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1资料.pdf

上传人:hg158****2095 文档编号:72155601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PDF 页数:26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1资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1资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1资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1资料.pdf(2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病媒生物监测是疾病预防控制中一项重要的系统性基础工作。为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规范、统一,监测数据的真实、可信,特制定此方案。一、背景一、背景病媒生物是指能传播疾病的生物,一般指能传播人类疾病的生物。广义的病媒生物包括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媒介主要是鼠类,属哺乳纲啮齿目动物;无脊椎动物媒介主要是昆虫纲的蚊、蝇、蟑螂、蚤等和蛛形纲的蜱、螨等。病媒生物不仅可以直接通过叮咬和污染食物等,影响或危害人类的正常生活,更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一系列的重要传染病。病媒生物性传染病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旅游和贸易的

2、快速发展,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变,病媒生物种类、密度和分布等发生了新的变化,不仅原有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范围扩大、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而且一些新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不断出现。在我国法定报告的传染病中有许多属于病媒生物性传染病,如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疟疾、登革热、地方性斑疹伤寒、丝虫病等;而一些消化道传染病则通过病媒生物的机械性传播在人群中扩散,如痢疾、伤寒等。通过对病媒生物的有效控制,可以减少它们对人群的骚扰和经济损失,更可以预防和控制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系统地开展病媒生物监测不仅为制定病媒生物控制方案提供依据,而且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流行趋势提供预测预警信息。我国过去曾比较系

3、统地开展过病媒生物的监测,对病媒生物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各地方法不统一,进行数据的比较和分析比较困难;且原有的一些方法已经不适于现在社会发展状况,部分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流行状况也发生了变化;同时近年来周边国家一些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爆发流行已对我国形成威胁,因此加强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已经成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一个迫切任务。二、监测目的二、监测目的(一)掌握监测对象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季节变化,为预测预报和处理应急事件积累基础数据。(二)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病媒生物防制方案提供依据。(三)分析病媒生物的长期变化和当地传染性疾病的相关性,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技术支撑。三

4、、监测定义三、监测定义病媒生物监测是指以科学的方法,长期、连续、系统地收集鼠类、蚊类、蝇类和蟑螂等病媒生物,对其种类、数量、分布和季节变化等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对结果进行解释和反馈,供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制定、实施、评价和调整病媒生物控制的策略和措施。四、监测系统组成和职责四、监测系统组成和职责(一)监测系统监测系统由卫生部、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组成。(二)分工和职责1.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卫生部领导全国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开展本辖区内的监测工作,并提供所需的专项监测经费,保证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

5、全国监测方案的起草、修改和完善,根据省级疾控机构的建议,确定全国监测点的布局,组织全国监测工作的实施;承担全国性病媒生物监测的技术指导和培训;负责监测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反馈;并组织专家进行监测质量的检查和质量控制。3.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依据全国监测方案的要求,组织开展辖区内监测工作;负责协调各级监测点的工作,督促检查监测方案落实;按时收集、分析、上报和反馈监测结果,进行技术指导和监测质量控制和考核工作。4.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病媒生物监测方案的实施,指定专人负责监测点工作,完成监测任务,并对区、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进行技术指导。5.县级疾

6、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各省监测工作安排,配合完成或承担监测任务。五、监测内容和方法五、监测内容和方法(一)鼠密度监测1.监测点的选择每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按不同地理方位选3至5个地级市,每个市设城镇居民区、特殊行业(餐饮、食品制售)和农村自然村3个类型的监测点各1个,每个监测点每月室内外一次性布放 200有效夹夜。由于鼠密度监测的特殊性,各市应结合本地情况,确定监测点的范围,为避免连续监测对鼠密度造成影响,相邻月份应在监测点内的不同区域布放鼠夹,三个月内不得在同一区域布夹监测,不同月份选取的监测区域之间距离应大于0.25km。2.监测时间每月中旬进行调查,以月作统计单位。3.监测方法采用夹夜法。

7、统一选用中型钢板夹(见附件 1),以生花生米为诱饵,晚放晨收。室内按每15m2布夹 1 只,沿墙根均匀布放。室外每5m 布夹 1 只。居民区以外环境为主,特殊行业以室内环境为主,各种房间(厨房、库房)都应兼顾,农村自然村室内外均匀布放。4.统计与计算鼠密度(捕获率)捕鼠总数(只)100有效夹总数(只)%有效夹数=布夹总数-无效夹数捕鼠总数是指鼠夹捕获鼠类的数量总和,鼠夹上夹有鼠头或大片鼠皮则定为捕到鼠,记入捕鼠总数。若已击发的鼠夹上有鼠毛、鼠尾、鼠爪,该夹计入布夹总数,定为未捕到鼠。无效夹是指丢失或不明原因击发的鼠夹。捕获鼠类后,进行鼠种鉴定,并同时记录捕鼠地点、性别、体重(精确到0.1g)和

8、头体长(见表1),汇总表见表2。5.注意事项监测前做好宣传告知,防止误伤儿童和宠物。监测中使用鼠布袋并用麻醉剂处理,防止死鼠的体外寄生虫游离而叮咬监测人员,同时也便于进行体外寄生虫的调查。(二)蚊密度监测在成蚊监测和伊蚊专项监测所列的方法中,可以选择一种方法用于当地的监测。1.成蚊监测定时、定点进行成蚊密度监测。(1)诱蚊灯法监测点的选择每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按不同地理方位选 3 至 5 个地级市为监测点。每个地级市城区选择居民区、公园(含街心公园)、医院各 4 处,农村选择民房和牲畜棚(牛棚和猪圈等)各 4 处,没有牲口棚的以民房补齐。除牛棚、猪圈外,其它均在外环境中进行。监测时间每月2次

9、,相邻两次的测定间隔应为15天,风雨天气(风力五级以上)顺延。越冬蚊活动前一个月即开始监测,连续两次监测皆未捕到蚊虫后结束。监测方法每处使用诱蚊灯(见附件 2)1 只,监测从日落 20 分钟后开始,连续诱集 6 小时。第二天,将集蚊盒取出,鉴定种类、性别并计数。密度指数计算密度(只/小时)捕获蚊虫数捕蚊时间灯数分别将每盏灯每晚的监测结果填入数据报表(见表 3),记录当时主要气象数据(气温,湿度,风力),环境类型。汇总表见表 5-1。(2)人工小时法:监测点的选择每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按地理方位选3至5个地级市为监测点。每个地级市城区选择城市中心 2 个居民区,城郊结合部 3 个居民区,每个居

10、民区调查 4 户,农村选择自然村2 个,每个自然村调查农户4户,不相邻的牛棚和猪圈(或其它牲畜棚)各 2 处。没有牲畜棚的以民房补齐(共 2 户)。进行室内成蚊密度监测。监测时间和方法每月 2 次,相邻两次的测定间隔应为15 天。日落1 小时后,用电动吸蚊器(见附件 3)在每个监测点的室内环境捕捉 15 分钟,分类计数。居民区可以选择在楼道。越冬蚊活动前一个月即开始监测,连续两次监测皆未捕到蚊虫后结束。密度指数计算调查结果填入数据记录表(见表 4)。汇总表见表 5-2。密度指数计算以只/人工小时为单位。注:各地方案选定后,原则上长期使用同一种方案。2.伊蚊专项监测,该项监测针对白纹伊蚊和埃及伊

11、蚊,各地根据实际需要开展此项监测。有埃及伊蚊分布的监测点,应该在监测过程中,注意收集该种伊蚊分布范围的资料。(1)诱蚊诱卵器法监测点的选择每个地级市选居民区、公园、工地、医院、废品收购站等其它伊蚊孳生场所共布放 200 只诱蚊诱卵器,居民区每户一只,公园、工地每 10m 一只(见附件 6)。监测时间各监测点于每月中旬监测一次。越冬蚊活动前一个月即开始监测,至连续两月皆未捕到蚊虫后结束。监测方法用诱蚊诱卵器,连续放置四天,第四天检查、收集诱到的成虫及蚊卵(见表 6)。统计蚊卵阳性率,同时记录调查期间平均气温和降雨情况。汇总表见表 8-1。(2)容器指数法监测点的选择每个地级市按不同地理方位选 4

12、 个街道的居民区,每个街道检查室内外积水容器不少于 100 个;公园、工地、废品收购站和其它单位各 2 个,检查积水容器不少于 100 个。监测时间各监测点于每月中旬监测一次。监测方法检查各种积水容器内伊蚊幼虫和蛹的阳性率。各种积水容器按性质分为永久性(如水缸、水池等)和暂时性(如花瓶、轮胎、废弃瓶罐等)容器(见表 7),可分别统计计算指数。汇总表见表8-2。密度指数计算容器指数(CI)伊蚊幼虫或蛹阳性容器数100检查容器数(三)蝇密度监测1.监测点的选择每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按地理位置选取3至5个地级市,每个市设3个监测点,每个监测点随机选择农贸集市1处、餐饮外环境2处、绿化带1块和居民区

13、1个。各个监测点相对固定。2.监测时间:根据当地主要蝇类发生规律,确定常年的监测时间。选择适宜的气象条件,每月中旬监测一次。3.监测方法采用笼诱法。每处放1个诱蝇笼(见附件5)。放置时间:每次放置6小时,上午910点之间布放,下午34点间收回。4.种类鉴定、数据统计和记录收笼后,用乙醚或氯仿杀死后分类,统计各蝇种的数量。记录监测当天的天气情况(气温,湿度,风力)(见表9)。汇总表见表10。5.成蝇密度计算:成蝇密度(只/笼)蝇只数笼数(四)蟑螂密度监测1.监测点的选择每个省份按不同地理方位选取3至5个地级市,每个城市设3个监测点,每个监测点随机选择农贸市场1处、餐饮2处、宾馆1处、医院1家和居

14、民区1个,各个监测点相对固定。2.监测时间全年监测,每月中旬监测一次。3.监测方法应用粘捕法,统一用粘蟑纸(规格:1710cm)调查。用甜鲜面包为诱饵(2克/片),每处布放10张粘蟑纸。市场布放在食品加工销售柜台,餐饮和宾馆布放在操作间和餐厅,医院布放在病房,居民区在各户的厨房,晚放晨收。每个标准间(约15m2)放置1张,居民每户厨房放置1张。不得选择一周内药物处理过的场所作监测点,每次监测时,粘捕纸必须更新。4.统计和计算捕获蟑螂总数是指粘蟑纸粘捕到成若虫总数。登记粘捕到的蟑螂种类和雌、雄成虫或若虫数。同时记录回收的粘蟑纸总数(见表11)。汇总表见表12。蟑螂密度(只/张)侵害率 捕获蟑螂总

15、数(只)回收的粘蟑纸数(张)阳性粘蟑纸数(张)100%回收的粘蟑纸数(张)六、数据收集、分析、反馈六、数据收集、分析、反馈(一)数据收集内容:1.鼠密度监测记录表2.鼠密度监测汇总表3.成蚊诱蚊灯监测记录表4.成蚊人工小时法监测记录表5-1.成蚊监测汇总表-诱蚊灯法5-2.成蚊监测汇总表-人工小时法6.白纹伊蚊/埃及伊蚊诱蚊诱卵器监测表7.伊蚊容器指数监测记录表8-1.伊蚊监测汇总表-诱卵器法8-2.伊蚊监测汇总表-容器指数法9.苍蝇监测记录表10.苍蝇监测汇总表11.蟑螂监测记录表12.蟑螂监测汇总表(二)统计分析指标1.初步的种类、构成比、各项密度指标;2.年度的消长曲线;(三)定期报告、

16、反馈资料1.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每月 1 日前将前一月病媒生物监测结果录入数据库,以电子和书面的形式逐级汇总上报。各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月 10 日前上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个月做监测简报反馈给各省。七、保障措施七、保障措施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把病媒生物监测工作纳入综合目标管理的内容,切实加强领导,大力支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应加强管理,建立病媒监测队伍,落实工作人员,采取具体措施以保证专业队伍的稳定,提供必要的监测设备和工作、防护条件,使用好监测经费,促进病媒监测与疾病监测工作的有机结合,确保病媒生物监测方案的顺利实施。八八.附件(媒介生物)附件(媒介生物)表1

17、鼠密度监测记录表表2鼠密度监测汇总表表3成蚊诱蚊灯监测记录表表4成蚊人工小时法监测记录表表5-1成蚊监测汇总表-诱蚊灯法表5-2成蚊监测汇总表-人工小时法表6白纹伊蚊/埃及伊蚊诱蚊诱卵器监测表表7伊蚊容器指数监测记录表表8-1伊蚊监测汇总表-诱卵器法表8-2伊蚊监测汇总表-容器指数法表9苍蝇监测记录表表10苍蝇监测汇总表表11蟑螂监测记录表表12蟑螂监测汇总表附件1鼠夹附件2诱蚊灯附件3电动吸蚊器附件4诱蚊诱卵器附件5捕蝇笼表 1病媒生物监测鼠密度监测记录表病媒生物监测鼠密度监测记录表监测时间:年月省(市、自治区)市日区(县)街道(乡)布夹环境:居民区;特殊行业;农村自然村;气温:布夹总数回收

18、总数无效夹总数布夹地点:序号鼠密度鼠种捕鼠地点室内室外性别体重(g)头体长(mm)备注室内布夹数室外布夹数鼠种:1 褐家鼠,2 黄胸鼠,3 小家鼠,4 黑线姬鼠,5 黄毛鼠,6 其他(种类写在备注中)监测人:审核人:表 2病媒生物监测鼠密度监测汇总表病媒生物监测鼠密度监测汇总表年月市捕鼠总数(只)鼠密度()鼠种代码*省(市、自治区)生境类型监测点城镇居民区特殊行业农村自然村合计6、其他。审核人:监测单位:有效夹数(只)*注:1、褐家鼠;2、黄胸鼠;3、小家鼠;4、黑线姬鼠;5、黄毛鼠;表 3病媒生物监测成蚊诱蚊灯监测记录表监测时间:年月日省(市、自治区)市区(县)街道(乡)气温:,风力:级晴多

19、云阴环境类型:居民区,公园,医院,农户,牛棚,猪圈诱蚊灯号:蚊种淡色(致倦)库蚊三带喙库蚊白纹伊蚊埃及伊蚊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大劣按蚊微小按蚊蚊种数:合计备注监测地点:合计监测人:审核人:表 4病媒生物监测成蚊人工小时法病媒生物监测成蚊人工小时法(15(15 分钟分钟)监测记录表监测记录表监测时间:年月日省(市、自治区)市区(县)街道(乡)环境类型:居民区(居委户名)农户(村屯户名)牛棚、猪圈(村屯户主)(在相应的框内打勾)气温:,风力:级晴多云阴(在相应的框内打勾)地点(户名)监测人:淡色(致倦)库蚊三带喙库蚊白纹伊蚊埃及伊蚊审核人:中华按 嗜人按蚊蚊大劣按蚊微小按蚊其它合计备注表 5-1病媒生

20、物监测成蚊监测汇总表(诱蚊灯法)病媒生物监测成蚊监测汇总表(诱蚊灯法)年月旬省(市、自治区)市环境类型居民区公园医院农户牲畜棚合 计捕蚊总数灯数密度(只/小时)蚊种代码*注:1.淡色(致倦)库蚊;2.三带喙库蚊;3.白纹伊蚊;4.埃及伊蚊;5.中华按蚊;6.嗜人按蚊;7.大劣按蚊;8.微小按蚊;9.其它。审核人:监测单位:表 5-2病媒生物监测成蚊监测汇总表(人工小时法)病媒生物监测成蚊监测汇总表(人工小时法)年月旬省(市、自治区)市环境类型城区居民区 城郊结合部农户牲畜棚合计捕蚊总数捕蚊时间(h)密度(只/人工小时)蚊种代码*注:1.淡色(致倦)库蚊;2.三带喙库蚊;3.白纹伊蚊;4.埃及伊

21、蚊;5.中华按蚊;6.嗜人按蚊;7.大劣按蚊;8.微小按蚊;9.其它。审核人:监测单位:表 6病媒生物监测白纹伊蚊病媒生物监测白纹伊蚊/埃及伊蚊诱蚊诱卵器监测表埃及伊蚊诱蚊诱卵器监测表监测时间:年月日日(乡)布放期间的平均气温:编号 环境放置卵阳蚊虫地点性数备注 编号环放置卵阳境地点性蚊虫备数注省(市、自治区)市区(县)街道阳性率:布放环境:1.居民区 2.公园 3.工地 4.医院 5.废品收购站6.其它(请在表中环境框内注明)(成蚊种类在备注中注明:1.白纹伊蚊2.埃及伊蚊)监测人:审核人:表 7病媒生物监测伊蚊容器指数监测记录表病媒生物监测伊蚊容器指数监测记录表监测时间:年月日省(市、自治

22、区)市区(县)街道(乡)气温:,风力:级晴多云阴永久性容器 暂时性容器合计容器地址或单位名总计阳性率:监测人:审核人:数量 阳性数 数量阳性数数量 阳性数备注表 8-1病媒生物监测伊蚊监测汇总表病媒生物监测伊蚊监测汇总表(诱卵器法诱卵器法)年月省(市、自治区)环境类型容器总数居民区公园工地医院废品收购站其它合计审核人:监测负责人:市阳性率(%)备注卵(成蚊)阳性数表 8-2病媒生物监测伊蚊监测汇总表病媒生物监测伊蚊监测汇总表(容器指数法容器指数法)环境类型居民区公园工地医院废品收购站其它合计审核人:监测单位:容器总数年月省(市、自治区)幼虫或蛹阳性容器数市容器指数备注表 9病媒生物监测苍蝇监测

23、记录表病媒生物监测苍蝇监测记录表监测时间:年月日省(市、自治区)市区(县)街道(乡)巨尾阿丽蝇棕尾别麻蝇气温:,风力:级晴多云阴丝大铜亮新陆家市光头伏绿绿原伏蝇蝇绿金蝇蝇蝇蝇蝇蝇红头丽蝇厩腐蝇夏厕蝇元厕蝇环境类型地点其它合计备注农贸市场餐饮外环境绿化带居民区合计监测人:审核人:监测负责人:表 10病媒生物监测苍蝇监测汇总表病媒生物监测苍蝇监测汇总表年月日省(市、自治区)环境类型农贸市场餐饮绿化带居民区合计7.伏蝇;8.新陆原伏蝇;9.巨尾阿丽蝇;10.红头丽蝇;11.厩腐蝇;12.夏厕蝇;13.元厕蝇;14.棕尾别麻蝇;15.其它。审核人:监测单位:蝇笼数市捕蝇数量密度(只/笼)蝇种类代码*注

24、:1.家蝇;2.市蝇;3.丝光绿蝇;4.铜绿蝇;5.亮绿蝇;6.大头金蝇;表 11病媒生物监测蟑螂监测记录表病媒生物监测蟑螂监测记录表监测时间:年月日省(市、自治区)市区(县)街道(乡)收回张数:气温:其它合计备注环境类型:农贸市场 餐饮 医院 宾馆 居民单位名称:布放场所合计密度侵害率监测人:德国小蠊美洲大蠊澳洲大蠊黑胸大蠊褐斑大蠊日本大蠊若 雌 雄 若 雌 雄 若 雌 雄 若 雌 雄 若 雌 雄 若 雌 雄 若 雌 雄 若 雌 雄审核人:表 12病媒生物监测蟑螂监测汇总表病媒生物监测蟑螂监测汇总表年月日省(市、自治区)回收粘蟑纸数阳性数市侵害率()捕蟑数(只)密度(只/张)种类*/环境类型

25、农贸市场餐饮宾馆医院居民区合计*注:1.德国小蠊;2.美洲大蠊;3.澳洲大蠊;4.黑胸大蠊;5.褐斑大蠊;6.日本大蠊;7.其它审核人:监测单位:附件 1鼠夹鼠夹中号鼠夹,采用钢板夹(12cm6.5cm)生产厂家:建议江西贵溪捕鼠器械厂。附件 2诱蚊灯诱蚊灯性能要求:波长:2537功率:8W功能:全自动或手动操作方便性能稳定,对虫体无损伤。附件 3电动吸蚊器电动吸蚊器使用两节 1 号电池,每次用新电池附件 4诱蚊诱卵器诱蚊诱卵器1工作原理:根据白纹伊蚊喜欢趋向黑色、在阴凉潮湿的场所栖息活动,吸血后需寻找容器清水型积水,并在潮湿粗糙表面上产卵的生态特点,有针对性设计诱卵器。2构造:诱蚊诱卵器由瓶体和瓶盖组成。瓶体为圆柱型透明塑料瓶,直径为70mm,高为100mm,瓶底向上突出一个椭圆圆锥型,其高为20mm,用于放置白色滤纸供伊蚊产卵,滤纸通过椭圆型下部凹槽的水保持湿润。瓶盖为圆型黑色塑料,直径为 75mm,高为 23mm,瓶盖刚好与瓶身拧紧;瓶盖上开有三个向内突出的倒圆锥管,上口径为12mm,孔下口径为 7mm,管长 21mm。附件 5捕蝇笼捕蝇笼诱蝇笼规格:为锥形芯圆形诱蝇笼,笼高40cm,直径25cm,圆锥形芯高35cm,顶口直径2cm。诱饵:为红糖食醋饵(25g25g)25ml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