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模拟试卷答案及考点解析.pdf

上传人:w*** 文档编号:72141510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PDF 页数:27 大小: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模拟试卷答案及考点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初中历史模拟试卷答案及考点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模拟试卷答案及考点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模拟试卷答案及考点解析.pdf(2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初中历史模拟试卷答案及考点解析的内容,具体内容:每一份历史模拟试卷,都是由多个考点组成的,你能够想到吗?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阅!1.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相关知识,通过所学知识,我们知道:中国近代被.每一份历史模拟试卷,都是由多个考点组成的,你能够想到吗?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阅!1.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相关知识,通过所学知识,我们知道:中国近代被称之为状元实业家的是张謇,所以答案是 C。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2.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

2、的是中国人们社会生活的变化。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人们生活习俗、习惯的变化都因为辛亥革命的发生。受辛亥革命的影响。题干中所描述的服装是孙中山的经常穿的,故被定为中山装。选择答案 C。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经济和社会生活社会生活的变化。3.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中国社会的变化。同学需要认真阅读题干,分析理解文字的意思:自松油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标枪以至机关枪,.可以看出现在的中国从松油片、独轮车、自标枪开始使用电灯、坐飞机、用机关枪。反映中国社会的进步,进入近代社会。选择答案 B。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

3、经济和社会生活社会生活的变化。4.D【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关史实。从图表可以看出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面粉出口量快速增长。说明中国的面粉产量增加,中国工业有快速发展。是从 1914 年开始。学生可以分析出是1914 年发生的事情促进了中国面粉的发展。因为帝国主义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故选择答案 D。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5.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相关史实。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从诞生之日起一直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比较落后;从行业上来看,主要集

4、中在纺织业、面粉业等轻工业部门,重工业落后;从地区之间的发展来看,上海、武汉等沿江海大城市较发达,内地薄弱;一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掠夺,中国民族工业经历了一个发展的黄金时代。故答案选C。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6.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以来社会生活变化的相关史实,解题时注意不可能,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科举考试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从隋朝大业三年(607 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 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约一千三百年。B 内容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故选 B。

5、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社会生活的变化文化生活的变化 7.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张謇的准确认识,解题时抓住题干图片中的信息,依据清末状元实业救国大生纱厂等信息可以直接判断是张謇,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张謇(1853-1926)字季直,号啬庵,清代状元,实业家,立宪派著名人物。他毕生从事实业和文化教育事业,对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故选 A。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张謇 8.D【解析】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实业救国。张謇,江苏南通人,清末状元,著名的实业家,人称南张北周。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利用

6、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张謇深感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于是他提出了著名的口号实业救国,并身体力行,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弃政从商,毅然回乡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他所倡导的实业救国口号与民主共和成为当时流行的两大思潮。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9.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知识迁移能力。题文给出的时间是 1876 年,因此,家住上海的李先生看的报纸应是申报,因为申报是 1872 年在上海创办的。故答案选 B。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经济和社会生活社会生活的变化 10.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

7、张謇指出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意思是说外国人富民强国的根本原因是工业发达,因此张謇这段话反映了他提倡实业救国。故答案选 D。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11.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科举制度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度创立于隋朝,1905 年清朝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题干中的1919 年春,科举制度已经废除了。所以此题选 D。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新式教育的开端 12.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清末民初的社会生活的变化。轮船、火车、电报、报纸和电影在辛亥革命前的中国就出现了,所以辛亥革

8、命后生活在上海的政府官员可以坐轮船或火车出差,可以发电报问候亲人、与朋友照相,可以在报纸上看新闻、休闲时看电影。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宣布革除封建陋习,废除跪拜礼,改行鞠躬或握手。革除大人、老爷之类的称呼,改称先生、君。所以答案选 B。考点: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艰难起步社会生活的变迁照相、电影的出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艰难起步社会生活的变迁剪发辫、改称呼 13.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题文表格中的数据显示:1912年1920 年,中国民族工业厂家数增长速度非常快,其原因有二:一是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二是一战期间列强因战争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更重要的原因是后者

9、。故答案选 B。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14.D【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张謇的相关史实。属于基础题,考察的是学生对相关史实的识记能力。题中明确提到此人物选择了实业,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是张謇。面对民族危机,张謇深感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利益,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故此题选择答案 D。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15.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和状元实业家张謇相关的史实,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是在 1899 年,而近代中国在洋务运动时期就创办了民用工业,如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因此,大生纱厂不是中国

10、最早的民用工业。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16.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知识迁移能力。看到题文中大生纱厂、实业救国、清末状元这些关键词,就应该联想了张謇,张謇是清末状元,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并身体力行,放弃高官厚禄,回乡创办大生纱厂等实业。故答案选 B。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17.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四个选项中 D 选项人们见面就叩头,口中称着大人老爷是不正确的,因为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已经废除了这些有损人格的礼节和称呼,代之以鞠躬、握手礼和先生君等称呼。故答案选 D。

11、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经济和社会生活社会生活的变迁 18.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内容。辛亥革命的兴起,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民国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一系列法令,使社会习俗逐渐得到改变。材料中这一新国民形象正反映了这一现象的变化。故答案选:A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经济和社会生活社会生活的变化 19.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内容。自近代以来,伴随着一系列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民主、科学的思想传播开来,严重冲击着封建礼教,女学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抗婚、逃婚,争取婚姻自由,正是这种现象的体现。故答案选:D考

12、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经济与社会生活社会生活的变化 20.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关知识内容。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掠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民国政府抓住时机,发出长篇通饬,倡导使用国货,以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答案为:C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21.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此题需要学生认真分析题干意思,理解意思联系答案,确定选项。看题意: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头饰穿着都效仿西方;结婚也学习西方

13、的样式不在是中国古老的结婚方式。这些说明受西方的影响,中国一些古老的生活习俗等都发生了变化,故此题选择答案 B。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经济和社会生活社会生活的变化。22.A【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关史实。此题属基础题,考察的是学生对课本史实的识记能力。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加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使张謇认识到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于是他提过实业救国的口号,放弃高官厚禄,回乡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故此题选择答案 A。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23.C【解析】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实业救国。张謇,江苏南通人,清

14、末状元,著名的实业家,人称南张北周。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张謇深感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于是他提出了著名的口号实业救国,并身体力行,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弃政从商,毅然回乡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他所倡导的实业救国口号与民主共和成为当时流行的两大思潮。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24.D【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人们社会生活变化的相关史实。此题的关键之处是时间:20 世纪初,可以做到的,必须是 20 世纪初之前就有的。申报创办于 1872 的上海,京师大学堂创办于

15、 1898 的戊戌变法时期,故都是 20 世纪初之前就能做到了;1905 年清政府废除了科技制所以 20 世纪初不能在考中状元了,故不符合题意。商务印书馆是 1897 年创办的,在此之后都能买到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字典,故也是正确的。所以此题选择答案 D。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经济和社会生活社会生活的变化。25.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近代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相关史实。张謇在甲午中日战争后创办的大生纱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压迫,由于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有一定的发展。但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张建德工厂被吞并。因为中国半殖民地本封

16、建社会,我国民族工业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发展艰难曲折。故此题选择答案 C。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26.A【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相关史实。近代以来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与西方的接触。西方的发明也不断传入中国,改变着中国人民的社会生活。19 世纪 70 年代以后,中国开始架设有线电报,用它来传递信息,进行联系。故此题的答案选择 A。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经济和社会生活社会生活的变化。27.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反映的是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统计表,排除 A;外国资本是为了扩大在华利益而非支持中国民族工业,排除

17、 B;D 与史实不符;1914-1918 年一战期间;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有利于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因此选 C。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经济和社会生活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28.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民国时期称谓的变化。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在称谓方面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因此身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可能被称呼为先生或者君。故答案选 C。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经济和社会生活社会生活的变化 29.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准确认识,回顾已学知识可知

18、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社交礼仪逐渐采用了西方的握手、鞠躬,以取代等级分明的跪拜礼;在称呼上,逐步采用平等的先生同志代替了老爷、大人等称谓,据此分析可知 B 的表述不合史实,故选 B。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社会生活的变化礼仪的变化 30.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特点的史实。次题干中我们可以看到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过程中,民族资本家创办的多是面粉公司、盐公司等等,这些都是轻工业。这就是我国民族工业在行业上的特点,故选择答案 C。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31.(1)辛亥(2)明治维新(3)第二次工业革命【解析】试题分析:(1)辛

19、亥革命*了清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其中以先生君,取代老爷大人等称呼,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2)本题考查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结合所学可知,1868 年,明治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明治维新在社会生活和文化教育上,提倡文明开化,实行强制性的义务教育,题目所述的穿西服、吃西餐、跳交际舞等属于文明开化。(3)分析题目可知,所述的中心是电。结合所学可知从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以电为核心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了,此后,电力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代蒸汽成为工业生

20、产和社会生活的主要能源。故题目所述应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32.(1)浩罕汗国,先北后南,缓进急战。(2)海国图志,天演论。(3)振兴中华,*孔家店。(4)京师大学堂,1905。(5)伊藤博文,张謇。【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了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西北边疆的危机以及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内容。1865 年中亚浩罕国派陆军司令阿古柏率兵侵入新疆,自立汗国,并把侵略势力扩展到北疆。1875 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1876 年左宗棠率清军打击侵略势力,他采用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战术,于 1878 年收回了除伊犁

21、之外的新疆地区。(2)近代以来在国家危难时,一些爱国的思想家认识到要改变现状,必须学习西方的长处。他们中的代表人物先后有魏源和严复。魏源在他的 海国图志一书中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并说明编写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严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他译著的 天演论影响最大,书中特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在当时的中国,启发了知识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也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在当时引发了强烈的反响。(3)兴中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是孙中山在 1894 年 11 月 24 日于美国檀香山创办的,该会以振兴中华,挽救中局为宗旨,说明它已完全不同于反清的旧式会党,

22、而是一个以在中国开展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职志的政治集团。新文化运动是 1915 年由陈独秀等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儒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他们集中打击作为维护封建*统治思想基础的孔子学说,掀起*孔家店的潮流,斗争锋芒直指封建儒家思想。(4)本题考查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情况。戊戌变法时期,作为新政,创办了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它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迫于形势,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并于 1905 年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

23、(5)本题考查了 1895 年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1895 年 4 月 17 日中国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当时中方全权代表为李鸿章,日方全权代表为伊藤博文。而这一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张謇在家乡创办了大生纱厂,是实业救国口号的主要实践之一。考点:人教新课标版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收复新疆;人教新课标版八年级上册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人教新课标版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辛亥革命;人教新课标版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新文化运动;人教新课标版八年级上册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新式教育的开端;人教新课标版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马关条约;人教新课标版八年

24、级上册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33.(1)照相术(2)申报(3)京张铁路(4)定军山【解析】试题分析:(1)照相术 19 世纪 30 年代末诞生于西方国家,19 世纪 40 年代传入中国。(2)申报 19 世纪 70 年代在上海创刊,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它的办报形式大都为后来的报纸所继承,是中国大宗传媒的先驱。(3)注意题目中的自己设计和修建。京张铁路在詹天佑的带领下于1909 年建成,是中国首条不使用外国资金及人员,由中国人自行完成,投入运营的铁路。(4)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1905 年中国人自己拍摄了第一部影片定军山揭开了中国电影事业的序幕。考点:人教新

25、课标八年级上册经济和社会生活社会生活的变化 34.定军山 申报【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文化变迁的相关内容,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我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 1905 年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的定军山,第一份商业性报纸是申报。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经济和社会生活社会生活的变化 35.魏源;张謇;严复【解析】试题分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是魏源;状元实业家是张謇;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想家是严复。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有关魏源、张謇、严复的史实点评:学生还要知道,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魏源海国图志的主张;状元实业家张謇抱着实业救国的口号,回乡创办大生纱厂;严复译述天演论,以西学鼓吹变法,被康有为成为中

26、国西学第一。36.狂人日记 定军山【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狂人日记、定军山。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是定军山。37.(1)辛亥革命*君主*政体。军阀割据。(2)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3)五四运动。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解析】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准确识记,辛亥革命*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袁世凯建立起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从此中国进入军阀割

27、据混战时期。第(2)问,主要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关史实,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受到鼓舞,加上从 19121916 年间,北京政府颁发了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准确理解与认识,依据材料中的大好河山任人宰割.莘莘学子.爱国.奔走呼号.其志可嘉.这些关键词可以推出吴佩孚的通电针对的是当时的五四爱国运动;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第(4)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准确认识,依据材料中19191921 年每周

28、评论和新青年所发表文章.可以推出答案。每周评论是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后期在北京创办的,是为了宣传马克思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新文化运动新世纪的曙光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五四爱国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初中历史模拟试卷选择题 1.在中国近代史上,踏上实业救国道路的状元实业家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张謇 D.严复 2.在中国近现代,有这样一种男式服饰,它有五粒纽扣,代表五权分离和五族共和,它的四个口袋,代表礼义廉耻,它综合了西式服装与中式服装的特点,是一种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

29、。它被定名为()A.长袍马褂 B.西装 C.中山装 D.列宁装 3.鲁迅说,近代中国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自松油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标枪以至机关枪,.都摩肩挨背的存在。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传统风俗习惯根深蒂固 B.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 C.新旧风俗杂陈 D.西方文化对中国影响广泛 4.如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面粉出口增长表。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A.北洋政府提出实业救国 B.日本给北洋政府经济援助 C.北洋政府重视民族工业的发展 D.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5.下列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说法正确的有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

30、迫,比较落后从行业上来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落后从地区之间的发展来看,上海、武汉等沿江海大城市较发达,内地薄弱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经历了一个发展的黄金时代A.B.C.D.6.近代以来,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A.1909 年,张某乘坐火车,行驶在中国人自己设计修筑的铁路上 B.1910 年,李某赴京参加了科举考试 C.1911 年,王某通过申报获得了武昌起义的消息 D.1912 年,赵某穿着中山装参加了一个重要宴会 7.在央视青年歌手大赛知识问答环节中,题板给选手的提示下图,根据提示你会选择的历史人物是()A.张謇 B.张之洞 C.詹天佑 D.林则徐

31、8.与状元实业救国大生纱厂几个关键词相对应的历史人物是 A.邓世昌 B.詹天佑 C.李鸿章 D.张謇 9.1876 年某天,家住上海的李先生,在当时最著名的中文报纸上,看到了淞沪铁路正式投入运营的报道。该报纸应是 A.民报 B.申报 C.每周评论 D.新青年 10.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这段话反映了张謇 A.赞成商务立国 B.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C.主张学习西方教育思想 D.提倡实业救国 11.1919 年春,胡老太爷从绍兴到上海探亲。此时,他不可能看到的是:A.西式洋楼里,身着旗袍的

32、摩登女郎正在吃西餐 B.轮船往来于黄浦江上,汽车行驶在南京路上 C.报童大街上叫喊:卖报!卖报!申报头条新闻巴黎和会召开了!D.大孙子正在为进京参加科举考试做准备 12.近代以来,西方工业文明传入中国,使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假如你是一位已经接受新事物,辛亥革命后生活在上海的政府官员,你不可能()A.坐轮船或火车出差 B.向上司行跪拜礼、称老爷 C.发电报问候亲人、与朋友照相 D.在报纸上看新闻、休闲时看电影 13.下表显示的是民国初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情况。导致19141918 年间厂家数量发生较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份 1912 1913 1914 1915 1916 1917 1

33、918 1919 1920厂家数 622 689 941 1275 1644 1973 2321 1965 1795 A.清政府鼓励发展民族工业 B.列强因战争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外资企业大量投资 D.中国民族工业排挤了列强在华企业 14.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 年中国曾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选择了实业。此处省略的人物应是 A.严复 B.李大钊 C.詹天佑 D.张謇 15.张謇 15 岁中秀才,41 岁中状元,办厂遭遇困境时,翰林院催他回京任职,他固辞道: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不愿居八命九命可耻之官。清状元 110 人,但状元

34、经商成就大业,并造福社会只有他一人。以下表述与他的事迹不相符合的是 A.提出实业救国口号 B.其创业经历折射了民族企业的曲折历程 C.曾投资学校、图书馆等文化教育机构 D.创办了中国最早的民用工业大生纱厂 16.从大生纱厂、实业救国、清末状元这些关键词中,你能联想到 A、李鸿章 B、张謇 C、张之洞 D、孙中山 17.电视台拍摄了一部反映我国近代人们社会生活的电视剧,以下镜头不正确的是()A.人们坐在家中读报纸 B.男主角上街被剪掉了辫子 C.剧中人物穿着中山装、西服、新式旗袍 D.人们见面就叩头,口中称着大人、老爷 18.有一位新国民,戴一顶自由帽,穿一套文明装,着一双进步靴,走过了交通路,

35、来到了模范街,踏进了公益会,说几句义务话。这一新国民形象的描述反映了()A.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B.礼仪风俗的简洁化 C.民间服饰的西洋化 D.民族经济的工业化 19.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的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是()A.维新启蒙思想开始传播 B.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C.近代学校开设修身课程 D.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 20.1914 年,农工商部向各省发出长篇通饬(通令),提出欧战正是工商业发达之转机,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免毛织物等数

36、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此后,农工商部又多次发出训令,要求所有公共机关的日用消耗品一律专购国货。材料表明 A.欧洲列强减少了对华商品输出 B.实业救国主张出现 C.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 D.南京国民政府重视发展工商业 21.民国元年 9 月,申报刊文: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穿双西式履.宣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司仪)催请跪拜起立之烦。上述报导,充分说明辛亥革命后 A.女子享有婚姻自由 B.社会风俗有新变化 C.西式婚礼成为主旋律 D.西式婚礼不受欢迎 22.中国梦砥砺国人前行。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为履行实业救国之梦,创办了 A.大生纱厂 B.轮船招商局 C.福州船政

37、局 D.江南制造总局 23.中国的读书人,自古大都以参加科举,考取功名作为人生的奋斗目标,而在中国近代,却有一位出身状元,又毅然弃官从商的著名实业家。他是()A.荣宗敬 B.荣德生 C.张謇 D.周学熙 24.假如你生活在 20 世纪初,你可以做些什么?()从申报上了解时事 报考京师大学堂 考中状元光宗耀祖 买到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字典A.B.C.D.25.张謇放弃高官厚禄,回家创办实业,但他的工厂最终被吞并。下列对此事的评价,正确的是()。A.市场有风险,这是竞争的结果 B.张謇为一介书生,不懂市场,失败是必然 C.在多重挤压之下,中国民族工业创业艰难 D.实业救国口号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 26.

38、19世纪80年代后,一位住在天津的高官要与在上海的亲友取得联系,可以选择的最佳手段有()A.拍电报 B.写封书信 C.上网 D.打长途电话 27.阅读下面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统计表。中国民族工业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份 拥有厂家 拥有资本 工人人数 1913 689 家 33 亿元 27 万多 1920 1795 家 50 亿元 55 万多 A.清政府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 B.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大量外国资本 C.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D.民族工业打败了列强在华的企业 28.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你认为他可能被称呼为 A.老爷 B.大人 C.先生 D.陛下 29.辛

39、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假如你是一位已经接受新生事物并生活在当时的上海的某政府官员,你不可能 A.坐轮船、火车去北京购买商品 B.向你的上司行跪拜礼、称老爷 C.发电报问候亲人、与朋友照相 D.在报纸上看新闻、休闲时看电影 30.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过程中,涌现出张謇的大生纱厂、荣氏兄弟的福新面粉公司、范旭东的久大精盐公司等一批民族企业。从行业上看,他们主要集中在 A、农业 B、重工业 C、轻工业 D、军事工业初中历史模拟试卷填空题 31.社会的变迁彰显时代的进步。(1)在中国,以君先生取代大人老爷等称呼得益于 革命。(2)日本提倡穿西服、吃西餐、跳交际舞等行为是在(改革)之后。

40、(3)城市即使在夜晚也亮如白昼,居民出行更加方便。这些主要是得益于 革命。32.填入有益(每空 2 分,共 20 分)(1)19 世纪 60 年代,中亚地区_军事头目阿古柏率兵入侵新疆,1876 年,左宗棠率清军进入新疆,采用_的战术,在各族人民的支持下大败阿古柏。(2)鸦片战争后魏源编著_,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维新运动期间,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译述_,把西方进化论学说介绍到中国。(3)1894 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喊出了_的口号。1915 年的新文化运动提出_口号,斗争锋芒直指封建儒家思想。(4)1898 年戊戌变法期间设立的_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_年,清政府

41、宣布废除科举制度,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5)1895 年,李鸿章与日本首相_在马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同年,状元实业家_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开展实业救国。33.中国近代化的带来了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结合下列材料提供的信息,写出相关内容。(1)的传入,为我们观察当时的社会风貌提供了珍贵的影像资料。(2)19 世纪 70 年代在上海创办的 是中国大众传媒的先驱。(3)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干线为 _ (4)1905 年中国人自己拍摄了第一部影片 揭开了中国电影事业的序幕。34.1905 年,中国人自己拍摄了第一部影片_。这是一部京剧艺术纪录片。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是_。

42、35.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是_状元实业家是_;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想家是_。36.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_;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是_。初中历史模拟试卷问答题 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民国成立后的二十年是一段令人愁丧的开始。.中国的首要问题仍是新旧之间不能衔接。.军阀割据在这段期间成为普遍现象。旧体制既已拆卸,新的尚未产生,只有私人军事力量可以在青黄不接之际维持短期团结。摘自黄仁宇中国人历史请回答:(1)材料一中旧体制已拆卸是指什么?(2 分)根据材料一新旧体制之间不能衔接导致中国当时出现什么社会现象?(2 分)材料二:据统计,从 19121916 年间,北京政府所

43、颁发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 86 项之多。.有关工商业方面的重要法令有: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公司条例、公司注册规则、商业注册规则、商会法、商标法.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社会之变迁 (2)根据材料二,北洋政府所采取的措施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何影响?(2 分)材料三:大好河山,任人宰割,稍有人心,谁无义愤?彼莘莘学子,激于爱国热忱而奔走呼号,前仆后继,民草击钟,经卵投石,.其心可悯,其志可嘉,其情更可有原!吴佩孚 (3)吴佩孚的通电针对的是当时的什么事件?(1 分)这一事件的性质是怎样的?(2 分)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何地位?(2 分)材料四:19191921 年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所发表文章的主题统计。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当时的思想发展状况。(2 分)这种状况的出现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何联系。(2 分)看过的人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