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北方教案苏教版必修3.pdf

上传人:hg158****2095 文档编号:72109187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45.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北方教案苏教版必修3.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北方教案苏教版必修3.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北方教案苏教版必修3.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高中语文北方教案苏教版必修3.pdf(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可编辑修改2019-20202019-2020 年高中语文北方教案苏教版必修年高中语文北方教案苏教版必修 3 3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的身世以及写作的时代背景,从而准确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感情。2进一步体会爱国的复杂感情和辨证关系。3通过意象分析揣摩诗歌的意境。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家都从小生活在江南,对于中国的北方你有什么直观的感受?那么五十多年前的著名诗人艾青眼中的北方是什么样子的呢?二、整体感知1自读诗歌。2正音3诗人眼中,北方是什么样子的?(悲哀的。本诗一开始就明确了诗人的感情指向,也给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悲哀、忧郁、沉重)4我们眼中的北方是而艾青眼中的北方是悲哀

2、的,为什么呢?三、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艾青,中国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笔名莪伽、克阿、林壁等。浙江金华人。1928年就读于杭州西湖艺术学院,次年留学法国。1932年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不久被捕,在狱中开始写诗,以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成名,奠定了他诗歌的基本艺术特征和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1937 年后辗转于武汉、山西、桂林、重庆等地,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41 年到延安,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主编诗刊。1949 年后任人民文学副主编等职。1957 年被错划为右派,到黑龙江、新疆等地劳动。文化大革命中一再遭到批判。1976 年 10月后重新获得写作权利,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

3、副会长,被法国授予文学艺术最高勋章。诗作者把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之中,表现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与追求,富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感情深挚,风格独特,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著有诗集大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朴素、凝练、想象丰富、意象独特、讲究哲理,是艾青诗歌的一贯特点。本诗歌写于 1938年 2 月四日潼关,当时抗日战争爆发初期,华北、东北早已沦陷,就在那样一个年代一个寒冷的冬天,流徙途中的艾青,面对荒凉的村庄、遍地的饿殍,面对人民的痛苦生活,不禁有感而发写下了北方。四、分析鉴赏1诗人笔下的北方是怎样的景象?(一片暗淡的灰黄)2具体的意象:荒

4、漠的原野、土色的忧郁、孤单的行人、悲哀疲乏的驴子、枯干的小河、低矮的住房、惶乱的雁群3概括这些景物的特点(悲哀苍凉生存的孤苦无奈 不安悲苦 逃亡)4原来的北方充满了生命的绿色与时日的光辉,而今诗人看到的是一片暗淡的灰黄,那是由于什么原因?(探究意象的深层含义)(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着中国,使中华民族失去了往日的生机,整个中国处于灾难深重之中,民不聊生。这些景象与严冬的严寒和肃杀相互映衬,成为国当时现实的真实反映和象征)5 作者在第一节苍凉的景物的基础上,进一步累加,作者通过第二节的意象,要突出什么呢?精品文档可编辑修改(强调的是“不安”“悲苦”“逃亡”,也象征当时沦陷区的人们无家可归,流落他

5、乡)6朗读第三节,谈谈第三节的作用。(可以看作是多前面的总结和概括,也就是说北方正处于灾难、不幸、贫穷与饥饿中,其实北方是当时中国的一个缩影,这样的景象就是当时中国灾难深重的历史命运)7面对悲哀的北方,面对灾难深重的中国,而我这来自南方的旅客是怎样的态度呢?(热爱)8作者为什么要化那么多的笔墨渲染北方的灰暗、苍凉?(为了突出爱得深沉、爱得痛苦,正因为爱得深,才伤其痛,也正因为伤其痛,才爱得深。)9诗人三次用了“我爱这悲哀的国土”,让读者感受到了一种内心的富有震撼力的声音,前面反复的强调和渲染都在这里得到了反衬。那为什么作者要热爱这悲哀的国土呢?(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养育了古

6、老的民族)五、总结:这首诗歌写于抗战初期,虽然没有直截了当地号召人们去战斗,但在诗歌的结尾,却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祖国抱有坚强的信念,相信这样一个古老而坚强的民族不会灭亡,这在当时抗日战争的背景下是具有振奋和鼓舞作用的。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xx 年全国高考题)我爱这土地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精品文档可编辑修改1938 年 11月 17 日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答案:D.精品文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