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语文 第一部分 唐宋诗 第七课 人生到处知何似人生感慨教学案 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doc

上传人:随风 文档编号:721801 上传时间:2019-06-0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11.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中语文 第一部分 唐宋诗 第七课 人生到处知何似人生感慨教学案 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9高中语文 第一部分 唐宋诗 第七课 人生到处知何似人生感慨教学案 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高中语文 第一部分 唐宋诗 第七课 人生到处知何似人生感慨教学案 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中语文 第一部分 唐宋诗 第七课 人生到处知何似人生感慨教学案 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doc(2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第七课第七课 人生到处知何似人生到处知何似人生感慨人生感慨将 进 酒资料助读释标题“将进酒”为乐府古题,意为“劝酒歌” ,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 “将” , “请” 。知作者李白(见第一课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明背景此诗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这一时期,诗人曾多次与友人岑勋应邀到嵩山元丹丘家做客。三人常登高饮宴。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满腔悲愤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抒发。精要赏析析技巧1诗歌首二句,作者的真正用意是悲伤时光易逝、人生易老,作者却说“黄河之水天上来” ,这种表现手法叫_。黄河是发源于高山之中

2、,作者却说“黄河之水天上来”来极言黄河奔腾而来的气势,这种修辞手法叫_。请在诗中找出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其他诗句,并分析其表达效果。诗句效果提示:第一空从“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入手,第二空从题干“极言”入手。参考答案:比兴 夸张2诗句效果会须一饮三百杯极写作者“尽欢”状态,反衬“愁”之深斗酒十千恣欢谑极言诗人放纵状态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不惜出卖名贵宝物,来换酒消愁,极言诗人豪放,同时又写出“愁”之悠长2诗人为何写陈王曹植的典故? 请简要分析。提示:明确典故正用、反用类型及其意义。参考答案:三国时期的陈王曹植是个才华横溢的人物,因被其兄曹丕所忌恨而郁郁不得志,只有以酒

3、浇愁。以泪度日,最后年纪轻轻的就死去了。诗人由曹植想到了自己同样怀才不遇,因权贵当道,使自己为国效力的志向无法实现,英雄无用武之地。诗人是借曹植的典故尽吐心中的不平:面对着古来圣贤皆寂寞的现实,内心有太多的不满和不平。悟意旨3结合全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全诗紧紧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请在横线空缺处填上能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恰当词语:悲伤_愤激_。提示:扣住题干要求“情感变化”思考。参考答案:欢乐 狂放 (2)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诗人为何而愁?请在表格空缺处填上恰当文字。提示:根据提示,把握分析。参考答案:体现诗人“愁”的诗句分析“愁”的原因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

4、丝暮成雪时光易逝 人生易老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自信豪迈_怀才不遇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圣贤寂寞 才子失意4试将“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做一比较,说说二者在内容上的异同和情感表达上的不同。提示:扣住题干“内容上的异同和情感表达上的不同”理解诗句内涵。参考答案:内容上相同的是,都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鄙弃和蔑视的态度;所不同的是,前者所谓“开心颜”包含着个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而后者所谓“长醉不愿醒”显得消极一些。总起来说,前者于愤激中略见昂扬,后者于愤激中略见低沉。在表达形式上二者的不同:前者是委婉表达情感,以“钟鼓

5、馔玉”借代权贵;后者是3直白,锋芒直指“权贵”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资料助读释标题登柳州城楼:既交代了事情,亦含触景生情,登高怀远之意。寄:诗人眼望苍茫天地,百感交集,寄关切之情于同被贬谪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知作者柳宗元(见第一课渔翁)明背景公元 805 年,唐德宗李适死,太子李诵(顺宗)即位,改元永贞,重用王叔文、柳宗元等革新派人物,但由于保守势力的反扑,仅五个月, “永贞革新”就遭到残酷镇压。王叔文、王伾被贬斥而死,革新派的主要成员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分别谪降为远州司马。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二王八司马”事件。直到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初,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

6、刘禹锡等五人才奉诏进京。但当他们赶到长安时,朝廷又改变主意,竟把他们分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漳州、汀州、封州和连州为刺史。这首七律就是柳宗元初到柳州之时写的。精要赏析赏形象1结合本诗,概括诗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提示:根据首联的“愁” ,颔联、颈联的景,及尾联“滞”可以概括。参考答案:是一个被贬到偏远地区、孤单、寂寞、思念朋友的诗人形象。品语言2试分析本诗尾联的表达效果。提示:根据诗题、每句内容及反映的情感概括。参考答案:(1)先用“共来百粤文身地”一垫,再用“犹自”一转,才归结到“音书滞一乡” ,便收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效果。(2)而“共来”一句,既与首句中的“大荒”照应,又统摄题中的“柳州”与“

7、漳、汀、封、连四州” 。(3)一同被贬谪于大荒之地,已经够痛心了,还彼此隔离,连音书都无法送到!读诗至此,余韵袅袅,余味无穷,而题中的“寄”字之神,也于此曲传出。可见诗人用笔之妙。析技巧3以哀景写哀情是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的一大特点。说说这首诗写了哪些哀景?抒发了怎样的哀情?4提示:哀景即不明快的景,哀情即悲伤愁思之情。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高楼大荒” “海天茫茫” “惊风乱颭” “密雨斜侵” “岭树重遮”“江流曲回” “百粤文身地”等景,所有这些对遭贬的诗人来说,都是哀苦无比的景色。诗人正是通过这些景色的铺叙,远近结合,景中见情地把自己对友人望而不见的关切之情以及对自己遭贬谪的

8、无限哀情表达了出来。和子由渑池怀旧资料助读释标题和,和诗;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字子由;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西,这里表示地点;怀旧,怀念过去的事情。本诗是苏轼得到弟弟苏辙的寄诗怀渑池寄子瞻兄而和韵此诗。知作者苏轼见第一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其一、其二)明背景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苏轼兄弟随父亲苏洵第一次由蜀赴汴京应试,路经渑池,留宿于渑池寺,结识寺僧奉闲,并曾题诗于室壁。嘉祐六年(1061)冬,苏轼途经渑池出任凤翔府签判,得到苏辙的寄诗怀渑池寄子瞻兄 ,因而和韵此诗。精要赏析品语言1作者在颈联怀“旧” ,具体指什么?提示:根据背景与注释回答。参考答案:往日见过的老僧,题诗的墙壁。析

9、技巧2本诗的首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颔联对首联起了什么作用?提示:抓住“应似”不难判断手法,根据“留指爪” “飞鸿”很容易看出其作用。参考答案:首联使用设问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人生到处”比作飞鸿踩踏雪泥。颔联是对首联的具体解说,同时表明了诗人面对飘忽不定的人生经历而不计较得失的达观态度。悟意旨3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提示:根据课本注释体会。参考答案:回想往日的艰难困苦,而今更应牢记兄弟情谊,共勉奋进。5春江花月夜资料助读知作者张若虚(约 660约 720),唐代诗人。扬州(今属江苏)人。曾任兖州兵曹。字号不详。事迹略见于旧唐书贺知章传 。中宗神龙年间,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

10、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流传诗仅存两首:春江花月夜和代答闺梦还 。补注解“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创制者是谁,说法不一。或说“未详所起” ;或说陈后主所作;或说隋炀帝所作。今据郭茂倩乐府诗集所录,除张若虚这一首外,尚有隋炀帝二首,诸葛颖一首,张子容二首,温庭筠一首。它们或显得格局狭小,或显得脂粉气过浓,远不及张若虚此篇。这一旧题,到了张若虚手里,突发异彩,获得了不朽的艺术生命。赏读评价1开头八句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描写有何特点?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答:_参考答案:(1)春、江、花、月、夜。(2)紧扣题目写作,开篇就对春、江、花、月、

11、夜进行描绘。景物极多,但以月光统摄各种景物,由大到小,由远到近,层次分明地一一展开。(3)营造了一种幽美恬静的意境。2诗人在感受无限美景的同时,睹月思情,又情不自禁地引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人生代代无穷已”融入了作者_之感, “江月年年只相似” “但见长江送流水”融入了诗人对_、_的惆怅。参考答案:沉重的历史沧桑 人生短暂 宇宙无穷3请根据要求赏析下面词句。(1)“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两句在行文上有何作用?6答:_参考答案:承上启下。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像,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2)请赏析“徘徊”一词的表达作用。答:_参考

12、答案:拟人手法,写出月游移不定的动态;赋予月亮人的灵性,它似乎也为思妇而伤心、对她怜悯,不忍离去。(3)“卷不去” “拂还来”表达了思妇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参考答案:“卷不去”和“拂还来”明指月光洒在门帘和捣衣砧上不忍离去,暗指思妇的愁思无法排遣,反衬出游子的离愁别恨。(4)“鱼龙” “鸿雁”两词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答:_参考答案:鱼龙、鸿雁本来是月光下的景物,此处写出了月光的清澈。但也是用典“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 ,鱼龙、鸿雁是古代用于互传音讯的载体,此处暗含有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可见二人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江 汉7资料助读知作者杜甫见第二课横吹曲辞前出塞九首(其六)补注

13、解大历三年(768)正月,杜甫自夔州出峡,流寓湖北江陵、公安等地。这时他已五十六岁,北归无望,生计日蹙。此诗以首句头两字“江汉”为题,正是漂泊流徙的标志。赏读评价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 “孤月” “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答:_参考答案:“片云” “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之情。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答:_参考答案:自强不息。诗中提到“

14、心犹壮” “病欲苏” “存老马”等。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怕病,不服老,希望为国出力。怨恨之情。诗中提到“思归客” “腐儒” “片云” “落日”等,表达了诗人一生漂泊的沧桑之感和报国无方的怨愤之情。(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致 酒 行资料助读知作者李贺(见第三课金铜仙人辞汉歌)补注解公元 806 年,李贺带着刚刚踏进社会的少年热情,满怀希望打算迎接进士科举考试。8不料竟被人以避讳他的父亲“晋肃”的名字为理由,剥夺了考试资格。这个意外的打击使诗人终生坎坷。诗人“不平则鸣” ,从此“怀才不遇”成了他作品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他的诗也因而带有一种哀愤的特色。但这首困居异乡,有所感遇的致酒行 ,音调高亢,表现

15、明快,别具一格。赏读评价1诗歌引汉代名士主父偃和唐代名士马周的目的是什么?答:_参考答案:引汉代名士主父偃和唐代名士马周自比,说明他认为自己有经世之才,早晚会得到皇帝赏识。2有人说本诗诗人三层情感转折跌宕,沉郁顿挫,而以怀才不遇之意加以贯通,请分析。答:_参考答案:前四句写作客的情形和潦倒自伤的心情。中间四句,诗人由自伤转为自负和自勉,后四句,诗人又由自负和自勉转为自伤,感慨自己冷落寂寞的处境。三层意思转折跌宕,沉郁顿挫,而以怀才不遇之意加以贯通。秋 日资料助读知作者程颢(10321085),字伯淳,人称明道先生,原籍河南府(今河南洛阳),生于湖北黄陂县。宋代大儒,理学家、教育家,封“先贤”

16、,奉祀孔庙东庑第 38 位。与程颐为同胞兄弟,世称“二程” 。 “二程”早年受学于理学创始人周敦颐,宋神宗赵顼时,建立起自己的理学体系。 其家历代仕宦,曾祖父程希振任尚书虞部员外郎,祖父程遹曾任黄陂县令,赠开府仪同三司吏部尚书,卒于该县。父程珦年幼无力返乡,遂居于黄陂,曾任黄陂县尉,后官至太中大夫。二程就是在其父任黄陂县尉时所生,自幼深受家学熏陶,在政治思想上尤受父程珦影响,以非王安石新法著称。9补注解这首诗大约作于程颢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贬洛阳之际,鲜明地表达了他的哲学观、人生观和道德观。赏读评价这首诗一联包涵一种境界,请逐一作简要赏析。答:_参考答案:第一种境界是“忘” 。 “闲来无事不从

17、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一个“闲”字实则是要你“忘” ,只有忘掉现实才能应对现实。第二种境界是“静” 。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这里最关键的是这个“静”字。这不是说只要静下心来观察,什么东西都能悟得出。第三种境界是“超脱” 。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道,即规律,这两句是用客观自然界规律获得的办法超越万物之外才能得到大道,来说明快乐取得的途径超越生活现实才能获得现实生活的快乐。第四种境界是“安” 。 “富贵不淫贫贱乐” ,是说有权有势有钱不骄淫无礼,知道守度、守规矩;一贫如洗也能安于现状,没有非分之想,果能如此,当然是“男儿到此是豪雄” 。对应学生用书P39人生感

18、慨类诗词的鉴赏知考情近几年来对那些“非顶级诗人”的人生感慨的关注度在逐年递增,并且对“人生感慨”所包含的各种思想情感的考查也趋向多样化。悟考题(北京高考)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3)题。10奉陪郑驸马韦曲杜 甫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注 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禁:消受。(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 ,两处“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借酒释怀,消受春光。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

19、、 “藤梢刺眼”的细致描写,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D此诗运用了“反言” ,如“恼煞人” ,实际是爱煞人,正话反说,有相反相成之趣。解析:选 C C 项, “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错,五六句通过“钩衣” “刺眼”等细致描写,写出了春光的明媚绚烂,没有“春去夏来”之意。(2)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之感。下列诗句寓有兴亡之感的两项是( )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少无赖尚豪家。(唐罗隐寄南城韦逸人)B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宋张炎高阳台)C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元虞集题南野亭)D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E韦曲杜陵文物尽,眼中多少可儿坟。(明末

20、王象巽游曲江)解析:选 BE 兴亡之感往往从描绘眼前的物是人非而起, “当年燕子知何处”和“韦曲杜陵文物尽”均是在感慨当初的繁华如今已经不再。A 项, “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豪家”句借韦曲花讽刺世风;C 项, “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句借花喻人;D 项, “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句为景物描写。(3)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 ”结合这一注解,说说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解析:解读诗歌的思想感情要抓住直接表现思想感情的词语和诗中的意象。联系诗中前三联表达了对韦曲的喜爱之情,再联系题干对“小乌巾”的解释,可知最后两句“

21、何时”“小乌巾”传达出了归隐之意。11参考答案:(要点一)借向往隐居生活,表达对韦曲春景的喜爱。(或:因韦曲春色美景而生隐居山林之情。)(要点二)隐含求仕未果的复杂心情。学技法欣赏“人生感慨”诗歌需要“五从” “一注意”来解读:1五从(1)从标题分析。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标题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标题奠定了作者的感情基调。 (2)从描写景色的“冷” “暖”色调分析。古人写诗作词,常常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因此,鉴赏时首先要找出写景的词句,再体味所写之景的“冷” “暖” ,进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3)从所选取的意象分析。古诗词中的许多意象都有特定的含义,诗人常常

22、通过选取特定的意象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情感。我们鉴赏时就要留心诗词中出现的意象,调动积累,揣摩意象的含义,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把握诗人的人生感慨。(4)从作者的人生经历分析。 “诗言志” ,作者的人生经历不同,他(她)通过诗词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也就不同。因此,鉴赏时不妨从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及其生活经历突破。(5)从诗中典故的含义分析。古代诗人创作时,有时借助一些典故来表现广泛而深刻的感慨。如果我们关注这些典故,了解这些典故,无疑会有助于把握诗人的情感。2一注意注意分析人生感慨的类型:(1)怀才不遇的感慨;(2)壮志未酬的感慨;(3)报国无门的感慨;(4)与世无争的感慨;(5)愤世嫉俗的感慨。对应

23、学生用书P87一、基础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岑夫子(cn) 馔玉(zhun)漳汀(zhn) 乱颭(zhn)B沽取() 奉觞(shn)薜荔(b) 百粤(yu)12C渑池(shn) 飞鸿(hn)崎岖(q q) 蹇驴(jin)D滞留(zh) 滟滟(yn)芳甸(din) 碣石(ji)解析:选 C C 项, “渑”应读“min” 。2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莫使金樽空对月 金樽:珍贵的酒器B将进酒,君莫停 将:将要C岭树重遮千里目 重遮:重重叠叠地遮蔽D谁家今夜扁舟子 扁舟:小船解析:选 B B 项, “将”应是“愿,请”之意。3下列诗句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4、 )A会须一饮三百杯B斗酒十千恣欢谑C将进酒,君莫停D可怜楼上月裴回解析:选 D D 项, “裴回”同“徘徊” 。4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1)_,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2)_,但愿长醉不愿醒。(李白将进酒)(3)惊风乱颭芙蓉水,_。(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4)_?应似飞鸿踏雪泥。(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5)_,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6)鸿雁长飞光不度,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7)不知乘月几人归,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8)片云天共远,_。(杜甫江汉)(9)_,秋风病欲苏。(杜甫江汉)(10)零落栖迟一杯酒,_。(李贺致酒行)答案:(1

25、)天生我材必有用 (2)钟鼓馔玉不足贵 (3)密雨斜侵薜荔墙 (4)人生到处知何似 (5)人生代代无穷已 (6)鱼龙潜跃水成文 (7)落月摇情满江树 (8)永夜月同孤 (9)落日心犹壮 (10)主人奉觞客长寿二、诗歌鉴赏(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13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注岑 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注 唐天宝十四载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安被攻陷。作此诗时,长安未收。5这首诗写到了哪个传统节日?从诗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答:_参考答案:重阳节 “登高” “送酒” “菊”(答出任两点即可)6请简析“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诗。答:_参考答案:作者运用想象,描

26、绘了在战场上开放的故园菊花,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以及对饱经战乱的人民的同情。(其他意思合理也可)(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三 江 小 渡杨万里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7这首诗的诗眼是_参考答案:交情(交情得似山溪渡)。8诗人采用了怎样的手法来表现作品的主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答:_参考答案:围绕“交情”展开描写,采用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 ,赋予“山溪渡”14“风波”象征意义,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题

27、目。闽 中 秋 思唐杜荀鹤注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注 杜荀鹤:晚唐诗人。此诗是作者客居福建时所作。9后人评说本诗工于炼字,请简析“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一联“匀”“弄”二字的妙处。答:_参考答案:“匀” “弄”两字。运用拟人的手法,使“雨”与“风”的情态毕现,极富情趣。10本诗抒写了诗人怎样的内心情感?又是如何抒情的?结合全诗的内容简要分析。答:_参考答案:本诗全篇的抒情方式是借景抒情,用对比手法以乐景写哀情。前两句写景,极尽明丽欢愉与气象开阔之能事,全然无北国秋之萧瑟,末一句两个“堪”字,即构成心绪的对比。他乡虽美,但只堪图画,不能慰藉思

28、乡之苦,作者乡思愈浓。(四)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醉 眠唐 庚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注 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11说明“山静似太古”一句的含意。答:_15_解析:首句领起全诗,连绵起伏的山势,一如绵延不断的“太古” , “太古”指远古、上古,也指一种寂静或荒凉的原始氛围。诗人化实为虚,化有形之山势为无形之光阴。这是作者对周围环境的渲染,更是对他自己精神状态的描写。参考答案:用远古时期的宁静写出山中的幽静。12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答:_解析:颈联空间转换,视角

29、由山间转入房里,承上联“眠”字写。 “世味”是指世道人心,世态炎凉。 “簟”指竹席。此时,诗人只想紧掩门户,远离人间是非。 “时光簟已便”表面是说盛夏酷热难耐,但醉卧竹席,却感到十分舒适;其实说的是心清自然凉,这正是诗人心境的写照。参考答案:表达了厌恶官场、追求恬淡的心境。13 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 ,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答:_解析:这首诗写环境、写生活都十分平淡,而在平淡的表面下仍能感受到作者的激烈情感,如“世味”仍时时侵扰, “拈笔忘筌”其实是难忘世事。参考答案:“门掩世味” “拈笔忘筌”暗含诗人难忘世事,透露幽愤不平之气;全诗却以“山”

30、“馀花” “好鸟”等闲适悠远的意象,形成一种简朴的风格,意味平淡深长。三、语言表达14仿照下面这段话另写一段,要选用新的本体,用拟人手法,与原句字数相同,中心意思自定,但要明确。例句:悬崖边的树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它孤独地站在那里显得寂寞而又倔强16_参考答案:温室里的花/它倾心透过玻璃的阳光/和喷壶中细雨的沐浴/它满足地待在那里/显得自在而又惬意15(新课标全国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大家都知道,_,倘若呼吸停止,生命也将终结。人体通过呼吸,_,排出二氧化碳。那你可知道土壤也有呼吸?土壤呼吸和人的呼吸一样,也是一个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