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重点.pdf

上传人:l*** 文档编号:72143261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PDF 页数:23 大小:784.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护理学重点.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医护理学重点.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护理学重点.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护理学重点.pdf(2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医护理学中医护理学考试题型:单选:30*1多选:10*1判断:10*1填空:11*1名词:5*3简答:3*5论述:(三个穴位所属的经络、定位、主治作用及意义)3*3重点章节涉及名词解释、简答、穴位及整个卷面的分值最多。阴阳阴阳概念、特性、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应用五行五行基本特性、相生相克规律、五行的归类推演P20脏腑脏腑各自的别称,生理功能、与体窍神、液的关系病因病因六淫的概念,每一种邪气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经络腧穴经络腧穴生理功能,分类、概念、十四正经穴位穴位归属经络、定位、主治功能及意义“一源三歧”太渊、列缺、曲池、合谷、天枢、足三里、三阴交、血海、神门、后溪、少泽、委中、至阴、涌泉、劳宫、

2、内关、外关、翳风、环跳、风池、太冲四诊四诊正常人的面色,舌象,脉象望闻问切的注意事项辩证辩证理解和应用,八钢,气血津液,脏腑针灸针灸操作注意事项及出现意外的处理。(操作的内容选择、判断及小部分答题)重要方剂重要方剂性能,作用趋势、分类、剂型,煎煮服用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1、整体观念: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2、辨证施护:从整体观出发,通过四诊(望、闻、问、切),收集患者的有关资料病发生、发展),进行整理、分析、综合,辨明病因、病机和病位,判断为何种性质的证,从而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与护理措施的过程。3、防护结合:采取一定措施,防治疾病发

3、生与发展。(较重要)包括未病先防:就是在疾病发生之前,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养生以固护正气防止病邪毒气侵入既病防变:是指疾病既然发生,应力求早诊断,早治疗,以防疾病的发展和传变。早期诊治控制传变中医基本理论中医基本理论阴阳(阴阳(概念、特性、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应用)P15P151、概念:概念:阴阳,是相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它既可代表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也可代表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2 2、特性:、特性:普遍性:如:天与地、热和冷、男与女、动与静相关性:如:上为阳,下为阴;男为阳,女为阴。相对性:如我国中原十月份的气候较七月份的炎夏,属阴

4、;但较之十二月份的严冬,又属阳。可分性:如:昼为阳,夜为阴;白天的上午与下午相对而言,上午为阳中之阳,下午为阳中之阴;黑夜的上半夜为阴中之阴,下半夜为阴中之阳。3 3、基本内容:、基本内容:阴阳对立制约阴阳互根互用阴阳消长平衡阴阳互相转化4 4、应用(哪些属于阴,哪些属于阳)、应用(哪些属于阴,哪些属于阳)(1)说明组织结构:阳:体表、上部、背部、躯壳、皮肤、六腑、心肺阴:体内、下部、腹部、内脏、筋骨、五脏、肝肾(2)概括生理功能:阳:寤、气、卫气、温煦、推动(3)阐述病理变化(4)指导疾病诊断(5)确立防护原则(6)指导养生保健阴:寐、血、营气、滋养、濡润五行五行 P19P19五行的概念和特

5、性 P191、基本概念基本概念: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及其运动变化,其中“五”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行”是指这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2、基本特性: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简答)3、五行的归类推演五音角征zheng自然界五味酸五色青五化生五气风五方东五季春五五行脏木肝五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五官目人体五体筋五志怒五声呼五液苦赤长署南夏长夏秋冬火心舌脉喜笑甘辛咸黄白黑化收藏湿燥寒中喜北土金水脾肺肾宫商羽口鼻耳肉皮骨思悲恐歌哭呻4、相生相克的规律:P20相生的次序: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的次序: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

6、金、金克木脏腑脏腑 P22(P22(别称、概念别称、概念)五脏五脏:化生和储藏精气,指心肝脾肺肾。在经络学说中,心包络也为脏,故有六脏之说。(一)心心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阳中之阳)1、主要功能:主血脉,藏神2.心与体、窍、志、液的关系: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志为喜;在液为汗。(二)肺肺肺位置最高,故为“华盖”通过鼻与外界相通,易受邪气侵袭,被称为“娇脏”(阳中之阴)1、主要功能: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宣散卫气,调通水道,朝百脉主治节2、肺与体、窍、志、液的关系: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在志为悲(忧);在液为涕。(三)脾脾与胃为“仓癝之官”(阴中之至阴)1、主要生理功

7、能: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2、脾与体、窍、志、液的关系:在体合肉,主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四)肝肝将军之官(阴中之阳)1、主要生理功能:主疏泄,藏血。2、肝与体、窍、志、液的关系: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在志为怒;在液为泪。(五)肾肾作强之官、水脏(阴中之阴)1、主要生理功能:藏精、主水、主纳气。2、与体、窍、志、液的关系: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和二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六腑六腑,受盛传化水谷和糟粕,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和三焦。六腑的主要生理功能:通行原气:原气以三焦为通道到达全身。运行水液:三焦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作用,是水液升降出入的通路。胆

8、胆的最主要生理功能是主决断,助消化。胃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纳与腐熟水谷和主降浊。小肠小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大肠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传化糟粕。膀胱膀胱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存储和排泄尿液。三焦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是通行元气和运行水液。2.三焦部位划分及其各自的生理功能特点:上焦如雾:上焦包括心、肺两脏和头面部,主宣发卫气,敷布水谷精微和津液,发挥营养和滋润全身的作用。中焦如沤:中焦包括脾与胃,具有消化、吸收并输布水谷精微和津液,化生气血。下焦如渎:下焦包括小肠、大肠、肝、肾、膀胱、女子胞、阴部等。奇恒之腑:奇恒之腑:多具有藏的功能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脑脑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精神

9、、意识、思维和感觉。髓的主要功能有充养骨骼、濡养脑髓、化生血液女子胞(子宫)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月经和孕育胎儿。气血津液气血津液 P35P35基本形式:升、降、出、入基本形式:升、降、出、入1、气的分类气的分类:元气,又名“原气”“真气”,是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宗气又名“大气”,功能是一直息道以行呼吸,二贯心脉以行气 血。营气,又称“荣气”“营血”“营阴”,富于营养。卫气,又称“卫阳”,功能一是护卫肌表,抗御外邪,二是温煦脏腑,润泽皮毛,三是调节肌奏的开磕,控制汗液的排泄和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2 2、气的主要生理功能、气的主要生理功能:推动作用推动作用。人体的生长发育,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

10、的生理活动,血的生成和运行、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等,均有赖于气的激发和推动。温煦作用温煦作用。人体正常体温的维持,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血和津液的运行等,都依赖于气的温煦作用。防御作用防御作用。指气既能护卫肌表,防御外邪的侵犯,又能与侵入人体的病邪作斗争。固摄作用固摄作用。指气对体内的液态物质有统摄、控制的作用,对脏腑有固护作用。气化作用气化作用。气化,指气的正常运行而产生的各种生理变化。气能促使精、气、血、津液的化生和相互转化。营养作用:营养作用:2 2、津液、津液是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津液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津液的功能:津液的功能:津液有滋润滋润和濡养

11、濡养的生理功能。津液能润泽皮毛、肌肤。滋润和濡养各种脏腑组织器官,润滑和保护眼、鼻、口等孔窍,充养骨髓、脊髓、脑髓,滑利关节。津液还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滋养和滑利血脉的作用。此外,津液在其自身代谢的过程中,能将人体代谢的废物带出体外。滋润和濡养、化生血液、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排泄代谢产物。3 3、血的生理功能:、血的生理功能:营养:营气营养:营气滋润:津液滋润:津液养神:血是神的物质基础养神:血是神的物质基础4 4、气与津液的关系、气与津液的关系::气能生津。津液的生成,主要依赖于胃的“游溢精气”,脾气的运化,肺气的通调水道和肾的气化。气能行津:津液的输布和排泄,全赖于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主

12、要是肺气的宣降,脾气的运化,肝气的疏泄和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气能摄津:气的固摄作用控制着津液的排泄,维持津液的代谢平衡。津能载气:津液亦是气的载体,气亦依附于津液。津液大量丢失时,可出现气随津脱。病因病因 P42P42病因分为外感病因病因分为外感病因(六淫、(六淫、疠气)疠气)、内伤病因内伤病因(七情内伤、(七情内伤、饮食失宜、饮食失宜、劳逸失度)劳逸失度)、病理产物性病因(痰饮、瘀血、结石)病理产物性病因(痰饮、瘀血、结石)六淫的概念,每一种邪气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 1、六淫:、六淫:风、寒、暑、湿、燥、火风、寒、暑、湿、燥、火指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在正常的情况下称为六指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

13、,在正常的情况下称为六气,正常的六气不使人致病,只有气候异常变化或人体抵抗力降低时,六气即可成为致病气,正常的六气不使人致病,只有气候异常变化或人体抵抗力降低时,六气即可成为致病因素,侵犯人体使人发病。此时的“六气”称为“六淫”因素,侵犯人体使人发病。此时的“六气”称为“六淫”。(简答简答)2、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外感性:多从肌表、口鼻侵入人体。季节性:例夏多暑病,秋多燥病等。.地域性:西北高原地区多寒病、燥病,东南沿海地区多湿病、温热病。相兼性:六淫邪气可单独致病,又可兼狭致病。风热感冒,湿热泄泻。.转化性:六淫致病在一定条件下其证候的病理性质可发生转化。如寒邪湿邪皆可化热。3、六淫的性质和致

14、病特点: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P43(一)风(一)风风为阳邪,其性开泄风邪善行而数变风性主动风为百病之长(二)寒(二)寒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主痛寒性收引(三)暑(三)暑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性升散,伤津耗气。暑多夹湿(四)湿(四)湿湿为阴邪,易阻气机,损伤阳气。湿性重浊湿性粘滞湿性趋下,易袭阴位(五)燥(五)燥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易伤肺(六)火(六)火火(热)为阳邪,易伤津耗气火(热)性炎上火(热)邪易生风、动血火(热)邪易扰心神火(热)邪易致阳性疮痈七情内伤七情内伤 P44P44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喜、怒、忧、思、悲、恐、惊 七种正常的情志活动,是人体的生理和心理活动

15、对内外界环境变化产生的情志反应。经络学说经络学说 P39P391、基本概念: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贯通山下,感应传导信息的通路系统。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经络:十二经络: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一源三歧一源三歧:八脉中的督、任、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会阴,称为“一源三歧”(名解)3 3、生理功能:、生理功能:(1)联络脏腑,沟通表里。(2)运输气血,濡养周身。(3)抵御外邪,保卫机体。二、腧穴(一)概念:是人体脏腑

16、气血输注体表的部位。是针灸、推拿、治病的施术点。(二)分类1、经穴:是指归属于十二经脉与任、督二脉,称为十四经穴,简称“经穴”。2.经外穴:又叫“经外奇穴”,是指没有归属于十四经,但有穴名、定位、主治的一类腧穴。3.阿是穴:这类穴既无定名,又无定位,而是以压痛点或反应点作为腧穴的。(三)腧穴的作用:1、诊断作用2、治疗作用、近治作用 远治作用特殊作用:是指针刺某些腧穴,对机体的不同状态可起着双重的良性调节作用;另外,有些穴位还具有相对特异性的作用。(四)定位方法: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骨度折量定位法指寸定位法:(依据患者本人手指所规定的分寸以量取腧穴)横指同身寸:是指当被取穴者食指、中指、无名指和

17、小指、简易取穴法穴位穴位归属经络、定位、主治功能及意义太渊、列缺、曲池、合谷、天枢、足三里、三阴交、血海、神门、后溪、少泽、委中、至阴、涌泉、劳宫、内关、外关、翳风、环跳、风池、太冲(一)手太阴肺经1 1、太渊、太渊定位: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主治:咳嗽、气喘、胸痛等。2 2、列缺、列缺定位: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当腕横纹上1.5 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之间。主治:腕部疼痛,伤风、项强、落枕、颈椎病、偏正头痛等。(二)手阳明大肠经1 1、曲池曲池定位: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肘横纹外侧端和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主治:手臂肿痛,肱骨外上髁炎,半身不遂。2 2、合谷、合谷定位:在手背

18、第 1、2 掌骨间,当第 2 掌骨桡侧的中点处。主治:头痛、目赤肿痛、牙关紧闭、口眼歪斜、无汗、多汗,臂腕疼痛等(三)足阳明胃经1 1、天枢、天枢定位:在腹中部,距脐中 2 寸。主治:腹胀、肠鸣、腹泻、便秘等。2 2、足三里、足三里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膝眼下3 寸,距胫骨前缘 1 横指(中指)。主治:胃痛、腹胀、呕吐、消化不良、下肢疼痛,是保健要穴,具有强身健体作用。(四)足太阴脾经1 1、三阴交、三阴交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 寸,胫骨内侧缘后方。主治:腹胀,月经不调,遗精,阳痿,小便不利,失眠,下肢痿痹。2、血海定位:屈膝,在大腿内侧端,髌底内侧上2 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

19、处。主治:月经不调,痛经,闭经,膝痛。(五)、手少阴心经1 1、神门、神门定位: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主治:是心痛与不寐的首选穴,可降压(六)、手太阳小肠经1 1、后溪、后溪定位: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五掌指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主治:头项强痛,耳鸣耳聋、肩背痛、急性腰扭伤等。2 2、少泽、少泽定位:在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 寸主治:中风昏迷,乳汁少,乳痈,头痛,咽喉肿痛。(七)、足太阳膀胱经1 1、委中、委中定位:在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的中间。主治:腰、背、腘部疼痛,下肢不遂等。2 2、至阴、至阴定位:在足小趾末节外侧

20、,距趾甲角0.1 寸。主治:胎位不正,难产等。(八)、足少阴肾经1 1、涌泉、涌泉定位:在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 2、3 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 1/3与后 2/3 交点处。主治:头顶痛,眩晕、失眠、癫狂等。(九)、手厥阴心包经1 1、劳宫、劳宫定位:在手掌心,约当第二、三掌骨之间,偏于第三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指尖处。主治:中暑、中风昏迷,口臭等。2 2、内关、内关定位:在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 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主治:心痛,心悸,胸痛,胸闷、失眠、眩晕等。(十)、手少阳三焦经1 1、外关、外关定位:在前臂背侧,腕背横纹上两寸,尺骨与桡骨之间。主治:肘臂屈伸不利、

21、肘臂疼痛等。2 2、翳风、翳风定位:在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主治:耳鸣、耳聋、口眼歪斜,是治疗面瘫的首选穴。(十一)、足少阳胆经1 1、环跳、环跳定位:在骨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 1/3 和中 1/3交点处。主治:坐骨神经痛、腰胯疼痛、半身不遂等。2 2、风池、风池定位:在颈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初。主治:头痛、眩晕、感冒、目赤肿痛、颈项强痛。(十二)、足厥阴肝经1 1、太冲、太冲定位:在足背侧当第 1 趾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主治:头痛、眩晕、月经不调、两胁疼痛等。四诊四诊1、概念:是指中医诊察和收集疾病有关资

22、料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法。望诊,是医生运用视觉观察病人的全身和局部表现、舌象及排出物等,以收集病情资料的诊察方法。2、全身望诊望神得神、失神、少神、假神、神乱望色青、赤、黄、白、黑望形体形体强弱、形体胖瘦望动态姿势异常、动态异常(一)望神广义:是人体生命活动总的外在表现。狭义: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望神:是通过观察人体生命活动的整体表现来判断病情。有得神、失神、少神、假神四种情况。几种神的概念和表现:几种神的概念和表现:有神:有神:又称得神,主要表现为神志清楚,精神良好,两木精彩,面色荣润,表情自然,呼吸平稳,反应灵敏,动作自如等。无神无神:又称失神。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目暗睛迷,

23、瞳神呆滞,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动作失灵;甚至神志昏迷,语言错乱,循衣摸床,撮空理线等撮空理线:重病患者神志昏迷,伸手向空手指时分时合,如同理线循衣摸床:重病患者神志昏迷,伸手抚摸衣被、床沿等少神:少神:又称神气不足,介于得神和失神之间。主要表现为精神不振,两目乏神,面色少华,倦怠乏力,少气懒言,动作迟缓等。假神:假神:是指危重、久病患者精神突然好转的假象,是临终前的预兆,并非佳兆,临床应予以特别注意。主要表现为久病病重的人,本已失神,突然神志转清,精神转佳,目光转亮,言语不休,想见亲人;或原来面色晦暗,突见面赤如妆(戴阳证);或不欲饮食,突然食欲增加(除中)等。除中:久病或重病患者,本不欲食或

24、不能食,突然欲食或暴食(二)望色包括:颜色和光泽的变化颜色:青、赤、黄、白、黑(五色诊)光泽:肤色的荣润(有华)枯槁(无华)常色:健康人(在生理状态)的面部色泽特征:光明润泽,含蓄不露基本表现:红黄隐隐,明润含蓄2、病色:疾病状态下出现的异常面部色泽,包括五色(青、黄、赤、白、黑)善恶与变化望络脉:望络脉:正常指纹:红黄相兼,隐现于风关之内内容:观察指纹长短,颜色,浮沉三个方面。部位:分风、气、命三关临床意义: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望舌望舌舌质:即舌体,舌的肌肉脉络组织。舌苔:舌面上附着的苔状物,由胃气熏蒸而成。望舌注意事项:光线;自然伸舌;顺序:舌 尖舌中 舌根 两

25、侧;舌苔 舌质注意辨别染苔一般舌尖属心肺,舌边属肝胆,中部属脾胃,舌根属肾。正常舌象为:淡红舌、薄白苔淡红舌、薄白苔1.舌质舌色:淡白、红、绛、紫舌形:老嫩、胖瘦、裂纹、齿痕(1)淡白:主虚、寒淡白而胖嫩(虚寒证)舌色淡白(气血不足证)淡白而瘦薄(气血两虚)(2)红舌:主热舌红苔黄(实热证)舌红少苔(虚热证)(3)绛舌:主邪热炽盛、阴虚火旺舌绛有苔温热病热入营血,或脏腑内热炽盛;舌绛少苔或无苔,或有裂纹久病阴虚火旺,或热病后期阴液耗损。(4)青紫舌:主气血不畅阴寒内盛舌色淡紫带青,嫩滑湿润热毒炽盛 舌紫红、紫绛而干枯少津舌青紫或紫黯外伤瘀血阻滞局部紫色斑点2、舌形老舌:实、热嫩舌:虚、寒胖舌:

26、主虚、湿瘦舌:舌瘦瘪淡红而嫩(心脾两虚,气血不足)舌瘦薄绛干(热盛伤阴,阴虚火旺)芒刺:主热舌尖心火亢盛舌中胃肠热甚舌边肝胆火盛齿印:主脾虚湿盛舌质淡嫩,边有齿痕,脾虚舌体胖大,舌质淡白,苔白湿润而有齿痕阳气虚弱,水湿内停3、舌苔苔色:白、黄、灰、黑苔质:厚薄、腐腻、润燥(1 1)苔质)苔质厚苔:主里证,外邪入里薄苔:主表证,疾病轻浅润苔:津液未伤燥苔:津液亏耗、热盛伤津腐苔:主食积胃肠,痰浊内蕴腻苔:主湿浊、痰饮、湿温(2)苔色白苔:主表证,寒黄苔:主热证灰黑苔:主里热、里寒之重证苔灰黑干燥无津液,多由黄苔转化而成,为火热常见脉象及其临床意义:常见脉象及其临床意义:浮脉脉象:轻取即得,如水上

27、浮木。特点是脉搏显现部位表浅。主病:表证。有力为表实证,无力为表虚证。沉脉脉象:重按始得,如石沉水底。特点是脉搏显现部位深沉。主病:里证。有力为里实证,无力为里虚证。迟脉脉象:一息脉来不足四至。特点是脉搏次数少。主病:寒证。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数脉脉象:一息脉来五至以上。特点是脉搏次数多。主病: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虚脉:脉象:举之无力,按之空虚,应指软弱。主病:虚证。实脉脉象:脉来坚实,三脉有力,来去俱盛。主病:实证。细脉:脉象:脉细如线,应指明显。特点是脉窄、幅度小。主病:诸虚劳损,湿证。滑脉:脉象:往来流利,应指圆滑。特点是如珠走盘。主病:痰饮、食积、实热。涩脉:脉象:脉细行

28、迟,往来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主病:气滞血瘀、痰食内停有力;精伤、血少无力。弦脉:脉象:端直如长,如按琴弦。特点是脉的硬度较强。主病:肝胆病,诸痛、痰饮。结脉:脉象:脉来缓中时止(止无定数)。主病:阴盛气结,寒痰血瘀,气血虚衰。代脉:脉象:脉来缓慢而止有规则(止有定数)。主病:脏气衰微,痹证,痛证,惊恐,跌扑损伤。食物的性味和功效食物的性味和功效 P96P96(一)食物的性味1、四性:性是指食物具有的不同属性。四性包括寒、热、温、凉,也称“四气”(1)寒性食物:(2)热性食物(3)温性食物(4)凉性食物(5)平性食物2、五味:味即滋味。五味包括辛、甘、酸、苦、咸(涩、淡),食物的五味不同,具有

29、的功效也不相同。(1)辛味:(2)甘味(3)酸味(4)苦味(5)咸味(6)淡味(二)食物的功效1、滋养功效2、预防功效3、延缓衰老功效4、治疗功效(1)补益脏腑(2)泻实祛邪(3)调整阴阳方药及用药护理方药及用药护理 P109P109中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的药物。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础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以及相关知识的一门学科。A A、中药的性能、中药的性能P109中药的性能是指中药的性质和作用,又称药性。是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药性理论是中药理论的核心。中药性状中药性状药物形状、颜色、气味、滋味

30、、质地(包括轻重、疏密、坚软、润燥等)。一、四气(又称四性一、四气(又称四性)是指药物具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四性。温、热、寒、凉四种药性。反映药物在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倾向。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重要概念之一。温热属阳,寒凉属阴。温与热、寒与凉:性质同,程度异。寒凉性药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用于热证、阳证。温热性药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等作用,用于寒证、阴证。此外,尚有平性药。平性药:是指药物寒、热之偏性不明显,作用较为平和。注意:四性实质是寒热二性。每种药物只能有一种性(单一性)。平性指偏性不明显。二、五味二、五味酸(涩)、苦、甘(淡)

31、、辛、咸五种味道(滋味)。五味是指辛、甘、酸、苦、咸五种药味,反映药物补泻散敛的作用性质。五味的作用特点:辛味辛味:能散、能行。具发散表邪、行气、活血作用。甘味甘味:能补。具补虚作用。酸(涩)味酸(涩)味:能敛。具收敛固涩作用。苦味苦味:能燥、能泄。具燥湿、清热泻火、降泄肺气、降泄胃气、泻下通便作用。咸味咸味:能软、能下。具软坚散结、泻下通便作用。五味酸味能收、能涩五味酸味能收、能涩收:收敛固涩滑脱病证。涩:固涩用于体虚多汗,肺虚久咳,久泻久痢,遗精、滑精、尿频等。(有实邪者慎用五味涩味与酸味相似五味涩味与酸味相似收敛固涩滑脱证。不同点:酸能生津,酸甘化阴等涩味药不具备。五味苦味能泄、能燥、能

32、阴坚五味苦味能泄、能燥、能阴坚 泄:通泄通利小便小便不利通泄大便大便秘结降泄降泄胃气胃气上逆之呕吐降泄肺气肺气上逆之喘咳清泄:清泄热邪热证燥:燥湿水湿病证苦寒湿热苦温寒湿坚阴:平相火固肾阴;泻火存阴(阴虚、气虚、气陷者慎用)五味甘味能补、能缓、能和中五味甘味能补、能缓、能和中补:补益虚证(部分甘味药还能解毒(药、食物中毒)缓:缓急止痛拘挛疼痛证和:和中脾胃不和证调和诸药协调、缓和药性部分味甘质腻的药物易助湿满中,脾虚湿困者宜慎用。五味淡味能渗、能利五味淡味能渗、能利渗、利:渗湿利水水肿、小便不利等证。五味辛味能散、能行、有芳香五味辛味能散、能行、有芳香散:发散表邪表证行:行气气滞行气血瘀芳香芳

33、香化湿湿阻中焦证芳香开窍神昏窍闭证芳香辟秽五味咸味能软、能下五味咸味能软、能下软:软坚散结瘰疬、瘿瘤、痰核、癥瘕等证行:泻下大便秘结证五味酸(涩)、苦、甘(淡)、辛、咸注意每一种药物可有种或多种味,主要的味起主要作用,性味对药物作用的影响有主次之分三、归经是指药物对机体某一或某些部位(脏腑或经络)的选择性作用,是用以表示药物作用部位、作用范围的一种性能。四、升降浮沉是表示药物作用趋向的一种性能。升:向上;降:向下;浮:向外;沉:向内。意义:根据疾病的病位、病势选择不同趋向的药物。五、毒性:是指药物对机体的伤害性,是反映药物安全程度的一种性能。中药的应用中药的应用一、中药的配伍配伍:根据患者病情

34、和药物的需要,以安全有效用药为目的,按照一定的法则,将两味以上的药物配合应用,称为配伍。中药学中的配伍关系七情,即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其中,单行为相互不影响药效;相须、相使为增强疗效;相畏、相杀为减轻毒副作用;相恶为降低疗效;相反为增强毒副作用。方剂学中的配伍关系君、臣、佐、使。二、用药禁忌1、配伍禁忌(1)十八反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2)十九畏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大

35、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宜。2、妊娠禁忌1,禁用药:主要为毒性药、堕胎药、作用峻猛的药。2,慎用药:多为活血、行气、攻下作用强或温热性偏盛的药物。三、中药的用量应根据应用的目的、选择的剂型、药物的自身特性以及患者的个人情况而选择用量。四、中药的用法1、给药途径:口服、注射、局部。2、剂型:汤剂、丸剂、散剂、酒剂、合剂、片剂、胶囊剂、注射剂、栓剂、膏剂、气雾剂等。中药的分类用药护理一、容器适宜器具:砂 锅、瓦罐、陶瓷罐禁忌器具:铝锅、铁锅、铜锅二、用水第一煎加水超过药面 3-5cm 为宜,第二煎加水超过药面2-3cm 为宜。三、泡药:煎药前多数要宜用冷水浸泡,一般可浸泡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为宜,

36、夏季气温高,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变质。四、煎药原则:先武后文(即未沸前用大火,沸后用小火保持微沸状态,以免药汁溢出或过快熬干)解表类、清热类、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滋补药宜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久煎。四诊与辩证1、患者表现为:两目灵活,明亮有神,面色荣润,神志清晰,表情自然,反应灵敏,临床可描述为:(D)A、无神B、假神C、少神D、得神E、失神2、脾胃虚寒或者肾阳虚所致的大便异常,表现为:(C)A、便溏B、大便秘结C、大便中有未消化的食物D、陶土色便E、大便稀软3、口渴二不多饮,属于:(E)A、里热炽盛B、瘀血证C、肾虚不化津液D、燥热证E、湿热证4、肝胆火旺,胆气上逆者,多见:(D)A、口

37、酸B、口苦C、口涩D、口咸E、口甜5、垂危病人突然出现精神暂时“好转”的现象,临床上称为:()A、有神B、假神C、少神D、得神E、失神6、午后两颧潮红,属于:()A、湿热证B、阳虚证C、阴虚内热证D、气虚证E、肝阳上亢7、入睡后汗出,醒后汗止,称为:(B)A、自汗B、盗汗C、绝汗D、战汗E、表证汗出8、多汗和易感冒,大多是因为:(A)A、肺气虚B、肺血虚C、肺阴虚D、风寒束肺E、风热犯肺9、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为:(D)A、表证B、里证C、湿热证D、半表半里证E、表热证10、患者女,20 岁,突发腹痛,拒按,从八钢辩证看考虑患者为:(A)A、实证B、虚证C、热证D、寒证E、以上都不是11、患者

38、男性,40 岁,主诉头痛如裹,胸闷,食少,恶心,大便溏,小便混浊,口粘,苔腻,诊断为:(B)A、风淫症候B、湿淫症候C、症候D、署淫症候E、火淫症候12、患者女,31 岁,主诉月经量少,乏力,经常头晕,望诊面色淡白,爪甲苍白,考虑为:(B)A、气虚B、血虚C、阴虚D、肾虚E、脾胃虚13、患者男性,30 岁,于半月前出现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伴有胸胁胀满,八钢辩证属于:(E)A、表证B、里证C、寒证D、热证E、半表半里证14、患者男性,21 岁,主诉近一个月来,睡觉时大汗淋漓,醒后汗止,手心、足心热,大便干,舌红少苔,考虑为:(A)A、肾阴虚B、肾精不足C、肾气不固D、肾阳虚E、肺肾阴虚15、患者男性,29 岁,因腰部酸酸痛,伴耳鸣,早泄,考虑患者为:(D)A、血虚B、肾虚C、脾虚D、肾气虚E、气虚16、患者女性,35 岁,3 年前因流产失血过多,现头晕,心悸,食欲减退,神疲乏力,舌质淡白,苔白,脉弱,考虑患者为:(D)A、热极津枯B、里热轻症C、食积化热D、气血两虚E、脾胃虚热17、热邪犯肺型鼻衄的治疗原则为:(C)A、清肝泻火,凉血止血B、清胃泻火,凉血止血C、清肺泻热,凉血止血D、滋阴清热,凉血止血E、益气养血,摄血止血18、肝火犯肺型吐血的治疗原则为:(A)A、清肝泻火B、滋阴降火C、益气摄血D、活血止血E、温阳健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