产业项 目建设,开工宏烽、润龙、华能等光伏项目,在全市打造千 亿级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上走在前,打造“零碳园区” 先行区。2 .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培育 壮大新动

42、能的主攻方向,积极培育智能制造、通用航空、现 代海洋、生物医药等产业。加快引进新生力量,大力培育独 角兽企业,完善产业链条,扩大产业规模,打造区经济发展 新的“发动机”,培育形成新动能主体力量。通用航空产业。 发展“机场+产业服务链”,利用通航机场的辐射功能,将 通航机场相关产业服务链条结合起来,着力建设包括飞机停 泊、检修维护等在内的传统服务,包括飞行训练、飞机租赁、 机库存放等在内的新型业务,以及包括地面交通工具租赁、 礼宾服务在内的延伸服务。学院航空飞行实训基地一期建成 招生,青岛九天、寰宇等航校培训学时突破3万小时;抓好 滨奥DA40飞机复产、武汉航空无人机运营基地运行,打造 通用航空

43、特色区。智能制造产业。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相关 产业及领域协同跨越发展,全方位拓展网络经济新空间。积 极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园区,全面推动产业智慧化发展。依托 渤海智造产业园,着力发展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等新兴产业, 重点抓好总投资36亿元的锂电池生产及PACK基地项目, 中芯微电子等5个项目建成投产。现代海洋产业。立足海洋 资源优势,以现代海洋为引领,坚持陆海统筹,打造海洋经 济示范区,努力建设沿海增长极。积极培育海洋化工、海洋 装备、海产品深加工等新兴产业,重点抓好总投资47.3亿元 的海源正大等17个项目建设。实现徒骇河航道通航,引进 现代海洋运输与物流企业集团,推进富滨码头、畅海港务等 码头群

44、建设,加快发展海洋交通运输业。生物医药产业。高 质量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完善产业发展的公共服务、生物制 药、医疗器械等功能布局,重点引进创新的生物药、化学药、 医用新材料、中药和医疗器械产业化项目落地。依托万合医 药、永浩医药等企业,壮大医药中间体生产规模,提高产品 科技含量和附加值。3 .提升发展现代服务业。智能物流业。以物流运输和物 流信息平台为依托,充分发挥环渤海地区海陆空立体交通网 络功能,形成以公路货柜运输、商品配送和电子商务为支撑 的智能物流业。充分利用在农副产品、临海区位、海产品交 易市场等方面优势,建设智能物流园区,打造大宗货物集散 转运基地,物流范围辐射周边。电子商务业。以“电

45、商企业 培育工程” “农产品电商工程” “跨境电商工程” “电商人 才工程”“电商拓展应用工程”五大工程为突破口,全面发 展区电子商务产业。以渤海电子产业园为依托,规划建设区 电子产业园区,推动跨境电商项目落地,培育一批专业电子 商务服务商。引导电子商务企业和物流企业下乡,建立农村 电子商务园区,聚集农户、生产厂家以及服务商,进行线上 线下互动。建立健全区、镇、村三级物流共同配送体系,行 政村物流服务覆盖率达到90%o科技服务业。围绕通用航空、 精细化工等重点产业,依托各产业园区,引进研发企业及产 研一体的大型企业。加强与知名高校院所、高科技园区合作, 建设科技孵化园、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心、大

46、学生创业园、 海外留学生创业园、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平台,聚 集科研机构,吸引科研人才,推广研发服务外包。文化旅游 业。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依托京沪二线、环渤海高铁、 秦滨高速、G228丹东线沿海高等级公路等未来交通优势, 统筹规划区域旅游片区。整合徒骇河沿线良好的生态环境及 沿线乡村,打造徒骇河文化旅游长廊。大力发展自然观光游、 人文研学游、生态采摘游、民俗体验游、工业旅游、康养旅 游等“旅游+”业态。积极促进动漫游戏、数字创意、文化 交易、文化会展等新兴文化产业发展。医养健康产业。依托 国际足球小镇、航空特色小镇、滨海旅游小镇等,培育“足 球体育运动+健康” “航空运动+健康” “

47、滨海海盐休闲+医 养”等医养健康融合发展新业态。鼓励各级医疗机构开展养 老服务,促进医养结合等多业态融合发展。推进“互联网+ ” 智慧健康产业发展,依托实时在线诊疗服务等新模式,提供 远程健康管理、健康指导等服务。加快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 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医养健康产业体系,打造 独具特色的优质普惠医养健康产业。(三)优先发展农业农村,打造全区域乡村振兴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推进农村 人居环境改善,持续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资源配置向农村倾 斜,努力使农村更美、农业更强、农民更富。1.做优做强特色农业。深入实施冬枣产业“双增双提” 工程,新建冬枣大棚3万亩,改良“沾冬2号”2万亩,新 增“订单农业”基地1万亩;持续争取债券资金、现代产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