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活着而活着-读余华活着有感.pdf

上传人:1398****507 文档编号:72051212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74.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了活着而活着-读余华活着有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为了活着而活着-读余华活着有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为了活着而活着-读余华活着有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了活着而活着-读余华活着有感.pdf(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为了活着而活着为了活着而活着读余华活着有感生福在书店拿起这本书时单纯觉得封面比较好看,也依稀记得老师曾在课堂上提起过余华,室友见我拿了活着便笑言:你很压抑吗?当时就想,这本书到底是写得是些什么。后来一口气读了这本书,发现这段不长的时间我的心里一直是压着一块石头的,每看几页,都有我眼泪湿润的感觉,坏运气总是降临到福贵的头上,在小说的最后,悲剧和失败越来越多,眼泪和痛哭几乎成了家常便饭。我真的不想继续我的痛苦,我真的不想再折磨自己,想自己也知道容是虚构的,怎么在这个时候会为了一个并不关乎自己任何前途命运的一本书而“浪费”自己的感情,我当时真的在心里痛斥大骂这个余华,为什么一定要把人家弄那么悲惨,

2、仗着自己有点才华就那么肆意的折腾读者的感情,真是太没人道了,不过,倔强的自己还是顽强的把这本上看完了,另一个心思却不得不叹服作者的文学艺术造化,我不得不承认,这本书是我看过的书中最有艺术价值的书之一,我也因此想到了美国短篇小说作家艾米丽卡特对中国著名作家余华的长篇小说活着的评价,艾米丽对活着的语言、情节,娓娓道来的叙述方法,简朴优美,未曾雕饰的魅力及小说中关于生、死、命运的涵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艾米丽写道:“如果现在要-.可修编.-读一些东西,显然你应该读一些永恒的东西。”纵观全书,作者在此书中讲述了,地主少爷福贵嗜赌成性,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穷困之中福贵的福贵因为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

3、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等他再回到家,女儿已经成了哑巴,母亲也病了,家里一点吃的也没有。命运就是这样的作弄人,这样的令人无法琢磨,令人尴尬的无奈着,痛苦着。一次又一次战乱和动荡,这个家庭在生存线上苦苦挣扎。新中国成立,在大跃进运动中,饥荒饿得福贵的妻子家珍驼了背。邻居们为争抢剩余的发了霉的红薯大打出手,福贵的儿子为救学校校长的老婆产后大出血,踊跃献血,忙乱中被抽多了血,死了然而,真正的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作家余华在小说活着中,精心构思了一位正在艰难而平静地活着的普通中国老人的人物形象。这位老人他的名字叫福贵。在他的人生生涯中,与之相关的九位亲人或朋友或对手,父母亲、妻子儿女、赌徒对手、

4、战场战友,年长的、年少的全部都死了。他们都死在福贵的前面:他们或死于落迫,或死于疾病,或死于意外,或死于狂热,或死于不幸,或死于饥饿唯有他福贵老人家一个人还活着,他与一条同样老态龙钟的老牛,一并地活着,当然,他也会死去。他已经准备好了,随时随地准备死去:他的床头,悄悄地保留了十元钱,自己无论如何也不会去用它的。因为,“村里人都知道它是给替他收尸-.可修编.-的那个人,他们都知道他死后是要和他的家人埋在一起的。”读完了这本书,不禁为福贵的悲惨遭遇而心痛,然而心痛之余,体会的更多的是书中对活着和死亡的探讨。余华在书中说“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人们的责任

5、。”这段话作者在文版自序中有一次提到,“活着”作为一个词语,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忍受,忍受生活赋予的快乐和痛苦、幸福和不幸、悲伤和高兴以及兴奋和无奈等等,哪怕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也要坚强的忍受,这个就是书的本意涵吗?这个是我猜测的一种。活着中更多的是非正常的死亡,福贵作为一个过去的不肖子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直到人们以为他们该死的时候依然活着,而他的亲人:慈爱的父母、温顺宽厚的妻子、美丽善良的女儿、充满朝气的儿子、年轻力壮的女婿、聪明活泼的外却相继走向死亡。对于福贵来说,“活着”就是承受一次次死亡的打击,是用自己的双手亲手埋葬自己的亲人,这里没有丑恶与美丽的区别,

6、也不存在善良与正义,美丽鲜活的生命或消于贫穷疾病,或亡于事故灾难,无边的苦难仿佛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推动着,不断向人靠拢,直至摧毁他脆弱的生命。“死亡”对我们来说不再是一个抽象的名词,它是如此的真实,袭击着可以触摸到的人的生命,而同时我们感受到的也不再是余华以往给予我们的关于死亡的阴冷、战栗-.可修编.-与恐惧,凶残与暴力,死亡不再是血淋淋的感觉,这些都随着平静温情的叙述淡淡化开,死亡像日暮火红的夕阳渐渐隐失在天边,纵然是悲哀的结局,也给予了我们一个壮美的欣赏过程。活着展示给我们的就是这样一种悲苦的美。朱光潜所言“:悲剧全在于对灾难的反抗对悲剧来说紧要的不仅是巨大的痛苦,而是对待痛苦的方式”。活着

7、用“死亡”直击着我们的心灵,而它在背后要努力展现的是福贵与他一家人对待苦难的方式。“活着”,原本是中国人的一种最朴素的生存愿望,也是人类最基本的一种生存要求,同时也是人类奋斗的目的。但在“活着”的背后,又分明地洋溢着一种对生命的感恩和对命运的无奈,需要有难以想象的忍耐力,具备自然生命的坚韧。纵然是这样,我们在这部小说中,还是能看到小说主人翁的那种乐观精神,随口唱两句歌谣,说两句酸话。福贵牵着一头老牛,在正浓的树荫下平静地向我们讲述着他的一生,他很感有人听他的故事,在他的心深处,没有悲伤,没有痛苦,只有怀念,每次向别人述说自己的故事,就好象是又重新活了一次。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活着

8、就是这样,简单却深藏哲理,要想好好的活着,不仅要有坚韧的毅力,还要有那种看透生死,敢于直面死亡的乐观精神。在一部著名的美国电影阿甘正传中,阿甘的母亲说过一句话:“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看似一句简单的话,却-.可修编.-蕴含着一个哲理,就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说的“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意思是说,众生万物,一产生出来,也就开始了死亡的过程;一完成死亡,也就开始了新的产生过程,此乃生死之一体两面。死亡,作为和爱情一样古老而永恒的主题,穿越种族和时代的隔阂在一代代生者的人生字典里反反复复地被重提和推敲。在余华的小说活着中,那种生与死的探讨值得我们去深思。福贵作为小说中的主人翁,他虽然只是一个非常卑微的

9、人,活了几十年,却真正弄清了一直困扰人的问题。他在讲述自己的故事的时候,显得是那样的从容,好像是在说一个与他无关的故事,没有对命运感到悲伤,没有对死亡产生恐惧,安然地和自己的那头老牛相伴度过最后的时光。用他的话说,亲人们虽然先于他死,但是有他亲自埋掉,而自己也不用担心,村里人会把他和家人埋在一起。就好像他并不是去死,只是到了另一个世界,那个可以和家人团聚的世界。佛教推崇“生死轮回”,而中国,自古以来就深受佛家思想的影响,中国的老百姓认为,人死了以后灵魂是不灭的,他会再次轮回获得生命。有庆死的时候,福贵就对自己死去的父母说:“有庆要来了,你们带他好一点,他活着时我对他不好,你们就替我多疼疼他。”

10、死亡是在人一出生时就开始伴随了,生命是一个过程,死亡只是这个过程中的一个部分而已。但是,就是死亡,才能凸现出生命的可贵,凸显出“生”作为一个过程的涵。-.可修编.-余华在致贝塔斯曼书友会会员的信中说:“很多人告诉我,他们在读活着时,眼泪常会不期而至。如果你也遭遇到和他们一样的阅读经验,我想对你说,。我正是为象你一样善良的人写作。虽然,善良在任何时代都不是会有走红的品质,但它是我们的血与肉。我书中的主人公,也都是一些善良的人,他们不断遭遇苦难、失败和死亡。但我绝不是在控诉命运的残暴,相反,我希望你读到的是生命的韧性、力量、爱情、友谊甚至本能焕发的快乐,以及幽默,一切美而朗朗欢笑的东西,它们无视命

11、运的暴戾而独自存在。善良的人同情一切苦难,同时也反对假借命运之名的自暴自弃。善良绝不仅仅是悲伤软弱的眼泪,而更应该是对所有美好高尚事物的关怀与肯定。它举重若轻地保护着我们的心,在艰难世道里保持热情与希望。”“我决定写下这样的小说,就是活着,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的乐观态度,写作过程让我明白,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我感到自己写下了高尚的作品。”迎接不可逆转的死亡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方式。阅读活着,让我们在百感交集的体验中,留下福贵一生中温情而朗朗欢笑的一切,留下一种疼痛无比的亲切。书的最后似乎没有忘记又留下的讲述者自己在慢慢降临下来的夜幕中说的一句令人

12、回味的话,“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可修编.-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我真的有种不愿意的猜测,余华是不是想告诉读者,生命中其实是没有幸福或者不幸福的,生命只是仅仅活着,仅仅只是一种存在,它和其他万物一样并无任何意义。追寻,探究的本质不过是一个大笑话而已等等,而没有其他任何过多的意义?在表达手法上,他用一种近乎冰冷且似乎没有温度的笔调娓娓叙说一些其实并不正常的故事,人的命运就是如此这般的循环往复,一代又一代的周而复始。活着是一种状态,一种坚强,一种抗争。每个人都会选择自己的活法,有的人活着为了自己,有的

13、人活着为了别人,有的人浑浑噩噩什么都不为,有的人则为的是某种追求,倒是尼采说得有些极至:宁可追求虚无,也不能无所追求!人生苦短,草生一秋,人生一世,每个人在时间的面前都是平等的,但时间的脚步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快。世事我曾抗争,成败不必在我,付出过了,努力过了,就不必那么计较得失所在,享受的乐趣是过程而不全在于结果。人是为苦难而生,乐观是手中最好的武器,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快乐地享受人生呢?人生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调整自我的过程,也许跟困难甚至苦难作斗争便是人生的重要容。我确是被活着里的故事真真切切地感动了,一个普通而又平凡的生活故事。或者让我流泪的是死亡生命的-.可修编.-终结。福贵一家相继去世,死亡的原因常出人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小说中每一个人物的消亡都给我强烈的震撼。生命坚强而又脆弱。“这是一个死亡的故事,却不乏温情。”福贵全家相互偎依着生活,在贫困饥饿的重压下,相互搀扶着在人生路上艰难地行走。为了活着而活着。承受着苦难,憧憬着未来,这就是生活。-.可修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