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素经传略.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72213265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罗素经传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罗素经传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罗素经传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罗素经传略.docx(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罗素经传略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是罗素生命的重要组成局部。在漫长的一生中,他 爱过不止一个女性,经历过四次婚姻的变故,每次变故都是因为他的不专情, 其第一次婚姻因与一美国记者的婚外情而告终,其间还与牛津大学的学生有着 千丝万缕的情感纠葛,后这个学生成为他第三任妻子。当时罗素已经搬到美国, 并被任命为美国纽约城市大学教授,地方法院就取消了他的教授资格,认为他 在“道德上”无法胜任教授一职。第四次婚姻是在他80岁时,与美国的英文教 授缔结婚约。2岁丧母,4岁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18岁考入剑桥大学,大学前三年 攻读数学,第四年转攻哲学。罗素的论文涉及哲学、数学、科学、社会学、政 治、历史、宗教等诸方

2、面,尤以哲学、数学最有成就。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享有“百科全书式思想家”之称。95岁高龄完成罗素自传,本文是罗素 自传的序言。罗素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关怀的人道主义者、和平主义者,他终其一生 热衷于政治活动和社会事务,并且撰写了大量关于政治和社会方面的著作。“对 人类苦难的同情”使得他坚决反对导致人类灾难的战争,他屡次发表反战的声 明和演讲。直到197()年(98岁)初逝世前还抗议以色列发动的中东战争。二罗素传略(姚琮)伯特兰AW罗素是20世纪著名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1950年诺贝 尔文学奖金获得者。他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是表彰他“捍卫人道主义理想和 思想自由的多种多样、意义重大的作品

3、”。罗素一生著书71种,论文及其他文章甚多。他文思敏捷,平均每天写作三 千多字。他的著述涉及哲学、数学、政治、伦理、教育、文学、社会学各个领 域,其中尤以哲学、数学最有成就。20世纪初,曾震惊数学界的“罗素悖论” 及解决这一悖论的“类型论”,是他致力于现代数学基础研究的重大成果,而他 的逻辑原子主义、中立一元论那么为现代西方哲学某些流派开一代先河。例如逻 辑实证主义、语义分析哲学等,就是受罗素哲学思想的影响,或者以他为出发 点而开展起来的。罗素还是国际政坛上的风云人物。在晚年,他以自己的巨大 声誉积极干预国际政治,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一度成为西方各国左 派群众的旗帜。其中以“诺贝尔奖获

4、得者罗素一爱因斯坦的禁核声明”最为世 人瞩目。1 .严格的家庭教育1872年5月18日,罗素诞生在英国蒙默里郡特雷莱克的一个贵族世家。 他的祖父曾两度出任首相(自由党)。他出生后不久,母亲和父亲先后去世。父母 死前要把罗素和他的哥哥托付给具有无神论思想的朋友抚养,但祖父祖母自愿 了抚育孩子的责任。罗素的祖母笃信宗教,恪守教规,教导他要经常默想自己的过失与愚蠢之 处。罗素性格内向,常在花园里独步冥想,养成了勤于思考的习惯。祖母的自 由主义政治观点对他影响颇深。11岁时,罗素开始从哥哥那里学习欧几里得几何学,当时他只能够接受定 义,却怀疑公理的可靠性,这种怀疑竟决定了他后来的研究方向。他的科学知

5、识是由叔叔零星讲授的。他祖父收臧的大量图书,为他博览群书提供了方便, 外籍保姆和家庭教师教会了他各种外国语言。少年的罗素以固执的怀疑看待人 类的一切知识。到底什么是知识的基础?哪些是客观的存在?他立志要弄个清楚。“我们到底了解了多少?我们了解的东西中有多大程度确实切性和可疑性? ”他 常常这样提出问题。2 .快乐的大学生活1890年10月,罗素考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便从清教徒式的家庭束缚中 解脱出来,进入思想活跃的教育园地,他感到极为快乐。然而老师对他的影响 不大,与同学们的自由交往,使他受益不浅。这个学院在182()年开始有一个不 公开的小团体(它的成员称这个小团体为“协会”,而外人那么把他

6、们叫做“使徒”) 专门吸收才智出众的学生。罗素入学第二年就被吸收进去。在这里,他结识了 不少后来闻名于世的同学,如数学家兼哲学家怀特海、哲学家莫尔和麦克塔格 特、经济学家凯恩斯等。他们每星期六晚上聚会,常常讨论到午夜,第二天又去乡间漫游、交谈。 很快,罗素就成为他们中间颇受欢迎的成员。他不满意老师的讲课,认为当时 的数学只重视技巧,不重视基础理论的证明。在第三学年时,他虽以优异成绩 通过了学位考试,却发誓再也不念这种数学了,他几乎卖掉他所有的数学书籍, 后来改学哲学。罗素对哲学素有兴趣,但在这以前,他只读过英国哲学家的书。当时恰逢 英国掀起新黑格尔主义浪潮,特别是布拉雷德发表了轰动一时的著作表

7、象与 实在,他在同学麦克塔格特的帮助下,成了一名黑格尔与布拉雷德派的忠实信 徒,他立志像黑格尔那样,建立一套哲学体系,献身于哲学事业。3 .政治观点与活动罗素一向热衷于政治理论的探讨,并积极参与各种政治活动。早在1895年,他在德国度蜜月期间,就研究过马克思主义理论,并盛赞共 产党宣言和三大卷资本论都是极富文采的伟大著作。当时他与社会民主 党领袖、马克思主义者倍倍尔,李卜克内西都有来往。当然,这些交往并没有 能改变他的唯心史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积极从事反战活动。1916年,他因撰写反战传单 被罚款一百英镑。当他不肯交付这笔罚款时,法庭就拍卖了他在剑桥大学的图 书作抵押,随后,三一学院院务

8、委员会也解除了他的教职。1918年,他又给反 战报纸写社论,因犯“侮辱同盟国”罪被监禁六个月。当局鉴于他的名声,把 他关在头等牢房里,无人打搅。罗素利用这个机会写了一本数学引论,还构思 了未来的几篇哲学著作。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罗素如同其他进步人士一样,热烈欢迎这一 伟大的胜利。1920年春,他以非正式成员身份随英国工党代表团访苏,在莫斯 科见到了列宁。192()年8月,罗素偕朵拉布莱克访问中国。他在北京屡次讲演,介绍他 的哲学著作心的分析和物的分析以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他还向共产 主义小组的成员及改良派的梁启超等介绍了苏俄的社会主义。罗素一贯同情被 压迫民族。在英布战争中,他站在布

9、尔人一边。为此他在英国贵族中极为孤立, 被叫做“贵族的叛徒”。1934年,罗素的自由与组织:18141914一书问世。他在书中系统 地阐述了自己的政治思想,提出经济、政治和历史人物是社会政治史的三个重 要方面的观点。1938年,他写了权力一书,主张实行“驯服权力法”,以 限制某些政客的权力欲望。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作为和平主义者,他支持过张伯伦的绥靖主义,但 是,大战爆发后,他又成认打败希特勒是“任何美好事物的必要前提”。战后, 他的名声日益显赫,荣誉纷至沓来。1949年,他被选为英国科学院院士。1950 年英王乔治五世亲手发给他功勋奖章。同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4 .保卫和平的战士1953年美

10、国试验了一颗氢弹,顿时改变了罗素的政治观点。以前他主张与 其在专制统治下生活,毋宁打一场战争;现在他认为与其打一场战争,不如在 专制统治下生活,表现出了对未来战争的异常担忧。1954年12月,罗素在英 国广播公司发表了人类面临的危险广播讲话。1955年初,他将自己起草的 禁核声明送交爱因斯坦和各国科学家签名。这就是有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罗素 一爱因斯坦签名运动。他还召开记者招待会,致函各国首脑,并且筹备世界著 名科学家讨论废除核武器问题的会议。1957年7月,第一次帕格瓦希会议召开, 罗素因健康原因没有出席,但被选为第一任主席。1958年,他参加了第二次帕 格瓦希会议,组织过核裁军运动,成立过指

11、挥群众向美军核基地举行示威游行 的“直接行动委员会二不久因和帕格瓦希会议的温和派决裂,罗素辞去了会议 主席职务,拉出一局部人成立“百人委员会”,鼓动人们采取大规模的“公民不 服从”行动。1961年,为反对美国政府开展核武器,89岁高龄的罗素偕夫人到 英国国防部门前静坐示威,结果被判处两个月的监禁。因医生作出健康危险的 诊断,实际上只在病房里拘留一周。此后,他更加关心国际政治事务。他与各国领导人通信,开展一系列人权 运动。1963年,肯尼迪被刺,美国成立沃伦委员会调查此案,罗素不满意这个 委员会的报告,组织了一个“谁暗杀了肯尼迪”委员会重新进行调查。1964年, 他卖掉古书,创立“罗素和平基金会

12、”。当美国侵越战争升级时,他在伦敦群众 大会上激烈抨击英国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当众撕掉已有50年党龄的工党党证。 随后他又组织“国际战犯审判法庭”,经两次审判,作出了约翰逊有罪的判决。 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罗素提出强烈抗议。他作为一名国际和平战士,成了 西方许多国家左派学生和群众的一面旗帜。罗素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前,从未写过文学作品。获奖以后,他竟开始 写起小说来。他的第一部小说于1951年匿名发表,并悬赏猜想作者为谁,结果 无一人猜中。因为谁也不会想到,这位年近八十岁、负有盛名的哲学家,还有 写小说的雅兴。然而,在这个新涉猎的领域中,他仍然获得了意外的成功。他 的小说集郊外的撒旦和伟大

13、人物的梦魇被评价为具有18世纪挖苦作品 的格调,而且非常出色。1967年至1969年间,罗素先后出版了三大卷自传1970年2月2日,他以98岁的高龄在威尔士的普拉斯彭林去世。他的一 生曲折跌宕,以致人们对他的评价毁誉参半。据统计,在罗素生前死后,论述 他的思想和行为的文章,其数量可以同论述拿破仑的文章相比。有人把罗素比 作伏尔泰,也有人认为罗素不是一个人。然而,他本人的自我结论是:“对爱情 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单纯而无比强 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节选自罗素自传,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传第三卷,湖南科学技术出版 社1985年版)对于老练的奸夫在尚未开放的年代里所必

14、须掌握的各种伎俩,罗素确实是 一位个中高手。罗素的“受害者”们通常是身份卑微的人:家庭女仆、保姆, 或是经过屋子的随便哪位年轻、漂亮的女性。研究罗素的胡克教授说:“不顾高 龄,仍在追逐他遇到的每一个穿裙子的人,他干这类事臭名远扬,甚于与年轻 女仆,当着那些他屋里客人的面罗素的第一任妻子爱丽丝是一位美国贵格会教徒,温柔、体贴、大度。起 初,罗素拒不认可他的新婚夫人,还暗示他的兄弟弗兰克,别把她带到餐桌上(后 来弗兰克在上议院的法庭.上被指控犯了重婚罪)。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罗素变 得很像过去的维克多-雨果,越发好色起来,越发不愿遵循社会规范,除非他 觉得这些规范对他有用。一起生活16年之后,爱丽

15、丝实际上被抛弃了,1911 年,罗素在贝德福德广场奥托琳摩勒尔夫人的寓所里拜访了那位充满活力的布 卢姆斯伯里的女主人。罗素意外地发现她的丈夫菲利普外出了,便与她发生关 系。罗素一度刮掉了自己的胡须,为的是在同奥托琳夫人秘密约会时掩盖身份。 接下来,1914年在芝加哥,罗素与一个年轻女郎又发生了一段有损名誉的故事。 这是妇科专家的一个女儿。在此期间,罗素又得到了另一位情妇,是一位交际 花。后来,罗素又投入了另一位更年轻的女子的怀抱,这是一位颇为解放的女 权主义者,名叫多拉布莱克,罗素让她怀了孕。她并不想结婚,因为她不赞 成这一制度,但罗素不想让“他的处境变得更复杂”,坚持要结婚。罗素的毫不 妥协

16、取得了成功,他们举行了仪式,并在孩子出生之前“空出了六个礼拜的时 间”。此时的罗素是一个50岁的男人。罗素与第三任妻子皮特斯彭斯的婚姻 维系了 15年的好光景。1952年罗素离婚,这时他80岁。然后他娶了一位来自 布莱恩莫尔学院的教师,伊迪丝芬奇。他已经和她相识好几年了,他的余 生都是由她来照料。当他被指控为反美时,他会潇洒地回答道:“我的妻子们有 一半是美国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积极从事反战活动。他参加了禁止征兵协会,发 表了一系列呼吁和平的演讲,对拒绝参加罪恶战争的人给予真诚帮助。1916年 因为撰写反战传单被罚款100英镑,由于其拒付,法庭就拍卖了他在剑桥大学 的图书作抵押。随后三一学

17、院也解除了他的教职。1918年,他又给反战报纸写 社论,因“侮辱同盟国”而被监禁6个月。鉴于其名声,他被判决在布里克斯 顿监狱中的一个小屋中写作和研究。战争结束后,罗素访问了苏联,会见了列 宁、托洛茨基和高尔基,他对共产主义者信仰的目标表示同情,但也对苏联的 政治和社会生活方式表示忧虑。1920年8月,罗素访问了中国。他一贯同情被 压迫民族。在英布战争中,他站在布尔人一边,为此他在英国贵族中极为孤立。1953年,美国试验了一颗氢弹,这改变了他的政治观点。他主张与其打 一场战争,毋宁在专制下生活,表现了他对未来战争的担忧。1954年12月, 罗素在英国广播公司发表人类面临的危险的广播讲话,严厉谴

18、责比基尼氢 弹试验。1955年初,乂起草并发表有各国科学家签名的著名的罗素一爱因斯坦 禁核声明。1961年为反对美国政府开展核武器,89岁高龄的罗素偕夫人参与了 伦敦示威。后来在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期间他极力呼吁美苏首脑举行高级会 谈,防止战争。罗素不是一个共产主义者,直到1953年斯大林死去,他一直没有放松对 苏联的批评。后来态度有所缓和。但在越南战争期间,他提供资金,组织了对 美国领导人战争罪行的模拟裁判。由萨特和艾特克多伊彻主持的战争法庭于 1967年5月在斯德哥尔摩开庭,并对美国军队的活动提出详细公诉。1968年苏 联入侵捷克,罗素提出强烈抗议。他作为一名国际和平战士,成为西方许多国 家左派学生和群众的一面旗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