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共34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7207080 上传时间:2022-02-21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共34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共34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共3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共34页).doc(3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一单元 生物与环境1 丹顶鹤生活在哪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知道丹顶鹤是一种珍稀禽类过程与方法:知道丹顶鹤栖息于芦苇及其他荒草的沼泽地带.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教学重难点:懂得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二、新授课活动1丹顶鹤的家在哪里1、小组讨论2、小组长汇报。(分布 在嫩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繁殖;长江下游及沿海越冬;在河北、山东为旅鸟,台湾偶见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型涉禽.全长约120厘米.体羽几乎全为纯白色.头顶裸出部分鲜红色;额和眼先微具黑羽;喉、颊和颈大部为暗褐色.次级和三级飞羽黑色,延长弯曲呈弓状.尾羽短、白色.嘴灰绿色,

2、脚灰黑色.)活动2 适应环境的身体特征1、小组讨论A丹顶鹤适应环境的身体有些特征?B“讨论”。2、小组长汇报。(丹顶鹤栖息于芦苇及其他荒草的沼泽地带.食水生植物的嫩芽、种子、水生昆虫、软体动物和鱼类等. 月中、下旬开始营巢产卵,筑巢于周围环水的浅滩上的枯草丛中,每窝产卵2枚,雌雄鸟轮流孵卵,孵化期20-33天.待幼鸟学会飞行,入秋后,丹顶鹤从东北繁殖地迁飞南方越冬.我国在丹顶鹤等鹤类的繁殖区和越冬区建立了扎龙、向海、盐城等一批自然保护区.在江苏省盐城自然保护区,越冬的丹顶鹤最多一年达600多只,成为世界上现知数量最多的越冬栖息地)三、小结:谈学生谈学习收获?2 生物生存的环境教学目标:1知识

3、目标 描述生物圈的范围,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分析生物圈中生物栖息地的类型; 关注栖息地的变化对生物的影响。2.能力目标 通过对生物栖息地类型的观察,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栖息地的变化对生物的影响。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二、新授课活动1 环境提供了什么1、小组讨论2、小组长汇报。(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是:阳光、空气、水分、适宜的温度、稳定的营养供给。)活动2 湿地里藏着哪些生物1、小组讨论2、小组长汇报。(生物适应环境:在各种环境

4、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都对其生活环境表现出一定的适应,生物的适应方式体现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各个方面。例如,仙人掌的叶变成了刺,野鸭有适于游泳的蹼等。)活动3动物的栖息地1、小组讨论2、小组长汇报。(生物影响环境:生物不仅能适应一定的环境,同时,生物也以不同的方式对环境产生影响。)三小结:1、我们要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热爱生命,保护生命,爱护我们和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生物圈。2、学生谈学习收获3 .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教学目标:科学知识、概念1.学生认识到动物的生存是以环境为基础,动物在适合的环境中才能生存。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比较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能力。2.学

5、生懂得寻找证据来证明自己的假设,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3.培养学生查找资料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学生感受自然界中动物世界的神奇与美妙。2.学生了解到动物的生存与环境息息相关,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培养爱护环境、爱护动物的态度。教学重难点:知道动物的生存要以环境为基础。课前准备: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二、新授课。活动1 鼠妇喜欢阴暗环境吗1、分小组认真观察。2、小组讨论。3、小组长汇报。活动2 动物的迁徙1、观看课件:动物的迁徙。2、小组讨论:A他们为什么要迁徙?B我们的身边有哪些动物有迁徙的生活习惯于性?3、班上交流。三、小结:谈学生谈学习收获。4. 隐藏在环境中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6、:1、动物具有多样性。2、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过程与方法: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提出寻访中可能碰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学重难点: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学过程一、导入。二、新授课。活动1 草地上的蝗虫1、分小组做实验。2、讨论。3、班上交流。活动2动物的伪装1、看课件:动物的伪装2、讨论:它们为什么要伪军?3、交流。(有一些动物为了躲避敌害,拥有使自己外形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能力.例:变色龙,竹节虫,木叶蝶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根据动物行为的发生途径可分为动物

7、生来变具有的,通过遗传和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先天性本能行为和必须借助于个体生活经验和经历、使自身行为发生适应性变化的后天性学习行为,因此,动物适应环境的两种最基本方式是本能和学习而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又可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和 社群行为)三小结学生谈学习收获5. 生物间的食物关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 (1)了解生物间普遍存在摄食与被食的关系。(2)知道什么是食物链。能力目标: (1)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会画一些简单的食物链。(2)通过方案设计,查阅资料等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1)建立自然界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科学自

8、然观。(2)培养学生探究食物链的兴趣,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认识自然界中食物链,建立食物链的概念。(2)培养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的能力。教学准备 课件。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课题展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谚语图片。(2)想一想:生物间存在什么关系?(1)说出图片所描述的谚语。(2)思考回答:吃与被吃。创设情境,激发学习欲望。分析农田中的生物(1)播放CAI:屏幕上出现稻田和草地,稻田里呱呱叫的青蛙,草地里活蹦乱跳的蚂蚱和“闲庭信步”的鸡,一条黑蛇窜来窜去。突然,一只鹰从高空俯冲而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蛇扑去。观看动画,思考画面上出现了哪些动植物?发现哪

9、些有趣的现象?进入情境,做好探究活动的准备。(2)组织学生分组活动:A将画面上出现的动植物名称写在卡片上,每种多写一些。B按照你发现的现象进行卡片“接龙”。学生分组活动,比一比哪组进行的“接龙”多。让学生动一动,培养探究食物链的兴趣,明确任务,协作学习。(3)指导学生将卡片“接龙”写下来。“”表示捕食关系,写到最后一种生物才叫完整。记录本小组的卡片“接龙”并汇报。如:青草鸡鹰让学生写一写,感性上升到理性。(4)引导学生分析问题:A像这6种生物那样,彼此间串联起来的食物关系像什么?B你所连的食物链各有几个环节?C位于不同环节的动物所吃食物有何不同?D比较这几条食物链,你还发现了哪些共性问题?A建

10、立“食物链”的概念。B观察出一般35个环节。二、小结学生谈学习收获6 .相互联系的食物网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生物间的食物关系是错综复杂的。(2)知道什么是食物网。能力目标:(1)学会分析资料,进行语言表达。(2)学会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1)加深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形成热爱自然、保护生物的情感。(2)关注与生物有关的社会问题,具有社会责任感。二.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弄清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事物网流动。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有句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那同学们有没有想过:黄雀是否仅以螳螂为食?螳螂是否也仅以蝉为食?(它们并不是只吃一种生物,一种动物可

11、以吃多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并不仅仅是形成一条条简单的食物链。一种动物可以吃多种生物,例如,鸟可以吃稻子,也可以吃昆虫;一种生物也可以被多种动物所吃,例如,鸟可以被鹰吃,也可以被蛇吃。因此,在同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食物关系。)二、新授课。活动1 食物网中的生物1、组织学生分组活动,将食物链中相同的生物重叠起来,构建食物网。2、分组活动,比一比哪组同学画的食物网完整。3、讨论:像这样各条食物链相互交叉连接起来,形成的网状结构叫什么?(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不仅反应了生物之间通过食物而形成的复杂联系,同时还反应了物质和能量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流动的情

12、况。)活动2 断裂的食物网1、分小组讨论:如果食物链断裂,可产生怎样的后果?2、班上交流。(小结:在生态系统中,处在每一个环节上的生物都很重要,并且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一种生物消失,就会使整个食物链中断,从而影响整个食物链和食物网,甚至危及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如果人类活动过多地干预某一部分,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衡,导致人类自食其果,我们每个同学都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三、拓展:讨论:科技人员将饲养的虎、狼等放回森林,这么做,对森林中的食物网和森林生态系统有影响吗?(将饲养的虎、狼等放回森林,对森林中的食物网和生态系统有影响。在农业生产中,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将食物链的知识运用于

13、传统的农业生产,取得了丰厚的经济效益;还利用有害生物的天敌来控制和消灭有害生物。)四小结。学生谈学习收获7. 专题探究:生态瓶的秘密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掌握科学概念:生物在一定区域 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生态群落。过程与方法: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相互听取意见、共同协作、好象管理和观察的必要性。教学重难点: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教学准备教师为每组准备:做生态瓶的容器(大的饮料瓶)、一个盛满水的水桶、一些洗干净了的沙子和小石子、一把小铲和一个漏网等工具、一张标签、一张记录纸,剪

14、刀。学生:活动记录本。教学过程一、导入1、看课件,讨论池塘中的生物关系:(1)池塘有哪些水生生物?(有水生植物如水藻水草,鱼类,虾,软条类如田螺河蚌,水鸟类如鸭,水生昆虫,青蛙等)(2)水生植物需要哪些生存条件?(3)池塘里的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哪些帮助?(4)动物为植物 生长做了哪些贡献?(5)我们还可以在池塘里找到哪些非生物?它们对生物有什么作用?(非生物主要有空气、水、泥土、岩石等)2、概括: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群落。二、设计生态瓶:1、说明:我

15、们现在要模拟池塘群落建造一个生态瓶,研究其中的关系。2、学生讨论:该怎样设计这个生态瓶呢?问题提示:(1)你们准备让哪些生物来生活?(2)什么样的生物可以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生活?(3)如果要有动物,那它们的食物来源是什么?(4)除了加生物外,还需要其他一些东西吗?(5)生物放入的顺序需要考虑吗?3、为了让这些生物在生态瓶里生活的更好一些,我们还应该考虑些什么?(生物品种搭配和数量多少问题)4、给每个小组发设计纸,用图文结合法记录下设计方案,注意标出生物和非生物的种类、数量等。三、制作生态瓶:1、说明制作步骤:(1)先在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如要加几块小石子也就在这时候放)。(2)装入半瓶自

16、然水域的水。(3)往瓶里种上自己准备的水草。(4)再放入小动物。(5)把本组成员的名字做才标签贴在生态瓶的外面。2、根据讨论的设计方案,选择材料完成制作生态瓶。3、小组商量决定生态瓶放置的地方并分工进行管理和观察记录。(16面的生态瓶观察记录表),提醒注意每天观察生态瓶里发生的变化,并做好记录。四、小结。学生谈学习收获。8.保护生物共同的家园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收集资料讨论生物和环境的关系。知识与技能:知道生物对环境的依赖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到生物世界的神奇。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去发现生物对环境的依赖关系。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地球图片,讲解地球是每一种生物的家园,但每一种

17、生物在地球的位置有着一定的范围,它们分布在地球的不同地方。请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生物生活的地方。二、学习新课活动1 消失了的鱼虾1、分小组做实地调查。2、小组讨论,写调查报告。3、班上交流。活动2保护动物的栖息地1、观看课件2、讨论:A一些动物的栖息状况怎么样? B为什么保护动物的栖息地?3、小组长汇报。(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生态,根本是为了保护人类自己。所以要保护动物的栖息地。野生动物及其栖息环境是大自然赋予人类最为宝贵的可持续资源,实施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和建设,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确保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三、小结。学生谈学习收获9. 设计师怎

18、样工作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设计师所需具备的基本素质,过程与方法:亲身体验设计过程,得到有益的思维训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参加技术活动,具有良好的合作和交流的态度。教学重难点:开发创造潜能的训练,学会进行创新设计。教学过程一、导入。二、新授课活动1 巧妙的拉链1、提问: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些哪些地方用上拉链?2、认真观察,讨论:拉链结构。拉链头如何控制拉链的开闭?3、班上交流。活动2 设计师怎样工作1、认真观察:讨论:设计师是怎样工作的?2、班上交流。三、拓展选择身边某个常见产品,推测设计师的设计思路和流程。1、准备选什么产品,怎样说,先想一想。2、班上交流。四、小结学生谈学习收获10. 不一

19、样的饮水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认识不同材质的饮水瓶,并渗透环保知识。过程与方法:引起探究欲望,鼓励动手操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想像力及创造能力。教学重难点:认识不同材质的饮水瓶,渗透环保知识。教学过程:一、导入欣赏杯子师出示杯子:这是什么?它们是什么样子的?用什么做的?二、新授课活动1 我们的饮水瓶1、小组讨论:观察自己的和同学的饮水瓶有哪些不同? 说说在选用饮水瓶时大家常会考虑什么因素?2、班上交流。活动2 满足了什么需要1、小组讨论:选用饮水瓶时,人们出于什么需要的考虑?观察课本上的饮水瓶,说说它们的设计源于人们的哪些需求?2、班上交流。三、小结。学生谈学习收获11. 功能的组合

20、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认识一些多功能工具。过程与方法:了解常用的多功能工具。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多功能工具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教学重难点:认识到多功能工具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出示剪刀)认识吗?它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呢?那么羊角锤子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出示锤子)说说你见到过,用过哪些多功能工具?二、新授课活动1 生活中的多功能物品1、讨论:多功能工具有哪些优点?2、交流。活动2 设计多功能文具1、分小组讨论:你准备设计什么多功能文具。 其他的成员可帮助其完善设计方案。2、班上交流。三、小结。学生谈学习收获12 .材料的选择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会运

21、用比较的方法选择材料。过程与方法:知道人们选择材料时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征,不同的特征有不同的用处。教学重难点:认识到一种材料可以做成多种物品。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二、新授课活动1 不同材料的鸡蛋包装盒1、小组讨论:设计师设计鸡蛋包装盒时常使用哪些材料?用不同材料的鸡蛋包装盒各有什么特点?2、班上交流。活动2设计鸡蛋包装盒1、分小组讨论设计方案2、班上交流,完善方案活动3 制作与测试鸡蛋包装盒1、学生展示作品2、测试鸡蛋盒的效果3、改进。大家出谋如果改进鸡蛋盒的设计。三、小结。学生谈学习收获13 .雨伞的改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

22、活动的浓厚兴趣。过程与方法:消除学生对科学的神秘感,知道“需求”是科学探究的动力和起点。情感、态度、价值观:能运用多种方法观察身边事物存在的缺点与不足。教学重难点:会从众多问题中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专题。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二、新授课活动1 雨伞的问题1、小组讨论:人们在使用雨伞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 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些问题?2、班上交流。活动2 雨伞的改进1、小组讨论:你打算怎样改进雨伞?2、班上交流三、拓展。在使用其他物品的过程中,你还遇到哪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尝试进行改进设计。四、小结学生谈学习收获。14 .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的浓厚兴趣。过程与方

23、法: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能运用多种方法观察身边事物。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的浓厚兴趣。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二、新授课活动1 神奇的倒钩1、苍白耳为何能粘附在动物皮毛上?2、讨论交流活动2 猪笼草的启示1、从猪笼草的身上或其他物品你得到了什么启示?2、你想设计什么?3、交流讨论。活动3 模仿生物的设计1、小组讨论:书本中的物品的发现明分别从哪些生物生上得到了启示?2、班上交流。三、拓展你还知道哪些发现明创造是从哪些生物上得到了启示?(蝙蝠 超声波 雷达 海豚 皮肤的特点或结构 潜水艇鸟 飞行的特点 飞机 蛙眼 电子眼)四、小结。学生谈学习收获15 .巧改废弃物教学

24、目标知识目标: 懂得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的重要性,了解废弃物造型艺术的神奇之处,体验创造的乐趣。技能目标: 利用收集的废弃物,能根据不同形状、材质特征,制作一件艺术作品。态度目标:通过欣赏各种废弃物合成的有趣的艺术作品,感受不同的表现效果,拓宽视野,陶冶生活情趣,享受美好生活。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的浓厚兴趣。拓宽视野,陶冶生活情趣,享受美好生活。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二、新授课活动1废旧纸盒的妙用1、小组讨论:根据自己的需求提出各种设计思路。2、班上交流活动2 评价我们的作品1、作品展示:向同学介绍制作方法、用途、成本及测试情况。2、交流讨论,互相评价,提出改进意见。三、小结。学

25、生谈学习收获16 .技术进步与设计创新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科技创新的必要性,懂得科技发展离不开创新。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把握好自己的好奇心。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加工各种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懂得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相对比;(目的)使学生感受科技发展的作用,引出本课的课题。二、新课活动1 移动电话的变化1、小组讨论:手机的功能发生了哪些变化? 是什么推动了它们的创新设计?2、班上交流。活动2 设计改变生活1、小组讨论:你选

26、择身边哪种物品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何?2、班子汇报交流。三、小结。1、不断创新,改变了我们生活方式,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舒适。2、谈学习收获。 第3单元 能量及其转换17 .各种各样的能量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区分各种各样的能量。科学知识:知道各种各样的能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能量在生活生产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知道能量的特点、作用以及不同的表现形式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小车,请生想办法让小车动起来并说一说是什么使小车运动的?二、新课活动1 运动的小球有能量1、分组做实验。2、想一想:为什么小球能多次往复运动?3、交流。活动2 能量的不同形式1、讨论交流:描述身边各种能量的表现形式。

27、2、小结:能量无处不是在。活动3 游乐场里藏身着的能量1、讨论交流:游乐场里还藏有哪些能量。2、小结:游乐场里还藏有热、磁、声、发光能量等。三、拓展。校园里藏着哪些能量?四、小结。学生谈学习收获。18 来自太阳的能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太阳有巨大的能量。了解能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类正在开发新的能源。过程与方法:体验在科学探究中根据运用想象和逻辑推理得出结论的重要性。并能将自己分析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 作比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珍惜和节约能源的意识。教学重难点:认识日常生活中的能源来源,节约能源。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在我们日常生产生活中太阳给予我们有哪些能量?2、出示课

28、题,提出学习要求。二、新课活动1 水升温了吗1、分小组动手作实验2、再次测量水的温度,观察水温是否发生变化。3、讨论交流:是什么使水的温度发生变化?4、小结:利用太阳的热能烧水、煮饭。活动2 会聚太阳光1、分小组动手作实验:利用放大镜把太阳光聚在黑纸上,观察现象。2、讨论交流:你发现什么现象?三、拓展。1、人们如何利用太阳能的?2、除了节约能源外,我们还要怎么做?(寻找新能源。)四、小结。学生谈学习收获19 设计与制作:简易太阳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太阳能灶是一种光热转换器,具有节能、环保、安全的优点。2.太阳能灶的效能和所采用的材料、结构、运用的原理有关。3.产品的设计,不仅要考虑构造,还要

29、考虑材料的选择、依据的科学原理以及如何方便、实用。过程与方法1.能根据研究任务和要求进行有目的的设计。2.按一定的格式写出本小组的设计方案。3.在全班交流介绍方案的设计思路、原理。情感、态度、价值观1.乐于合作、交流、反思和改进。2.体会到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3.体会到任何一种科技产品的开发和设计,融合了多种知识和技术。4.认识到科技的发展能促使人们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和自然规律。教学重难点:设计太阳能热水器。教学准备教师演示:有关太阳灶的构造及工作原理的素材。分组实验:制作简易太阳能灶的材料教学过程一、太阳能灶怎样工作1.太阳能灶是利用多种科学原理设计出来的一种节能装置,它的构造怎样?

30、它是如何工作的?2.学生汇报收集到的资料。3.教师介绍(利用课件、图片)。太阳能灶的构造、工作过程、设计的细节二、设计制作太阳能灶1.学生阅读书上的提示与要求。2.阅读书上的设计方案后,学生分组自行设计。3.小组之间交流各自的设计金点子。三、完善我们的设计方案四、制作太阳能灶分小组动手制作五、测试看哪个小组的鹌鹑蛋最快烤熟。六、改进。七、小结。学生谈学习收获。20 声音的能量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声音是一种波,知道声波具有能量。能力目标:通过有关实验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态度和方法。教学重难点:声音的传播形式及声能教学过程:一、导入二、新课教学活动1

31、小球为什么能跳起来1、分组做实验2、思考:小球为什么能跳起来?活动2声音炮1、分组做实验,认真观察。2、讨论交流:蜡烛为何会熄灭?三、小结。学生谈学习收获21 风的能量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说道出风具有能量,风的能量有强大小的区别。能力目标:用常见材料做一个风能小吊车,利用风能把物体提起来。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态度和方法。教学重难点:用常见材料做一个风能小吊车,利用风能把物体提起来。教学过程:一、导入二、新课教学活动1风能的利用1、讨论:A风车是利用什么能量来工作的?B除课文中提到的,还有哪些地方利用了风能?2、交流。(风力提水 风帆助航 风力制热 风力灌溉)活动2 风能小吊车1、

32、分小组动手制作风能小吊车2、做利用风能把物体提起来的实验。3、做风能强度大小的区别。三、小结。学生谈学习收获22神奇的电磁铁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电磁起重机吸盘的结构。能力目标:知道电磁铁的磁极会转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态度和方法。教学重难点:知道电磁铁的磁极会转换。教学过程:一、导入二、新课教学活动1 吸盘里的秘密1.师出示电磁起重机图片。2.师:看了这张图片后,你想到了什么?或者你想知道些什么?3.电磁起重机为什么能吸铁?出示图片(电磁起重机的内部装置),介绍电磁起重机。4.了解电磁起重机吸盘的结构。活动2 电磁铁与磁铁1.出示磁铁和电磁铁。电磁铁与磁铁一样,都能吸引铁。2

33、.电磁铁是否也像磁铁一样具有磁性?3.小结:像磁铁一样,电磁铁也具有磁极。活动3 生活中的电磁铁讨论交流:1.生活中的哪些物体有电磁?2.转子是电磁铁吗?三、小结学生谈学习收获。23 探究技能:控制变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电池个数越多,电磁铁的磁力越大。过程与方法:能根据探听究问题确定变量。科学态度:乐于探索,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教学重难点:能根据探听究问题确定变量。一、导入二、新课。方法学习1、确定变量2、控制条件3、获取数据4、得出结论三、小结学生谈学习收获。24 电能的转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说出手摇发电机是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过程与方法:通过手摇发电机让灯火通明泡亮起来。科

34、学态度:乐于探索,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通过手摇发电机让灯火通明泡亮起来。一、导入二、新课。活动1 发电实验1、分小组动手做实验2、讨论、做实验:手转动的速度,能影响灯泡的亮度吗?活动2 用水果做电池1、讨论:水果能作为电池发电吗?2、分组做实验来验证。活动3 电能的转换1、讨论交流。2小结:三、拓展交流讨论:电能还可以转换成哪些形式的能量?25.保护空气一、 教学目标1. 科学知识:了解人类活动对空气产生的不良影响,知道保护空气的重要性。2. 科学探究(1) 通过观察、实验等探究活动,了解不同地方空气的尘埃程度不同,并分析原因。(2) 通过实验的探究活动,了解燃烧排放对空气的污

35、染影响。(3) 能根据空气中污染物的来源,提出减少空气污染的措施。3. 科学态度(1) 能提出保护空气、减少空气污染的建议。(2) 培养保护空气的意识。二、 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新课2.探讨活动:活动安排活动题目活动内容与需要解决的问题能力要求活动1尘埃知多少经历采集尘埃的活动,感知不同地方的尘埃污染程度不同探究、分析活动2尘埃从哪里来通过燃烧稻草实验等探究活动了解尘埃的主要来源,提出减少空气污染的措施实验、观察、分析3.活动指引生活情景:几个小朋友再看旧照片。在同一个城市里以前天空的蒙蒙的,没有现在的蓝天白云。产生问题:以前,城市里有较多的工厂,排放的烟尘污染物较多,还有家庭烧煤等原因导致空

36、气受到污染。现在空气资源的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社会从污染源头上进行治理,空气状况比以前交好。当代小学生没有经历过空气严重污染的时期,因此不了解为什么以前的天空灰蒙蒙的。问:为什么以前的天空灰蒙蒙的?是灰尘太多了吗?三、小结学生谈学习收获。26.保护水资源一 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1) 了解当地水资源的现状。(2) 了解水污染的原因。(3) 知道可以通过净化的手段让污水变清。2.科学探究(1) 能有目的的对水样进行观察和描述,了解当地水资源的现状。(3) 能根据水污染的原因提出相应的保护水资源的措施。(4) 能利用身边的材料制成简易净水器,让污水变清。二、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新课2.探讨活动:

37、活动安排活动题目活动内容与需要解决的问题能力要求活动1水质调查调查当地水资源的现状调查、观察、描述活动2如何保护水资源根据水体污染的原因提出保护水资源的措施判断、分析、推断活动3让污水变清制作简易净化器让污水变清,了解污水处理的流程制作、观察3.活动指引生活情景:小朋友们在郊游,走到一个湖边,湖水绿绿的。波波赞叹水很绿,彬彬却认为水不一定干净,可以调查水质情况,于是琪琪提出问题:怎么进行水质调查?三、小结学生谈学习收获。27.珍惜土地资源一、 教学目标1. 科学知识(1) 知道耕地资源的重要性。(2) 初步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情况。2.科学探究(1)通过经历计算过程体会生产红砖和建造红砖房会消耗

38、十分多的耕地。(2) 通对身边耕地资源历史的调查,了解其状况。(3) 通过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3.科学态度(1) 培养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2) 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关注与自然资源有关的社会问题。二、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新课2.探讨活动:活动安排活动题目活动内容与需要解决的问题能力要求活动1为什么禁用红砖运用计算方法,体会生产红砖和建造红砖房会消耗十分多的耕地计算、解释活动2耕地资源的调查通过调查和查找资料,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调查、分析3.活动指引生活情景:现在的建筑工地随处可见,特别是一些自建房的建筑,或者一些围墙等建筑的建造等。学生有一定

39、的生活经验,知道有些房子是用一块块砖头建造而成的。产生问题:在现今的社会中,红砖房还是很容易找到的建筑物,有些历史建筑也是红砖建造的建筑,例如中山大学的一些教学楼。但学生发现现在建造用的砖是新型砖而不是红砖,在被告知不能用红砖后会产生疑问:为什么不能用红砖?问:为什么不能用红砖建造房子?三、小结学生谈学习收获。28.合理利用矿产资源一、 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1)知道主要的金属矿产、能源矿产及其提炼物的名称。(2)知道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3)知道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是目前人类利用规模最大的能源。2.科学探究(1) 经历收集及整理资料的过程,了解主要的金属由那些金属矿产提炼而成。(2) 经过

40、计算,知道我国矿产资源面临枯竭的情况。(3) 通过观察和收集、整理,寻找证据推测煤、石油天然气的形成,知道它们的形成与太阳能有关。3.科学态度树立节约能源,合理开发矿产资源的意识。二、 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新课2.探讨活动:活动安排活动题目活动内容与需要解决的问题能力要求活动1金属材料从哪里来知道金属由金属矿产提炼而成观察、收集活动2有限的矿产资源推测煤、石油、天然气的形成,知道它们的形成与太阳能有关知道矿产资源不可再生,知道我国矿产资源面临枯竭的情况,知道矿产资源需要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推测、观察、分析、计算3.活动指引生活情景:在露天采矿场中,采矿机正在将矿石从岩体剥离下来、装载运输,波波

41、提出采的是铁矿石,琪琪问:“钢铁是这些矿石炼成的吗?”产生问题:学生对金属的来源有比较清晰的认识,知道金属是经过治炼而来的。但是学生不清楚具体哪些金属是由哪些金属矿石治炼,治炼的过程又是怎样的。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金属材料从哪里来?三、小结学生谈学习收获。29.合理开发海洋资源一、 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1)了解休渔期设立的意义。(2)了解地球上的海洋为人类生存提供了生物、矿产能源等多种资源。2.科学探究(1) 通过讨论交流设立休渔期的意义,了解需要合理开发海洋资源。(2) 通过调查,了解海洋资源的种类和形式。3.科学态度(1) 认识到珍惜和保护海洋资源的重要性。(2)树立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

42、源的观念,具有可持续发展观。二、 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新课2.探讨活动:活动安排活动题目活动内容与需要解决的问题能力要求活动1为什么要设立休渔期讨论休渔期设立的意义。交流、分析活动2合理开发海洋资源查找资料,了解我国海洋资源的种类和形式收集、整理、归纳3.活动指引生活情景: 在沿海很多渔船都停在了港口。琪琪提出这么多渔船为什么不出海捕鱼,彬彬回答说是休渔期内,不能捕鱼。波波产生疑问:“为什么会有休渔期?”产生问题:从1995年开始,我国开始实施海洋伏季休渔制度。在休渔期内,不能捕鱼。由于每个地区的休渔期不同,学生也没有生活经验,因此对休渔期的意义不了解。问:为什么会有休渔期?三、小结学生谈学

43、习收获。30.网络课堂:保护生物多样性一、 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1)知道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2)了解到保护身边多种多样生物的重要性。2.科学探究(1) 利用网络课堂的形式,分小组、分主题开展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研究。(2) 通过调查研究,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具体措施。3.科学态度(1) 感受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危机,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2) 意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的责任。二、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新课2.探讨活动:活动安排活动题目活动内容与需要解决的问题能力要求活动1选定主题根据兴趣选择不同的研究主题交流、分析活动2收集资料根据主题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和分析收集、整理、归纳活动3上传资料上传整理好的整理到小学科学网计算机操作活动4分享交流互相阅读上传到小学科学网的相关资料,分享交流不同主题的信息计算机操作、交流2.活动指引生活情景: 在动物园或者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同学们看到大熊猫被很好地保护起来。波波提出大熊猫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妍妍补充到:卧龙大熊猫保护区就是为了大熊猫而建立的。对此,琪琪产生疑惑:为什么要保护大熊猫?产生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教育教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